▌十二月專題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Landscape Cultivation︰ #地景的形塑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公司 主持人 #吳忠勳 認為,當代的地景建築師的任務是:賦予都市生活與都市空間 #連續性。他認為,所謂的「好地方」是設計者依照使用者需求,不斷 #改造空間的連續性過程,「透過實際使用將空間深深刻劃出想要的形狀;地景反映了各年代的需求與價值觀,地景反映社會,表現人生。」
對於 #地景的形塑,這篇文章有個巧妙的比喻「就像油彩畫每一層上色都是某種程度根據前一層輪廓描繪,你面對的不會是一張空白畫布;重要的是,面對畫布上種種已經存在的色塊,要怎麼加入新的色塊,將它譜出一幅美麗且有意義的畫作。不同的是,地景這幅畫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
他特別舉例台灣自90年代起興起的 #藝文空間活化 ,其本意是空間活化,不過後來卻變成與生活斷裂的公式化,藝文落入俗套、鄰里切割碎裂,簡單的說,因為地景彼此連接著,地景建築師的責任,就是使得景觀涉及的自然環境、日常生活、文化脈絡能銜接地自然而連續。
在本月主題第一篇 #眼底圖解 介紹 #景觀都市主義 時,提到景觀都市主義正在向前邁進,邁向 #生態都市主義 的範疇,這個概念的 #範式移轉,吳忠勳透過他對於 #第二自然 觀點的詮釋—世界上已經沒有真正「自然」的地方了,因為人的足跡已遍及世界各個角落,所以對我而言,「地景」可廣泛地涵蓋到每一個有人為使用的空間/環境—提供一個理解的逕路。
最後,這篇文章原本刊載於 ta台灣建築雜誌,內文提供5-6個精彩的案例,回應上述有關「地景的形塑」的方法論。例如:為台東的海堤添上架高的新地皮,讓「觀海步道,應該要看的到海」;或者,透過將地表延伸向量體屋頂的 #公園立體化 手法,在開發的壓力下,重新提供稀缺的地表開放空間。內文有設計前後的對照圖,值得看一看,達觀設計在地景畫布上的 #連續性 畫法。
原文作者: dA_VISION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原文轉自: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Vol.274期
#景觀都市主義
#地景都市主義
https://eyesonplace.net/2019/12/20/13286/?_thumbnail_id=13319&doing_wp_cron=1576812746.451606035232543945312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臺,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在累積財富後,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
地景的形塑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臺,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在累積財富後,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林回公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古厝座落「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吉地,採「坐東北朝西南」之建築方位,距今約200多年,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遭到拆除的命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方得以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古厝1986年自四維路拆遷重組于濱江公園,即脫離原有的地理風水環境,昔日古厝分金線正前方原以蟾蜍山巒頭作為『風水案山』,是完整的傳統民居風水地景,前有案山,左右有青龍、白虎護砂圍蔽,半月水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明堂」,今日閩式庭園為再現古厝的風水地景,於正前方形塑象徵案山巒頭的假山「顧渚茗山」,明堂左右以微凸草坡包被中央明堂腹地,以之重現彌補古厝的風水地景象徵。古厝外顯閩南建築形式,庭院周圍園林講究自然而然,雲水自在之造景理念。蜿蜒曲折間,或見山水應和;飛石築道, 或見怪石嶙峋,野景成趣。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幽遠不盡的空間形塑,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怡情養性不在話下,是市民朋友日常生活的後花園,更是近悅遠來,結伴賞遊的最佳首選。月眉池造型正如其名,為中國風水聚寶收納的最佳型制,具有防禦、防火、供水、降溫等功能,並替古厝環境生色不少。月眉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明堂」。古厝外埕鋪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之壓艙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安泰堂大門的門枕石、門墩與門臼,均由整塊石材雕成,各門設暗鎖。青斗石柱上對聯:「安宅惟仁知其所止,泰階有道奠厥攸居。」左右雋有福、祿兩字門印。古厝的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作法,屋脊燕尾曲線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凹壽三川門雕飾為內凹三門式結構,兩側有壽桃圖像的對聯框;門牆的左上方刻有花瓶、水果、煉丹爐等;右上方刻有官印、令旗、盔甲等,以代表文武雙全。屋簷下雕有飛鳳雀替、垂花吊筒、古琴和夔龍等吉祥象徵。斗拱是中國建築最重要的特色,具有防震功能。古厝的木材大都採用福州杉,石材則採用觀音石。各結構上則以榫頭互相接合。正廳門廳上方之「員光」,刻有桃子表長壽、石榴表多子多孫、荔枝表富貴、佛手表吉祥。內埕內護龍絛環上刻有吉祥圖像,其中刻有「道光通寶」的字樣銅錢,更可以肯定是建於 清道光年間。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大園區的民航機場,為中華民國的國際客運主要出入地及國門。此外也是臺灣本島地理位置最北機場。1979年2月26日啟用時的名稱為「中正國際機場」,2006年10月改為現名。經營機構為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由於世界各國與臺北之間的航線大部分在桃園機場起降,其使用臺北的機場代碼,各國航空公司的航點標示亦常以「臺北機場」或「臺北桃園機場」(Taipei-Taoyuan)稱之。其與臺北市區之間有高速公路相連,聯外捷運系統亦已完工等待啟用。相較於臺北另一個聯外機場——松山機場,桃園機場專營國際航線、且僅供民航使用(松山機場為軍民共用)。根據2015年的統計,桃園機場是世界客運流量第44高、以及貨運流量第10高]的機場。
地景的形塑 在 鍾肇政園區.龍潭舊圖攜手形塑文學地景街【客家新聞20210316】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龍潭是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先生的故鄉,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今天在龍潭區龍元宮辦理「鍾肇政 地景 環境 形塑 計畫暨龍潭舊圖書館空間活化使用計 ... ... <看更多>
地景的形塑 在 十二月專題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Landscape... - 眼底城 ... 的推薦與評價
有關「地景的形塑」的方法論。例如:為台東的海堤添 上架高的新地皮,讓「觀海步道,應該要看的到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