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推薦】Be Water, My Friend 解放新.海洋空間想像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提到海,大部分香港人大概會想起與樓價密切相關的海景、娛樂化的水上活動、貴價深海海鮮食材、人工沙灘,或不時有臭味的海濱長廊,以至填海、明日大嶼願景,而理解海洋本身似乎一片空白,彷彿只有在以上商業及地產框架內,海洋才有其價值。除此之外,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海洋?
一篇2015年由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Philip Steinberg及英國威爾斯亞伯立斯威大學地理及地球科學學系學系學者 Kimberley Peters發佈有關「海洋本體論」的學術文章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文章帶領我們離開以人類為中心、以陸地為主的視野,由本體論(ontology)的角度重新認識海洋的運動(motion)、流動性(fluidity)、深度(depth)、容量(volume)以及隨性(randomness)等特性,簡而言之,就是從海洋本身出發,去問海洋是甚麼?
這正好回應,現時海洋簡單地被視為可被「填平」的空間,將海洋中的特性視如無物,亦不清楚陸地與海洋規劃的分別,有時甚至連填海物料也不太清楚是什麼。這種思維正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空間想像,讓我們應對「明日大嶼」等填海計劃時亦顯得乏力。
文中一開頭引用德國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 於”The Nomos of the Earth” 一文中,認為海洋並沒有特性,除了海浪就只有海浪(The sea has no character, ...... On the waves there is nothing but waves)。撇開當代有關海洋符號學以及地緣政治學的學術理解,這種扁平化的海洋想像亦會引伸出一套「土地規劃」視覺,將海洋像陸地領土一樣切割、分配及加工建設,人為置入式改造海洋。最近的龍尾「海膽黑沙灘」為例,正好凸顯這種「暴力」人工改海的潛在災難,忽視吐露港一帶的水質評估、海灘選址的海水對流動向、以及鄰近具生態價值的海洋生物等等以海洋為整體的規劃考量。
海洋既非空無一物,那我們應如何定義海洋?作者認為,海洋除了充滿各樣的生物,作為一個流動的世界,地方(place)永遠正在形成,更是一個權力關係投射、通過及圍繞的空間(a world of fluidities where place is forever in formation and where power is simultaneously projected on, through, in, and about space)。可見,陸地平面的、可理解的、有確立邊界的特性幾乎與海洋完全相反。海洋為本的思考除了海洋本質上跟陸地不同,亦會影響如何認知海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互動。相信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才能找尋與陸上視覺以外海洋規劃新出路。
要理解何謂流動(fluidity)的海洋,除了要閱讀今次推薦文章外,亦推薦透過呈現海洋生態的紀錄片,作為理解海洋流動且多變的特質的方法,除了講述正在消失的粉紅色「魚頭」的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外,近日最新一套關於香港海洋聲音的《聲之海Sea of noise》,亦呈現香港海洋作為一個不斷有各種不同聲音流動混雜的空間。
紀錄片中呈現,聲音在海洋裏傳播的速度為在陸地上的五倍,傳播的距離也比在陸地上遠得多。原來對於倚靠聲音作溝通媒介的海洋生物而言,海洋工程的影響下,置身海洋中就如長期在工地裏生活,噪音大大影響牠們探索環境、與同伴溝通、甚至覓食。再反思香港近年在海上的基建,為補償三跑工程對白海豚生境作出的破壞而設立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竟選址在三跑項目旁邊,該海城一直受高速船影響,鄰近又不斷有工程進行,成立這個名義上的海岸公園,其成效不足可想而知,嘗試滿足的,可能只是反對三跑的民意。
放眼未來,不斷上馬的大型填海項目明日大嶼、海洋旅遊化等海洋產業,以規劃土地的眼光去規劃海洋,除了對環境做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更甚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豐富想像。因而,要尋求現時香港海洋規劃的新出路,第一步先要理解陸地與海洋的巨大差異:海洋既沒有如陸地般有意義的邊界,亦是個擁有不同流動性與特質的空間。輕率將陸地城市發展的思維貿然在放在海中心,或許會出現「蝴蝶效應」,招致意想像不到的災難。
#圖片由研究員Kristy提供
#研究員潛水訓身演出
#bewatermyfriend
#海洋規劃新出路
#研究閱讀
Reference
Steinberg, P., & Peters, K. (2015).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33(2), 247–264.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2020年蹲點 台灣-台東卡大地布部落」服務心得分享 訪問:簡語萱、陳于晴 蹲點社區: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 服務日期與時間:2020/08/05-08/19 服務名稱:GPS 部落尋寶趣/文化成長班籌備與活動協助 簡語萱 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我來自熱情洋溢、空氣充滿糖的台南...
「地理學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科育goyou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友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地理學系 在 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地理學系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走讀大稻埕📚 #線上直播中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講師|高傳棋 老師
日期|2021/07/25(日)10:30-12:00
( 講座為線上直播講座,在家也能走讀大稻埕 )
高傳棋老師是台北城裡走跳的行家,透過實際的步伐體驗街區真實的面貌,就像古代丈量地圖的學者,以腳步的方式重新走訪那些地圖上真正的狀況。
此次的講座透過高傳棋老師對於古地圖的知識知識,以古地圖的角度講述搭配航行的水岸,讓台北城裡那些浪漫的水文記憶,重新回到你我的雙眼裡。
以大稻埕與淡水的曖昧關係,讓那些鮮為人知即將被遺忘的故事,有下一個淵遠流長的可能性。
高傳棋|台灣古地圖田野影像工作室負責人
萬華加納仔出生,畢業於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對古地圖十分著迷,精於地圖的研究與收藏,在過於依賴電腦作業的時代下,仍以徒步的方式走訪各大小鄉鎮,細細品味所到之處的那些老樹、老建築以及老人們的故事。以對照古今地圖、商家名片、廣告傳單等方式重現歷史原型,發表過多數史地類專文和著作,並再版過許多張老地圖。
現為台灣古地圖田野影像工作室負責人,著有《古地圖看台北》、《台灣百年生活圖錄》等。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地理學系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眼底城事週三聊城事.我們的海岸線與風電之間 ▎第四場次「線上綜合座談」報名表
本次演講主題「我們的海岸線與風電之間」,前三場次線上演講的提問熱烈,因此我們在六月最後一個週三,加開第四場次。本場次為前三場次的延續,我們邀請前三場的講者聚在一起對話,討論有關風電與海岸的議題。在這系列演講與座談中,我們知道沒有辦法提出一個完美的解答,但期待這是一個理解的開端,期待開啟大家對於海岸與風電的對話的一扇門。
【線上綜合座談資訊】
場次時間:6/30(三) 18:00-19:00
與談人(按前三場場序排列):
趙家緯/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李立偉/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研究員
吳斐竣/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研究員
主持人:
盧沛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陳懿欣/眼底城事編輯
【參加方式】
請填寫線上報名表,我們將在當天寄送 會議連結 到您填寫的email 信箱中。
限額100人。
報名表連結 https://forms.gle/91o4bp4s8cyV6a7i9
地理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2020年蹲點 台灣-台東卡大地布部落」服務心得分享
訪問:簡語萱、陳于晴
蹲點社區: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
服務日期與時間:2020/08/05-08/19
服務名稱:GPS 部落尋寶趣/文化成長班籌備與活動協助
簡語萱
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我來自熱情洋溢、空氣充滿糖的台南,喜愛旅行、彈吉他、陪伴小朋友。 學習新事物、挑戰自己、多方嘗試,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在卡大地布部落蹲點的這趟旅程正是如此。
陳于晴
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我在純樸的竹山鄉野間長大,再漂流到幾個城市成長。 我所熱愛的生活,是體驗也是修練。 很高興在卡大地布的日子,可以透過地理視角感受所經歷之事物,記錄社區、生活並回應環境,進而深入認識自己與這片土地!
主辦粉絲頁: 點‧台灣
心得粉絲頁: 2020蹲點·台灣《語過天晴,與卡大地布在一起》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地理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地理學系 在 科育goyou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運輸地理學 是隨心而生的學問,孩子的創意有多大,範圍就多寬廣 🗺️
嘟嘟嘟是創意迸發的信號、拼接軌道的絞盡腦汁、駕駛火車的威風凜凜,在每個孩子回憶裡都佔有一定份量。
小鎮上有樹林、溪流和群山,小木人駕駛各種工程車,準備擴建遊樂場。磁力吊車、水泥車、翻斗車、還有什麼是需要的呢?
B.Toys-Taiwan 運輸地理學全系列✨
影片背景音樂: Sleigh ride 音樂家: Rook1e
地理學系 在 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科系在學什麼~對未來會有幫助嗎,為什麼大家都可以在新生季板發文問學長姐,有人 ... 1)請問龍騰這兩款地理參考書的差別是什麼 ,(一種是分兩冊另外一種是分三 ... ... <看更多>
地理學系 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友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友會, 台北市(Taipei, Taiwan). 1496 likes · 3 talking about this · 4 were here. 是為台師大地理學系畢業系友服務的網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