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樓高的海上風機這樣建成 海事工程防疫 台電積極迎戰(12/17/2020 台電月刊)
採訪、文字—陳文姿、王舜薇、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王鴻俊、羅友辰,海域風電施工處 李德軒、張鎮麟 協助—Jan De Nul Group、營建處、海域風電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2020年9月,因新加坡鎖國而延後抵臺的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終於傳來臺灣今年度第一部風機安裝完成的喜訊。
離岸風力發電第一期計畫是台電從陸域走向海洋的開端。對內,台電擔任監造的角色,須確保工程符合標準、風機穩固屹立。對外,台電是開發商,無論在中央防疫或地方溝通,都要帶領整個團隊完成任務。
「我們絕對是一板一眼,就算沒有前例可循,很難也要做!」台電陳慰慈副總經理說。
深潛布局的離岸風電隨著政府大力推動逐步實踐。2019年臺灣第一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完工啟動,標誌海上發電時代來臨。2020年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計畫接力登場,進入海上施工期。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計畫由21部裝置容量5.2MW風機組成。總裝置容量達109.2MW,估計年發電量超過3.6億度,相當於9萬個家戶一年的用電量。受疫情影響,今年完成2部風機的建置,其餘預計明年中左右完工。
台電離岸一期風機的塔架總高66.8公尺。風機葉片長達62公尺,加上部分在海面上的水下基礎,整部風機在海面可見的高度約160公尺,相當於45層樓高。水下基礎由套筒桁架(Jacket)與鋼管樁(Pin Pile)組成,每根鋼管樁深入海床底下 63 公尺到 82 公尺不等。
這是台電首個離岸風電工程,由比利時商楊德諾(Jan De Nul)與日商日立擔任統包商。現場監造由台電2016年成立的「海域風電施工處」(以下簡稱海工處)負責,找來經驗豐富的青山施工處當班底、加上四至五成新進的生力軍。
在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具備40年資歷的陳慰慈表示,興建離岸風場對台電與本地廠商而言,都是全新經驗,初期發展需要仰賴外商與國外顧問公司。「不過萬事、萬物原理都相通,在管理面,不外乎掌握進度、合約、工安、環保、組織、人力、預算等關鍵。」
海域與地質調查 為建置風場前哨
2018年,海域調查與地質鑽探工作率先展開。海工處第一檢驗隊蔡殿豐經理與團隊新血張鎮麟工程師共同打前鋒,登船進行監造與檢驗。
蔡殿豐說明,台電離岸一期風場的水下基礎採用四腳套筒桁架,每座套筒桁架由4支鋼管樁撐起,總計84支,每一支深入海床的深度跟強度都不同,需要依據地質調查設計。鋼管樁上各有編號,確保每一支都打在正確的位置、正確的深度,上面的套筒桁架才能穩固的立起、支撐風機。
要將海上發出的電力送到陸地,必須連接海底電纜、陸纜、再接到變電所,升壓到161kV後,與全臺電網連結。因此在地質調查結束後,進入設計與製造階段,同時陸纜、陸上變電站等陸地工程也一併展開。
「考量東北季風,一般而言國慶日到翌年青年節之間不做海上施工」陳慰慈說。原本今年度理想的規劃是,3月當強勁的東北季風逐漸進入尾聲,就可以展開為期6個月的海上黃金施工期,但2020年第一季起卻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今(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為全球性工程投下變數。跨國旅行、國際船舶入境隨著疫情升溫,變得敏感而複雜。這對極度仰賴國外技師與專業船舶的離岸一期風場形成極大挑戰。
「灰船變白船」防疫應變大考驗
我國於3月19日起,限制未持商務履約證明的外籍人士入境。4月,磐石艦染疫事件爆發。7月底,彰化外籍風電工程師染疫風波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敢鬆懈。
為了協助亟需輪班休息的外籍技師與船員下船,台電營建處張劉國處長、葉英傑計畫經理與計畫室同仁四處奔走,向航港局、關務署、疾管署、經濟部、能源局、國營會等單位尋求協助,擬定下一份份的預防感染措施、監督計畫、應變流程。
船隻與人員防疫為何如此複雜?營建處高淑娟計畫工程師解釋,當時國外疫情尚未控制,加上磐石艦前例,來自海外的工作船被歸類為高風險的「灰船」,國內船舶因臺灣疫情控制得宜,則歸類為低風險的「白船」。為保護國人,白船與灰船嚴格禁止接觸。
不過,離岸風場的工作特性,船隻接觸幾乎是常態,例如,外籍大型工作船通常連續工作不靠港,人員交換與輪休都仰賴小船運送;海事工程常需不同船舶共同完成等等。既然接觸在所難免,將灰船變成白船,成了台電的新任務。
今年台電共協助5艘工作船變成白船。簡單來說,灰船變白船的程序只有兩種──「全船檢疫」或「全員更替」,但實際執行卻很複雜。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打樁船Aegir、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分別寫下三段艱辛的歷程。
Willem De Vlamingh船上人數較少,加上佈纜工作跟其他船隻接觸不多,採用的是海上全船檢疫14天。隔離結束後,再全船靠港消毒。
有船員經歷的海工處第三檢驗隊曾昱弦工程師,是台電第一批考試錄取的「海事工程人員」,登上佈纜船執行第一次海上監造任務。他說,全船得知「即將開始隔離」當天,長久的壓力瞬間釋放。在設備與補給準備就緒後,隔離正式開始。船上進行高標準的隔離,完全杜絕外船接觸,甚至發生過糧食不充裕的窘境。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船上人員早日回家。
Aegir船則因工作人員眾多,加上打樁與設置套筒桁架必須與其他船舶接觸,難以找到可以完全隔離的空檔。Aegir因此維持了較長的「灰船」期,所以船上工作人員下船必須再接受14天檢疫,或接受快篩後出境,直到全船完成檢疫。
6月,已延宕3個月的打樁作業終於展開。曾擔綱地質調查大任的張鎮麟也登上打樁船Aegir,見識到Aegir令人印象深刻的吊掛控制能力。他描述,一根鋼管樁重達300多噸,直徑3.1公尺,長約70公尺,Aegir卻能以公分等級精準控制這個龐然大物,實在不容易。
同時期,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也展開工作。海纜的施工分兩種,在風機與風機間的陣列海纜是以「沖埋」方式鋪設。高壓水柱沖出約2公尺左右的壕溝,再把海纜放進壕溝裡。靠近潮間帶的輸出海纜則是採「水平導向鑽掘工法(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以減少海水擾動,降低對沿岸養蚵漁業的影響。
曾昱弦表示,台電對海底電纜工程並非毫無經驗,林邊至小琉球的海纜、臺澎海纜都值得借鏡。進入台電後,他持續研究案例、風電工程、工程契約等。船上也有台電外聘的資深外籍工程顧問,有問題都能即時討論、確認,因此監造過程並未遇到太多困難。
安裝船因疫情延抵 仍完成兩部風機
鋼管樁打樁完畢裝上套筒桁架後,緊接著是風機安裝與測試。在疫情中趕工的風場卻面臨雪上加霜的難題。由於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須配合台電風機型號進行吊臂改裝,然而前往新加坡進行改裝作業的Taillevent不幸遇到新加坡疫情鎖國,延至8月22日才到達臺灣。在事前充分準備下,規劃以最少的船員將船隻開來臺灣,靠港後與預先入境且完成檢疫的人員交換,順利變成白船。這也是「全員更替」的首例。
Taillevent完成檢疫後,隨即趕往彰化風場。9月15日傳出捷報,完成今年度第一部風機安裝。但在完成第二部風機後,遇上東北季風來臨,只能黯然返回到臺中港,但仍戮力完成臺灣海峽2020年唯二兩部風機。
這是台電第一次的離岸風電工程,因為疫情攪局,施工期不得不展延,只能等待2021年4月繼續施工。至於已完成的兩部風機,能否在今年底之前「發出第一度電」? 陳慰慈副總經理坦言,「必須看老天臉色」。因風機內的電力系統還必須接到電纜、通過測試,才能將離岸風場電力送到電網,在年底之前,只能碰運氣抓緊好天氣施工。
甫於11月上任的海工處處長潘元章說,「並不是安裝好風機就有電可用」,在海纜、電纜到位後,還必須經過冷測試、熱測試等程序,平均仍需要20多個工作天,才能送電。今年的兩部風機在9月完成安裝後,就面臨東北季風帶來的惡劣海象,施工隊伍只能隨時待命並盯緊氣象預報,趁寶貴的晴朗日子出海施工。是否年底完成送電,「我持樂觀但審慎的態度。」
「我也知道這是靠天在做事,無法強求,但是難免心裡都有焦慮,也有懊惱、擔憂。」海工處機械組陳世枰經理精神喊話說,「明年我們會趕快奮起直追!」
海工處挺住疫情壓力 監造海事作業
在這次疫情中,海工處共派出21人到船上監造。無論是登上外籍工作船、或是乘著小船在風浪中往返,他們都是最辛苦的工作人員。以登上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的曾昱弦為例,原定工作7天後下船,卻因船隻接觸管制、加上彰化外籍工程師確診事件,無法進行船上工作人員交換。等到全船海上隔離期間過後,9月1日下船,在船上共待了40天。
同時期,海工處林師伃工程師則駐守打樁船Aegir,她是離岸風電監造任務中唯一的女性。原定上船工作14天,然而等到船隻靠港上岸,已是30天後。靠港後隨即轉往防疫旅館,開始14天的居家檢疫。
雖然工作的船隻不同,沉重、緊繃的氣氛卻是相似的。林師伃解釋,離岸風電外籍工作人員的工作型態與陸地工作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大多每週工作7天、每天12小時,持續上班5週後離船,這時候他們才能真正放鬆休息。延後休假對心理跟生理狀況都產生影響,加上靠港的日期不確定,浮動與不安感更加強烈。
「船上外籍技師會跟你說,他想要回家。」曾昱弦說,延後休假加上各國的防疫隔離規定,可能導致數週的休假完全泡湯。他對這些情況感覺無奈,但不知能做些什麼。
離岸風電的防疫是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離岸風電通案防疫措施計畫書」從1.0版、2.0版、修正到3.0版,並納入「防疫計程車」概念的防疫運輸船,配套機制更見完善。
營建處高淑娟計畫工程師特別感謝許多協助台電風場檢疫作業的官員,「現在防疫機制簡化,文件品質把關愈來愈好,時間跟流程都更能掌握。」
台電離岸一期風場在2020年多變的新冠疫情中首當其衝,也以親身經歷對防疫進程提出實務與改進建議。走過這段辛苦路,明年登場的風場工程面對疫情將更加從容。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4331
♡
地質鑽探深度規定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隨著金門縣議會第七屆第四定期會結束,森堡團隊將整理好的簡報上傳,向所有鄉親說明此次總質詢的主要議題,簡報中除了一開始針對所謂的「零基預算」提出質疑外,並有九項重點提詢,概略的內容簡述如下:
問題一、金門能不能,重光開發案解約-BOT總檢討
林務所BOT案自105停工至今已四年,今年縣府僅向該案收受52萬7千的租金,過去幾年來卻編列上百萬的專案管理費用。另外,金門縣政府一年花在台開工商休閒園區的預算近千萬元(含污水廠代操、履約管理等費用),今年建設處更編列一筆「創業服務空間租賃計劃案」30萬台開租賃空間,但實際一年僅收台開約200萬的租金費用,台開的第二期旅館工程應該於107年完工,107年8月開始營運,如今展延至112年。
金門招商案幾無管理機制可言,森堡團隊蒐集相關資料,瞭解澎湖縣執行BOT案解約果決與迅速,以重光開發案為例,104年簽約、108年6月8日無法達成契約完工,澎湖縣政府即在當年10月28日宣告契約終止,縣府應該要有相對的決斷力解決BOT案管理問題!
問題二、金門能不能?區劃漁業權納管所有海上養殖業?
森堡過去曾二度問及養殖業保麗龍污染問題,站在海洋所有權歸屬公有的狀況下,縣府應該要主張縣府的法定自治權利,並利用區劃漁業權管理蚵棚架、復育海洋資源、增加縣府財政收入、減少環境污染、享有中央災損補償。
縣府應取法嘉義縣《嘉義縣牡蠣養殖區劃漁業權管理自治條例》納管本地的海上養蚵業者,並期許縣府團隊能落實楊縣長競選前的「環保永續篇」政策,完成金門的區劃漁業權,納管並劃定北海岸及烈嶼地區漁業權範圍位置,安置業者、公開招租公平競爭,增加縣府的收入、友善金門環境。
問題三、金門能不能?發展海上觀光,催生「舢舨漁筏兼營娛樂漁業自治條例」
金門地區深具海上觀光的發展潛力,除了推動海上公路遊程,今年觀光處更經邀請知名媒體來金體驗海上釣遊行程,根據金門港務處及籍港局提供的資料,金門港縣有停泊遊艇與小船漁船船隻數的比例為13:285漁船(筏),全金門比例更高達20:400,在法令沒有解套前金門難以推動海上觀光。
目前國內已有嘉義、雲林、高雄、台南縣市、澎湖六個縣市(六都升格後為五縣市)依《兼營娛樂漁船自治條例》訂定「舢舨漁筏兼營娛樂漁業自治條例」,縣長應落實選前提出「觀光啟航篇」打造金字旅遊品牌,以及發展水上遊憩與多樣深度觀光的政見,積極訂定「舢舨漁筏兼營娛樂漁業自治條例」,透過完整的法制規則促進金門的海上觀光產業發展。
問題四、金門能不能,社會住宅案啟建!
縣長於參選前曾提出「推動青年住宅、社會住宅與職工住宅的興建,實施住者有屋」,為年輕人創造機會的政見,但金門房價居高不下,以現在金門就業市場的均薪,一個金門年輕人不吃不喝20-30才能買房,而且高房價造成店面高租金水位,讓青創業者難以進入市場,年輕人不願住長住久留。
連江縣一年的歲出預算僅30億,但現已進行社會住宅的開發落實,擇於南竿鄉愛段147等6筆土地,基地面8608平方公尺,興建4棟,地上十10層、地下1層,1棟地上11層、地下1層共5住宅,店舖複合式建築物,提供連江縣地區居民合法承購,施工期間107年6月19日至111年12月31日,縣長應啟動尚義重劃區的社會住宅案,追求住土地居住環境的公平正義。
問題五、金門能不能,水獺保育自治條例(別讓水獺成為落番客)
全中華民國的水獺僅剩不到200隻,但縣府旗下的建設處、觀光處、政風處、文化局、水試所、林務所、教育處都以水獺作為吉祥物或標章,水獺是金門重要的指標性物種跟觀光資源,但要興設保育中心卻無專業人手,送養至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水獺成為落番的離鄉客!水獺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棲地環境威脅始終未改善、建保育中心只是治標。
苗栗縣雖是負債縣市,卻和苗栗縣議會聯手通過《石虎自治條例》,金門應取法苗栗縣制定《金門水獺保育自治條例》,鼓勵全民參與水獺保育,透過保護巡守隊、友善環境耕作者補助經費、獎勵各級機關或社區協助水獺保育著有成效者等相關配套措施的執行,落實楊縣長參選前「環保永續」保育珍貴物種的政見。
問題六、別讓風獅爺再哭泣,催生金門縣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林木具有防風定沙、涵養水源、固碳造氧、生物多元的功能和價值,有海上公園美稱的金門,其平均綠覆率卻比不上台灣和新加坡,據林務所資料統計,2005-2015年金門消失了200公頃的林木,2016年莫蘭蒂颱風更造成500萬株樹木折損,如今一個產博園區就伐除11公頃的樹木。
楊縣長參選曾提出「永續環保」保護脆弱自然環境的政見,但金門始終卻看不到成文的法條規定,森堡在質詢中提出金門應該要擬定《金門縣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同時訂定相關配套法令包括「樹木保護委員會設置辦法」、「保護樹木保護計畫暨移植與復育計畫審議作業要點」、「樹保條例樹木保護事件統一處理及裁罰基準」、「受保護樹木保護及養護成效譽揚要點」、「樹木保護委員會旁聽要點」、「樹木資源媒介平台作業要點」,維護金門珍貴的環境資源。
問題七、金門能不能?重拾嚴謹的財政紀律
金門發送戰地政務時期慰助金一年發放的總額約16億(持續上漲中),三項慰助金佔12%總預算比,以現在縣府及金酒的縣存及手上縣金能根本無法支應完所有的慰助金,現金福利是否有改善的空間值得探討。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刪除7億敬老津貼轉做長照服務與設施。轉做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敬老卡擴大使用場域,同時打造行動醫療車到社區關懷據點做癌症篩檢、衛教宣導,注射流感疫苗及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長者因為罹患肺炎引發的致死率,並與醫院資源推出「石頭湯計畫」,將長輩不同的照顧需求,透過社區中「個案管理員」,把醫療、護理、輔具、藥師、身體照顧、生活協助等各種項目整合,金門在未來財政困難的狀況下,更應針對老人福利建制一套可長可久的制度,讓社福設施及政策永續經營。
問題八、財政失序的時代即將到來!
金門財政最壞的時代即將到來,三項戰地政務慰助金發出金額至少需320億,未來金門縣庫如果無法負擔短絀,將會嚴重衝擊公共政策和社會福利,現今縣府一年的平均短絀20億,這些錢都是我們向下一代借來。
縣長參選前曾提出「財政紀律制度化、政府效能再提升」的政見,楊鎮浯縣長是金門民選縣長以來,最年輕的縣長,代表了年輕人對其寄託了改革的冀望。楊縣長上屆參選縣長的主軸是「真實」,但森堡認為縣長缺的不是「真實」,而是「勇敢」!希望楊鎮浯縣長勇敢改革!讓金門重拾驕傲與榮光!給下一代一個寄託的希望!
問題九、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漠不關心」
簡報照片的地方在烏坵的小坵島,生活條件極其困難,台電公司曾經在小坵進行地質鑽探,楊鎮浯縣長並曾對核廢料選址一事受訪,表達捍衛小坵居民的權益,但今年小坵發生居民漁船遭陸船割纜盜走馬達的狀況,楊鎮浯縣長應該真正落實關懷弱勢、照顧偏遠島民的美意,改善小坵居民的生活條件。
地質鑽探深度規定 在 建築技術規則鑽探深度、鑽探規範、鑽探孔數計算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有關四層以下非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64條規定得以現地踏勘方式辦理地基調查者,依經濟部上開令非屬地質法第3條第7款及第8條所稱「土地開發行為」, ... ... <看更多>
地質鑽探深度規定 在 遠雄之星8 (第9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遠8的地下1~4樓總共深度6.8米,不足一定深度,鑽探報告可能評估也不需要做連續壁吧… ... 凡地下開挖深度達十公尺,一律採用地下連續壁擋土工法惟遇岩盤或卵礫石層地質 ... ... <看更多>
地質鑽探深度規定 在 Re: [請益] 請問地表鑽探的數量怎麼算? - 看板Civil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asiaken (去高雄要住哪)》之銘言:
: 鑽探的數量好像是根據地表大小有所不同
: 但是忘記公式是什麼
: 有哪位高手可以跟我說一下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六十五條規定,
地基調查計畫之地下探勘調查點之數量、位置及深度,應依據既有資料之可用性、地層
之複雜性、建築物之種類、規模及重要性訂定之。其調查點數應依左列規定:
一、基地面積每六百平方公尺或建築物基礎所涵蓋面積每三百平方公尺者,應設一調查
點。但基地面積超過六千平方公尺及建築物基礎所涵蓋面積超過三千平方公尺之部
分,得視基地之地形、地層複雜性及建築物結構設計之需求,決定其調查點數。
二、同一基地之調查點數不得少於二點,當二處探查結果明顯差異時,應視需要增設調
查點。
調查深度至少應達到可據以確認基地之地層狀況,以符合基礎構造設計規範所定有關基
礎設計及施工所需要之深度。
同一基地之調查點,至少應有半數且不得少於二處,其調度深度應符合前項規定。
再查「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3.2.3節調查點數之規定,
地基調查密度應視工程性質及對基地地質條件之了解程度而定,規劃必要之調查方法及
調查點數。原則上,基地面積每六百平方公尺或建築物基礎所涵蓋面積每三百平方公尺
者,應設一處調查點,每一基地至少二處,惟對於地質條件變異性較大之地區,應增加
調查點數。對於大面積之基地,基地面積超過六千平方公尺或建築物基礎所涵蓋面積超
過三千平方公尺之部份,得視基地之地形、地層複雜性及建築物結構設計之需求調整調
查密度。
基本上,每個基地至少須有三個以上之調查點,方能勾勒出地層在空間的概略變化,但
考慮部份面積很小之基地,基於經濟考量乃規定最少須二點,惟對於土層變異性較大之
地區,仍應適當增加調查點數,以確實掌握地盤條件。依經驗每六百平方公尺(20公尺
×30公尺)至少佈設一個調查點的密度是恰當的,若基地面積較大,超過六千平方公尺
時,可依實際情況調整調查密度。若基地地層比較單調,例如都是卵礫石層或是岩盤相
當均勻的情況,則可降低調查密度,以免過於浪費;又如大規模之山坡地開發,若地層
變化複雜,應提高調查密度,以確保工程安全。
在有些特殊情況,如公園中之設施或學校中教室之擴建,由於基地面積很大而建築面積
很小,此時調查點之計算可採建築物基礎所涵蓋面積計算,此時應以建築物之最大投影
面積或地下室所涵蓋面積,兩者取較大者計算,在此面積內每三百平方公尺應設一處調
查點,建築物基礎所涵蓋面積超過三千平方公尺之部份,亦得視建築物地基之地形、地
層複雜性及建築物結構設計之需求調整調查密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98.1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