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校正回歸,之前的都是假消息嗎?】
你不需要理解世界每個單詞的準確定義,
你只需要理解一個事實:
從5/22今天起,
在你的認知體系,須增加721個確診案例。
可以進一步討論關於 #媒體識讀 的議題是,
這樣的操作,到底算不算中央「散佈假消息」?
要想得到結論或答案,
就要看你定義事件的「切入點」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可以從各別2個面相切入:
1、於心論
2、結果論
📍 #於心論
在放出消息前,
是否已經得知消息存在不準確的可能,
若因非必要且可排除的原因,執意公布消息,
那麼,我會將這個舉動定義為「散佈假消息」。
例如:明明知道來不及檢測完,
但因為下午既定舉行的記者會,
聽眾們會要當局給一個可以交代的數字,
所以決定先行公佈可能存在謬誤的數據,
這才稱作「散佈假消息」。
📍 #結果論
不考慮消息發布者的決策過程,
僅採納客觀事實做為判定依據,
當所公布之資訊和事實不符,
那麼,「散佈假消息」的行為方屬成立。
-
各位認為,這樣算是「散佈假消息」嗎?
-
有讀者問我,「你認為假還是不假?」
假不假,我們還真無從得知,
現階段考究這個,似乎也無助於疫情,
但有3點我認為很重要的認知,以下分享:
📍 #批評簡單批判卻很難
用任何隻字片語說聲「好」、說聲「爛」,
不經深度思考就對一件事情下評斷,
這叫做任性。
所謂的「批判」,除了要能「評價」外,
更重要是能夠點出問題,給予「合理解釋」,
最後提供你認為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才是具備良好素質的公民。
📍#誰也不希望疫情惡化
任何極其簡單的評價,
都是你作為旁觀者,給出你認為所謂「正確的」,
倘若考慮到決策者的情境,哪怕僅是各方的壓力,
我相信任誰都有可能失誤,
只是失誤的「時間」跟「事件」不同罷了,
所以還是要多點體諒才是。
📍#理解行為所產生的後果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就算提早公布那幾百個案例,
似乎也不會改變民眾的任何作為,
所以單就結果來看,
其實有沒有公布,並沒有實質上的差別,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準確數據」是非必要的。
只是...
砲火猛烈的攻擊,似乎也挽回不了現況,
若想改變目前的劣勢,
只能設法接受跟採取對應解決方案吧。
-
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
你可以不認同,但請學習尊重,
各位應該都成年了,也受過基本教育,
理性的討論,是你享受言論自由的前提。
本篇在討論的是「媒體識讀」不是「政治」,
如果不同意,那麼歡迎提出你的多元觀點,
如果同意的話,可以直接分享出去。
這案例會被我納入媒體識讀的課程當教材。
#回歸校正 #防疫中心 #臺灣加油 #各位撐住
-
Youtube(未來影片都會上傳到這)
👉🏻https://pse.is/Q59D2
Instagram(個人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wuchingkai
-
【Final Cut Pro剪輯軟體】
➡️ https://hahow.in/cr/jingwustudio
【影片製作必學6堂課】
➡️ https://hahow.in/cr/jingwuclass
【關於合作】
講座課程、影像製作、產品業配、行銷顧問。
Mail / th845120@gmail.com
*
武敬凱 Jing Wu
一年受邀開設破百場講座、課程,
目前於數家公司擔任內容行銷顧問,
偶爾接影像製作案。
基本歸因謬誤案例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旭暉隨緣家書🇸🇬】滑坡謬誤:「西方接受新加坡,自然也接受極權新香港」?
不久前,和一位政府官員飯聚。他私下和一般現屆官員不同,會講人話,自然也知道我們對「新香港」的厭惡。在過去一年,在不同場合說了多遍「中國不能沒有香港」,他知道這論述,也不是強硬派中人,而提出了一個反問:「北京確是需要香港,但只要有辦法維持香港經濟自由開放,同時收緊對政治社會的控制,國際社會難道真的不接受?」然後,他舉出新加坡為例子,當地威權程度(暫時)比香港還高,但無損國際社會對其經濟自由的信任,隱隱然暗示,這就是某些人眼中的「美麗新香港」。
真的麼?香港能否光復,就看這個問題的答案。
以上論據,假如放在其他地方,並非不會出現。假如某地保持經濟穩定,同時滿足國際利益均沾的潛規則,政治上如何收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在表面抗議之外,確實不一定有實質行動,而這的確是新加坡成功之道。假如期望美國搞理念外交,沙特阿拉伯這類案例恆河沙數,足以令希望幻滅。
問題是,香港,是獨一無二的。要是北京以為香港的自由、人權、法治急速倒退,但能勉強維持經濟穩定,國際社會就不會在意,香港就可以繼續用來「走出去」,這是典型的滑坡謬誤。假如北京繼續以2012年前的方式管治香港,在西方眼中,也許「不完美、可接受」;但渡過了2019年,新加坡做到的,香港就是做不到,因為香港已失去同時出現「政治收緊」、「經濟自由」、「國際利益均沾」三者的可能。
為什麼新加坡做到的,香港做不到?
首先,新加坡的盟友是美國,民意在亞太區當中最支持美國領導,還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屬於美國在亞太的戰略重鎮;香港則是中國特區,「一國」正在「全面管治」中。曾與一位新加坡官員有這樣的私人對話,談到甚麼主權基金淡馬錫某年虧損那麼多,答案是「算作保護費吧」。至於香港的儲備,自然也是「一國」部份,中國剛在香港發行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債,為的自然是在香港吸美元,買家市傳可能包括金管局,利益歸何方,不證自明。換句話說,新加坡是威權、還是民主,都不會影響美國利益,因為後者是新加坡朝野共識;但香港要是沒有民選議會、英式法治、普世價值、言論自由制衡,避免一國以「國家利益」之名自把自為,作為保障國際利益的安全閥,各國利益還剩下多少,就只能憑北京聖斷,情況就和上海、深圳無異。
新加坡的行政、立法、司法機關之間,確是充份合作,似乎不很符合國際企業希望所見的法治;但與此同時,新加坡的制度獨立自主,高度理性、可測,卻能保障國際企業渴求穩定、符合專業操守的目標。新加坡企業、銀行的compliance、due diligence相當可靠,國際企業正是需要這些,而新加坡沒有價值觀完全相衝的「太上皇」,專業人士只需要提供專業服務、鞏固自身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可以繼續發大財,自然沒有破壞規矩做數、「行方便」的誘因。
不像香港,現在要照顧「一國」利益,國企若要求工作人員做數、填數,只要以「國家利益」之名,就可以超越「兩制」範疇;慢慢下來,就連compliance也不再有公信力。今天政權能夠因為政治不正確原因,向銀行、航空公司施壓解僱員工,為所欲為,有權用盡,他朝難道不會因為同類原因,溫馨提示有關企業在某些地方「便宜行事」?上海、深圳始終取代不了香港,就是這方面始終不能給予國際社會信心,因此香港核心價值能否被捍衛,就比新加坡的法治更關鍵。
加上新加坡高薪養廉,官員得到全球最高薪待遇,全國上下習慣了謹小慎微,作風極度官僚,卻養成了一切體系跟足規矩的優點。這和中國講求關係、圓通、面子的國情,背道而馳;這種國情在沒有核心價值支撐的香港,卻只會橫行無忌,也就是現在這樣。當一個行普通法的香港,不斷出現種種古法濫捕的案例,國際企業怎可能放心下個不會輪到自己?新加坡卻相反,就是有異見人士Amos Yee一類案件,外資依然相信有足夠安全閥,威權不會spillover 到經濟體系。
沒有法治的香港,Compliance還可信嗎?
說到底,新加坡政府,真的是一人一票民選出來的。每次說到這一點,都有朋友嗤之以鼻,提出新加坡種種威權舉措,例如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不斷更改選區版圖以利執政黨,選舉工程時間極其有限、令執政黨佔盡優勢等。但不能否定的是,新加坡人確是可以通過選票,進行政黨輪替,這條路是完全可行的,不像香港那樣,反對派得勝就叫「奪權」,親北京派在選舉只能贏、不能輸。因此,新加坡政府不可能完全漠視民意,人民行動黨除了靠法律和警察,也必須得到人民認同,上屆人民行動黨得票就高達70%,不像林鄭月娥上月支持度低至9%。
換言之,新加坡政府是有認受性的,民眾對制度理性的強烈訴求,對政權構成有效制約,這是新加坡的「社會契約」,對國際社會而言,已大部份填補了司法不夠獨立的缺憾。但香港政府卻是沒有認受性、也沒有決定權的,西方鞏固自身在港利益時,慢慢卻找不到真正的代理人,只能直接找北京。加上新加坡雖然法律嚴苛,街上警察卻極少,不像香港已變成police state,社會每天都在抗爭,而政府又只能以濫捕回應,結果又是進一步破壞香港法治,然後國際信心進一步崩潰,墮入永劫輪迴,卻不能穢土轉生。根據綜合經濟數據,整場運動至今,香港頭75個國際貿易夥伴當中,約有11%改為跟新加坡做更多生意,並非偶然。
何況新加坡是獨立主權國家,政策具有高度可測性,西方憑基本的現實主義研判,就八九不離十。香港政治卻具有高度不可測性,全面一國化之後,也就是整個中國的不可測性,都會完全轉嫁到香港。此所以在香港的國際記者就算規行矩步,也會因為國家層面的爭議而殃及池魚;孟晚舟事件後,加拿大駐港外交官就成為中國人質;英國那邊在談BNO平權,大使館職員鄭文傑就在中國被扣押逼供。這類事情並非不可能在新加坡出現,新加坡也曾對中國、美國等大國驅逐其個別利益有關方出境,但新加坡國家利益計算是可控的,行動的上下限不會太出格,不像「新時代中國外交」,未來即使在香港,也可能「去得很盡」。
這不是說全面管治下的香港,會沒有任何經濟角色,正如國際企業也會出現在上海、深圳,但總部不會在那裏;目前很多設在香港,未來卻可能搬到「真・新加坡」。既然一國化的香港,對國際社會並無大用,just like another 上海、深圳,新加坡和中國的經濟關係也有足夠聯繫,而深受西方信任,國際社會何不直接利用新加坡「走入去」?對它們而言,到了那個時候,繼續承認香港是單獨關稅區,又有甚麼好處?北京、西方、港人,哪一方最不能承受攬炒的風險?
沈旭暉,明報,2020年4月6日
基本歸因謬誤案例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還記得四月發生的內湖托嬰死亡事件嗎?
如果你跟我一樣漸漸淡忘了,那麼阿叡叡的死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的案例。
.
如果你還記得,但卻覺得無能為力,就像是 宋喬安在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裡面所說的「找出真相有什麼用,大家最後只會怪這個社會制度出了問題!」,那麼,或許是一個你可以做點什麼的時候。
.
前些日子我收到我收到這位媽媽的來信,看著她粉絲專頁裡面時而憤怒、時而悲傷的文字,心疼她好努力想要為台灣的托育環境再多做點事,身為「受害者家屬」的她,強忍著悲傷,很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畢竟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保母下跪道歉(這一幕有沒有很熟悉),求償或者是罰多少錢,而是避免同樣事情再度發生,想說看看自己能不能夠做點什麼。下面轉貼自她的訴求—
.
———
我們的訴求如下:
a) 重新評估現有評鑑機制適用性
b) 業者/機構對軟硬體設施
及保母的管理監督之責
c) 托育人員勞動條件的改善
(薪水/工時/心理輔導)
d) 降低1:5的托育比例
可於此連署:https://ppt.cc/fi93gx
———
坦白說,我是一個很孬的人,所以每次遇到社會事件,我都不敢說點什麼。
不過,當我猶豫到尿都噴快出來的時候,想起多年前一個老師跟我說:
「當你有能力而且有意願為一些不公的事情發聲,可是你卻選擇沉默,那麼就是默許這個不公平的事件,持續發生。」
.
所以我寫了這篇文,希望能夠讓同樣想要 #做點什麼 的你也能夠加入。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於責怪特定的機構、也不在於責怪那個保母(你可以想像要照顧這麼多孩子,肯定也是身心俱疲),而是希望我們能夠透過制度上的改善,讓這樣的事件不要再「代代相傳」。
.
「一個悲劇發生,有時候出問題的並不是在這個悲劇當中的某一個人,而是他們所組成的結構。你問每一個人,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悲傷和苦衷、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最後還是發生了。」一個朋友看完《與惡》之後跟我說,但人類總是基於基本歸因謬誤,習慣把過錯怪在「行為人」身上,而忽略了情境的力量(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負責)。
.
再過幾天就是母親節,我真的難以想像阿叡叡媽媽要如何在這樣的哀傷當中渡過這個母親節;但或許花個幾分鐘,我們可以多了解這個事件,減少更多未來「可能傷心的母親」,讓阿叡叡的離開,不只是給我們一種提醒,也變成托育環境轉變的契機。
基本歸因謬誤案例 在 心理學便利貼- 基本歸因謬誤指的是:對於他人的行動,我們 ... 的推薦與評價
基本歸因謬誤 指的是:對於他人的行動,我們往往會傾向以個人內在的性情來解釋,而非外在的情境因素。例如:父母會把孩子考試考不好歸因於孩子的不用功,而忘了考慮是否 ... ... <看更多>
基本歸因謬誤案例 在 [討論] 學習動機:溫納歸因理論- 看板Educ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請闡述溫納(Weiner)歸因理論的主要論點為何?並舉例說明何種歸因的孩子學習動機較低
落,請您以老師的角色說明將如何幫助這些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
一、溫納 (Weiner)歸因理論
(一)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個性與經驗→歸因→行為預期→情緒與努力→成就
歸因即為一個人對於成敗原因的解釋,而歸因理論即在探討歸因對於行為的影響。Weiner
認為個性與成敗經驗會影響個人歸因,並且前一次歸因會影響下一次成就的預期,進而影
響到個人的情緒與努力程度,甚至影響到個人成就行為。
(二)歸因因素與性質
Weiner將成敗原因分成六個原因:能力、努力、難度、運氣、身心與其他(他人),而又
依照三種性質加以區分與解釋:穩定性(穩定/不穩定)、內外性(內在/外在)、控制
性(可控制/不可控制)。
(三)歸因方式
在歸因理論中,影響歸因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重要的因素:成敗經驗與個人個性,成敗經驗
似乎與穩定性有關;而個人個性似乎與內外性、控制性有關。
1. 穩定性:一致
成敗經驗的感受,會影響到個人對於未來的期望,而不同的期望會影響到歸因於不同穩定
性的因素,所以成功經驗與穩定性有關。如:高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成敗經驗歸因於工作
難度(穩定),因此在同樣難度的情境下,成功與否也會與經驗一致;而低成功經驗者可
能會將失敗歸因於運氣不好(不穩定),也就是說成功與否與經驗不一定會一致。
2. 控制性:自信
而成功與經驗的一致與否,是否是可以被自己所展握的?這與個人個性是有關的,如果個
性上偏向有自信的,將會將成敗歸因為可控制的因素;但如果個性上偏向沒有自信的,將
會將成敗歸因為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高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成敗經驗歸因於努力(可控
制),而低成功經驗者可能會將失敗歸因於能力(不可控制)。
3. 內外性:動力
內外性的歸因,也會影響到個性。如果傾向將成敗歸因為外在性的原因,其在個性上會顯
得較消極且沒動力;而如果如果傾向將成敗歸因為內在性的原因,其在個性上會顯得較積
極且有動力。如:成敗歸因於努力(內在性)者,會更有動力去投入在努力上;而如果將
成敗歸因於運氣(外在性)者,並不會促進人去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成敗歸因於能力(內在性)者,並不會使人更有動力投入於努力中
,因為能力比起努力,能力更無法控制且穩定,也就是更難透過自己改變自己的能力。
我會認為內在性會是主要動力的基礎,兩個很重要的原因是:(1)內在性是個人可控性的
先決條件,而可控性、穩定性和動力有關。(2)這三個性質中,內外性是較其他兩者更難
流動的,而穩定性與控制性是有流動的可能。故我認為內在性是動力的基礎。
補充一下,關於博弈行為,常將成敗歸因於運氣(外在性),而有不少人也因為運氣好,
所以更努力投入在博弈行為之中,但這樣的努力並不一定長久。然而我認為能驅使賭徒努
力博弈,除了運氣外,更大的外在誘因應該是優渥的獎金。因此,我認為這樣的驅力很大
的原因是因為獎金的加強作用,加強賭徒運氣的信念。
(四)小結
在歸因因素與性質上,實際上的分野並不一定如同表格中是如此二分的,例如:身心上,
某種程度是可以透過自我調節或是他人幫助,來控制與穩定身心的狀態。還有各個歸因性
質也是會互相影響的,穩定性、控制性與內外性三者都會彼此流動,這也回應到歸因因素
表的性質其實像是光譜一樣,是會變動,且這三道光譜都不是獨立事件,而是相依的事件
關係,所以教育的目的較是要促使穩定性與控制性往正向的方向流動。
二、學習動機
(一)習得無助
歸因理論在學習動機最大的啟示是學得無助感,也就是學習動機低落。學習動機低落者,
習慣將失敗歸因於內在、穩定、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能力。因此,將失敗歸因於能力
時,學生會漸漸感到沒有改變的可能,而在學習動機上也會漸漸被消磨殆盡,甚至對學習
產生冷漠。
(二)如何給予幫助?
1. 成敗經驗與個性
面對習得無助感的學生,歸因理論提供了兩個重要的線索,第一個是成敗經驗,第二個是
個性。
在經驗上,可以提供更多成功的經驗讓學生了解或經歷,例如:多舉正面的成功例子,給
予學生一個外在的楷模可以學習,或是先給予學生較容易的任務,從內在建立起學生的自
信心。
在個性上,雖然無法給予立即的特效藥,但是可以透過教育潛移默化的能力,慢慢建立學
生正面向上的態度。例如:當學生面臨失敗時,協助學生找出學習的盲點,給予外在的幫
助;並陪伴與開導學生對於失敗的態度,也就是教導學生從成敗中找到合理的歸因。
2. 歸因偏差
合理的歸因應該要避免以下三種歸因偏差:符合偏差、行動者或觀察者效應、自顧偏差。
(1) 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又稱「符合偏差」(correspondence bias),指解釋或推斷別人行為原因時,往往忽略外
在環境因素的可能影響,而傾向於認定為其個人的內在特質,如面對開會遲到者有人常遽
下斷語說「他是個喜歡遲到的人」。因為這種現象很普遍,所以稱為基本歸因謬誤。不過
有研究指出也有文化背景方面的差異,如美國人這種表現比印度人明顯。另有研究認為這
是知覺偏差所致,是因為事發當時個人注意焦點在行為者,情境因素只是知覺背景,隱而
不見。
(2) 行動者或觀察者效應(actor-observer effect):
觀察別人行為時,常以其人解釋,對自己卻以情境解釋。如看到有人走路滑倒,可能立即
說「他太不小心了」,可是如果自己跌倒了,卻責怪路面顛簸或太滑。研究者認為這主要
是行動者注意情境因素,而觀察者常未意識到情境因素所致。
(3) 「自顧」偏差(self-serving bias):
人常認為有利自己的結果是個人內在特質使然,不利則是外在環境因素促成的,是一種為
保護個人自尊或給別人好印象的動機性偏差(motivational biases)。如很多學生認為好
成績是自己努力或智力過人的結果,壞成績則是老師偏心或其他原因所致。
---
以上是國立中山大學10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考科為教育學,系所為教育研究所
。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跟我一起討論。
---
嗨!大家好~我是筆者宗宗,最近在準備教育所的考試,本身非教育背景者><,所以對教
育學的認知可能還很淺,不過我自己有不少想法想分享出來,甚至也想知道大家的想法,
畢竟我認為知識就是要被分享與討論出來的:)。
在宗宗大學裡,所開設的必修:宗宗學,是一門關於宗宗對於教育學的想法與整理。
▎宗宗學 Tsungology
Fb:
https://www.facebook.com/tsungology
Blogger: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
原文: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58.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ducation/M.1576141687.A.C8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