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平線的城市之光⭐️
—正宇爭取鐵路地下化回顧
平時在跟鄉親朋友話家常時,常常聽到這樣的願景:我們希望桃園能夠更進步、更方便、更整潔、更安全。
希望有一天,馬路不再是「虎口」,城市也不再因沉重的交通負擔而變得晦暗。這是我們對未來最真切的期盼。
正宇這幾年來持續參與、推動「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期盼為桃園帶來全新的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
【桃園鐵路地下化】
▲從鶯歌至平鎮,總計約17.95公里的鐵路區段地下化
▲「桃園」、「內壢」、「中壢」3座車站改建為地下車站
▲增設「鳳鳴」、「中路」、「桃園醫院」、「中原」及「平鎮」5座通勤車站
▲消除沿線20處平交道、8座陸橋及8處地下道
本計畫總經費約1048億元,是桃園百年建設的里程碑!正宇在爭取中央補助的同時,也透過國會質詢,督促中央部會加快建設腳步。
目前中壢臨時後站及跨站天橋已正式啟用,各項工程也陸續開始設計、施工,預計開工7年後即可通車。
正宇相信,未來鐵路地下化完成後,市民朋友不必再忍受鐵路沿線的噪音;不必擔憂平交道的危險;更不必為上下班交通雍塞而煩惱!
未來我們可以驕傲地分享,桃園擁有舒適的居住環境和亮麗的城市風景,因為這座城市的光芒,已經照進地平線之下!
#立法委員
#趙正宇
#桃園鐵路地下化
增設改建通勤車站 在 劉建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站式站房」是世界潮流👍
斗南站再次成為雲林最新穎車站
到一個城市旅遊時,火車站通常會是第一印象,在車站中感受城市人潮的流動和車站的歷史風華,代表了這個城市的經濟與文化,決定了接下來的旅遊心境。
斗南車站,曾經是雲林山海線百姓共同的出外打拚、回鄉探親、貨運進出的大站,日治時期稱為「他里霧驛」,這是日本人在台灣最後留下的大型車站,曾經是雲林最新穎、最現代化的車站。
有很長一段時間,雲林海線地區要去別縣市的方法,就是只能搭著運輸甘蔗兼客運的糖廠火車前往斗南車站,再轉縱貫線火車。隨著糖業沒落,而火車貨運依舊重要,附近鄉鎮的農產品,都必須集中運到斗南火車站,再送往全台各地。
從地區發展來說,車站的「功能性」是必要的主軸,車站有越多的功能,人潮就會越來越多,留在車站的時間也會更長,當然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會越高,但必須注入與當地相關的文化藝術,讓車站成為有故事、有溫度的車站。也因此,在改建規劃上,為了重現斗南車站的現代新穎風華、交通經濟重點、豐富的歷史文化,興建跨站式站房是唯一的選擇。
從1990年代開始,台鐵新修築或改建的車站都採用跨站式站房設計,例如樹林、山佳、鶯歌、竹北、北新竹、六家、新烏日、沙鹿、田中、斗六…都是。在國外,東京、京都、大阪、柏林等城市都採用跨站式設計,是以「都市設計」、「都市規劃」的理念,來強調車站地區改造開發規劃,執行經費也較少,效益更高。也因此,斗南車站使用跨站式站房,就是跟上台灣進步的腳步、跟上世界潮流。
📍 為什麼世界潮流是用跨站式站房呢?優點是什麼?
跨站式站房的主站體建於鐵路線上方,旅客要購票及服務設施,都規劃在2樓大廳,售票人力及設備配置可精簡,無需在車站兩邊都設售票窗口及售票機,相較於舊式前後站的出入口售票規劃,旅客動線相對順暢。
跨站式車站還可以利用立體站體與周遭建築相連結,例如辦公大樓、百貨公司、商店街等等,相信在雙北地區常搭捷運的民眾都很清楚,交通運輸與商場、公務機關共構,從月台上大廳,刷票出去後就可以直達商場、購物街逛街,買好東西再回家,不需要再另外到一個地方。就算不買東西,也可以藉此穿越鐵路,往來不需要再繞遠路,也避免了傳統車站僅有站房一邊的週圍較為發展的情形。
📍 跨站式站房有缺點嗎?怎麼改善呢?
跨站式站房唯一與舊式站房的同一個缺點,就是旅客都必須上下樓梯,對於老年人和身心障礙者來說會有障礙,舊有的斗南車站早期並沒有手扶梯或是無障礙電梯,從前站剪票口進入後,想要搭南下火車就必須下樓、穿越地下道、再上樓到第二月台等車,對於通勤學生來說這不是問題,但斗南多數的老人家要穿越地下道就非常累,後來增設了露天的升降梯,看似好一點,但露天的遇到下雨,路況就非常刺激。
也因此,跨站式站房必須搭配無障礙電梯、手扶梯等設施,台鐵在這一部分,接受我們與地方人士的意見,在站體內增設了4座無障礙電梯以及6座的電扶梯,斗南是一個老人人口比例很高的鄉鎮,這一點可以說是考慮得很好。
所以,我們與地方眾多鄉紳賢達、發展協會、文化人士、還有台鐵,一致認為,跨站式站房是世界趨勢,也是帶動便利與需求的現代新穎建設,兼顧安全,斗南車站曾經是雲林最新穎的車站,在第一次改建的75年後,又再次成為雲林最新穎的車站。
而在歷史文化保存方面,站體建築師與台鐵很用心,小心翼翼的讓新舊站體和諧的共存,那個全台最長的候車木椅還在,可以來車站坐坐聊天或是拍照打卡。
他里霧是美麗故鄉,大步向前也不忘歷史風華,歡迎世界各地的斗南遊子,回家看看。
⬆ 建設雲林ing ⬆
✅ 建國骨力請您鼓勵
增設改建通勤車站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論
政府捷運大戲,讓基隆人被火車拋棄?
三年前蔡英文總統到基隆,宣布將基隆「輕軌捷運」納入前瞻基礎建設,並稱「一定讓捷運進基隆」。但根據交通部鐵道局最新規畫,八堵到基隆站間的台鐵軌道將讓給輕軌,未來火車不進入基隆站。沒盼到捷運的基隆人一定沒想到,總統的大禮,原來還要用基隆人被火車拋棄來交換。
蔡總統的大禮,引發基隆市民強烈反彈。蔡英文其實是在幫基隆市長林右昌政見支票背書的,林右昌極力辯護幾天後,似乎有點猶豫了,他坦言目前方案不夠好,希望有更好的方案。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則已明顯轉變態度,不再遲疑地開了綠營第一槍,直言只要火車不進基隆站就反對到底!
近廿年來,每逢選舉,捷運到基隆幾乎是不分藍綠都會開出的政見支票。林右昌競選立委時,主打捷運板南線延伸到基隆,後來被當時的交長葉匡時告知南港到基隆無路廊可供捷運延伸,再選基隆市長時放棄重運量的板南線延伸想法,改喊南港捷運到基隆,仍把捷運當成選舉的吸票機。
蔡政府上台後,為替林右昌兌現支票,把捷運改輕軌,交通部還提出「tram-train」方案,說輕軌可與台鐵共軌,但鐵道專家幾都認為不可行、效益低。去年十一月,當時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質疑「tram-train」在技術上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要民進黨別用政治話術糊弄市民,還遭林右昌反唇相稽是狀況外。
未料不到三個月,輕軌與台鐵共軌方案就悄被推翻,因為鐵道局評估確實不可行。基隆站到八堵間只能容納一種軌道運具,要讓捷運大戲演下去,台鐵只好讓出路權,經費也從八十億增加到上百億。如此,未來基隆市民要從基隆站到南港以南,得先搭輕軌再換火車。每天有數萬基隆市民往返基北通勤通學,如此涉及市民交通權益的重大改變,基隆市政府居然沒先徵詢市民,令人匪夷所思。
直到近日本報大幅報導引發市民關注後,林右昌才被動回應,理由卻是台鐵易誤點,輕軌班次多、不會誤點,甚至無視輕軌停站較多,竟說「輕軌比火車快」;更迴避了未來基隆到台北勢必增加的轉乘時間與周折,方案一再變形、經費不斷上修,難道只為了成就「輕軌捷運」四個字?
火車誤點,林市長該做的是請交長林佳龍改善。林右昌與綠營市議員卻把不同意見導向是對手的選舉操作;市府交通局也急稱二○一六年快捷公車開辦後,基隆火車站運量只剩三分之一,每天僅一萬五千多人,但立即有市民扮演「鍵盤柯南」,發現快捷公車開辦前後,基隆站運量改變不多,且去年高居全台兩百多個車站第廿四名。基隆市府帶風向不成還被抓包說謊,反惹怒更多市民。
面對洶湧民怨,林右昌強調輕軌與火車並非二擇一;但地面空間就是如此,除非再砸大錢地下化或高架化,但真需要這麼做嗎?基隆人要的只是一條發車密度高、行車時間短的軌道,如果基隆南港間還能再增設輕軌,那把這空間讓台鐵增加一股軌道,再透過改善排班、開行跳蛙式列車,不用再花上百億就可讓基北間有條快速方便的通勤鐵道。
更嚴重的問題是,林佳龍打算將高鐵延伸宜蘭,取代北宜直鐵,這又跟當初規畫基隆輕軌增加東幹線運能的目的產生競合。而近日通過環評的捷運民生汐止線也跟基隆輕軌在汐止段的路線重疊,同一路廊有輕軌、捷運跟台鐵,不僅疊床架屋,更是資源重置的浪費。
火車不進基隆了嗎?基隆到台北的鐵路,是清朝劉銘傳蓋的台灣最早鐵路,後經日人改建,而基隆設站已有近一百卅年的歷史。蔡政府可以抹去台灣歷史與鐵路記憶,改認日本殖民者為「台灣鐵道之父」;但蔡總統和林市長可以為了他們膨風的捷運畫餅,讓基隆人被火車拋棄嗎?
增設改建通勤車站 在 #增設改建通勤車站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鐵路地下化即將通車,10座地下車站中,有7座為新增的通勤車站,發車密度也隨之提高,然而這些不停對號車的通勤站班距平均居然在30分左右,尖峰也沒有明顯加密。 ... <看更多>
增設改建通勤車站 在 增設改建通勤車站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達此目的,有#增設改建通勤車站、#擴充軌道容量,及#新購電車三大重點工作。目前搭配「立體化」與「支線建設」陸續推動。 為達此目的,有#增設改建通勤車站、#擴充軌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