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
原本以為是本給青少年看的書,沒想到,大人看了也是滿滿的收穫與感動。
這幾年,很常到青少年的場所演講,而且,我兒子也正處於國二的階段。發現到,青春期的孩子,是處於一個對自我很迷惘的狀態。
對未來的不知所措、同儕之間的定位、不明白為何而學習的困惑,以及與爸媽家人的相處互動。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徬徨,甚至會開始不喜歡自己。
--
在低年級之前,兒童處於一個叫做『自我膨大期』,基本上是認為自己最棒、很厲害,就像是老師問:「誰跑得最快?」可能班上有一半以上都舉手了。
慢慢地,從中年級開始,到青少年時期更是蓬勃,轉往『自我認同期』的發展。察覺他人的優點,更會放大自己的缺點,因為,他正在探索自己到底是誰?是個怎麼樣的一個人?與他人相較的突出之處在哪?
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為別人的某些特點超讚、好優秀,自己怎麼這麼遜、都不如人。如果此時,周遭的家人、老師或同學,對他滿是指責、批評、否定等言語,更可能產生「自我價值感」低落的現象。
而正在探索自己,或是自我價值低落的孩子,為了避免讓內心受到傷害,會產生很多的反抗行為,像是爸媽一指責,就情緒很大、每一句都可以回嘴頂嘴。
也因為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就很容易用外顯行為來武裝自己,證明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像是:高度追求物質(手機用哪一台?零用錢有多少?)、強迫自己迎合同儕(社群、話題、偶像)、不喜歡當群體中不一樣的人、過度看重成績與排名。
其實,他們會這樣,都是希望別人可以喜歡他,藉此來證明自己是值得被喜歡的。
--
一個正在迷惘中的人,很難靠自身的力量來導往正軌。
看似什麼都無所謂的、情緒極度容易起伏的孩子,其實內心是非常的不安。此時的他,是很需要 #爸媽 (第一優先)與 #重要他人 (老師、教練、長輩)的協助。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的最新著作«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就是成為一個重要他人的角色,或者是,讓爸媽知道可以如何引導孩子,漸漸地欣賞到自己的特點。
書中有四大章節,
一、接納不夠完美的自己;
二、面對不被看好的人生;
三、調校起伏不定的情緒;
四、追求人生幸福的法則;
志恆諮商心理師,依過往擔任輔導多年的經驗,以一個充滿溫度的旁人角度,從孩子的各種外顯行為,逐步地引領看到自己的內在(每篇都有很詳細與實在的步驟跟建議喔!)。引導他們看見自己的光亮、發掘自己的美好、找到自身的優點。
書中有好多的佳句,像是『如果總是仰賴外在肯定,才能感受到快樂,那麼,我最後只會在人際關係中,疲於奔命,不小心就成為一個處處討好人的小丑。』
『失敗時,你得同時面對他人眼光與自我否定,要能扛得住這些壓力,需要很強大的內在力量。只要願意從失敗中去學習,離下一次的成功,就不遠了。』
『你可以選擇是否要改變這樣的自己,如果可以改變,就找方法去調整;如果暫時難以撼動,我們就接納自己,與這樣的自己共處。』
連大人讀了,都會感到安定與溫暖。
--
我兒子也趁著讀書累的空檔,自己翻了幾個篇章來讀。
我先問他:「對你們而言,是好閱讀的嗎?」
兒子:「可以啊,裡面正是很多同學都會發生的狀況。」
我再問:「你讀了,感想是什麼?」
兒子:「如果每個人的身旁,都有一個這麼懂孩子的大人就好了。」
有的時候,青少年要的不是教導者,而是一個傾聽者與接納者。
讓一個正處於自我迷惘的孩子,透過包容與接納,漸漸地,能夠懂得欣賞自己。因為,欣賞了自己,才會認同自己,更會愛上自己。
=====
這本好書在誠品、金石堂、博客來是找不到的。
請透過作者推薦專屬連結訂購:shorturl.at/aopzW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關係探...
「外顯行為」的推薦目錄:
外顯行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家H:懷抱著「準備離婚」或「準備分手」的念頭,倒不如不要結婚,不要交往來得健康多了!
在最近的某則回應讀者的文章底下,看見讀者留言,說是被某位老師長期灌輸觀念,因此在她的心裡面,不管面對誰,都已經做到準備離婚,或是準備分手的防禦措施。
我不能確定這個所謂的「某位老師」本意為何,但以我的認知,我相信那位老師所要表達的想法,可能並沒有完全被讀者給Get到,又或者,是讀者解讀錯誤了那位老師的意見。
在我的認知裡面,人的潛意識,是會影響人的外顯行為的。而就算妳今天在婚姻狀態或者交往狀態中,妳嘴巴上不說,但心裡想的卻一直都是「他這樣做代表要喜歡別人了,我要準備好分手了」之類的想法,妳所表現出來的妳,就會是一種「準備分開」的狀態。
👀追蹤「作家H」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0711writer/
💊生命靈數諮詢感情與數字占卜測未來
https://reurl.cc/b6d8kd
🔑免邀請碼加入「clubhouse」語音聊天
https://reurl.cc/LbMpv3
❤️最新創作「真。愛的平行宇宙」全面發行。
博客來:https://reurl.cc/4g9xbK
📺訂閱「作家H」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wqyDPJ6T2Jdu22LDrzhJA…
外顯行為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坐在電腦前,對著電腦,講了六個小時的話。
講完,聲音沙啞。
每次視訊演講完,心情都不會太好。
就是覺得很不過癮!
不知道聽眾的反應,不知道大家是聽到了什麼,尤其,如果最後提問又讓我很錯愕時,更是捶心肝。
昨天,一位母親敘述著孩子中班時(對!中班,才四歲!),因為脾氣暴躁,帶去看兒心醫師。醫生一次看過孩子,便診斷孩子是過動症,開了藥給孩子吃(是的,四歲就開始吃藥!而不是教導父母如何與四歲的孩子互動,如何調整生活……)。
我聽到這裡,忍不住捂著額頭想罵人(想罵誰,有人應該知道……)。
母親說孩子吃了一個月的藥,確實變很乖,但是乖到讓他們覺得很奇怪,便停藥了。
他們帶孩子做超強力的運動,也去上職能治療的課程,這樣一年來,孩子行為表現穩定許多,完全不需要吃藥。
這樣的過程,我真的聽過太多……
總是一而再地發生。
我每聽一次這樣的事情,心情會難過好幾天……
在台灣,只看得到某些代表性的兒心醫師透過各種媒體宣導:如果有以下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說到這樣的呼籲,我會難過到想吐!)。
整個簡化又膚淺到看不到孩子。
看不到孩子如何被養,如何被教?
看不到父母、老師、與孩子有關的各種大人與孩子之間發生什麼樣的互動?
聽不到孩子自己真正的聲音。
孩子的外顯行為,表現得“像”注意力不足過動兒,不表示他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
就算真的是注意力不足過兒(誰來認定?憑什麼來認定?),吃藥,也不是唯一的處理方式!
來談談我前幾天寫的“氣餒文”……
面對“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的議題,這十年來,我是充滿了氣餒。
醫療、教育、家庭親子關係,通通沒什麼改變。
我們幾年前,要拍一部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兒議題的長紀錄片,因為經費一直沒有着落,結果導演拍了兩年,只好作罷。
後來,在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協助下,只拍了一部短短的紀錄片。
去年,又有導演來找我,希望針對這個議題再拍一部約十五分鐘的紀錄片。
遇到疫情,拖延了一段時間。
最近再重新開啟了拍片行程。
那天,週三,我的休假日,我約了一個家庭來談話。
在溝通後,他們答應導演拍攝影片,只要不要拍到孩子,不要拍到他們的正面。
我們談了兩個小時。
當場,一切順利,也告知如果有出現他們的畫面,影片會讓他們先看過。
無奈,隔天,我接到孩子的父親打電話來:“不好意思,請把有我們的影像和聲音全部刪除,我們擔心就算只有背面也會被人認出來……我們很感謝李醫師願意和我們談話……”
我聽到這裡,很沒有修養的,直接掛斷電話。
我內心的難受是……
來找我談話,是見不得人的事嗎?!
在兩個小時的談話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沒什麼問題的六歲小孩,所以,我一直在做的是緩解父母過度的焦慮,讓父母了解“六歲的男孩”,就是如此。
父母自己說“如果是過動症也沒關係……”
既然沒關係,為什麼又有那麼大的顧慮?
是說假話嗎?其實內心裡在意得很嗎?
我家老公經常嘲諷我是在“螳螂擋車”。
是的,在台灣,無論是醫療還是教育場域,以及一般家庭,在專家掌握主流媒體發言權以及制度的決定權的情勢下,依照外顯行為判斷孩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已經如洪水般,像似無法挽回。
我能做什麼?
我只能繼續書寫,繼續講,一直寫,一直講……
氣餒文之後,我看到超過百人的回應與支持,還有許多人私訊我。
謝謝你們!
過去的我曾經暗自許願:今生要達到的兩個願望,一是同志平權。這個願望幾乎快要達到了~
另一個願望是:兒童平權。
兒童有為自己發聲的權利,不是大人說了算!
一年又十個月之前,我最親愛的革命夥伴幸佳慧到天堂之後,那樣的心碎,我久久無法復原,幾乎只想苟延殘喘度過餘生,我不想再做什麼努力了,我不想再期待改變什麼了……
這次,我看到上百人真摯的支持,我來想想看,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一起努力,還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
外顯行為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關係探索工作坊】用隱喻鬆動卡住的關係,讓愛流動~05/15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666
【05/2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5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九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pse.is/wj5xx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外顯行為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台殺人返港的陳同佳,傳出於香港出獄後將來台投案一事,法務部長蔡清祥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宣示香港優先審理、不接受私了與須以司法互助來處理本案的三原則。而內政部長徐國勇在答詢立委質詢時也強調,既然是港人殺港人,且人犯目前也在港服刑,再加以香港無死刑、台灣有死刑等因素,香港就應有最優先與最便利的管轄權。但真的是這樣嗎?
就刑事管轄權而言,大陸法系,除有屬地管轄之外,針對國人於領域外犯罪,也會有屬人管轄權,比方在我國,本國人於領域外犯重罪,如殺人,仍為《刑法》效力所及。但就實施一國兩制,且承襲英國法至今的香港來說,則強調屬地高於屬人管轄,一個主要原因即是證據調查的便利性。
以陳同佳案為例,因殺人的行為與結果地都在台灣,香港並無屬地管轄權。法務部卻主張,陳同佳應在港已有殺人的預備或預謀,則香港亦應有屬地管轄權。只是什麼叫預備,缺乏明確性,且預備或預謀,往往少有外顯行為,故香港就算勉強對此部分起訴,根本不可能判決有罪,更遑論可因此擴及於殺人既遂罪來審判
外顯行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癮、黑吃黑、酒駕、神棍……
是衝動、僥倖心態、精神失常,還是理性預謀?
走進時間收集器──監獄,一窺被禁錮的慾望和眼睛
本書深入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刑案,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本書不是以刀光劍影、血腥殺戮的犯罪情節,來滿足我們對違法者的變態圖像,而是作者富有獨特而細膩的社會心理對話,以及逼近圍牆內受刑人生命的日常流淌。
✦你想知道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犯罪動機嗎?
✦所謂的正常人和犯罪者之間,距離沒你想的遠,而且存在更多共通點?
✦惡魔真的存在?道德感低落的人就會犯罪?犯罪也會有功能嗎?
✦入監也是要花錢的?被關也算是一種「孝順」?監所的會客室都能看到什麼樣的故事?
✦身為另一種狀態存在的人,死囚會想家嗎?死囚症候群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案,從北捷案、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小燈泡事件、臺大宅王情殺案、多起家暴弒親案與殺妻兒案、分屍案,以及因債務糾紛潛入女友家中勒斃母女二人案等震驚社會案件,這類犯案者一反過往,多為單純、沒前科者,有些還是一路表現優秀的年輕人所為。
作者簡介:陳建安
大三開始便出入監所至今二十年以上,本身生命經驗就是非典型。接觸過少年、成年到死刑犯,一直覺得跟監獄受刑人談話,比起跟學生聊還容易的大學老師。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心理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學碩士
現任職於: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毒品防制計畫督導
經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戒毒班團體輔導授課教師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極刑犯個輔老師
專長與研究興趣:
犯罪心理學
矯正心理學
犯罪學
社會心理學
作者粉絲頁: 看啥 犯罪心理解剖室 Chen's crimpsych chamber
出版社: 和平國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外顯行為 在 擺渡人生學校- 心理學將行為分成內隱與外顯兩類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內隱行為指的是無法觀察的思考歷程,外顯則是可以觀察的行動。成功的求職行為乃立基於[具體行為]及[求職努力]。因此別讓自己停留在[想]的內隱行為 ... ... <看更多>
外顯行為 在 [分享] 「自信不足」的外顯行為- 看板New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自信不足的問題,常見於許多人身上。
有時候我們會在各種層面說一些自嘲自貶的話,像是:
1.批評自己的外表:
「我長得不夠高挑,膚質又差,不像你~又白皮膚又好!」
「真羨慕那個誰誰誰,產後一點都不復胖,我連喝水吃空氣都會胖!」
2.批評或懷疑自己的能力/天賦:
「你OO治療做得又好又很深入,你是個超有天份的治療師,我只是個小咖!」
「你算牌超準直覺又超強,我幫別人算牌時,都支支吾吾又沒感覺,腦袋空白!」
3.懷疑自己的人生方向走錯了:
「早知道當年我應該去OO律師事務所上班的,而不是在這裡當個小會計員」
「早知道我當時就嫁給他,當貴婦多好呀!」
當你發現一個人習慣用「貶低自己」的言論,去索取別人的支持和肯定時,要知道這本質
上是一種索取能量的行為。
並沒有任何人評論他,但他就是覺得自己很糟,不停地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其實他只是想
要得到諸如「哪有呀!你超棒的好不好?你現在的生活很多人羨慕哩!」這種肯定或安慰
的話語而已。用示弱來換取同情,用自卑來換取鼓勵,顯示了胃輪自信的不足,有時候也
是一種被隱藏的狡猾技巧(如果是在當事人有知覺,卻持續這麼做的情況下)。
要知道,如果你加入了肯定他(「你哪有那麼糟?你真的很棒啊!」)的行列,就是在同
意他跟你索取能量!
這跟「提醒他他是有力量的」情況並不相同,提醒是一種很溫和、中立客觀且帶有支持性
的行為,而在他抱怨和自貶的時候,你不加思索的肯定他,只是變成強化他繼續發展「有
知覺或沒知覺地處於自艾自憐的行為」。當你不加思索的肯定他,很容易變成他繼續攀附
著你的動機,讓他繼續索取你的認同、肯定與能量。就好像一個人一直要人家扶,久了也
不會想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一樣。
若你是那個持續自貶的人,請記得你和別人一樣有力量,持續批評自己很糟只會讓事情往
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你貶抑自己的同時,不僅流失能量,本質上也是在索取別人的能量。
如果你能獨自清靜一會兒,也許你會發現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如果你是那個一直給予肯定的人,當你試著保持友善的距離,有時候對方會突然清醒。因
為當你不再扶著他,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他會從喋喋不休的情況,慢慢意識到自
己的處境。祝福他吧!他只是尚未認出他內在的力量而已!
神性,一直都圓滿俱足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
靈氣˙給你意想不到的療癒
https://jonny-reiki.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4.82.7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