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大眾心理學法蘭克福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吳家碩來到空中,跟大家談如何達到優質的睡眠,以及導讀書籍《醒來!時間生物學教你得到優質生活與睡眠》/ 商周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ByW-sK9DIZA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身體需要休息時,我們卻衝鋒上陣;身體需要光線時,我們卻關燈睡覺;身體需要黑暗時,我們還在開燈工作;對於身體的需求,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忘記如何隨著自然節律過生活……你知道嗎——生理時鐘失序會造成失眠、體力變差、內分泌失調、睡眠不足、職業倦怠、身心耗竭、反應力與專注力下降、憂鬱、神經緊張、肥胖、心血管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神經生物學家擬定八項Wake Up! 計畫,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與健康,與自然共生。
晝夜協調的「明亮」方案:
◎ 白天多到戶外走動,做日光浴。
◎ 讓日光進入室內,打造明亮的室內環境,規劃符合生理需求的照明設備。
◎ 配合個人的晝夜節律類型安排工作與學習時段,創造雙贏。
◎ 在日間分配固定的用餐、運動、休息、小睡時間。
晝夜協調的「黑暗」方案:
◎ 夜間避免接觸亮度過高的人工照明。
◎ 傍晚就要轉用夜間照明模式,使用黃色暖光。
◎ 消除所有「睡眠強盜」!睡前少看電視、電腦與手機。
◎ 夜晚若必須清醒與熬夜,務必延長睡眠時間。
◎作者簡介:彼得.史波克 Peter Spork
1965年出生於法蘭克福。大學時攻讀生物學、人類學與心理學。1995年於漢堡大學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成為科學記者,並為《時代週報》(Die Zeit)、《地理知識》(Geo Wissen)、《法蘭克福匯報》(FAZ)、《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科學畫報》(bild der wissenschaft)等撰寫文章。多本科普書籍的作者,並譯為九國語言。經常就撰寫書籍的主題發表演講,獲得廣大迴響。
◎來賓簡介:吳家碩
現任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曾擔任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及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演講超過上百場,喜歡與大眾面對面,分享與睡眠、失眠、精神健康、紓壓、體重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心得。致力於讓國人可以透過直接且輕鬆的方式,認識正確的心理學及睡眠醫學。
大眾心理學法蘭克福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吳家碩來到空中,跟大家談如何達到優質的睡眠,以及導讀書籍《醒來!時間生物學教你得到優質生活與睡眠》/ 商周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ByW-sK9DIZA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身體需要休息時,我們卻衝鋒上陣;身體需要光線時,我們卻關燈睡覺;身體需要黑暗時,我們還在開燈工作;對於身體的需求,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忘記如何隨著自然節律過生活……你知道嗎——生理時鐘失序會造成失眠、體力變差、內分泌失調、睡眠不足、職業倦怠、身心耗竭、反應力與專注力下降、憂鬱、神經緊張、肥胖、心血管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神經生物學家擬定八項Wake Up! 計畫,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與健康,與自然共生。
晝夜協調的「明亮」方案:
◎ 白天多到戶外走動,做日光浴。
◎ 讓日光進入室內,打造明亮的室內環境,規劃符合生理需求的照明設備。
◎ 配合個人的晝夜節律類型安排工作與學習時段,創造雙贏。
◎ 在日間分配固定的用餐、運動、休息、小睡時間。
晝夜協調的「黑暗」方案:
◎ 夜間避免接觸亮度過高的人工照明。
◎ 傍晚就要轉用夜間照明模式,使用黃色暖光。
◎ 消除所有「睡眠強盜」!睡前少看電視、電腦與手機。
◎ 夜晚若必須清醒與熬夜,務必延長睡眠時間。
◎作者簡介:彼得.史波克 Peter Spork
1965年出生於法蘭克福。大學時攻讀生物學、人類學與心理學。1995年於漢堡大學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成為科學記者,並為《時代週報》(Die Zeit)、《地理知識》(Geo Wissen)、《法蘭克福匯報》(FAZ)、《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科學畫報》(bild der wissenschaft)等撰寫文章。多本科普書籍的作者,並譯為九國語言。經常就撰寫書籍的主題發表演講,獲得廣大迴響。
◎來賓簡介:吳家碩
現任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曾擔任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及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演講超過上百場,喜歡與大眾面對面,分享與睡眠、失眠、精神健康、紓壓、體重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心得。致力於讓國人可以透過直接且輕鬆的方式,認識正確的心理學及睡眠醫學。
大眾心理學法蘭克福 在 大眾心理學法蘭克福、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心得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書名: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原文名稱: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636470,頁數:224,出版社:華志文化, ... ... <看更多>
大眾心理學法蘭克福 在 Re: [問題] 請教法蘭克福學派- 看板Marxism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ENNYHOT (HEY)》之銘言:
: ※ 引述《tracks (看到桌子)》之銘言:
: : 看看心理學的書吧...
: : 現在在上心理學史
: : 他根本就像鬼魂般的如影隨形
: : (不過都是聽老師上課提到這個學派 我太混了 無法多做解釋)
: 聽說他跟美學也有關 why呀
: 法蘭克福學派精隨到底是什麼
這樣講好了,Adorno/Horkheimer/Benjamin三人都是富有的猶太人。
其中以Adorno為最,老爸有錢就算了,媽媽還是鋼琴教師(應該沒記錯)。
從小學習了德國哲學精華,外修音樂與美術。還曾找上維也納學派荀伯格拜師,
後來荀伯格不收他,轉入荀伯格弟子貝爾格(Berg)門下(這一大段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只知道他確實在維也納拜入十二音列學派門下,不過身為作曲家的Adorno一事無成)。
音樂與美術/哲學與文化,對Adorno來說根本就是喝水吃飯。
(要養天才的話首先要有錢,再找個聰明貌美懂藝術的老婆,你的兒女就有機會成為
一代宗師。)
Bejamin也不徨多讓,精於法國詩學,後習馬克思主義,女友是俄國電影導演。
詩學/電影/美學對他來說,也是睡覺放屁一般的平常。
雖然他們都是在法蘭克福社科院下工作,不過理論與思維差的十萬八千里,
尤其對於所謂「文化」的定義與詮釋更是不同,這個不同也可以寫成一本厚書了,
請自行尋找Benjamin對於二十世紀初的電影/攝影/詩/消費/購物中心的看法,
再看看Adorno對於嚴肅藝術(就是讓人可以思考的)、藝術已死、Jazz的看法。
就知道他們雖然是好友也是同事,但為何還會常常吵架,還可以打筆戰打到出書了。
法蘭克福學派的精髓根本無法形容,只能說法蘭克福誕生於法西斯崛起,
大眾社會、大眾傳播、大眾消費社會的出現(以上變遷大概也可以各寫一本各論吧),
這些文化精英們,是如何對所謂「現代」而感到失望;同時令他們無法理解的是,
為什麼到馬克思的預言無法實現,因此Horkheimer/Adorno運用馬克思的方法論,
將關注焦點由生產(下層結構)轉至「文化」(上層結構),以期瞭解馬克思的預言為何
尚未出現。同時Fromm將人道主義帶進來;Marcus將精神分析的觀點加入。
不同哲學背景與思維,都匯聚於法蘭克福社科所,而且背景大多都是猶太人,
對於所謂「現代社會」或多或少都有著抗拒與反思,也因此被通稱為批判學派。
但筆者仍認為此種稱呼是含混不清的,我們實在很難將Bejamin的超現實美學與
Adorno的藝術已死混為一談吧。法蘭克福學派根本就是個集合名辭,只是Adorno的名氣
太響亮了,常讓人以為他就是法蘭克福的總稱,別忘了,哈伯瑪斯也是其中一員呢。
--
古典音樂ed2k供檔:https://homepage13.seed.net.tw/web@1/zxl/music.zip/music.htm
※ 編輯: Zxl 來自: 61.59.124.170 (11/15 21: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