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129.巴瑞特氏食道癌化的關鍵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十大癌症檢查
急慢性疾病治療
生髮門診
預約專線06-6892-269
住址下營區和平街16號公所
純醫分享第247篇
食道第8篇
@本文
巴瑞特氏食道產生癌化有兩個主要的關鍵,細胞的分化程度以及病變的範圍多大。
分別敘述如下
1.細胞分化的程度
細胞的分化可以分成細胞無分法不良,細胞低度分化不良與細胞高度分化不良等3種。
大部分的病變是無分化不良或者低度分化不良
有少數是屬於高度分化不良
,這些都是病理學上的診斷,如果是屬於高度分化不良的話有6.6 %的人在3年內會轉成食道癌,機率是一般人的2300倍
這是根據美國的統計。
第二個是病變的範圍如何:一般的報告是以離賁門口幾公分的地方當成病變的最低點及最高點
如果最高點減掉最低點是在3公分以上的話,那麼以後產生癌症變化的機會就是非常大。
有這種情形文就必須視之為癌前的變化。
什麼是癌前的變化?
指的就是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之前的過渡時期,在這段時期裡面對人體幾乎是無害而且是無法感覺到的,但是他變成癌症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
如肝硬化是肝癌的癌前變化,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癌前變化,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如何在第一時間了解巴食的癌化情形,將會是處理食道腺癌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大腸腺癌病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結腸癌與直腸癌患者已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胃腸病專刊》(BMJ Gut)【註1】的荷蘭研究,以及發表在《刺胳針‧胃腸肝病學》(Lancet G&H)【註2】期刊上的法國研究都曾明確指出,有愈來越多的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陸續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儘管年輕族群中的病例總數目前仍相對偏低,但2篇研究都強調,20至29歲的發病率正急劇上升中。
雖然目前臨床研究還無法釐清主因,但研究人員推測,多半跟「飲食習慣」改變脫不了關係。因為現代人飲食西化,食物多趨於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這種相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易引發炎症性或息肉性腸道疾病。
■2019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結腸和直腸及肛門癌名列第3
於衛福部公佈的「2019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結腸和直腸及肛門癌名列第3,估計每年約超過1.6萬名新確診,相當於每10萬人中有42.9人會罹病,是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
國健署目前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呼籲符合篩檢資格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早篩檢早治療,可望調降35%大腸癌死亡率。(資料來源:【註3】)
大腸癌(large bowel cancer)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colon cancer and rectal cancer)兩大部分。結腸直腸癌是醫學上正確的說法,然而一般人常稱為大腸直腸癌,似乎是將大腸癌等同結腸癌,其實是一種權宜的說法。依組織病理學的分類,通常所謂的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指腺癌,長在大腸其他種類的癌病(例如淋巴癌、神經內分泌癌等等)不包括在內。(資料來源:【註4】)
■而大腸癌典型症狀一般包括:
●排便習慣不斷改變,且伴隨劇烈腹痛。
●排便時經常性出血,卻沒出現痔瘡等症狀。
●進食過程中經常出現腹痛或腹脹。
●上述症狀會導致個人食量銳減,體重進而減輕。
(資料來源:【註3】)
近日漫威超級英雄「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大腸癌病逝,引起了社會大眾對大腸癌的關注,其實大腸癌在我國已經超過10年都是罹癌人數第一位,而衛生部國民健康署也呼籲要落實「護腸4重點」,來協助國民一同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
大腸癌是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其實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謹記「護腸四重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確診後定期治療,特別是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政府提供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別忽略了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
➜飲食運動「兩多一少」,創造健康生活
大腸癌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抽菸及飲酒等。其中飲食及運動的「兩多一少」- 多運動、多蔬果、少紅肉是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秘訣。
▶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
▶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其中的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對伺機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
▶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定期篩檢」降風險 採便在家輕鬆做
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篩檢陽性確診要及早 「確診後定期追蹤治療」
根據2018年台大醫院李宜家醫師等研究團隊分析資料顯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資料來源:【註5】)
【Reference】
【註1】
Vuik FE, Nieuwenburg SA, Bardou M, et al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young adults in Europe over the last 25 years. Gut 2019;68:1820-1826.
https://gut.bmj.com/content/68/10/1820.info
【註2】
Araghi M, Soerjomataram I, Bardot A, et al. Change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in seven high-income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9 Jul;4(7):511-518. DOI: 10.1016/s2468-1253(19)30147-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19)30147-5/fulltext
1. 來源
➤➤資料
∎【註3】:(自由時報-自由健康網)「大腸癌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 研究:跟現代飲食西化有關」: https://bit.ly/3i7YBo5
∎【註4】:(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院訊(2008年12月-298期)「結腸直腸癌的預防和治療」(臺北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明仁醫師): https://bit.ly/3jUToAj
∎【註5】:衛生福利部 - 大腸癌可預防 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https://bit.ly/3jTxwp0
➤➤照片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8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https://bit.ly/2ZbM636
∎ 癌症希望基金會「大腸癌小檔案」;https://bit.ly/3360Y4u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大腸癌 #結腸癌 #直腸癌 #健康飲食 #規律運動 #定期篩檢 #確診後定期治療 #多運動 #多蔬果 #少紅肉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大腸腺癌病理 在 我每天都吃綜合維他命,那你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 種人註定得癌症
生活習慣讓你成為候選人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病理和免疫學教授羅伯特·史萊伯發現,如果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維持10年,那你就會成為「癌癥候選人」,因為在這10年中,癌細胞不僅產生,而且會發展壯大,最終攻城掠地,侵犯身體其他器官。
■■■ 成為「癌癥候選人」是我們長期「不愛惜自己」造成的結果。■■■
人的身體有60兆—100兆個細胞,我們作為這個「細胞共和國」的國王,學會關愛它們,渴了給它們水喝,餓了給它們適當的營養,累了讓它們休息,才能減少它們轉變成癌細胞的機率。
有專家指出,如果減少以下五種不良生活習慣,就能將我們從「癌癥候選人」的名單里刪除。
■ 第一種老喝滾燙水
很多人喜歡閒暇時泡杯功夫茶,殊不知,這現沖現泡「趁熱喝」的茶,可能為食道癌埋下隱患。
原因就在於,滾燙的水會燙傷食道黏膜,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時間久了,可能發生癌變。
專家建議,食物或飲料如果覺得燙,千萬別性急往下咽。
帶餡兒的食物可能外面不燙裏面燙,吃的時候尤其要當心。
喝熱飲千萬不要用吸管。
■ 第二種 蔬果吃得少
大魚大肉吃不夠,蔬菜水果吃得少,已經成了現代人的通病。
千萬別小看這一生活習慣帶來的危害。
由著性子吃一是會造成肥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肥胖與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有關。
二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膳食纖維,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帶走有害物質。
不吃蔬菜水果,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三是導致缺乏維生素。
研究顯示,不吃胡蘿蔔的人比大量食用胡蘿蔔的人,肺癌發病率要高7倍;缺乏維生素A,患肺癌、胃癌的可能性很大;葉酸與維生素B2缺乏,是食管癌高發的重要原因。
專家指出,要保證身體需要,每天應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不要超過75克,體積相當於一副撲克牌大小。
粗茶淡飯才是遠離癌症的最好辦法。
■第三種老是憋大便
想去大便,可偏偏工作太忙走不開,或一時找不到衞生間,只能使勁憋著。
一回兩回還行,時間長了,就會出問題。
糞便里含有硫化氫、糞臭素、膽固醇代謝產物等多種致癌物,在腸道里積存久了,就會被重複吸收,刺激腸黏膜。
據調查,沒時間排便已成為不少年輕人患上大腸癌的主要原因。
專家建議,一定要抓住一天中「便意」最濃的時刻,一個是早晨起床後不久,一個是吃飯後。
便意一般只會持續幾分鐘,一旦錯過很難再捕捉到。
早上實在沒時間排便,可以調整到較空閒的晚上。
吃完晚飯後散散步,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然後無論有無便意,定時去蹲蹲廁所。
一般3—5分鐘沒有大便排出,就應該放棄,不要長時間呆在廁所看書看報。
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五穀雜糧來幫助腸道的蠕動,其中黑豆、枸杞、黑芝麻、核桃、山藥、小米等豆類、穀類及堅果,營養均衡到位,久食更有助於加強人體自身的抵抗力。
五穀食品中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和維生素B群等,具有抗癌的作用,常吃可預防腫瘤病變;維生素A有助於人體內細胞分裂,預防癌細胞形成,並可幫助免疫系統反應,製造抗生素;豐富的膳食纖維,可縮短廢物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以減少致癌物質和腸道黏膜的機率,有利於防止便秘和結腸癌的產生。
■ 第四種夜晚不睡覺
很多人因為工作不得不熬夜加班;還有人趕時髦,天天泡酒吧,成了晝伏夜出的「派對動物」。
英國科學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餘名30—50歲的癌症患者,發現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後才會休息。
專家指出,熬夜一方面會造成生物鐘紊亂,另一方面,夜間燈光會破壞人體褪黑素形成,而這是保護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環,缺少它容易讓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門來。
熬夜最好不要超過12點。
如果加班到凌晨,最好找一間窗簾有遮光布的房間睡覺,漆黑的環境有助於身體中褪黑素的生成。
■ 第五種坐下不想動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陷在沙發里不想動。
千萬別以為久坐的危害只是傷頸椎、脊椎。
德國專家指出,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機率;日本醫學家發現,胃癌患者大多平時吃得太飽和久坐不動;
美國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還易罹患前列腺癌。專家指出,工作每2個小時,必須起來活動15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