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個唯物主義的朋友,提出他對愛情的看法。他認為所謂的愛情,不過是腦內啡等內分泌現象的變化,才讓人類有了「愛情」的感覺,所謂的愛情是不存在的。某位作家友人聞言,便反問該如何分辨,到底是這些內分泌變化產生了愛情,還是因為愛情才導致了內分泌變化?
我想這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
如同最近最近高端幾個死亡案例,雖然有幾個死因同為主動脈剝離,但要真正證明與疫情之間有因果關係,是需要專家進行審慎的科學剖析,並非是媒體或我們隨意就能輕易將兩者相互關聯。但我想有正式結果出爐前,恐怕高端已經施打得差不多了。
老實說,每每面對這種狀況,我都覺得人類能建立科學理論和文明是相當了不起,要確立兩個事件的因果關係更非那麼容易。
不過說到底。今天是政府推出了這款疫苗,本來人好好的打完就過世,無論因果關係為何,民主政府本就該承擔被嘴的義務。
就算今天是吃肉粽氣絕
人家能嘴「難道不是因為疫苗導致吞咽出問題嗎?」
就算今天是出車禍意外身故
人家能嘴「難道不是因為疫苗導致精神狀況不繼嗎?」
就算今天是被前妻毆打
人家還是能嘴「難道不是因為疫苗導致夫妻宮破裂,運勢大劣?」
畢竟是民主社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
「如何產生腦內啡」的推薦目錄:
如何產生腦內啡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所謂的人才,是要去管理他人的人,要能夠吸收「日月精華」,再不斷展延、產生效益。如果樣樣東西都要人家教,就不能算是人才。尤其,很多年紀輕輕就成為菁英分子的人,往往到後來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
有一句話叫做「小時侯胖不是胖」,依照我的觀察,很多所謂的「青年才俊」,最後往往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學了一個「形」便拿來套用,並沒有真正地內化。所以,倘使這些「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願意努力學習,尚能學到一些東西,成為組織中的中間幹部;最糟糕的是當他受到大家的鼓勵,稱讚他是菁英分子,產生自己很行、很優秀的認知,反而降低持續體驗與學習的努力,最後無法勝任工作,遑論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形」就是外顯。西方的理論比較強調外顯的部分,希望人們表現出有自信的一面;但是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耀眼,卻很容易淹沒在掌聲之中。相反地,有些人看起來沒什麼自信,但是他內部有某些東西持續成長,當內涵累積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就像大家說的「開竅」,他便會開始慢慢發光,內涵才是真正的能力。
我們在衡量人才時,往往只從他外顯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等角度來看,可是還有一些能力本身並不那麼耀眼,但它就像一種催化劑,讓事物可以從內部不斷醱酵,這些反而是更為根源、更重要的根源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根源能力做為基礎,其餘的能力條件將無法長期、持續不斷的產生。
因此,了解這幾項根源能力,有助於領導者與主管真正有能力讀人識人,找到真正的高潛力人才。
一、涉務性
首先,就是「涉務性」。涉務性強調的是一個人必須養成涉及一般事務的習性,習慣去瞭解自己所接觸到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它目前對自己沒有價值,就視若無睹。
效用1:幫助學習
隨著年齡增長,見到外面的世界,你接觸的事物愈來愈多,不管是報紙新聞,還是你自己實際接觸到的事物,都會愈來愈多元,這些東西都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項目,可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就變成一種常識。專業能力你可以透過學習而學會;但是「常識」,它的範圍太廣泛,那是從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一點一滴累積下來,變成一種習慣,沒有辦法在企業裡面教會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常識。
常識可以幫助你學習,當你在課堂上學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連結到實務的世界,知道可以跟什麼東西互相對應;否則的話,如果是在「真空」裡面學習,不曉得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實際應用的、可以用在哪裡,學用若無法合一,學習效果也不不會太好。然而,很多人把書唸得很好,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學用合一。
真正的領導者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其實是他要知道天文的存在,而不是很狹隘地對於其他事物完全外行,連聽都聽不懂,邊也沾不上;但是,他也不需要變成所有事物的專家,他只要知道那些事物的存在就好。
效用2:瞭解實務
涉務性對於個人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可以增加對實務的瞭解。因為你平常就有涉獵,當你在規劃、執行的時候,可以從自己的資料庫裡面搜尋出來,融入其中一併考量,於是你就比較能夠知道可能遭遇那些狀況,才不會變成「不食人間煙火」。
甚至,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些東西,無論你再怎麼樣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解決方案。這種時候,管理學上往往會告訴我們,應該要「異業學習」。可是,我們不能為了異業學習而去異業學習,不能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做,那樣能夠學到的東西很有限。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像是看報紙、看電視都是一種方法,即使你不是演藝界的人,你可能也知道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潛規則、又或者你不是做DRAM的,但你也知道DRAM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種習慣,對於碰到的事物都會去嘗試瞭解。
其實,涉務性關係到我們一種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好奇心」。在人腦的結構當中,我們透過五感獲得的東西,傳到腦子裡,如果以往不曾接觸過,杏仁核就會開始運作,啟動腎上激素,直到搞懂為止。這種研究精神會讓我們在問題解決之後,腦中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腦內嗎啡,自己感覺很開心,因為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於是成為一種興趣,想要主動瞭解一些事物,慢慢形成你的「觀察力」。
涉務性並不用特意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卻很重要;它是一種習慣,你走到哪裡、碰到什麼,就瞭解到哪裡。
二、與人互動
其次,學習不能只是自己關在家裡學,那樣很容易變得偏頗,所以還必須要與人互動。有人認為,與人互動就是具備團隊精神、很會跟人家聊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有些人,他不一定很喜歡跟人家講話,甚至可能是看起來沈默寡言的,但是他喜歡「言及義」;所以,我覺得,與人互動的重點不是頻度的高低,而是在講話的過程中,談的都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而且也會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拿出來跟人家交換意見。
效用1:辨證學習
在互動的過程當中,你會去思考過去的觀念和認知是什麼,如果不一致,就會拿出來跟對方討論進行辯證。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其實還是有應該調整的地方;反之,如果沒有這樣與人互動的過程,很有可能你會逐漸產生偏執,甚至在學習事物的時候,學錯了也不知道。可是,藉由不斷地交流、修正,一方面讓你學到的東西更為正確,另一方面也更加豐富。
效用2:學會傾聽
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讓你學會傾聽。否則,雖然我們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如果只是機械式地告訴你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效果其實很令人懷疑。可是假若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發現多聽別人的話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擴充自己的資料庫,就比較容易真正做到主動傾聽。
我們常會說:「這個人很怪」,可能你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就是覺得他跟大家不一樣,可能就是他不擅長與人互動;可是,如果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會有一種無意識的學習,譬如到北京三天之後,因為他高頻度的跟當地人互動,與當地人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講話就開始有一點捲舌。
人跟人在一起,會產生互動,產生觀念的共鳴。所以,與人互動可以避免「自閉」,當你在和人互動的時侯,聽到別人說什麼,就可以放到腦袋裡,跟自己既有的認知比對,如果覺得對方講得很有道理,就把它記下來;反之,如果你覺得對方說得不對,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講出來。最後的結果,可能沒有100%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其中可能有20%,是你認為有道理的,就可以吸收進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這也改變了自己原本有20%不正確的地方。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是O型,理論上是「外向」,但我覺得我也是一個思考型的人,談事情的時候很嚴肅,不喜歡參加很多活動,一群人談一些言不及義的事情。我覺得,一個人應該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能靜能動的人;該動的時候動,但不要一天到晚都在動,或是從頭到尾都很靜。
就像孔子說的「中庸之道」,它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範圍;西方的哲學比較是傾向於兩個極端,就是0和1的概念,但東方的思維並不是0與1,而是在0.6~0.4之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常會說,要教育小孩子成為一個「全人」,一個五育均衡發展的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就是不要偏執。當你開始思考這些事,你就會去拿捏、修正你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動態地調整自己的做法。
二、自律性
最後,很簡單但也是最根本的一種能力,就是你必須要有自律性。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改變很痛苦,所以,當你知道怎麼做之後,還得要讓自己願意付諸行動,願意去改變,讓事情變得更好。否則,就像你知道關燈可以省電,但是你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動手去關,結果還是沒有用。
能夠要求自己去做,就是自律性。這種自律性,是一切的源頭,所有的事物,不管是要有涉務性或與人互動,如果這些道理你都懂,卻不願意有所行動,那就變成「光說不練」,還是沒有用。
我覺得,在一個公司裡面,真正的A級高潛力人才只有5%,其餘15%是B級人才,10%是未來有可能成為A或B級人才的待觀察名單,其餘70%都是一般人。這所謂的5%的A級人才,可能是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但並不是中高階主管就一定具備這些特質,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才錯置」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本身就很難以瞭解之外,要怎麼分辨人才也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出現掛一漏萬的情形,很可能有一個問題人物放在那裡,你都還不自知。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人才,不能只看這個人的學歷或工作經驗,而是首先得確定我們所找到的人,是不是具備這三項基礎的能力;如果沒有,就應該要淘汰掉。所以,能夠成為高階主管的人,本身都或多或少具備這些特質,並且假使他可以認知到這一點,就會有意識地強化這些特質;回過頭來,當他在讀人識人的時侯,也會注意那些人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
我們受西方影響很深,一般人從小到大的教育,會要求自己表現出「我是青年才俊」的樣子,可是即使他很有才華、很有自信,也可能長不大。才華是現階段的才華,但我們在看人才,不是只看他現在可以做什麼工作,還要看他的才華能不能再成長、可以成長到多大。如果只是外顯的自信,會讓他畫地自限;如果他能真正體認到自己有所不足,自然而然會想要去彌補不足,對他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如果你是主管,當你看到這樣一個「青年才俊」,你要心裡有數,知道怎麼用這個人,不要過度期待;相反地,如果是一個比較不外顯的人,但是具備人才的三種特質,好好地培養,你獲得的回饋會更好。涉務性、與人互動、自律性,是每個人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透過工作訓練,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但是企業沒有辦法再造一個人。(本文摘錄自《哈佛商業評論》;羅玳珊採訪整理)
#連結閱讀
1.杜書伍用人心法 突破職場三盲點
https://bit.ly/3zDjxM6
2.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3.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專業經驗)×(專業紀律)
https://bit.ly/3dMqQaD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如何產生腦內啡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篇推薦文章與【博客來新書閱讀俱樂部】合作,文末有驚喜抽獎活動與限量單品折價券🎈
罌粟花,咖啡豆,仙人掌
鴉片,咖啡,啟靈藥物
止痛,提振,出神 (downer, upper, outer)
一本很有趣的書籍,作者透過親身體驗這三種植物提煉出來的物質,思考人與大自然微妙的關係。神農氏嚐百草的時候,不曉得碰到這三款時,會如何描述呢?
講到罌粟花和鴉片,大多人對前者的印象應該是美麗的,但後者是非常負面的。作者秉持著他一貫的實驗精神,先從種植罌粟花開始研究。因著罌粟花種子是一種食材,但提煉出來的鴉片又是毒品,所以作者所在的美國,對於這方面的規定有一個不小的模糊地帶。書中除了描述他在研究詢問,和各種花農打交道的過程之外,其實很重要的一個背景,是美國在70年代,「毒品戰爭」(war on drugs) 所產生的文化和政治環境。在尼克森總統時代開啟的反毒行動,一方面當然是希望國民不要陷入毒品的捆綁。但之所以具有極大的爭議性,是因為其結果造成許多年輕黑人男性入監服刑、權利被剝奪。還有很多是當時反越戰的嬉皮,逮捕他們到底真的是為了反毒還是剷除不同的聲音?這個向毒品宣戰的結果,到底是讓使用毒品的人變多還是變少,也都有不同的說法。但現在為人所詬病的一點,是對美國食品管理署所核可的鴉片類藥物上癮的人更多,反而是藥品公司得到合法的利益。到底這場毒品戰爭,誰是贏家?
說到咖啡,我們就熟悉許多。作者親身嘗試的實驗,是戒掉他原本每日必備的咖啡。書中非常生動的描述這個戒斷的過程,到底是那個香味,是那個儀式感,還是咖啡因與我們腦內的細胞產生的連結,讓這樣戒斷的過程如此不容易呢?即便如此作者也經歷了一些意外的好處。他說戒了咖啡他反而晚上睡得更好,因為咖啡因會暫時阻斷催促你睡眠的腦內因子。但是阻斷久了還是會積累,而積欠的睡眠身體最後還是需要償還。至於咖啡和茶,為什麼在東方和西方的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形象?作者也分享了兩種大自然植物提煉出來的飲品,各自是怎麼樣進入人類文明,然後影響當時的文化。
最後一段描述他和迷幻藥的故事,是他在美國印第安部落中的經歷,那也是在美國唯一可以合法使用這種藥物的族群。說到迷幻藥又是一個非常爭議性的物品。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研究,讓他知道這些化學分子並不是事情的全貌。在印第安部落當中或是其他古老文明使用類似迷幻藥物的時候,通常都是在部落或家族裡面,在一群可信任的人當中,一起服用的。一般也伴隨著一些靈性的儀式。不管對於這樣的儀式是覺得尊敬還是迷信,在那樣的文化和情境當中,目的是為了讓人在群體中更加的凝聚。所以當迷幻藥物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使用,甚至是讓人做出危險的行為時,其實已經是背離整個體驗的目的了。
作者形容這些植物提煉的因子,會讓我們的腦內產生不同的打光效果。迷幻藥像是柔和客廳燈盞,讓人可以看到環境中平常不會注意的東西。而咖啡因像是舞台上的聚焦燈,讓人有超乎平常的專注力,卻也讓人忽略當下生命中的其他事物。他剛好在全球疫情期間戒斷咖啡,以及嘗試迷幻藥群體活動(後來改成線上或是符合防疫規範的室內聚集),也引發他格外思考人與群體,人與大自然,以及人與自己腦內小宇宙的關係。光是大自然中某些特殊分子,竟然與人類大腦細胞可以剛好產生特別的火花,就已經足夠令人驚奇了。這些植物影響著我們的心智時,是否也是一種提醒,我們的生活以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可以快,可以慢,也有可能跳脫既有的框架呢?
全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is-is-your-mind-on-plants/
▲【博客來新書閱讀俱樂部╳讀書e誌】7月選讀:《植物心藥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25598
▲讀書e誌粉絲專屬!100元E-Coupon抽獎活動(共5名)
2021/7/27於本篇貼文下方,留言「#防疫居家讀起來」,並tag兩位好友,即有機會抽中博客來100元E-Coupon一份(可使用至2021/12/31)。
中獎名單將於7/28晚上22:00於讀書e誌粉絲專頁公布,並將私訊提供E-Coupon代碼給中獎讀者。
▲讀書e誌粉絲專屬!25元單品折價券
2021/7/27-2021/8/8點擊以下活動連結,登入博客來會員帳號,即可領用!折價券可使用至2021/9/8,每一會員帳號限領一份,數量有限,領完為止。
活動連結:
https://activity.books.com.tw/login/icoupon/?id=5Vq8UVQbWZIHxXiHFhW8mA%3D%3D
#ThisIsYourMindOnPlants #MichaelPollan #植物心藥
如何產生腦內啡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已是共識。為什麼?因為插鼻胃管無法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她進一步說明,鼻胃管及胃造廔等措施,只能避免患者因飲食中的牛奶或水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但患者自身的口水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口水是24個小時都在分泌的。」
此外,陳秀丹醫師也提到,插鼻胃管反覆摩擦,也很容易造成食道及胃部受傷,產生上消化道出血。更有一些老人家插鼻胃管覺得不開心,就會想要自己去拔,而醫院的對應措施通常是將他們的雙手綁起來,「我們的老年變成一個被綑綁的老年,」她表示,這是對老人家很大的不尊敬。
生命末期: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
陳秀丹醫師指出,北歐將生命末期訂定成18個月。以往他們也同樣插鼻胃管,但近幾年開始反思鼻胃管造成的傷害,因此現在都強調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甚至提出:死前兩周才臥床。
陳秀丹醫師說,老天將我們生下來,也給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
當一個人老到、病到不能吃的時候,沒有額外給予水分時,我們腦內的嗎啡生成量就會增加;當一個人心臟、肺臟不好時,二氧化碳沒辦法排除,持續累積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性昏迷;當一個人肝功能下降,阿摩尼亞(氨)代謝出問題時,我們血液中的阿摩尼亞(氨)將增加,就會造成肝性腦病變。
她說,上述狀況其實都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適地離開」,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退場機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適時放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有生必有死」陳秀丹醫師表示,看待「老病死」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而且所有事情都要事先規劃。死亡並不是一個禁忌,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面臨一個導致自己永久失能,或馬上死亡的重大事件;因此當我們還健康時,就應該思索該如何面對。
「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秀丹醫師強調,醫師面對再怎麼急救都無法救回來的患者時,要學會放手;我們面對老病、甚至要死亡的父母親時也相同,「放了手,他就得到自由。」
陳秀丹醫師指出,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她認為,如果健保不給付這塊無效醫療,相信許多生命末期的人不會多受苦。
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陳秀丹醫師透露,在自己從醫的26年中,看過許多人痛苦地死去,但也看過許多人走的時候非常安詳,氣氛也十分平順,「因為這個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她說,這樣的患者對於死亡的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幾年,周邊的親友也可以接受他的離去。
「這樣的死亡是被期待的、是不慌張,且是很大的福報。」陳秀丹醫師表示,醫院會給予一些嗎啡、鎮靜劑,以及讓患者更舒適的藥物,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可以很安詳、很有尊嚴。
「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陳秀丹醫師強調,我們活著就是要享受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有呼吸、心跳的活著,就是所謂的「生物式生命」,但生命的重點是需要感受到外界給予的愛及美好,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傳記式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傳記。」我們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因此,陳秀丹醫師提醒,一定要簽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如何產生腦內啡 在 生命大數據- 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努力不一定成功 的推薦與評價
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 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 ... ... <看更多>
如何產生腦內啡 在 「4種快樂荷爾蒙」讓身體不生病…名醫教你如何讓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快樂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四種快樂荷爾蒙:多巴胺、血清素、 腦內啡 、催產素,這次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告訴我們如何讓身體自己 產生 … Show more. ... <看更多>
如何產生腦內啡 在 [心得] 地方特考三等法律廉政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代轉
地特放榜了~ 但還沒上岸的考生
再不到四個月(07/07~07/11)又要考試了
這是一段煎熬的時期。
希望我的分享,能讓認為自己輸別人很多或是多年仍未上岸的考生,再次喚起準備國考的
初心。發上榜分享文,也是我持續準備國考的動力之一。
不是短短幾個月或是一、兩年,第五年~我終於上榜了
本身的學歷是私立高中和國立科大夜間部畢業,大學畢業後結婚兩個小孩全職媽媽,小孩
目前是國小一年級和國小四年級。
我平常唸書的時間是他們上課時間,快接近考試的週末我會選一天看書,
去年和前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小孩改成線上課程,不斷的被居隔,然後小孩確診我也是,
導致讀書計畫一直被中斷,找回科目熟悉的感覺又要時間,所以不知不覺花更多時間準備
考試,加上不是本科系畢業,確實自己本來就輸別人不少,多花一點時間以下是我的師資
奉上這次的成績單:
https://reurl.cc/MRjjrL
國文:林嵩老師
憲法:韋伯老師
法緒:陳治宇老師
英文:自學
行政法:郭羿老師
行政學:王濬老師、陳真老師
刑法:艾倫老師
刑事訴訟法:城曉白老師
社會學:韋樂老師
公務員法:常亮老師
我是報志光數位學院,對於時間無法彈性調整加上在家會摸魚的我來說
真的是適合不過,我所選的老師是以自己聽得懂能夠吸收為主,但也有老師講的太淺
,聽得很輕鬆開心,等拿到考卷會想哭。(請自行斟酌)
我是怎麼準備各個科目?
(一)國文:我一直沒上國文、作文、和公文的正課,只上總複習,國文吃老本,每個月
的申論練習我都會練習寫公文,作文的題目若是認為不好寫的,一定會寫並給老師批改。
(二)憲法:韋伯老師上課中所編的口訣能夠輔助我們記憶,不過要知道每個字的意思,
釋字的解釋文建議要親自閱讀過,因為新的考點越來越多,上完複習課本和練習題目,衝
刺期兩個月儘量每天刷阿摩維持記憶。
(三)法緒:陳治宇老師幽默上課有趣,每個題目都會帶過並給解答,上過一輪課後就慢
慢複習寫題目看法條,也是衝刺期兩個月儘量每天刷阿摩維持記憶。
雖然憲法和法緒加起來所考範圍真的很大,但是不斷刷題目能幫助我們上考場的時候,即
使是沒看過的題目,直覺上會選到正確的答案。
(四)英文:英文從高中畢業後就荒廢,本來英文都是用猜的比認真寫還高,但是我的好
友是翻譯,他建議我每天都寫英文指考題目,再加上複習單字,本來我的英文只會對三、
四題,地特我對了十一題。在考地特的前四個月,一個禮拜至少五、六天,每天花一到一個半小時寫英文指考題目加
上複習單字。我想這是讓我上榜的關鍵,真心感謝好友的提醒
(五)行政法:郭羿老師是我私心推薦的好老師,陳治宇老師的行政法我有聽了快一輪,
但是第二輪換聽郭羿老師的課,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行政法就通了。
在上課中老師讓我們用思考的方式並解釋背後的原因,而非單單給答案或是抄大量的板書
,行政法需要很多觀念的堆疊,不斷地交互參照,若是一個觀念不清會導致推論答案錯
誤,所以我認為應該選擇自己能夠吸收並引導我們如何思考的老師。
(當然陳治宇老師教的也很棒,只是對於我來說郭羿老師教的方式比較適合我)
選擇題+題庫書我是選郭羿老師的(很推薦老師的申論題擬答真的寫的很棒)
總複習的時候,老師會給選擇和申論的講義,裡面有他認為重要的申論題,我覺得後期衝
刺階段可以看總複習講義就夠了。
(六)行政學:這是一科我完全沒天份的科目,有許多的理論,非常的龐大,第一輪我聽
陳真老師的課都在神遊,第二輪換聽王濬老師有點知道,第三輪換聽陳真老師我終於聽懂
了,不論是陳真老師或王濬老師我覺得他們都教的很棒~
行政學這科我光他們的課本,至少各刷了四遍以上(我讀每一頁的心情都是真的好無聊)
推薦買陳真老師的百分百選擇題(我刷了四遍)
至於申論題,總複習陳真老師給的就很夠(可以不用額外買申論題庫書)
(猜題也神準,有考申論的同學千萬要乖乖聽總複習)
後期衝刺階段可以看陳真老師的鋼本不斷複習和總複習講義。
(七)刑法:這是全部科目裡面讓我很有興趣卻傷心的科目,出題有時令人出乎意料,不
論是總則或是分則都要不斷地複習,罪在第幾條及構成要件儘量要熟悉。
準備刑法的方式是將艾倫老師上課抄的板書直接寫在便條紙上並貼在課本,每個老師講過
的題目都看熟,擔心考試寫不出來就親自手寫練習。
另外將法條印出來將每一條的爭點和要背的釋字、判例抄在法條旁邊(這對於上考場要複
習很方便)。
因為我是考四題申論,所以練習大量申論題目,除了課本的題目我也將近三年的刑法題目
都找來練習。
(八)刑事訴訟法:這是非常抽象的程序法,城曉白老師鉅細靡遺的講解每條法條和程序
背後的原因,上課也不斷講出關鍵字和口訣讓我們加深印象,幾乎每堂都超過三個小時(
甚至為了將課上完還加課),因為他還會帶過許多題目,課本是他自己整理的心智圖,讓
我能夠完全明白刑事訴訟法是什麼。(真心感謝老師的用心)
我準備刑訴的方法是將老師整理的最新法條印出來,將爭點寫在法條旁邊。(這對於上考
場複習很方便。)
因為我是考四題申論,有另外買紀綱老師的刑事訴訟法解題書,參考如何寫出擬答。
(課本刷了五遍,題庫書刷了兩遍)
(九)社會學:我還是不懂為什麼法廉要考社會學,但這是很棒的學科,能讓我們跳出既
有的框架,用批判的方式去看待所發生的社會問題,韋樂老師教的很棒,用淺顯白話的方
式讓我們理解,有次的社會學地特我考76分,但這次只考了48分。(重申,是我個人的問
題,真的不是老師教不好)
https://reurl.cc/4Qdd2L
我準備方式是聽完課並抄老師的板書,因為是考四題申論,而社會學至少有兩題是考古題
所以我也是買韋樂老師的社會學題庫書。
(課本跟題庫書我各刷了四遍以上。)
(十)公務員法:這一科熟悉法條和函釋(令)非常的重要,常亮老師在上課時會整理函
釋(令)和板書並透過練習題目,讓我們知道可能會如何出題。
我準備的方式是另外將法條印出來將考過的法條做上記號,將爭點和要背的釋字、函釋(
令)抄在法條旁邊(對於上考場複習很方便)。
課本我刷過了四次,申論題庫書我是買霸告老師的申論題庫書。(刷了三遍)
總結一下,我是如何準備考試的節奏
(一)閱讀能力
(二)專注力和理解
(三)練習的重要性
(四)思考的速度
(五)法條和理論的熟悉度
(六)每日複習三科
(七)運動習慣
曾經有聽過上榜的學姐分享,高考是比賽誰忘記的少,以過來人經驗確實是這樣,專業科
目的每一章節,每個月要碰一次(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後期衝刺期,我一個禮拜會看書六天,每天固定刷阿摩選擇題題目(法緒、憲法、行政法
,行政學、寫英文指考題目和複習三科專業科目(法科+學科),例如:寫英文(1~1.5
小時)、行政法(1.5~2時)、社會學(1.5~2小時)刑法(1.5~2小時)和刷阿摩(1
~1.5小時),以上的時間,必須是扣除掉看手機的時間。
大家都發覺題目越來越活了,不是單純的背誦而是要將老師所教的融會貫通~
上課除了聽懂,在閱讀課本要專注並理解(知道這一頁的內容在講什麼,而這章節是整個
課本的哪部分),我會將具備類似性的觀念或法條串聯在一起,例如:行政程序重新再開
、再審、再審議及非常上訴(它們各別是什麼時侯適用),轉換型領導是結合魅力及交易
型領導、行政程序法的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行政處分的廢止(除斥期間)、行政
執行法的執行期間、行政罰法的裁處權時效(它們各適用的情況是什麼時侯)
熟悉考古題並看題目先思考,簡略寫下自己的答案不要直接看擬答,除了加深印象,也會
思考答案為何是這樣寫。
當練習越多,看到題目反應的能力就越快,就能快速看出爭點是什麼。
我記得老師說過~不是刻意去背起來,而是看到背起來或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陳述出來,
每當看到條號我都會拿出法條看一次,若覺得很陌生就抄一遍,看過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
。
不熟悉的理論要從它的時代脈絡下去理解。
申論題是文稿競賽,平常注意及整理可以寫在申論題上的素材,說真的每當想到申論題會
不會寫不出來就感到害怕,但是請記得你害怕的往往別人同樣也是,申論題的擬答架構要
明確讓老師好閱卷,前言、爭點的鋪陳和結語,有沒有回答出題老師的問題,都是重要的
,參考申論題庫書及閱讀模仿大法官釋字如何推論。
碰到不會的題目,請相信自己千萬不要放棄,利用自己所學及觀念去回答老師的問題,這
是很重要的,若真的覺得很緊張焦慮,請試著不去想結果而是注重於讀書的當下及考試的
當下(過程)。
我本身是很喜歡運動的媽媽,一個禮拜至少會運動三天,運動可以促進色胺酸通過血腦障
壁,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除此之外,運動時大腦也會產生腦內啡,讓心情變愉悅,
是一種抒發壓力的好方法。
建議可以培養固定運動的習慣,國考像是場馬拉松,需要一定的體力及訓練量,運動能幫
助我們跑的更快。
最後,放上我很喜歡的幾段話
為了讓奮鬥稱得上是奮鬥,你必須以相當持久的方式,不斷將就於某件將成為你的奮鬥目
標的事。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
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要反覆無常,不要虔誠的做你正在做的事。
你生而不可限量。 你生而誠信善良。
你生而心懷夢想。 你生而偉大。
你生而有翼。 你本不應匍匐在地。
你能展翅, 那就學會飛翔。
不要滿足於故事,不要滿足於他人的情況。揭開你自己的神話。 魯米是應該的。
https://www.dcard.tw/f/gov_employee/p/2415213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18.1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79266028.A.88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