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作家馬欣👉〈如此這般,我住進了村上的「海豚旅館」〉
如果我內心影像有一個開關,打開後應該是一個長巷的剪影。畫面是粗粒子的,地標不明,周圍仍有人家正在開飯的香味,還有鄰居吵鬧的聲音。
然後童年的我還在二樓陽台等著家裡人回來吃飯,肚子餓了與否不重要,那只是幼年的我之於前方萬家燈火的殘影。
童年的我曾有一度執著於「家人怎麼就這麼走散了?」的念頭。原本是可以開了一鍋魚餃、牛豬肉再下兩盤,青菜一滾加上香菇搶忙夾起一口吞的家人人數。那時,你會知道隔壁房間的燈總是亮著的,哥哥明天依舊要小考吧。十點要睡覺的時候,叔叔常帶了一盒蛋糕過來,某一天是當年還很稀有的長崎蛋糕,因此媽媽特別允許我刷了牙還吃了一塊,那晚味覺的記憶不斷閃回。或是某一日匆忙洗了爸爸的洗髮精,結果因一頭薄荷味而懊惱不已。
如今那些當日大事,都是指甲屑大小的念頭,成為你撈起家人身影的浮光掠影。至於那一家十幾口人是怎麼走散的,且在你小四前走散,即使知道原因也無法細想。你只知道家人照片像泡了水一樣,身影都看來稀鬆了。
那年在父親經商出事後,稍長一點的兄姊都出國了,有的是不堪被霸凌。之後家中最長者死後,其他旁支四散,於是中秋節除了餡料過甜的餘味,沒了生活煙火,我們再也不用為了分個梨子而苦惱,就這樣一口咬下,咬碎了不甘願。
然後我就用「你」來形容我自己了,因為我討厭執著於悲傷而掉淚的「你」,於是我毅然切割開來。那時我就把自己縮放在那條熟悉的長巷裡,看你日常等著媽媽揹了一堆菜與熟食回來,看她倉促的腳步,知道她也為家裡奔走了人情,你我都隱隱心疼。日暮昏黃照不進家裡,慶幸你的表情總不夠明確。
那時,或許是因為有一本書出現了,讓我跟「你」有機會靠近了一點,那本是《紅樓夢》。你知道的,長輩書櫃裡面沒有孩子的書,孩子讀的書也沒法解決你的問題。你在一個百般聊賴,仍失去座標的下午,拿起了這本書。
很偶爾的,在你初一的時候,你不經心翻著紅樓夢,照理說你應該很關心寶黛的戀情發展,但曹雪芹一路寫下來,留了太多別的伏筆,終於讓你停下來觀望細節。
如劉姥姥到大觀園那篇,表面上她取悅了所有的人,但劉姥姥是精著一雙眼地取悅,她以展示她的低下來取悅在上的人,也因為那點貴太太不願意沾上的俗味而被逗樂了,那麼安心地因與塵埃無關地樂呵呵了。
你在這一片熱鬧中,看到了反面的人走茶涼,你因而有預感,它將不只是一本書,它將打破了你以前對書的定義。
潛意識的我仍在那長巷走著,像是自己的巡邏員,如果再有離別的預感,或是再有任何變數,我想提前警告你。我總提著一顆心,總覺得更大的離別就會到來了。我知道你人都碎碎著不敢動聲色,在那間貴族學校裡不容許誰的家境轟然地敗落,老師都有他們的情報網,讓你偷聽到別人家的訊息。
於是你在老師問卷上總填著你爸爸出差,你將人生的真相塞滿藏好,不是怕人家知道,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讓人知道的。
就讓謊言塞滿自己嘴巴,藉此看著人們情報網流通著他人的訊息。那裡的孩子都蓋著父母的印章。大人總饞著雙眼,比嘴巴吃進的東西還多。
後來你繼續讀著《紅樓夢》,它不是一本好讀的書,你因此把它當地道,分外安全的鑽進那腐朽裡。然後你發現林黛玉的無依了,那份無依在她過了稚齡後,成了一根拔不掉的刺日夜戳著,不只是她身弱,而是她人生除如柳絮的無著,的確已沒有安生的本錢。她沒錢、身弱、沒父母,只有寶玉的情分,就是被風吹著走的依靠。她的不討喜是想跟命運強著來,因她除了尊嚴也沒別的,文采好又何嘗不是藉著那點憂懷對抗著四方淹著的花紅柳綠。
那家是一株敗著根的花,後來開得過艷俗,黛玉就是一點清墨,被一掐就沒了。然後你迎著那悲劇的預感往後讀。那家果然是被抄了,開得荼糜且臭香一體,你幾乎感到一點快感活生生地吱吱地要竄出地,這家骨子裡藏汙納垢的髒終於被掏洗了一點。
人所能求的乾淨之於這世界,就只是突兀的一道筆墨而已。
那本書將我內心從小所看所感的髒水嘩啦啦地流出。包括從小在學校與家裡看到的貪與那些階級縫裡的垢都因此流出一點陳年臭香。清掉那些花死前的氣味,終於剩下一枝枝節節的硬底,讓它重新再開些花苞。
因著那本不可能全看懂的《紅樓夢》,讓我在那現實裡坦然做著夢,藉著一本《紅樓夢》,我看到了人間蕭索,卻也因此心安,原來盛放與腐敗,都在曹雪芹的五指乾坤裡。
於是當我拿起筆,如果能寫出腐敗後再生的養分,我就感到多點生機。以前總感到的失去預感,也沒什麼了。大人互相盤根錯節引來的腐朽,總有崩掉的兆頭。我老家原本那些大而無當、乏人打理的花草、那隻不算寵物的狗,那裡原本就少了點人味。
人生,如果要貪榮景,骨子裡總會有一點點被蛀掉的黑洞,那樣事後看來也是種風景。
在那之後,我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像種樹一樣,每本書是點澆灌,讓我在失去裡面又復生一點。我長大以後,台灣很發達了,但就有點像自動販賣機的虛空,有什麼堆得滿滿的倉庫感,這地方可以給你很多,但開始流失什麼最核心的東西。尤其是號子像古代賭樓一樣擠滿了人,人們比目魚似的眼睛充血看了又濁了。
那時候大學的我在一家便利商店買茶葉蛋,發現了村上春樹的《舞.舞.舞》,還是故鄉出版社的版本。我在那個機器聲與加熱食物的環境中,看到了書中的海豚旅館,活在虛無主義的勝利組五反田,還看到了那在新旅館中不存在的樓層。
那層樓打開電梯後,適才優雅的「田納西華爾滋」與清潔劑味道消失,走出後,那是在鋼筋架構中的一層廢墟,你腳踏上的是失去彈力的舊地毯;你聽到的是羊男衣服一角拖地的走路聲。
身為讀者的你知道,村上用各種現代化的元素拼貼了外在世界,那些如普普藝術重複也像布希亞憂鬱大同小異的複製商品,一個箭頭走向的是廢墟般的本質,我們活在最高度文明的垃圾堆裡,並聽著羊男說:除了繼續舞舞舞外,沒有別的意義。
村上春樹就這樣撕開所謂文明與進步的貼紙,將人心的壁癌揭露出來。對我而言,沒有人這樣寫人在現代社會中被分子化的寂寞。那甚至稱不上寂寞,除非你整個身心靈都投入在20到21世紀飛速且追求高潮的進步中,並且跟它們一起高潮,若無法全然投入,甚至進入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就會感到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樣反反覆覆跳著現代化的舞步,有時是齊步走,內心留有幾分是自動開機的被規訓,也有幾分是來自自己純粹想從人生提煉的東西。村上的《舞.舞.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都讓我在末世的群舞中,有著離場的勇氣與下場的觀察樂趣。活在那麼美的文明巨大廢墟,比自取滅亡的馬雅文明更壯大百倍,我坐在這華美的廢墟上,繼續以打寫文字跳著我的舞步。
我以為如此可以卓然不群,其實只是等著文字來馴養我,那從千萬年來的文字魔法來馴養一個始終害怕,仍躲在二樓期望家人回來的我。文字是我的狐狸,我期望它能認出我,讓我記得這世界的麥浪。天知道,我始終害怕,於是以文字為柴火,讓手暖和,來想像心也暖一些。
一如村上寫的人物「東尼瀧谷」,總需要有別的,代替自己走出那牢籠裡,一朵字花,一朵會飛的裙襬,還有一個只能在文字裡可以放心掉淚的我。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如果走散了我還有你給的勇氣 在 Wenn 生活白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孩,你夠愛自己嗎?】
這裡說的愛自己,不是表面的愛自己,買東西、吃頓大餐、下午茶….,而是『當你遭遇不平的對待,你有勇氣從不幸福裡離開嗎?』
最近一則駭人聽聞的消息,一位全職媽媽在臉書留下遺書控訴: 『我的婆婆殺了我!』後便離開人世💔, 留下兩名稚子,這….....不只是一則新聞,更重重震撼了佑桃的幼兒園,因為佑佑跟她的大兒子是同班同學,這位媽媽是佑媽以前接送孩子時,時常會遇到的家長😭💔,我必須說,她是非常溫柔、體貼細心的好媽媽。在事情還沒鬧到上新聞前,佑媽碰巧帶蜜桃回幼兒園看老師,老師跟我說這事時,佑媽驚嚇不已,這位好媽媽看似平靜的外表,原來藏著這麼大的委屈,連老師說到都哭了...…😭😭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都無法了解她當時是受到多麼不平的待遇,讓一位好媽媽最後選擇一走了之,但是在婚姻關係裡,一個無法從原生家庭走出來中立評斷、承擔支持的的老公,就該為這件事負最大的責任! 😡🔥
佑媽想說,如果你不幸嫁到這種老公,除非你很會排解(尋求朋友/心理醫生協助,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人茅塞頓開),老公不發聲,請在婆家/娘家勇於為自己發聲,不要一味忍耐,沉重表達你的需要,若持續無效,千萬不要 "繼續待在讓你委屈的地方哭"或者幻想"事情會突然變好",勇敢離開救自己,#你永遠都有離婚這個選項! 別忘了,還有個地方叫『娘家』或『自己』,一個靈魂可以棲息的避風港。
不瞞大家說,今年佑媽身邊不少好朋友離婚😢,雖然是令人難過的消息,但聽他們分享心路歷程後,佑媽滿是祝福,更鼓勵他們離開這委屈的婚姻,我真心相信離開後,她們一定會過得更好💋!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用全心來付出、#也不是每對夫妻都能一路上望著同一個方向,很多夫妻走著走著就走散了,萬一哪天真的走到那步,記得我們愛過也努力過,足矣~!
比起我們父母那輩,現在人在婚姻裡要的更多,因為我們清楚明白: 『什麼是幸福?』 理想的婚姻裡,不只有老公這個角色,還要: 有愛情、有自我、有夢想、有經濟自主.....所以比起過去,婚姻經營大不易,觸礁也可想成是種"常態",當卡關了就處理它~~
如果努力後,真的無法挽救,這個人、這個家已不值得留戀,雖然不容易,但學會放下,不要再為"沉沒成本"(嫁給你XX年、孩子都生了)死抓不放、放下對孩子的自責、世俗的眼光,請你想起: #這世上唯一能陪你走一輩子的只有自己,你連自己都救不了,人生還能為誰呢?
*** 生命是最珍貴的東西,留下來所有事情都還有機會,沒有了老公,你還有很好的人生,輕生不是解脫,只是讓親者心碎、仇者痛快,真的不值得~💔💔
===========
至於婆媳關係,來自不同家庭、甚至不同世代,要能相處融洽,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不要住在一起! 』如果真的要住在一起,先問老公: 你有耐心、有能力處理經年累月的摩擦嗎? 若不行也沒餘力,請你們房子租好,搬出去家和萬事興!!!
至於嫁到大戶人家,要求婚後不能工作、要跟公婆同住,佑媽請你在婚前一定要三思再三思,披著"我們養你一輩子"的華麗外衣,給你再好的物質生活,都抵不過你不再擁有自主權、而沒有生養你,卻要求你像照料爸媽一樣孝順他們的公婆,三不五時、有意無意的話,那真的會成為殺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在家人的支持下,選擇當全職媽媽很好💕,用心把孩子帶大~~但是佑媽建議你最好要有除了孩子老公外的生活重心,哪怕是份簡單的工作、運動、上課、手作、交朋友......都好,把人生一味投入在一個地方,萬一它有天變成不是你想要的樣子,才不會萬念俱灰~~😢
"愛孩子"就是為他們作最好的示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依附誰,#媽媽也很努力成為我想成為的樣子!!"👍 👍
*** 至於那些沒有能力保護妻小、適時站出來的男人,拜託你們不要結婚出來害人,你該做的是---繼續在你媽那邊吸奶!!! 🔥🔥
#多關心身邊的朋友
#那怕是一句話或許都能改變一個人
#媽媽圈彼此支持的力量很重要❤️
#我們粉絲團一個都別漏了
#別讓自己在愛裡委屈
如果走散了我還有你給的勇氣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取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
各位朋友,早安:
某些長輩喜歡用貶損晚輩的方式,來刷自己的存在感。還好,這個議題我們討論過好幾次了,版面上的朋友大概會有警覺—批評否定所帶來的短暫優越感,並不能變成實質的自我肯定。
一個能自我肯定的人,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然後試著自己滿足。所以即使您沒有孩子,也不是女性,這篇摘文中使用的方式,也適合您用來鍛鍊金剛心,去抵禦他人的言語攻擊。
透過建立心理界線,我們把心力保留給自己。媽媽能快樂安康,孩子才更有機會成長茁壯。
自我肯定要夠力,認識與接納自己都要同步進行。這時版面上與直播討論的許多方法策略,都可以成為您的靠山。
停不下自我懷疑,還有滿肚子怨恨,那就來讀讀好書降火氣。其實以為過不去的日子,也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好像每一步都很艱難的時刻,記得回頭看,謝謝自己已經走了好長一段。
祝願您,接納自己的心痛與哀傷,這能轉化為對自己的疼惜!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11987132150902/
……………………………………………………………..
「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
──媽媽的原罪
【文/ 陳彥琪】
當媽媽面臨他人的比較與評價時,請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
「我今天跟朋友爬山,他們說現在食品加工的太多,你就是懷孕的時候吃太多,小孩才會這麼容易過敏。」
咦?有事嗎?聽到這番話的我,心裡忍不住要對我媽翻白眼。
連醫生都無法斷言孩子過敏的原因,究竟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飲食了,怎麼你們一個比一個還瞭解。
我的母親老是如此。她們一群婆婆媽媽聚在一起,時不時的在我面前拋出一兩句惹得我神經緊繃的話,然後拍拍屁股跑掉。
▍「小孩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
我想起剛剖腹生完,住在醫院的第二天,隔壁住進了一個年輕的產婦,因為是自然產,馬上就能夠下床到處走動。她抱著孩子,與丈夫兩人沉浸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而我只能拖著疼痛的身軀,蹣跚地走去嬰兒加護病房,定時的餵孩子奶。對照他們母嬰同室的手忙腳亂,我的心裡有許多說不出的複雜滋味。
然而,到了隔天,當我又拖著步伐回到病房時,房內卻變得好安靜。沒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叫聲,連大人的交談聲都沒有,看來是出去走走散心了。
但先生卻壓低了聲音,要我這幾天都記得輕聲細語。
先生說:「隔壁的寶寶好像不知道為什麼氣喘,還是發生了什麼事。總之,寶寶被推回加護病房觀察了。但重點也不是這個,是對方長輩一進門就一直叨唸那個媽媽:『就說要你不要一直喝冰水。現在小孩會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媽媽已經很難過了,聽到這些,只能一直哭。」
▍才剛成為孕婦,就被責怪
這件事情對剛生完的我來說,也是一件好敏感的事。
看著隔壁空著床,卻拉起來的簾子,即便我們沒碰過幾次面,甚至連對方的臉都記不太起來,但是瞬間升起的同理心,讓我彷彿也陷落在才剛成為媽媽,就急著被指責的難受心情裡。
其實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挺著大肚子的我,就已經為了能不能熱敷、用電子秤、喝手搖飲料,這種芝麻綠豆點大的小事,而被責怪「對胎兒不好」、「沒有當媽媽的自覺」所苦。
有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也就罷了。偏偏自己還放在心上,之後又不甘心的上網瞭解,因此,不僅看到一堆無法查證的言論,還順帶看進更多「懷孕禁忌」的文章,讓自己更加恐慌與無助,真的令人好感慨:有了孩子之後,這種看似「好心的建言」,真的比算命還恐怖。
算命的還會要你掏出幾把香油錢,消災解厄就沒事了,但是這類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的媽媽「原罪」,我們既不能確定是否媽媽就是肇因,也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做改變,是要怎麼樣消解?
我突然很羨慕那種可以把閒言閒語都當耳邊風的人,偏偏長輩是自己家的,又是關乎孩子身體不好的咎責,我就是會狠狠地放在心上,還會一直想要與之爭論或辯駁,弄得自己精疲力盡,一副難以相處的樣子,然後孩子又會多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讓人有機會去逮著媽媽的小辮子,再次被大做文章。
▍為自己、為孩子,劃下情緒界限
但是,孩子終究是我自己的呀,那些看起來好像很關心的言語,不過就是想表達「我也是有想法的」,而劃下到此一遊的痕跡,隨後拍拍屁股就走人。
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留下的痕跡,媽媽需要花多少時間去磨平,而我越是想去抵抗、爭論,就好像是在這痕跡上加深烙印,讓自己反而更陷入被劃傷的痛苦中。不如保留自己的力氣,在勉強撐起笑容,感謝對方關心之餘,悄悄地把孩子這塊大石移走,不再讓人有機會劃下屬於他的無心刻印。
當媽媽的,真的要不時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如果我開始能夠不將這些風涼話,作為對自己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我就能為孩子保留更多的心力,專心地呵護他長大就好。
▍最傷媽媽心的是,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要說別人家的孩子養得不錯,也就算了,好像非得踩著自己,才能彰顯他人的好,而讓許多媽媽一下子又被推進無底洞。無論怎麼努力,好像只要再拿其他的第一名出來比較,就永遠沒有翻身的一天。
作為媽媽這個身分被批評得敏感、跳腳,似乎更勝過於直接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以我自己為例,我發現我反而可以接受自己被說動作慢、情緒化,但怎麼可以意有所指的說我是不夠格的媽媽、不稱職的母親。
▍我疲憊地與孩子一起大哭
我還記得有一次,半夜兩點左右,孩子輾轉難眠。不知是睡前奶喝多了脹氣,又或者是天氣炎熱,風扇直吹,讓孩子有點小感冒。總之,一陣猛咳後,孩子居然吐了滿床都是。
我手忙腳亂地抓著哭鬧的孩子洗完澡、吹完頭髮,居然也已凌晨三點多了。而當要重新哄孩子睡覺的時候,自己連日來半夜陪伴過敏兒抓癢擦藥、濕毛巾冰敷的疲憊以及心累,全都一湧而上。抽抽噎噎的,我竟就跟著孩子一塊在床邊哇哇大哭。
忙著幫一家子清理床墊、手洗被單的先生見狀,居然沒好氣地丟下一句:「也太誇張了吧,這樣就哭?那些先生在外地工作,得自己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
當下的我,一聽到這些話,立刻抓狂。
在當下的情緒上,我們兩人互相指著對方鼻子罵了些什麼,我已經無從回憶起。幸好當時有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把我們兩人拉回現實。
我們一個人回頭安撫孩子,另一個人則認命地去把該洗、該晒的東西處理完。
透過這樣的「停火」機制,在孩子昏昏沉沉睡過去後,我的腦袋反而清楚了起來。我細細地思索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讓自己的理智線瞬間斷裂,還讓爆炸的情緒到處噴發。
我可以理解我先生半夜也被驚醒,忙著「解決問題」,就讓他精疲力盡了,而當他看著我的情緒潰堤,他感到不解,但他更希望我作為一個大人,就要顧好自己、別扯後腿。當下我們兩人的身心狀態都很脆弱,自然撞擊不出什麼正面能量的火花。
▍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
「這樣就哭,那些自己帶小孩的媽媽,怎麼辦?」這句話一出來,重重敲擊的,就不只是我自己的情緒問題了,而是「你這樣怎麼當媽媽」、「別的媽媽更苦,也都自己撐過來」的責備與否定。
為母一定就要強嗎?那些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當然沒有怎麼辦呀,大家都會難過、憤怒、失望與沮喪。難道我在最親密的伴侶前,還要假裝堅強。我當然也會希望可以被體諒好幾晚難以入眠的辛苦,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你看,媽媽就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呀,難怪網路上還有廣告用揶揄的面試方式,告訴社會大眾,這份二十四小時高道德要求、高工作標準,卻沒有薪水的工作,才沒有人要做。
▍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而在伴侶關係中,明明冷靜下來,可以看到在育兒的挫折中,兩人都渴望被體諒、被看見自己的努力,也都渴望受傷的心情也能被照顧,並一起攜手解決問題,但是強迫對方趕快站起來的方式,我們卻總習慣用「比較」的方式來攻擊、指責對方。
其實,比起用力地帶刺索討,找到關係中的「停火機制」,來讓自己沉澱、冷靜,反而格外重要。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
以上文字取自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86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果走散了我還有你給的勇氣 在 潔媽- 媽媽帶妳去浪跡天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走散了,我還有你給的勇氣》 這本讓我盼望多年的書,是天下雜誌出版社幫我取的書名,像是來自宇宙的禮物般,竟然與我當年的文字不謀而合,主編告訴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