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恭喜 @卓映宇、@雪月野楓,兩位獲獎,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及手機,由出版社為你們寄書。
🤤【抽書活動】--《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柿子文化
。
上一本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作者談的是,他如何面對受創傷的兒童、青少年,他們受了什麼心理創傷,身為助人者又該怎麼與之相處,除了個別治療,友善環境及背後的家庭功能都很重要。他發現,這些心理創傷都源自早期的虐待(暴力或性侵)或被疏忽照顧(不回應情緒,類似遺棄),才衍生了發展後期的扭曲行為。
本書《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談的則是「倖存至今的大人」。先問自己,是否曾因一件無關緊要的小過失,卻突然進入災難化的被遺棄感,陷入後無法自拔?而你還一頭霧水…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有五大常見的創傷症狀:
「情緒重現」:突發的、被痛苦的情緒影響,但不像PTSD有視覺重現現象,意思是只有痛苦,卻沒有畫面…。情緒主要是恐懼、焦慮、絕望、恐慌、羞愧、無助。「毒性羞恥」:覺得自己很爛、無價值、自我厭惡。有被拋棄感,自我批判認為不值得被幫助。其他三項為:「自我拋棄」、「惡性的內在批判」、「社交焦慮」
。
CPTSD是學習而來的反應,來自過去重要發展任務的失敗。各種成因交互構成,也影響了未來成人各種做自己的阻礙。
早期經驗被虐待或遺棄時,生理系統感覺到危險,孩子本能反應求生,共有四種型態:戰、逃、僵(類似解離)、討好對方,以求度過當時的威脅。但由於長期被威脅,於是本能反應成為「制約」,只要有相關的誘發物,情緒就會重現當時的恐懼,身心並自動反應(大腦當機中)出現連鎖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被杏仁核綁架」的意思。
正是這些不定時的地雷埋藏著,才會讓我們「感覺發展停滯」,人生混亂,常自我批評,關係經營困難。情緒上最明顯的是,會強迫性地逃避不被接受的負面情緒,或者乾脆壓抑情緒。
要療癒CPTSD,要從認知面、情緒面、靈性面及生理面四處著手。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將之視為「一種依附關係的問題」,類似重新養育內在小孩一樣,稱為「治療性關係療癒」,在夠好的關係依附裡,重新被撫育,從大量的傾聽、滿足最初自戀性的要求、練習發表各種情緒感受、從助人者身上學習軟弱、修復衝突,到最後雙方逐漸像成人般平等地對話。
助人者要同時提供母育與父育(愛與保護)原則的平衡,讓案主的內在小孩繼續成長,並在關係中復原與成長。
。
CH8管理情緒重現
十三個具體步驟(如圖)。主要教導應對情緒重現時的自我接納與處理。例如要預前辨識自己正在被誘發:「找到無助、脆弱、自我批評或批判他人等現象」、「原因和反應不成比例」、「突然高漲的渴望」…有了前兆,就能預先為那個連鎖動作有所準備。
。
CH13以關係性的取向來療癒遺棄
與心理師的依附關係提供了「修復性的關係經驗」或「矯正性情緒經驗」:有人能提供反饋、認同和指導,有人夠安全讓他尋求安慰和幫助,想哭時有人找,需要保護、受傷或被背叛時有人能提供憐憫,有成就時有人可以替其驕傲,有人讓他練習親密關係怎麼建立…。
要特別留意的是,CPTSD會有信任感突然消失的狀況(試探),被情緒重現而關掉感受,心理師必須一再地安撫疑慮並修復信任。太多案主在療程中失望而離開,多是心理師被這現象而生氣案主為什麼不信任他們,結果開啟惡性循環,誤解加深而結案。
。
本書比較像是理論概念書,作者是過來人,會穿插自己的故事作說明。
我覺得本書所提的創傷概念很重要,可以讓我們明白情緒重現是其來有自的,因此不必自卑、自我批評,只是解鈴仍須繫鈴人,過去的關係、情感受傷,如果要治療,當然也是靠關係與情感重來一遍並成功發展,面對這類案主,助人者/心理師自己就必須涉水、以身示範,真心換感情,攜手共進。如果讀者非助人者,本書也有自我照顧的作法,也有如何與朋友培養類似的信任關係並請求協助,蠻實用的。
。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關係性療癒:是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對話性,以及合作的關係修復。」
🤤🤤
。
活動日期:110/6/18(五)18:00~6/21(一)12:00截止喔,6/21(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晚揀咗 笑忘書同 劇集 medley 送畀大家,希望大家都鍾意 ? #許靖韻 #AngelaHui #劇集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張敬軒 #笑忘書 #容祖兒 #連續劇 #續集 #張杰 #三生三世 #八三夭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Lyrics 歌詞 《笑忘書 張敬軒》...
如果重來續戀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光良裏只是意會-談蘇運瑩歌詞之敘事策略 ◎賴宥杉
前言
筆者關注對岸音樂創作多以貼近生活的平實民謠為主,熱愛的創作歌手包含近年廣為人知的宋冬野、呢喃入懷的小眾歌手毛不易,以及由台灣音樂人李宗盛曾在北京生活十年半的結合創作帶領出來的助理兼徒弟-李劍青等人… 而在西元的2016年前後時,筆者與父親時常在睡前的相處時光運用影音平台回放<中國好歌曲>第二季,就是在當時銘記下了這位獨特的創作人-蘇運瑩;而除此之外,<中國好歌曲>亦有許多令筆者觸發情懷的創作,例如劉潤潔之<情歌貳>、劉雨潼之<等風來>,與唱出木心詩歌<從前慢>的劉胡鐵等人。
如果僅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吹啊吹呀,我的驕傲放縱;其實並不會讓人如此記得「蘇運瑩」此人與創作… 筆者真切踏實地被她的作品驚豔則是使她獲得主打席位的那首<螢火蟲>;若說<野子>是她前行的意念,那麼<螢火蟲>則像是她為自己的音樂旅程攤開寫下的預言──
在文藝的任何創作上,筆者認為為自身的創作勾勒出脈絡與藍圖是很重要的。雖說重要,但著實也可遇不可求──而在藉由<螢火蟲>這曲創作後,蘇運瑩跳動靈現的筆調令筆者十分著迷;筆者也主觀地認可<螢火蟲>一曲為接收蘇運瑩創作的閘口… 「從東牆到西域相意暖洋──」,讓我們來看看精靈筆下的海。
正文
(1) 談蘇運瑩作品中的結構及語句置換之革新
以作品<螢火蟲>、<精靈>為例
這兩首歌曲皆在通篇開頭處藉由他者回觀「自我」。像<螢火蟲>之「凝聚匯成的光,若不是你,我們也許飄散低埋…」 到了<精靈>則是「好像有時候會把自己吞噬,看高處山崖獨自呢喃…想想未來,想想朝夕;食物鏈子從縫隙裏看…窄小,卻能一眼致命。」
而接下來筆者要討論的是這兩首作品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堆疊出它們擁有相似脈絡卻各自獨立的層次與空間。在<精靈>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明顯地將詞彙搬成磚,以類疊的手法建構出時間的延續;「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我要努力看向大地…經常從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 天亮的尾巴,等待著一個一個一個一個,脈搏的悸動…」 而在<螢火蟲>當中,蘇運瑩將場域投射出去了;<精靈>是首偏向置放於胸懷裏自我纏繞的起跳飄離,而<螢火蟲>則是讓人以不在人間的視角去感受創作者為她自己、與我們準備的世外空間。 「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邂遇是一條直線,笑臉是豐收的花綠… 靠過來聽迴響 艷過驕陽 心望守相,靠過來看山回樣 腳心一個方向 環繞過琉璃…」 筆者同望這兩篇作品時,在<精靈>中感受到的時間感為延續但凝固的,因它彷彿仍在等待…而空間也像是水平緩慢地流動與張望;而<螢火蟲>在時間與空間上都較於靈動閃現,彷彿真的像能撫摸到一隻螢火蟲身軀的紋路般,感官立體。
蘇運瑩曾說過她喜愛海,在她這兩首創作中,筆者接續著想探尋她如何透過字詞置換給予讀者她的海洋。
在這兩首歌中,筆者認為她唱著的海不是所謂太初即存的海;她的海──是她語言及旋律孵育而來的,我們首先看向<螢火蟲>。在<螢火蟲>中,在浪花以前,她為讀者借景山泉;而對於山泉,她也先提供了一個視覺帶入的角度,是天空;一切順流而下──「像路過森林一樣 天空雲麥灰染 也會像山泉一樣,只叮響不主張… 從東牆到西域相意暖洋 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 當歌曲唱到後方橋段,在海出現以前,她也利用相似的方法先切入別的視角,再使後方的浪延續而來──「彎沿的眼睛透過百合花欣相惜,一個位置一方富裕 準備停靠… 你是那跳耀著的百斑斕 我喜歡衝動的溫柔浪花 吸收寬廣一樣,同呼吸…」 她在<螢火蟲>中渲染開的海幾乎也讓人窺見大自然給予的平實及肯定,那就是水的循環;而我也認為兩匹不同的海,在<精靈>中的風格維持纏繞,在<螢火蟲>裏,便是生生不息的循環,如同她在音樂之路投放的力量一樣… 接下來回頭觀看<精靈>這片海。<精靈>這首歌一直以來讓筆者感受到的基調是在凝結固化的過程中去覺察脈搏的跳動──「我可以許願明天,在困境邊緣揣出希望…… 滾石破霜而來 滾石破霜而怒,怎麼安穩平靜… 意望遙遠 意望遙遠;滿載車船 我可以當,心倉馬龍的富人。」 <螢火蟲>中的海,是她自己是人們踏在浪上腳心一個方向、一同呼吸;<精靈>的海則靠近於在遠方凝視,也借代出在生命的困局中,人們如何抽離、如何意望遙遠、如何放空、如何重(從)新(心)拾起盼望與自信。
蘇運瑩在這些歌曲的基底中蘊藏了她清亮明透的海洋,使得讀著聽著的人們在她的聲線及句讀中有了段浮潛的時光。
(2)談蘇運瑩的創作軸心:時間當下的永恆性之觀察感觸
以作品<螢火蟲>、<冥明>、<光良裏只是意會>為例
在以上的作品觀察中,我們彷彿找到了蘇運瑩心頭上最理想的海洋。而對許多人來說,海洋在時間與空間上也正敘述著永恆性這個概念;除了人們直覺眼光投注的那綿延的浪及繾綣交流的浪花聲響外,海洋蘊藏的廣闊空間及其包容的生命力也幾乎是超越人們思想範疇的… 從蘇運瑩在創作上對永恆概念的詮釋中我們也能找到她人生觀的些許脈絡。
<螢火蟲>中的「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 永恆是盼耀過這一秒的時間」到<冥明>的「海鷗 眼睛 佔滿 海洋、海洋 懷裡 積蓄 金沙」…對筆者來說,感受到的是不同空間共構出不同層次感受的永恆;盼耀過這一秒的時間此句,與海鷗眼睛佔滿海洋這段詞彙鋪排,都使人感覺到光陰的暫留,恍若不同空間視角卻延續了脈絡…讓人對永恆點了頭── 若說要命名這些關於永恆的歸類,筆者認為上述是從視覺與現實接觸的實體觸發出來的類型。那麼時間永恆性的暫留是擦邊而過還是抓得住呢?到了<光良裏只是意會>蘇運瑩這樣寫道「抓住了一天撿光陰… 沒人能留的住所有奇跡,只有片刻 只想重來… 有天時間給予一切未知,只聞路程 只聽朝遺……」從歌詞的開頭就已經明白她虛實交錯的開展下,這回的永恆觀似乎更為抽象;不藉由海不藉由生物,只聞路程只聽朝遺──在筆者對於這些歌曲來回聽閱過後,很個人的感思到或許<光良裏只是意會>中,去擷取永恆的載體或許為愛。這首歌唱到了後段「拼命掏空以愛為名的賜騙,只有片刻 只想重燃;誰曉得年歲留下痕跡,誰知心愁解開心愁,誰何苦為難愛人?誰一直在等待相遇… 總會有答案,莫心急壞了定律的好事;總有揚長道理,好心的激沖也不能耍臉皮…」也能呼應到在她個人的創作比較中,<光良裏只是意會>的確屬於較為私我、心中來回的確認及囈語。
在此節的最後,筆者將談到蘇運瑩在這幾個創作上埋入的人生觀;它們傳遞的其中一個共通點在於──心嚮往之,身隨附之… 有想法之時不猶豫,去做;想得到什麼,別猶豫了就去靠近──「像燕子歸途把氣味丟村莊,所以欣賞垂簾 就要目睹垂簾、欣賞曇花 就要青睞曇花;不去想別去看 浸濕後陽光爛漫… 」(作品<冥明>) 時間是永恆的,但時間未必選擇等待你;她的創作是不疾不徐,卻終究永遠在路上的──「相照富欲,肝膽同戀」(作品<螢火蟲>),「不求馴麗,只為灑脫…」(作品<冥明>)──光良裏只是意會……一切都在繼續,為何不去努力? 由此可以想見蘇運瑩對創作之掌握、人生規劃之鋪排…翩若驚鴻,一切恰在好處。
(3)談蘇運瑩幻氣繚繞的平實寫作情懷
以作品<生活倒影>、<野子>為例
蘇運瑩大部分的創作在情境上可能讓大家認為有建植理想國的趨向;或者場景幾乎皆在她愛的海、森林,沒什麼旁人或高樓、卻可能有著老虎;有種時常不在人間的錯覺。畢竟芬多精與浪花其實不是大眾天天的日常、柴米油鹽不太會被放進童話…但以下要列舉討論的就是她風格比較特別的創作,她在歌曲間終於也播映下了灰階的紀錄片──
「嘿年輕的小夥子,你怎麼看起來沒有精神?你有什麼心事可以告訴阿嬤,阿嬤幫你出出主意… 阿嬤家裏養的雞鴨鵝、魚鳥菜葉,我每天都給它們澆水,覺得很幸福。生活就是這樣的,你能學會堅強、還有發現身邊的美好──你看對面的高山多漂亮。」這是穿插在歌曲<生活倒影>中的一段海南島的黎族話,展現了此作中民間的象徵與氛圍;海南三亞其實就是蘇運瑩的故鄉,所以人們也可以間接理解她反應到創作中那些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與來由,皆是她成長路上的滋養、耳濡及目染;除此之外,另一首要談到的她的成名之作<野子>,也帶著她故鄉的意涵──因為野子一詞即是海南話「野孩子」的意思。
<生活倒影>是一首蘇運瑩藉由觀察半山腰上工作的茶農而寫下的創作:「半山腰上的人 他還好嗎?為什麼看起來總有悲傷眼睛。路過他的人們也許會問候、也許會就走;也許還沒等他回過神 就已是朝夕又交替…」、「風輕輕拂過半山腰 他的眼睛總有些落寞,雲輕輕蓋過他頭崖 他的眼睛總是有淚痕──」 創作手法明顯平易近人很多,詞句充滿了先前歌曲中未有的懷舊情調與美感、憐憫;很簡單的行文,卻讓人對旋律有異常鮮明的記憶;充分表現了蘇運瑩對社會基層勞動人民的關懷!在筆者眼裏是很成功的突破之作。
<野子>這首歌,除了副歌語調琅琅上口之外,筆者最欣賞的是蘇運瑩在此作中氛圍的建構──「幻如一絲塵土 隨風自由的在狂舞…我要握緊手中堅定 卻又飄散的勇氣…」一開始語調鋪陳在平實的用字遣詞中,到轉折處又切入特別且隱含寓意的詞彙;蘇運瑩最代表性的風格在轉瞬起伏間呼之欲出,同樣地是如此恰到好處!──而這兩首作品除卻語境在生活經驗上讓人擁有共鳴,在體裁上還有另一個相似可對比之處;<野子>是在歌曲最高潮的地方提出對唱答──「是你嗎會給我一扇心房…讓我勇敢前行;是你呀會給我一扇燈窗,讓我讓我無所畏懼……」 而<生活倒影>則是在旋律終了前,給出一種安舒了的釋懷,彷彿給予生活一個和好的允諾──「悲傷過去迎來朝陽。他終於笑了,他終於笑了…他笑得好看。」
蘇運瑩的赤誠來自於她對音樂很接近本質的那股純粹、對自己生命價值與感受的深信。觀看她的訪談記錄也像是從枝枒回望樹根的歷程──談起表演,她謙遜地說任何舞台皆是合作及享受;談起創作,經由生活提煉而至的情緒也都幻化為作品的養分與活過的證明;在她的舉手投足間,除了旋律歌聲森林大海,我們更能見著愛。
三.參考資料:
《心宇宙》合輯歌詞──〈野子〉〈螢火蟲〉
《冥明》專輯歌詞──〈冥明〉〈精靈〉〈光良裡只是意會〉
《幻》專輯歌詞──〈生活倒影〉
網易云iwini汪峰工作室訪談節目──〈蘇運瑩的自由世界〉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蘇運瑩 #歌詞敘事
如果重來續戀篇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僧人心態》x2本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被追著跑?數位時代的快步調、社群媒體上的炫耀和比較,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人們的焦慮和痛苦指數卻不斷節節攀升。然而,在這麼多紛亂的噪音和雜訊之外,有一種值得嘗試且千古流傳的生活智慧,叫做僧人的心態。
#數位心靈導師的三堂課 #像個僧人思考 #2020最愛的書之一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like-a-monk/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僧人心態》的作者是被媒體喻為「數位世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Jay Shetty),他畢業於英國倫敦卡斯商學院,拒絕知名企業的工作機會,搬到印度孟買的道場當了三年的吠陀教僧人。在道場的歷練之下,他悟出人生的平靜與意義,回到英國後逐步成為最具數位影響力的思想領袖。
他將多年來在僧人生活中學到的永恆智慧,結合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實踐步驟,淬鍊成這本書的內容,希望能讓我們脫離焦慮,回歸內心的平靜,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在書中,他引用許多印度吠陀教的經典觀念,穿插自己在道場的經驗和體悟,教我們擁抱僧人的心態來解決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這本書總共分為三個章節:第一個「放下」教我們處理負面情緒和恐懼,過著有意圖、有意識的人生;第二個「成長」教我們辨認目的和養成例行習慣,學習抽離自我執著的心智;第三個「付出」談感恩的重要,建立深刻的人際關係和為世界服務的態度。
.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
我第一次認識傑.謝帝,是看到了他對這支短片的旁白解說〈在你評斷別人之前,先看這支影片〉,主角因為班機延誤所以買了一盒巧克力餅乾來打發時間,故事就發生在他與另一個人分享這盒餅乾的時候。他解說這部影片的口吻和方式,讓我深受吸引,我也被故事最後的結局給完全震撼到(強烈推薦看到最後)。
後來他在臉書上面發表了另一部激勵人心的畢業演講短片〈30歲沒成功人生就很失敗?其實你只是走在自己的時區〉(英語原文連結),創下四億次的瀏覽紀錄,整段演說裡面我最喜歡他說的這句話:「不要讓任何人用他們的時間表來催促你。」但這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他曾經是「僧人」。
直到最近這本書被翻譯成中文版,我才留意到他以前的僧人經歷。因此,這更讓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到底從道場的「出世」生活中領悟了什麼,最後決定用數位媒體這麼「入世」的方法來傳遞這些充滿哲學思考的智慧?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解答,還得到了許多的啟發,以下列舉幾項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和想法。
.
【啟發一:關於放下】
.
作者談到數位時代加劇了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心態,結果是:我們用周圍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的時候越多,自我迷失的程度就越大。我最喜歡他引用《博伽梵歌》的這句話:「不完美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放下跟他人的比較,力排眾議需要勇氣,才能過上最真實的生活。
書中提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區的「生物圈二號」實驗,科學家試著建立一個「完美的溫室」,使用純水、純空氣,並把濕度、溫度、照度都控制在最理想的狀態。結果裡面的植物長到一定的高度就會傾倒,最後才發現缺少了關鍵因素:風。沒有風的吹拂,植物不會往更深處紮根、樹皮不會強韌、禁不起長高後的重力壓迫。放下對於不舒適的恐懼感,適度的壓力是必要的挑戰。
在道場時,作者很羨慕那些擁有特異本領的僧人們,例如能一字不漏背誦整本經文、連續禁食七天、連續靜心八小時。作者對師傅說:「我也想跟他們一樣!」師傅回答:「你的動機是背誦整本經文的成就感?還是想要獲得學習的經驗?第一種只是想要結果,第二種是對於學習過程的好奇。」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
.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
史帝夫.賈伯斯
.
【啟發二:關於成長】
.
作者對於「熱情」和「目的」的這番話,是我看過最精準和精煉的說明。他說:「你的熱情是為了自己,你的目的是為了別人,而當你把熱情用來服務別人的時候,熱情就會變成目的。」將自己成長的目的用來服務別人,就會願意從事別人需要的服務。你的熱情必須滿足世界的需要,而且永不止歇。
我養成早起的「晨間習慣」已經兩年,但是作者建議盡量將整天規劃成「例行活動」,包含下班後和晚上睡前,這其中也有他的道理。數十年如一日早起練球的已故NBA球星柯比.布萊恩說過:「創意往往來自結構。有了參數和結構,你就能從中發揮創意;少了結構,你就只會漫無目的做事。」他指的結構就是例行活動。為了成長,我們要建立例行習慣,如同在一條舊路上讓找新石頭,會敞開你的心門和創意。
如果任由我們的「心智」漫無目的遊走,很容易會陷入恐懼、焦慮、負面思想的念頭。作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做法來克服,寫下你心裡對自己的負面評語,在旁邊也寫下你如何把這段話說給你關心的人聽。例如你對自己說:「你毫無價值」,你卻會對你關心的人說:「我們來談談你喜歡自己的地方。」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就像從第三人的角度對待你關心的人一樣。
.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名利,達成夢寐以求的一切,好讓他們看清這不是答案。
金.凱瑞
.
【啟發三:關於付出】
.
我讀到「隨喜心」這個觀念的時候,讓我為之震撼,指的是「對他人的好運懷有一份同感或不自私的歡喜心」。在物質的世界裡,大學錄取名額、好工作缺額就是那麼多,成功和快樂是「有限的」。在精神世界裡,你能夠為別人的成功感到喜悅,體驗五十倍、百倍於自己的喜悅,隨喜的快樂是「無限的」。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
資深僧人在一堂課上,請作者和新的僧人們寫下一段「不該擁有的一次經驗」。大家紛紛寫下自己意外遭遇的事故或傷害,妹妹早夭、遭逢失戀之類的痛苦經驗。但是,竟沒有任何人寫下自己「不該擁有的奇妙事件」。我們習慣認為自己不該遭逢不幸,卻應該獲得祝福,對於平凡的恩惠,我們卻時常忽視。要懂得付出感恩的心,表達出來,包含平凡的事物,尤其是平凡的事物。
作者認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應該是:離開一個地方時,那個地方會比你來的時候更清淨,那裡的人會更快樂,世界會更美好。當你為了服務別人而提升自己的技能,就更有可能在過程中找到熱情。你不需要先擁有再付出,你會因為付出而擁有更多。
.
服務,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目的。無私,有著自我療癒的效果。
.
【後記:當科技人遇見僧人】
.
《僧人心態》是我在2020年尾讀到的驚喜之作。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如果你因為他寫的這本書、一個短片、甚至只是一段話,幫助你往內心的平靜更進一步,那麼他的目的也就功德圓滿了。
在寫這篇心得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作者跟我是同年出生,當下竟然產生了一種比較的心態。但很快地,我回想起他說過的「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時區」,身為科技人的我,不就正在實踐著屬於我的服務方式?接著,內心浮出一陣喜悅,替他成功打造的數位影響力感到開心,也替自己勇於踏上的數位旅途感到開心。
推薦這本充滿智慧和溫暖的作品給你,在這個最混亂的時局,我們都需要學習找回平靜的內心。願每個人都能擁有僧人的平靜心態,在狂風駭浪的挑戰中穩舵前行。
.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僧人心態》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想要了解僧人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2/29(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2/30(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如果重來續戀篇 在 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晚揀咗 笑忘書同 劇集 medley 送畀大家,希望大家都鍾意 ?
#許靖韻 #AngelaHui #劇集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張敬軒 #笑忘書 #容祖兒 #連續劇 #續集 #張杰 #三生三世 #八三夭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Lyrics 歌詞
《笑忘書 張敬軒》
要 背負個包袱 再 跳落大峽谷
煩惱 用個大網將你捕捉
還是你 拋不開拘束
你 昨夜發的夢 到 這夜已告終
沉下去 頭上散落雨點沒有彩虹
你 還在抱著記憶 就似塊石頭很重
得到同樣快樂 彼此亦有沮喪
童話書從成長中難免要學會失望
經過同樣上落 彼此墮進灰網
沉溺 煩擾 磨折 何苦 多講
我 快樂到孤獨 我 缺乏到滿足
遊戲 就算愉快不會幸福
人大了 開心都想哭
我 每日要生活 我 每日要鬥苦
捱下去 連上帝亦也許沒法攙扶
我 前路有右與左 面對抉擇難兼顧
得到同樣快樂 彼此亦有沮喪
童話書從成長中難免要學會失望
經過同樣上落 彼此墮進灰網
沉溺 煩擾 磨折 何苦 多講
擁有同樣寄望 彼此亦有苦況
棉花糖從成長中曾送你愉快天堂
經過同樣跌盪 可會學會釋放
童話 情書 遺書 尋找 答案
曾經...曾經...回憶當天三歲的波板糖
《連續劇 容祖兒》
開首的一篇是某某出生 媽媽給寶寶奉上這一生頭一吻
開端之後或晴或暗 怎麼走就像連續劇也欠缺安穩
或者 於某集我可抬頭欣賞到你
或者 一轉念便要失去你
或者 轉折漸太多 遺忘怎擁抱你
或者 擁緊偏已斷氣
情人們一呼一吸相愛到底 結局或同樣
仍想將你我這幕 演得更理想
能修補即管修補 不要再想 再一刻人便缺氧
熟悉的歌曲 等與你合唱
情人們一呼一吸相愛到底 結局或同樣
仍想將你我這幕 演得更理想
如能重修好一雙 不要再想 再一刻誰亦要退下場
多得你在場 多得我在場 天空也在場 演好這一章 呼吸太無常
《續集 容祖兒》
從頭開始 多多一次靠你我來重演
多多一集上集就如排練 就讓劇情緩緩改變
從頭飾演 飾演一個更信愛情人選
相戀之道上集未能完善 耗盡熱情重來一遍
然而現況 是各自各一邊
但願有天 會真的跟你結識暗戀熱戀多一遍
期盼來到這天 遺憾橋段可變
時間場地改變
唯獨人物不變
《三生三世 張杰》
握不緊那段過往
冥滅了結魄光芒
那一滴離別的淚
灼燒著我的胸膛
愛在天地中流轉
一顆心為誰奔忙
四海八荒 身在何方
歲月該如何安放
聽風聲在沙沙作響
敲打著誰的惆悵
思念在一瞬間生長
才忘了夜多漫長
掌心的淚握到滾燙
只願為你三生癡狂
落花滿天 又聞琴香
與你天地中徜徉
如果愛太荒涼 我陪你夢一場
贖回你所有淚光
這一路有多遠 這三世有多長
執手到地老天荒
風淒淒霧茫茫 雨滾滾雪漫漫
一步步都陪你同往
牽著手 別驚慌 管明天會怎樣
哪怕註定流浪
手牢牢不放 愛念念不忘
人生何須多輝煌
浮華的終成空 執著的都隨風
情路何須多跌宕
要遇多少風浪 心不再搖晃
一起細數這過往
陪你等 風停了 霧散了 雨住了 雪化了
再見絕美月光 還有我在你身旁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八三夭》
想見你 只想見你 未來過去 我只想見你
穿越了 千個萬個 時間線裡 人海裡相依
用盡了 邏輯心機 推理愛情 最難解的謎會不會 妳也 和我一樣 在等待一句 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