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543
一早就被奇怪的惡夢嚇醒😭
夢中的情境是這樣子…
帶著雙妞去參加親戚的婚禮,場地超大,大約是四間婚宴廳打通的那個樣子。因為親戚的關係早早就到了,擔心小妞在開場前就把美美衣服玩髒,所以先穿了輕便的休閒套裝(這邊快轉….)
我們的位置被分配在第二廳(中間有個紅毯貫穿四個廳)反正要開場前,我拿了小禮服要給小妞們換,然後在第一廳的家人急扣我去幫忙一下,就交代小妞們自己把衣服套上,我等等就回來!也因為周圍都是親朋好友,就覺得應該安全。
快速衝到第一廳幫忙,忙了一會兒,眼看燈都暗了,應該是新娘要進場了,趕緊衝回第二廳去陪小妞們。結果,衝回第二廳我和小妞們原本坐的位置,坐了不認識的人,周圍的人也都不一樣了,當下我以為我衝錯廳了,趕緊往第三廳衝去!沒有!沒有我們剛坐的位置!怎麼會這樣,又繼續往第四廳衝去!
結果,第四廳什麼都沒有,只有兩張軟墊(像是小學生在玩撐竿跳的那種軟墊),軟墊上頭還鋪著厚厚的毛毯,攤平的很整齊,所以很明顯看得出有毯子下有些什麼。心想完了完了!不是在裡面吧!手刀把毯子掀開,果然!但嚇傻我的是,兩個小孩頭上都戴了圍巾,整頭都纏著,臉朝下,一動也不動…我趕緊脫掉兩人捆在頭上厚厚的圍巾,我邊哭邊檢查有沒有呼吸,然後我就哭醒了….
類似這樣的惡夢,真的是當了媽之後,不時會以不同故事內容出現在夢境中,特別是我陪小妞們睡覺時,根本睡不到5分鐘就會做夢驚醒,屢試不爽,所以,我陪睡真的都是陪到他們睡了就離場做事。
生養小孩,真的是爸媽一輩子的責任與牽掛。從出生擔心他是否還在呼吸、擔心生病、擔心上學後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不小心受傷或是有意外,到擔心如果自己有什麼狀況提早離開,她們該怎麼辦?這為人母的各種不安真的很難三言兩語就放寬心、不去想。生了,真的就是煩惱、擔憂一輩子啊…
#最近分享比較少 #媽咪本身狀況多
#請多見諒 #更多即時分享都在限時動態
🐶🐶雙妞IG追起來👉 instagram.com/twins.zoe.jo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Omitsai Mama's Exercise Lif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黑媽怎麼吃系列 #168間歇斷食 #有準備才會成功 很多人問黑媽, 之前做了一整年的168間歇斷食, 總成績如何呢? 體重的變化,因為我本身不是大基數, 所以最多減到47公斤, 但是減脂的成績讓我覺得厲害, 從21.1%減到15%, 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 (註:今年開始黑媽改利用168+TDEE...
媽咪本身狀況多 在 Omitsai Mama's Exercise Lif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黑媽怎麼吃系列 #168間歇斷食 #有準備才會成功
很多人問黑媽,
之前做了一整年的168間歇斷食,
總成績如何呢?
體重的變化,因為我本身不是大基數,
所以最多減到47公斤,
但是減脂的成績讓我覺得厲害,
從21.1%減到15%,
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
(註:今年開始黑媽改利用168+TDEE增300的方式增重,
目前體重回到5字頭,體脂控制在18~19%)
從我自己的實測經驗來看,
168間歇性斷食不是「減體重」,
也可以利用它來「增重」
因為168最大的目的是幫我們控制「體脂」。
我的操作的方式如下:
👉減體重減體脂,TDEE-300,配合運動。
👉增體重控體脂,TEDD+300,配合運動。
不過黑媽要提醒,
健康的減肥是「減脂」,不是「減體重」,
不要再讓體重數字一直綁架自己了。
雖然間歇斷食看起來這麼神,
但是換成自己執行的時候,
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疑問,
來,今天黑媽整理了10個執行間歇斷食前,
必須先做好的準備與心理建設,
一次幫大家解答,
讓我們找到合適的飲食方式,
幫自己重新建立健康的習慣。
影片中每一個QA的時間對照,方便大家快速搜尋。
00:20~01:54 👉執行間歇斷食前要先準備這個。
01:54~03:13 👉168和1410斷食,我適合那一個?
03:13~04:36 👉斷食時間中我可以吃什麼?
04:36~05:44 👉斷食的時候我可以運動嗎?
05:44~07:22 👉斷食期間運動後要補充營養嗎?
07:22~08:12 👉斷食?少量多餐也會瘦不是嗎?
08:12~09:18 👉我現在的狀況能執行斷食嗎?例如更年期、生理期等。
09:18~11:39 👉斷食對於減少內臟脂肪有幫助嗎?
11:39~13:25 👉執行間歇斷食有停滯期嗎?
13:25~14:14 👉睡前要隔多久不能進食?
#黑面蔡媽媽 #和妳一起運動的好朋友 #超級媽咪 #SuperMami
#168 #間歇性斷食 #飲食控制 #減脂 #減重 #減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LxCCKGdYlo/hqdefault.jpg)
媽咪本身狀況多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Tbjhz1pPeE/hqdefault.jpg)
媽咪本身狀況多 在 不太有不舒服的症狀, 所以沒有遇過孕吐的情況。我請教了本 ... 的推薦與評價
媽媽本身的營養就以足夠供應胎兒, 先不用擔心胎兒寶寶營養問題。 但最怕的是媽媽自己吐到脫水, 所以請寶媽學會觀察自己的狀況, 以判斷甚麼時候需要提前或緊急就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