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講鬼】《十年未晚》(完)
(1~7集)https://bit.ly/36t87Ok
==下半部分是繁中華語==
==下半部分是繁中華語==
瑋晴嘅出現,中斷咗成場欺凌者被報復嘅戲碼,就好似當演員打得火熱,導演突然嗌「Cut」咁,潘叔除咗擋住個女嘅視線之外,仲好慌張咁叫因為互摑塊臉腫到連阿媽都唔認得嘅三個人:「夠喇!起返身,唔好再跪!」
一直企喺旁邊食花生嘅阿公終於展開行動,佢行到眾人中間,以大家都能聽到嘅聲量講:「而家形勢好公平,你哋四個人嘅仔囡都被小鬼附身,我幫你哋驅鬼無問題,但我有一個條件!」
阿公環視一周,確保所有人嘅注意力都集中喺佢身上:「我而家會逐一去你哋屋企,你哋所有人都要跟住我,過程中,除咗當事人嘅父母之外,其他人一句說話都唔可以講,只能夠旁觀,明唔明白?」
「點可以…!」周凱明講到一半,被阿公豎起食指打斷咗。
「由而家開始,你們只能彼此望住對方,但唔能夠說話,邊個都好,一開口我就立刻停止救人,清楚未?」阿公掃視四人,佢哋緊閉嘴巴用力點頭。
呢個方法,係阿公諗起沙特嘅著作《存在與虛無》……
「夠啦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唔想再聽哲學喇!我要聽故事啊!」從頭到尾我都靜靜咁聽,但呢個時候我真係忍唔住要爆喇:「阿公你呢個係荔園嘅鬼故嘛?!做乜無啦啦會變成哲學故事㗎!我點寫喺小說度啊?!」
「照寫囉。」阿公。
「讀者無興趣睇啊!」我反駁。
「好,而家加多一個規則,我繼續講故事,你只能夠聽,唔可以講嘢,如果再打斷我,我就去瞓晏覺。」阿公。
「但……」我。
「係你喊晒口咁話要趕稿,我先同你講呢個故事。」阿公。
「OK,請繼續!嚟啦哲學!佔據我心靈啦!」我。
故事繼續,沙特著作中一個小故事《注視》中講過,當你喺鎖匙孔度偷窺屋內嘅人,屋內嘅一切都會變成你眼中嘅世界,係一個「客體」存在。而當刻嘅你係無「自我」存在嘅,因為你隱藏喺屋外,屋內嘅人亦無察覺到你嘅存在,就好似「上帝視角」一樣。
但突然你身後出現一個人,佢發現咗你偷窺,咁成個形勢就會逆轉,你知道你嘅行為會被注視,你都係其中一個「客體」。
當你變成「客體」,一舉一動都會變得有所限制。「欺凌者」往往就好似「偷窺者」一樣,佢哋眼中只有受害者,佢哋會高談闊論受害者嘅醜態,但從來唔會談論自己嘅惡行。
而出現喺欺凌者身後嘅,就係佢哋嘅下一代。
如果數十年前嘅李卓榮、王敏、周凱明三人,幻想自己嘅欺凌行為會被子女喺身後望住,佢哋一定唔會郁手做欺凌者。
四人依照規定跟隨阿公到各人嘅屋企驅走小鬼,佢哋都親眼望到彼此對侍子女嘅著緊。另一方面,各人都無任何怨言,亦唔會怪罪其他人,因為佢哋知道,自己嘅一舉一動被其他人注視…
為咗令大家更加能夠感受阿公上述嘅小故事《注視》,我特登將阿公去王敏和周凱明嘅家驅小鬼嘅情況,以第一人稱寫出嚟,如果大家睇返兩人嘅故事,你就唔會再可憐佢哋,因為佢哋變成「客體」。
阿公幫所有人嘅子女驅走小鬼之後,順手將小鬼送返去荔園,畀錦秋殿嘅「母親」好好看管住。樂園入面嘅鬼屋「煉鬼場」畢竟只係門外漢所設置嘅結界,阿公三兩下手勢就將佢解除咗。
1977年,海洋公園嘅建成,有更大型嘅遊樂場,更刺激嘅機動遊戲,令荔園生意受到重創。荔園亦轉營主打基層市民假日休憩嘅小型主題樂園。
1990年,政府決定收返荔園嘅土地興建房屋,荔園擁有人邱德根極力反對,認為荔園係香港人嘅共同回憶,更投下大量資源翻新荔園。
可惜,荔園嘅生意未見起息,喺1993年7月31日,荔園嘅動物全部被送往深圳野生動物園。1997年3月31日晚上,荔園同「宋城」一併結業。
聽講喺荔園結業嘅最後一晚,邱先生全晚都留喺「錦秋殿」,與忘妻作最後道別。
(完)
喜歡阿公~~花半秒like & share!
《阿公講鬼4:魑魅》預售開始!
7月中出貨!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
**繁中華語版**
*********
瑋晴的出現,中斷了整個欺凌者被報復的戲碼。就像演員打得火熱導演突然喊「Cut」一樣,潘叔除了擋住女兒的視線,還慌忙叫因互摑臉頰腫到連媽都認不得的三人:「夠了!站起來!」
一直站著旁觀的阿公終於展開行動,他走到眾人中間,以大家都能聽得到的聲量說:「現在形勢很公平,你們四個人的子女都被小鬼附身了,我可以幫你們驅鬼,但我有一個條件!」
阿公環視一周,確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我現在逐一去你們家,你們所有人都要跟著我,過程中,除了當事人的父母之外,其他人都不能說話,只能看著,可以嗎?」
「怎麼可以…!」周凱明說到一半,被阿公豎起食指打斷了。
「由現在開始,你們只能彼此看著對方,但不能說話,一開口,我馬上停止救人,明白了嗎?」阿公掃視四人,他們嘴巴緊閉用力點頭。
這個方法,是阿公想起沙特的著作《存在與虛無》……
「夠了啊啊啊啊啊啊啊!我不要聽哲學了!我要聽故事!」從頭到尾我都靜靜地聽著,但這個時候我終於忍不住了:「阿公你這個是荔園的鬼故事嘛?!幹嗎會突然變成哲學故事啊!你要我怎樣寫進小說裏?!」
「照寫啊。」阿公。
「讀者才沒有興趣看!」我反駁。
「好了,現在多加一個規則,我繼續說故事,你只能聽,不能說話,要是再打斷我的話,我就去午睡了。」阿公。
「但……」我。
「是你哭著說要趕稿,我才跟你講這個故事。」阿公。
「好,請繼續!來吧哲學!佔據我的心靈吧!」我。
故事繼續,沙特著作中一個小故事《注視》中說過,當你從匙孔中偷窺屋內的人,屋內的一切都會變成你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客體」。而你則沒有「自我」,因為你隱藏在屋外,屋內的人也沒察覺到你的存在,就像「上帝視角」一樣。
但突然你身後出現一個人,他發現你偷窺,整個形勢就會逆轉了,你知道你的行為會被注視,你也是其中一個「客體」。
當你變成「客體」,一舉一動都變得有所限制,因為有人注意著你。「欺凌者」往往就像「偷窺者」一樣,他們眼中只有受害者,他們會評論受害者的醜態,卻從來不會談論自己的惡行。
而出現在欺凌者身後的,便是他們的下一代。
如果數十年前的李卓榮、王敏、周凱明三人,幻想自己的欺凌行為會被子女在身後注視著,他們就不會動手了。
四人依照規定跟隨著阿公到各人的家驅走小鬼,他們都看到彼此對侍子女的著緊。另一方面,各人再也沒有怨言,亦不會怪罪其他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正被注視著…
為了使大家更能感受阿公上述的小故事《注視》,我特地將阿公去王敏和周凱明的家驅小鬼的情況,以第一人稱寫出來,如果你們現在重看兩人的故事,你就不會再替他們可憐,因為他們變成「客體」了。
阿公幫所有人的子女驅走小鬼之後,也將小鬼們帶回荔園,讓錦秋殿的「母親」好好看管著它們。樂園內的鬼屋「煉鬼場」畢竟只是門外漢所設置的結界,阿公三兩下就將它解除了。
1977年,海洋公園的建成,有更大型的遊樂場,更刺激的機動遊戲,使荔園生意受到重創。荔園亦轉營主打基層市民假日休憩的小型主題樂園。
1990年,政府決定收回荔園的土地興建房屋,荔園的擁有人邱德根極力反對,認為荔園是香港人的共同回憶,更投下大量資源翻新荔園。
然而,荔園的生意未見起息,在1993年7月31日,荔園內的動物全都送往深圳野生動物園。1997年3月31日晚上,荔園與「宋城」一併結業。
聽說在荔園結業的最後一晚,邱先生一整晚都待在「錦秋殿」內與忘妻作最後道別。
(完)
喜歡阿公~~花半秒like & share!
不然我就雪藏阿公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貪眠狐 Keni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二病也要談戀愛 OP Sparkling Daydream 粵語同人詞 翻唱 泠風ver Sparkling Daydream 日詞、作曲、編曲、原唱:ZAQ 粵語填詞:亂舞 (ThinK同人社) 粵語翻唱:鏡泠風 (Let's look for sparkling daydream) 沿街...
存在與虛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公講鬼】《十年未晚》(7)
(1~6集)https://bit.ly/3xr2n3D
==下半部分是繁中華語==
==下半部分是繁中華語==
家寶嘅父親李卓榮,聽從潘叔吩咐打咗兩個電話。
「喂,你、你哋即刻過嚟…」
「關於小鈞同婷婷!快啲嚟啦!」
關乎到自己嘅子女,兩人好快就出現喺荔園門前,身為律師嘅周凱明還特登帶住律師信,打算即時告爆荔園嘅遊樂設施不合乎安全規格。
然而,李卓榮說明一切來龍去脈之後,周凱明同王敏就驚訝得合不攏嘴,王敏仲忍唔住喊咗出嚟,淚水不受控制咁滑落,明顯佢記返起自己做過嘅惡行,亦估唔到報應會降臨喺自己嘅子女身上。
首先係李卓榮,佢嗰副好似灰熊咁嘅龐大身軀,縮起肩膀跪喺地上,王敏見狀亦完全不顧儀態地跟住跪低。
「唔使旨意我會跪!你呢種行為,只要我報警你就死硬!」周凱明。
「唔好咁啦,唔通警察會幫你捉走上咗婷婷身嗰隻鬼咩…」李卓榮。
「都過咗咁多年,佢以前有不滿嘅咪還手囉!同老師講囉!而家算點先?拎住受害者光環想報復啊?」周凱明。
「你唔好…」潘叔嬲到全身顫抖,緊握嘅拳頭指節都變白:「唔好將責任推卸畀受害者啊!」
被潘叔咁樣喝一喝,周凱明嘅滕蓋亦發軟跪低。
阿公企咗喺一邊睇住,有啲唔耐煩咁搔抓手臂,呢件事佢並無插手,唔到佢管,亦唔想管。
阿公心諗,要佢驅走荔園入面嘅小鬼反而仲好玩。
「咁…你而家想我哋點做?只要你肯放過我哋個仔,我咩都願意做。」李卓榮完全放棄反抗,非常配合。
「係、係啊,求你放過小鈞啦。」王敏。
「……」周凱明垂低頭雙手緊握大腿,佢嘅自尊心不容許佢咁做,但為咗救婷婷只能夠就範。
「你哋互摑,摑到我滿意為止。」潘叔。
「呃…但係…」李卓榮。
「照做啦。」王敏一巴掌摑落李卓榮度。
「你唔好郁手啊!敢打我?!」周凱明都未講完,李卓榮就用佢嘅熊掌一巴打過去,打到佢頭冒星斗。
「頂!當年妳唔係一直慫恿我去蝦佢咩?」周凱明完全無留力打落王敏塊臉度。
「叫你做就要做啊?係你打得佢最傷!」王敏一巴掌打落李卓榮。
「如果我唔咁做,你哋又會話我係臭肥豬…」李卓榮。
三人就係咁互摑起嚟,將心入面嘅屈辱、不忿發洩喺對方身上,巴掌聲響亮得喺遠處都聽得一清二楚。好彩閂門後嘅荔園無太多途人經過。
阿公依舊企喺旁邊食花生。
三人嘅景況,令佢諗起一個名叫「沙特」嘅法國著名哲學家,喺二戰前後推崇存在主義,佢其中一個劇場叫《No Exit》(禁閉)。劇中角色只有三個人,三人死後落到地獄,但呢個地獄只係一個房間,無刑具,亦無任何折磨佢哋嘅手段。
然而,房間入面無鏡子,三人唔能夠瞓覺,亦唔可以眨眼,亦即係話說三人必須喺另一個人嘅眼中,先可以意識到自己嘅存在。唔理做乜嘢都必須喺其他人嘅目光下進行,就算你同其中一人對望或對話,都會有第三者睇住。
人嘅「形象」都係其他人塑造出來嘅,只要唔係單獨一人,人就會好在意其他人點樣看待自己。喺劇嘅某一段,房間門打開咗,但主角唔肯離開,佢必須得到其餘兩人認同自己,先願意離開呢個地方。
劇嘅結局,其中一位主角明白到點解地獄無任何刑具,因為「他人即地獄」。
就喺阿公沉醉喺思考之際,一個小小嘅身影喺佢身後快速掠過,阿公回神定睛一看,身影係一個小女孩。佢走到潘叔身後,大叫一句:
「爸爸!」
本來獰笑緊,不斷嗌「打大力啲!」嘅潘叔見到女兒瑋晴嘅第一個反應,就係即刻收起嗰副猙獰嘅臉容,捂住女兒嘅眼睛。
「唔好睇…唔好望…」潘叔喺剎那間,又變返一個慈父。
仍然處於茫然狀態嘅阿公,又諗起沙特嘅著作《存在與虛無》其中一個廣為人知嘅小故事《注視》,而且,佢諗到一個非常完美嘅解決方法!
下集結局~~~~
2000 like 、200 share有下集!
《阿公講鬼4:魑魅》預售開始!
7月出貨!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
**繁中華語版**
*********
家寶的父親李卓榮,聽從潘叔所說的,打了兩通電話。
「你、你們來一下…」
「關於小鈞和婷婷!趕快來啊!」
關乎到自己的孩子,兩人很快就出現了,身為律師的周凱明還特地帶著律師信,打算即時告爆荔園的遊樂設施不合乎安全規格。
然而,李卓榮說明一切來龍去脈之後,周凱明和王敏便訝異得合不攏嘴,王敏還禁不住抽泣,淚水不自控地落下,明顯她記起自己做過的惡行,也沒想到報應會降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首先是李卓榮,他像灰熊般龐大的身軀縮起肩膀跪在地上,王敏見狀也完全不顧儀態地跟著跪下。
「休想我會跪!你這種行為,只要我報警你就死定了!」周凱明。
「別這樣,警察才不會幫你捉走附在婷婷身上的鬼…」李卓榮。
「都過了這麼多年,他以前有不滿可以還手!可以告訴老師!現在算怎樣?拿著受害者光環想報復嗎?」周凱明。
「別將…」潘叔憤怒得渾身顫抖,緊握的拳頭指節都白了:「別將責任推卸給受害者啊!」
被這麼一吼,周凱明的滕蓋也發軟跪了下來。
阿公在一旁看著,有點不耐煩地搔抓手臂,他並沒有插手這件事,這種事他管不了,也不想管。要他驅走荔園內的小鬼反而更好玩呢,他心裏。
「那…你現在想我們怎樣?只要你肯放過我們兒子,我什麼都願意做。」李卓榮完全放棄反抗,非常配合。
「對、對啊,求你放過小鈞吧。」王敏。
「……」周凱明雙手緊握大腿,低著頭,他的自尊心不容許他這樣做,可是為了救婷婷,只好就範。
「你們互摑,摑到我滿意為止。」潘叔。
「呃…可是…」李卓榮。
「照做吧。」王敏一巴掌打在李卓榮臉上。
「你別來啊你!你敢打我?!」周凱明還沒說完,李卓榮便以他的熊掌打過去,打得他頭冒星斗。
「幹!當年妳不是一直慫恿我去欺負他嗎?」周凱明完全沒有留力打在王敏臉上。
「叫你就要做啊?是你打得他最傷!」王敏打在李卓榮臉上。
「要是我不敢做,你們會說我是臭肥豬…」李卓榮。
三人就這樣互摑起來,將心裏的屈辱、不忿發洩在對方身上,巴掌聲響亮得在遠處都聽得一清二楚。幸好關門後的荔園沒太多途人經過。
阿公依舊站著旁觀著一切。
三人的景況,讓他想起一個名叫「沙特」的法國著名哲學家,在二戰前後推崇存在主義,他其中一個劇場叫《No Exit》(禁閉)。劇中角色只有三個人,三人死後來到地獄,可是這地獄只是一個房間,沒有刑具,也沒有任何折磨他們的手段。
然而,房間中沒有鏡子,三人不能睡覺,也不能眨眼睛,也就是說三人必須在別人的眼中,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論做什麼,都必須在別人的目光下進行,就算你跟其中一人對望或對話,也會有第三者看著。
人的「形象」都是別人塑造出來的,只要不是單獨一人,人就會很在意其他人怎樣看待自己。在劇的某一段,房間門打開了,但主角不願離開,他必須得到其餘兩人認同自己,才願意離開這個地方。
劇的結局,其中一位主角明白到為何這地獄沒有刑具,因為「他人即地獄」。
就在阿公沉醉在思考之際,一個小小的身影在他身後快速掠過,阿公回神定睛一看,身影是一個小女孩。她走到潘叔身後,大喊一句:
「爸爸!」
本來獰笑著,不斷喊著「用力一點!」的潘叔看見女兒瑋晴的第一個反應,馬上收起那副猙獰的臉容,捂住女兒的眼睛。
「不要看…不要看…」潘叔在剎那間,又變回一個慈父。
仍在茫然狀態的阿公,又想起沙特在著作《存在與虛無》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小故事《注視》,而且,他想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法!
(待續)
2000 like 、200 share有結局!
存在與虛無 在 我在韓國 MISS 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是新開的 Gucci
但是晚上是否有點陰森森的感覺啊!.....
「Gucci Gaok」將傳統韓屋的獨特感引入展店概念,成為傳統與現代交融、韓式優雅與現代折衷主義兼容的空間。
外牆裝飾是由韓國知名藝術家朴勝模(Seung-Mo Park)所設計。客製化的裝置,是以奇幻森林為靈感,運動鐵絲網和光影,產生鮮活的視覺效果,繪演出真實與幻影的界線。藝術家思索著時代中的環境議題,表達出大自然的存在與虛無,關切著可能的失去,而徒留幻影。
存在與虛無 在 貪眠狐 Keni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二病也要談戀愛 OP Sparkling Daydream 粵語同人詞 翻唱 泠風ver
Sparkling Daydream
日詞、作曲、編曲、原唱:ZAQ
粵語填詞:亂舞 (ThinK同人社)
粵語翻唱:鏡泠風
(Let's look for sparkling daydream)
沿街行走 和你的雙眼對成鏡
眼眶那內裡的你會再銘記心窩 (想理解的你)
怎重複 前來見你的一剎就呆卻
一再臉變通紅 台詞抖震講不出 逃走快步走過
原來傳這愛 難開口 這心意待悠久
就以信寄籍情愛 代替表態著感覺
不再可 來逃逸這情感 羞澀的 來傳遞愛念
這故事從今開始了
隨著夢境之中永垂思念
但張開眼睛都會再次投入愛戀 你我腦海浮現的臉
一再想 內心都未如願
無法制止心聲彷似火焰 為講出這心放任眷戀
這份情愛 願我可 永遠 珍惜遍
美夢呈獻 或挫傷 一一去歷見
齊步創出 新的改變
存在與虛無 在 TOAST Books - 沙特《存在與虛無》 的推薦與評價
沙特《存在與虛無》 . 如依存在主義的理念,確實以語錄、小說和劇本來表達他們的論述,是比較理想的形式。因存在主義正是要推翻西方哲學傳統,以概念為主導,而非 ... ... <看更多>
存在與虛無 在 R: [問題] 怎麼看存在與虛無這本書? - 看板W-Philosophy 的推薦與評價
我也認為要讀懂沙特在講甚麼前
你必須先懂現象學在說甚麼
甚至是人們對於某種原在知識論上的結構是如何地轉向存有論的結構
我之前在回答版友提問時
寫過這篇極精簡版的知識論到存有論的哲學上思想史的演變
現在再次將它以回文方式濃縮並刪除對你的提問比較沒關係的部份
然後加入非常白話的註解
你可以對照著閱讀看看
※ 引述《mardrea (和忠)》之銘言:
: 我儘量濃縮說看看吧
: 雖然還是可能很多東西刪不掉 Orz
: 因為你的問題是有一個哲學史脈絡的 ><
: 知識論在哲學上有歷史軌跡可以這樣看
: 它源於一個很基本的結構:
: 主體--認識--客體
: 而在最初的古希臘哲學中
: 這個結構也是我們對於認識自然事物的知識結構
: 人--認識--物
: 對著"物"的考察
: 我們得出許多知識
: Anaximander認為世界由無限定者(to apeiron)物質元素構成
: Thales認為「水」是萬物之源
: Anaximenes認為萬物之源是「空氣」或「氣體」
: Empedocles認為大自然是由四種元素構成的
: 這「四根」是土、氣、水和火
: Anaxagoras則認為世界由無數肉眼看不到的
: 稱為「種子」的微小粒子所構成
: 最後也是最接近現代科學的是Democritus則認為
: 每一件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微小單位組成,他稱為「原子」。
: 在這種知識結構中
: 我們將物視為可以得到知識的對象
: 我們觀察它們的性質 歸納跟抽象出背後的原理
: 因此這種認識可以說是以此方式呈現的(之後的都請注意箭頭和方向):
: 人<--認識--物
: 而這種以自然世界的事物為對象的求取知識的方式
: 變成物理 化學 生物學 離開了哲學
: 一直到現在都是一種廣為大眾接受跟熟知的"科學"
如果人類的精神可以用人的一生來比喻
那麼最初人們就像小嬰孩
對週遭世界感到好奇 一個一個地認識週遭的一切事物
這個世界是甚麼?有多大?
那顆在樹上的紅色的東西是甚麼? 大家叫它蘋果吧
它是紅色 吃起來甜甜的東西
但它是甚麼做成的?
風一吹它會搖晃 為什麼有風?
............像這樣探索出很多關於"對象"的知識
可以說 此時期 我們的知識是對象給予我們的
而對於這些外在事物(某個意義上來說就連他人對我而言
也是外在於我的這世界上的其他對象)
我們探索到最後 走向了客體的極致化
我們稱其為objectivity
: 而同時間我們人類也還有另一種知識結構
: 那就是宗教信仰形式的認識結構
: 我們認為物性的東西怎能帶給人們正確的知識
: 一定有一個(或數個 如果不只考慮到西方一神信仰)
: 神性的對象保證著一切事物的存在
: 萬事萬物的背後都是出於神的存在才得以存在
: 是全知全能的神將知識帶給我們的
: 這種認識的結構將認識對象改為神
: 人<--認識--神
這是另一個想法 世界是由神創造 或是由神作為背後原動力支撐的
但卻也仍然是在於對對象的探索所衍生出來的知識理論
: 以上兩種從最初就已經有的知識結構
: 一直到現代其實都還是蠻多人的認識結構
: "人"都屬於一個比較傾向接收角度的立場
: 因此以上兩種認識(物和神都是對象)可以說是:
: 人<--認識--對象
我們不妨這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代表上列兩個狀況
"我看見一枝筆"
而筆是甚麼? 筆的組成成份 最小單位是甚麼?
它的硬度 顏色 體積......
或許是神讓它存在的......
這就是最早最自然不過的求知態度了吧
而人們其實在這些探索中預設的就是
"筆"做為可探索的"對象" 也就是"客體"而存在
: 但是一直到了笛卡爾
: 這種結構就有比較確定而詳實的改變了
: 他在沉思錄裡思考三天三夜
: 用徹底的懷疑去將一切對象給予我的知識都排開
: 他那著名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 即表達了一種確定的知識立場
: 是人作為主體確保了認識的可能
: 並且由於這種認識的保證讓對象變的可能
: 也就是笛卡爾將知識論做了一個非常關鍵性的扭轉
: 變成:
: 人--認識-->對象
: 從此以後 外在事物究竟是物質(物性)還是心靈(神)
: 這種對於外在事物的心物二元論終於可以稍微停止爭論
: (當然他們各有各的繼承者繼續
: 但我們探索的目光又朝向另一戰場)
: 而問題的核心變為
: 那人類是怎樣的認識了對象?
因為笛卡爾的這個理論
人們回頭去思考
"我看見了一隻筆"
可是我們對於筆的種種知識
必須先得有"我"這個觀察者的存在
然後這些性質才會出現的吧
: 從這裡開啟了一段長時間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爭論
而對於筆的種種知識
哪些是我們天生就擁有 與生俱來的 因而放到筆這個對象上
這樣給予筆這些那些性質呢?
又有哪些是我們後天因為經驗過了 才給予筆這些那些性質的呢?
: 而康德正好在這個爭論的背景之中
: 因此他試圖創建一個知識論系統的同時
: 又能對於這個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爭論給予很完美的解決
: 他的做法是這樣:
: 理性主義認為人類的知識 基本上是一種"先驗分析"的原理
: 我們先天地具有概念或印象 只有它們能讓我們擁有真知識 經驗不能
: 而經驗主義卻認為沒有甚麼先天的知識
: 一切知識都是由後天的經驗中綜合得出的 是一種"後驗綜合"
: 康德卻認為 兩邊都有部份錯誤
: 知識的形成其實是"先驗綜合"的
: 一物被給予我們 我們與之發生連結的第一步就是"感性""直觀"(以時空形式呈現)
: 然後再從"雜多"變成"表象" 這同時我們的"知性"卻用"範疇"將一切表象進行連結
: 於是各種"概念"就這樣產生
: 也就是"經驗對象必須以主體中的經驗能力為前提條件"
: 但這樣的認識結構 卻也造成了康德的知識論問題
: 在他認為解決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爭論的同時
: 其實他自己也陷入了這兩種主義最初的知識論結構的缺陷
康德試圖解決我們關於"筆"的知識
究竟是先天生來就有的理性還是後天經驗得到的
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
他不也跟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一樣默認著
"我看見了一枝筆" 的"我" 做為一個"主體"而存在在那邊
: 我一開始的時候說知識論對於認識這件事是基於一個基本結構
: 主體--認識--客體
: 康德在講解直觀的時候 純粹理性批判的緒論第一頁
: 不可避免的使用了 "一個東西被給予我們"(one thing given to us)的句子
: 儘管我們的知識是由於我們自身的認識能力
: 但卻無法逃避一個問題 那物自身是甚麼? 物自身存在嗎?
: 我們認識的對象 都因為我們的認識能力而變的可以被認識
: 但如果我們只能認識我們所能認識的對象 那客體是因為甚麼而存在的
: 客體能否取消? 康德很小心地避開這個問題 他說我們永遠無法認識到物自身
: 另一方面 康德說的認識能力還是屬於主體的
: 康德說的先驗統覺 自我 表述了這個主體部份
: 因此在康德的知識論裡
: 其實他跟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是一樣的
: 都是
: 主體--認識-->客體
: 他試圖解決兩個主義的爭論的時候 他也具有了這種知識論結構
海德格說:「乍一看,康德似乎放棄了以笛卡爾式的孤立地擺在那裡的主體作為開端,
但這只是假象。康德畢竟是要求為『在我之外的物的存在』提供出一種證明,
這就已經表明,他提出問題時的立足點是在主體之中的。」
: 但這個知識論結構卻恰好是胡賽爾到海德格現象學所要去處理的
: 如果說從古希臘時代開始的那種自然派哲學是:
: 主體<--認識--客體
: 而笛卡爾到康德所處理的知識論是
: 主體--認識-->客體
: 那麼主客因此就必然是對立的兩個部份
: 那難道就沒有第三種可能嗎?
好 我們來看一下目前為止的結構
"我看見了一枝筆"
最初人們把"筆"當對象去探索
等於預設了 "筆"這個對象 這個客體(object)必須先存在
(不然你是在探索甚麼東西?)
而從笛卡爾 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 到康德
則是將"我"這個主體預設為先存在的
否則一切關於因為我這個人類的感性 知性 理性所具有的先天形式
都無法套上對象 因為沒有我 哪來那些從我發出來的套在對象上的形式或知識
可是這樣的話 探索就到了一個瓶頸了
難道沒有別的角度來思考嗎
: 有的 胡賽爾處理的就是這個可能性
: 為甚麼一定是客體保證了認識
: 或者是主體保證了認識
: 胡賽爾提出的置入括號現象學方法 懸而不論的現象學態度很有趣
: 如果你在我們的認識活動結構中將主體跟客體都置入括號並懸置
: 然後觀察整個架構和整體 你會發現一個更重要的東西
: (人)<--認識--(物)
: (人)<--認識--(神)
: (人)<--認識--(對象)
: (人)--認識-->(對象)
: (主體)--認識-->(客體)
: (主體)<--認識--(客體)
: 不管是哪一種結構 認識這個行為始終就做為框架在那邊不變
: 如果在這整個知識論結構中
: 認識並非由於客體和主體任何一方所單獨產出的呢?
: 不 事實上不但不由於主體或客體任何一方所產出
: 相反的 是因為"認識"這件事的發生
: 才得以有所謂主體跟客體的發生
: 這是現象學的基礎原理
: 現象學方法經由置入括號與排除後 想要還原出某種
: 在種種行為中始終保持其存在本質如其所是的自身
: 而這必須從排除後所剩下的純粹意識領域去找尋
: 也就是現象學所要探索的對象是
: 在「現象學還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後
: 所得到的「現象學剩餘」(phenomenological residuum)
: 它們是「自身絕對存在的純粹意識」(pure consciousness in its own absolute being)
: 胡賽爾試圖以這一種新方法的學科 做為所有認識論學科的先驗基底
: 只有純粹意識被探索清楚了 其他的認識才是被保證的。
"我看見了一枝筆"
既不是"筆"這個"客體"先存在
也不是"我"這個"主體"先存在
先存在的是"看見"!!!!!!
看似很荒謬吧? 但
人類到底從甚麼時候開始
這樣地說著 那個東西 這個東西 我 你 他
好像這些都是真的存在 先行存在而不必反省就能拿來用的思想和語言結構
胡塞爾(別忘記你問的沙特曾學習胡賽爾的現象學 也寫了現象學的論文)
在《純粹現象學通論》中舉了一個例子
「讓我們假設,我們在在一個花園裡喜悅地看著一棵開花的蘋果樹。」
「這個樹本身可燒光,可分解為其化學成份,如此等等。
但此意義----此知覺的意義,即必然屬於其本質的某樣東西----不可能燒光
;它沒有化學成份,沒有力,沒有實在的屬性。」
我們知覺了那棵樹
因而使得那棵樹成為了我們認識到的樹
樹之所以成為我們所謂的如何如何的樹
是因為我們在各種認識行為中將它顯現出來
「……其知覺的意義,也就是被知覺物本身。同樣,每一記憶活動有其被記憶物本身,
後者有如為它所有一樣……判斷行為有判斷物本身,喜愛行為有被喜愛者本身……
被稱作『意義』的意向對象相關物,正應被理解作它『內在地』存在於判斷、喜愛
等等的知覺體驗中……。」
我判斷那邊有一棵樹 不是因為樹先存在在那邊等我去判斷
而是因為我判斷了 樹才成為我判斷的對象
: 只是可惜的是胡賽爾雖然做出這套學問的開端
: 但正如同海德格對他的批判一樣
: 他最後卻沒有堅守他自己所創立的現象學
: 因為在他所找到的"認識"的結構裡
: 「意向作用(noesis)—意向對象(noema)」
: 原本可以將之做為確保主體客體的本真存在
: 他卻仍將之歸屬於主體
: 如果說我們人類在最初的 對象給予我們知識的認識論結構中
: 在客體(Object)走到一個極端 那就是所謂的"Objectivity"的話
: 那胡賽爾後來將用現象學方法找到的東西又放回主體(Subject)
: 並且走到另一個極端的就是他說的"Transcendental Subjectivity"
: 到此為止他也就和康德沒太大不同的下場了
: 頂多說 胡賽爾也許可以用先驗主體性避開或取消掉物自身的問題
但根據海德格所述 胡賽爾沒有堅守現象學方法的立場
畢竟 他很容易遇到一個問題
誰在記憶?誰在判斷?誰在喜愛?
不就又回到"我看見了一枝筆"
"我"做為知識的保證 而必須先行存在嗎?
那麼主體仍然是一個好像是某某東西 一種主體的存在 一樣消不掉
: 接著是另一個重頭戲了
: 海德格認為他堅守了現象學的立場
: 但他不認為知識是真正本真的東西
: 也就是在
: 主體--認識--客體
: 的結構之中 雖然認識這一個連結才是真正的存在
: 並且由於它從而確保了主體和客體的存在
: 誇張一點來說 現象學的立場應該要是
: 先有認識本身存在 才有主體和客體的存在
: 但海德格認為 就算是"認識"本身 它也不是最真的存在
: 仔細想一想人的存有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 人--生存於--世界
: 同樣的 用現象學方法處理一下
: (人)--生存於--(世界)
: 原來生存活動才是本真的存在
: 只有通過種種的生存活動
: 人類才能認識到事物
: 事物才能開顯在我們眼前
: 對於海德格來說 就是不斷的將生存活動用現象學方法去逼出它最真實的自身
: 你可以把上面那個結構變成生活中任何一個狀態
: (我)--打開--(一扇門)
: (他)--摘取--(果實)
: (你)--使用--(一支筆)--寫--(字)
: 然後就能明白在那些活動之中
: 我們才同時"認識"對象和自己
: 這裡發展出很多論述
海德格認為 本真的存在在於
當我們生存著
也就是 最簡單來說
"我看見了一枝筆"
事實上 "看見"才是先於一切的
就是有"看見"這回事 然後才有了正在看 具有看的能力的"我"
也才有了被看的"筆"
海德格說:「我們不知道存在說的是甚麼,但當我們問道:『存在是甚麼?』時,
我們已經置身於對『是』的某種領悟中了」
(存在)是(甚麼)?
為什麼 當我們這樣問的時候 彷彿"存在"跟"甚麼"都是先存在的某某某
但真正的存在正是那個"是"啊
: 比方他說你是怎麼得到"一個杯子"這樣的認識
: 難道不是再每一個與之發生聯繫的生存活動之中而同時具有理解嗎?
: 這些都在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裡 還有很多系統說明 有興趣可以看看喔
我再回到"我看見一枝筆"來說
這並不是真正的 我們真實的生存最常見的型態吧
海德格會說 比起看見 我們跟筆是在"使用"裡相遇的
他認為把世界定義為一個空間
然後我 你 他 筆就這樣排列置放於其中 是很奇怪的
我們並不是這樣生活的
我們總是在等公車 在寫字 在吃飯
在"等" 在"寫" 在"吃"
我們事實上總是在某種生存活動之中
像我現在在打這篇文章 我在使用電腦
我在看著螢幕 手在鍵盤上敲打著
但 我眼中在乎或關心或考查鍵盤的硬度 樣貌 它佔據空間 它是甚麼做的嗎?
並不! 當我越是真實地在"本真存有"裡
我越是不把"我"當"我"那個東西 把"鍵盤"當"鍵盤"那個東西
沒有主體 沒有客體 因為此時的我 其實是"使用"本身
不要加上"者" 那是當你跳出來 跳出生存活動時
跳出你本真的存有時 回過頭觀看
你才說 "我"在打"電腦" "我"在使用"鍵盤"
我是使用者 鍵盤是被使用物
這些是遠離存在自身才說出來的觀察
以上這些你可以去讀海德格的Being and Time
裡面很多內容 甚麼煩忙 煩神 此在 沉淪 上手物
太多太多專有詞彙 必須一一弄懂 有興趣可以跟我要我的論文來看
但我要快轉囉
更進一步地說
我在"書寫"中 所以才有我 才有筆
那麼 我就是這個"書寫"本身
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生存行為中
將世界跟自己展開 或說 開顯出來
而我們"在"的形式是以現身情態和領會去在的
我們一旦說到"筆" 說到"我" 都離開了自身的真實存在
也就是此在
「在指向某某東西之際,在把捉之時,
此在並非是要從它早先被囚閉於其中的內在範圍出去,
相反倒是:按照它本來的存在方式,此在一向已經『在外』,
一向滯留於屬於已經被揭示的世界的照面著的存在者。
有所規定地滯留於有待認識的存在者那裡,這並非離開內在範圍,
而是說,此在的這種依寓於對象的『在外存在』,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在』。
這就是說,此在本身就是作為認識著的『在世界之中』。」
「說、邏各斯(logos)這種讓人看的『是真』乃是一種揭示方式的真在:
把存在者從晦蔽狀態中取出來而讓人在其無蔽狀態(揭示狀態)中來看。」
「用『真理』這個詞來翻譯aletheia,尤其從理論上對這個詞進行概念規定,
就會遮蔽希臘人先於哲學而領會到的東西的意義,
希臘人在使用aletheia這一術語的時候,是『不言自明地』把那種東西作為基礎的。」
「在存在者狀態上,用形象的語言說到在人之中的『自然之光』,指的無非是這種存在者
的生存論存在論結構:它是以它的此的方式存在。它是『已經照亮的』,這等於說:它作
為在世的存在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澄明的,不是由於其它存在者的澄照,而是:它本身就是
澄明。唯對於從生存論上如此這般澄明了的存在者,現成的東西才可能在光明中通達,在
晦暗中掩藏不露。」
我們很喜歡說 我們做出某些行為
是因著某些原因
其實不是因為"某些原因"
這樣說就好像 真的有某些東西叫原因在那邊存在著
其實我們就是原因本身
熱忱 信念 執著......就是我們自身早就在那裡的
當我們開顯出它 我們自身就是它們
原本 如果我們這樣說
"我因為驕傲而輕視他"
但其實 我就是"驕傲" 我就是"輕視"
驕傲成了當時的我 然後像是把我拋入輕視裡
在輕視裡 他和我出現了
又好比我們說 "我有我的自由"
錯! 我就是"自由"本身
海德格說:「此在被拋向、被指派向隨著它的存在總已經展開了的世界。
現身情態不僅在這種被拋狀態和指派狀態中開展此在;
而且現身本身就是生存論上的存在方式。此在以這種方式不斷把自己交付給『世界』,
讓自己同『世界』有所牽涉;其方式是此在以某種方式逃避它自己。」
我們如果原本說 我的生活是由早餐 公車 學校 同學 朋友 書本...構成的
那現象學會說 不對
倒不如說 我的生活是由"吃"早餐 "等"公車"坐"公車 "前往"學校
"與"同學朋友"相處" "盤算" "擔憂" "應付"考試 "賺"錢 "買"書本
"衡量" "想"事情 這一些真實的存在構成的
我做出某些選擇的時候 那些讓我做出選擇傾向的
不正是一些原本稱為抽象觀念的事物嗎?
但此時 我們正是它們本身
如果我們原本說 他因為仁慈而救了他的敵人
倒不如說 "仁慈" 藉由他這個人 成為了他 而進到"救"
再進到實際的 比方去"拉"他的敵人
像這樣理解 你才能明白 存在主義說的自身 自我 本身存在
而且 因為現象學是這樣思考存在結構的
因此 當你熟悉這套理論
"人必須回到自身最真實的狀態去存在"
就成了最主要的核心思想
然而 到了後來的哲學家
像沙特 他就認為 人類不可能完全天人合一 物我皆忘
消解主客體地生存著
我們一定在某些狀態下 自然地必然地 將主體客體
從本身存在中分出來做為這個那個的存在 這就是異化
我不能完全作為我的本身存在
"主體"跟"客體"一定要這樣那樣被當"對象"
也就是說 在"我使用筆寫字"裡
我在"使用" 在"寫" 我就是"使用"和"寫"本身
此時所謂的"我"和"筆"和"字"這些東西才出現而存在 但並非本真存在
只是被開顯出來 而我 仍只是我自己的本身存在
但 寫字很好理解 我們不必一直在意著我我我 筆筆筆
在專心寫字裡 我就做為"寫"而存在著
眼中何來"我" 何來"筆"
可是這種合一 這種本身存在並不是甚麼行為都適用的
你提問的句子:
1、在一對戀人中,任何一方都想成為這樣的一個對象,即別人的自由對他言在
原始的直觀中被異化…因此任何一方也只就他要求他人的異化而言被異化。
2、此外,當我反過來注視他人,因為我肯定了我本身,我把他構成為對象和工具,
並且我使他進入異化,而他是應該承擔這個異化的。
愛情就是這種特殊狀態
我們不可能在"我愛他"中 僅僅作為"愛"本身
因為愛情 就是先將對方視為"主體" "我"視為對象
將"他人"異化成為主體 而"我"也被要求異化成為客體
然後去感受對方愛"我" 這個被異化後的東西
對方就是自由本身 他在他的自由裡 在他的本真狀態裡
去愛"我" 我希望自己在這個狀態裡
被異化出來成為被愛著的"客體"
而對方也被異化成愛著我的"主體"
我們可以說 看小說看到渾然忘我
在那時 既沒有我 也沒有小說做為書本
可是我們似乎很難說 愛到忘了 我和他
根據沙特所說 愛情就是要 希望"他" 愛 "我"
然後我也在同樣的要求裡 "我" 愛 "他"
: 然後到了黑格爾精神現象學
: 他著名的辯證法正好再一次將現象學以另一個角度的方式呈現
: 主體--認識--客體
: 如果主體客體一定要對立 那就形式上一個為正 一個為反
: 如此一來 只有作為認識自身才能將兩者做一個合的動作
: 並且只在這個框架自身 才得以確保正反的存在與消解
: 而當你想考察你的認識能力
: 你又再次造成了
: 人--考察--認識能力
: 因此你又必然再一次地存在於考察自身
: 但基於存有活動之中就必然含有理解認識
: 你於是就又回到認識自身了
: "考察認識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認識,他不能達到它自身,因為它原來就在自身之中"
--
我的音樂創作:"水頭鴛鴦"
https://tw.streetvoice.com/mardrea/songs/11968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6.150.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426586268.A.7E1.html
※ 編輯: mardrea (59.126.150.186), 03/17/2015 19:43: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