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
學 理財 現在 就 該 懂的 4 件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累積思維、體質培養的工具書。......↓
文:陳泰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省錢絕技,我也有我的「順便哲學」,無論是採買、聚會、旅遊等等,甚至未必跟錢有關的任何事,我總想著怎麼做才能一石多鳥。我把這樣的價值觀應用在生活中,凡事「順便一下」總能讓我省下不少錢、時間與精力,以下是我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6個例子。
情況1:收到紅色炸彈時
以前只要收到紅色炸彈,我都會厚臉皮跟新人說:「非常感謝你的邀請,但我負債中,若不嫌棄,我願意擔任婚禮主持同時演唱情歌,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予祝福(暗示折抵紅包)。」有的親友欣然答應,有的表示流程已安排好但不介意我只給少少的紅包錢,有的則說:「沒關係,等你還清負債後我們再聚。」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不用出席,我也只好裝傻回覆:「感謝你的諒解!」
如今我已還清負債卻仍保持這個詢問的習慣,把握住每次收到喜帖的機會,看看能否爭取從「親友」變「工作人員」,這樣的轉換,不僅讓我省下要包給新人的禮金,往往還能拿到新人的紅包呢!而在給予新人祝福的同時,也能順便滿足自己的表演慾望,還能賺外快且飽餐一頓,餐後我也會順便將剩菜打包回家,替自己省掉下一餐的費用,簡直是一舉數得!
情況2:手機或行動電源需要充電時
我的手機從不在家充電,都是利用在公司時充電,也會順便充行動電源,如此一來,回到家裡也能享用到公司的電。
順帶一提,前陣子我的行動電源壞了,我不直接購買,而是在臉書發文許願看看有誰願意送我,我用請客當作交換,這種以物易物的模式(午餐換行動電源),也讓我藉此順便跟沒見過面的臉友及僅有一面之緣的同業有了交流機會;另外還有一位因為換新手機,所以用不著行動電源的好同事,也將他原本的行動電源送給我,讓我頓時多了四顆行動電源,不用再擔心在外時電不夠充了。
情況3:經過房價較低的區域時
我住在物價頗高的台北市中山區,而我有個每週看二輪電影的習慣,於是都會趁去景美看二輪電影的時候,順便採買水果。
因為景美的房價基期相較北市其他區域,甚至是新北市的新店都來得低,所以店租不高,物價自然便宜;同樣的水果在中山區跟景美夜市(文山區)的價格就是不一樣,平均價差至少一成!
另外,景美夜市還有一家歷史悠久,在地人都知道的小甜甜手搖飲料攤。同樣的飲品比其他連鎖飲料店的價格便宜至少10塊錢以上,像我平常不喝手搖飲的,因為現在一杯的價格普遍都50元起跳,而當我花超過50元買飲料,卻喝到地雷飲品時心情會很差!但只要去景美,我都會來上一杯珍珠鮮奶茶或是蜂蜜檸檬加蘆薈,可口又高CP值的飲料喝了就是爽!
情況4:搭捷運時
現行悠遊卡採「搭乘次數越多折扣越多」的遊戲規則。
由於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使用悠遊卡的頻率很低。但只要我當天的行程需要搭捷運,我就會順便使用家人的悠遊卡,如此便能將搭乘次數累計在同一張卡片上。
情況5:吃吃喝喝時
想喝汽水時,我都會買「纖維+」(內含膳食纖維)或「奧利多水」(內含Oligo 寡糖),不然就是「CC檸檬」(內含維他命C);這樣除了能享受喝碳酸飲料的爽快,也能順便幫助消化或補充其他營養素,讓飲料不至於太沒營養。
情況6:出遠門拜訪友人時
每當要去中南部拜訪友人時,我都會昭告天下以爭取演講機會,這樣不僅能與好友們相聚,也能順便賺演講費。
以2020年為例,我去高雄與台中拜訪友人,同時爭取到3場演講(大家房屋、21世紀不動產、有巢氏房屋),除了賺演講費,搭乘高鐵的交通費也能跟邀約單位申請補助,演講現場順便賣書又再多賺一筆錢。
結束後,同行通常會續攤請我吃飯,這些林林總總,讓我出一趟遠門往往沒花到錢,反而還倒賺不少呢!
人不OVER枉少年
上述例子,無非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確靠賣房子賺了不少錢,但真正讓我致富的,其實是「順便哲學」。
當你把這一系列的行為內化為觀念並植入腦中,從此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回家睡覺前所做的每件事,所展現出來的順便行為,長期累積下來省下的時間、金錢、精神,肯定讓你驚喜不已!
累積財富的三小方法
積少成多是大家都懂的概念。可「真正懂」又能付諸實踐的人有多少?在這裡分享我身體力行的染個方法,希望你也覺得受用。
一筆錢,拆成多筆小定存
定存除了保本加微利,也是我們在尋找進場投資時機點之前最合適的資金停泊處,不管利率再低,至少比活存高一點而且隨時可解約,變現超容易。
只是,當你有一筆閒置資金時,該將這些錢全部綁在一起還是拆成多筆小額定存呢?後者的方法是我看《佑佑努力記3年從零存款到百萬》這本書學習到的技巧,我覺得很棒,好處如下:
除非你刻意查詢,否則紙本存摺與網路銀行登入時只會顯示活存餘額,創造存款變少的錯覺,換句話說,只要讓「活存維持低度水位」,就能讓人在平時有意識地少花點。
靈活彈性,同時把利息極大化!人們無法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先到,金錢運用亦是,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急需用錢。因此,假設你目前有10萬元並把它轉為一筆定存,哪天突然急需用到5萬元時卻得被迫解掉10萬元定存,是不是很可惜?然而,假設你拆成兩筆定存(各5萬元),當你急需用錢時只需要解掉其中1筆即可,另外1筆仍然可以存到期滿,讓利息領好領滿。
過水ShopBack網站,再用行動支付刷信用卡
現金的議價幅度通常比信用卡高,當你要消費時記得問老闆「付現是否有優惠」,如果有就用現金,畢竟信用卡會讓店家的利潤被銀行剝一層皮,你得到的折扣自然縮水。當然,如果付現跟刷卡的金額一樣,那就選擇刷卡。
選擇刷卡時,請先確認是否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如果是單純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裡的那種(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在折扣上雖然跟實體卡片一樣,但至少方便查帳,對理財也有幫助,記得,多數有錢人都有記帳的習慣。
如果店家可以接受的行動支付包含像是「街口支付」或「LINE Pay」之類的,那就盡量用,因為除了信用卡本身的回饋之外,上述的行動支付也可以享有額外的虛擬貨幣折抵(街口幣與LINE POINTS),也就是「消費一次,雙重回饋」的概念。
至於「ShopBack」,它可是我現在網購前必過水的網站,以我每月買書的習慣為例,我會先進入ShopBack網站再連結到網路書店找書,下單時用LINE Pay刷信用卡,如此將ShopBack、LINE Pay及信用卡結合,讓你一次性消費獲得「3重」回饋,超級划算!
只花紙鈔,不花硬幣
記得,硬幣不是拿來花的,而是拿來存的!我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在只能用現金的每次消費行為中,只花紙鈔,不花硬幣。每次買完東西後找零的錢幣,不論是1塊、5塊、10塊或50塊錢,我一回到公司就立刻存進撲滿,這讓我產生「錢怎麼這麼快就花完了」的錯覺。
而每到農曆新年前就是我的殺豬公日,我都會有一種「突然多了這些錢」的驚喜感!這些多出來的錢,我通常拿去旅遊、買新衣、吃美食犒賞自己,有時想不到可以做什麼,就把它存進銀行裡繼續滾雪球。
以前還沒使用信用卡時,我大約每3~4個月就能殺豬公,使用信用卡之後大約每半年殺一次豬公,現在行動支付興盛,我存零錢的速度被拖慢了,目前的頻率則是一年一次。而每次結算的金額,最低也有1.5萬元,最高紀錄還曾經達2.6萬多元,都快要可以付我兩個月的房租了!
馬桶裡有錢,你撿不撿?
某日中午我去速食店用餐,發現廁所馬桶裡面竟然有10元硬幣,我想撿,可是想到那是排泄物的必經之處,縱然水看起來是清澈的仍心有障礙。
換作是你,拿還是不拿?請不要跟我說「跟店員講我的錢掉進馬桶請幫我撿」這種話,我會揍你。而我是這樣想的:
想像自己是負債狀態。
手髒了,洗手就好,反正沒人看見。
要知道,生出10元的利息並不容易,你必須先有6000元的錢母並搭配年利率2%的理財工具(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已經連1%都不到了),還要花1個月的時間才能生出這10塊錢。因此,如果我不撿,不是看不起10塊錢,而是看不起它背後6000元的錢母。
於是我便鼓起勇氣伸手拿,然後趕緊用肥皂連同硬幣一起洗手。
請重視每一塊錢
在《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有錢人自居守財奴,重視每一塊錢。」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也曾看過類似財經書籍所舉的情況,看到路邊有一塊錢,你撿還是不撿?
不撿的代表人物:比爾蓋茲。因為他一分鐘幾百萬元上下,撿錢的時間不如拿來賺錢。
撿錢代表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誠,某次一枚銅板掉出來滾到臭水溝,他試圖去撿;美國股神巴菲特,他搭電梯時發現地上有一塊錢,他看同乘電梯的人都沒有要撿,於是他撿;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他的名言之一就是「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
比爾蓋茲不是有錢人,而是超級富豪,那我們呢?伸手進馬桶拿錢與洗手時間加起來不過一分鐘,你一分鐘賺得到10元嗎?你工作時薪有達600元嗎?比爾蓋茲在逛街吃飯與朋友聊天時依舊有被動式收入,你有嗎?如果你是負債狀態或處於努力存錢累積財富的小資族,想想李嘉誠,他連臭水溝的錢都要撿,你有什麼理由不撿?你怎麼可以不撿?
順帶一提,為何有些人不花心思做預算與記帳卻一樣可以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刻意營造一種「缺錢感」,這樣就不用擔心會亂花錢了。
說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執行都只是空談,行動吧!讓我們一起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省錢hen好玩──2年存百萬祕技不藏私大公開!
本書的案例生活化,以「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食衣住行等面向來分析,提供大家意想不到的省錢方法,幫助你的存款累積;此外,本書的手法簡單易懂的做法與建議,並輔以泰源親身體驗認證,讓你不用靠投資、理財也可以按部就班輕鬆存出買房金;以及,書中的觀念是心法也是新法:除了方法的教學,還會從「觀念」出發,幫助你既學會實務操作,也能理解其中原理並自行應用到其他面向。
即便你不懂理財、不會投資,只要掌握原則與心法,還是可以從現有狀態中「開源節流」,存出自己的多桶金。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8-24.html
學 理財 現在 就 該 懂的 4 件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是一坨毛線球_你找到線頭了嗎?
這是我在做電視節目製作人時,大老闆王偉忠問我的話。
那一年,我27歲,是節目製作人。
#開外掛能力_是可以練習出來的
從23歲開始做「今晚,哪裡有問題」,從發通告、想議題、找合適來賓的工作開始。主持人歷經謝震武、夏韻芬、尹乃菁、林書煒,那時候在中天綜合台黃金時段播出;後來改版改頻道到中天娛樂台,主持人是林青蓉,蘇逸洪也主持過。
一開始聊民生新聞,後來延伸到創業、理財、突破人生故事專訪、健康議題的知識性節目.....帶狀的節目,意思是週一到週五都有,一星期要生出五集知識性議題,跟主持人溝通後錄製剪輯播出,還要努力發新聞稿,跟報紙記者喬感情搬人情.....那是電視節目和報紙的輝煌年代,也是幕後工作人員的低薪時代。
#人生技能累積於無形
那個年代還沒有智慧手機,沒什麼社群,沒什麼部落格,大家用最多的是電腦版本msn messager;找來賓要不是翻黃頁電話簿、就是打電話問報社記者。如果粉絲年紀跟我差不多,看過卜學亮(阿亮)的超級任務,就會記得他拿著電話、從各種蛛絲馬跡尋找人物的過程....那就是我每天的工作之一,我還記得曾經順著余秉諺給的記憶資訊與一個名字,循線找到他學生時代的女朋友。小偵探技能累積後,日後對於找資料聯想能力大躍進(小偵探技術不要用在婚姻偵查喔~)
每天早上進公司就是所有報紙翻一輪、雜誌翻一輪,為了節省節目支出費用,連買雜誌的錢都想省,所以養成了打電話到公關部門要贊助的技能。
另一個老闆是詹仁雄,每天進公司所有新聞時事看一輪後,就得進辦公室報告發想的節目主題給他聽,所有企劃腦力激盪去想出節目適合的切入點與觀點;一開始提的東西都很爛每天被嫌棄,但勤能補拙,後來便累積了資訊過濾、聯想與特殊觀點切入的技能。
要累積與來賓的感情,以後靠專家找專家才會比較容易;節目量大每週至少認識20-25個專家與各行各業人士,要從不熟到容易哈拉打屁,才能聊出節目新內容、推薦新人選,於是累積的人脈與社交能力,這到今天都受用無窮。
\
#滿手技能卻不系統化思考整理就等於白練功
幾年下來我累積了很多技能、很多人脈,但是我的人生就是每天埋首在製作公司,被節目存擋追著跑,完全沒有開創能力出來。
於是有一天,大老闆王偉忠把我叫去辦公室,對著我說:「小萬兒~你知道人生就像是一坨毛線,所有的東西都揪在一起。你要嘗試去找到自己的毛線頭,那麼人生就會如抽絲剝繭: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從你的生活與工作表象,逐漸找到深處內在,然後理成線,你的工作與人生都會更明白。」
「所以,你有找到你的毛線頭嗎?」他問愣愣的我。
那時候聽這段話太哲學,不懂難解,直到30幾歲後我才體會。你的人生經驗、工作技能、人脈圈圈......所有一切都是交織互相影響,建構了後來的你。但是那麼獨一無二的你,你找到人生毛線球的線頭了沒?
\
今晚節目有一陣子發各國籍外國人來聊台灣生活,收視率都狂飆,我搜集了一票名單,卻沒想過把這群外國人變成一個新節目;後來別的製作公司做走了,成為WTO姐妹會,紅極一時的談話節目,我被老闆叫到辦公室罵到臭頭~~
#我一直在苦裡做_卻沒想過一身技能可以開成什麼花
經過這次教訓後如雷灌頂,理解了一件事:當人生只要嗅到一絲新契機,就該把它延伸成一條路,做大做響亮,走上去就成為了開創。
很多人覺得工作與生活很辛苦,一直付出勞力收穫卻不成正比;但其實人人都有獨特的經驗與歷練,難道人生路上,從來沒有哪個契機可以讓自己竄出頭嗎?或許只是沒多想,所以錯過了!
#現在寧可多做也不要錯過_經歷任何事都得思考有無發展機會
\
後來我們嗅到了達人經濟,有陣子達人比藝人還吃香,於是公司開始思考如何作達人經紀;可惜當時對商業一知半解,我只知道手邊有平台、有節目讓這些達人、職人露臉累積名氣,卻無法真的涉獵到他們的產業上,更是壓根沒有想到聯名商品。
這時候網路社群開始紅起來了,也逐漸有人玩起臉書,但那完全是電視人不懂的世界;商業,我們聽了100個故事,卻始終是門外漢。
要是現在你要我想,如何把一個有職業技能的人做出名堂,我可以舉出100種方法;但是當時畢業後好幾年都埋首製作公司內,對於真正的社群經營、商業操作...腦袋一片空白。
後來節目收掉了,我陸續轉行到電商平台、社群網路新創公司、電視台、女性內容網站工作....逐漸對於經營職人,有了一點輪廓。
到此為止,我的人生技能經驗還是一坨毛線球,但是有一根線隱隱約約快要被拔出來了,雖然我不清楚那是什麼;直到自己開始運動並且也改變了情緒與健康,想著以前採訪過那麼多達人,我也想成為達人,於是踏上了進修讓自己成為專業的道路....
後來我理出的毛線頭,原來不是讓自己成為多厲害的製作人、媒體人;反而是讓自己成為了過去經營的職業達人,用媒體經驗推廣自己,做自己的自媒體,直到現在我也還在拔自己的人生毛線球,看看還可以讓人生展開到什麼田地。
\
回到主題,你該如何培養自己,找出人生毛線球的線頭能力?
你該如何用自己的特殊性,創造出開源能力?
#開外掛練習第一步_你要相信自己有特殊性
你的故事、你的挫折、你的低潮、你的學習與工作經驗,都可能是成就自己特殊性的要點;
找到自己的特殊性,甚至是很刻意的經營自己的特殊性,就可能拓展出出與他人不同的開源模式。
#開外掛練習第二步_你要培養創造觀點的能力
獨特觀點,往往也是新賣點;
每天看時事與新聞,挑出五個你最有感的內容(要不同類別的新聞,你沒興趣的也要強迫自己看),然後從這條新聞中,切出五個跟記者不一樣的觀點,或者可以延伸的話題。
譬如說:高鐵停賣自由座到6月15日,這條新聞你會想到什麼延伸議題?
高鐵坐哪個位置行車間最安全、搭乘高鐵的各種省錢撇步、高鐵股票能投資嗎、高鐵站的房市還有哪站能投資?疫情期間如何搭高鐵最安全?........或許有的沒有延伸空間,但你就是訓練自己無限聯想的思考模式。
學會多方向思考、推演思考,才能比多數人早一步想到新的開源方式與方向,就算不是第一人,早點在創新卡位的都會是贏家。
#開外掛練習第三步_不能對不懂的事有成見
譬如你要一個文創人去當業務,他可能會充滿自己的判定而不願意,又或者他會害怕推銷所以不想嘗試;
至少先去學習業務的說話氣巧、業務的人脈經營、業務的思考之道,如果肯去接觸自己不願意接觸的,學得吃後也就超越了多數沒有業務能力的文創人。(在此只是隨便舉例不要挑口水戰~現在都要好小心)
反之亦然。
這個世道變了,變成你不能只靠單一技能就能闖天下;這是為什麼斜槓與多元學系變得很重要;這是時代的大浪,你我不想面對也無法逃離。
\
想到去回溯自己的職場人生,因為昨天看到某個新創公司的老闆,自稱待過許多製作公司、製作過多個紅極一時的電視節目;好死不死寫到我們老東家,過往的同事們開始討論是否見過這個人?結果都沒印象呢!!!!
這個世道比較麻煩,你還要小心遇到騙子,不過老實說只要經過相處,有沒有那個料都會知道。
最近看到一些人跑出來抨擊教練們疫情期間拼命開線上課是不智之舉,老實說看了也是一笑置之,拜託他們本身完全沒有做過線上課、甚至沒有在開直播、經營社群.....到底是用什麼觀點在評論呢?
不要只會提出反意見,提出有建設的解決之道,才有意義。(這也是看新聞聯想練習後,可以慢慢培養的)
以上提供給大家,現在資訊爆炸,看文章也要小心看到膨風文。
#我終於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張自己當製作人的背影
#過往怕同事嘲笑我都沒有跟來賓主持人合照
#猜猜我是哪一個?
學 理財 現在 就 該 懂的 4 件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已額滿,歡迎來電安排候補)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
自己在面對人生決策的時候
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上的
甚至於是財務上的
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跟發展
像是選到對的人
或合適自己的工作
投資的商品呢 都能夠賺錢
然而呢 決策品質要好
思緒足夠的周延、深刻
絕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
有時候 大家獲得的情報
其實是一樣的
可是會思考的人
他就能夠
從有限的線索裡面
去推演出參考度很高的結論
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但是不會思考的人
你就算把答案放到他面前
他一樣視若無睹
他根本判斷不出線索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 一樣的食材
交到廚藝精湛的大師手裡
就會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料理
但如果呢
交給不懂得烹飪的人手裡噢
它下場往往就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思考對於任何人的發展
是很重要的
但我自己教學這麼多年來噢
我發現很多人的思考能力
越來越薄弱
會這麼說 絕對不是在唱衰社會
而是因為 我的課程很強調量身訂做
所以呢我會鼓勵學員
不管他上什麼課 他可以盡量地
把自己的問題寫信告訴我
讓我能夠多瞭解他們
去強化他們在解決問題上面的能力
以前我收到學員的來信
大體上呢 都還能夠弄懂他們的處境
以及他們覺得什麼問題才是重點
需要花心力處理的地方在哪裡
可是隨著手機跟社群軟體的普及
我發現寫信來的人
他講的東西經常是
東一塊西一塊 前後文不相干
或者是表達完所有的過程
卻沒有具體告訴我
他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都還不打緊噢
最讓我匪夷所思的
就是越來越多人
在論述完一個大篇文章之後
最後跟我說這件事情跟他無關
他只是抒發心情而已
哈囉 我請大家寫信的前提是
你生活裡 想處理的問題
可以寫信告訴我
而不是要跟我交換日記 好嗎
談這些哦 不是為了抱怨
而是呢
這些現象引發我很強烈的好奇心
我開始認真地去研究
為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
會越來越薄弱
最近 我讀了一本書
叫做《渴求的心靈》
作者呢 是賈德森布魯爾
這本書噢 談的是現代人上癮
特別是 網絡成癮
自拍、愛情、電玩等等這些
這些跟我們過去熟悉的藥物濫用
像是毒品、酒精不太一樣
作者在裡面就有提到
其實很多社交網站的設計界面
都是那種會讓人離不開的
一個設計概念
我們會陶醉在被關注的光環裡
不斷地重新回到這個平台上
確認自己分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
或者是有沒有遺漏任何訊息
而每一次訊息進來
不管對方的評論是好是壞
只要手機發出聲響
都會刺激我們大腦去分泌多巴胺
這是一種
會讓我們覺得愉快的荷爾蒙
這會讓你想要即時地回覆
用來創造出更多的連結跟互動
享受這種多巴胺釋放的快感
再加上噢 每一次訊息發出的時間
都是不固定的
就會讓我們隨時處在一種
stand by 的狀態
它更加深了我們上癮的力道
而且你知道嗎
推特它一次發文就只能是140個字數
這也不是亂設計的噢
這個長度是特別被挑選過的
因為這正是我們
可以自動閱讀訊息的字數上限
也就是喔
一眼掃過去就能夠看完看懂的份量
這種種的設計
都會讓我們持續地分心
沒有辦法專注思考
因為沒有兩下我們就被打斷
被別的訊息吸引走了
或者是呢 當我們認真開始思考
我們的身體跟心理
可能都會有一些緊繃感
為了降低這種緊繃感
我們的大腦
就會催促我們 去滑滑手機啊
去享受先前多巴胺外溢的興奮感
而漸漸地養成
我們只要一有不舒服
就去滑手機的習慣
即使想要暫時地放下手機也很困難
而這整個過程
會使我們的心智越來越碎片化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思考鏈條
隨著手機的使用的頻率越高
深度會變得越來越淺
以前呢可以對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見地
而且呢邏輯是前後呼應一致的
但現在呢 卻只能把資料塞滿
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把手機丟了嗎
當然不可能嘛
對抗潮流只會讓自己累得半死
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而且呢 工具本身本來就是中性的
是我們使用的方法
才造就了最後的結果
要訓練自己的邏輯鏈條
把自己的思考和論述能力找回來
讓自己不管在做決策
或者是表達說服別人的時候
可以更有影響力
有一件事情絕對是可以嘗試的
那就是 反向練習
當大家都吆喝著 要越短越好
越快越好的時候
你要能夠主動地
打破140個字的限制
培養自己有寫長篇文章的能力
這裡所謂的長篇文章噢
不是要你寫個1萬2萬字
其實只要超過1000個字
我們呢大腦裡面所動用的區塊
就會跟先前的上癮模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渴求的心靈》裡面有提到
隨著科技的發達
大家要更有意識地訓練
我們大腦裡面 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簡單來講
就是《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系統二
而為什麼寫作
會是個鍛鍊思考鏈條很好的策略呢
因為 你只有透過寫
你才會有機會換位到別人的位置
並且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講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以前呢在還沒有上
嘉玲老師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之前
我也一直以為寫作
就是要從頭到尾想清楚之後才能寫
而且一下筆就要是對的
到我自己上完這門課之後就發現
這根本就錯到極點的嘛
真正的寫作
其實是先把你所有的材料
都先鋪排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關聯性
把龍骨抓到 就是主軸抓到
搞清楚結構之後 再填血肉
也就是一般人會很在意的
修辭啊 用詞遣字那都是後話
而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結構清楚、邏輯順暢
你講的事情
別人就很容易能夠聽得懂、看得懂
而達成溝通或說服的目的
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
他曾經跟我們分享
他們在上寫作課的時候
學生第一次交來的作業
通常是邏輯斷裂 前後文不相干的
但是他們都會鼓勵學生
在這些材料裡面
找出重複出現的觀念
或者是關鍵詞
釐清自己最想說的話之後
再進行刪減、排列
而第二次寫來的作業 就會脫胎換骨
給人一種清晰、篤定的自信感
很多學生呢 在寫之前
其實根本不知道
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可是透過寫作的學習
學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技巧
他們就會知道怎麼樣去提取跟排列
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在乎
很多人上完寫作課之後
都覺得更認識了自己
其實呢 思考能力要好
資訊的篩選跟刪減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抽象的對談或沈思
常常會想一想就卡住了
這時候寫作就會變得很具體
你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
很快地看到核心的本質
抓住龍骨 也抓緊自己的邏輯鏈條
不會一下子就恍神不知所云啊
而且這個方法只要是
你有紙跟筆
或者是有鍵盤 就可以完成
你不需要花大錢請顧問
或者專家陪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隨時當自己的思考教練
假使你也發現
自己的思考鏈條越來越短
或者是想說的話很多
但真的能夠表達出來的卻很少
我非常鼓勵你噢
可以參加我們在4月18號
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開課的
寫作小學堂課程
他們的搭配噢 是坊間很少見的
既有理性的邏輯分析
又有感性的故事創作
讓你上完課之後
知道如何剛柔並濟地
呈現自己的觀點
說清楚自己 卻不會留下後遺症
而這一門課相關的課程連結
都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
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
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然後無論如何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
我們都需要你
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
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
4月18號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這麼多期展開下來
真的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回饋
原本他踏進教室
以為學的是怎麼樣寫作
後來他透過這個過程
他更能夠靠近自己、認識自己
寫作 會是你在人生裡面
能夠陪伴你一輩子的 最好存在
歡迎你、期待你加入4月18號的教室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
學 理財 現在 就 該 懂的 4 件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最近喔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認真的朋友在職場上,最常見的挫折感~
那就是「感覺不對、結果不好,而又不知道哪裡做錯了」?所以呢,就算是想要努力,也不知道該努力哪一條啊!
剛好前一陣子,我跟一個雜誌社的朋友互動,讓我對於這一點特別有感,趁今天跟你做分享。
我先簡短的跟你描述一下,這整個事件的脈絡,事情是這樣子…
這個年輕人他是雜誌社的記者,他跟我提出一個「約訪」、做一個專題。他希望我談談喔,關於職場新鮮人的溝通技巧。
而這個記者是少數來信邀約之前,就有先做好我的功課,對我的專長啊、理念啊、經歷啊…各個方面都非常的清楚;而他整體的態度認真又負責,我對他的印象非常的好。
所以呢,基於這樣的好印象,我們很快的就約了訪談的時間,而且呢,整個見面的過程都很開心。對方的提問也滿有水準的,我很愉快的暢談了一個早上。
本來以為喔,這個專題報導,就會很順利的發展下去。但是過了幾天,這個年輕人寫信到我們公司的信箱;表示呢,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需要補訪。
我本來覺得喔,要是有什麼遺漏,要求補訪無可厚非嘛!所以呢,就請我的工作人員先問對方,所謂「補訪」的問題是什麼?我可以事先的做準備,去節省彼此寶貴的時間。
沒想到喔,對方回信的補訪題目,跟原本的約訪主題大相徑庭啊,根本就是另外一篇「專訪」的規格了!
這讓我整個傻眼,滿頭的黑人問號,加上我那陣子實在太忙了!所以請我們工作人員,委婉的回絕他的要求。
不過啊!這個年輕人他沒有放棄,三番兩次的來信,並且再三保證不會占用我太多的時間。那我也看在他的誠懇,於是喔牙一咬,擠出時間跟他進行補訪。
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以為接下來的事情,就風平浪靜、順利結案了嗎?我很遺憾的告訴你喔,這個海浪還是打上了礁岩!
整個事情是這樣喔,就在我主動的跟對方連繫補訪的時候,我同時動用了三個通訊管道;我想要跟對方明確進行的時間,在什麼時候?我就是很怕他錯過訊息。
但很可惜,對方的反應慢半拍,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回覆我,這感覺上喔,像是這件事過二天再處理,也沒關係!
而我就很訥悶,相較於前面的殷殷懇求,他是一天二、三封信,這樣子持續寫過來耶!那些重要性跟急迫感,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
這種訊息跟感受上面的落差,正是很多人他沒有弄懂的地方,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呈現,到底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而有沒有給別人「確定感」?
原本面對這種事情喔,我一向一笑置之,不過我轉個念頭,我看在他在過程當,其實也滿挫折的,而且在動作上喔,又算是很認真。
所以就在他補訪完之後呢,他也想要真正的知道我的看法;在這樣的前提底下,敞開心胸跟他說這整件事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其實多數認真的年輕朋友,他都會直覺的把焦點放在「做事」的「事」上面;而少了點心思去考量整件事情「權力到底在誰手上」?到底是「誰有求於誰」?
於是喔,常常造成一種很奇特的狀況,那就是「你沒有錯,但所有人都不爽」!
回到我的例子,為什麼做事之前,要想清楚是「誰有求於誰」呢?他到底「不自覺」的創造了哪些問題呢?
這裡主要有兩個,我來跟大家拆解一下~
第一個部分,那就是「約訪」這件事情來說,很明顯的是他有求於我,他「需要」我的配合,才能夠寫出稿子,這毫無懸念吧!
除非我很需要他這篇報導,然而在這個例子底下,我沒有這樣的需求誒!
所以你想,當你很清楚是自己有求於人,你的補訪問題,有可能是「另外一篇專訪」的規格嗎?
這就像是喔,你請我幫你寫完一張考卷,而又換一張完全不一樣的考卷,讓我再寫一次!我想你應該不會幹這種事吧!
換個題目讓別人再寫,除了很失禮之外,更糟糕的是這樣的舉動,它還會顯現出你是個搞不清楚狀況、不是很專業的人啊!
再來談第二個,就我主動跟他約訪的這件事情。
我們再想想喔,假如你很清楚自己有求於人,而且是對你很重要、又有截稿死線的補訪;你是不是會三不五時的,就看一下自己的手機,看看對方有沒有回覆,應該是這樣吧!
這樣的節奏跟態度,才能夠跟你發出來的「十二道金牌」相符合啊!
而不是讓握有權力的人,基於你前面的認真、負責的態度,體貼你可能會很心急;所以透過電子郵件、臉書私訊,還有LINE親自跟你約時間。結果卻是讓我空等啊!
這就像是教室的馬桶壞了,要是不趕快修好,隔天上課大家都很不方便;所以只要水電師傅願意過來看,時間再晚,我都無條件配合是一樣的。
即使我是付錢的那個人,但不等於我可以拿翹啊,而是我要意識到此刻,到底是誰需要誰啊?
其實弄懂這一點,它更不代表你就需要鞠躬哈腰、卑躬屈膝;弄懂這些是代表你開始長出了智慧。
你客客氣氣的對待水電師傅,只是為了此刻自己的任務、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又不是代表你自己一輩子都要供奉著他。
所以歸根究柢來說,這整件事情我只想強調一點,那就是在職場上,如果你想更融入團體、做事更順利,你就要先搞清楚「權力位子」!
也就是喔,「到底誰需要誰、誰有求於誰」?一旦沒有認清這些,你就沒有辦法判斷,到底該怎麼樣拿捏做事的分寸。
我相信很多認真的人,在茲念茲的,就是可以把事情做好,可是千萬別忘記一件事,你的事情要做好,這中間一定有很多的「人」!
而這些人,有些要配合你,而有些是你要配合他!那你能不能區分清楚,到底你要配合誰?而誰又該來配合你呢?
搞不清楚這層關係的人,常常會以為自己率真又乾脆,應該人緣很好才對啊,殊不知啊,你的判斷標準失誤,就會產生「你沒有錯,但是讓人不舒服」的感受!
這很可能喔,就是你覺得大家都不幫你,這個世界都在跟你作對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呢,當你意識到自己有求於對方的時候,記得讓對方有「確定感」,這就是你的責任!
無論體現在即時的回覆啊、配合對方的規則啊、還是換位思考對方可能會有的感受。
這樣的細膩度喔,學校沒有教,你需要自己想辦法學。有些人呢,用時間跟經驗來學習,這樣很好,只是它的成本很高、而且還不保證有效。
而有些人選擇進我的教室,用有系統的方法,弄懂別人的情緒、理解別人的在乎;並且給予適當、而且有確定感的「回應」。
這些呢,就是在我【人際回應力】的課程裡,會帶給你的前進。
認真的你,如果一直處在「感覺不對、結果不好,又不知道那裡做錯事」的狀態裡;其實呢,你的認真很值得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改變,就先從學習開始吧!啟點文化歡迎你!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所提到的【人際回應力】之外啊!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我想不管是你的「人際」還是你的「人生」,財務在你的生命裡,都是一個很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存在。
當你能夠圓滿物質世界的一切,你的心靈世界,和你更想要去的地方,才有背後的支持力量。
【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由嘉玲老師擔綱,她結合了「財務」,跟「心理」這兩大領域;她去處理一些你平常在市面上、在市場上,所能夠接觸到的那些理財課程,所不足的地方。
包含我們的過去,到底怎麼影響我們現在的金錢觀?包含我們在面對花費的時候,怎麼樣很細緻的知道自己的內在運作?
透過有效的判斷跟花錢的方法,讓你可以越花越有錢,培養出一個富體質。所以呢,很希望你的加入。
詳細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