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手語日】
一八五七年,聽障人士開始接受高等教育,就有人要求他們出聲說話。加拿大發明家貝爾發起支持口語教育的運動。貝爾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聽障,但他貶抑手語,希望能禁止聽障人士通婚,還說服部分聽人父母為聽障孩子結紮。
愛迪生也跟隨這波潮流,推動完全的口語教育。認為唯有如此,聽障人士才能在「真實世界」中生活。而現代的聾人文化就是在這樣的嚴重錯誤中孕育而生。
安德魯所羅門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受訪者的勇氣,他們的經歷極其痛苦——當中有些人的憂鬱症遠比我嚴重,許多人沒有辦法獲得一流的醫療照護,大多數人身旁並沒有足夠的陪伴者。但他們卻熱誠地分享自己的故事,無比坦率。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熱心坦誠,我也沒把這些故事收入書中。但令我驚訝的是,試圖粉飾自己故事的人並不多,大部分的人都願意盡己所能、深入探究自己的內心。我也對人類的堅忍感到驚訝,我們居然能承受如此可怕的痛苦與精神創傷,卻仍願意慷慨地對他人伸出援手。」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9/24/the-noonday-demon-interview/
安德魯所羅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閱讀筆記
#正午惡魔
英國詩人愛德華楊形容憂鬱症是「內心的陌生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也曾經把憂鬱症具象化地寫進她的書裡,它變成一種魔界生物,叫做「催狂魔」;本書作者安德魯所羅門則形容憂鬱症是「正午惡魔」,即使在陽光燦爛的正午,始終如影隨行的憂鬱魔影也不會消失。
一般人都會有的憂鬱情緒並不等於憂鬱症。憂鬱症究竟是怎樣的感覺?本書作者身兼重度憂鬱症患者與臨床心理學教授,他把這種病定義為生命力的喪失,「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是生命。」無論如何,憂鬱症可能是人類歷史迄今最複雜的一種疾病,它是來自於生理或心理,後天或遺傳?目前都無法下定論,而且每個憂鬱症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都不一樣,就像雪花一般,都是獨一無二的。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之後,憂鬱症的最新科學發展呼應了西元前五世紀希波克拉底的主張: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可用口服藥來治療;只是在兩千五百年前還沒有百憂解,所以希波克拉底開的藥方是曼陀羅和藜蘆,病因也從當時的「黑膽汁過盛」進化到如今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但另一方面,關於憂鬱症的社會理論也依然呼應同樣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看法,認為這是靈魂的疾病。兩派觀點一直以來就吵吵嚷嚷,直到今日仍然爭論不休。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對於憂鬱症的認識,就像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一樣仍在啟蒙皆段,在21世紀的今天,對憂鬱症的治癒就像對太空的開發一樣,或許並沒有進展多少。
安德魯所羅門同時也是獲獎無數的《背離親緣》作者,他因為身為同志而想去了解所有異常的孩子在成長中的傷害而寫了這本書,同樣的,他也因為自身的憂鬱症太過痛苦而不得不對這種病症進行各種研究而寫了《正午惡魔》,此書從文化、歷史、政治、經濟、演化、醫學、心理、族群、性別……..各種不同的領域來探討憂鬱症,兼談因抑鬱帶來的上癮症與自殺,以及各種治療方法與另類療法,甚至包括巫術;厚厚數十萬言,是作者寫給自己的安魂曲。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從他自己崩潰的經驗談起,同時進行種種調查採訪,觸及其他憂鬱症患者的故事,寫成了這部鉅作。他形容這種病是「世上最寂寞的戰役」,而他給所有憂鬱症患者的建言是:「無論感覺多糟,你必須盡你所能活下去,即使你當下能做的只有呼吸。」至於我們可以為罹患憂鬱症的親朋好友做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減輕他們的孤獨。」
對許多人來說,罹患憂鬱症彷彿是被上帝放逐,無比荒涼,甚至有人形容這種病像是「覺得自己已經死了,只是屍體還沒有被別人發現」,這樣的感覺太令人心痛。我們的身旁總有朋友正與憂鬱症進行長期的對抗,或是原本開朗的人正在墜入黑暗的深淵,而誰也不敢說自己可以永遠與這種病症絕緣,或許它一直潛伏於我們的大腦或心靈某處,像催狂魔一樣等著有一天現身,成為最燦爛的正午陽光也無從消解的惡魔。
因此,對於憂鬱症若能有更多的了解,也就有助於我們可以更知道如何與得到這種病症的朋友相處,甚至與日後可能也需要被了解的自己相處。而這本書對於憂鬱症有全面的解析,能夠幫助我們一探迷霧。安德魯所羅門也說,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有用的資訊,讓大家理解這種疾病,同時也要讓所有正與憂鬱魔影博鬥的人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孤獨。
.
🌱本文刊於聯合副刊‧周末書房 / 110.03.27(六)
出處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345957
標題:世上最寂寞的戰役
作者:#彭樹君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