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城物流從公股轉為紅色資本入侵一案,事關我國國安甚鉅,然而自事件披露後至今,藍綠持續噤聲。為讓整起事件能讓國人更加清楚,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邱顯智、立法委員 陳椒華與王婉諭三位委員,特於今(27)日特別邀約相關部會,以記者會直播形式,向國人說清楚講明白,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總統府與華航均表明不克出席,與會官員回答避重就輕,讓整起科學城物流紅色資本入侵案,更加疑雲重重。
⚠️ 疑點一:總統府國策顧問可以找台糖、華航高層,到執政黨中央黨部喬科學城物流股權交易嗎?
2016年,益州化工董事長,同時也是新北市小英之友會總團長秦嘉鴻,就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在2017年3、4月間,新竹物流將6.07%的科學城物流股份賣給益州化工,減持科學城物流的股份,但同時在8月的時候新竹物流將華航釋出的股份全部吃下來,如此舉動令人費解。
今日記者會,總統府以「並非立法院監督對象」為由不派員出席,時代力量予以尊重,但仍呼籲府方應儘速回應下列疑問,不要規避。
➡️秦嘉鴻身為國策顧問,可以找台糖、華航喬科學城物流的股權交易嗎?
➡️這是身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的職權嗎?總統府不請國策顧問出來說明清楚嗎?
➡️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先生,可以將台糖、華航的高層叫到執政黨的中央黨部去喬科學城物流的股權交易嗎?
⚠️ 疑點二: 關於「華航為何決定售出手上26%持股給新竹物流 導致科學城物流成為民營企業」
2017年8月,華航售出手上全部26%持股給新竹物流,導致原為泛公股事業的科學城物流,頓時成為民營企業。針對此一關鍵決定,華航表示不克出席記者會說明,表明因科學城物流實非華航核心轉投資事業,相關投資及處分均依照 「華航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辦理,相關資產處分均有經過華航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僅以上述回答作為迄今對外界的回應。
然而,經查明後時代力量卻發現更多令人不解之處,時代力量呼籲華航儘速對國人說明下列疑點:
➡️科學城物流營運績效穩健且現金股利豐厚,甚至在華航 2017 年年報中列載,科學城物流是與華航營運依存度高的企業,為何華航轉身就表示科學城物流並非核心轉投資事業,並且要一次性出脫手上的26%股權?出脫股權是否有事先通知交通部?
➡️在討論此事的董事會上,此案僅只是董事們聽取報告的「報告事項」、而非進行實質討論的「討論事項」,其原因為何?華航針對此次交易發布的重訊中,#皆無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通過日期,與 #華航所言有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相悖,又是為什麼?而時任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對媒體表示,科學城物流股權交易案有政治力介入,指的是哪些政治力?
⚠️ 疑點三:關於「華航釋股科學城物流,台糖擁有優先承購權卻決定不予以使用」
該政策決定攸關科學城物流是否就此由泛公股公司變成民營事業,然而決定該重大政策的台糖,表示此決定只是向董事長口頭報告,並無任何會議記錄。
台糖以稿代簽發文給國營會說明不行使優先承購權,並請國營會「鑒核」,國營會卻只回文「洽悉」。也就是說,台糖向國營會報告該決定並請示是否同意,國營會卻回一個「知道了」。這樣文不對題、規避責任的答覆,就是我國政府監管國營事業的方式嗎?
對此文不對題,是否接到國營會「知道了」的解釋,即當作「同意」而未進行後續確認,台糖副總經理顧孝柔在記者會上並未直接回應,僅解釋台糖原本就持有 26% 科學城股權,經評估及詢問南科管理局及科學城物流公司,因不存在官股及公營企業須持股過半,才能獲得南科管理局給予優惠的問題,若要認購則因增列預算需時間處理而無法配合,所以確認無行使優先承購必要後呈報國營會。
在今日記者會上,台糖完全迴避為何只有口頭報告,卻沒有會議記錄的問題,也迴避何時知悉華航售股的問題。經陳椒華委員一再逼問,台糖表示是2017年6月23日收到華航公文才知售股情事。事實上台糖時任董事長黃育徵,早已知道華航要出售科學城物流股份。台糖至此仍企圖掩蓋事實真相,令人遺憾。
⚠️ 疑點四:關於「嘉里大榮的上層股權變動,疑點重重」
今年二月,嘉里集團與中國的順豐集團共同發表,要將旗下的嘉里物流聯網賣給順豐集團,同時嘉里集團將原本屬於嘉里物流聯網的台灣業務,也就是嘉里大榮,賣給旗下另一個分支嘉里控股。請問投審會,嘉里大榮的上層股權變動是否需要申報?
投審會副執行秘書呂貞慧雖於今日記者會上表示「4月就開始調查」、「股權分散、目前查無陸資」。但事實上,依據投審會的公文表示,今年2月嘉里大榮董事長沈宗桂就已兩次私下拜會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投審會說有提醒嘉里大榮未來如果有涉及中資,應事先向投審會申請許可。
此外,4月6日投審會官員還到嘉里大榮公司參訪招商。
對於許多民團早在2020年就已在外疾呼有紅色資本涉入的嘉里大榮,投審會若認為需要調查,還會私下接受拜會嗎?還會去積極參訪招商嗎?
再者,公文中投審會也代替嘉里大榮解釋,嘉里集團預計於今年9月1日才會主動向投審會申請。然而時代力量認為,投審會作為外資審查機關,不應替企業解釋和發言,而是在發現疑點的當下,針對疑點主動去調查及審查。
投審會今日的4月開始調查說,根本是在護航嘉里大榮,這絕非掌管我國投資許可審查權責的投審會該有的態度。
另外,嘉里大榮股權案讓外界質疑的地方還包含:
➡️ 直接持有嘉里大榮39.25%股權的台灣嘉里投資,實收資本額僅2億,如何持有將近80億價值的嘉里大榮股份?投審會是否有審查背後的資金來源與最終受益人?
➡️ 在順豐集團與嘉里集團的深度共管合作之下,順豐集團對整個嘉里集團,以及對台灣嘉里大榮的實質影響力跟控制力,都不止表面上的股權結構那麼簡單,對此,投審會如何審查順豐集團對於嘉里大榮的實質影響力與控制力?
➡️ 這次的交易案中,嘉里物流聯網將持有的嘉里大榮股權,賣給嘉里控股新成立的Treasure Seeker Group時,為何未審查最終受益人和資金來源?
時代力量呼籲經濟部投審會,對於嘉里大榮的上層境外投資人的股權變動,應依法要求嘉里大榮速提申請。依《外國人投資條例》第8條之規定,以及投審會與金管會97年3月4日研商「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業務分工後續執行規劃」會議之結論,無論是「外國人或華僑投資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單次投資取得投資事業10%以上股權案件」、或是「原經投審會核准之股權情形產生變動案件」,均應事先向投審會申請許可。投審會不應再被動等待嘉里大榮的境外母公司嘉里集團與中資順豐集團完成股權交易後,才要求申請,屆時已晚。
由於該股權交易後事關我國國安甚鉅,時代力量呼籲投審會應更進一步考量中資順豐集團對嘉里大榮和旗下子公司,如科學城物流的實質影響力。莫讓紅色資本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控制我國重要的經濟命脈。
安華聯網資本額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4分鐘帶你了解 #網路銀行
🎫臺灣金管會將發出稀有的 #純網銀 執照,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純網銀👇👇👇
#網路銀行在台灣的真正價值
網路銀行與傳統銀行有何差別?
仔細看金管會的官網,會發現 #純網銀的業務範圍跟傳統商業銀行一樣:
📌「純網銀業務範圍與一般商業銀行一致,一般商業銀行於網路可辦理之業務,純網銀亦可辦理。
純網銀與傳統銀行之差異在於提供服務之通路不同,其性質仍為一般商業銀行,應適用與現有銀行相同之法規與監理要求,如:法令遵循、客戶資料保護、資訊安全控管、防制洗錢及公司治理等相關規範。擬進入國內金融市場之純網銀業者,應建置相關管理機制並能落實執行。」
咦?業務範圍如同一般銀行,適用法規與監理要求也相同。此外,網銀的資本額 100 億台幣也與一般銀行無異。
那至少網路銀行有一些網路的「特權」吧?其實沒有。網路銀行的「網路」指的是「不准有實體」,是一種限制而不是權利:
📌「除應設置總行據點及設立與客戶面對面提供服務之客服中心外,純網銀不得設立實體分行。」
💎💎💎💎💎
業務一樣、規範相同,限制還更多,那為何 LINE、中華電信、國泰金控、樂天集團等趨之若鶩?網路銀行執照最重要的價值,其實跟網路無關:
📌「1⃣ 開放純網銀之政策目的:協助銀行因應數位化發展之商機,鼓勵金融創新及深化金融普及,滿足新世代消費需求。
2⃣ 開放新設家數:考量國內銀行業有部分銀行因業務轉型或併購而消滅,本國銀行總體家數已由 105 年底 39 家微幅減少至目前 37 家,爰開放新設純網銀之家數,以 2 家為上限,以適度管理市場競爭壓力。」
看到了嗎?以前有 39 家銀行,後來減少到 37 家,但金管會仍覺得市場太過競爭。但現在為了鼓勵金融科技,因此多發兩張銀行執照,但僅限用網路服務。
💎💎💎💎💎
換言之,金管會不想再發執照了。所以此時不搶,就沒機會做銀行了。大家在搶的是「銀行」而不是「網路」。
舉例來說,#王道銀行 就對網路銀行興趣缺缺。網路銀行能做的,王道銀行現在都已經能做了。而因為其原本就以線上通路為主,實體分行只有 5 個,所以也沒有傳統銀行放不下實體分行的包袱。
既然如此,樂天、LINE 或中華電信何不找傳統銀行合作,要來搶網銀執照?那是因為純網銀執照最大的特色是開放「非金融業者」可以持股達 60%。也就是讓科技、網路、電信業者有機會深入控制,並且真的賺到銀行賺的錢,而不只是分潤。但網銀並無法提供任何新的業務。
💎💎💎💎💎
#那麼到底網路銀行有何利基?
最基本的利基是少了實體分行的固定成本。網銀可以透過網路規模化的服務眾人,獲利率較高,可以提供較好的存款利息或較低的貸款利息。
不過如前面所提,其實傳統銀行也可以享受網路的好處,只是多數囿於包袱無法捨棄實體分行而已。今天許多人常用的線上銀行 app 都已經是網路銀行的服務。
更進一步的策略是利用網路服務為入口,擴大銀行的用戶,也就是用網路來行銷銀行。想像 LINE 搶下一張網路銀行執照,就可以在 LINE app 中架設銀行客服櫃台,快速獲取用戶。這是用網路擴大銀行的「櫃檯」,但本質上仍沒有改變銀行的性質。
💎💎💎💎💎
真正的潛力,在於 #結合其他網路服務,如證券、電商、基金、保險、電信等,推出新型態的產品。例如金管會的研究報告引用日本樂天銀行的例子:
銀行用戶可以隨時將普通存款資金劃撥到樂天證券的賬戶中進行投資,追求較高的回報。而樂天的會員通過樂天信用卡購物形成了大量的信用卡應收賬款,這部門應收賬款被樂天銀行購買。樂天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可以通過投資相應信托基金的模式,投資這部分以樂天信用卡應收賬款為基礎的高收益產品。樂天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多項金融服務,使資金流可以在樂天的生態系統內形成的「閉環」中流動,同時也為集團整體創造更多的收益。
換言之,樂天銀行處在樂天市場、樂天證券、樂天信用卡等生態圈的中間,成為一個「國中之國」。樂天銀行就是自家的清算中心,處理所有集團內的金流,保留資金放在銀行所帶來的報酬,甚至還可以打包成金融商品賣出。
💎💎💎💎💎
然而,這類創新在台灣卻會撞上金管會的 #產金分離 原則。台灣與南韓相同,奉行產金分離原則,指的是金融業應獨立於產業界之外,作為一個中立的金流通道。因此金管會規範「非金融業人士」不能夠大量持有銀行股份,而銀行董事長等人也不能兼任其他產業的高階主管。這是為了避免銀行與企業私相授受,拿存戶的錢補貼企業,造成金融風險。日本沒有此一限制,才會發展出上述的綜合業務。
金管會的顧慮有道理,卻會壓抑金融創新。金融科技的本質是讓錢變得資訊一樣,可以更自由地流動。因此最重要的創新不會是來自銀行增加一般產業的能力,而會來自產業增加金融的能力。
舉例來說,PChome 擁有許多電商資料,因此想做「供應鏈金融」,放貸給平台上賣家。這符合市場效益 — PChome 最熟悉賣家的條件,也最能評估賣家信用;雙方合作比找銀行來「過一手」更方便。甚至 PChome 可以交叉使用點數、交期、退貨時間等條件來協助賣家。然而遇上「產金分離」原則,電商與銀行兩邊的人才、知識與資料無法融合,就很難建立這樣的服務。
網銀執照是第一步,從日本、中國的發展來看,未來肯定會有更多開放的機會。因此今天爭搶執照的業者,或許是著眼於未來「產金分離」原則會逐步鬆動。不過在防弊之餘,或許不該太關注台灣「同質」的銀行競爭過於激烈,而要關注「異質」的企業太難進入金融業。
☀想看更多精選文,歡迎參加試閱☀https://daodu.tech/threeposts#
安華聯網資本額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金河:日月光、矽品之爭,給台灣的一堂課
作者 財訊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0 月 17 日 |
台灣的業者如何在這一波中國半導體崛起的浪潮中尋找贏的戰略,已到了關鍵時刻。
2015 年 8 月 21 日,日月光宣布以每股 45 元,公開收購全球第三大封測廠矽品 5% 至 25% 股權,正式揭開這場購併大戰序幕。從 8 月下旬迄今,日月光與矽品的攻防戰,幾乎成了媒體最重要的焦點,鴻海原本是局外人,這回變成日月光與矽品大戰的意外「漁翁」角色,郭台銘在出席矽品記者會信誓旦旦表示:鴻海與矽品合作是日月同光,海誓山盟,永不改變。他也說日月光併矽品,若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郭字願倒過來寫。
封測雙雄大戰,鴻海意外軋一角
9 月 22 日,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正式截止,結果得到熱烈回響。總計參與應賣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股權超過 11.47 億股,達到矽品總股權比率的 36.83%,超過 25%上限 7.79 億股目標,日月光的非合意收購案順利達陣成功。
這段期間,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頻頻大聲疾呼,小股東千萬不要賣股,他個人又自掏腰包,頻頻從市場買回矽品股權,並重整京元電、南茂、矽格等虛擬團隊,但是依然讓日月光「兵臨城下」,只好向郭台銘求救兵。而整整 1 個多月,雙方陣營都在各大報刊登廣告,訴求自己的立場及合理性,現在下一個決勝點在 10 月 15 日的股東臨時會上。
這場矽品股東臨時大會要討論兩項議題,一是提高矽品額定資本額到 500 億元;二是修改「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的議案;簡單來說,這個股東臨時會是要讓矽品與鴻海換股達成策略聯盟取得合法性。矽品目前流通股本是 311.63 億元,將提高到 500 億元,而與鴻海換股 8.406 億股,佔 21.2% 股權,若加計 2019 年到期的 4 億美元可轉換債全數轉換,總股本會達到 420.27 億元。
這個幾乎專為鴻海打造的股東臨時大會,當然會招來日月光反對,日月光斥資 352 億元收購矽品 25% 股權是沒有投票權的。於是 10 月 15 日的股東臨時會形成了另一場委託書大戰,這次徵求委託書的三大業者全數上場,公司派獲得長龍企管顧問支持;日月光獲得另兩家業者支持,也得到富邦、中壽等金融集團助力,同時日月光對外資股東更是下足了工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ISS(機構股東服務公司)以五大理由反對矽品結盟鴻海。
由於外資持有矽品 54% 股權,此時由對國際投資機構投票者一向具關鍵影響力的 ISS 出聲,對日月光是一股助力;但日月光最大力的一擊,則是祭出法律戰,10 月 2 日,日月光以矽品嚴重傷害股東權益為由,向台中地方法院聲請假處分並提出訴訟,要求法院禁止矽品在 10 月 15 日召開股東臨時會。
日月光出了重手,林文伯立刻跳出來表示,日月光此舉是要毀掉矽品。矽品獨董宣明智更批評日月光是「傲大股東」,也是「奧大股東」,若法院核准日月光假處分導致股東臨時會開不成,這對台灣股市會是一個災難。至此,日月光與矽品正式進入法律的攻防。但是從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來看,日月光與矽品的股權之爭,背後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一是半導體產業的購併正如火如荼,全球半導體產業今年前 9 月購併金額已超過 778 億美元,像是英特爾併阿爾特拉、安華高併博通、恩智浦併飛思卡爾,這都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事,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是聯發科不斷地透過購併壯大,像 2011 年聯發科併雷凌;2012 年併晨星,金額高達 1,150 億元,這算是大型購併案,今年聯發科併曜鵬、常憶、奕力到立錡,都是 IC 設計產業整合的大事。
迎戰紅色供應鏈,購併確保競爭優勢
從大戰略看,日月光對矽品發動奇襲,假如購併有成,那麼全球市佔率 19.1% 的日月光加上 10.1% 的矽品,將擁有 29.2% 的市佔率,將拉大領先第二大的艾克爾 11.5% 的市佔率。同時,今年中國江蘇長電科技以 7.8 億美元併入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已進逼到全球第四大地位。
長電是上海證交所掛牌企業,今年上半年營收 34.12 億元人民幣,淨利 1.4 億元人民幣,與日月光、矽品仍有很大差距,今年長電股價從 32.57 元人民幣跌到 11.4 元人民幣,市值 112 億元人民幣,但本益比仍高達 52.6 倍,這提醒日月光、矽品,後有追兵大意不得,如何在紅色供應鏈襲來中確保競爭優勢?這是大戰略。
最近行政院長毛治國公開表示,IC 產業勝敗是國安問題,似乎已深刻感受到這一波紅色供應鏈壓力,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佔我國出口比重 23.36%,佔整個產業的產值達 12.16%,去年產值突破 2.2 兆元台幣,創造 20 萬就業人口,貢獻 GDP (國內生產毛額)產值 1.1 兆元,已堪稱是國寶級產業。未來半導體產業與中國的正面競爭已難以避免,整個產業如何固本攻頂,必須想好因應戰略。
今年上半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銷售總值達 1591.6 億元人民幣,年增 18.9%,上半年半導體進口金額是總產值的 65.16%,已較去年減少 7.27%,這顯示中國以進口替代戰略、全面扶植半導體產業已看出成效。今年中國國務院推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今年中國半導體銷售收入要超過 3,500 億元人民幣目標,若以 2014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金額 3,332 億美元計,中國的半導體產值將從 2013 年 10% 左右成長到 16.5%,中國半導體的躍升,當然壓縮到台灣產業發展空間。
公司本益比太低,籠罩被購併危機
像是清華紫光私有化展訊、銳迪科成效尚未彰顯,但今年聯發科股價從 545 元跌到 227 元,已重挫近 6 成。這個月,負責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的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將來台拜會張忠謀與郭台銘,洽談兩岸在半導體、工業 4.0 及物聯網的合作大計。中國已主動出擊,中國在半導體政策及法規運用下,有可能影響全球半導體客戶下單意向,台灣的業者如何在這一波中國半導體崛起的浪潮中尋找贏的戰略,已到了關鍵時刻,我們期待日月光與矽品用更高的高度來看台灣封測產業的發展,而不是意氣之爭。
資料來源:http://finance.technews.tw/…/spil-ase-mergers-and-acquisit…/
安華聯網資本額 在 安華聯網OnwardSecurity - 貼文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上市櫃公司遭駭客攻擊事件頻傳,過去一整年平均每月都有一起重大資安事件。金管會去年修法規範,國內100多家資本額達百億元企業,今年底前需設資安長與資安專責單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