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大崎下的原著
是一個有智慧的長輩
沒想到
居然是一位客家小帥哥
而且有禮貌
永遠面帶微笑
這篇分享
就是完整的故事
字數不多
卻滿滿人世間的豁達
點進去
可讓你一次蒐藏
#大崎下
#徵客家故事首獎
#羅景賢原著
3月24日晚間9點,《大崎下》就要在各頻道、平台與大家見面了,在播出之前,先與大家分享電影取材的原作,由羅景賢先生創作的〈大崎下的阿耀牯〉,粉絲們不妨比較一下原著與電影各自不同的韻味。
--------------------------------------
2015「徵客家故事」首獎
〈大崎下的阿耀牯〉/ 羅景賢
認真講起來,年紀甫過40的阿耀牯還係年輕。沒妻也沒兒,爺哀接連往生後,他一人一直住在獅山里大崎下,就在靠龍山腳下東片的田坵唇。單家園屋,半截夥房,還有個給阿公婆坐聊的小禾埕。聽人說,以前屋舍後背全是墳墓,僅僅兩條龍眼樹和一座土地公甘願做他的鄰舍。屋前的產業道路就像專為阿耀牯所開,細長地直通他家。雖然是連兩台鐵牛車都無法相閃身的路寬,但已足以讓阿耀牯與他的腳踏車通行。
做事勤奮是全大崎下對阿耀牯公定的評價。認真不輕率,不食酒也不抽菸,僅有的時候人家請吃幾粒檳榔不會拒絕。阿耀牯雖然還年輕,但他長期日曬又做苦工差事,就像一般耕田、做工的人,無須化妝,臉面看起來就比實際的年齡多加10歲。全庄沒人不識阿耀牯。他啊,農忙時節,有人叫工就去做事,賺一些所費來用。閒時落下,他就騎著阿母留給他的那台老腳踏車,騎上騎下,巡街繞田,宛如日據時期的街長。
其實,他們張屋不是沒田地,他爸阿水哥還做過兩屆獅山里長。地方上,沒人不識做人熱助的阿水哥。但是,阿耀牯從小腦筋直直又憨憨,不管給哪個神明認做兒子都無效。後來阿水哥才確定,阿耀是醫學上常說的輕度智障。從小,不只被人笑說讀書不識半隻字,還被人欺負說,連顏色不同的一百元和一千元都認不出來。人家都說,阿水哥做人這麼成功,對鄰里又這麼熱心,怎麼妻子早死,兒子又不正常,看在眼裡實在難挨。不過,阿耀牯應該是全美濃鎮最有自信的憨人。他自己不但感覺不出被欺負,還死愛出風頭,又很會認人,面對長輩嘴巴總很甜,係知靈性。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阿耀牯是個弱智者。
阿水哥明白阿耀是個不正常的孩子,國小畢業後便不再讓他升學,把他留在身邊,一方面方便照顧,一方面教他打理生活。他心想,不管笨還是精,都是自己的兒子。雖然腦筋不好,但也是好手好腳,相同是份勞動力,總有一天也要自己做來食。所以,每日早時他們父子倆就一起去巡田拔草、放水進田,臨暗放工就歸屋煮食。清閒的時候,就教阿耀愛乾淨,清掃屋前屋背,搓洗衫褲,還有幫阿公婆擦桌子、清香灰。
日復一日,阿耀越長越大,雖然相同憨鈍,但除了算錢、買賣,很多生活上的事情自己還算可以打理。上了年紀的阿水哥也放心交代阿耀去鎮上帶些東西。因為大家都知道阿耀牯是阿水哥的兒子,東西交給阿耀牯後,阿水哥有閒的時候就會來結帳。
那一天,中晝的日頭實在炙熱,曬得柏油路像剛鋪好一樣燙軟,連河壩底的魚蝦都差點曬傷。阿水哥熱的頭腦暈暈,食飽飯後,就叫阿耀去鎮上包兩碗豆腐花回來退火。阿耀牯隨手帶上選舉送的帽子,騎上腳踏車,就照著他平常時去鎮上的路線出發。不知道是不是太熱人,阿耀牯總覺得一直騎、一直騎都騎不到美濃鎮上。面對越來越陌生的街景,他倒也不感到奇怪,只是想盡快買到豆腐花。於是,他決定停下來問路:「捱對大崎下來,怎麼一直騎不到美濃?」沒想到,這個人講的是他聽不懂的河洛話:「恁要做啥?」原來,他在柚仔林那邊忘了轉彎,就騎出美濃鎮,到了隔壁的河洛庄─旗尾。那位河洛人看著滿身大汗的阿耀牯不停地說他聽不懂的客語,心裡也是不耐煩,在比手劃腳後,隨手一指便不再搭理阿耀牯。阿耀牯也憨憨地照著河洛人比指的方向繼續騎。
阿耀去買豆腐花買了三天還沒回來,阿水哥非常擔心,不僅去警察局報了案,也四處向人詢問阿耀的下落。但他怎麼求神問卜都沒有結果,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有人問就會有人傳,這件事很快傳遍整個大崎下,弄得八庄的人都知道阿耀牯不見了。大家都對阿耀牯的失蹤議論紛紛,有人說,就怕是跌落河壩被水打走了,或著在外庄被人駛車撞死,不然就是餓死在外庄。畢竟只有住在美濃,甚至是大崎下一帶的人才識阿耀牯。
事過兩個月後,可能是土地公想帶阿耀回來,託夢給大崎下鍾屋夥房的人家說要去北港刈香。挑了一天,整個夥房包了一台遊覽車載著土地公就去雲林,想說順道遊覽。到了北港後,出尿的阿霞匆匆走下遊覽車要去上便所。頓時,耳邊聽到響亮又耳熟的呼喊:「阿霞姐!」阿霞一時以為自己聽錯,生處於外地怎麼會有人用客語跟他打招呼,還知道他是阿霞,就轉頭確認聲音的來源,結果看到一個又黑又瘦的人。認真一瞥,阿霞嚇一跳,大喊:「阿姆唷!」沒想到,竟然是阿耀牯。牽著腳踏車,不但沒死,車後面還綁著一顆大西瓜。阿耀牯興喜地跟阿霞姐說:「汝怎麼也在這?捱剛剛去幫忙人家採西瓜,他們就送捱一顆,汝要不要也跟捱一起去幫忙?」
因為有備案的關係,阿耀牯沒有跟著土地公一起坐遊覽車回去美濃,是龍肚派出所的警員北上雲林,載著阿耀牯和他的腳踏車回去。本來絕望的阿水哥聽到兒子就要歸來,心情盡是歡喜。大早就悶煮了阿耀愛吃的滷豬腳、樹豆排骨,還煎魚、荷包蛋,打算給阿耀補身體。
阿耀牯結束他的旅程回到美濃,大家看到因為流落在外而乾癟黝黑的他,不免也關心幾句:「汝也真係耐命,這樣汝都餓不死,回來就好。汝老阿爸喔,愁到不會食、不會睡喔!」但是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失蹤的兩個月阿耀牯到底發生什麼事?每有人問起,阿耀牯都自豪地笑說,有一個鬍鬚長長的阿伯很照顧他,不只帶他到處去看從來沒看過的風景,肚渴的時候會帶他去找水,肚飢的時候還會拿水果給他食。
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使得阿水哥自然更是放不下阿耀。但幾年後,阿水哥還是被他老婆帶走了,留下阿耀一人獨自生活。大崎下的阿叔阿伯、叔婆伯母眼見與阿耀牯相依為命的阿水哥過世,大家心中滿是不捨。雖然嘴上沒說,但心裡也是有些默契,這個長不大的孩子需要村庄的照顧,我們來做他的阿爸阿母。日後,大家不論是要割韭菜、採芭樂、搬磚、扛稻秧、扛菸葉,還是家裡辦喜事、喪事,都會為阿耀牯留一份工作差事。簡單的幾百塊,或是包上些便飯菜,讓阿耀牯在庄肚裡不會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是大崎下人的份內事。
聽說,阿耀牯最近終於學會了算錢。還有,不知道他從哪弄來一台摩托車,中古的。有了馬達以後,每次看到人總會拼命的催油門,讓老舊的引擎發出巨響,就是深怕別人不知道他弄了一台摩托車,很拉風。只要有人回應他,他就會露出囂張又開懷的笑容。意思是說:「捱過得很好啦!」
客家夥房意思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食物地理課】土中生白玉:白玉蘿蔔
過完228,感覺才真的要開工了。記得過年時,小助教和食物課講師毛奇到宜蘭書店「松園小屋」辦活動,中場時間,在地農人「土拉客」端出兩大籃現摘蔬菜,最右邊的美濃種「白玉蘿蔔」也被煮進當日料理魷魚螺肉蒜,釋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甜美。回到臺北後遍尋不著伊人,終於在《農村,你好嗎》一書中,讀到她的身世:
「小蘿蔔的來歷,沒有人說得清楚。老一輩人都說,這小蘿蔔是日本人引進美濃的,在本地至少種了一百年以上。」
「2006年,美濃區農會為了在菸葉產業沒落後,尋求新的農業轉型,選定以小蘿蔔為主打農產品舉辦活動,並從(客家)傳統廳堂找到靈感,為小蘿蔔取一個屬於美濃的名字——『白玉蘿蔔』。」
「朱家夥房的正廳底下,還奉祀著傳統的『土地龍神』,象徵對土地的尊敬,一個家族的氣脈也是聚集在此。龍神神位的對聯上寫著:『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意思是土地龍神會護佑這片土地,讓辛苦耕種的農民可以獲得如黃金與白玉般的收成」
白玉蘿蔔比一般蘿蔔小,質地細嫩不用削皮,原以為名字是反映它質地,原來是承繼美濃客家聚落的信仰。受到龍神護佑、在美濃扎根百年的蘿蔔,在宜蘭女農的巧手照料下,生得亭亭玉立,被大塊丟入魷魚螺肉蒜鍋中,燉煮20分鐘不到,就成了甘美的滋味。白玉蘿蔔,天龍國何處才能再見到你呢?
#小助教正正
客家夥房意思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頓平均間隔144秒就上一道菜的登席宴
#幹什麼呢出菜這麼慢誰那麼閒啊
#沒人那麼閒吃那麼久是農家的純樸個性
#正午12點整開席12點半離席是以前啦
阿蘭妹(洪馨蘭)說:
「食晝」是美濃客方言人群生活細節中的一環,也是地方社群文化的一環——正確來說,在發展成為成功的農耕民過程中,「食晝」反映的可說是美濃客家社群的勞動文化。
所謂「食晝」的白話意思即指「去吃午餐」。就地方通例來說,「食晝」依據菜色可分「粗席」與「幼席」,吃粗席的就稱「去食晝」,參加粗席的廟會喜慶午宴說是「去登席」,而婚宴則常另稱「去包禮」,後者更強調去宴席上包紅包的禮物交換文化。
美濃粗席的登席宴基本上其菜色幾乎不會有太大的出入,端視開給外燴師傅的每桌單價而定。基本上在美濃地區其粗席料理大多依以下系列來辦理:(1)大封(滷三層大塊五花肉)、小封(醬炒三層切塊五花肉);(2)高麗菜封與冬瓜封;(3)梅乾扣肉;(4)清蒸鮮魚(黃魚或鱸魚或白鯧或小尾石斑魚等);(5)快炒青菜(豆干炒芹菜、豬皮炒鹹菜、鴨爪皮炒小黃瓜、薑絲鳳梨炒黑木耳等);(6)薑絲炒豬腸;(7)滷雞;(8)羊肉爐;(9)發泡魷魚;(10)湯品(酸菜鴨肉湯或下水湯或肉丸湯等);(11)冰品(乳酸菌飲料或冰棒等)。
更多關於「粗席」與「登席」的認識: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903
#美濃新年福一年一次不可錯過
#用吃來認識這個地方
#真的沒有來吃過就認識美濃少了一塊
#座位真的有限要吃就要快點來報名
【走入,裡美濃】風尚旅行 x 微笑台灣319鄉+
年頭做福-新年福
老街裡,
歲月薰陶的現存客家老夥房(客家人稱三合院為夥房),
也許蒼勁屹立,可能凋落斑駁,
但仍瀰漫著濃厚慎終追遠情懷;
農田裡,無所謂二十四節,有的只有當令美味節氣食材;
文學裡,走讀鍾理和筆下的美濃里山聚落,
揭開50年代美濃鄉人的習俗和農耕生活;
人情裡,來場樸實簡單卻付有濃厚情感的客家家宴吧!
感受客家家庭的大氣及滿滿的熱情;
習俗裡,「年頭做福、年尾完福」多年的祭祀活動,
表達對庄頭土地公過去一年來的保祐以及新的一年順利豐收。
一年又一年,歷經兩百多年,美濃正在改變,
為祈求2017年安居樂業、五穀豐收,
新年福與滿年福為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
春耕祈福,舉行新年福向土地伯公祈求豐收,
秋收謝恩,舉行滿年福感謝土地伯公一年來的庇佑保護,
祈福祭典後舉行登席吃福的餐會,
大家團聚分享一年來的所見所聞,也藉此聯絡感情,
就讓我們以新的一年,新的氣息,
懷抱著對自然天地的敬畏與感恩,
團聚吃福、惜福、開啟新氣象,
並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美濃!
●2017/2/18-20新年福小旅行行程&報名:
https://goo.gl/forms/b1Y8KTDTCPXe7cTi2
#新一代美濃 #新年福祈福 #走入裡美濃
#做夥來感受美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