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家 暴 安置 流程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之下
#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更要看見照顧機構的困境
前陣子的紓困中,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領到「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只要家中有國小以下孩童或是國高中身心障礙的孩子,便可領到 1 萬元的津貼,希望透過補助來給予家長協助;而領取方式,只要憑家長的身分證字號和孩子們的健保卡號,便能線上申請,津貼也會直接匯款至帳戶。
不過,其實有些生活在寄養家庭或是安置機構的孩子,因為家中遭受重大變故、失依、貧困或需受保護等原因,原有家庭功能喪失,而由政府協助提供安置;而在許多個案中,也希望能達到返家的最終目標,兒少監護權仍屬原生父母。
這便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實際目前並沒有承擔實際照顧責任、甚至過去可能涉及家暴案件的監護人,仍可獲得這筆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而實際照顧提供替代性照顧服務的單位,卻無法獲得補貼。
對此,社家署表示,這是因為孩子仍會與父母一起討論,如何透過這筆經費共同修復家庭功能,才會這樣設計。
不過,我們也收到了來自一線社工、機構的陳情,表示這樣的政策,其實已經造成他們的困擾,有家長因為想要領取此津貼,不斷要求他們提供孩子的健保卡號、甚至自行去申辦新的健保卡。
根據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的統計,這些機構因為疫情的影響,小額捐款大幅減少,總體收入至少少了 50 %;而孩子們的防疫資源、停課後的人力照顧需求提升,又導致了照顧成本大幅增加,一增一減下,實在非常辛苦。
對此,先前我也在紓困協商提案中特別提及這點,更要求社家署應該要針對安置兒少的實際照顧者進行研擬,並且提出具體的方案協助!
不久前,社家署終於公告了相關補助規定,也發函給各縣市辦理,不過,申請金額僅有每月 1500 元,上限三個月 4500 元,對比 1 萬元的家庭補貼,顯然有些落差,而繁複的申請辦法,更讓機構們擔心,之後會不會又需要耗費人力在申請資料整理上。
在收到這些擔心之後,我也特別和業務單位召開協調會討論,希望能彌平這些差距,並且減少機構的人力消耗。
我要再次呼籲社家署,應該研擬是否能夠在加給的金額上補足差異,並且在後續的申請上,也應以現有的個案管理系統為主,盡量簡化流程,減少行政成本,才不會徒增基層社工和機構的困擾,此外,在月份認定上也應該要從寬,並且儘速發放,才能讓疫情中經營困難的機構們盡快獲得協助。
在疫情之下,我們仍希望能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更希望政府能看見機構端的需求與困境,給予他們應有的支持與協助!
家 暴 安置 流程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使的眼淚 #哭泣的醫護
『指揮中心,真的知道前線的辛苦、無奈和無力嗎??
能想像前線一天收到9張護理師的離職單是什麼心情嗎??
出辦公室來第一線現場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chen6452310/posts/4209366922418630 資料來源
https://imgur.com/KhpiFcL.jpg
台灣護理師產業工會統計,今年2月到5月期間護理師"執業"人數減少795人
來源:北市聯醫中興院區 洪子堯 (刀人)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knifewriter/posts/171862914945436
https://imgur.com/XC3JXDe.jpg
這一篇請恕我高調
給我最敬愛的同事們
#中興急診的全體醫護
#尤其是護理師
#我相信也適用於很多地方的護理師
.
#惡夢
萬華區,從5/13疫情爆炸以來
在我腦海裡那些忙進忙出的身影
濕了又乾 乾了又濕的刷手服
每個人的制服都被汗水分層
手套脫下的時候都有汗水滴下
中興急診是經歷過八仙塵暴洗禮的
這一切像是八仙塵暴的永無止盡加長版
這一切像是惡夢一樣整整進行了至少兩周以上
.
#撐住
因為鄰近的和平友院發生病患院內感染
5/13起,關閉急診
從那天起,我們每天有合計將近500名的萬華民眾
300-400來中興的快篩站、150-200來中興的急診室
每天,病人像是潮水一樣的湧來
光是病人的病歷貼紙的印表機
像是彩帶舞一樣從來不成停歇過
除了掛號、詢問TOCC、做治療
病人滿滿的圍繞在急診室的大門
.
#耐心
久候的民眾要上廁所
久候的民眾肚子餓
久候的民眾口渴
久候的民眾想問報告
久候的民眾檢查報告陽性找不到人
久候的民眾問何時才可以安置
妳們像是八爪章魚一樣
穿脫隔離衣之間
還要耐心的一一回應這些訴求
(註:後續院方行政大力協助這部分的安置流程)
.
#勇者
急診的護理師在這場無止盡的惡夢中
#靠你們對彼此的互相疼惜
自願出來加班
苦撐了11天
那天早上,收到你們九張的離職單
我知道
你們都是勇者
只是到了極限
(註:護理科5/25已回應人力的訴求,派人增援急診護理)
.
#煎熬
在負壓隔離區,看著病人因為病重,逐漸的熄滅,大家的內心,不必說,我都能明白那份煎熬
在急救陽性病人死亡的時候,我知道病人的情況已經到了終點,我制止了原本依照常規要進行的繼續急救,因為擔心造成你們額外的風險,當下我聽到在護目鏡下的哭聲,你們真的很可愛,不擔心自己染疫,直到此時此刻,還是掛念著病人,一瞬間,我本來以為多年來在急診室磨練得已經足夠堅強的內心、以及一整年的思想準備竟然土崩瓦解,視線也模糊了
因為擔心傳染給家人,你們一一住進了與家人隔絕的旅館裡,那些即便是因為要照顧家人小孩,所以無法孑然一身住進旅館裡的,心理每天都是煎熬,擔心自己工作的高風險會傳染給家人。
.
#支柱
對你們來說,家人的溫馨交流,是持續這份工作最大最大的支持,但如今,要離群索居的對抗高壓的工作和疫情,這份工作更可能造成家人的危害,在大愛與小愛之中的拉扯跟權衡,更讓人無比心疼。
.
#忍住不哭
在疫情之中,即使回家探望家人,因為沒保握自己安全無虞,雖然站在家門口,只能隔著門板,跟門後的媽媽交談,緊靠在門後請家人不要開門的妳,還為了怕家人擔心而忍住不哭。
.
#道歉
5/31,在院長和院內長官的支持下,我們率先全院進行了員工內部的篩檢,篩檢陽性的妳,因為開始居家隔離中,竟然向我們道歉,即使染疫,還擔心工作落到別人身上,擔心自己經手的病人會不會有問題,擔心同事會不會被傳染。
.
#結尾
中興院區沒有專責醫院的身分
但整家醫院已經調整到專責的使命
那段時間
不只是陽案的病人已經塞滿了負壓隔離區
救護車來的病人我們也不容拒絕
.
#急診持續24小時運作中
穿脫隔離衣是日常
處理極度缺氧、喘的陽性病人也是日常
#中興急診護理師
6/3,和平友院來電說他們會有限度的重開急診
我才驚覺
我敬愛的勇士們啊
疫情雖然不知道何時能止息
但我們已經在驚滔駭浪中
守下疫情的第一波
在這之中
有很多人跨單位的付出
#但妳們絕對居功厥偉
我知道
除了偶爾提供大家吃吃好料
買點防護膠帶維護妳們N95擠壓下的俏臉
協調院方和妳們工作上的需要
我能夠回報給妳們支持不多
#每次幫你們拍照又都照得很醜
但我想說的是
妳、妳、你跟你忙進忙出的身影
都落在我的腦海裡
謝謝你們在夜裡
在我們極其艱難的時候
守護這道光
我不能遺忘
也不會遺忘
-刀人
-於中興急診
- 2021.6.6. 』
Re: [新聞] 第一線壓力太大爆「護理人員離職潮」?陳時中澄清:護理人數還有增加 https://disp.cc/b/163-dF3h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dF3i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