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人』有感~~~
最近在Netflix上有一部劇
機智醫師生活 第一季就非常好看
第二季還沒演完 每集看完之後
我對我的病患講話都特別的溫柔
裡面的結果都很美好🤣
跟你大小聲的壞人最後都會知錯道歉
撐了三個月也等到一顆心臟移植
朋友會把肝捐給你
沒錢還有長腿叔叔會捐錢開刀
現實上要處理這些問題其實複雜非常多
要醫病真的不難
但是要醫人很『困難』😔
一位要開刀的阿姨平常有在洗腎
平常洗一三五 但是我開刀日是禮拜三
所以要住院前要安排出院前也要安排
讓阿姨可以住院洗二四六
無縫出院接著洗一三五
但是阿姨在乎的是
她出院之後可以煮菜給他全家吃嗎?
她說家裡十幾口人
每天吃外面便當都已經受不了😅
一位阿公腰椎退化嚴重壓迫神經
來門診都得坐輪椅了
之前就安排開刀
但是兒子要上班沒人照顧
只好等到孫子放暑假了才來開刀
我感覺得到這位兒子的愧疚不捨跟無奈
開刀很順利但是後來發覺硬脊膜有破
引流管流出來的都是清澈的腦脊髓液
阿公起床就頭暈
只好延長住院天數等狀況改善
孫子就在旁照顧
每天查房我就擔心會不會感染
然後聽著這對爺孫在互相吐槽
總感覺他們關係好像變得更緊密了🤔
還有獨居的阿婆
在菜市場工作的阿姨
住院就戒毒的喔桑
住單人房的低收入戶
脊椎開了四次刀的阿桑
每天都來醫院打骨鬆針的阿嬤
有時候病人的問題會變成我的問題😓
但是我能處理能幫忙的地方 真的有限
我會做的是就是把刀開好
剩下的大概就一張嘴😲
好在我們秀傳骨科有堅強的團隊
有專科護理師復健師職能師震波師
還有衛教師 病房的護理師 醫院的社工
雖然如此
真心希望在真正的生活中我們不會相遇
希望大家都平安快樂~~~~😂
#爆忙兩禮拜有感
#廢文一篇
#機智醫師生活
「專科護理師收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醫師。娘(隔壁張太、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專科護理師薪水ptt - La Barrique et la Fillette | Monségur 的評價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專科護理師薪水ptt - NinjaLogin 的評價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全台各醫院薪資,年薪、月薪、夜班費,包大夜均65~90k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護理師薪水大公開|財務自由EP3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請益] 專科護理師薪水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專科護理師薪水ptt 的評價
- 關於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專科護理師薪水Ptt - KBMW 的評價
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要發長文囉慎入]
趁大家在討論健保改革的同時,想要聊聊我對於我國醫療服務輸出體系模式改革的意見。這是我在立院四年,逐漸形成的想法,可惜有許多許多必須同時改革,無法短期就改,也真的需要政府啟動全面規劃才能進行。
簡單來說,國家必須讓公立醫療體系的給付與資源,脫離齊頭平等的健保業績制模式,讓公、軍、私體系的醫療責任和業務分工,平衡城鄉需求,並發展各自的專業任務。
目前健保給付的方式,是以疾病或醫療處置項目,同一層級醫療機構同一標準給付。
意思就是,同樣一個處置,不論資深或資淺,不論偏鄉或都會,一口價;而在醫學中心,給付最高,因為假設了這是「經過分級轉診」來到醫學中心的,所以是「比較複雜或困難的處置」;事實上,因為前20年根本沒有落實醫療分級,這個假設的結果,變成不論難症輕症,只要進了醫學中心就是較高給付;而因為健保總額給付有上限,因此原本是以「醫療品質」為評估的醫院評鑑制度,實質上變成醫院能夠拿到多少給付的競爭,理應全數「通過品質核定」的評鑑制度(全數醫療品質達標不是很好嗎)變成「只有這些錢能分配所以要分高下」的變態競爭,衛福部每次都說「評鑑沒有規定到那些細項」,但是當評鑑降級會使醫院得到的給付大縮水的時候,評鑑內容和醫院因應評鑑的各種做法就會變得非常變態。
因此,要嘛就設定時程目標,真正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要嘛脫鉤醫院評鑑等級和健保給付之間的關聯。(2016年蔡政府是真正有開始動分級醫療的。)
我一直認為,台灣不大,北中南東都醫學中心,同一個區域還好幾家,根本是不合理的事;也因為醫學中心評鑑與給付,以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關係,所有最頂尖或最終端的次專科全數集中在「每一間醫學中心」,這不是不行,但是也變成醫院間的互相競爭廝殺,卻無法真正讓各特定專科次專科獨立出來;什麼意思呢?醫學中心必須要有「所有的次專科」,這些因為健保給付方式與資源的不均,全部會集中在大都市。如果將特定專科獨立作為某些專科的醫院,例如骨外傷復健醫院、心血管治療醫院、高風險婦幼醫院,依照地區需求分散設置,這能打破因為醫學中心設置標準與給付模式所造成的全數集中在都會特定某依家醫院的情況,均衡發展且平衡地方需求。
#讓評鑑回到醫療品質而非給付基準
#讓應有的急重難症給付提升到應有的條件
全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醫療院所都是健保簽約院所,給付方式也都以一樣的齊頭平等,把私立醫療院所和(衛生福利)部(附)屬醫院、退輔醫院、軍醫院通通用同樣的遊戲規則,長期以來,變成部屬醫院的城鄉間資源和品質差距甚大,偏鄉軍醫院萎縮甚至關閉,退撫醫院也出現都會塞爆偏鄉拱手給私立醫療體系醫院作為擴充健保額度使用的現象。然後,大者恆大,弱者恆弱,醫療資源失衡。
很多年輕學生考醫學系的時候把「去偏鄉服務」掛在嘴上,偏鄉醫療的人力和資源不足也是許多報導和民代永恆的課題,問題是,為什麼偏鄉沒人要去?撇除偏鄉交通與生活相關資源與城市的差距,在健保給付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在都會一節門診的病人數與收入數,在偏鄉可能一個星期都比不上,這時候,一樣醫術、一樣能力,在偏鄉的醫師收入怎麼算都不如在都會,這還不考慮藥師、護理師、檢驗機構在偏鄉的人力聘任困難;長久以來,只能靠「熱血」、「熱情」、「奉獻」,要怎麽支撐?在不願意大改又急就章的「補足需求」的情況下,衛福部長期以「醫學中心支援」的模式,作為「偏鄉醫療」的解藥。如前段提過,醫學中心評鑑牽涉到給付,只要想通過評鑑的,掛入醫學中心評鑑條文中,醫學中心必定乖乖配合,因此可以永遠「生」出「醫學中心級醫師支援偏鄉」的服務,但是誰都知道,這樣不會常久,甚至有醫院通過評鑑後,直接不聘支援醫師了,反正補助不拿沒關係,只是為了評鑑通過。
這個國家原本就有至少三種醫療服務提供系統,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部屬醫院、軍醫院(包括退撫醫院)及私立醫療機構(包括財團法人、教育部體系的學校附設和宗教醫院等),我一直認為,解決所謂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方法,是強化軍醫院與部屬醫院的資源,將資源直接挹注給支撐偏鄉醫療機構的公立醫院,而不是用「醫中計畫」等補助,輸送到私立醫學中心去。
全台27家的部屬醫院,一直都是各自經費獨立、聘任與分科業務獨立的;齊頭的平等之下,都會的部屬醫院病人多,當然資源與經費就豐沛,而其實在這些都會的部屬醫院周邊,還有許多私立醫療院所,彼此之間還有互相競爭的關係;偏鄉的部署醫院,因為年輕人口流失、偏老人與慢性病人需求,但是整個來說,有醫療需求,但病人少,資源與收入經費「養不活」這些部屬醫院,醫師靠健保收入也完全比不上都會,真的多數若不是因為理念或為家鄉服務,或公務身份派任,其實很難留下來,這也是公費醫師在還完公費之後通常不會留下來的原因之一。惡性循環之下,偏鄉的部屬醫院連舉債蓋新建築或買新設備的能力都沒有(屏東旅遊醫院支撐了台灣南端業務,卻是長期爭取之後獲得行政院經費支持才能改建超破敗的建築),民眾對這些醫院的信任度流失、醫療人員也留不住,民眾依然迷信都會的大醫院,怎麼樣都無法建立受肯定的偏鄉醫療服務。
衛福部與其不斷「補助」醫中計畫,不如盤點部屬醫院所需人力,以定薪聘任醫師的方式,讓偏鄉部屬醫院的醫師不需以「業績制」計薪,業務量相對都會少,但是收入反映業務量有其正面誘因,不要讓醫師只能抱著「奉獻」的心到偏鄉;而全國部屬醫院資源整併,讓都會醫院的收入來支持偏鄉醫院,類似所有部屬醫院「都是衛福部的分院」的概念,也同時解決人力流動支援、薪資差距過大、院間軟硬體藥品採購成本壓力差距的問題。
#讓部屬醫院體質健康起來承擔普遍醫療照護服務的部分
我一直認為,軍醫院和退撫醫院體系,與私立醫療機構齊頭競爭健保收入,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更是對於軍陣醫學的長期忽視。
重大創傷的培訓與研究、災難醫療的訓練與整合、核生化救災、犯罪心理學和精神醫學、航空潛水醫學的專業,不該靠私立醫療機構「行有餘力」或專科醫學家「有興趣」才去發展,國家應該把這類專業的訓練、研究、整合和國際連結,交給軍醫和退撫醫療體系。這些都是隨時因應重大災害甚至戰爭醫學與國際災難支援所需的專業,據我所知,三總和國防醫有相關的研發,然而,再怎麼有專家研發,當醫院必須跟一般私立醫療院所一樣,靠健保和專案補助活的時候,怎麼樣都無法好好發展。
我相信國家有資源,或者,國家不是無法整併出相關資源,挹注軍陣醫療的研究與臨床服務和訓練,作為國家特殊醫療專業的統整和發展;只是,必須提供資源和整合,以及訓練合作的模式(特定專業由軍系醫院培訓,再到地方提供醫療服務,並定期回來訓練),並且把四散的創傷與重大外傷醫學服務,收攏成一個系統。這不只是讓重大傷害醫療和特定專業醫療成為有系統的研究發展訓練,整合台灣內部因應重大傷害或災難相關資源,更是接軌國際的需求,包括參與國際救災、戰爭前線支援等。
現在地方的軍醫院已經因為健保收入的不敷成本,萎縮到一一面臨關院的危機,這是重大危機!
#讓軍系醫院發展軍陣醫療支撐國家重要醫療專業發展與國際連結
寫太多沒人會看,我要草草收尾(喂)。
1. 讓部屬醫院體質健康起來承擔普遍醫療照護服務的部分。
2. 讓軍系醫院發展軍陣醫療支撐國家重要醫療專業發展與國際連結。
3. 當部屬醫院和軍系醫院由國家支撐並均衡發展時,國家應鬆綁私立醫療院所在高科技與新技術的發展和收費,讓大型私立醫療機構專心發展全球最新最好的醫療。
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醫師。娘(隔壁張太、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懷孕生產客製化 寶貝安全誰把關
文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暨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蘇一宇
懷孕及生產是媽媽及寶寶生命歷程中的重要時刻,卻無可避免地伴隨風險。隨著台灣少子化日益嚴重、醫療技術與消費水平與日俱進,人工生殖技術、產前基因篩檢、媽媽教室、溫柔生產乃至於產後的月子餐、護理之家幾乎成為婦產科的標準配備。每個新生命都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祝福,然而,在琳瑯滿目的六星住房、篩檢套餐與光鮮亮麗的APP背後,乘載父母希望的小腳丫是否受到最頂級的呵護?當我們追求醫療客製化,依據每個人的需要提供高品質諮詢、檢查、治療的同時,這些獨一無二的小寶貝又由誰來守護呢?
準備萬全迎接新生命
隨著現代人晚婚及人工生殖技術的大量應用,各種新生兒先天性異常、早產發生的機會也跟著水漲船高;這些生來就與眾不同的新生兒往往讓許多夫妻手足無措,還沒體驗為人父母的喜悅內心就蒙上一層陰影。北醫附醫產兒團隊有著彼此信賴的共同照護模式,一旦產前檢查發現有早產風險或是胎兒疑似先天性異常,婦產科醫師就會照會新生兒科醫師甚至召集相關專科醫師會議討論並向準媽媽解釋,為的就是幫助媽媽與寶寶作最完善的準備。從生產時間、生產方式、產房兒科待命到產後照顧無一不是量身訂做、精心打造。值得慶幸的是,透過良好的產前規劃與產後治療,大多數早產與罹患先天疾病的新生兒都能健康出院、平安長大。團隊成員在共同規劃、細心向準父母說明、產房待命與悉心治療新生兒的過程中雖沒有額外收入,但寶寶未來70-90年的健康人生已是無價。
第一口氣,黃金一小時
研究發現,在已開發國家的新生兒死亡超過九成發生在出生第一週,而在這短短七天內最重要的更是出生後的第一小時;無論是足月兒或是早產兒,只要在出生的第一小時提供符合實證、精準正確的處置就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諸如低體溫、低血糖、肺部疾病、腦性麻痺等併發症的發生。北醫附醫兒科團隊24小時於新生兒加護病房枕戈待旦,兒科醫師及護理師隨時準備攜帶保溫箱及各種醫材至產房待命,治療需要幫助的新生兒。產前已知高風險的生產不在話下,只要婦產科醫師認為有風險、新生兒出生後有狀況,產兒團隊風雨同舟、聯手出擊,作這些寶貝的第一口氣。
第一哩路,使命必達
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婦產科診所、月子中心林立的景況,然而,真正有新生兒科醫師與新生兒緊急照護能量的醫院可說是少之又少。當產檢發現先天性異常、早產風險時選擇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生產是確保母嬰均安的唯一捷徑;但天有不測風雲,當無預期發生早產、出生後呼吸窘迫等狀況發生時,誰來幫我走第一哩路,救救我的寶寶?北醫附醫新生兒科團隊有豐富的新生兒照護與轉送經驗,評估民眾的醫療需求後自109年8月再出發開展新生兒轉介業務與40餘家醫療院所合作;當新生兒需要檢查治療而原醫療院所無法處理時,本院將派遣24小時待命的醫護團隊搭乘救護車並攜帶急救設備、輸送型保溫箱,將新生兒接送回院照顧確保轉診過程安全無虞,與爸爸媽媽同在,成為寶貝的安全網。
結語
一如孩子的成長無法速成,新生兒照護仰賴的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築、以客為尊的服務精神,而是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北醫附醫新生兒科團隊以汗水為槍、決心為盾,誓言守護每個無可取代的小寶貝,不只作第一口氣、牽著手走第一哩路,更要確保他們走在健康人生的康莊大道上。
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專科護理師薪水ptt - NinjaLogin 的推薦與評價
護理師 及護士不同年資(一年以下、1~3年、3~5年)的薪水收入:【平均年薪】、【薪資中位數】、【年薪範圍】,查薪水查收入查待遇、上班族求職轉職談加薪、 ... ... <看更多>
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全台各醫院薪資,年薪、月薪、夜班費,包大夜均65~90k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工時#臨床狀況#薪水#薪水調查#薪資待遇#醫院#護士#護病比#護理師#護理師 ... 薪資: 專科:39k 大學:41k 研究:43k 》夜班:小夜/大夜400/600 包 ... ... <看更多>
專科護理師收入 在 專科護理師薪水ptt - La Barrique et la Fillette | Monségur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先來算一題數學,年收萬/12月=月均薪萬,只要達到這個月薪,就可以百萬年薪,但高薪背後往往需付出相對的努力與代價,許多人的夢想是一畢業考到證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