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火鍋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 蔣凱倫
長期以來,火鍋一直是中國大陸和香港餐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親朋好友聚在火鍋旁,分享故事與美食 ......
這是一種簡單的一道菜理念,將新鮮的蔬菜和生肉快速地煮在湯汁中,加入醬油以及新鮮香菜、葱和大蒜等調味品來提味。所有食材都吃完之後,還有一鍋溫熱營養的肉湯。火鍋也是一種共享的用餐體驗,家人朋友聚在火鍋旁,分享故事與美食。
蔣凱倫曾為BBC Travel撰文,介紹香港的火鍋「雞煲」。它從何而來?憑什麼贏得港人的心和胃、而且魅力經年不減?
午夜過後,在長沙灣(Cheung Sha Wan)一個居民區內的安靜街道上,只有大煲皇煮廚 (Tai Po King Restaurant)和其他一些本地餐館仍然開放。我走進一家餐館時,小而明亮的用餐區內滿是大聲聊天的上班族,他們剛剛下夜班,圍在桌子旁,喝著小杯啤酒,抽著煙。廚房里正在炸新鮮辣椒和香料,煙氣開始向就餐區域蔓延。你能感受到我們的期待,因為我們都在那裏坐著等待一樣東西:餐廳招牌「雞煲」,一個冒著熱氣的辣味炒雞鍋。
根據《廚房史百科全書》中的瑪麗•艾倫•斯諾德格拉斯(Mary Ellen Snodgrass)的說法,她認為火鍋的多種烹飪方法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早期北方的亞洲草原,人們共同生火,解決飲食問題,也能圍在火堆旁取暖。這種有幾世紀歷史的美食傳到周邊區域,演變成了四川毛肚火鍋——一種重慶特色,湯汁麻口,食材為牛肚;以及源於蘇杭的北京菊花火鍋,湯裏是白菊花,對蝦和豬肉。烹調的方法甚至影響了日本的nabemono(桌上烹飪)——日本版本的火鍋,其中肉湯含有雞肉或海藻,煮熟的食材在單獨的碗中蘸調味品。
食物潮流在香港來去如風。但雞煲以其舒爽、美味、實惠的特點,成為這裏的主流食物。雖然火鍋不是在這裏發明的,但是香港餐廳指南「開飯喇」(OpenRice)上面列有266家提供雞煲的餐館,雞煲真正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美食。
雞煲和傳統火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兩個步驟,實際上是將一頓飯變成連續的兩頓飯。
首先,一鍋香氣十足的炒雞上面覆蓋一層香菜,把鍋放在煤氣爐上面保溫。食客們通常會選擇添加其他食材,如魚肚或油炸大豆卷來吸收醬汁。吃完雞肉之後,就把肉湯或者水加到鍋中去雜,這頓飯就變成了傳統的火鍋。這時,食客可以點其他生的火鍋食材一起吃;通常會點牛肉片、蝦、豬肉丸子和蔬菜。
這道菜廣受歡迎,掩蓋了其歷史相對較短的事實。對於其確切的來源,也沒有統一的意見。據香港「至尊重慶雞煲」——香港第一家自助式雞煲連鎖店老闆埃德蒙·林(Edmund Lam)透露,「雞煲最初在深圳和中國大陸廣受歡迎,是非常辣的四川口味。」深圳向西村的渝君餐廳自稱在1994年首先發明了雞煲,自豪地在菜單上宣稱「第一家雞煲」。
大煲皇煮廚的老闆文紹忠相信,2002年,他第一個將雞煲帶到香港。「當時是豬骨火鍋的時代,但是我們做的不如別人好。我記得在深圳向西村吃過雞煲,於是試著自己做著嘗嘗。做的特別好吃,所以我們開始賣雞煲,」他說。「雞煲的醬料特別的香。這種醬料拯救了我們餐廳,我們把它看成救星。」
其他人,比如「至尊重慶雞煲」的林老闆和「尚上下夏 - 養生雞煲火鍋」餐廳的錢老闆(Jane Chin)說,這道菜是向「啫啫雞煲」這道在香港大排檔或路邊售賣的粵菜致敬。
錢老闆說:「雞煲又名重慶雞煲,只是香港啫啫雞煲的一種演變形式。重慶其實沒有雞煲。香港人可能因為其辣味和口感與重慶食物相似,所以這樣命名。如今,香港的街頭小販越來越少,以前這裏啫啫雞煲十分流行,特別是在冬季,人們都想分享滾熱的菜餚。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吃雞煲,尋找這種熟悉的感覺。」
其實,雞煲的烹飪方法與「啫啫雞煲」類似,都是乾炒。為了讓香味滲透到肉中,雞煲的雞肉首先要在四川花椒、八角、肉桂、當歸、醬油和蚝油等混合而成的調料中醃製過夜。醃製過的肉在炒鍋內炒制,然後放入煲中,並配上新鮮的香菜。「啫啫」這個名字是鍋的響聲的擬聲詞——生肉放入鍋裏時的響聲——而這種不可抗拒的燒焦的香氣是這兩種菜餚吸引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竅門是炒雞,」錢老闆說。「有些餐館可能會先把雞肉焯一下,以加速雞肉的加工過程,但那會導致雞肉發白,不易嚼爛,不能入味。」
她解釋道,使用合適的香料至關重要,這就是她直接從川菜的源頭——中國重慶購買四川花椒和辣椒的原因。這些有助於她創造出一種香辣的、但不會掩蓋雞肉味道的醬料。
無論這道菜背後的故事如何,如今雞煲在整個香港都是無處不在的。過去的十年裏,各種專門的餐廳紛紛出現,它們使用不同的食譜和概念,從經典肉湯到奢侈品配料不等。這些演變形式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包括奶酪、海鮮、紫薯。雞煲最初只是雞湯,現在演變成的龍蝦底料湯或各種中草藥製成的湯底。在香港,用菜單點菜的餐廳使用新鮮海鮮和手切牛肉等優質食材,但是真正受人喜愛的、不斷有學生和家庭光顧的,往往是自助式的餐廳,在這裏,食客支付固定的價格,火鍋食材、飲料和甜品無限量供應。
任何一個晚上,你都能看到香港人圍在雞煲旁邊,喝著啤酒,分享故事,笑聲不斷。重要的是,對於最喜愛的火鍋餐廳,在價格、醬料、雞肉或者餐廳位置等方面,每個人有不同的評判標凖。然而,如果冬天你在香港,一定要抽空去吃雞煲,就像一定要吃點心或菠蘿包一樣。
我的建議?不要錯過脆脆的大豆卷——它們可以吸收醬汁,給你最好的美味體驗。每個人吃雞煲都會點這道菜。
原文:BBC中文網
#飲食 #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台灣我們都知道貓的叫聲是喵,但是在韓國竟然不是!?韓文中有許多擬聲詞(狀聲詞),但是台灣並沒有這麼多,比如雞與鴿子的叫聲我們都寫成「咕咕」;但是在韓國人耳中,這些動物並不是這些聲音!為什麼?各國的文化差異實在太有趣了,趕快來打破你的認知吧! 影片授權: Hi A Day (https://you...
小 豬 擬 聲詞 在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種有趣的德文狀聲詞🇩🇪 你知道德文的吻怎麼親嗎💋
上次和大家介紹了德文版動物叫聲🐶,這次來介紹幾個德文狀聲詞,讓你的德文表達更生動💃,德文狀聲詞有些並沒有絕對的單字,就像中文裡,心跳可以是蹦蹦,也可以是撲通撲通,以下就列舉出我見過或是常見的,主要使用場合是書面或漫畫,圖片是貼心的懶人包🐷,特別請到黑衣人👨🏿🦲和杯緣子小姐👩🏻💼示範這些字的唸法,不過閱讀內文才有更多說明喔!篇幅有限先介紹七個,其他下集待續,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德文版動物叫聲🐶在這裡 https://reurl.cc/MdYDdX
❗️小小提醒:歡迎使用“分享”功能分享我的貼文,但請避免直接使用圖片或內文,需要使用文章的內容或是發想,還請經過我的同意喔(寫文章畫圖也是很花費心力的)
Gluckgluck!咕嚕咕嚕🥤
這是喝東西的聲音,基本上跟中文也蠻像的。
Ticktack! 滴答⏰
滴答聲當然是鐘聲囉
Mampf Mampf!嚼嚼😋
是吃東西的聲音,德文看起來可愛的像隻嘴裡塞滿食物的倉鼠。(黑衣人只有三顆頭可以換,所以做不出這個表情哈哈)
Hatschi!哈啾🤧
也會被寫作Hatschu,是打噴嚏的聲音,在德國,聽到別人打噴嚏🤧,可以對他說聲Gesundheit !
打噴嚏為什麼要說Gesundheit !看這裡🙋🏻♀️ https://reurl.cc/Q31D92
Bumm Bumm!蹦蹦💗
心臟碰碰跳的聲音。槍響或爆炸聲有時候也會用這個字。
Pscht!噓🤫
叫你安靜的聲音。
Schmatz!啵💋
親親的聲音,有時候也會被寫Muah!噓罵此~聽起來是不是吻的有夠用力😳另外這個字也會被拿來當作咀嚼食物的聲音喔!
還知道哪些德文狀聲詞嗎?歡迎留言補充喔!其他狀聲詞下集待續~~~
如果還滿意模型們的演出,也可以告訴我,我下次再請他們出來(代替我的畫哈哈)
茲茲堡小日子IG➡️windyinwuerzburg
還有其他很有趣的德文字同場加映
十個最可愛的德文單字🍭 https://reurl.cc/2gx34a
十個最美的德文單字🌹 https://reurl.cc/A8Mede
那些拼湊起來很有趣的德文字之一🤣https://goo.gl/o5VLAr
賣萌德文 https://reurl.cc/d5QjDg
老鼠德文 https://reurl.cc/z8e69V
豬豬德文🐷 https://reurl.cc/MRyKk
貓貓德文😽https://reurl.cc/O3e2D
身體德文👩⚕https://reurl.cc/z8dzOQ
我最喜歡的德文複合字們🇩🇪https://reurl.cc/4m1kYX
我的中德line貼圖⬇️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2]
https://line.me/S/sticker/8761805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416551
我的德國旅遊圖文書---心德筆記在這裡⬇️
博客來連結👉 https://goo.gl/qPRLhy
誠品連結👉https://goo.gl/xY7hbc
各大網路及部分實體通路皆有上架喔😀
#茲茲堡小日子windyinwürzburg #茲茲堡小日子德文教書日誌 #手繪 #德國留學 #歐洲 #交換學生 #德國 #德文 #學德文 #deutsch #德文小教室 #茲茲堡小日子一系列德文 #狀聲詞 #德文狀聲詞 #擬聲詞
小 豬 擬 聲詞 在 別墅裡的一百種味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墅裡的一百種味道】
⠀
“Pecko Pecko”是日文肚子餓時的擬聲詞
⠀
隱身在大墩十二街的民宅一樓
室內植栽圍繞⠀很有自己的風格
⠀
每逢週五、週六晚上還會變身小酒館
各式啤酒、德國豬腳等下酒菜一應俱全
你只要負責揪人就行了!🤣
⠀
早午餐從早上 9 點供應至下午 2 點
除了主餐之外⠀盤內的菜色還真不少!
附布里歐麵包、蔬菜沙拉、豆漿或紅茶
⠀
—
⠀
完整內文請見:https://pse.is/S5RC5 🔍
⠀
—
⠀
【一百種味道|系列平台】
▎部落格:http://tastes100.pixnet.net/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100tastesintw2015/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00tastesintw/
▎Line ID:@jyw1349b
⠀
—
⠀
#PeckoPecko #大墩路早午餐 #台中西區早午餐 #台中早午餐 #大墩路美食 #台中西區美食 #台中必吃 #台中美食推薦 #popyummy #YummyDay #cakotaiwan
小 豬 擬 聲詞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台灣我們都知道貓的叫聲是喵,但是在韓國竟然不是!?韓文中有許多擬聲詞(狀聲詞),但是台灣並沒有這麼多,比如雞與鴿子的叫聲我們都寫成「咕咕」;但是在韓國人耳中,這些動物並不是這些聲音!為什麼?各國的文化差異實在太有趣了,趕快來打破你的認知吧!
影片授權: Hi A Day (https://youtu.be/m7L6Vta4md4)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sh23nDgVM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