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裝修潮,109年最後一季飽受噪音之苦編
真的很無聊的看了一篇噪音的判決,雖然同為受噪音之苦的人,還是覺得法官真的是合理到不行😆
加上前幾天才剛和友人討論,爭取權益過頭這件事其實蠻招人煩的,故與大家分享😬
━
這是一個關於 #居住安寧權 的判決
雙方當事人是上下樓鄰居,1樓覺得2樓很吵,2樓覺得1樓莫名其妙。
❚ 1樓說
你們晚上10點還在吹笛子!走路聲音也很吵!關門也很吵!你們以後不能再有桌椅推拉的噪音!不對!你們給我搬!走!還要付我5萬元精神損失!
❚ 2樓說
我們搬進來1樓就各種不爽說我們很吵,還用力敲牆壁反擊!(好像大學住宿會做的事喔by編)我們就是普通生活而已~
❚ 法官說
□居住安寧的人格利益,如被侵害的情節重大,可以要求賠錢。
□是不是「噪音」是用「一般人社會生活所能容忍」的客觀標準,不是主觀感受或喜好。
□不能因為自己無法忍受就說那些聲音是噪音!
━
小編個人意見(akaㄍㄢ、話)
如果我是法官在年末收到這案子一定覺得煩🤯
這麼無聊的事真的是有需要嗎🥲
為什麼說無聊呢?
因為聽得到赤腳走路的聲音難道不是該檢討房子隔音真的太差嗎🤣🤣🤣
————————————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3年度訴字第953號判決
兩造為上下層之鄰居,本難期待各自之行為完全寂靜無聲,故彼此日常生活相互影響、聲息相聞實難避免,應互相學習尊重,如產生之聲響會造成鄰居之困擾,應適度調整及因應。惟原告居住安寧之權利及被告得在住處自由從事合理之生活起居活動應同受保障,倘聲響之侵入係偶發、輕微或依地方習慣認為相當,彼此仍應於合理程度範圍內忍受,不得要求限縮他人社會活動以符合自己的需求。
————————————
#吳啟瑞律師 #劉雅雲律師 #翁毓琦律師
#hugowulaw #law #法律 #無聊的法律
#噪音 #居住安寧 #精神損失
-
◤𝗙𝗢𝗟𝗟𝗢𝗪 𝗨𝗦 ◢
▸𝗙𝗕 ⇨ #司法劉聲機x法律老司機
▸𝗜𝗚 ⇨ @hugowulaw
▸𝗟𝗜𝗡𝗘 ⇨ https://lin.ee/EjL45sq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執行力 #正直誠信 #效率 #認真 今天是我上任滿六周年,對我來說,每天都一樣,就是認真工作,但沒有懷抱改變成真夢想的市民朋友的支持,不會有今天的六周年。未來的兩年,我們同樣會兢兢業業在崗位上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過去的政府,講太多、做太少。其實不管是BOT、公辦都更、社會住...
居住安寧權 在 魯明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魯蛋在3月第一次在立院總質詢時,針對高速公路噪音管制上各縣市標準不一,造成民眾無所適從、居住安寧備受侵擾,要求環保署儘速改善準則上的瑕疵。
今天收到好消息,環保署公告調整「#噪音管制區劃定作業準則」,其中明訂全國高速公路及快速道路距離道路邊緣外,30公尺內的區域應劃定為第3類噪音管制區,日間不得超過65分貝、夜間55分貝。
原先桃園市環保局規定住宅距離高速公路60公尺外,才列為第3類噪音管制區,造成很多市民申請隔音牆被退件。這種不公平的情況,也將在明年1月18前更新規範,讓桃園地區住在高速公路周邊的民眾,基本居住安寧權受到保障。
0310 噪音管制 一國五制|總質詢回顧:
https://reurl.cc/exjqNQ
#魯蛋問政 #為您發聲
居住安寧權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區常見問答集】
住在社區、公寓大廈的你,想必碰過不少社區住戶之間的問題與爭執,總是有些鄰居製造麻煩、總是有公設被弄壞、總是有莫名其妙的規約說「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今天整理一些常見的問題,告訴大家法律上能怎麼處理。
🎸堆放雜物在車位、走道
你是否曾經在回家的時候,看到「走廊」滿是鄰居的雜物、私人物品?
這其實是違法的行為。
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6條,住戶不能在開放空間、樓梯間、共同走廊等處堆放雜物。一方面是確保逃生與防火,另一方面也是確保公用處所不被單一住戶占用而影響全體住戶使用,如有違反,各地政府可以對違規住戶開罰4-20萬元的罰鍰。因此,你可以先向管委會反應,透過內部解決;如果沒有結果,再尋求外部介入,讓政府直接來開罰。
比較複雜的是「停車位」堆放雜物的問題。
停車位根據建築時的規劃,有「共用部分」與「專用部分」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大家的」與「自己的」。
在自己的地方放雜物,原則上別人不能多說什麼,因此要處理停車位堆放雜物的問題,就比較仰賴社區的規約,來限制個別住戶的使用方式。
(之前我寫過關於社區停車位的問題,你可以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Guitar/posts/1530188467066574)
🎸鄰居菸蒂亂丟、菸味飄散
不管是樓上樓下還是左鄰右舍,如果有人抽菸,其實菸味都很容易飄散到自己家中,更離譜的是有些人在公共區域菸蒂亂丟,還會直接丟到你家陽台,每天安心的家變成菸味工廠,實在很惱人。
我國法院曾作出判決,認為人有「居住安寧權」,享有不受菸味飄散自己住宅的自由,有幾位受菸味所苦的住戶就向法院提告請求抽菸的鄰居賠償,最後成功勝訴並禁止鄰居抽菸。
如果你真的被燻到受不了,向對方反應以後也沒用的話,或許直接起訴才能讓對方知道怕。
(之前寫過的完整文章分析在這:https://law.medpartner.club/neighbor-smoking/)
另一個辦法是直接要求社區訂立「禁菸規約」。
在效力上,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6條,所有住戶都有遵守租約的義務,不管是房屋永久所有人或暫時租屋人都是一樣的,如果有禁菸租約,就可以約束住戶。
住戶違規時,雖然不能像堆放雜物的問題一樣請政府介入,但法院有時也會同意規約採取的「處罰手段」,例如罰款,允許社區內部有自治手段。
(類似判決可參考臺北地院107年度訴字第1005號民事判決,停車管理辦法的相關罰款)
其次,規約其實代表的是社區住戶的意志,假如社區的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菸味、抽菸,還訂了規約要求禁菸,我覺得這樣的輿論壓力也許比起罰款來說更有力。
🎸規約怎麼訂?可否處罰違規住戶?
上一個問題也衍伸到「規約可以怎麼訂」。
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5條,社區每年至少要開一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也就是常聽到的「區權會」,除了選管理委員會(「管委會」)的成員以外,還包含社區規約。
原則上,要超過3分之2的住戶出席,並超過出席人數4分之3的住戶同意,才能生成新規約、修改舊規約。
規約的內容,除了依法要記載社區內專有、共有部分範圍外,法律沒有限制「什麼可以規定、什麼不行規定」。尤其是一些常見的問題,法律更是說「可以規定」,例如「禁止飼養寵物」、「違反義務的處理方式」、「共用部分(公共設施)該如何使用」。
而就像上面提到的判決,規約在一定程度內,也可以針對違規住戶採取處罰。但要注意的是,規約也算是一種契約,因此也要符合民法規定,不能「違背法律、善良風俗」,也不能「以損害他人為唯一目的」喔!
🎸住社區有大家一起凝聚向心力、共同努力的好處,但同時也因為住戶的關係比起其他住宅來的更緊密,時常產生不少糾紛。
要如何拿捏最適當的距離,除了日常生活上的禮貌與倫理外,法律上的規矩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由於契約與法規繁瑣,實務上也不少社區會向外部尋求法律顧問與協助,如果你的社區也有住戶、規約的相關問題,不妨找律師事先諮詢,才能避免後續處理更多麻煩。
居住安寧權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執行力 #正直誠信 #效率 #認真
今天是我上任滿六周年,對我來說,每天都一樣,就是認真工作,但沒有懷抱改變成真夢想的市民朋友的支持,不會有今天的六周年。未來的兩年,我們同樣會兢兢業業在崗位上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過去的政府,講太多、做太少。其實不管是BOT、公辦都更、社會住宅、市場改建,最難的不是爭取預算,而是「建立信任」。我上任前兩年,BOT掛零,第三年招商金額是299億、第四年年591億、到第五年,也就是去年,則是913億元,佔全國招商總額一半以上。臺北市連續三年蟬聯招商王,我們以公開透明的態度,建立正直誠信的政治文化,也證明了這種政治誠信的政治文化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公辦都更」從無到有,我們咬緊牙關推動下去。這個星期「捷運科技大樓站瑞安段公辦都上樑了,這一塊荒廢了超過20年的土地,在我任內解決了複雜的產權問題、招商簽約,建立了政府及企業間共同推動都市發展的合作典範。臺北市的公辦都更案量,也是全國第一,只要假以時日,大家一定會發現,臺北的市容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變美麗了。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增進公共利益。我們不厭其煩協調居民意見,在我任內興建與規劃中的社會住宅基地總共有42處、13,209戶開工, 而在1,679億的社宅興建成本中(不計稅賦、土地),中央補助只佔了不到1%,我們堅守財政紀律,讓社宅逐步在各個社區生根,從鄰避設施變成市民的好鄰居,務實的朝著居住正義的方向前進。
這幾年,臺北市致力發展智慧教育。過去兩年,我們在全臺北236所學校佈建光纖網路、班班有free wifi、 internet port、85吋觸控螢幕,「臺北酷課雲」計畫讓學習不再受限,我們彌平數位落差,建立網路人權。我們不只在國民內的評比第一名,也在世界上獲獎無數。今年COVID-19全面衝擊社會時,臺北市在E化的努力與基礎建設,讓我們在後疫情時代有更強的應變能力。
六年來,在e化與SOP之下,臺北市政府已經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單位,重大工程例如拆除中正橋引道可以用小時當單位,臺北市政府的能力已經脫胎換骨。我們制定策略地圖,不追求短期利多、不政策買票,而是深入的打底。過去六年,我們把延宕幾十年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第一果菜市場、魚市場、環南市場、成功市場、南門市場、北投市場,一個一個改建。北流、北藝、大巨蛋,過去被延宕的、停滯的計畫,逐一解決掉。「把小問題解決掉,就不會有大問題」。這六年來,我們認真工作,克服所有問題,讓臺北向宜居永續城市邁進、與世界潮流接軌。
如今基礎已經打下,未來兩年,臺北市一定可看到巨大的進步。捷運環狀線一期已完工,萬大線、信義東延線施工中,環狀線的南北還,明年中開工,也希望東環線可在我任內開工。未來的捷運路網,讓市民朋友能更順暢的在這座城市移動。
讓年輕人敢結婚生子是國家戰略,在未來兩年,托嬰機構會從現在的75處增加到114處,公共化幼稚園比例從現在58%達到70%,非營利幼兒園繼續維持全國第一。對於我們的長者,我們也會增加日照中心和加強住宿型長照機構的品質,同步推廣居家醫療、居家藥師、居家復健、居家護理到居家安寧服務,讓長者快樂且有尊嚴享受老年時光。社宅維持一萬戶施工中,還有十個青創基地會陸續開幕。年輕人在這座城市,能夠看到未來、看到希望。我也期許,不管由誰來接棒,都能有延續性的政策繼續深化扎根。
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無圍牆博物館5+3計畫,這些計畫都不是紙上談兵,北門、北流、北藝,都會是台北的地標,證明了柯文哲的團隊、是一個勇於任事的團隊、是一個正直誠信的團隊,這樣的文化就是未來的臺北、也是臺北的未來!
接下來的兩年,臺北市政府還是會每天認真工作,將政治落實在人民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居住安寧權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0722ETtoday 惡鄰退散!律師教「三招」抗噪音 拍賣惡鄰房屋
惡鄰居不斷製造噪音,讓人夜間難入眠;陣陣菸味不斷從通風管飄來,該如何處理?由資深司法記者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昨(21)日邀請律師蘇家宏、不動產經紀人陳泰源、北市大安區大學里里長吳沛璇,分別從法律和社區管理角度,探討惡鄰該如何處置?
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魔音傳腦!律師教你「三招」抗噪音,面對半夜噪音,律師蘇家宏提供三種對應策略:
第一走《民法》途徑,請求法院讓鄰居在特定時間內,不能發出噪音。
第二報警,只要有「兩人以上」報案,就構成妨礙「公眾」安寧,警察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開罰。
報警的優點是不用上法院,甚至能讓警察幫忙蒐證,且報警會留下報案記錄,日後若上法院,只要法官調閱通聯記錄和筆錄,確認鄰居屢勸不聽,到時即使鄰居在法庭說自己很可憐,法官也可以判重一點。
第三,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開「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決議要求住戶強制搬遷,並變賣他的房子,讓惡鄰直接從社區消失。
善用「惡鄰條款」四步驟拍賣惡鄰房屋
若對於惡鄰忍無可忍,希望他搬走,目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已有明確規範「惡鄰條款」,只要住戶同心協力,就能將社區內擾亂安寧的釘子戶強制驅離!
具體作法如何操作,蘇家宏律師將過程簡化成四步驟:
第一,公寓大廈必須先有明確的「社區規約」,而規約可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制定,讓住戶知道有哪些事情不能做,例如不能堆積、亂丟垃圾。
第二,要求住戶改善,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22條給予住戶「三個月」的改善期,可透過寄出「存證信函」的方式處理。
第三,若三個月後沒改善,可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1條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訴請法院強制出讓房屋。
蘇家宏律師提醒,在召開住戶大會時,要特別注意法律對於區分所有權比例和出席人數的要求。以100戶的社區為例,若注意大會決議要符合法律要求,必須至少有2/3的住戶(即67戶)出席。而同意權的行使,必須是出席人數的3/4同意(即67戶的3/4)。
在住戶大會決議結果做出後,管理負責人或管委會必須先經過「訴請法院強制遷離」的程序,才能要求惡鄰搬遷。
第四,若惡鄰在法院判決確定「三個月內」,沒有搬遷完成移轉登記手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22條規定,管理負責人或管委會可聲請法院拍賣房屋。
像這類訴請法院強制遷離的情形,在法院已經累積不少案例。蘇家宏律師強調,「要讓你的房屋有價值,請自己要保護你的家。」只有好的管理,才會有高的房價。
除了噪音問題,菸味也常影響社區居住品質。依據網路溫度計民調,十大惡鄰之首,抽菸就排在第一名!
不動產經紀人陳泰源表示,有些人有躲在廁所抽菸的習慣,但有些大樓整棟的管線是互通的,過去曾發生有人在一樓廁所抽菸,結果透過浴室管線,連16樓住戶都聞得到菸味!
陳泰源指出,在大直就有個高級住宅區,管委會就乾脆強制規定,抽菸必須到戶外,不可以在大樓內。住戶也很識相,因為一戶房要上億元,所以不論是抽菸或抽雪茄,住戶會走到住家外抽。因為在陽台抽菸,味道會飄散,影響到其他住戶。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7/200722ettoday74-3.html

居住安寧權 在 何文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民眾辛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才買到房子,遇到惡鄰居會天天提心吊膽,台中市議員何文海今(16)日市政總質詢指出,接獲許多民眾陳情,惡鄰的行徑層出不窮,如亂丟垃圾製造髒亂、噪音干擾、從高層丟物品下樓,僅單純報警處理,難以有效解決,建議市長盧秀燕能召集相關局處研訂「惡鄰居自治條例」以符合社區所需。 何文海表示,社區「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有訂定所謂的「惡鄰條款」,皆先經由區權會決議再請警方介入或環保局處理。只是不論是依照「社會秩序維護法」或是「噪音管制法」主張,都必須有現場稽查及存證和3位證人,構成「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所指的「違反法令或規約之情節重大」之情形,才能訴請法院強制住戶遷離住所或拍賣其房屋,往往緩不濟急。且要自行蒐證對一般人民來說根本是難如登天。
何文海指出,對於一般透天房屋或未成立管委會的住戶,對於惡鄰居更是無法可管,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安寧的居住環境,為維持鄰居間良好關係,大家往往選擇忍氣吞聲,即使受不了向派出所或環保局等相關單位反應,也是不了了之,令民眾求助無門。 何文海說,近日接獲許多民眾陳情,因當事人涉及精神症狀問題,僅單純報警處理,尚難有效解決,精神衛生法中強制就醫條件亦過於嚴謹,因此建議市府召集相關局處研訂「惡鄰居自治條例」以符合現今社區所需,還民安寧生活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