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6年來最大乾旱在眼前,前瞻計畫綠能建設如何建立碳中和家園?(11/17/2020 the Reporter報導者)
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淘汰化石燃料,改用潔淨的再生能源電力驅動,才能朝向碳中和的目標前進,與各國攜手減緩氣候變遷。
文: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最重要的計畫──前瞻基礎建設,於2017年推出後至今已逾3年,從開始的「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五大建設,陸續再擴充因應「少子化」建設、「食安」建設,以及「人才培育促進」建設,8項建設編列8年8,824億的特別預算,是蔡政府任內最大筆的特別預算支出,上個月(10月)起,立法院開始審查第三期兩年編列的2,300億預算。
這筆來自廣大納稅人的錢能否被妥善的花用,關乎台灣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報導者》合作,從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的脈絡梳理,整理過去3年前瞻計畫的不足,檢視現有的二年2,300億計畫中的疏漏,陸續推出因應氣候變遷、城鄉建設、綠能建設及綠色運輸的系列評論,提供真正具有前瞻思維並可具體落實的方向,做為監督政策與人民納稅錢的指標。
2020年,全球除了遭受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襲擊,各國也頻傳洪患、野火、乾旱等氣候災難事件,後者對經濟發展、環境永續的破壞,完全不亞於疫情。面對極端氣候,台灣也無法倖免,不僅7月台北首次測到攝氏39.7度高溫,更睽違半世紀創下豐水期無颱風的紀錄,現在台灣遭逢56年來最大乾旱,桃竹苗大面積農地停灌,各地啟動限水、搶水。但台灣依然欠缺更積極的減緩氣候異常作為,至今仍有高達92%能源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除了會持續加劇氣候異常,同時也造成中南部空氣汙染嚴重,直接賠上人民健康與環境品質。
減煤、減汙、減碳是人民的渴望,也是所有人的責任,再加上台灣3座老舊核電廠陸續到期除役,因此,我們迫切需要能源轉型。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淘汰化石燃料,改用潔淨的再生能源電力驅動,如此我們才能朝向碳中和的目標前進,與各國攜手減緩氣候變遷。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將資源投注在能源轉型的工作上,除了持續開發風力與光電,也需要建置潔淨能源所需的儲能、氫能與智慧電網系統,而建築物的節能翻修、產業資源效率的提升、潔淨科技的研發與人才教育訓練等項目更是不可或缺。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期2,300億龐大的國家資源,是否正確地投注在讓台灣因應氣候變遷,促進經濟、能源、交通轉型,並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基礎建設上,需要大家一起來監督。
78億預算一半用於沙崙科學城,欠缺節能投資的前瞻建設
8項建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以綠能建設與能源轉型及因應氣候變遷最直接相關,城鄉建設也攸關能否建立達到淨零碳排、能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城鎮。
檢視過去綠能建設項目,預算多用於離岸風力施工所需的港口、以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缺乏節能投資與輔助綠能的相關設施,為人詬病。今年綠能建設僅編列78億元,只佔第三期總預算3%,金額太少,且仍以建設沙崙科學城為主(39億),對於台灣整體綠能發展助益有限。
整體來說,這期預算依然缺乏節能項目的投資,在綠能技術上雖有綠能技術與建設(25億)、技術驗證應用及地熱探查(約14億),但內容著重於電動巴士生產服務、碳循環技術研發、電網管理技術提升,雖也是未來重要技術的研發,但無法解決目前再生能源發展瓶頸的問題,也未普及儲能系統的建置。
城鄉建設項目向來是整個前瞻計畫中預算最多的,這期共編列了740億,但內容與前期計畫幾乎雷同,預算多集中在道路品質與停車問題的改善、開發產業園區、以及各種營造工程。台灣傳統工程設計與施工做法,甚至城鄉發展規劃,幾乎不曾納入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的考量,也使得城鄉建設難以發揮促進區域能資源整合、建設淨零碳排社區的綜效。
4個建議、從社區思考綠能的多元可能
我們認為,以下訴求應予以納入,才能加速發展綠能,投資節能設施,捲入更多人民參與能源轉型工程。
1.綠能建設應加入「地方節能治理」、「建築節能翻修改造」與「小屋頂光電融資規劃」項目 ,促進淨零碳排社區
過去3年由台電經費支應的「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地方能源治理已開始萌芽,卻面臨2020年經費結束,後續無以為繼的困境;而國內建築也因通風隔熱不良,成為高耗能建築,無法在氣候嚴峻的未來,提供節能舒適的住居空間。
因此,應將節能推動經費納入前瞻基礎建設範疇,確立經費穩定性,並編列建築節能翻修獎勵費用,帶動節能產業經濟;同時規劃推動金融機構提出綠色融資方案,以無息或低利貸款來協助社區或民眾,進行節能改造和架設屋頂光電,提高民眾採取節能行動、加入自宅光電自發自用的誘因,一方面有助於提升台灣能源效率,建設淨零排碳社區,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躉購成本與時間壓力。
2.綠能建設應加入「整合資源規劃(IRP)」項目,來協助光電潛力案場盤點
地面型光電涉及生態保育、社會經濟等爭議而進度遲滯,不利於國家推動能源轉型。日前蘇揆責成沈副院長整合相關部會盤點土地,但若使用錯誤的方法,恐會重蹈過去農委會盤點不利耕地、或國產署盤點鹽業用地的覆轍,盤出的土地仍有生態爭議或饋線不足等問題,無法設置光電。
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是一套在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系統工具,像美國加州就已透過盤點能源供需所需的各種條件,如電力設施、生態土地與社會環境特性、市場條件等,在2年內就評估出現今到2045年可確保符合成本效益的能源投資路徑圖,其中也標定出適合設置再生能源的地點與總量,有效地先期解決再生能源與環境之間的衝突。
經濟部目前正積極設立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該機制雖能處理當前光電選址問題,但仍有其侷限,如:有關國家總體能源需求量、環境承載力、再生能源可設置總量、各縣市區域可分配量、各區域生態補償、衝擊研究等,仍需要上位政策整體規劃評估與滾動檢討,IRP恰是提供處理上述問題的科學工具。
因此,前瞻計畫應該編列IRP的預算,藉由系統性工具來評估、擘劃國家長期能源轉型路徑,解決再生能源的發展爭議,不僅讓光電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式加速發展,更讓各種再生能源相互調和,提供國家穩定的能源與電力。
3.綠能建設應加入「設置配電級饋線」項目,鋪建社區公民電廠的電網環境
不管屋頂光電或地面光電,都需要有饋線才能設置,其中配電級饋線因為容量有限,造成許多社區電廠、不利耕地、偏鄉社區無法設置光電。目前的綠能建設雖有「強化電網運轉彈性公共建設計畫」,但其實是在幾個偏遠地區設置儲能系統,沒有任何配電級饋線的布建,無法提升台灣整體再生能源設置量,對電網調度彈性能力的提升也有限。
因此,為了提高社區參與意願,加速能源轉型,應該投注資源加速布設配電級饋線,搭配檢討目前饋線申請審核機制、清查饋線蟑螂,讓社區型再生能源取得饋線優先使用權,讓每個社區都能成為再生能源的生產者與使用者,朝建設100%再生能源社區目標前進。
4.城鄉建設應要求提高能源效率、結合綠能設置,整合能資源
城鄉建設中任何工程建設,都應納入節能設計,並結合綠能設置。例如公共運輸停車場改善、生態路網規畫、在地產業園區建設、地方館舍與運動場館升級、公有危險建物補強重建、原住民部落公共空間整建、公共服務據點整備等,都應要求提高建築能源效率與能源自給率。
此外,也應要求各項工程發包計畫中,訂定循環物料使用比例、原物料碳足跡要求、施工卡車空汙排放規範等綠色條款,確保公共投資均可有助於循環經濟、能源轉型以及空汙改善,方可符合特別條例中所稱「推動促進轉型之國家前瞻基礎建設」之意旨。
公共投資,應用在帶動民間綠能往前走
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台灣需要以建立碳中和家園為目標,創建一個高效率使用能源,且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潔淨能源的生活環境。因此。打造節能的住居空間,讓更多社區可以方便生產與使用再生能源,就是很具體的國家基礎建設投資標的。
透過公共投資帶動民間節能與綠能服務產業的發展,鼓舞新能源服務擴大到社區與環境共享共好的加成價值,讓國家經濟將從過往高度仰賴化石燃料、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傳統型態,轉為低碳、低汙染、高度能資源效率的新經濟,這才是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國家基礎建設。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foresight-infrastructure-plan-green-energy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 05 20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今天是第一次定期會的市長施政報告,其中也簡短談到「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我把握難得的機會跟市長反應目前新竹市公車諸多的問題,並要求市府在規劃輕軌的同時能積極解決當前公車的困境。 我平常主要都是騎單車或搭公車上下班,因此新竹市的交通一直...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務處人事處綜發處業務報告檢討|工程之外重要的事情們!】
11月9日(一)是工務處與人事處、綜合發展處的業務報告,我和工務處除了討論道路品質和挖掘勘驗等工程議題,更該從友善和生態的觀點出發,加強無障礙空間、樹木保護以及公用路燈光害等檢視機制。
和人事處討論到公務員課程增加性平與樹木保護流程與知識。綜合發展處主要集中在資訊安全的建議上。除了工程之外,公部門還是要從更多更進步的觀點來做更全面規劃,才能讓基隆成為一個硬體進步而軟體也進步的友善城市。
#工務處
🖥影音: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9DR_0.mp4
✍#麥金路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總檢討
麥金路是安樂區居民主要的通勤道路,從2018年申請到相關經費開始設計,進行管線共管、路平與人行道平整的工程,市府也宣示達成2年內禁挖的示範道路水準,已經在今年10月底完工。相信大家有感受到整體路平的改善,但基於整體工程還是需要改善的狀況,我也一併提出請工務處除了工程的執行外,也可以更注意到排水系統改善、行道樹保護、無障礙友善的建立等。
🌳行道樹不當修剪一再發生
前情提要:https://npptw.org/BQlI8S
行道樹不只是肩負城市小型生態的功能,更是提供樹蔭和綠資源的重點,若樹木被不當對待如植穴過小、不專業的過度修剪,不當修剪、拉扯樹皮所造成的傷口會讓細菌容易進入樹木、植穴過小造成樹木根系發展不全,會造成樹木體質弱化而有在風災時有公安疑慮。
麥金路的行道樹修剪工程在今年6月底被民眾陳情約有10棵樹木過度與修剪的狀況,後續發現有未依照相關法規向審查單位做「修剪申請」的狀況,我們當下也展開協調會,要求工務單位和包商應該完善修剪申請等作業程序,但後續8月底又發現施工單位對10棵行道樹進行大幅度修剪而未送申請的狀況。
除了依照一般常規性的作法──與包商簽訂保活一年的契約,根本無法保護行道樹被好好對待,我再一次要求工務單位必須完善修剪流程,另外,也應該將修剪與移植引入園藝專業,未來若林務局的契約規範與流程確立後,也必須要求廠商遵守契約並完善樹木保護的責任,為樹木打造友善的生活環境、市民也才能享受到舒適的綠蔭。
👩🦼不夠友善的無障礙空間
前情提要:https://npptw.org/BQlI8S
此次麥金路的改善工程屬於前瞻基礎建設的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推動目的是「透過公共建設與友善環境規劃,重新定位社區空間服務機能以健全基礎公共空間與 無障礙設計」因此,建置無障礙友善通行空間是這項計畫的重要目標,麥金路的幾處人行道改善也希望能讓輪椅族可以好好使用人行道,不過在麥金路薑母鴨附近因為原本建築高程關係,而設計成兩層的人行道,若要輪椅族要上下兩層,就只能使用由薑母鴨這一側的斜坡,另外是下層的寬度過窄,而很容易影響輪椅族搭乘無障礙車輛的方便性。無障礙通行環境本身是讓輪椅族享受友善便利的通行與乘車環境,未來會也有越來越多的無障礙車輛,希望工務單位把以此重要的目標,盡力改善目前設計上不友善的狀況。
💦側溝排水改善
我也發現麥金路新做的人行道採用側溝設計,但是在短時間較大雨量下,人行道側溝排水不及,造成路面多處積水,影響機車行車安全,尤其在富景天下的公車候車亭旁的人行道容易積水,等車民眾被經過車輛濺起的積水潑到。就我們所知麥金路這次的改善並不含排水系統,我也建議工務單位要釐清積水的問題──是因為引流還是路側側溝設計的關係(甚至是整體排水系統最大能承受之雨量)──並來協助改善的指標,讓雨天人車通行更安全。
🚧道路挖掘權屬統一
目前管線單位要挖掘公有道路,是需要到基隆市道路挖掘系統登錄,目前工務處也在進行系統改善。然而,在道路維管責任與釐清上,還是有三項管理法規未統整的情形,三項法規用不同的標準──兩個是材質、一個是寬度──來區分工務處與區公所維管道路,我也希望工務處來協助統整法規並統一分工基準,以免每次遇到道路維護管理都需要花很多時間釐清權屬單位。
我也特別以「挖掘後沒勘驗而沒及時補上標線,造成民眾權利損失的案子」來提醒工務處,遇到如下水道範圍較大、期程較長的工程,要改善勘驗程序,以確實依照程序、落實勘驗,即時檢測到路面回復的狀況,才能確保道路品質。
💡降低能源浪費與光害
公用路燈若未經審慎評估而設置,很容易導致光害──夜間生態被破壞、動物生理機制與造成人體健康問題等。在路燈的設置上,我們很容易陷入二元對立的問題:很暗和全亮、危險與安全。
但《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中其實有規範到路燈在不同區域(人少或車流少)會規範不同的趙明輝度。目前暖暖與中山區已經裝設超過八成的智慧路燈,但現在卻全數關閉調光功能,我建議工務處應盡快建立裝設路燈的機制,並提供不同的工具,例如可以使用低色溫路燈,而人行道照明可以使用矮燈柱減少散射,產業道路可以多使用反射的指向條,讓路燈的裝設不是只在裝與不裝的二元對立中,而可以建立機制搭配善用工具來減少光害與能源浪費,更有效進行路燈的裝設的評估與管理。
⚡️能源轉型:節電政策的下一步
這次業務報告,針對每一個局處我都會詢問 #能源轉型 的業務,工務處更不用說,因為工務處是節電、節能相關業務的主責單位,也是本市能源轉型是否能夠好好推動跟成功的關鍵。上週我在社會處業務報告時己經跟社會處吳處長討論過關於「能源弱勢」(普遍定義:一個家戶的「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10%)的問題。
💡與社會處討論「能源弱勢」:https://tinyurl.com/y5wqvoao
我認為要改善能源弱勢的現象,必需由工務處主導、社會處協力,讓我們從「協助弱勢家庭取得(價格低廉但可能非常耗電且危險)的電器」,轉換為「弱勢家庭需要怎麼樣的(有效、節能、安全的)能源服務」,來降低弱勢家庭的能源支出的佔比,並提升用電安全,避免持續使用效能不佳、耗電又危險的電器,反而花更多錢付電費。
社會處長已經答應會進行研議,我希望工務處能夠以專業和經驗,以及節電、用電安全的知識來規劃。例如,可以結合社區節電種子、低碳社區的業務,在拜訪弱勢家庭時同時進行「用電健檢」,來改善家戶用電狀況或傳授安全用電、節電知識,或與社會處討論如何來強化家電汰換補助的計畫內容。
➡️工務處長回覆:麥金路的行道樹的確是有這個疏失,未來會研議保活的期限並調整契約,而排水的狀況會來調整引流板與加設洩水孔。道路挖掘的問題首先會以新系統並搭配大型挖掘工程的程序檢討來改善。光害則希望有產發處相關的盤點經驗或示範點來做嘗試。而在能源轉型的部分,目前工務處有對用電大戶做能源診斷,處長認為協助能源弱勢進行能源診斷服務是可以思考的,學校也可一併納入,後續會跟社會處合作並討論如何挹注資源。
#人事處
🖥影音(人事處、綜發處):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9DR_1.mp4
❤️公務人員培訓:性別平等相關課程
針對公務人員培訓提升性別平等、多元性別主題,我一直持續在議會提案並跟市府建議,非常感謝人事處,今年舉辦了共有兩百多位公務同仁參與的三場性別平等主題課程,我認為這對性別平等業務的推動非常有幫助。也感謝人事處將延續今年的規劃,在明年進行CEDAW的專班、認識多元性別及性別平權專班,以及性別平等電影賞析課程。
因此我提出,希望明年的課程中可以持續深化相關議題,並融入實務操作,以及第一線狀況理解及演練。同時,也希望人事處可以持續和深耕相關議題的團體進行合作,提供公務同仁們實用的課程。
🌱公務人員培訓納入樹木保護流程與知識
我從第3次定期會開始就用許多不當修剪的案例和各個單位討論如何強化基隆市行道樹、公有樹木的保護機制。尤其市府的許多單位的工程都可能涉及樹木修剪,包括進行人行道改善工程的工務處、維管產業道路的產發處、民政處和各區公所的零星工程,甚至觀銷處的步道工程都可能和樹木修剪相關。
除了建立相關機制,最重要的還是相關單位能夠重視行道樹修剪這件事。希望可以透過課程訓練加強各級承辦人對樹木的認識、並了解府內的資源與機制,進而達到保護樹木的目標。如都發處從去年開始舉辦樹木修剪工作坊,希望可以協助都發處擴大辦理,或是搭配民間團體會舉辦免費的樹木課程,我也建議可以由人事處整合這些課程資訊,並用公務人員時數來鼓勵工程相關的承辦人參加這些課程。
➡️人事處回覆:會持續與性別平等的專業團體來合作,相關課程明年的規劃會來研議融入實務操作的部分。樹木修剪的課程都有實數。
#綜發處
🖥影音(人事處、綜發處):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9DR_1.mp4
💻資安服務的全面測試
去年5月時,因為市府同仁誤點了勒索信件而造成市府內網和公文的損害,針對這個部分的宣導和演練是否有事前與事後的檢討,來加強市府同仁資訊安全的觀念。另外,基隆市府一直在進行行政院補助地方政府加強資安維護的服務建置,這個部分是否有相關的測試及早找出弱點?在汰換電腦方面,是僅有硬體還是會搭配軟體系統升級,以降低系統的弱點?
✉️公文交換系統修復工程進度報告
上一次定期會業務報告時,我和綜發處討論過因去年市府網站被勒索病毒入侵,造成公文系統損壞,使同仁難以查詢、連結過去公文檔案的問題,造成部分基層同仁辦公上的困難。當時,綜發處回覆我,部分公文還是必須以人工的方式協助查找,相關的資訊工程正在進行但有難度,無法回覆確切可以修復完成的期程。時間已經經過半年,我請綜發處說明,目前公文系統修復工程的進度以及未來的維運機制。另外,也希望開始建立各議員研究室的電子公文單位,加快公文交換效率。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施行後: 各機關表單、資訊系統、網頁調整
中央發布「配合釋字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施行後,各機關表單、資訊系統、網頁調整參考指引」要求地方政府針對相關表單、填報系統和網頁進行合乎新法規定及友善的調整,感謝綜發處回覆在今年10月5日提報性平委員會通過結案。但在我們辦公室仔細檢視目前市府及各單位網站上提供的各填報表單,還是發現了需要改善的地方,以育兒津貼申請表來說,中央的指引建議應將「父、母」改成「申請人1/申請人2」,但我們目前不管是區公所還是教育處提供下載的表單中,在括號中還是以「父、母」來指引填寫。
另外,除了有關「司法院釋字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相關的友善調整外,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需要與時俱進調整的部分,例如,我們在安樂區公所網站上下載到2020年9月上傳公告的社會救助調查表中,竟然還有「平地山胞」、「山地山胞」的勾選項目。(區公所已於11/9更新)原住民正名運動從1980年代開始,經過了那麼多運動前輩的努力和整體社會的進步,直到1994年憲法修正,我認為在2020年的今天出現這樣的內容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另外,現在已經不太使用「殘障」而多是使用「身心障礙」,仍然散見在各表單。我覺得有必要全面的來檢視各單位下載文件及表單內容,希望綜發處作為市府專業的資訊管理單位,在協助各單位網站更新時,也可以來統籌要求各局處進行檢討、更新,並撤下已經沒有在使用的表單。
➡️綜發處回覆:資訊科長回覆說針對資安防護都有進行弱點掃描,另外市府內部的電腦裝設若跟不上軟體系統的話會根本跑不動,因此會以硬體更新為主。公文修復的狀況正在進行。在表單調整的部分因為資訊科還是屬於技術人員,主要要支援技術,內容還是要以各單位為主來檢視。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交通處與公車處業務報告|重大交通政策納入需求、公車營運檢討】
昨天(11/2)是基隆市肩負交通規劃與大眾運輸的兩個局處業務報告,我也花了蠻多時間和兩位處長討論到「基隆捷運」的重大政策參與,以及公車處的營運改革,也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
#交通處業務報告
🚇#捷運規劃中 #不該被消音的通勤族需求和公民參與
「參與是基隆的基因」,這是市長上一次定期會的報告,我相信除了公共空間改造外,重大交通建設也該加強參與,不管是基隆輕軌還是基隆捷運,請#掌握受影響通勤族 與 #加速重大建設雙向溝通 !
早在2017年,我和幾位朋友共五個普通市民,就舉辦好幾場專家學者講座及輕軌政策討論會,也有非常多市民前來討論交流,我們也強烈呼籲中央和市府盡快召開地方說明會跟市民溝通,五位市民做得到的事情,我相信基隆市政府一定也能做到。
輕軌政策從2017年一直都缺乏對大眾的資訊與溝通,甚至也無法明確知道到底會如何影響通勤,交通部不做,基隆市府也沒有來協助。到最近從「北北基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第1次會議」,一個多月中,除了專業的工程與安全評估外,我想知道市府做了什麼溝通調查?最後,林市長是帶著誰的經驗和需求,去跟其他首長及中央談的呢?最後其中的結論,也是交通處的業務報告「八堵-基隆路段還正在評估不同方案,後續持續規劃討論」我們到底有沒有可能先辨認出會遭受影響的基隆通勤族以及其需求提送「討論」?
我希望,交通處可以有對軌道運輸和路線規劃的專業判斷和分析,但請不要讓通勤族的聲音和公民的意見,在這麼重大的政策中被消音。
🚌#R系列公車未來軌道運輸接駁的困境
R系列一直以來肩負著沒有鄰近車站區域連接與接駁軌道運輸的重要功能,未來可能會轉變為捷運接駁的路線,承擔更多的運輸量。請不要忘記,多數未來要去搭基隆捷運的民眾,必須透過市公車和接駁轉乘才能到達捷運車站,我想請市府負責任的在中央完成輕軌捷運規劃時,也一併如王醒之議員提醒的,透過向交通部交通部一起來全盤提出未來接駁公車路網及營運更完整的規劃。
另外,這次10月26日的R系列調整,不僅公告非常倉促,也沒有按照上一次臨時會報告事項的討論內容和結論,好好向民眾說明調整的內容、原因及過程,引發了許多搭乘民眾的強烈不滿,甚至最後貼公告的站牌也有部分貼在民眾完全看不到、注意不到的地方。
未來若R系列和其他市公車路線班次有所調整時,我希望交通處能夠承諾,確實以問卷及說明會的形式,進行政策溝通及意見收集,並確實將搭乘需求反映在調整上。
#公車處業務報告
在公車處的業務報告中,我主要會針對公車處營運改善──票價結構檢討、路線檢討等營運改革的方向,並提醒搭配溫室氣體管制方向推動電動公車目標還沒有達成。
📋#票價結構檢討
首先,我們很高興聽到市長和處長在討論緊急動議及施政總檢討時,承諾要來研議比照雙北以更具公平性的點數制來設計敬老卡,市長也有提到,如果這個部分成功改革,一年可以省下約600萬來挹注公車處的整體營運。
不論是整體敬老卡的點數制、或是R線公車的兩段票的敬老卡第二段收費等,這兩個改革方向是我們樂見的,我們希望公共運輸可以友善長者,但同時也希望有一定的機制來防止濫用及資源排擠,社會福利與有效經營並維持服務品質如何來兼顧,我希望市府能認真的評估規劃。
我也要求交通處彙整統計時間區段更新、更完整的敬老卡刷卡資料、分析及效益評估,並提供給議會。改革不是一蹴可幾,會需要時間,但如果不踏出第一步,改革就不可能會發生,也呼籲李處長給我們明確的時程,一起來為改革努力。
📊#路線檢討與精確旅運資料收集
針對路線檢討的部分,真的提到非常多次,但還是沒有看到。交通處與公車處必須開始檢討沒有效益或過去未評估有陳情就設置的路線,我知道工程很大很困難,但要開始著手,才能開始釋放出運能並提升營運效益。
針對重疊、有替代方案的路線進行檢討,而較偏遠地區也能討論更有效率的方案來為偏遠地區大眾運輸平權或是導入民間資源一起來解決。再來,搭乘人數過少的路線或是學生專車時,都有提出以接駁方式來解決營運問題的建議,例如以中巴將乘客接駁至較大節點來進行轉乘等,有效的盤點路線及資運配置,達到更好的運輸效能。
另外,我多次提到需要更精確的旅運資料,才能進行有效的路線檢討,因此收集上下車刷卡資料、加裝下車刷卡機就非常重要了,這件事情,因為還沒有得到交通部的補助
#大眾運輸永續財源
最後,公車處陳處長與交通處李處長都有承諾,未來會針對提升營運效能報告中的建議來做改革。除了上述所提精確的旅運資料收集以及路線檢討,就是非常重要的永續財源建議,報告指出,本市應該設置「停車管理基金」及「交通作業基金」來挹注大眾運輸發展的相關支出,這是六都及新竹市都有在做的,正逢我們有多處停車場正在興建,以及多項科技執法政策上路,我認為有必要來將私人運具使用公共資源甚至違停的成本提高,並挹注在大眾運輸交通中、專款專用,提升大眾運輸品質,並落實運輸平權,我也請處長針對此回應。
⚡#市區公車配合減排目標的電動化規劃
「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是中央政府預定推動的重點政策項目,中央也推出了補助計畫,其他縣市也有訂定市公車電動化的目標,但我在交通處及公車處的業務報告中,都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內容。
根據「基隆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我們在去年和今年,共要新增十輛電動公車,而目前2030年要達到全面自動化,我們僅看到公車處業務報告中提到目前仍有需要汰換的車輛,但中央今年的經費已經用罄,針對行車安全,車輛的汰舊換新是必須的,是否能夠配合「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與基隆市自己的溫室氣體管制方案?我也希望公車處可以盡快評估並爭取經費。
#業務單位回覆
因為時間不夠的關係,兩位處長僅簡單回復,輕軌的部份一定會要求交通部在遵守程序辦公聽會,R系列公車每次調整都會把尖離峰需求考慮進來,另外因應捷運的部分,本來就會由捷運負責單位來評估規劃,但接駁系統都要等到捷運開通前一年或半年再來規劃。
公車處營運改革相關的事項,如票價結構檢討會和社會處討論,路線檢討的部分會持續進行,不一定需要下車刷卡機(精確的旅運資料),另外營業基金的部分需要繳稅,比較不傾向這個角度。
🖥交通處與公車處業務報告影音🖥
(上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2DR_0.mp4
(下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2DR_1.mp4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 05 20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今天是第一次定期會的市長施政報告,其中也簡短談到「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我把握難得的機會跟市長反應目前新竹市公車諸多的問題,並要求市府在規劃輕軌的同時能積極解決當前公車的困境。
我平常主要都是騎單車或搭公車上下班,因此新竹市的交通一直都是我很關心的議題。新竹市目前約有 5% 的市民朋友和我一樣依賴大眾運輸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幾乎都是老人家、身障者、孕婦和學童等弱勢族群。我很榮幸,能夠站在議場上為他們發聲。
我認為一座進步的城市應該具備多元且普及的大眾運輸系統。
林智堅市長曾說過:「要建立輕軌,先期應透過公車讓市民養成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他在 2014 年第一次競選時,也提過《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其二線是藍線和綠線,作為輕軌的先導公車;而三網的第一網就是改善「全市大眾運輸公車路線網」。
我想市長不可能不知道,民眾要先有搭公車的習慣,未來輕軌才會有運量;即使新竹有了輕軌,公車作為轉乘系統,還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過以我親自訪問公車司機的結果,以及市民朋友的反應,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公車沿線車輛違停嚴重,導致公車常常被卡住無法準時到站,行車時間也大幅增加。另外,很多公車路線一小時才一班車,候車環境也不佳,再加上從家裡走到站牌根本沒有人行道,完全不會讓人想搭公車做為交通工具。
當市府面對這些真實的市民心聲,卻沒有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提出輕軌計畫想要蓋掉已經產生的問題。因此我們也接獲了許多市民朋友所提出的疑問,建設輕軌真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沒有優質的公車轉乘系統,#輕軌真的會有人搭嗎?
上述提到市長《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要在過去三年花費 12.8億元的市款來改善新竹市的公車路網,結果實際上三年市府只花費了不到 2 億元在公車上,等於是不到計畫的五分之一,短少了 10.8 億元。
這樣的結果導致過去這三年,新竹市區公車經營慘澹,吸引不了更多民眾搭乘。市長甚至在回應時,還坦言不少公車業者因為營運不佳、虧損連連,萌生退意。
對於市長的答覆,我感到有些失望。市長一再表示他希望新竹市能夠有輕軌,但同時卻不肯花更多資源在公車上。難道除了現行的差額補貼,市府就沒有進一步要改善新竹市的公車嗎?
我也希望新竹市有更多元的大眾運輸,但就目前市長對公車的態度,我對未來新竹輕軌的發展感到憂心。
#營運費用高
104 年新竹地區輕軌的評估報告書中,預估輕軌每年的營運費用高達 12.3 億元,包含營運維修管理、資產重增置等等。以新竹市目前習慣搭乘大眾運輸的人占比不到的 8 %,屆時真的有足夠的運量可以支撐輕軌嗎?
#運量估計過於樂觀
目前市府預估每日運具旅次會移轉 20% 至輕軌,每天至少約 6 萬人次搭乘。但根據交通部 105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雙北捷運的市占率都沒有高於 20 %,高雄捷運更只有 2.2 %。如果連可行性研究的旅次預估過於樂觀,就算最後評估出來可行,那未來輕軌也注定會成為新竹市最大的財政黑洞。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我會持續監督市府檢討改善市區公車系統,讓市民朋友能夠擁有更好的交通環境,也養成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改善道路壅塞的狀況。
相關新聞報導:
竹市施政報告 議員批「以輕軌掩蓋公車現存問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3823602
(註:交通處先前在市府公開資料庫上提供的運量數字有誤,現已更正。105 年至 107 年總運量應為 581 萬、 563 萬和 575 萬人次,並未明顯減少。)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在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教育訓練簡報 的相關結果
本次附件為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公共環境建設計畫計畫」提案-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教育訓練簡報,說明會辦理日期為6/19日,也請大家預先下載附件資料瀏覽。 ... <看更多>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在 臺南市政府函 的相關結果
四、提案作業採上網填報,請各提案單位至「市區道路建設評. 估管理系統」(https://cprems.cpami.gov.tw/CPREMS. /pagLogin.aspx)填報,填報方式及帳號密碼請詳閱附. 件。 ... <看更多>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在 市區道路建設評估管理系統 的相關結果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版本為Google瀏覽器、FireFox或IE9.0 以上版本最佳瀏覽解析度:1280*1024以上. 市區道路建設. 評估管理系統. 帳號. 密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