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是台灣 #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過去因為在玉山國家公園及漁業採訪工作關係,我跟布農族及阿美族朋友有比較多的互動,
我是很喜歡到部落的,在山林生活也時常受到他們的照顧,我也因此知道,很多布農族朋友的漢名,是被日治時期 - 國民政府時代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當時為了便於行政管理,原住民在登記戶口時,被強迫一定用用漢名登記,有時候,為什麼姓那個姓,他們自己根本不知道。
近年,一些職棒球員,例如:陳鏞基(MaYaw Ciru)、林智勝(Ngayaw.Ake)在球衣上,都用自己的族名,而其實張泰山(阿帝‧馬紹Adi Masiao)在2011年就希望可以用族名漢名註冊登錄,但是礙於身分證上只能有一個漢名,所以後來製作完成的阿帝‧馬紹球衣也成為隱藏版。
🔺這次東奧賽場上奮戰的運動員,有13位具有原住民身分,分別是:
舉重:郭婞淳/Tana(阿美族)、方莞靈 (鄒族)、 高展宏 /Bisazu Takiludun(布農族)、 江念欣 (布農族)
柔道:楊勇緯(排灣族)、林真豪 (阿美族)
田徑:陳傑(阿美族)、 楊俊瀚/Futing(阿美族)、 謝喜恩/Sawnah(阿美族)
跆拳道:蘇柏亞 (阿美族)
拳擊:陳念琴(阿美族/布農族)
射箭:林佳恩/Upah Yabu(泰雅族)
自由車:馮俊凱(泰雅族)
有些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不曉得是否還有部落的名字,而我們對於原住民,長期用行政制度來介入傳統部落文化,甚至用開發計畫直接將原住民傳統領域切割碎裂化,都不見得有徵詢過 #傳統部落會議,而直接用行政審議的決定。
甚至有些地方首長,在傳統部落節慶時,硬要上台高歌一曲(沒錯就是那個花蓮王!),把個人權力的傲慢,硬加在部落文化上,要求部落得因應觀光需求發展符合遊客可觀賞的祭典活動,實在看了令人搖頭。
原住民選手在奧運場上代表台灣發光發熱,但在真實社會中,政府對部落的理解及其文化的尊重,又是另一件事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
布農族祭典活動 在 賴峰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月1日原住民族日
今天是原住民族日,受疫情影響,今年不便舉行慶祝活動,我依然要肯定澎湖原住民朋友為地方的貢獻,大家離鄉背井,在澎湖落地生根,創造多元文化,縣府會全力照顧原住民朋友,協助傳承族群文化。
澎湖的原住民有13族600餘人,以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居多,雖然來自不同地方,有各自族群文化,但來到澎湖,大家都成為一家人。
原住民擁有極佳天賦,傑出表現有目共睹,今年東京奧運舉重女子59公斤級金牌阿美族郭婞淳,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排灣族楊勇緯,成績令人激賞。
原住民朋友離開原鄉,為避免文化斷層,在澎湖的原住民每年固定舉辦慶典,傳承族語、歌謠、舞蹈、祭典儀式,凝聚族群情感與向心力。
澎湖是原住民朋友的新故鄉,大家對這片土地有相同的認同感,請一起努力,讓澎湖充滿生命力。
#照片拍攝時間2019年7月27日
布農族祭典活動 在 13's幸福食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台東海端鄉射耳祭
這次來到台東旅遊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來參加一年一度布農文化傳承經典活動「海端鄉射耳祭」🦌🦌
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部落活動,除了更深入了解布農歷史文化外,也深深體會部落對於傳承的用心態度;非常盛大的射耳祭典,也終於現場直擊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的八部合音,真的好震撼也超喜歡的😲😲💕
#射耳祭是什麼
射耳祭是布農族重要祭典之一,布農族語稱為Malahtangia,有「射鹿耳」之意。每年四月至五月間舉行,是海端鄉布農族人最盛大的祭典活動。透過祭儀、展演與傳統技藝體驗,祈求獵物豐收、家族興旺,亦可見到布農族穿著傳統服飾與其音樂特色。
#歡迎轉貼分享 #可以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shine5413/
🔹ⓉⒼ→https://t.me/shineblog
布農族祭典活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布農族祭典活動 在 Madu Bunu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布農族是非常重視祭典的民族,希望透過祭典活動聯絡族人感情,也讓年輕一代了解祖先生活生活方式,將傳統祭儀傳承下去.
(The Bunun is a nation tha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eremonies, and hopes to connect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ceremonies, so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can understand the ancestors' lifestyle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eremonies.)
布農族祭典活動 在 台東製造ZZTait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布農族生活以農為主、狩獵為輔,傳統祭儀就是跟著小米農事而行的「歲時曆」。最近,在春季播種、除草之後的農閒期間,便是部落舉辦 #射耳祭 的日子。
孩子們從小透過家人的指導逐漸學習生活技能,射耳祭是每個家族歷年的重要祭典之一,也是唯一有關狩獵的祭儀。祭典前,婦女們會為全家族的人準備釀酒、食物、祭祀所需的祭品,而成年男子須先上山狩獵,除準備儀式上重要的山鹿外,還有其他儀式裡一定要有的獵物。
祭祀時,參加狩獵之男人圍靠著在獸骨架,汲取酒渣並將酒糟撒潑在獸肉、顱骨上,祈天祝福能捕獵到豐富獵物,並揭開這天的序曲。
射耳祭儀、開墾播種祭、除草祭、收穫祭、嬰兒祭、報戰功,場中藉由活動展演述說著族人的生活時序。榮茂哥告訴我們,其實每個家族的射耳祭流程都不一定相同,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從生活中去學習傳統族人的生活方式,讓剛學會走的男孩練習拿弓箭射肉,再大一點的便拿弓箭練習射鹿耳,再來則是獵槍;族人必須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而伴隨著耆老的祝福,都代表著成長。
現在我們所見的射耳祭活動與傳統不同,正賢哥說最早部落射耳祭是以家族為單位,隨著時代演變改為村、鄉,甚至是全國性的射耳祭,過程中也多了摔角、射箭、搗米、背木、鋸木等運動競技,除讓現代族人感受社區團結與彼此交流的意義外;更希望透過老人家、中生代、新生代、孩童共同參與的傳統祭儀展演,對外、對內傳遞布農文化的意義。
當然,對於認識深厚的部落文化,兩天活動真的不夠,有機會記得來台東多走入布農原鄉,感受生活,朝向”min-bunun”更近一些。
註:min-bunun是布農語成為人之意。
#台東製造 #地方生活 #36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