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統計學11:生活中常態分配的例子。 - 沈老師系列:數學史圖鑑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應用實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應用實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標準差例子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PT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如何用白話解釋中央極限定理 - 時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應用實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應用實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 #資產配置 扎根,#財富成長 將無往不利》
在金融界做了8年的前線業務,從戶頭入不敷出到身價上億的客戶我都接觸過,看盡人生百態,成千個個案教我學到一屢屢被驗證的信念「除非有自己的事業,或是會投資理財的本事,否則受薪階級很難致富。」,譬如工作年薪200萬,在台灣已經算是金字塔中上層的收入了吧,但要將此水平歸類至「有錢人」,以台北的消費水準頂多算是日子能過得不錯,可還不到一輩子不用為錢煩惱的地步,想想,在台北買一間破千萬的房子都只有舊公寓可以選呢,更不用說想要留一大筆財產給下一代了,台灣金融機構普遍認定有3000萬(100萬美金)以上的資產才算是高資產群族,一年賺個200萬,完全零支出也要花上15年的時間才能到達,真的還不夠。認識的客戶越多,認識他們的故事越深,要當老闆才能翻身的觀念在我腦中就越根深蒂固,走過證券業、保險業、銀行業,現在的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財能力,毅然決定要將致富的兩個要領雙管齊下,告別銀行職員的身分,在自媒體時代下創業經營個人品牌,並同步持續原本就有在獲利的投資理財,大刀闊斧要用更寬廣的格局實踐我理想的未來。
很多人會下意識的避開談論錢的話題,認為滿嘴價格很不禮貌,但對於在銀行做過理專的我,認為清清楚楚每一筆錢是過生活相當理所當然的事,錢,本是中性名詞,就只是讓人生更美好的一種籌碼,賺錢,賺很多的錢,也只是基於人性與生俱來的慾望,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就曾買過一本教人如何享受退休生活的書籍,記得當時媽媽看見了還大笑三聲「才剛開始工作就想退休喔?」,踏進第一間銀行時,當時的主管劈頭就問零理專經驗的我「你工作的動機是什麼?」我回答「從一開始就選擇走業務這條路,為的就是能早點百萬年薪,存款破七位數。」像是回答出符合她心中的正確答案一樣,主管聽了臉上立刻綻放燦爛的笑容,是的,有想賺大錢的企圖心才會有付出努力的動機啊。不論是透過工作或是投資理財增加資產,都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事,你會面臨很多障礙,很多困惑,你很容易就在岔路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於是乎,牢記賺錢的初衷,時時激勵自己,是工作性質不穩定的業務日常心法,你必須找出你理財的終極目標,設定能越仔細,最好不偏不倚正中你的心意,往後要吃下再多苦,你也能用各種方式堅持到最終站了。
第一份工作我走入了證券業,多空方一言不合就掀起驚濤駭浪的股海不適合心態偏保守的理財小白我,於是一年後我就往極端的另一頭保險業奔去,熟透各式保險產品後,才發現那也不適合剛起步只想有速度賺錢的年輕人,後來我轉身一躍而下銀行業,在這裡除了台股之外什麼都有,美股、基金ETF、債券、外匯、保險、定存、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產品涵蓋的範圍最廣,投資理財的工具最多樣,我喜歡挑東西時先地毯式全盤搜索一遍再選出最好的,眼前集大成的銀行立刻就與我的個性配對成功。從理專的腳色中我收穫最深的並不是學會如何一夜暴富,秉持著投資首重於風險而不是報酬的原則,在控管好資產的安全下,把握每一次獲利的空間進而達成理財目標,「資產配置」才是我工作的核心內容。
只要你有資產,我就認定需要配置。網路上曾有篇文章下了「多數人都不需要資產配置」的結論,認為資產配置只會拉低總報酬,這就是很典型完全不顧風險不要命的例子,當時我一讀,相當心急會有人被這種只摸到象腿就說大象是柱狀形的想法所誤導,特別是才開始累積財富見錢容易興奮又經驗不多的年輕人,不夠完備的配置只要龍捲風一吹,我保證有涉及風險的部位必然東倒西歪。資產配置是什麼?用一句話來簡述就是分配你的錢要放置在哪兒,並不是承作了金融產品才叫有配置,你一定聽過「滿手現金等大跌再進場」這句話,故將錢100%放在現金裡其實也是一種理財策略,那麼資產配置要怎麼做?大家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曾經有個阿姨就對我說「有啊,我都有放在好幾個籃子裡捏,我有一些是放在金融股裡,有一些是放在電子股裡,都在不同的地方啊~」我想我當時一定是臉上一片慘綠來不及做好表情管理,所謂分散風險,是要將你的資產配置在高風險、低風險和零風險不同種類、不同危險程度的投資工具裡,比例則依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作調整,我遇過一位風險承受度極高的客戶,接手服務她時她就已經持有以暴漲暴跌為常態的特斯拉汽車,當我向她報告現在的損益是賠30%以上時,她只是笑笑的跟我說「會大跌就表示會大漲啊,像這種衝來衝去的標的才有機會賺大錢啊。」原先還很害怕撥這通電話的我聽到如此開朗的答案著實震驚極了,很明顯的,我倆的屬性距離有點遠,反思了一會兒後,得到的唯一結論就是再次確認我本人沒有賺快錢的命,因為我壓根兒沒有那鐵打的膽子入場冒險。重點來了,資產配置究竟有什麼好處?因為做好資產配置,我在轉職初期零收入時沒有吃過老本,我在相中投資大好機會時能靈活運用我的資金,還有剛剛回想才發現,在我的印象中過去似乎沒有賠過什麼錢。
老話一句,請先存錢吧,沒有存款的人,意外一來就有很高的機率會落入窮困的底層,即使是領著高薪,沒有多餘的本金能夠滾出更多的錢,想要躋身更上一層階級變為富有,機率也是很低,你在最初所努力存下的不僅僅是實質上的金錢,那是一桶即將革命你人生的新希望啊,還沒存夠一桶金也沒關係,但你一定要從現在就開始去接觸「談錢的環境」,就去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慢慢熟悉,慢慢從大海裡撈出自己使用起來不會感到為難的理財方式,我有對夫婦檔客戶,曾在申購了一支平衡型基金後高高興興的離開,兩個小時過去,先生又再度出現,他說太太回去之後一直沒辦法冷靜下來,又慌又緊張,深怕資金全都跌光光,為了讓她能夜夜好眠,即使先生看好該檔標的,最後還是選擇把金額降至一百萬以下,投資確實要量力而為,腸胃不好就千萬別挑戰極辣的麻辣鍋。如果你在只有一筆小錢就貿然開始高風險的投資,往往趨勢一看不對,你就只能任人宰割坐以待斃,用來投資的資金最好是有可以分批進場的規模,在過程中能用上的操作技巧才能越多,當你的本能越雄厚,你也才能減少心理壓力的負擔,保持理性應變的穩定度,勝率與絕對獲利也才能跟著提高,你看看股市裡把散戶當韭菜割的法人就能理解了吧(笑)。
我的資產配置是以時間來規劃,按投資工具不同的功用歸類至長、中、短期,在一切的開始前,請先測驗出你的投資風險屬性,了解自己能承受風險的程度,梳理好全部的資金,思考過你目前及未來需要解決的財務目標,以利進行。
#投資理財 #財務規劃 #第一桶金 #財富自由
梅姬LU 思維創作|個人品牌經營|財務規劃指導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碩士班畢業,
橫跨銀行、證券、人壽八年金融界業務資歷,
從本土龍頭銀行年度排名中嶄露頭角,躍升前三大外商銀行客戶關係維護經理,
現攢夠經驗值,匯聚能力,決定成就翻新。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月薪嬌妻】請勿私訊來問病情
「我會加油!我會全力幫妳的!」
「不對!小孩明明就是我們共同擁有的!這是我們要一起面對跟承擔的事情!為什麼我要自己一個人學習然後為你指路?一起學習,一起成為父母,夫妻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在日劇月薪嬌妻特別篇一開始,就指出普遍男性跟女性之間對於養兒育女的想法有所不一致。
最近我身旁有個朋友正在創業,同時家中也添加了新的寶寶,新手媽媽相當焦慮與擔憂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奶量不夠多、能不能調整好小孩的睡眠等等等等,所有對於"好媽媽"的角色責任就像是枷鎖一樣扛在她的肩膀,無奈她的丈夫忙碌於事業,有著非常正當的理由難以跟她分攤共同的育兒責任或是減輕她的焦慮感。
這是我們這個社會共同正在面臨的困境。
「我們想要獲得接納、受到敬重,那壓力是無止境的。我們把許多時間和心力投注在滿足他人的預期,以及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上,因此老是感到憤怒、怨恨和恐懼。有時我們把這些情緒往內壓抑,說服自己真的不夠好,也許我們真的很糟,遭到拒絕是應該的。有時我們對外發洩,無緣無故對另一半或是小孩大吼大叫,或是對朋友或同事酸言酸語。無論是往內壓抑或是往外發洩,最終我們都感到精疲力竭,不堪負荷,又極度孤單。害怕著被他人評斷自己是一個"失格的母親"或感覺自己太愚蠢或受教育不多而不敢發言,也是出於這種狀況」--我已經夠好了
#情緒勞動
「"這種我該怎麼做,好讓大家皆大歡喜?"的內心對話經常上演,消耗很多心神,那些精力原本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或更有創意的事情。」情緒勞動一書進一步說明:「我不需要"幫忙",我需要的是通力合作的夥伴,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幫忙意味著"這不是我的工作","這是你的責任"。幫忙意味著助人者特意騰出空檔去幫助進度落後的責任方。既然如此,我們過著共同的生活,為什麼只有一方是責任方?拋棄了"幫忙"的概念,並以一種平等的方式承擔責任。」
#女同志的家庭分工
說起來有點汗顏,身為女同志的我,自以為可以打破這種"幫忙"的假設,但其實我工作一忙起來壓根就看不到地板上的貓毛跟髒亂的貓砂,我根本就沒有心思在意我周遭的環境以及貓咪的狀態。每次我親友都問我養五隻貓會不會家裡很臭或是很髒亂?我都心虛地說:還好啦,我太太每天都有整理。
因此,每每翻"情緒勞動"這本書時,我總會有種"做錯事"或是"過於遲鈍"的愧疚感。
「不投入情緒勞動的男性,在很多方面就像幾十年前的女性,過著不太實在的生活。在你在家中感覺可有可無,沒有情感聯繫,不必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時,你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你的職業地位。在我們所知的世界裡,你還有甚麼價值呢?由於社會告訴男性,他們不該展現脆弱及情感聯繫,許多男性不會去追求女性努力打造的全面生活。他們只在乎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文化告訴男人,他們的價值與他們是誰無關,而是與他們做甚麼有關。」引自"情緒勞動"一書。
看到這一段我心裡只想著:嗚嗚嗚,對不起,我在家就是個廢物,我連開罐頭都很少,我對貓咪來說就是個大型的廢材家具。謝謝主子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我。
#男性的自卑
#男性的脆弱
「我們男性也會自卑,深切的自慚形穢,但是當我們想接觸外界,分享自己時,情感卻大受打擊。而且不只其他的男人這樣對待我們而已,當然,他們會痛扁我們,但女人也是如此。你說你希望我們展現脆弱和真實的一面,但是少來了,你們根本受不了,你們一看到男人那樣,就覺得噁心。」
"我已經夠好了一書"進一步說明:「我們先天就渴望與人連結,不分男女,我們都有渴望獲得接納的基本需求,都希望自己有歸屬感、受到重視。然而,男性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他們必須展現出強悍、堅強、堅忍、強大、成功、無懼、一切在掌握中、能幹的樣子。這就是社群的預期,為他們塑造出想要的身分。女性必須平衡、協商、穿梭於高不可攀又矛盾的預期之間,男性則是承受著永遠展現"堅強、無懼、強大"的龐大力量,那壓力一樣高不可攀,令人窒息。」
"性別打結"一書的作者若看到這段對話大概會跳出來大喊:妳看!父權主義對我們大夥兒幹了甚麼事?
#性別打結
事實上,這些性別角色的標籤處處在影響著我們,就連在家中所有的小細節、床笫上的私事都難以放過,不然那些總可以號稱"重振雄風"藥物老是可以賣得嚇嚇叫是為什麼?
「只有平等的結構才能指引我們如何擺脫這種混亂。事實上,這世界上有個部落稱作:Aka Pygmy部落約有兩萬人,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他們不是不分性別,只是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在家中及狩獵中都是可以互換的,男人可以輕易承接照顧孩子的角色,不需要任何微觀管理,而女人外出狩獵時,往往表現得比男人更出色。Aka部落的男性在養育孩子方面,完全顛覆了生物學上的爭論,當他們湊在一起過著"男人之夜"時,他們會一邊把嬰兒抱在胸前、一邊喝棕櫚酒的情況並不罕見。父親和嬰兒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常態,就像母親和嬰兒一樣親密。」
一開始我在看"情緒勞動"這本書時,其實是滿不舒服的。因為作者在前面花了很多章節解析甚麼是"女性的情緒勞動",並且試圖舉了很多例子,除了母職的角色還有服務人員、專業人士與醫療人士,在書中最讓我訝異的是一位護理師聚精凝神、小心翼翼地在替病患進行治療行為;過沒多久,該病患居然跟醫院投訴說,這位護理師從頭到尾都沒有帶給她一絲微笑。這是一個很荒唐的事情,但卻往往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發生。
#請勿私訊來問病情
#ICU陳志金
即便是非常專業的醫療人員也被期待情緒勞動,且看ICU陳志金醫師粉絲專頁文章:"請勿私訊來問病情"下方有多少慘烈的經驗留言。
這或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上的不同?
畢竟東方文化更講究關係與連結性,因此,情緒勞動一詞似乎不僅僅用在女性身上,男性在職場上也會遇到不得不情緒勞動的狀態,例如拍上司馬屁、喝酒應酬等等,只是女性就不單單在職場上這樣被要求,連在家庭生活當中也會時刻被檢視著。
而在"我已經夠好了"與"性別打結"書中皆有提及,現代的社會架構太過於強化"男性或是女性應該如何"才會導致我們的獨特性不被看見,以及我們真正有價值所在不被認同或是重視,因為我們沒有活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應該有的樣態之中。
「真正讓我們達到雙方都覺得舒適的平衡點,是因為我們為了瞭解彼此而做了必要工作。我們觀察彼此的生活經驗時,主動積極地鍛鍊同理心。我開誠布公地對丈夫描述我的生活經驗時,他專心聆聽並融會貫通,不再辯解,而是展現出理解(這也是我很努力在學習的,我太太總說我對個案比對待她溫柔太多了),並自然而然地促成行動。他給了我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是被重視、肯定並且擁有歸屬感);不是疊得整齊的毛巾或是乾淨的流理台,而是變成真正「看見我」的伴侶。」
#水瓶時代
#唐綺陽
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生存著,難免會接收到主流價值觀的制約,但我們正迎接著水瓶時代的來臨,那是一個不分異同、共享資源的時代,如同唐綺陽老師在2021星座運勢大解析一書中提及:「我們將往自由、平等、突破與改寫的時代前進」。
願我們也能夠撕掉這些性別角色的標籤,勇於改寫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ps:有人問看了很有感觸卻又不知道怎麼辦?可以試著先從家裡做起?主動關注身旁的環境與家人的狀態,倘若你已經是家中較容易情緒勞動的人,那也就試著表達你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也蠻好奇其他同性伴侶都怎麼分配或討論家務事的?
延伸閱讀: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By 潔瑪哈特莉
性別打結:拆掉父權違建 By Allan G. Johnson
我已經夠好了 by Brene Brown (My favorite author)
唐綺陽2021星座運勢大解析 (My favorite author)
-----
【高雄工作坊】如何使用多元媒材帶領小團體
https://pse.is/3ckvwr
【塔羅占卜】2021上半年是否會有脫單的機會?
https://rothluffy.pixnet.net/blog/post/69529226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常態分配生活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常態分佈推導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常態分配生活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常態分佈推導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常態分配生活例子 在 統計學11:生活中常態分配的例子。 - 沈老師系列:數學史圖鑑 的推薦與評價
書名:莫莉勇闖數學奇境: 數學知識繪本+推理冒險故事+互動立體翻翻書,運用觀察與操作,探索廣闊神奇的數學世界、發現數學理論的奧妙與樂趣,線索就藏在2D、3D的插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