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烏克蘭防疫創意廣告》
* 願你所有的日子,都比不上明天的光輝。——博爾赫斯
* * 羅斯福在三十九歲時罹患小兒麻痺症,當時一九二一年,小兒麻痺症疫苗還尚未問世。直到一九五五年,發明人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疫苗,這個偉大的科學家是沙克博士(Dr. Jonas Salk)。
一九五九年,沙克博士在羅斯福夫人的陪同下,來到溫泉郡的小兒麻痺中心,也是當年羅斯福總統告別人生的最後之處。
沙克博士說:「謝謝這麼多年來,你及你的先生, 以豐厚的財產、強大的權力協助這群被世界永久遺忘的人。是你們一直鼓勵著我,使我從事我的醫學研究。」
一位撰寫羅斯福傳奇的作者,在書中形容羅斯福是一隻獅子、狐狸。
他說羅斯福的活力、勇氣,令人佩服;但是他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擁有歷任美國總統至高無上的殊榮與愛戴。
他沒有為自己、沒有為他的家族謀任何利益,他也沒有濫用他的權力,也沒有酬庸部屬親信── 雖然這也是有些民主黨員對他有一點微詞的理由。
可是美國在他的領導之下,也在時代的演變之下,終於成為現今世界不論在經濟還是國際政治中,永遠的第一強國。
羅斯福至今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另外一位被公認最偉大的總統是林肯。
從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五年,羅斯福的總統任期長達十二年,但他當權的時代始終如此緊迫。很多關於羅斯福生活豐富的檔案紀錄,大多是摘自其他人或是一些短短的書信,對於他的研究其實不夠多,尤其他根本沒有時間寫傳記。
有一段話,我想拿來做為羅斯福第七講的結尾:
「總統先生,你是左派嗎?」
他說:「我不是!」
「總統先生,你是資本家嗎?」
「我不是!」
「總統先生,你是社會主義者嗎?」
「我不是。」他說。
「那你是什麼?」
「我是在乎人民的人。」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紀伯倫
*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奢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林語堂
* 入了心的人,怎能說忘就忘,動了情的人,怎能說放就放,即使不見面,不說話,沒有任何聯繫心裡總會有一個位置,安安穩穩放著一個人。有些人,止於唇齒,掩於歲月,有一種陪伴,不在身邊卻在心間,見與不見依然想念。 —楊絳
* 夜雨,清晨走到田裏看垂實纍纍的稻穗,帶著露水,或昨晚的雨珠。
有些插秧早的田地已經收割,清晨田裡走著收割車,飛來大群鷺鷥,跟在車後覓食,叨食被驚擾的蟲,這是農忙的季節了。
眾生猶在艱難中,每日死亡不減,連日抄經,仍餘一命,願度苦厄。—蔣勳
*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國真《我喜歡出發》
* 生活本就是一餐一飯,一生專心做好一件事。——是枝裕和《海街日記》
* 真正的友情是世間罕有的靈魂相契,只有興味相投,才可能發展出平等長久的友情。——甘地《甘地自傳》
* 我提著一個袋子,邊走邊拾,一路上拾起無數我不想要的東西,當我遇到我真正想要的東西之時,袋子已經裝滿了。
——亦舒
* 如果竭盡自己最大努力仍然還是一無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誠如沈睡的寶石一樣,自身就發射著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內就具有價值。—-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
* 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黑格爾
* 人逃得越遠,便離目標越遠。一切只是白費力氣,他們以為自己正在前進,殊不知只是原地踏步,哪兒也沒去,但踏著踏著,卻直接踏向虛無。—-卡夫卡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2021/2/26 台灣大學哲學系,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 參考資料 Reference: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道德底形上學》、《...
「康德道德」的推薦目錄:
康德道德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康德如同行走的時鐘,一絲不苟的度過每一刻除了拿到《愛彌兒》的那一天】#精選書摘
康德一生不曾離開家鄉科尼斯堡。以致街上的居民常說:「應該還不到七點吧!因為康德教授好像還沒有經過這兒。」他周遭的事物都有精確的秩序。只要一把椅子被移到另一個角落,他就會陷入焦慮不安與絕望中。
康德每天下午準時出門散步,但是在收到盧梭的《愛彌兒》的那一天,他暫停這個習慣,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破例做法。康德急於知道一位無神論者如何談論「愛」。
#人生雖然有點煩 #就靠哲學扭轉它 #康德 #道德 #哲學
康德道德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律與自由(寫在參與六.九遊行之前)
法律必須以人的自由為基礎,它以限制自由的方式去維護自由。然而,當法律失去了維護自由的功能,而只剩下限制自由的功能,它便摧毀了自身的根基。法律的限制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它的權力和意志來自人民。在本源上,人民是自身的立法者。立法機關的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而政府是法律的執行者和維護者。如果政府提出的法律並不以民意為依歸,立法機關的代表性亦因為重大的結構缺憾而無法反映民意,人民便沒有別的選擇,必須直接以行動表達自己的意志。「《逃犯條例》修訂」不但限制人民的自由,還剝奪和危害他們的自由,完全違反法律的本義,是為惡法。當中的「調整」摻雜了法律所應排除的「利益」成分,成為不倫不類的怪物,堪稱畸法。當法不為法,卻自恃權勢硬推,則是公然的違法、非法。人民面對違法、非法的立法,面對自由的根本被侵害,唯有以合法的方式彰顯自己作為立法者的權利和義務。人民會以自己的言論、自己的血汗、自己的身體,為自己作為立法者的尊嚴,和作為法律所保障者的自由,堅守到底。
——讀康德《道德的形上學的基礎》有感
康德道德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2021/2/26 台灣大學哲學系,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
參考資料 Reference: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道德底形上學》、《實用人類學》
佛洛伊德《超越快樂原則》、《夢的解析》
尼采《不合時宜的沈思》、《道德系譜學》
康德道德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8 道德律自存於我們心中
德國哲學家康德(I. Kant)對西方哲學影響深遠,其中他確立了道德義務論(Deontology),他認為道德律是自存於我的心中,一如繁星有上空閃爍。我們嘗試從他的義務論解說香港人上街遊行的道德基礎。
講者:楊德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陶國璋(香港中文大學客席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康德道德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63 自律與自由—道德必須預設自由意志
康德認為道德必須是自律道德(autonomy),所以他強道德是一種定然律令,道德的定義就人頒布一命令予自己,要求自己踐行。
其實,我們是很難證明人是自由,只能體驗。如何體驗自由意志?試看看孔子言絕四工夫:「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無陷於意氣,不作絕對的期望,放下成見執著,無以私我為中心。這種克己的工夫,目的在超越本能生命的衝動,要求能自覺主宰自己去生活。
儒家式的道德理想主義,是堅持人是異於禽獸者,人性中有高尚、超越的一面。儒家肯定人皆可以抉擇成聖之途,所以必須肯定良知是自由的。自覺的人總是奮鬥著,總是渴求完成其人格、仰望於神聖,努力創造更高的自由領域。
講者:吳啟超(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康德道德 在 [心得] 康德道德哲學- 看板W-Philosop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連妖西版友都這麼躍躍欲試地參與討論,讓我也不禁跳進這場討論囉~
基於對先人的尊重,以及翻譯的貼切度上的考量,"imperative"依舊翻譯
成"令式"。而一般的大學哲學教育中,學生可能對"應然命題"較為熟悉。
令式,或應然命題所表達的是某個行為的不得不為性,而這種行為的不得
不為性是有來源的,例如,當我們騎車時,當你看到前方的號誌變成紅燈,
你便開始減速,最後停在停止線前。假設我在那時問你:為什麼要停車?你
說:因為不能闖紅燈,或說:因為不應該闖紅燈。為什麼不應該(或為什麼
看到紅燈應該停下)?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不闖紅燈這個行為的不得不
為性的來源。
關於某個特定行為的為什麼應該或為什麼不應該的問題的答案若是我們的
情感,愛好或慾望,那麼表達這行為的不得不為性的應然命題或令式是一假
言令式;若這答案純粹來自我們的理性,那麼表達這行為的不得不為性的應
然命題或令式是一定言令式。
如果"不應該撒謊"是一道德令式,那麼對於為什麼不應該撒謊這樣的問題
是有答案的,我們是有理由在任何時刻都要誠實的,而這理由純然是由我們
的理性給出。道德對我們的約束可不像強迫症對於那些患者的約束一般毫無
理由。
^^^^
但道德為什麼會跟理性扯上關係?讓我慢慢告訴你。
我們幾乎都有一種直覺:道德要求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也就是說,如果
誠實是道德上應然的行為,那麼不能說謊這個約束就對所有人有效,且毫無
例外,不論你有什麼理由。
康德也有這樣的直覺。當道德約束具有普遍有效且絕對必然這樣的特性時,
這種普遍有效及絕對必然性會是道德令式或道德應然命題所表達的內容之一。
但依據康德的分析,什麼樣的判斷是普遍有效且嚴格必然的?沒錯,就是先天
判斷(a priori judgement)。而道德令式是綜合判斷(我想沒有人會認為道
德應然命題會是分析命題吧),一個綜合判斷的內容如何可能普遍有效且嚴
格必然?標準康德式的回答就是:這類判斷的有效性及嚴格必然性來自於我
們的主觀條件(subjective conditions),約略地說,是因為我們具備的
某些能力,所以世界就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十二範疇與時間空間這兩個直觀是康德為理論知識之所以為理論知識找到
的先天根源。那康德怎麼說服大家說十二範疇與時空二直觀是實在的呢?康
德說他能證明時空二直觀與十二範疇是使經驗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而我們
又確實擁有經驗,所以十二範疇與時空二直觀具有客觀實在性。也因此,基
本物理定律或其他先天綜合判斷的普遍有效及嚴格必然性才獲得保障。
那康德又為實踐的先天綜合判斷找到什麼先天根源呢?首先,最直覺的當
然是人們的慾求能力,而一切慾望的滿足康德稱之為幸福。如果真的有那種
普遍有效且嚴格必然的實踐判斷,那這種判斷的必然性是否真的能以我們的
欲求能力為基礎?上述問句等於在問說,是不是有些行為對於幸福的滿足是
不可獲缺的,因而所有人都不得不為?
可惜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幸福的內容是不明確的,對任何人來說,
他對幸福是什麼的想法不需要跟其他人一樣。因此,康德說,我們對幸福的
追求並無法作為實踐判斷的嚴格必然性的基礎。
那麼剩下的選項就是理性能力了。但理性能力會是實踐能力(意即能夠推
動行動的能力)嗎?還不確定,但若實踐判斷的嚴格必然性來自於理性,那
麼這樣的判斷就不會只對人類有效,而是對一切有理性者有效。如果實踐判
斷的嚴格必然性是來自於理性,表示該類判斷所要求我們的行為是就算沒有
任何情感上的理由,也要做的行為。
或者說,光靠理性就足以給出行動原則,也就是說,人具有自律的潛能:
我們可以不受慾望影響地行動,換言之,我們是自由的。康德最後為實踐方
面的先天綜合判斷所找到的先天根源是自由。
意即若我們是不自由的,那麼就沒有什麼約束或要求是普遍有效且嚴格必
然的。然而,我們真的是自由的嗎?對康德來說,經驗的實在性可以保證十
二範疇與時空二直觀的客觀實在性,並進而保證理論理性中的先天綜合判斷
的嚴格必然性。但康德認為,我們根本無法藉由經驗確定我們是自由的(真
的不行嗎?我懷疑),因而我們也沒辦法保證真的有普遍有效且嚴格必然的
實踐判斷。
康德唯一確定的是若真的有普遍有效且嚴格必然的實踐判斷,它的必然性
唯一可能的根源是我們的理性。也就是說,對康德來說人受到道德法則的約
制與理性是實踐的,以及人是自由的三者的關係密不可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68.2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