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啟示錄 精華版】太子奪嫡戰 朱高熾仁厚反吃虧
明成祖朱棣
發動「靖難之變」奪權篡位,
開創了「永樂盛世」。
明朝以「立嫡立長」為傳統。
朱棣卻多次暗示
要將皇權交付於次子朱高煦,
差點引爆「靖難之變2.0」,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身型肥胖的皇長子朱高熾,
因為需要宦官架著腋下行走,
時常引來朱高煦的訕笑,
所以後來他繼位時,
朱高煦能嚥得下這口氣嗎?
朱高熾為人寬宏大量,
在朱高煦危難之時仍願意伸出援手,
但他真的秉性善良嗎?
還是藏有顆更深沉的豺狼野心呢?
更多精彩內容,
請鎖定本週六(3月6日)晚間10點,
東森財經台57頻道,
《現代啟示錄精華版》節目。
#現代啟示錄 #李佳玲 #東森財經 #明成祖 #朱棣 #大明風華 #湯唯 #明朝 #靖難之變 #永樂盛世 #朱高煦 #朱高熾 #明仁宗 #建文帝 #方孝孺 #瓜蔓抄 #景清 #朱瞻基 #明宣宗 #炮烙 #高煦之亂 #仁宣之治 #廢后 #朱高燧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5的網紅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勘合貿易與北山文化的盛況 足利義滿在任期間,一直非常期望同明朝進行貿易。自1374年起曾數次向明朝派遣使節。1374年和1380年,足利義滿以「日本征夷將軍源義滿」的名義向明朝朝貢,要求與明朝貿易。然而明朝拒絕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是明朝認為「大覺系」的「日本國王懷良」(或作良懷)才是日本正統君主...
建文帝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代啟示錄 精華版】太子奪嫡戰 朱高熾仁厚反吃虧
明成祖朱棣
發動「靖難之變」奪權篡位,
開創了「永樂盛世」。
明朝以「立嫡立長」為傳統。
朱棣卻多次暗示
要將皇權交付於次子朱高煦,
差點引爆「靖難之變2.0」,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身型肥胖的皇長子朱高熾,
因為需要宦官架著腋下行走,
時常引來朱高煦的訕笑,
所以後來他繼位時,
朱高煦能嚥得下這口氣嗎?
朱高熾為人寬宏大量,
在朱高煦危難之時仍願意伸出援手,
但他真的秉性善良嗎?
還是藏有顆更深沉的豺狼野心呢?
更多精彩內容,
請鎖定本週六(3月6日)晚間10點,
東森財經台57頻道,
《現代啟示錄精華版》節目。
#現代啟示錄 #李佳玲 #東森財經 #明成祖 #朱棣 #大明風華 #湯唯 #明朝 #靖難之變 #永樂盛世 #朱高煦 #朱高熾 #明仁宗 #建文帝 #方孝孺 #瓜蔓抄 #景清 #朱瞻基 #明宣宗 #炮烙 #高煦之亂 #仁宣之治 #廢后 #朱高燧
建文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朱標:朱元璋長子,三十七歲英年早逝
歷史春秋網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在登基即位的同時,朱元璋冊封自己的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諸將為公侯,部份追封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勛,其餘得封侯、伯等爵位者近百人,都賜予誓書鐵券,允其世襲。然而僅僅二十年後,這些曾經追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功臣宿將們,開始一個個的被送上斷頭台,從此拉開了洪武末年大殺功臣的序幕。對於父親的這些舉動,身為皇太子的朱標曾極力勸阻並反對,他認為父親剛猛太過,應該寬和以待有功之臣,然而這位對兄弟有愛,對臣下寬和的皇太子卻沒有等到自己繼位的那一天。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第一個兒子,母親孝慈高皇后馬氏,建文帝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異母兄。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從小就被父親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即便弟弟們犯有過錯,朱標也是第一時間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因此在諸皇子中威信最高。為了培養兒子,朱元璋讓宋濂等名儒為師授其經學等各種知識,因此朱標的性格和自己的父親截然不同,與父親的剛猛殺伐不同,朱標是一個寬容仁慈之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並立朱標為世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之後成為一代明君,朱元璋教導朱標說:「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儉,成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外出時應沿途查訪,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命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並選拔功勛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東宮的官屬人員可以稱得上是大明王朝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這樣的豪華陣容可以看出老朱對於太子的重視和期望。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期間,更是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將軍丞相輔佐,以增長太子的理政能力。除此之外,他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伴讀。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朱標儘管生於安樂,但並無紈袴之習。他生性聰穎、忠厚,頗能領會,而且還盡心受教,長大後,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
洪武十年(1377年),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並告誡說:「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髮不當,有負上天付託。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著辦,才能保得住天下。」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在這一過程中,朱元璋對於一些不法勳貴採取嚴厲的做法,朱標表示反對,勸說朱元璋不要殺人太多,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多因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朱標病薨,時年僅三十七歲,謚「懿文太子」。朱標之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並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為帝,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朱棣即位以後復稱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僅僅四年就在靖難之役中被擊敗,從此不知所蹤。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朱元璋 #朱標 #寬通平易之政 #懿文太子
建文帝 在 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勘合貿易與北山文化的盛況
足利義滿在任期間,一直非常期望同明朝進行貿易。自1374年起曾數次向明朝派遣使節。1374年和1380年,足利義滿以「日本征夷將軍源義滿」的名義向明朝朝貢,要求與明朝貿易。然而明朝拒絕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是明朝認為「大覺系」的「日本國王懷良」(或作良懷)才是日本正統君主,而「持明系」則是亂臣。足利義滿是「持明系」的軍官,更不應與之通交。因此在明太祖在位期間,明朝拒絕了同室町幕府的貿易。
1401年,足利義滿又以「日本國准三后源道義」為名,遣博多的商人肥富、僧人祖阿赴明朝。當時懷良親王勢力衰落,建文帝封義滿為「日本國王」,並要求足利義滿取締倭寇。在使者返回日本之際,明朝發生了燕王朱棣奪位的靖難之變。
建文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8年赤壁之戰後,原先短暫領有荊州的曹操只保住荊州北部南陽郡、江夏郡,而中南部被孫劉聯軍佔據。曹操之後從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荊州成為三分割據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一般認為這階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荊襄九郡」一詞的來源。
張家界是著名的旅遊城市,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美譽。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為世所罕見,1992年12月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因旅遊建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賦予了張家界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市擁有國家5A級景區2處,4A級景區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境內最為重要的景區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它由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1982年9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列入國家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武當山景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當山主要景區有金頂景區、南岩景區、太子坡景區、福壽康寧園景區、玄岳門景區、瓊台景區和五龍宮景區。
金頂景區位於天柱峰周圍,由朝天宮、一二三天門、太和宮等組成。
太和宮建於明永樂14年(1416年),現在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宮中主體建築金殿位於峰頂,為銅製仿木結構建築。
南岩景區
南岩景區位於山腰,由紫霄宮、南巖宮、榔梅祠等景點組成。
紫霄宮在展旗峰下,是武當現存最完整的宮殿之一。整個建築採用皇家建築法式,現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當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建文帝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建文帝 在 明成祖尋覓建文帝需要鄭和七下西洋?(一)| 知史百家歷史春秋 ... 的推薦與評價
建文帝 也許的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了,這讓他的叔叔朱棣十分煩惱。如果這個侄子還活著,可以逼迫其「退位」給自己;如果這個侄子的屍首找到了,舊帝死了,自己可以順理成章 ... ... <看更多>
建文帝 在 [討論] 建文帝暗黑的程度?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或許鄙人真的只懂點皮毛,還望hgt大大多多指教,以下是鄙人觀點。
建文帝真的很暗黑阿,這裡的暗黑是相對於中央軍而言,他真的是一位暗
黑統帥,不然誰可以解釋正常情況下,戰術跟戰略要怎麼應用?要怎麼打?燕
軍才會贏?
歷史上實力懸殊而逆轉勝的名例應該就是北朝的周齊之戰,西魏宇文泰不
斷的用戰術削弱高歡為首的東魏-北齊,但整體而言直到西魏北周集團趁亂攻下
南朝的益州時,綜合國力仍然不及東魏北齊,這是因為東魏北齊佔有當時的精華
區。不過為什麼後來北齊會完蛋呢?因為北齊的皇帝是一般而言都是瘋子跟變態
,在瘋子高家皇帝的不斷助攻之下,北周終於滅亡北齊,就算如此,整個過程也
不是很輕鬆。總體而言西魏北周集團消滅東魏北齊集團的過程花了三十年以上的
時間,而且一開始擔心被滅團的是西魏北周集團。
所以靖難時燕軍會贏理論上是非正常情況,相對於漢朝的七國之亂與晉朝
的八王之亂,甚至北朝齊周之戰,明朝的靖難起步可是天差地遠。首先漢初的藩
王是實打實的王,動則連城數十,手握王國所有權力,你把漢初的王看成春秋戰
國的諸侯就差不多了。晉朝的八王具則有部分行政權力,且掌握了軍權。重點是
!人家漢初七國之亂是七國聯合叛亂,並且形勢一度危急,中央無法全靠自身力
量平定,這中間梁王劉武死守睢陽城幫中央軍爭取了許多時間,然而即使這樣七
國之亂也不過三月而平。也就是說基本上漢初的七國之亂是七國VS中央+梁國。另
外本來是八國之亂的,因為齊國最後臨陣縮掉,所以變成七國。而晉朝八王之亂
更是此起彼伏,接連而來加上賈南風之亂,最後也不過是個同歸於盡的場面。
而明初的諸王除了邊王,基本上可以轄制的軍隊並不多,而且沒有封地的統
治權,對於邊王領兵比較多的形容是關於寧王的,《明史》列傳第五,諸王二:
寧獻王權,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藩大寧。大寧在喜峰口
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
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權數會諸王出塞,以善謀稱。
好吧,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是對邊王的兵威形容,領兵最多的邊王就是八萬
左右,而後燕王朱棣舉兵叛亂時,唯一有出兵相助的就是這位寧獻王,而且這位
寧獻王在之前已經被中央政府削減護衛軍,而且燕王最後從他手中得到的朵顏三
衛還是半騙半脅弄來的。要不是實在是與中央軍實力差太多,這位後來北征到死
在路途的燕王,何必冒險去騙寧王的朵顏三衛?
靖難基本上只有燕王一藩王對抗中央大軍,而且不要以為燕國封地很大,事
實上就是北平附近那邊而已,跟戰國的燕國差地遠了。就算燕國跟寧國一樣帶甲
八萬好了,加上朵顏三衛的三千騎兵,八萬三,你說中央軍會連八萬三的兵力都
拿不出手?可以去查史料,中央軍一開始出手的兵力數隨便都十萬以上。
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第一):八月,天子以耿炳文為大將軍,帥師致
討。己酉,師至真定,前鋒抵雄縣。壬子,王夜渡白溝河,圍雄,拔其城,屠之
。甲寅,都指揮潘忠、楊鬆自鄚州來援,伏兵擒之,遂據鄚州,還駐白溝。大將
軍部校張保來降,言大將軍軍三十萬,先至者十三萬,半營滹沱河南,半營河北。
看吧人家中央一出手就是十三萬打八萬,最後到李璟隆時更達到五十萬。一
樣是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第一):戊寅,景隆合兵五十萬,進營河間。王
語諸將曰:“景隆色厲而中餒,聞我在必不敢遽來,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師。吳
高怯不任戰,我至必走,然後還擊景隆。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丙
戌,燕師援永平。壬辰,吳高聞王至,果走,追擊敗這。遂北趨大寧。
給你打八折好不好?四十萬多吧?這樣還打不贏?前篇說了,用防守也要困
死燕軍,畢竟全國的物資VS北平+北平附近的物資,應該不用比吧。
可建文帝生生的演出了什麼叫做暗黑,什麼叫用人不當,什麼叫愛好虛名暗
黑到敗掉五六十萬的軍隊,被人直取大本營。你說有這樣的統帥黑不黑?所以我
說擺晉惠帝上去都會贏,起碼只要沒有賈南風,人家晉惠帝會乖乖地在皇宮裡吃
肉粥,不會亂插手。
還有,關於前幾篇回文(統一的南明對滿清)有提到北平的稱呼,應該是明
初就有北平的稱呼了。
一樣是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第一):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
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
之籓北平。王貌奇偉,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誠任人。二十三年,同晉王討乃
兒不花。晉王怯不敢進,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太祖大喜,是後屢帥諸
將出征,並令王節制沿邊士馬,王威名大振。
再來是明史卷六,本紀第六(成祖第二):永樂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御奉天殿
受朝賀,宴群臣及屬國使。乙酉,享太廟。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復周王橚、齊
王榑、代王桂、岷王楩舊封。以北平為北京。
之後就是永樂皇帝遷都,改都北京順天府,不過這邊因為明史是清代寫的,所
以稱呼不知道會不會有誤,但清代明史定稿時間是乾隆四年(1739),距離永樂十
八年(1420)明朝正式遷都北京已經有320年的歲月,這中間北京除洪熙年間外一直
是首都,所以鄙人以為應該不會用北平來稱呼帝都,所以北平應該確實是明初對於北
京的稱呼。
另外鄙人我不想引用論文或現代專書,因為論文作者大多還活著,或者著作面
世未滿五十年,怕有版權糾紛或者學術爭議,不過明史之類的古書應該就夠了。
※ 編輯: KDSKY (111.184.185.123), 07/19/2014 04:58: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