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瑪浪板評測小報告
Thunderbolt 板型:blender
#不挑天候不挑浪況的萬用好男人
品牌:Thunderbolt
削板濕:Ben Skinner
板型:blender (果汁機)
尺寸:9’1”
材質:Xeon(Red)
削板濕資訊:IG:#skindoggydog
價格含稅:NT56000
寫在前頭:
#ThunderboltTech現代主流浪板製造商
大概是過去Surftech的概念
大廠商研發科技與知名浪人或削板濕合作
擁有最新嘗試與最多消費者反饋
是敏捷式開發小步快進的優秀典範
好處多多....缺點大概就是那個價格
產量大製程統一更親民些就太好
主推兩種材質包括
#Black:就是Full Carbon(全碳纖維)
#Red:也就是Xeon(保有腳感與彈性)
測試兩張板分屬不同材質
Black請期待全碳纖Wrangler
另外也有全客製化服務
初步感想:
採用Red材質的Blender(以下簡稱果汁機)
從板型,尺寸,板緣,重量,設計,舵槽配置
#橫看豎看就是標準性能長板
輕到單手可甩,薄到心裡狐疑
有人說2020三舵長板沒市場退流行
真是這樣嗎?
嘗試不同設定
#全程採9吋單舵配置
衝突的板舵組合卻意外的有點爽
特色:
板頭底部若有似無說明 #板頭駕乘非重點
板底中段深邃誘人兩道事業線擠出雙V導流槽
手抓觸感奇妙(板緣板底交界)
原來板底內凹跟開窗手抓風感覺尺寸差不多...
#明顯增加穩定性與速度感
板緣標準性能取向偏40/60,板尾Edge鋒利
在反覆的切水脫出迴轉又切水又脫出迴轉
#轉向輕鬆感油然而生
雖然整張外型薄,浮力控制卻意外恰到好處
有效增加的浮力位置都藏的很好(中段)
#科技進步後真正做到好追又不重
特別令人啊嘶的部分是彈性與反饋
過去個人認知雷霆球旗下碳纖維系列
普遍有著老男人嗑太多藍藥丸般死硬幫幫
果汁機卻不是
#他年輕削瘦感情豐厚又高EQ
是配備半主動Öhlins全可調懸吊的年輕男人
沉穩善藏其色,該硬時又不軟
即便感情路上滿是挫折坑洞
透過韌性不失Q度的彈性適應各種挑戰
強壯不擔心親密接觸後打擊甚至忍不住歪爆
當然,不能排除別人的衝浪板比較香...
玩法:
搭配9吋單舵
單舵做為轉向支點達到更大角度又不側滑
板尾設計咬水良好
兩者加乘有意外良好適配性
性能板用意就是要快
用單舵平衡過度輕量化容易跑過頭的設定
讓速度別這麼快催出來
#速度越快越需要分神平衡
越分神越難專心在目標上
#輕所以身體重心必須放低
上半身帶動下半身再帶動板
常見問題是板輕,有錯覺僅用腳施力
導致出力無效或用力過猛
搖搖晃晃失去該有的自信與流暢
適合浪況:
#對浪況要求小,當然風小點更好
從腰浪到一人半,從軟到噴出有力髮絲
北部冬天詭譎多變合適
推薦對象:
有阿姨可以不用努力的新手,一張可以頂很久
嚮往轉來轉去多過罰站板頭Style
老手想獲得處理硬斗浪點安心+8道具
無論上下岸的物理大石攻擊
抑或海平線襲捲而來的恐懼加成Buff
每項滿分10點,各評比互有衝突非越高越好
#性能面
容易上手:8 (容易覺得自己很強就只是覺得)
板頭駕乘:2 (這不是年輕男人的強項)
甩來甩去:9 (再甩不動也沒東西可甩)
#耐用面
強壯堅硬:9 (炸完浮出水面不用緊張兮兮)
奇耙耐玩:3 (初階好教練但不會新奇太久)
攜帶便利:8 (輕又強除非被車輾過...)
#商品價值面
藝術收藏:2 (藝術與量產永遠天秤兩端)
板控炫耀:4 (彩繪美感不容易理解)
購買難易:7 (東西很好是我賺的不夠多)
脫手保值:7 (畢竟大品牌品質加持)
總點數:59
分數很極端,特化長板優缺點明顯
#整體來說很能發揮衝浪者水平的好東西
台灣區購買聯絡方式:
IG:#supergeorge_taiwan
FB: 喬治衝浪 Super George Surf Taiwan
感謝喬治出借愛板供體驗❤️
感謝 哈路拍協助紀錄測試過程
我們透過聊天分享希望記下更多資訊❤️
彈性纖維優缺點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剛剛有朋友詢問會不會介紹營柱:
我的回答是,應該不會,因為營柱商品沒太多變化,就是那幾種,那我來介紹一下優缺點好了。
營柱三大類:
●接管型:
1:鐵柱:重量最重,強度最高,收納體積大,價格便宜。
2:鋁柱:強度跟直徑與厚度成正比,強度中等,收納體積大,價格中等,比較細款式中間有穿彈性繩,可以加快搭設速度。
3:木頭材質:重量跟鐵柱差不多,因為實心,收納體積大,價格貴,強度中等,要定期看一下表面的透明漆 or 油的狀況,如果木頭過乾會裂開,碰到水又曬太陽會變形。
●伸縮型:
1:登山杖:我也用登山杖當營柱,適合野營使用,缺點高度矮,碳纖維或者鋁的強度都足夠,因為高度矮,一物多用,價格範圍很大。
2:新款管壁加厚,直徑加大的款式:幾乎都是韓國製,我在韓國也買了一支2m長來野營用,重量輕,強度中等,收納體積小,價格貴,全部都採用這一種成本有點高,有成本考量建議主柱採用就好。
3:舊款設計,管壁薄,直徑小:算是很早期的設計,鎖定的結構都是塑膠件,或者用彈簧搭配鋼珠固定,接合的部位也不足夠,只能夠拿來當副營柱,風大就要降低高度,要不然一定斷,強度弱,價格便宜,收納體積小。
4:更新,剛剛看到有碳纖維材質,而且是長營柱,看來價格是目前更貴,重量一定是最輕,但是強度不太確定,沒用過,碳纖維夠厚,紋路如果有交叉,強度可以很強,但是碳纖維有缺點,就是一旦折斷就是整節纖維暴開,連野戰修復都不行,收納體積一樣是小。
●替代用品:
獨木舟槳:高度夠,強度強,很適合使用。
竹子:好取得,高度夠,強度強。
樹枝:高度足夠,直徑夠的比較難找,或者很重,綁樹比較實在。
綁車頂:車頂如果有橫桿可以綁是最好,如果沒有可以綁在車內扶手在拉出來,有吸盤可以買,但是我的經驗是吸力不夠,而且會傷車漆。
彈性纖維優缺點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都怎麼睡?
跳躍力聖經 Vertical Training Society
【枕頭好壞關係睡眠品質】
人體自然的脊椎曲線,在頸椎與腰椎為前凸弧形,胸椎與薦椎呈現後凸弧形,在這個自然結構下身體壓力最輕。在任何情況下,人體都應該保持這個S型曲線最舒服。相同地,睡眠時也應保持這個S型曲線,才符合生理要求。
坊間所售商品都有新奇的名稱,再配合添加薰衣草、竹炭或精油等,消費者常被弄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選擇。其實這些寢具的設計,都是為了維持並支撐我們的自然曲線。以強調頸部紓壓的枕頭為例,就是在頸部下方有個突起部分,順著頸部的曲線包覆,透過接觸面積加大,自然分散受力,不讓身體某一點持續受壓不舒服。
那麼是否選擇這種舒壓枕就萬無一失了?事實上,這類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只是虛有其表,根本無法順著頸線包覆,或沒有按照體型有尺寸之分,臨床上就遇過一些適得其反案例。以下幾項建議,提供購買時參考:
試躺感覺最重要
要去感受自己能否適應枕頭的軟硬程度,不要覺得自己是「奧客」,不好意思大剌剌地躺在公開場合。當下感覺舒服最重要,並注意平躺時前額與下巴間應呈現水平線,頸部與枕頭要密合,上背部不可懸空。側睡時,肩部要能平貼床面使頸部保持直線。
枕頭高寬都重要
太高會使頸部彎曲,頸部自然弧度變成直線,後頸肌肉被伸張導致緊繃僵硬,一覺睡醒就落枕。太低會使頸部過度後仰,除影響血液循環,鼻部充血妨礙呼吸,也會增加頸椎關節相互摩擦發炎長骨刺的機會。一般而言,成人枕頭高度建議6公分左右,可依體型調整;八、九歲小孩為3公分左右,隨年紀增加高度。
最好比肩膀寬,太小枕頭會使你一翻身就無法支撐到頸部,至少有三個側躺的頭寬。
彈性好材質透氣
不會因擠壓而變形,或太軟而塌陷。
常見有棉花枕、乳膠枕、羽絨枕,各有優缺點。棉花枕保養容易,纖維孔越多越透氣,但易吸收溼氣變硬失去彈性;乳膠枕最大特色是彈性十足、不易凹陷變形,但品質受到發泡密度與透氣孔密度影響,選購時要多留意;羽絨枕主要特性為透氣舒適,枕頭也不易變形,但不適合過敏或氣喘者使用,容易造成呼吸系統的刺激。
市面上枕頭種類繁多,各自標榜其獨特用料及設計,但沒有一種完全能夠適合所有人需要,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輕信廣告。
身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要依照自身體型、身體肌肉狀況、睡姿習慣,並依循上述原則去挑選,就能找到睡得安心又健康的好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