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部屬甘心跟著你》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在你的心裡面,什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備的最重要元素?能力很強?交際很在行?管理很嚴謹?或許,這些都是必備的元素,但恐怕不是最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具備「願景」,擁有願景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缺乏願景的領導者時常在忙碌和壓力下讓團隊迷路。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vision-lead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的作者是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他創辦的公司幫助許多個人和企業家提高生產力、強化對目標的執行力。我讀過他的前一本談專注力的書《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尚無中譯版),文字風格很平易近人,很喜歡他引用故事和案例的書寫方式。
他在出版社有多年的經驗,創業、經營企業至今近有40年的經驗,也是許多業界人士推薦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多年來他觀察自己指導過的大小團隊主管、公司高層主管,他發現心中擁有「願景」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元素,少了願景,影響力會隨著人群散去而慢慢消失。
之前我曾經讀過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很喜歡黃金圈理論正中央的「為何而戰」,但是要如何應用到自己和團隊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執行的步驟和方式。海亞特則是用「願景」這個關鍵字來詮釋一個團隊為何而戰,具有業界實戰經驗的他,把這個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來學習實戰方面的用法。
.
【打造願景的七個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打造願景的流程稱之為「願景劇本」,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利用以下七個步驟,打造出屬於自己團隊(或公司)的願景,帶動團隊的士氣和激勵他們前往未知的境地。
1. 預見你的願景。領導者必須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具體描繪出可能發生,但尚未出現的事物。想像三到五年之後,你想把團隊帶到什麼地方,針對四個項目進行描繪:團隊、產品、業務與行銷、影響力。然後,把願景當作自己的責任,並且堅毅地帶動願景成真。
2. 願景是否清晰?清晰的願景可以讓人們連結在一起,因為願景清晰,團隊便能懷抱信心。使用這五個步驟可以做到這點。首先,承認自己看不清楚。第二,找出自己的盲點。第三,徵求參考意見。第四,消化回饋意見。第五,開始行動。
3. 願景是否激勵人心?如果願景不夠動人,他人也不會認同你的願景。願景無法激勵人心,最終必將失去人心。提出的願景要有風險、但不魯莽,要著重「未來是什麼模樣」,而非「如何到達未來」。
4. 願景是否務實?要跟團隊針對願景做逆向拆解,從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每週目標、到日常任務。領導者的目標是讓願景能經常被討論,而且確保它無處不在,讓每個人每天都能落實並且強化願景。
5. 推銷你的願景。如果你不能讓利害關係人認同和支持你的願景,那麼就沒有進步。因此要向不同的對象推銷願景,包含:你的直屬團隊、你的主管、公司內的其他單位、公司外部。推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對方需求、預期會遭遇反對、虛心聽取回饋。
6. 克服困難和阻力。願景讓日常挑戰與挫折有了意義,讓你走過真實生活中的一路顛簸與跌撞。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7. 必要時大轉彎。當時局大幅度變化、公司踏入不同的生命週期時(新創、轉化、成熟、僵化),可能會需要讓遠景大轉彎。這邊指得是領導人提出了嶄新而且激勵人心的新方向,書中舉了許多大轉彎之後反而加速成功的例子。大轉彎應該是一種持續的心態,而不是做了一次就放著不管。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領導力書籍《破框能力》的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曾經說過:「領導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分享心中願景。」這一句話和願景劇本的步驟都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你有願景,不要只放在心裡想,要記得說出來,而且要讓人聽得懂。溝通、推銷、克服困難,是執行面上更加重要的環節。
.
【領導者 vs. 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什麼差別?作者舉兩位美國總統為例,甘迺迪和老布希。
甘迺迪在任期間適逢美蘇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太空競賽取得優勢重挫美國士氣。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經典的「登月演講」闡述他的願景,美國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平安返回地球。他強調美國人享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而不是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
演講最後的這段談話讓我難以忘懷:「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也是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統籌和測試我們最為頂尖的技術和力量,也是因為這個挑戰是我們樂於接受的,是我們不願推遲的,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甘迺迪總統是一位充滿願景的領導者。不到十年的時間,美國傾全國之力送阿姆斯壯踏上了月球,還順利返回了家鄉。
另一位總統是老布希先生,他專注於國政的執行和管理,卻時常被媒體和政界評論為「沒有願景可言的人」,但是他本人不以為意地冷淡回應道:「就願景那回事嘛。」面臨經濟衰退和全球態勢變化的美國,在老布希的領導下沒有走出打動人心的路線,尋求連任的老布希也無法提出打造繁榮經濟和引領全球的願景。
老布希總統是一個缺乏願景的管理者。最後得不到人民的選票,連任失敗,成為了許多評論家眼中沒有政治識別度的政治人物。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帶領風格。領導者創造願景,管理者執行願景。領導者鼓舞並激勵他人,管理者負責維護與行政。領導者承擔風險,管理者控制風險。領導者聚焦未來,管理者著重短期目標。
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書中太強調領導者願景的觀念,反而對於管理者角色帶有許多貶抑的意見。我認為,身為一個小型團隊的主管,要同時學習這兩種風格,對於兩者應用時機要區分清楚,而且都要會使用。擁有願景可以激勵團隊,但是缺乏管理可能會先被掃地出門。
.
【願景跟策略的關係】
作者認為領導人要先有清晰具體的願景,把目的地設定好之後,規劃路線才有意義,有了路線才有後續的進展。因此,他強調道:「願景的重點是你要往哪裡去,策略則是你計畫走哪一條路。」書中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用攀岩來說明願景和策略之間的關係。
2008年,徒手攀岩高手湯米.考德威(Tommy Caldwell)曾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多達60多次,他望著最陡峭和荒涼的「黎明之壁」(Dawn Wall)讚嘆道:「此地完全不可能被征服,這一點令我萬分著迷。」他開始描繪這幅願景,然後著手準備。
準備期間,他從頂端垂降設法找出一條可以單爬的路線,並且設計每個攀爬的動作和駐足點。攀頂的夢想就是「願景」,往回操作找出路線的部分就是「策略」,再來就是把這些目標細分為有意義的下一步。時間快轉到2015年,他跟夥伴凱文.喬根森(Kevin Jorgeson)花了19天爬完這段被人視為不可能的路線。
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回想另一部紀錄片〈赤手登峰〉,不要命的攀岩高手艾列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2017年,不靠任何器具輔助(連繩子都沒繫)花了四小時爬上酋長岩的「搭便車」(Freerider)路線。仔細一看,一路上協助他拍攝紀錄片的,正是湯米.考德威。
.
【後記:願景的重要性】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是一本很好讀、好懂的書,書中有很多值得記憶的真實故事,尤其是最後一個步驟「願景大轉彎」提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轉型案例(Airbnb、Instagram、YouTube、JVC、微軟、樂高、漫威),有很多小故事是我之前未曾聽過的,因此感到特別有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讓我回想起職場上兩種不同主管的帶領方式。一種是說:「這件事你做就對了,這就是公司的要求。」另一種是說:「做好這件事,在一年後工廠穩定運作時,所有人都能更有效率、更愉快地工作。到時候的挑戰可能會更加艱難,但我們會更有餘裕。」
第一種讓人感到機械式的命令感,第二種卻讓人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充滿光明的願景。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下達指令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你是接受指令的團隊成員,哪一種會讓你發自內心跟隨?願景不只影響了最終的「結果」,它在事情的「一開始」或許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PXRv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LEAD
使用期限:8/1~8/7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徒手攀岩 失敗 在 Jocelyn Kao牛奶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徒手攀岩有趣的地方
會訓練你的邏輯思考、反應能力
這段時間必須專注
目標很明確
有時候好玩的地方不在於結果
而是過程
常常在挑戰路線失敗時
跟隊友們討論該怎麼改變才會成功
有時也會休息坐著看著前輩攀爬尋找靈感
是一件很有棒的事
就跟人生一樣
如果一直想著結果卻忽略了享受過程
是非常可惜的
#rockclimbing #抱石攀岩 #室內攀岩 #徒手攀岩 #pogoboulderinggym
徒手攀岩 失敗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或許我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冒險家,但我會寫出冒險的故事,就像從不曾離開台灣的武俠小說家古龍,他能憑藉想像力構築另一個屬於俠義與奇情的幻想世界,還有一個偉大的作家我忘記是誰?他說很多人需要透過旅行去印證一些東西,但他從不需要透過旅行來實現自我或挑戰冒險,他認為光是探入挖掘自己內在的世界,本身就是無止盡的冒險。
在我人生當中有好幾次做出抉擇的時候,能感覺到心臟劇烈的跳動,說不上是興奮不安,還是雀躍狂喜,或者是潛意識知道即將面臨的變動與未知的恐懼,但同時我也很清楚一切已經無法回頭,做出抉擇的瞬間已然成為過去,我得面對的是往後的人生該怎麼走,該怎麼活。
前陣子聽朋友說「徒手攀岩」這部紀錄片,放在待看清單有一陣子,今晚覺得心情很適合,便打開電視播放這部紀錄片,一邊吃超商買的微波便當,一邊跟妻子閒聊,話題不外乎接下來的行程,打算想要完成哪些任務?中秋節我們要去北海道十天,接著回國一週後出發去英國旅行。
北海道是四個月前決定的,四個人一起去,我沒有做任何功課,其中一位朋友很焦慮,她必須要確認行程,事先規劃,我覺得這樣很好,但我就是辦不到,旅行對我來說是一種冒險,我會在有限度的安全範圍內,進行這樣的冒險。
大約一週前,看完《哈利波特:一段真實的魔法史》Harry Potter: A History of Magic 這部 2017上映的紀錄片,為了紀念《哈利波特》二十週年,大英博物館和JK羅琳合作,策畫了一個從史料和典籍,為大家介紹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魔法,於是明白了英國的神秘力量召喚著我,我必得順從內心的直覺出發,這時候妻子對我說,不然英國的來回機票她出錢,我們去一趟英國如何?
原以為下次去歐洲,我會去西班牙的巴塞隆納、荷蘭或是芬蘭這些地方,沒想到會是英國,妻子從沒有這麼阿莎力的願意贊助旅費,大多時候的旅行由我這邊負擔,她一直很支持我的夢想,我記得2009年底,渴望能開一間書店,她把寫作出書的版稅五萬元給了我,她說我們搬去台北住,搬家的費用和房租押金都在這裡,你一定要成功!我當時超感動的,還不至於哭出來,可是內心非常激動,我想開一間書店,而且非做不可,因為我的妻子支持我去實現夢想,我也相信我能夠做得到。
沒力超會訂機票、訂住宿、訂火車票這些我無能為力的作業流程,我呢則是被放生在一個陌生的國度或城市,最後依然可以好好活著的人,我的空間感很強,走過一次的路徑就能記住,不會害怕陌生的環境,在哪裡都可以睡著不會認床,於是我們成為旅伴和夫妻,就是相互依賴的這種默契支持彼此走下去。
「徒手攀岩」看到一半,大緯兄傳來 Message Call 問我方便通話嗎?我說好啊,我下午看見他的留言,正想著和他說說話,他之前在英倫從事房地產仲介買賣,對當地非常熟悉,也有許多合作的夥伴,這次去英國,他想介紹一些朋友給我認識,認識新朋友當然好,說不定可以蒐集到新的故事,還可以有人帶我去看不同視角的英國,我們簡單的交換些想去,我知道英國一定有什麼在那邊等待我去發掘。
喜歡「徒手攀岩」因為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冒險,要拍攝這樣的紀錄片,其實並不容易,除了長時間跟拍,需要有一組人隨時待命,背後有資金在支持,劇組人員也要熟悉各種器材的使用,包括登山攀岩裝備和各種攝影器材,人員的安全和行程規劃,有些時候也要深入被拍攝者的私人領域,要能表現出攀岩運動家的公眾形象,也要進入他的內心挖掘那些內心真實的話語,擔憂和恐懼。
所有人都會擔憂某些事情,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我相信生存本身就是帶著恐懼的力量出發的,而徒手攀岩更是極限運動裡面,危險性相當高的一種,艾力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著迷於這樣的極限挑戰,有他自己的成長背景和心理因素,他常被別人說是怪咖,搞不懂他心裡在想什麼,交往過的前女友認為他腦子有病,為什麼有人完全不會害怕置身在危險的地方,每一次的徒手攀岩,都像是在跟死神招手,都像是一場豪賭,沒有明天的冒險行動。
聽他的女友和母親,還有一起攀岩的老友,談怎麼看待艾力克斯從事他的喜歡的攀岩事業,他們的心聲是如此立體的呈現對於這樣的一個人的高度關心、尊重與盡可能降低擔憂的程度,影片到了中段,開始呈現艾力克斯自我的挑戰極限,原來他也會怕失敗,曾經摔傷了背,從五十英呎的半空摔下來,發生壓縮性骨折在腰椎這個部位。
拍攝過程中,一次練習他滑下來傷到右腳的足踝,那感覺非常痛,可練習無法停止,他是拿了人家的贊助要在期間之內完成任務,終於他在練習中開始有些沒把握,他無法信任自己受傷的腳,對攀岩的自信暫時喪失,他對自己相當自責,在朋友的勸說下,他決定延後正式挑戰的時程,他的表情似乎非常灰心沮喪,但你總得要想辦法撐過去艱難的時刻,你要去克服內心住著的心魔,要征服峭壁,你必須先征服自己的恐懼。
我想起某一年去慈濟大學人社院演講,搭太魯閣號提前來到花蓮市區,我漫無目的的散步,臨時起意去秀泰影城看一部電影,從上映的片子隨意挑選一部《走鋼索的人》The Walk 2015,是Joseph Gordon-Levitt 主演,講一九七三年紐約雙子星大廈落成之前,有個瘋狂的人成功挑戰了在兩棟摩天大廈之間搭起的鋼索之橋上走索,成為史上唯一也是絕無僅有的傳奇,好喜歡這樣的故事。
如今雙子星大廈在九一一恐襲中坍塌消滅,再沒有第二個人挑戰相同的事,這麼厲害人的究竟是如何辦到的,我在觀影過程中大受震憾,片尾崩潰的大哭,我知道自己是個膽小鬼,但好多事情想要嘗試和挑戰,我比別人更需要勇氣,每當我又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我會想起這部《走鋼索的人》它給了我無比的勇氣,將我推向未知的世界。
李小龍、神風特攻隊、徒手攀岩都有著相似的情境,抱著必死的決心戰鬥,懦弱膽小的我,這輩子做不到他們的百分之一,不,應該是連千分之一都不到,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帶有危險、刺激與千鈞一髮的電影,那是因為我的現實生活需要極大的安全感,在非現實的想像空間裡,我需要危險,令人恐懼的事物來平衡身心,來刺激我僅有的多巴胺。
我並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勇敢去做些什麼,總是強烈的感覺到沒有時間了,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我知道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去行動,所以我決定現在就去做,不是因為怕後悔,而是怕自己沒有時間了,我有一些朋友在年輕的時候死去,有一些臉書上的朋友,認識和不認識的,在這段期間消失了,到另一個未知的國度去旅行,我希望他們在那裡是幸福的,沒有憂慮的,快樂而自由。
「基本上那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自信,攀岩讓你成為一個戰士,你明白這是你的道路,你將會追求卓越,你要面對你心中的恐懼,因為你的目標需要它來完成,那是他媽的戰士精神,我認為自由的意識是非常接近戰士文化的。你把100%的注意力放在你的生活上,因為你的生活仰賴它,而我仰賴的是攀岩,挑戰生命中的不可能。」——Alex Honnold
也許我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冒險家,但我會寫出冒險的故事,就像從不曾離開台灣的古龍,他寫出可以流傳後世的武俠小說,還有一個偉大的作家我忘記是誰,他說很多人需要透過旅行去印證一些東西,但他從不需要透過旅行來實現自我或挑戰冒險,他認為探入挖掘自己內在的世界本身就是冒險。
(欲成就偉大,你必須先讓自己的意志強大。)
每一個人都活在他自己的牢籠裡,他是透過寫作去掙脫這樣的牢籠,他覺得挑戰永遠不是外面的世界給你的,而是你自己內心的魔鬼,你要勇敢的去面對它,將魔鬼驅逐或釋放,才會得到心靈上的自由和平靜,而他強烈的以為旅行並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走到世界各地,最終你還是必須抵達自己,沒有人能幫得了你,但寫作可以。
我並不是這樣的思想派,我深信旅行總能帶給我不同的啟發和靈感,即使我的安全感需求如此巨大,如果能適時的把自己放在陌生未知的城市,我反而會激發求生意志,我是無法真正去無人島或森林裡獨自活下去的人,我也需要旅伴,我害怕真正的孤獨,與世隔絕的生活,雖然想像這樣的生活極度浪漫,但我依然是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大自然永遠是危險的,你不知道將在何處陷落,而且永劫不復。
當艾力克斯說出自己的擔憂,女友也坦承害怕有一天真的會失去了他,艾力克斯的友人說,他們攀岩的生涯已經有30-40位徒手攀岩家發生意外死於山谷,艾力克斯也知道自己心理早已有了準備,他害怕的不是死亡,是沒能如願挑戰完成,征服那座峭壁險峰,他面對了所有人的壓力,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自己那不容許失敗的嚴苛要求。
正式出發進行最終的拍攝,艾力克斯要徒手完成這次不可能的任務那天早上,所有拍攝人員,導演和艾力克斯的好友心情都非常沉重,他們已經做好一切的準備,包含有可能這次挑戰會失敗,他們心心念念的艾力克斯可能會掛掉,我看到這一幕再也無法繼續看下去,我的內心異常的激動,情緒是漲滿的,我覺得我得寫下此刻的心情,跟大家分享我內心的恐懼,它是如此的真實,提醒我還活著的時候,就要勇敢的去面對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讓未來的自己感到遺撼。
成就偉大的事,需要的是戰士精神,如果你的夢想版圖夠大,就需要更大的心靈力量去支持你做該做的事。
我心中有些模糊的想法,我有預感會和你一起完成,接下來的人生,我會邀請更多有夢想的朋友一起參與,我們不需要做到那麼危險的冒險,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跨出一大步,只為了美好的自由意志,為美好的事物乾杯,為自己的夢想勇敢一次。
這些是我想對你說的話,不知道你聽見了嗎?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910 AM 01:51 一天有25小時的人
圖 / 徒手攀岩 Free Solo 2018 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