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某種環境中,
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
而這些感覺反過來又對兒童的心理產生了刺激作用。
兒童便下定決心擺脫這種狀態,
努力達到更好的水準,
以獲得一種平等甚至優越的感覺。
——阿德勒《阿德勒心理學講義2》
#綠豆爸 #阿德勒名言佳句
#可能育學教育教養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oedu.org/
#從自卑邁向優越
當兒童感受到自卑、脆弱和不安全時,
兒童會運用「創造力」,
努力擺脫自卑的狀態,
邁向更好、更平等、更優越的自己。
若兒童身邊的大人,
在此時給予兒童支持和鼓勵,
兒童的創造力就會往「正向」發展,
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受到更好。
若大人沒有看懂孩子的創造力,
反而視孩子的展現是煩惱或問題,
此時兒童為了爭取「歸屬感」的需要,
就會往「錯誤目標」來發展。
過度關注、權力鬥爭、破壞報復、無能放棄⋯⋯等錯誤目標,
會讓孩子的性格受到傷害,
也會造成週遭他人的不幸福。
兒童並無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目標」,
為此大人必須支持和鼓勵兒童,
並且持續賦權和賦能,
讓兒童往正向目標發展。
兒童的行為正向目標包含:
#無條件的愛
#作主的權利
#貢獻的價值
#成長的能力
為人父母的我們,
應該要將親子關係的焦點,
聚焦在這四項正向目標上,
如此就能灌溉兒童的正向性格,
讓兒童的身心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自卑邁向優越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兒童在某種環境中,
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
而這些感覺反過來又對兒童的心理產生了刺激作用。
兒童便下定決心擺脫這種狀態,
努力達到更好的水準,
以獲得一種平等甚至優越的感覺。
——阿德勒《阿德勒心理學講義2》
#綠豆爸 #阿德勒名言佳句
#可能育學教育教養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oedu.org/
#從自卑邁向優越
當兒童感受到自卑、脆弱和不安全時,
兒童會運用「創造力」,
努力擺脫自卑的狀態,
邁向更好、更平等、更優越的自己。
若兒童身邊的大人,
在此時給予兒童支持和鼓勵,
兒童的創造力就會往「正向」發展,
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受到更好。
若大人沒有看懂孩子的創造力,
反而視孩子的展現是煩惱或問題,
此時兒童為了爭取「歸屬感」的需要,
就會往「錯誤目標」來發展。
過度關注、權力鬥爭、破壞報復、無能放棄⋯⋯等錯誤目標,
會讓孩子的性格受到傷害,
也會造成週遭他人的不幸福。
兒童並無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目標」,
為此大人必須支持和鼓勵兒童,
並且持續賦權和賦能,
讓兒童往正向目標發展。
兒童的行為正向目標包含:
#無條件的愛
#作主的權利
#貢獻的價值
#成長的能力
為人父母的我們,
應該要將親子關係的焦點,
聚焦在這四項正向目標上,
如此就能灌溉兒童的正向性格,
讓兒童的身心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自卑邁向優越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下是我分享給阿德勒線上讀書會夥伴的文字,也和大家分享:
在閱讀阿德勒原著時
大家應該會發現
有許多的「詞彙」和我們平常的認知不同
例如:自卑感、優越感、原因⋯⋯
都和我們平常解釋這個詞彙的語意不一樣
我自己的經驗
這是由於阿德勒的原著是德文
然後被翻譯成英文
最後再從英文翻成中文
每個不同的語言
都有某些詞彙意思相近、但也有的意思有所誤差
最明顯的例子可以來自於阿德勒的其中一本原著
一本是直接從德文翻譯成中文的《認識人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1097
另一本則是翻譯成英文再翻譯成中文的《阿德勒談人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5986
光是看目錄可能會覺得是兩本不同的書呢!
但其實是同一本著作喔
早上在逛FB時
有朋友分享了一則《做人最大的教養就是,沒有「優越感」》
因為談到讀書會的關鍵字「優越感」
因此我想要補充說明
這篇文章所談的「優越感」
比較貼近阿德勒心理學的「優越情結」
優越情結來自於強烈的自卑感+強烈的野心
因此個體沒有直接放棄自我
而是以貶低他人、怪罪他人、壓抑他人
來滿足自己的優越「假象」
想補充給大家的
是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和「優越感」
對於每個個體都是自然且正常的
我們不需要去「消除」自卑和優越
而是從「自立和共好」的行動來讓自己從自卑邁向優越
當每個人能夠自立時
就會感到自信、自主、獨立、當責
而當每個願意共好時
就會從他人的眼去看、他人的耳去聽、他人的心去感受
並且願意採取「非暴力溝通」
讓愛和善意自然且真誠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