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千萬別被政客激怒 活著便是贏家
洪蘭/聯合報
最近疫情嚴峻,偏又沒有疫苗可打,恐慌引起的焦慮使人脾氣暴躁,加上學校停課、公司停班,一家人一天廿四小時擠在小小的空間裡,累積的摩擦使人一不小心,就說出藏在心中不該說的話,難怪最近焦慮症大大增加。要對付這個現象,心理學上有二個方法:一是防禦性的悲觀,二是控制負面思想。
防禦性的悲觀是鼓勵病人把最壞的情況想像出來,然後寫下可能的解決方法。人一旦知道了怎麼應付,焦慮就減輕了許多。
負面思想較難控制,因為它的臨界點很低,只要一點提示,馬上促發。過去醫生是勸病人不要這樣想,後來發現它一點用也沒有,越不要這樣想,越是會這樣想(這個實驗是叫學生「不要想白熊」,結果所有的學生都去想白熊了)。唯一的方式,是用你要的念頭去取代你不要的。所以在焦慮煩躁時,手邊要有一些能讓你啟動快樂感覺的回憶。
過去研究發現,人可以很仔細地提取過去的情境,也可以重溫一次那個情境的感受,因此只要一感到焦慮快要出現,就立刻去啟動那個快樂的感覺,阻止焦慮出來。所以人需要有個快樂銀行,平日儲存最喜歡的照片或歌曲到裡頭,並練習提取,使一想到,快樂的感覺就能立刻出來。
人不太可能整天快樂,所以只要正向的感覺,大於負面的情緒即可。一味追求快樂反而會使自己不快樂。情緒很抽象,不容易捉摸,心理學上有個測量情緒的方法:實驗者每天隨機打電話給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問他們現在在做什麼,在零到六的情緒量表中(零—沒感覺,六—感覺強烈),你的數字是多少?再從快樂、緊張、憤怒、擔憂等情緒形容詞中,選一個出來描述你現在的感覺。這個方法可以算出情緒指數,如一天清醒十六小時,有四個小時是在不愉快狀態,那麼你的負面情緒指數便是廿五%。知道自己平日的情緒狀態後,便可以去改變它,即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最後穩定成性情。
情緒是個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心理狀態,所以在疫情時,要盡量說好話,做好事,因為真正的快樂,來自使別人的快樂。
一個周六早晨,我在市場看到一個國中女生替她母親賣菜。那時正好有個人問:這菜怎麼賣?她臭著臉,回頭大聲吼她媽媽說:「媽!這個菜怎麼賣?你不標價錢,是要我怎麼替你賣?」我聽了很驚訝,這怎麼是跟媽媽講話的態度?正要出聲,旁邊有個太太跟我眨個眼,也大聲說:「你真乖,星期六沒跟同學去玩,來幫媽媽賣菜」,她聽了一驚,緊繃的臉馬上和緩下來,她那汗流浹背的母親也趁機討好地說:「是啊!這麼熱的天,幸好有女兒幫忙!」現場氣氛就輕鬆很多。後來有人再問價錢時,我注意到她的口氣好了許多。
在沒有疫苗可打時,唯一自保方式,便是提升自己免疫力。千萬不要被政客激怒,活著便是贏家,我們一定要活到疫苗到來,哪怕地老天荒。(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常常覺得壓力山大嗎? #壓力 其實也有分好跟壞喔! 壞壓力不只會導致精神疾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出現 #憂鬱症 的症狀也要注意!可能是 #思覺失調症 找上你了😱 挖健康直播 江坤俊醫師 與 精神科陳秉彥醫師 要來為大家解答啦! 🌟簡式健康量表(BSRS-5),又稱心情溫度計...
心情指數量表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注產後憂鬱這麼久,我終於等到這本好書《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作者鉅細彌遺描述自己生產、產後低潮、憂鬱演變到產後精神病,以及如何靠著醫療與親友的愛走出來的心路歷程。鼓起勇氣寫下這本書,是他給自己最後的處方,希望藉此療癒自己以及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憂鬱的真實樣貌。
作者寫實的內容,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數度哽咽,許多清晰的場景和情緒也讓我不斷回憶起過去憂鬱的媽媽們和我的分享:「生了一個孩子,我的身體的某部分就此被割去」、「還好月中的窗戶是鎖死的,不然我好想跳下去」、「生完後覺得心好慌,不敢和自己獨處,我也不知道我在怕什麼」有次聽到最後情緒太滿、胸太悶,我竟反過來和產後的朋友吶喊「到底為什麼我們女人得承受這些!」
另外,作者發病時的幻聽、偏執暴怒和疑心病也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產後一年仍在網路上有許多負面、破碎的情緒發言。回想當時我心中竟浮現殘忍的疑問「怎麼這麼久憂鬱狀況還沒改善,生一個孩子性格變得好奇怪,」又讓我流下羞愧的眼淚。我這所謂專業人士實在太狹隘、武斷、無知,才會有這種毫無同理心的想法。
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寫給媽媽族群,作者針對產後照顧提出的多元面向,更適合每一個被媽媽生下來的我們閱讀。
**產後憂鬱症有時候就是沒有原因
首先,作者強調產後憂鬱症未必有明確的病因。她是白人中產階級、衣食無缺,產後有先生二十四小時強大的支持、母乳量充沛、也沒有婆媳衝突或世代間的育兒矛盾,英國醫療體系更提供多次產後到府的探視照顧。
在各項條件近乎「完美」的狀況下,她還是發病了,單純是因為她「剛好生了一個孩子、運氣又不太好」。
的確,在過去很多人認為產後憂鬱單純是新手媽媽育兒沒經驗,壓力太大才會發病,把孩子給別人照顧、睡飽就會「好」了。然而當醫療端漸漸了解此疾病後就發現,產後憂鬱受生理、心理和社會影響的複雜疾病,觸發的因子除了孕期、生產過程的不順、支持資源不足,還包括個人荷爾蒙的變化(例如曾有嚴重經前不悅的發生率也較高),甚至有生產經驗的孕婦發生比例還較高。
但我要提醒的是,統計疾病成因,是讓我們對疾病的發生更警覺,提早預防,降低傷害,而非硬把每個憂鬱的媽媽做分類。因為就是會有一些人和作者類似,找不出任何風險因子。執著於歸納原因,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她們自我懷疑而不敢求助。過去就曾有女生和我說,她的先生是神隊友、寶寶是滿月就睡過夜的天使,產後兩個月體重就恢復正常,但她還是覺得心情很糟、動不動就想哭,後悔結婚生子,覺得整個人生都被改變。但她和朋友訴苦時卻被冷回「妳明明沒怎樣啊!想太多了吧!」讓她不敢再和他人抱怨,甚至指責自己不知足。
**當媽媽呼救時,不任意評價、給建議
因此我認為要幫助產後低潮的媽媽不進一步惡化成憂鬱、精神病,第一步就是要認知到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即使她看起來好好,風暴仍可能無預警降臨。就好像不菸不酒健康生活的人也可能罹癌一樣,當朋友呼救時,請先別急著質疑、否定她們。
作者也建議,對於產後的媽媽最好的方式就是當她的啦啦隊,相信媽媽的能力與直覺,讓她來決定你能幫她什麼,而不是急著和媽媽搶工作。
即使你是出於好意,也請等媽媽主動開口,再給意見。就算你生過好幾個健康的孩子,也不要把自身的經驗強加在別的媽媽身上。好比「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帶小孩的啊!妳以後就懂了!」、「這個妳不行啦,我有經驗,妳先休息讓我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寶寶是她的,不是妳的。
這也讓我想起,許多媽媽憂鬱的原因來自於餵母乳的各種困擾,好比奶不夠、塞奶、漲奶痛、睡眠不足,當媽媽求助時,很多人都是安慰「太累就別餵了,不懂妳在堅持啥!」、「餵母奶也沒比較好,妳這樣根本沒時間陪孩子,」雖然出自好意但不僅無效還可能讓媽媽更退縮,更無助。
我覺得比較好的作法應是先表達對媽媽的支持、並理解她糾結的原因。最近我就有一個哺乳媽媽,回診一坐下來就哭,說自己頻頻塞奶、發奶食物吃一堆仍不夠寶寶吃,不曉得該怎麼辦。我聽著也眼眶泛淚,除了握著她的手說「要不要繼續親餵,我們都支持你,」我也試著了解她堅持親餵的原因。原來她覺得大家都說母乳最好,所以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卻沒想到自己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是不是沒資格當媽媽。我後來告訴她「餵母乳一點都不算小事,母奶也不等於母愛,不需要靠餵奶證明你愛他、把他生下來你就是最棒的媽媽。」我相信這些話絕對比一句「那就別餵了」更有效果。
**男人也可能會有產後憂鬱
最後作者也強調,產後憂鬱絕非媽媽的專利,爸爸同樣會發生。在陪她度過這場風暴後,她的先生也產生創傷症候群,因此角色互換,輪到她來陪伴先生,夫妻間的關係也更親密。反觀台灣,對男性產後憂鬱症的關心和資源更少得可憐,爸爸不僅沒產假、經濟壓力變大,也因為無法在產後提供長時間陪伴與支持,在育兒的起點就被邊緣化。有些爸爸會感覺太太的注意力全轉移到新生兒,家中「地位」不保,再加上華人社會過度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即使憂鬱也不敢說。各種壓力炸鍋下,負面情緒往往扭曲成憤怒、不滿、冷漠、逃避,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夫妻在孩子一出生後,就開始衝突不斷、互看不順眼。
我認為要化解這些矛盾,除了政策上應儘速調整讓爸爸也有產假,縮短育兒進度落差外,更重要的是社會要給男人更多哭與脆弱的權利,性別分工不該如此刻板,伴侶之間本來就是互相照顧,彼此安慰,沒有誰該永遠堅強。
回到醫療本身,過去當然也有很多針對產後憂鬱的研討會,但多半偏向純學術的分享。若產科醫師、助產士、產後護理人員、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能多方交流遇到的實際案例,或許更能促進一線人員對疾病的了解,幫助到更多媽媽。好比書中提到英國到府關懷的助產士,第一時間發現作者白天在家畫大濃妝、神色有異,無需倚賴任何評估量表就將她列入高風險族群加強關懷。但在台灣,多半只請媽媽自填一份「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一位產婦就說,產後心情就夠煩、夠混亂了,表單文字生硬難以理解,看了根本一個頭兩個大,只覺得壓力好大又要被打分數,憂鬱指數瞬間爆表。
最後我想說的是,面對產後憂鬱,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衛教單張與口號,而是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混屯的狀況,用更溫柔、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受傷求助的媽媽。這本書,或許就是個最好的開始,推薦給大家!
#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
#防疫讀好書
心情指數量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
「寂寞是腳跟,回憶是凹痕,我一個人共存」
林宥嘉 Yoga Lin 這首〈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是不是也陪伴過大家好一段時間呢?這一首歌詞布布之前就曾經和朋友有過討論,朋友堅持這是一首分手後回到一個人的心情;但我覺得也蠻符合一段名存實亡的關係,明明是兩個人,卻各過各的生活,練習著一個人的生活(點播:〈兩個人不等於我們〉)。
我當初會這樣想的原因是因為這兩句:
不夠分另一半,愛已經用完,
我不孤單,孤單只是不夠果斷。
要果斷做些什麼決定,才能讓自己不再孤單,那…或許就是斷開的選擇吧?弱勢不果斷,持續在泥淖中的停頓,只會讓自己每一刻更覺得形單影隻,更孤單。而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彷彿也很適合這個前提,明明是兩個人,但卻是自己一人,在練習著一個人生活。
然後,和老師 同名同姓的李焯雄 討論完以後,從一開始的訝異,變成醍醐灌頂。
老師第一句話就和我說:『我沒有覺得這是情歌。』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理解歌詞:若把電影鏡頭當成導演的眼睛,我們也可以試著把一些歌詞當作電影畫面,是建構畫面的元素。
一個人去上班,又一個人去吃飯,再和更多的一個人糾纏。
一個人出去逛,又一個人躺在床,這晚有多少的一個人沒伴?
這可以當作是從近景拉到遠景,讓我們看到,在這個城市中,每天與我們錯身的形形色色路人,是不是都是一個人?如果把這當成畫面,其實就是一個『客觀事實』的陳述,讓我們體會,一個人的狀態,是真實而且常見。重要的是,一個人行動,其實很多時候與孤獨並無關聯,而這裡的一個人,是個客觀的陳述。(另外偷偷和大家透露,歌詞開頭兩句,是老師在與家人的聊天畫面中得到的真實句子)
然後再往下走,我們是不是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身不由己出席一些以社交為主要目的的聚會時,其實不需要太認真回答席間的問題,因為不但格格不入,而且也沒多少人想要聽。當我們試圖認真說一些話時,卻發現,才說到一半,已發現對方的眼神早放空(或飄向遠方),這時候內心應該會有強烈的孤獨感,覺得我怎麼會在這?
但我們往往也會說服自己,沒事,只是一時情緒翻湧,這裡人那麼多,我不該感到孤單的,怎麼可能孤單呢?對照下一段的「孤單只是不夠果斷」,就能理解為不夠果斷承認其實不只是情緒氾濫,其實不是不孤單…
孤單,往往會在最熱鬧的喧鬧中被突顯出來。
人生只能活一次,也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所以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似乎也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之前流行過一陣子的『孤獨量表』,你能夠一個人做到哪些事呢?
寂寞是腳跟,回憶是凹痕,我一個人共存。
這個畫面非常美,可能是一段踽踽獨行的路程,一回神才發現已經走了好長好遠,而每一步都是自己走來,因為寂寞的重量而產生的凹痕,乘載了不同時間的回憶,而和我一個人共存的,是更多的我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無數同名同姓的我們一起共存。
我很喜歡最後三句歌詞的層次感:
沒有人在等著一個人,
一個人在等著沒有人,
沒有人在等著沒有人。
我讀的時候,是這樣想的:
沒有人在等著我(孤獨指數1),我在等著沒有人(孤獨指數3),
最後就變成了沒有人在等著沒有人(孤獨指數100)。
原來最孤獨的時候,是連自己都不敢面對自己的時候,想方設法避開要和自己獨處的時刻,但最終還是得與自己相處。
學會獨處,學會和自己相處,學會把自己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你們今天練習一個人了嗎?
另外一個大哉問就是,是什麼緣故,讓每一首歌都讓我們先入為主聽成是情歌,而且主角是失戀的情歌呢?
#李焯雄
#林宥嘉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
#WeWORD
#猜看看下一首吧
We WORD 字我訂造
—
布布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mrbuleishaw
心情指數量表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常常覺得壓力山大嗎? #壓力 其實也有分好跟壞喔!
壞壓力不只會導致精神疾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出現 #憂鬱症 的症狀也要注意!可能是 #思覺失調症 找上你了😱
挖健康直播 江坤俊醫師 與 精神科陳秉彥醫師 要來為大家解答啦!
🌟簡式健康量表(BSRS-5),又稱心情溫度計,檢測是否憂鬱有傾向。
以下六題請依0至4分回答,作答完請加總分數,並看影片中醫師的解說喔~
1.睡眠困難
2.感覺緊張不安
3.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
4.感覺憂鬱,情緒低落
5.覺得比不上別人
6.有過『自殺』的念頭
(完全沒有0分、輕微1分、中等程度2分、厲害3分、非常厲害4分)
若您需要找個人聊聊,可以撥打專線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三到週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心情指數量表 在 憂鬱症量表Ptt. 你知道自己的憂鬱指數有多少嗎? 的推薦與評價
APP提供三種憂鬱檢測量表、心情日記功能、多元紓壓方式, 以及各地的心理健康相關求助資源等,功能.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董氏基金會量表). ... <看更多>
心情指數量表 在 抑鬱焦慮壓力量表| 情緒探熱站FROM 婦聯心理資訊平台| Discord 的推薦與評價
抑鬱#焦慮#壓力 量表 | 情緒探熱站FROM 婦聯心理資訊平台| Discord | 聖經吉甲Bible ... ... <看更多>
心情指數量表 在 #情緒量表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情緒量表at Facebook. ... 若AI僅利用影像,解讀人類情緒狀態,比傳統#情緒量表 快速準確,那真是大商機。 ... 試著花個一分鐘瞭解一下自己的心情指數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