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評苦雨之地✨
#作者吳明益專文回應 #為了小說
昨天推出「科評苦雨之地」專題後,編輯部今天便收到作者吳明益專文回應,從創作者的立場,自剖寫作時的考量及取捨,請看👇👇👇
(引文)身為一個作者,我都盡量避免回應評論,因為評論者本有權進行詮釋,當詮釋容有不當之時,自有後繼的評論者會提出來(理論上來說)。因此我向來覺得,評論者的「對手」是更用功的評論者,而非作者。作者沒有壟斷詮釋權的權力,也不應該糾結於此......
一起在苦雨中漫步🚶♂🚶♂🚶♂
──
🎥同場加映🎥
生理學者潘震澤:生老病死原是生物的宿命
👉https://lihi.biz/KWeqv
植物學者董景生:感受冠層流動的風與陽光
👉https://lihi.biz/RGp36
神經科學研究者黃榮棋:一個「自然者」的鄉愁
👉https://lihi.biz/ZbMZF
生態研究者吳海音:我們的未來裡有沒有雲豹?
👉https://lihi.biz/907g8
──
👉按下「#搶先看」,不要錯過精彩文章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感受冠層流動的風與陽光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評苦雨之地✨
#Part2邀請前植物園園長董景生
(引文)樹木的死或萌蘗重生具備各種樣貌,因種類而異。在〈冰盾之森〉這篇小說中,攀樹是為了研究鐵杉病害而攀樹取樣,以釐清樹木病因。台灣高海拔鐵杉林,蒼勁古木突出峭壁絕境,實則樹大免不了生病,松生擬層孔菌(猴板凳)、樹幹上的各種腐朽病,葉片的銹病,在樹木的基部或樹幹出現,也添增了攀樹調查的危險性。
樹冠探索需要攀樹者的技巧與專心、精確的丟擲能力與繩結技巧,還要仔細觀察避免誤踩爛心枝條。攀樹不盡然是孤獨的過程,然而在攀樹繩、脆弱的枝條、保定的夥伴間,隔著遙遠的高度,人似乎更容易開展自我的對話......
#用各自的浪漫
#感受冠層流動的風與陽光
和科學家來場文學散步🚶♂🚶♂🚶♂
──
🎥同場加映🎥
生理學者潘震澤:生老病死原是生物的宿命
👉https://lihi.biz/KWeqv
神經科學研究者黃榮棋:一個「自然者」的鄉愁
👉https://lihi.biz/ZbMZF
生態研究者吳海音:我們的未來裡有沒有雲豹?
👉https://lihi.biz/907g8
──
👉按下「#搶先看」,不要錯過精彩文章,Openbook陪孩子一起成長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感受冠層流動的風與陽光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磅.推.出👊科評苦雨之地👊
小說家吳明益近日出版最新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觸及的科學與自然議題範疇甚廣,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以下略),Openbook特別邀請到4位夙負人文關懷的科學家,一同在苦雨中漫步(咦
小說如何虛構?如何具象?科學家又是怎麼讀文學?請看👇👇👇
#Part1邀請科學家潘震澤
(引文)有位科普寫作同道的妻子是文學評論兼小說家,曾好心送我一本她的小說舊作。我看完後,提了幾個我認為邏輯不通之處,惹得小說家好生不高興,同先生抱怨道:「你學科學的朋友怎麼都提些怪問題?」(顯然我不是第一位)。看來文學家與科學家看事情的角度確實會有些不同。
我從小喜歡看小說,更佩服會講故事的人,因為我只會就事論事,完全不會編故事。好的小說得具備吸引人讀下去的慾望,在這一點上,吳明益是成功的。他是個優秀的說書人,全書6個中短篇小說都能吸引我一口氣讀完,且意猶未盡......
#當苦雨降臨大地
#萬物生降於哀戚 #但非死灰
和科學家來場文學散步🚶♂🚶♂🚶♂
──
🎥同場加映🎥
植物學者董景生:感受冠層流動的風與陽光
👉https://lihi.biz/RGp36
神經科學研究者黃榮棋:一個「自然者」的鄉愁
👉https://lihi.biz/ZbMZF
生態研究者吳海音:我們的未來裡有沒有雲豹?
👉https://lihi.biz/907g8
──
👉按下「#搶先看」,不要錯過精彩文章,Openbook陪孩子一起成長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感受冠層流動的風與陽光 在 我的旅圖中during my journey 的推薦與評價
... 感受,一起從美食走進雙和的日常裡。 DURINGMYJOURNEY.COM. 《中永和美食咖啡廳 ... 我們穿越了高聳的竹林小徑、接下來到了層層堆疊的茶園,撲鼻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