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文章,是15個月前,我在這個粉絲團Po的一篇文章。
文章公開之後,接下來的15個月內,新冠病毒造成全世界超過3000000人死亡,事實證明這個疾病即使在醫療先進國家也造成了大量的死亡案例,我在15個月前寫的重症及死亡推測太過於樂觀。
無論如何,這15個月來,在台灣的每一個人,大家一起防疫,爭取時間對疾病的認識以及等到疫苗的研發上市,這是大家通力合作努力的成果。
在這個社區感染的時機,我們更要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
【明天過後】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早
你有可能不會喜歡這篇文章的假設,但是柚子醫師建議大家都可以提早在腦中想想:「如果新型冠狀病毒開始社區感染?」
今天是109年2月12日,目前台灣還沒有新型冠狀病毒社區感染,但是依據全世界的趨勢,新型冠狀病毒沒有這麼好解決,全世界總病例數越來越多,柚子醫師總覺得:一顆不斷膨脹的氣球,總有破掉的一天 ---》社區感染總有一天會來臨。
說不定是下個月
說不定是半年後
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用盡全力的防疫,還是擋不住這個病毒,新型冠狀病毒開始進入社區感染。
不管各位是悲觀還是樂觀的人,都可以想想:如果這一天到來,你會怎麼做?
再進一步多想想?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每年都來?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在你我身邊?
我們可以用怎麼樣的心態繼續度過每一天?
柚子醫師是醫療人員,對這個疾病的了解較多,擔心的事情也不大一樣:
1、我們應該要怕這個病,但是我們更應該怕醫療崩壞。
目前的觀察,新型冠狀病毒有輕症跟重症,在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發病者,死亡率並不高。原因是什麼?
專家學者的其中一項推測:如果醫療系統沒有崩壞,可以負荷這個疾病的大量傳染,就算這個疾病進入社區感染,大家都可以受到良好的照顧而康復;但是反過來說,如果醫療人員全都累癱了、全都生病了,或者是醫療人員全部都被隔離了,那這個疾病進入社區感染時,沒有人可以照顧患者,自然轉變成重症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2、我們應該要怕這個病,但是我們更應該要怕大環境謠言滿天飛。
過去的這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進入社區感染,你知道你收到的資訊有多少是謠言嗎?
「喝下XXX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OO醫院已經收治病患,大家不要去這個醫院了」!
上面這兩個舉例只是謠言的一小部分,疾病本身令人害怕,錯誤的謠言更令大家人心惶惶,進一步相信而執行錯誤的謠言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
當新型冠狀病毒真正進入社區時,各位至少要有能力分辨訊息的真假,而不是隨之緊張起舞。
3、我們應該要怕這個病,但是我們更應該怕物價哄抬、物資哄搶。
搶口罩、搶酒精、搶衛生紙、搶漂白水、搶乾洗手,幾乎是前一段時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柚子醫師猜測,如果真的社區感染等那一天來臨,一定還會出現物品搶購。
搶什麼東西?
搶泡麵?搶蠟燭?搶汽油?搶飲用水?搶防毒面具?再進一步搶下去,就算沒有得到這個疾病,可是基本日常生活設備缺乏,一切事物都會受到影響。
4、我們應該要怕這個病,但是我們更應該怕這個病把人性的光明面抹殺
如果真的發生了社區感染,各式各樣排擠的事情,一定會陸續開始出現。
排擠醫護人員?排擠台商?排擠患病者?排擠患病者的家人?
「隔壁的鄰居得了病,他摸過的東西我們全部都不要碰。我們公開表決請他不要再踏入這個社區。」
「OO醫院有幾個新型冠狀病毒病人住院中,我們舉牌抗議請醫療人員下班之後不要走這條路回家。」
類似這樣子的排擠社會風氣如果一天比一天水漲船高,殺傷力甚至可能比起疾病本身更高。
柚子醫師希望這個疾病能夠像2003年的SARS一樣消聲滅跡,卻也希望如果真的事與願違,大環境無法阻止疫情的擴散,整個社會還能夠用正面樂觀的態度看待這件事,特別是不要責怪這一段日子以來為了大家英勇擋在最前頭的防疫人員,他們真的很辛苦,他們真的很努力。
文章的最後,跟各位說一個小事
前幾天有位媽媽跟我說:「我每天看這些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報導,我緊張到睡不著,我覺得我快要得憂鬱症了!」
柚子醫師只能跟大家講:
社區感染可能是一個無法抵擋的趨勢,當這一天到來時,心情憂鬱也是一天,快樂過日子也是一天。你選擇哪一種?
請大家好好想想如何面對這一天,不要緊張不要慌亂,不要生氣不要抱怨,勇敢的正向面對新的挑戰。
明天過後……
讓我們一起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憂鬱症康復證明」的推薦目錄: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請益] 有關罹患精神疾病相關事宜-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請益] 有關罹患精神疾病相關事宜- 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輕度憂鬱症證明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輕度憂鬱症證明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憂鬱症治療ptt 的評價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請益] 有關罹患精神疾病相關事宜- Teacher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請益] 有關罹患精神疾病相關事宜- 看板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命早期的創傷或慢性壓力會阻斷神經發展。
其後果是至成年時,我們有時無法做出最好的決定,例如飲食選擇、同居對象、是否吸菸等,而這些行為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各種疾病的機率。我們通常把這類疾病稱為生活型態病,因為其病因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壓力和創傷可能改變DNA,使身體更容易患病,而這種基因甚至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我們已經知道,有害的壓力可能改變身體的化學與生物狀態,影響直達細胞。
摘錄自《#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沒提到疾病與「自我認同」的關係,我感覺很可惜,今天下午特別請出版社授權相關文章,想做文字上的補充。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466001611099283
下面有兩篇摘文,這兩篇摘文從大腦神經的角度,來談「自我」。要花一點時間看,透過閱讀這篇還有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我們平常在版面上所談到的,看似很抽象飄渺的說法,可以找到甚麼樣的依據。
我先從我們所熟悉的童年嫌惡經驗來複習,童年經驗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甚巨,這是我們都清楚的。而童年經驗到底如何導致疾病,從下面文章的分析,我們就能有個具體的邏輯。
祝願您,有空能在心理上回到童年,看見我們對自己的信念與認同,如何形塑成我們現在的樣子!
... ... ... ... ... ... ... ... ... ... ... ... ... ... ...
【文/ 傑佛瑞.雷迪格】
人生故事的重要性
我形容自癒現象是醫學界還沒有打開的黑盒子。商用飛機上的黑盒子會記錄飛行途中的資料並儲存下來,假如飛機失事墜毀,調查人員可以從黑盒子中汲取重要資訊,釐清事故原因。
我們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黑盒子,記錄一生中所發生的大小事。我指的特別是記憶、過去的情緒、銘刻在心靈與細胞上的古老創傷與失落、根深蒂固的壓力與焦慮,這無法透過幾分鐘的靜坐或改變生活環境而消除,像安全毯一樣被我們緊緊握住的悲傷與嫌隙;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身分、能力、應得或不應得的事物,在人格形成期逐漸確立。就像醫學界不願開啟自癒的黑盒子,我們多數人也對自己心中的黑盒子避而不談,不曾檢視這些關於自己、他人、世界的潛意識信念。
我這裡所談的黑盒子不只是譬喻,而是真有這種東西,比較科學的名稱是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基本上,DMN包含大腦幾個鬆散相關的部位,包括大腦深處較古老的結構以及大腦皮層較新的部分,當你進行特定類型的思考時,這些部位會啟動,或是亮起來。之所以說「亮起來」,因為這就是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所看到的模樣,大腦原本呈現銀灰色,而啟動的部位會像營火中餘燄未盡的木塊一樣閃現火光。
什麼事情會點亮DMN呢?做白日夢、想著自己和他人、在社群媒體上被點「讚」、想起過去所發生的事、想像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自省、察覺到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基本上,當你沒有想著外在世界的事物,而是關注內心,進入較為自省的狀態時,DMN最為活躍。DMN渴望敘述,透過連結過去、現在以及我們認知中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來協助我們譜寫關於自己的故事。
我們以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解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並根據自己的認知來「記錄」這些事件。我們常一再想起重要的事(尤其是負面或感受強烈的經驗),當我們腦中回想起這些事件時,我們就以同樣的模式一再啟動DMN,生成神經路徑,其上的「溝槽」會隨時間加深。你小時候在學校是否曾在書桌上寫字?我記得書桌原本是平滑的米色木頭,我在上面寫字時,鉛筆滑過光滑的桌面。不過一次又一次描著同樣的字跡之後,書桌上的凹痕愈變愈深、難以移除。不用多久,我就只能沿著原本的凹痕寫字,描著不斷加深加黑的線條。當你一再回想創傷、壓力、記憶、悲傷等各種關於自己的信念時,大腦的DMN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DMN是神經科學領域中相對新穎的概念,因此醫界對於這個虛無縹緲又極為重要的腦部系統到底包括哪些部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不過醫界一般認為DMN應該包含前額葉皮質(負責計畫、決策、調節行為的中心)、扣帶皮質(屬於大腦邊緣系統,負責情緒與記憶的形成)以及下部頂葉皮質(負責解讀成形的情緒並處理語言與感官資訊),這些部位共同造就了旁觀者眼中的「你的個性」,或是你自己眼中的「我」。神經科學家為DMN取了個暱稱:我網絡(me network),這是自我在神經生物學方面的根基;這些部位造就你的本性。
這裡我得暫停一下,我要說明的是,你的本性不全來自DMN,構成身分認同的因素不只有DMN,單一神經網絡無法表現一個人的全部。特別是在徹底療癒方面,身分認同遠不僅止於此,但DMN仍是很重要的一個起點,這是「你之所以成為你」的建築藍圖,你的生命、身分認同、自我意識、處事方法都是根據這份藍圖所建造。
那如果你的自我意識(也就是你的身分認同藍圖)是構築在負面、有害、受限的想法之上,那會是什麼情況?自己加諸己身的負面或限制信念會對大腦化學、對體內的壓力循環或戰或逃狀態、對生物系統、對細胞、對你的患病機率、治療能力造成什麼影響?你的黑盒子中是否有東西阻礙你治療,甚至提高你的患病機率?
……
你的黑盒子裡有什麼?
一九八五年,一位研究人員的口誤開啟一項研究,後來進而改變了現代醫學的景貌。文森.費利帝(Vincent Felitti)是加州聖地牙哥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預防醫學部門的主任,他想知道為什麼患者一直退出他的減重門診。減重門診是預防醫學部門很成功的一項舉措,不過奇怪的是,這裡的中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參與者一開始的減重過程都很順利,穩定朝預設的減重目標邁進,不過之後卻經常突然退出,再也不來門診。到底為什麼患者總在即將實現目標時紛紛退出?
減重門診曾有一位模範患者,她在一年內減去三百磅(約一百三十六公斤),之後卻突然退出減重計畫,費利帝醫師看著預先寫下的訪談問題訪問她,卻出現口誤。費利帝醫師問(或以為自己是這麼問):「你幾歲開始有性行為?」患者回答:「四十磅(約十八公斤)的時候。」費利帝醫師對回答感到疑惑,於是又問了一遍,患者還是給出同樣的答案,然後突然放聲大哭。
費利帝醫師突然明白,他把兩個問題合併成一個句子了,他原本是要問患者開始有性行為的年紀,卻問成「體重多重的時候開始有性行為?」而患者脫口而出的答案,則透露出在別的情況中可能永遠無法說出口的真相:她小時候遭到性侵,第一次性經驗是在四歲的時候和家庭成員發生的。
這是一個真相大白的時刻。之後費利帝醫師調整訪談問題,擴大訪問範圍,很快就發現患者成功減重,正是他們退出減重門診的原因。有一位女性在短短三週內復胖近四十磅,因為有一位同事稱讚她的外表,邀她出去約會,她說:「過胖讓我受到忽視,而我需要的就是被視而不見。」因為她也曾有受虐的經歷。
由於口誤,費利帝醫師意外發現治療患者的祕訣。童年遭受性侵與肥胖之間的關聯相當深遠,而且後來發現其實也相當普遍。由於小時候經歷過創傷,這些人可說是把增胖當成生存策略。因此,醫師為患者擬定減重策略時不能只著眼於現在;這些患者必須回到自己的童年,治療當時的創傷,這樣才能減掉體重並維持不復胖,真正獲得健康。費利帝醫師與傑出流行病學家理察.安達(Richard Anda)合作規劃一項大型的縱貫研究,擴大調查童年創傷與現在健康狀況的關聯,他們發現問題遠超過性侵與肥胖,遠遠超過。
費利帝和安達醫師區分出十種童年壓力與創傷類形,他們稱之為童年不良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ACE)。他們在兩年期間內檢視一萬七千名研究受試者,研究方法包括身體檢查與訪問受試者的過去與童年經驗。他們發現童年創傷經歷與眾多疾病類型間都存在顯著關聯。虐待及忽視、喪親、目睹家暴、與精神病患者或藥物依賴者同住,或即便只是情緒忽視所帶來的持續、少量慢性壓力,這些種種經驗都是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臟病等各類疾病的重要預測指標。或者,從端粒研究者布雷克本和艾波的角度來看,這會縮短你的健康年限。
那這些過去經驗到底是如何轉化為成年的疾病?
乍看之下,ACE研究結果顯示的是,童年早期的創傷與壓力容易培養出致病的行為。比方說,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說明,ACE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是:生命早期的創傷或慢性壓力會阻斷神經發展。其後果是至成年時,我們有時無法做出最好的決定,例如飲食選擇、同居對象、是否吸菸等,而這些行為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各種疾病的機率。我們通常把這類疾病稱為生活型態病,因為其病因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我們許多選擇與習慣的根源可能來自童年時期的經驗,這是一項大發現,而現在醫界終於開始據此改變檢查與治療疾病的方式。我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為這些變化早該出現了。
費利帝和安達醫師於一九九八年首次發表研究結果,而國內所有醫師早在當時就該正視這項結果,重新評估自己行醫的方式,但多數人根本不屑一顧、置之不理。他們說: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他們認為童年創傷與成人時期患病只是巧合,因此不願接受研究結果。不過ACE研究的設計相當精良、一絲不苟,而且發布之後陸續獲得其他研究的印證,因此我懷疑醫界起初不願採納的真正原因是:這個問題太過龐大,假如我們認同ACE研究的結果,就必須徹底改變醫療方式,思考如何改造整個醫療業的基礎體系,這項工作規模龐大,令人不知該從何著手。
文森.費利帝描述這項開創性研究所受到的負面反應時說:「沒有人想要知道這件事,可是這是確實存在的。」
你看到CDC所闡釋的關聯途徑(童年經驗、神經發展受阻、危害健康的行為)後,很容易想說:喔,我沒有ACE的問題,因為我沒有那些不良行為。也許你做過ACE測驗,發現自己符合一或兩項描述,但你現在的習慣很健康。這樣很棒,不論是完全靠自己或生命中有他人的協助,這代表你成功培養適應力或應對策略,但不幸的是,這不代表ACE對你毫無影響。不健康的行為只能解釋半數與ACE相關的疾病,那另外一半的原因是什麼?壓力和創傷可能改變DNA,使身體更容易患病,而這種基因甚至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我們已經知道,有害的壓力可能改變身體的化學與生物狀態,影響直達細胞。ACE不僅會培養出致病行為,甚至會直接帶來疾病。
那如果你做了ACE測驗後發現自己不符合任一項描述?這也是一大好消息,但仍然不代表過去壓力、創傷、悲傷等經驗並沒有刻入DMN中,不代表你目前的健康狀態或治療能力完全未受影響。ACE研究證實有十種創傷會影響健康,導致疾病,但不代表其他類型的創傷不會造成影響,只能說我們還沒加以研究。
我研究自癒到這個階段,我知道我不能只看已獲得科學充分證實的證據。ACE研究著重於童年經驗,並證明這些經驗會影響健康。不過就某方面來看,ACE研究只是初步的工具,只是起點,無法完全囊括過去經驗對目前身分認同與健康狀態影響的全部面向。我不禁想知道,那其他從未有人研究過的經驗呢?ACE研究沒有含括的經驗呢?像是生命早期我們所接收到關於自己的概念、關於自己值得(或不值得)擁有什麼、關於自己有哪些不是或過錯?關於悲傷和心碎、關於心中對曾傷害自己的人所放不下的怨恨?這些經驗又會如何影響我們?我們對這些經驗的感知和解讀埋藏在體內,長達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這會如何形塑我們的DMN,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與定義?
我第一次讀到ACE研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黯淡。如果你的黑盒子中裝了一些晦暗的過去,後來得知防止這些經驗內化,扭轉神經發展與生理發展的最好方式是早期療癒,那你大概感到毫無希望。我知道我自己就是這樣。我在心中回想自己的童年與青少年時光,想起這些很可能使我罹患各種疾病的經驗以及多年累積的有害壓力。我做ACE測驗的時候,我發現我符合其中七項描述。
七項。
看到這樣的結果,很難不覺得自己注定疾病纏身。我那時才發現,我的父母都會對小孩的身心施虐,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像是戰場,我和弟弟都會被打。父母以宗教之名逼我們過著匱乏的生活,母親要求我吃下腐壞的食物、發酸的牛奶,製造各種極端情境,藉此展現她能全面掌控我的身、心、靈。我認為她也承受著未曾妥善處理的失落經驗,也許因為如此,她和我(她最大的兒子)的關係特別惡劣。她曾說我們之間的問題始於我兩歲的時候,她週末出門返家後呼喚我時,我沒有回應她。她放不下這件事,因此我們的關係從未獲得修復。隨著我逐漸長大,她試圖灌輸我,我內心有某種劣根性。她差點成功了。很久以後,在我脫離原生家庭後才知道,如果當時有人了解我們家是什麼情況,社會機構一定會把我和弟弟妹妹帶走安置。
回想起來,我發現我是手足中受害最深的一個,不過他們現在也都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研究本書中提到的這些顯著康復者,是改變我自己生命軌跡的一大重要因素,尋求治癒心靈的正道一直是非常貼近我內心的一趟旅程。對我來說,放下童年創傷,確保自己的身體沒有陷於慢性戰或逃的循環中,同時也能脫離原來的DMN。
新的經驗是塑造新DMN的一種方式,當你脫離每日例行公事,創造新的經驗,大腦就能脫離DMN,跳出預設的行為模式,這對改變思考模式並促進健康來說都是一大良機。脫離DMN後,你就有機會創造新的神經路徑,隨著時間一再強化,之後就能覆蓋掉現存的路徑。
DMN全名預設模式網絡,聽起來雖然很機械化,不過比起我們過去常說的自我(ego),其實是更為精準的說法。自我在大眾文化中的定義很不明確,不過基本上指的就是個人的身分認同或自我意識:我們如何整合無意識與有意識的自我、協調高等與低等衝動、判斷生命中真相的方法。不過我們提到自我時,常認為這是固定或永久的,但其實身分認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預設模式網絡這個詞的優點在於能準確表現出,身分認同其實可說是神經突觸與路徑的一種功能,可以加以編輯或重新設定,就像地圖也可以隨著地貌的改變修改或重新畫定。
.
《#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
為什麼有些人的病自己會好,其他人卻不行?哈佛醫院權威逾15年研究,解開啟動人體自癒力的4大關鍵,癌症、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都可以不「藥」而癒!
博客來|https://reurl.cc/v1YQAe
金石堂|https://reurl.cc/4mKLOv
誠品|https://reurl.cc/Xk1Ab0
讀冊|https://reurl.cc/VXAYvY
皇冠文化集團
https://www.facebook.com/crownbook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憂鬱實紀 #帶著憂鬱逃離職場
#要找出生存之道 #還是非得工作不可
#曾被困住的人 #才能看到的景色
.
二○一○年九月,我二十三歲的夏天也宣告結束了。
.
自殺未遂後,家人帶我回千葉老家生活。藥物害我頭腦昏沉、四肢無力,我每天都過得像行屍走肉。可能是吞服大量藥物的影響,抑或是精神科開的抗憂鬱藥,導致我的身體和腦袋,就像被灌了鉛塊一樣沉重。我只能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
.
幾個月前的正常生活,彷彿黃粱一夢。我躺在床上,想起過往的種種。
.
我本來在非政府組織中工作,在工作之餘,還會練團彈貝斯、寫小說。
.
我參與的非政府組織,專門從事國際互助活動,主要負責支援東南亞的貧困階層,例如幫助失學的小孩子、推廣正確的農業知識、救濟天災發生的地區等。
.
我們的辦公室是一個約莫四坪大的小套房,正職員工包含我才三個人,另外還有一個會計和事務人員,他們都是兼職員工,我們只是一個小團體罷了。職員平常工作也挺忙,我們要用英文聯絡當地團體、想辦法張羅活動資金等等。
.
我沒有被派往海外,而是負責處理國內的活動和宣傳業務。工作內容包含召集義工、準備現場活動的介紹看板、更新團體的官方網站等。雖然跟國際互助活動有關,但我做的是支援性質的文書工作,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種實地工作。
.
我會來到非政府組織完全是偶然。大學時代我是念社會學系的,我的選修課程就是國際互助,那一門課的教授很照顧我,而且還是該團體的代表理事。
.
大四時我決定放棄求職,一心想當小說家和音樂家。教授不忍心我畢業後毫無出路,就收留我在此當個小職員。
.
非政府組織沒有一般企業嚴格,除非舉辦特別活動,不然通常晚上八點前就能回家了。白天我會早點起床,跑去咖啡廳寫小說;晚上就去練團,跟樂團的朋友聚在一起作詞作曲。
.
各位看我這樣,可能覺得我生活過得很充實對吧?事實上,我從十二歲開始寫小說,寫了整整十年也沒什麼成果。我害怕承認自己缺乏才能,也不敢投稿參加比賽。音樂我也練得滿認真,可惜同樣沒有靠音樂吃飯的本錢,這讓我漸漸產生焦躁遠大於開心的感覺。
.
不過,我還是在這兩件事上付出不小的心力。畢竟我也找不到其他想做的事,萬一失去夢想,我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才好。
.
我也交過女朋友。大學時代我們是同一個社團的,她比我小兩個學年。這段感情在我出社會以後,同樣維持得不錯。她很喜歡音樂和次文化的東西,下班後我們會一起吃飯,一放長假就到全國各地旅遊,不然就是到市區散步,互相抱怨學校和職場的鳥事,就是隨處可見的交往模式。
.
然而這些平凡無奇的生活片段,對我來說就像前世的記憶一樣。
我吞藥自殺兩天後才恢復意識,一醒來就看到母親憔悴的面容。
.
我想不起來自己身在何處,也不曉得為何自己會躺在這種地方。虛弱消瘦的身體逐漸恢復知覺,腦海中回顧著自己失去意識前做的事,絕望感也跟著浮上心頭。
.
我的身體無法使力,意識也朦朧不清,如墜五里迷霧。我的嘴裡有幾十處潰瘍,一開口說話就會產生激烈的痛楚。喉嚨深處像是塞了什麼乾硬的東西,無法順利呼吸。後來我才知道,院方為了幫我排出大量的藥物,在洗淨我的胃腸後,還往我體內塞了醫療用的活性碳,吸收身上的毒素。我的口腔會潰瘍,就是營養也一起被吸走的關係。現在的我就跟腐朽的木頭一樣癱在床上,連起身或哀號都做不到。
.
一切的意念都消失了。不管是追逐夢想的熱忱、喜歡別人的心情、不惜熬夜也要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氣魄、對工作的煩惱和不安⋯⋯這些統統都不見了。
.
醫生診斷我失去工作能力,理由也合乎情理,因此在我領不到薪水的療養期間,可以用健康保險領取「傷病補助金」。
.
要領取傷病補助金,需要提出業主的證明文件和醫生的診斷書。經過核准後,每個月領到的補助相當於三分之二的薪水。補助提供的時間也很長,最久可以領一年半。像我的離職是出於個人因素,加入勞工保險也不滿十年,失業補助只有九十天可領。相形之下,傷病補助給了我一段很長的療養時間。
.
這個制度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只要在職超過一年以上,離職後也能領取補助。我簽下正式的雇用契約後,工作了一年又兩個月,算是勉強符合領取資格。
.
由於我整天臥病在床,父母也沒催我趕快去找工作。他們只是默默地照顧我,希望我用這一年半的時間,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
父母不會強行帶我出門,也不會問東問西,連三餐都幫我備好好。他們看到自己兒子每天躺在床上,眼睛跟死魚一樣缺乏生氣,一定也不好受吧。不過,有件事他們講得很清楚。
.
「你要是死了,我們也不想活了。所以你千萬不要自殺,別再做那種事了。」他們不在乎我變成怎麼樣,只希望我活下去就好,這種認同對我是莫大的救贖。
.
要領取傷病補助金,我得接受醫生的診斷,填妥申請表格才行。因此前往鄰鎮的大醫院是我唯一的外出時間。
.
「你以前把自己逼得太緊了,現在先好好休息,重新瞭解自己。等恢復健康了,再來打拼就好。」
.
我的主治醫師是個中年人,每次只會講同樣的幹話。
.
你最近怎麼樣啊?你的身體還好嗎?這禮拜做了哪些事啊⋯⋯反正就是確認我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份量。
.
根據我看書和上網查的資料,造成憂鬱症的原因非常多。有人長時間工作,在慢性疲勞的狀態下罹患憂鬱症,經過充分的休養後,放棄高薪改做工時較短的工作就康復了。也有年輕人厭倦人際關係而罹患憂鬱症,結果搬家後換了一個新環境就痊癒了。至於在工作和生活上缺乏成就感的人,也有可能一談戀愛就康復。當然,也有人患病多年沒有痊癒,只好得過且過。
.
那麼,我的情況又是如何?
.
出社會以後我有工作上的壓力,承認自己沒才能也帶給我很大的絕望感,被女朋友拋棄的喪失感更是無比沉重,另外還有我本身的性格問題。我的憂鬱症似乎是各種原因累積而成。我必須釐清每一個因素,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
最重要的是,我得再一次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否則同樣的問題會重複上演。
.
可是,我很害怕治好憂鬱症。
.
萬一休養後康復了,我該做什麼才好?我該追求什麼?該以什麼為目標活下去呢?這些問題我現在毫無頭緒,如果我現在治好憂鬱症,就得再次面對自己的人生,光想我就怕得渾身發抖。罹患憂鬱症對我來說有一個明確的好處。只要我還沒有痊癒,我就有一個不必跟社會接觸的藉口。
.
一個好手好腳、大學畢業的二十三歲青年,必須出社會工作才行。生活要過得充實,也得有夢想和人生目標;不想寂寞度日的話,也得多多結交朋友和戀人。不過,「憂鬱症」可以讓我擺脫這一切義務和社會枷鎖。有憂鬱症這個藉口,我就能名正言順地賦閒在家,接受自己沒朋友沒女人的孤獨現實。更重要的是,我不必追求夢想或目標,也不用為此努力。憂鬱症這個擋箭牌,可以用來逃避一切可能傷害我的事物。而且,沒人對我有怨言,至少家人、醫生、社會都容許我得過且過,我還能拿到一定的補助款,至少生活無虞。
.
明知自己跟社會日漸脫節,性情也越來越墮落,我卻有種奇妙的安心感,不願離開這樣的舒適圈。
.
我光是打開房間的電腦,螢幕的光線就會讓我頭暈,我的眼睛也同樣無法聚焦在書本的文字上。電影和電視的聲光效果也令我頭昏腦脹,我看一下就馬上關掉了。
.
起床活動三十分鐘我就累壞了,只好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發呆,過得如此頹廢真的非常痛苦。
.
因為躺太久的關係,我的背部和臀部還長了褥瘡,褥瘡不是老人才有的毛病嗎?那種皮膚好像要爛掉的痛楚,彷彿在無聲指責我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
.
那一年的夏天持續創下高溫記錄,窗外始終是萬里無雲的藍天,湛藍到很荒謬的地步。二十三歲的我,只能待在充滿自己味道的小房間,那個我從小熟悉到想吐的小房間,抬頭仰望那一片藍天⋯⋯
.
世界上一定有各種可能性和生活方式吧?想必有很多人享受著那些可能性,感受著多采多姿的生活,跟喜歡的人幸福度日,努力達成自己的夢想。當我眺望窗外的天空,就覺得自己看穿了世間的繁華,看透了社會的紛擾和形形色色。
.
我已經沒有心力去死了,腦中思考的只有活下去這件事。拿自己來跟整個世界相比,其實只有空虛而已。我別的沒有,時間特別多,偏偏我卻活得一點意義也沒有,連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都看不完。
.
所以,未來的人生我決定盡可能降低成就感的標準。我放棄寫小說,只保留寫日記的習慣。我告訴自己,哪怕只寫下一行字,那一天就算過得很有意義了。
.
#如果連寫一行字都嫌痛苦,
#那就慶幸自己還活著、#還有在呼吸就好。
.
#專注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會讓我相信活著是有意義的。
.
好比觀察美麗的雲彩、品嚐晚餐美味的炸雞塊、早上鞭策自己不要賴床等等。不然,連續兩三個月躺在家裡,完全沒有從事建設性的活動,這麼沉重的事實我真的承受不了。
.
三個禮拜左右吧,我漸漸能認同自己了。或許是我專注於生活、不再想死的關係吧。自殺未遂後那段臥病在床的日子,我就是這樣撐過來的。
.
--
.
👉本文摘自《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作者 #阪口裕樹,1987年生於橫濱,千葉縣長大,立教大學社會學部畢業。不隸屬任何公司,憑自己的本事環遊世界,邊旅行邊在旅途中賺取生活費,並將這種生活方式稱為「自立旅行者」;本書由 采實文化 出版。
.
📖 這邊看看簡介 👉 https://tinyurl.com/y36zc2hu
💌 電子書59折ing 👉 http://moo.im/a/28qtIM
.
--
.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買電子書,輸入心理師想跟你說專屬優惠碼:「KnKpsy-ifTpU」,消費滿250現省五十元!
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請益] 有關罹患精神疾病相關事宜- 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學校在我以憂鬱症診斷證明書請長病假的時候,告訴我, 如果我想要重返教職,必須取得醫師開立的「康復證明書」。 但若對精神疾病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像感冒一樣, ... ... <看更多>
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憂鬱症治療ptt 的推薦與評價
看板Crystal 憂鬱症是需要積極治療的精神科疾病,應以藥物與社會心理治貓 ... 在她身邊她最近又Ptt 憂鬱症版- Boxing gala [閒聊] 我的輕度憂鬱症康復 ... ... <看更多>
憂鬱症康復證明 在 [請益] 有關罹患精神疾病相關事宜-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教育界的先進,大家好:
有一些問題想要請教大家,請大家幫忙解惑。
--
自身情況概述:
我是一位國中正式教師,
在高中被診斷為「類恐慌症」,
大學被診斷為「憂鬱症」,
當上教師後,持續就診、規律服藥。
但是,其實我並沒有準備好當一個老師。
初任教師的菜鳥,任教於偏遠山區學校,兼任導師,
在這間學校,「非 常態」才是「常態」,
而我的班級經營一直有很大的問題,管不住這些充滿「野性活力」的學生。
我不斷嘗試,想力挽狂瀾,但成效卻十分有限。
教書兩年內,病情不斷惡化,發病的間隔愈來愈短、強度愈來愈強、頻率愈來愈快...
常常臨時請假,學校對我十分頭疼,而我也愈覺得自己不適合當老師。
在去年六月,轉到台北長庚看診,醫師診斷為「躁鬱症」,
之後也都依照躁鬱症的方式治療。
(附註:躁鬱症和憂鬱症很像,但是如果以憂鬱症藥物來治療躁鬱症,
會使躁鬱的情況加重,這也是為什麼我的病情會愈來愈嚴重的原因之一。)
去年九月,學校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重新帶國一,
把原本升國三的班級交給一位非常厲害的老師。
新的班級,我也有了新的希望。
無奈努力了一個月後,還是在十月初嚴重發病,已經有危害自身性命之虞。
當晚緊急請同事載我到醫院掛急診,並且立即住院。
身心俱疲的我,連自己性命都快保不住了,更何況工作,
便向學校請了長病假,在家中專心靜養,直到現在。
--
想請大家幫忙解惑的問題:
1.學校在我以憂鬱症診斷證明書請長病假的時候,告訴我,
如果我想要重返教職,必須取得醫師開立的「康復證明書」。
但若對精神疾病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像感冒一樣,
感冒了,去看醫生、吃藥,就能康復,但也無法保證你不會再感冒。
更貼切一點的說法,就像是許多慢性病一樣,
必須長期吃藥控制,才能痊癒;或者無法痊癒,必須終生以藥物控制病情。
即使康復至不吃藥的程度,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
我只有聽過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但從沒聽過「康復證明書」這等證明。
請問:真的有「康復證明書」的存在嗎?真的需要取得康復證明才能復職嗎?
我的認知是,
只要醫師認定已回復至有工作能力之程度,但仍須規律服藥、定期回診,
請醫師開立這樣的診斷證明書即可。
我真的沒聽過醫師可以開立「康復證明」這等事。
(下次回診時我會向醫師詢問看看,在這邊是想問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東西,
還是這只是學校一廂情願的認定?)
2.校方說,若我無法拿出「康復證明」而無法復職時,就會被資遣,
所以希望我能「主動辭職」。
校方說,這樣我仍保有教師資格,可以再去考教師甄試。
但若我被資遣,則永遠喪失教師資格。
請問真的是如此嗎?
3.爬文知道憂鬱症屬於精神官能症,
並不在教師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七款之精神病的範圍內。
那躁鬱症呢?有沒有對這方面有研究的先進可以幫我解惑呢?
躁鬱症患者是否能夠擔任教師?
(雖然目前仍以躁鬱症的藥物治療,但是診斷上醫師仍寫為憂鬱症)
4.上學期末,在我回學校繼續請長病假(延長病假)的時候,
校長對我說:「你知道這樣的話今年你無法參加介聘吧?」
查了今年介聘辦法,可以申請介聘的服務條件:
「3.申請留職停薪之教師符合第一目規定(在學校服務滿四學期),
並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於介聘生效日期(8月1日)回職復薪者。」
上文指的是「留職停薪」,而我請的是「長病假」,請問也適用上文之條件嗎?
目前我的病假請到本學期末,請問我今年是否可以參加介聘?
--
其他補述:
休養了快半年,目前病情穩定許多。
在這段期間,我不斷探索、追尋自我,發現真正的問題,並且積極就醫。
其實到現在,我還是認為自己的特質(與疾病無關之特質)不適合擔任教師,很想轉換跑道
但家中有不得不擔的經濟壓力,因此還是很難割捨。
況且,週遭的人也質疑,我只是不適合在這間學校任職,換間學校就會好很多了。
所以,我想要以介聘方式來脫離目前的環境。
如果真的不行,我得趕快另想出路了...
以上有點長的文章,感謝您耐心看完。
在此也先謝謝能夠幫我解惑的先進了!
我冒著被認出來的風險,豁出去了,PO了這篇文章,
拜託大家幫幫我,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3.4.167
我查了留職停薪的辦法,目前只查到公務員的,不知道教師是否比照?
第四條 公務人員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留職停薪:
依法應徵服兵役者。
選送國內外進修或研究,期滿後經奉准延長者。
自費或接受其他機關補助自行申請與業務有關之出國,進修或研究,並經核准者。
配合國策奉派國外協助友邦工作者。
配合公務借調至其他公務機關任職經核准者。
配合科技發展或國家重大建設借調至公民營事業機構服務經核准者。
受拘役或罰金之確定判決而易服勞役者。
公務人員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留職停薪,
並由各機關考量業務狀況依權責辦理:
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者,並以本人或配偶之一方申請為限。
本人或配偶之直系血親尊親屬老邁或重大傷病須侍奉者。
配偶或子女重大傷病須照護者。
配偶因公派赴國外工作或進修,其期間在一年以上須隨同前往者。
其他經考試院會同行政院認定之情事者。
以上,但我沒有適用上述任何一條,請問我可以辦理留職停薪嗎?
目前看來只有「其他經考試院會同行政院認定之情事者」是我不清楚其中涵義的,
這其中有包括病假嗎?
抑或這麼說:我符合留職停薪的資格嗎?
還煩請azman先進,或是知道答案的先進,再次幫忙解惑了,謝謝!
※ 編輯: tonahue 來自: 111.253.4.167 (02/18 23:38)
※ 編輯: tonahue 來自: 111.253.4.167 (02/18 23:39)
※ 編輯: tonahue 來自: 111.253.4.167 (02/18 23:41)
現在我很少花時間在網路上,大部分時間在念書,以及調養自己的健康。
或許有人請長病假在家過爽爽,
但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我真的是在過「病假」,三不五時就會突然來發作一下。
發病的痛苦,不了解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如果必要,我可以我把發病的情況PO上來與大家分享)
如果可以,誰會願意患病呢?
在此有個小請求,請大家幫我解惑回答問題時,語氣可以不要那麼酸,或那麼衝,好嗎?
敝人實在逼不得已,才會上來提問。
如果這個板不能容許我這樣的人在這裡PO文發問請求協助,
請推文或來信告訴我,我會將文章刪除的,謝謝。
謝謝以上兩位的回答與建議,您們的回應敝人真的萬分感謝!
(起碼有人理我了~感動ing)
※ 編輯: tonahue 來自: 111.253.0.94 (02/19 08:17)
※ 編輯: tonahue 來自: 111.253.0.94 (02/19 08:23)
還是不穩定,所以才會延長病假,請到下學期末。
尤其又是偏遠小校,一個人請假,其他每一個人(不論是行政還是兼任導師)壓力都很大。
這也是我下定決心請長假的原因,讓學校好找代課老師以及安排課程,
對學生、對學校、對我自己都比較好。
我分析自己的特質,發現我比較適合從事不用作太多決策(管理)的工作。
純教書我OK,但是要管學生,我必須要花很多力氣去學習、嘗試。
在剛請長病假時,我下定決心不再回去教書。
而現在,我的病情有明顯起色,心態也隨之轉變。
之所以會PO文求助,是不想讓自己留下遺憾,不想連最後的努力都沒做就放棄了。
畢竟這份工作,講句坦白的,也是我費盡努力、好不容易才得來的阿!
我想在放棄之前,把自己能夠努力、改變的事情都嘗試一下。
努力過了、嘗試遍了方法,再來決定是否要繼續還是放棄。
你也說:「退出這個職場『也許』是好的」,
所以還是有一些可能性存在,不是嗎?
只要有機會、有其他辦法,我都想試試看。
再不行,我會轉換跑道的。
(現在光考試的書就看不完了...因為我是過年前才決定要考試 ^^")
我相信人生的旅途是個不規則波動,
但是經歷過非常痛苦且漫長的低潮到達波谷後,一定會往上升。
我說不準自己哪時候會好,但我相信會愈來愈好的!
※ 編輯: tonahue 來自: 111.253.4.201 (02/20 15: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