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血了怎麼辦?別擔心,大多數都只是第四種情況]
還沉浸在懷孕的喜悅中,沒想到一個忙碌的午後,上完廁所,「天啊,怎麼辦,我流血了……」。
腦海中馬上浮起了電視或電影的情節:流血,流產,完蛋了……。
先別著急,懷孕早期有20%~40%這麼多的人跟妳一樣有出血的問題,而只有少數的人會流產或是更嚴重的情況。先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一、出血多嗎?像月經那麼多嗎?有血塊嗎?還是只是咖啡色、淡粉紅色分泌物;出血有濕滲過外褲嗎?還是衛生紙擦的時候才有呢?
二、下腹部會痛嗎?像生理期的那樣不舒服嗎?刺痛?還是左邊或右邊的劇烈疼痛?
出血像月經第二天那麼多,就有可能是小產了;而劇烈的腹痛,特別位在子宮左側或右側的痛,更可能是子宮外孕!如果出血一點點,肚子也只悶悶的不舒服,通常不是嚴重的問題,心情先放鬆下來吧!
早期懷孕出血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種,由嚴重到輕微依序為:子宮外孕、流產、子宮頸或陰道病變,以及流產跡象(先兆性流產)。
一、子宮外孕大約占1%的懷孕,其實也不能算少,因為子宮外孕會內出血休克,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要格外當心。第一次前往婦產科檢查,就是要確定胚胎著床的位置正不正確。如果最後一次月經已經過了5、6周,子宮內還找不到胚囊,就有可能是子宮外孕了。子宮外孕會有出血的現象,不過往往只是點狀的出血,但是下腹部會劇痛,那是痛到冷汗直冒、不敢翻身的痛,請特別注意這樣的症狀。
二、流產呢?出血的量會很多,甚至除了鮮血、血塊之外,仔細看還會有膜樣或是肉樣的組織。請注意出血的量,如果鮮血一直流不停,可能是不完全性流產,請盡速就醫,可能需要馬上安排手術治療。
懷孕流產的媽媽都會問,為什麼會流產呢?是不是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要不要找先生一起來檢查啊?其實會流產大部分是胚胎本身的問題,因為從精卵結合到早期的發育,都是非常精細的過程,稍一差錯,就會造成不健康的胚胎。幸運的是,這些不健康的胚胎會流掉,這可以說是自然選擇的過程。因此,有一次甚至兩次流產史的夫婦,千萬別太擔心,請平常心,好好的準備下一次成功的懷孕。
三、子宮頸或是陰道的病變也很常見,多是子宮頸息肉或是子宮頸陰道破皮造成的出血。這些情況,出血量不會很多,對懷孕也幾乎沒有影響。不過,持續的出血還是請就醫檢查,我曾經診療過長子宮頸癌的孕婦呢。
四、最後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流產跡象。這樣的出血,來自不穩定的著床,或是胚囊邊緣血管的出血。一般來說,只要多休息,加上黃體素安胎藥的治療,狀況都會穩定,胚胎也會順利的長大無異常,大家不必太擔心。不過只要早期懷孕有出血的問題,請避免劇烈運動提重物、不宜性行為、睡眠要充足,畢竟,胚胎的穩定,休息絕對比吃安胎藥來得有效許多。
懷孕點狀出血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懷孕點狀出血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月經量少是因為排不乾淨?】
這是門診超多女性朋友會問關於月經的三大問題之一!
根本是月經文了!(誒,還真的是)
月經量很少,是不是因為排不乾淨積在裡面?
有些患者朋友表示,以前月經量都很正常,但近2-3個月月經量突然變少。
不知道是不是積在子宮裡面?
還是因為吃冰讓它「縮起來」排不出來?
▍怎樣算月經量少?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月經量少。
有些人說以前月經的量都6-7天,現在只剩2-3天是不是有問題?
有些人說最近月經一下子剩不到2天,只有看到咖啡色出血,整天衛生棉換沒幾次。
一般來說,女生隨著年紀增長,近40歲之後卵巢功能開始沒有年輕這麼好,雌激素分泌也會減少。
於是子宮內膜生長厚度較薄,月經量當然沒辦法跟年輕20歲的時候比較,通常縮短個2-3天是很正常的。(當然如果還有懷孕的打算,可以用中藥輔助讓子宮內膜墊厚一點)
我們比較擔心的是「突然性月經量驟減」。
像是原本6-7天,一下子突然只剩1-2天,這部分可能表示子宮內膜過薄,推測是「排卵失調」所造成。
在排卵失調的情況下,內膜沒辦法正常增厚,導致月經量驟減、甚至沒有月經。
這種情形的月經表現,大多會呈現點狀出血、持續點滴量少的情形。
顏色上以咖啡色血漬或是淡紅色鮮血為主,也比較不會看到血塊(因爲內膜組織太少了)。
正常的情況下,只要卵巢功能良好、排卵正常、雌激素濃度正常,子宮內膜便會正常生長增厚,形成足量的月經。
而每個人「足量」的定義本來就有差別,有的人天生3-4天就結束,有的人則是6-7天。
所以不用跟別人比較,月經狀態是要跟過去長期自己情形做對照。
▍月經量少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是
「月經量少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很多女生會問「月經量變少」會不會因此排不乾淨,積在子宮裡面?
答案是不會的!
行經期原則上可以切分成前後兩段。
行經前段量多、血塊多、有收縮感,大約1-3日不等。
這是子宮內膜主要剝落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基本上大部分前次週期的內膜會剝落排出,也較容易在這個時候看到明顯的血塊,血塊是內膜組織加上凝固較多的血液所組成。
行經後段大約從經行第3、4天開始,持續約2-4日。
這段期間月經量開始減少,減少的速度每個人不同,有的人收尾較快,有的人收尾較慢。
收尾時間過長超過7天以上反而需要考慮一些問題,像是子宮收縮不良、卵巢功能不佳、瘜肉增生、腫瘤⋯等。
原則上,只要是有一定月經量、正常排卵的月經(至少3-4日),就不會有排不乾淨的問題。
月經過少,我們唯一會擔心的是像上面所提到的「排卵失調造成的不穩定出血」。
表示因為沒有規律排卵、內膜厚度嚴重不足,或是長時間沒有正常行經,反而造成內膜異常增生。
排卵失調造成的月經量過少問題,中醫體質來說,包含了「脾腎不足、肝鬱氣滯、氣血兩虛」等等類型。
這種情況的月經量少,不是因為子宮收縮不好排不乾淨,而是因為排卵功能失調所造成,這種情形就建議要就診治療!
#文章歡迎分享轉貼喔
#趕快貼給週遭的朋友
-
-
#月經量多量少只需要跟自己比
#正常月經排出不會排不乾淨喔
#排卵失調的月經過少才要擔心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疼痛治療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懷孕點狀出血 在 By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來聊聊 懷孕 早期 出血 來函照登================================ 蘇醫師您好先前有看到您七月的文章有說過 懷孕 初期 出血 也不是流產指標 出血 問題日後再談 ... ... <看更多>
懷孕點狀出血 在 懷孕發生好多變化!點狀出血怎麼辦? 孕中期=甜蜜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跟大家分享薇0懷孕16-25週的狀況分享孕中期真的是非常甜蜜的時機!雖然中間都有一些小狀況但是基本上都是非常良好的狀態呦~#孕中期#懷孕#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