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難移🤔真的是本性,還是我們還不夠認識自己?】
我是個兩性專家嗎?
今天跟節目企劃蕊稿時,他這樣問我。
因為寫了一些婚姻兩性的文章,文章被轉載多,但我不認為這就叫做兩性專家;甚至很多坊間的專家都是被虛灌的名號,作者們都只是「經驗提供者」、「觀察家」,這麼說可能比較適合。
真正的專家,甚至可以提供疑難雜症的解惑,需要更多心理學學習相關背景才適當;連教會婚姻輔導課程的老師或牧師,都需要經過好幾年的心理學學習才可能上線,我們只是寫出故事與經驗的人,說是專家、被諮詢解決方式,都太過沈重了。
教育與婚姻兩性我都不是專家,我只有專攻健康與運動,英文叫做Wellness,包含了健身與身心靈營養,光這樣都學不完了,還需要很多年的教學經驗,才可以變成比較專業的角色。
但從中學習的過程,學習健康的過程,無意之間也激發了「自我療癒」與「疼愛自己」的能力;我發現這些能力運用在生活中也非常合適,不論在兩性、親情、人際個方面,都讓生活變得更舒適順遂,所以,不妨說,唸書進修的過程讓我換了腦袋與看事情的觀點,所以世界從此就不同了。
原來,重點一直不是在別人,而是自己的能力。
以前年輕時,我交往過許多男友或者約會對象;曾經興趣就是很膚淺的「集郵男朋友」,當然過程也被傷害的片體鱗傷。
當時很怕孤單、怕世界都成雙成對唯獨我隻身形影;
當時很沒自信、總需要有人愛說愛我才感到自我價值;
當時沒有興趣、只有人群才能讓我感到不無聊;
當時抗拒傷痛、不肯面對陰暗只有一直找逃避的處所;
所以有一陣子,我變成了大家口中,那種最討人厭、愛裝可憐、依賴他人、不懂專一、踐踏別人情感的渣女。
所以現在有時候,跟大家聊到「 人性是本性難移」時,其實是可以保留很多問號的。就好比我有過荒唐歲月,但那段迷失的人生,迷惘、摸索、受挫……而累積了現在能夠探索自自己的我。
但是,我迷茫時期遇到的人們,都應該認為我就是一個透透徹撤的壞女人。
那麼很多我們認為傷害了我們的人,
到底是劣根性?
還是其實自是不認識自己很迷惘?
我想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因為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傷痛與難過記憶,在大腦裡面植入並且萌芽;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那就是造成個性變異的原因,或者根本不記得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教育孩子時,讓他有個心理專家陪伴舒壓,可能會是養成健康人格的選擇之一。
於是我們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些歷程中,讓自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壞傢伙。
但藉由很多的學習、自我成長、獨處的過程,幸運的話,我們可以找回自己。這些學習包含:找一件讓自己能透入的事情去深研,於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不得不跟自己相處與對話,就逐漸找到了跟自己內在和平共處的方法。
在很多很多的戀愛過程中,人生並沒有因此變得更美滿;
很多男友堆疊的過程中,自我價值感受也沒因此提升;
看了很多男女攻防的書,結果卻忘記人與人相處該有的誠懇;
我經歷了一次次對人性的失望,卻沒發現該檢視自己的內在;
自我懷疑、厭惡感、失望......這些負面的情緒,陪伴我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這十幾年,因為活得不像自己,所以日子很幽暗;
太長了十幾年,自己都快相信,我本性就是這麼的壞。
活出現在開朗的人生後,我開始有點懷疑所謂「本性難移」這件事。
到底什麼是本性?
又是什麼人生經驗在成長過程中發酵成為了個性改變的變因?
這就像是一個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的研究計畫,我們很難歸咎出結論。
於是我寧可相信,誠如在許多生病的個案中,都有超過科學統計的康復案例,從病痛回到了健康;
那麼為什麼人的心靈與大腦,不可能做出超乎認知範圍的改變呢?從沒有溫度,變回有溫度的人。
有時候,寧可相信他人本性難移這件事,來填補自己的受傷,這可能是比較容易的做法。但永遠的轉身走開,卻不見得對現在的生活有幫助。
這並不是要大家就傻傻的去守候一個讓你難過受傷的人;但與其一直去卡在與對方的關係之中,還不如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可能在療癒自己的過程中,許多事情也就柳暗花明了。
#我是一個觀察家
#不用浪費時間在別人身上
#只要把焦點放回自己
同時也有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星期日拯救計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收音部分雖然用了個麥克風 但好像還是大大小小聲 配音組的同仁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小資訊 ▌ 文膽:不只是我的高中同學:D 文膽的PODCAST: 【社會觀察家使用說明/收聽平台】 ◎ApplePodcast https://reurl.cc/A80rge ◎SoundOn https://reu...
我是一個觀察家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性難移🤔真的是本性,還是我們還不夠認識自己?】
我是個兩性專家嗎?
今天跟節目企劃蕊稿時,他這樣問我。
因為寫了一些婚姻兩性的文章,文章被轉載多,但我不認為這就叫做兩性專家;甚至很多坊間的專家都是被虛灌的名號,作者們都只是「經驗提供者」、「觀察家」,這麼說可能比較適合。
真正的專家,甚至可以提供疑難雜症的解惑,需要更多心理學學習相關背景才適當;連教會婚姻輔導課程的老師或牧師,都需要經過好幾年的心理學學習才可能上線,我們只是寫出故事與經驗的人,說是專家、被諮詢解決方式,都太過沈重了。
教育與婚姻兩性我都不是專家,我只有專攻健康與運動,英文叫做Wellness,包含了健身與身心靈營養,光這樣都學不完了,還需要很多年的教學經驗,才可以變成比較專業的角色。
但從中學習的過程,學習健康的過程,無意之間也激發了「自我療癒」與「疼愛自己」的能力;我發現這些能力運用在生活中也非常合適,不論在兩性、親情、人際個方面,都讓生活變得更舒適順遂,所以,不妨說,唸書進修的過程讓我換了腦袋與看事情的觀點,所以世界從此就不同了。
原來,重點一直不是在別人,而是自己的能力。
以前年輕時,我交往過許多男友或者約會對象;曾經興趣就是很膚淺的「集郵男朋友」,當然過程也被傷害的片體鱗傷。
當時很怕孤單、怕世界都成雙成對唯獨我隻身形影;
當時很沒自信、總需要有人愛說愛我才感到自我價值;
當時沒有興趣、只有人群才能讓我感到不無聊;
當時抗拒傷痛、不肯面對陰暗只有一直找逃避的處所;
所以有一陣子,我變成了大家口中,那種最討人厭、愛裝可憐、依賴他人、不懂專一、踐踏別人情感的渣女。
所以現在有時候,跟大家聊到「 人性是本性難移」時,其實是可以保留很多問號的。就好比我有過荒唐歲月,但那段迷失的人生,迷惘、摸索、受挫……而累積了現在能夠探索自自己的我。
但是,我迷茫時期遇到的人們,都應該認為我就是一個透透徹撤的壞女人。
那麼很多我們認為傷害了我們的人,
到底是劣根性?
還是其實自是不認識自己很迷惘?
我想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因為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傷痛與難過記憶,在大腦裡面植入並且萌芽;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那就是造成個性變異的原因,或者根本不記得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教育孩子時,讓他有個心理專家陪伴舒壓,可能會是養成健康人格的選擇之一。
於是我們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些歷程中,讓自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壞傢伙。
但藉由很多的學習、自我成長、獨處的過程,幸運的話,我們可以找回自己。這些學習包含:找一件讓自己能透入的事情去深研,於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不得不跟自己相處與對話,就逐漸找到了跟自己內在和平共處的方法。
在很多很多的戀愛過程中,人生並沒有因此變得更美滿;
很多男友堆疊的過程中,自我價值感受也沒因此提升;
看了很多男女攻防的書,結果卻忘記人與人相處該有的誠懇;
我經歷了一次次對人性的失望,卻沒發現該檢視自己的內在;
自我懷疑、厭惡感、失望......這些負面的情緒,陪伴我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這十幾年,因為活得不像自己,所以日子很幽暗;
太長了十幾年,自己都快相信,我本性就是這麼的壞。
活出現在開朗的人生後,我開始有點懷疑所謂「本性難移」這件事。
到底什麼是本性?
又是什麼人生經驗在成長過程中發酵成為了個性改變的變因?
這就像是一個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的研究計畫,我們很難歸咎出結論。
於是我寧可相信,誠如在許多生病的個案中,都有超過科學統計的康復案例,從病痛回到了健康;
那麼為什麼人的心靈與大腦,不可能做出超乎認知範圍的改變呢?從沒有溫度,變回有溫度的人。
有時候,寧可相信他人本性難移這件事,來填補自己的受傷,這可能是比較容易的做法。但永遠的轉身走開,卻不見得對現在的生活有幫助。
這並不是要大家就傻傻的去守候一個讓你難過受傷的人;但與其一直去卡在與對方的關係之中,還不如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可能在療癒自己的過程中,許多事情也就柳暗花明了。
#我是一個觀察家
#不用浪費時間在別人身上
#只要把焦點放回自己
我是一個觀察家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早我們書店幾天開幕的一家店最近決定結束,雖然並不常聯繫(也不算很熟畢竟我自閉得如同隱居一般,不怎麼願意見人),但看對方常常為此痛苦掙扎,有時候會覺得很心疼,但更多時候我知道,妳要真正走過這一段,才會真正成長起來。
.
想起第一次開店的時候,那年我大約是22~23歲,剛開始是做網拍,不敢賺錢所以根本沒有精算成本,打從一開始就是賠的,卻因為手上一直有現金進來而忽略了很多事(收入不代表淨利,因為還要扣掉成本跟很多東西)
.
覺得網拍不好了,想開店,碰巧朋友的小店有一半空間想分租出去,以為房租很省,以為跟朋友一起做很好,傻傻的賠了半年,最後在得了恐慌症的狀況下結束網拍&小店(碰電腦鍵盤就崩潰發抖大哭,逃避去店裡等等)這是我第一次創業失敗
.
第二次失敗其實有點漫長而混亂,因為我總是想試,試了好幾種可能與方向,看了很多書做了很多功課也學會計算成本,可是已經錯失最好的時機,也沒有足夠資本做大,時好時壞幾個月的時間,然後我終於放棄了,身體也一直沒有起色最後為了順利離開前夫 ( 怕離婚後無法養活自己但其實那時候還是靠媽媽接濟比較多) 而跑去寫言情小說
.
第三次失敗,是再婚之後,還是從網拍開始,因為沒有資本,所以我把所有藏書都散了出去,我們那時成天發夢,每天騎機車奔波台北與桃園之間(還是不懂得控制成本),在網拍上經營著書店,然後有一天因為機緣巧合而有機會開店,但不到一年每個月虧損的速度讓人心驚,那虧損隱藏在收益之下,如果不仔細盤帳根本不會發現
.
那時丈夫還有些拉不下來的面子,還有些堅持,還無法完全接受自己成為商人這個身份,種種糾結與心結,還有外在的衝突與誤會(像是被迫無法營業或是開了店客人根本進不來等等),合作對象給予的種種汙衊與委屈,最後把店收起來的時候遇到了很多謾罵與批評,甚至還在報紙上被人酸了那麼一下(開店沒上新聞,關店倒是上了報紙)
.
.
然後我們去作出版又因為不適應與各種問題(當時是在大公司下面) 最後兩個憂鬱&躁鬱的夫妻面面相覷,乾脆賣了小套房出國去流浪(因為沒辦法穩定繳貸款房子會被法拍掉),繞了一圈,浮躁的心態沉穩了下來,一直安撫彼此不要再開店了,太辛苦了,失敗了好痛苦,然後拜拜時鬼使神差的接到神明指示,我還半信半疑,但看到現在的這個店面,好像一切困惑都離我遠去,我對這個點一見鍾情,我們想再試一次
.
.
到了荒野夢二,是我第四次嘗試創業(也是夫婿的第二次),我明白了什麼叫做把錢花在刀口上,所謂刀口就是沒有這個東西你的店就開不了,我明白在這個快熟卻慢熟的城市裡,你要能夠熬過幾年才有可能被看見,你要耐得住寂寞與煎熬
.
我明白的,文青的書很好,可是真正支撐一家店的往往是零碎的五十、一百元,來自那些可能你覺得自己一輩子都不會翻開的書或小東西
.
彎下你師出無名的自傲,放下你自以為是的固執,好好了解在地的顧客到底需要什麼,他們要的是裝潢或拍照當觀光客嗎?或者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你為他們準備一些書,讓他們能夠輕鬆愉快的帶走?
.
.
醫生跟我說過,躁症發作的時候有時候會特別積極上進甚至覺得自己天下無敵,當我不肯接受自己無法穩定工作賺錢的時候,當我不願意一直窩著彷彿自我放逐的廢人時候,我總會很急切的想做點什麼,然後不是被神明打槍就是被另一半或自己的身體狀況打槍
.
(神明總是要我安份在家待著,安份寫作,哪怕我在寫作出版上面並不那麼順利,時常受挫不安糾結)
.
相較於我常年因身體不穩定+月光族,另一半是個守成的人,他以前就是那種特別節儉的人(雖然收入不穩定讓他也存不下錢),承襲公公的勤儉,總覺得錢要省了再省,但在我眼裡,如果你不想辦法開源,一塊錢怎麼省也不會比一塊錢更多,但如果你賺十元能省下三元,總是比一元多很多吧?
.
三十六歲之前他的人生輾轉在各種不適應的工作之中,結婚後當我暴衝開創衝撞他是穩定的那個人,若他暴衝就換我拼命拉住他,當他慌張空轉我也會想辦法開解他
.
我們就這樣從各執一詞到磨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店與管理方式(中間穿插好多次差點離婚的大吵),我因為身體的關係一步步往後退,為了保持能夠冷靜的看清方向,更多時候我是一個觀察家,每隔一陣子會稍微調整或拉一下方向,另一半則樂於在書堆中打轉
.
是因為經歷過了前面這些過程,所以我學會創業這件事情就是不斷的撞牆跌倒然後學到經驗再摔,摔到有一天你足夠謹慎保持警覺避開一些危險,忍耐守著店的枯燥,忍著不被看見時的寂寞,忍著那些煩心的瑣事,狀況外的讚美與完全無法實行的建言,除此之外,還要忍著有人千里而來只為像看猴子一樣拍拍店拍拍店主就走人
.
.
今年我33歲,過去十多年來,付出全心努力然後失敗,很拼命結果病倒,成功時莫名其妙,失敗時卻挫敗煎熬到墜入憂鬱沮喪深淵,第一次到第四次,也許還會有第五次第六次,這輩子還會有很多很多的嘗試跟碰撞
.
我已經從這些過程中學到了不要每次都像玩命賭命一樣的孤注一擲,學會要保護自己,要控制成本,要有一個可以跟你互相制衡,在你沒辦法面對或處理的時候可以頂上的人(在對方不行的時候就換我們上)
.
像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不是每一次創業都能嘗到美好果實,有時稍稍設定錯誤或是行差踏錯,就會有一些黑暗的深淵等著吞蝕你,但沒關係的,每一次摔倒我們都會學到很多
.
只要你願意花點時間跟自己慢慢協調,慢慢等傷口癒合,到時再回頭看,就會發現哪怕是做了宇宙超級無敵大蠢事,我們還是學到了很多,而那些會成為你下一次嘗試的資本
.
你會因此變得更堅強,更堅定,你會開始懂得創業比當人員工更需要耐心與忍讓,懂得當寂寞與虧損同時啃食你的靈魂時,不讓自己的心與肉身也跟著腐壞,
.
只要還能爬起來,就不會一直被失敗的厄運糾纏,當你願意沉潛累積,久了就會發現這就如同剛出社會所做的第一份工作,可能不那麼長久,但也絕非為你判下死刑,你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不要怕
我是一個觀察家 在 星期日拯救計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收音部分雖然用了個麥克風
但好像還是大大小小聲
配音組的同仁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小資訊 ▌
文膽:不只是我的高中同學:D
文膽的PODCAST:
【社會觀察家使用說明/收聽平台】
◎ApplePodcast
https://reurl.cc/A80rge
◎SoundOn
https://reurl.cc/Oqj3o9
◎KKbox
https://reurl.cc/d5m3G6
◎Spotify
https://reurl.cc/WLvQZk
▌貼紙博物館徵才中 ▌
一起荒唐一起有趣:D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03YKYu4YWv-cFu0D6CFug/join
▌ 拯救計畫信箱 ▌
想說一點什麼的時候
40499 台中市健行路郵局47號信箱
▌ 拯救計畫IG ▌
日更王有點不是我
https://reurl.cc/oy1Kq
▌ BGM ▌
샛별 - Little bunny / https://youtu.be/qn5-caUy2xc
#podcast #3322電台 #社會觀察家使用說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LXKe1CFD_s/hqdefault.jpg)
我是一個觀察家 在 香蕉太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跟團去👉👉 https://lihi1.com/aqZYV
家有熱愛科學實驗粉少女,停課期間我買過無數款的科學實驗組給孩子耗時間,不是價格貴桑桑,內容物空洞謀賀腎,就是只給實驗ㄍㄟ西沒附原料整組很落漆。直到我遇到「益科思」這牌子,好玩、有美感、安全、台灣製造,重點是價格親民好入手,團購價更是佛心來的,每系列都很推!
-
【🧪蕉你做實驗】(也是蕉媽的推薦清單排行)
❶ 3D Jelly:
必買的超級簡單款!管你大人小孩,能快速做出Q軟的彩虹造型就是療癒,連我都一直搶著玩,動物造型、QQ球、你就是開發特種生物的科學家,魯魯就成功研發出有長尾巴的企鵝和一堆彩色涼麵,不愧是吃貨魯(?)
❷實驗大挑戰 - 科學實驗組:
就是入門款總匯,集結24款小實驗,讓孩子可以一組玩好多天,我最喜歡說明書除了詳細的步驟,還會有原理大揭秘,讓家有十萬個為什麼的孩子,增添日常科學常識。火山爆發、熔岩燈、神奇牛奶畫、史萊姆,都是裡面孩子很愛的項目,尤其史萊姆是自己做的,還有磁性、變色及夜光款,整盒尤其附的ㄍㄟ西也很有質感,做完實驗後洗一洗,還能讓孩子繼續留著做其他用途。
❸ 小小實驗家系列 - 全套(6盒): #此款現貨售完轉預購
這款幾乎囊括了所有實驗組的精髓,精華中的精華!我推薦給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們,可以一同玩,份量很夠,你看魯魯做了多少顆太空跳球🤣 還有粉粉長得很旺盛的獨角獸跟孔雀,我都以為她是在種花椰菜咧,這系列的盒子也好美,深得一蕉四口心,如果預算充足,直接衝這組就對了。
❹小小觀察家系列全套4盒:
粉粉最愛的系列,每天最期待觀察水晶生長的過程(比換魚缸的水還準時報到!), 對於夢幻的水晶情有獨鍾,4塊不同的水晶基石慢慢長出水晶(夜光、青苔、海膽、隕石),媽媽還可事先將一樣材料步驟的水晶分成兩份讓小孩隨機選擇,在不知道是哪款水晶的情況下等待生成,更驚喜促咪!
❷5in1 - 水晶實驗組:
是不是看到水晶眼睛就亮晶晶?自己居然也能種出水晶,也太酷了吧,利用水晶粉搭配不同生長介質,毛根、紙樹、培養皿上都能生成奇特造型的水晶,5種不同型態一次get,它還有附一個紙托盤,擺在一起超級美。
❻Diy手模組:
記得老街上常出現的手模嗎?有了這款在家也能自製紀念品,做個最流行的愛心手指送情人,或是留下孩子成長的軌跡,送禮自用兩相宜,而且超級平價,團購價才一百多塊,尤其石膏是淡淡的顏色,我覺得做出來更加可愛。
-
以上介紹,原本阿母我計畫通打算中秋大人烤肉喝酒聊天,孩子專心做他的科學實驗組,如今台中沒得烤肉,我想四天連假跟孩子有得耗,還是科學實驗組有囤有保庇,目前都是現貨,付款後約1~3天工作天安排出貨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E_tMav3P0/hqdefault.jpg)
我是一個觀察家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個人的培養皿都不同,但都養著相似的孤獨」- 孤獨培養皿(鄭宜農)
面對自己培養皿裡的孤獨與不安,將它們整理後夾入玻片中,再用顯微鏡來檢視它們;這是一個長大的過程,而在這過程中我們也獲得了「自由」
聽見不一樣的宜農
▶ 跟朋友分享新創作來排解不安:「你聽,我是不是個天才?哇哈哈哈」
▶ 一部讓宜農每看必哭的卡通 - 如何面對孤獨
▶「我讓你失望了嗎?」- 面對不符合別人期待的恐懼
▶ 對宜農來說,什麼是「自由」
🎈 加碼:宜農的漏網訪談片段將於鬼島 FB / IG 粉專釋出,隨時鎖定不要錯過喔!
🎵 派對主題曲 🎵
鄭宜農 ft. 阿爆(阿仍仍)ft. Chunho - 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
📖 派對教科書 📖
孤獨培養皿: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212
🎈 想跟我們一起 happy? 快按下訂閱、Apple Podcast 五星留言,即可免費入場!
😎 派對不提供酒水(歡迎自備邊聽邊喝),但有滿滿的 Girl(誒不是 ...,是 Girl POWER 呦~
➖
💂♂️ 派對主持人介紹:
ZOE(李菁琪律師):她跨足法律圈、政治圈、podcast 圈,擁有 PTT 56 分身帳號的社群觀察家,同時也是台灣最佳 podcast 節目主持人得主 - 鬼島之音《大麻煩不煩》主持人,並現任臺灣綠黨祕書長;她是本節目的人生問題收集器。
ZUKKIM(張竹芩教授):她大半人生都在關注性別議題,博士學位專攻如何好好講話(人際傳播),在同志倡議團體獻力長達十餘年、專注家庭與教育議題,人稱「腦波控制 Z 教授」,同時也是台灣綠黨前秘書長;她是本節目的人生百科全書。
➖
本派對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製作、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派對主辦:
主持 - ZUKKIM 張竹芩 & ZOE 李菁琪
製作人 - 許凱西 Cathy Hsu
執行製作 - 劉崔佛
剪接 & 混音 - 林迪諾
📩 派對信箱|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MB01YHINKYI5AT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Puuz6ZNfq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