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很多,#但仍然孤獨
#人際關係的質與量
有個從事銷售工作的好友,在朋友圈裡發過一句話:「我發現我的朋友特別多,可是我一點兒也不快樂,每到夜晚就很孤獨。」優秀的銷售人員從來不缺朋友,他們交際廣泛,人緣極好,應酬也多,但這些朋友對他們的幫助,只限於工作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日復一日地建設社交圈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用來交際的時間裡,被塞進太多的「垃圾」,如缺乏深度交流的客戶、僅在吃喝時能見到的酒肉朋友等,這類低效的社交圈就像大都市的交通,壅塞不堪,勞心勞力,又沒有效率。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不樂見這樣的情形發生。
#天天和朋友聯繫
#為何仍孤單寂寞
哈佛大學有過一堂特別的公開課:我們和朋友保持著密切聯繫,但為什麼仍感覺孤單寂寞呢?課程的主講人說:「你有數百名聯絡人,他們頻繁地與你聯繫、聊天、吃飯,可是你的孤獨感依舊揮之不去,這是因為你從未學會面對孤獨。為了安慰自己,只能透過社交軟體尋求別人的關注。這種交流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與他人建立連結,因此並不孤獨。但在這種無意義的行為過後,內心產生的空虛感反而更強烈了。」
近十年來,社交工具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使得我們能透過網路,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取得聯繫。今天的社交,呈現出流水線般的運作模式,大家不是在結交朋友,而是在大量地「製造」朋友。可以說,交友的成本比以前大幅降低。
打個比方,作為微信的新用戶,也許你註冊的第一天,只有三個聯絡人,分別是你的伴侶、死黨和同事,但第二天、第三天,這個數字就可能變成三十,到第十天,或許會成為三百。到最後,你會發現通訊錄像一個自動增生的怪物,為你添加許許多多的聯絡人,但他們大部分都很沉默。即使偶爾聊聊天,也都是說些可有可無的話,只能達到打發時間的作用。
透過網路,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友情的味道卻越來越淡。頻繁的聯絡不但沒有增加滿足感和安全感,反而讓「朋友」二字的重量越來越輕了。
#所有不能深度溝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四年之久的于先生,也對自己的社交狀況感到很苦惱:「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他覺得自己的朋友很多,卻沒有一個人能消除他孤獨的情緒,他也沒有找到知己的感覺。例如,當情緒低落時,找不到能打電話談心的人;遇到困難時打開通訊錄,卻沒有人是他可以毫不猶豫求助的對象。他的通訊錄裡有八百多人,除了父母,就連偶爾能和他交心的人都找不出一個。
二○一四年,我們的研究小組花費三年的時間,進行了一場名為「社交溝通指數」的調查。為了保證資料的真實性,我們選擇向每一名受訪者,在不同的時間內發送三次相同的問卷。
問卷中共有四個問題:
1⃣️你有多少個每個月至少聯絡一次的朋友?
2⃣️你有多少聯絡人在通訊錄中長期閒置?
這些人占了多大的比例?(超過三個月未聯絡)
3⃣️你隔多長時間參加一次社交聚會?
(不包括親人的聚會)
4⃣️你經常有孤獨或無人理解的感覺嗎?
(在朋友很多的情況下)
這份問卷發向世界各地的大學、企業、行政單位的郵箱中,透過回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又根據其他調查(年輕人社交頻率、人均朋友數),綜合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朋友的數量與幸福感的關係並不成正比,而是成反比。朋友越多,幸福感反而越低。
這很清楚表明,即便你有很多朋友,也並不代表你一定就是幸福的。因為隨著朋友數量的增多,社交活動必然日益頻繁,這時應酬(與朋友聯絡)便會占用你大量的時間。你在眾多朋友間平均分配精力,和每一個個體的交流時間自然就減少了。你很難和少數、優秀的朋友產生深度互動,彼此也不容易建立信任關係,於是孤獨感油然而生。
研究顯示,我們和朋友的關係,隨著時間的延長總是呈現出這種趨勢─交流越來越少,逐漸變得因「不能互相理解」而產生分歧。
#化解孤獨感,
#需要的是深度溝通
人們都希望擁有優質社交,但優質社交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不是聯絡多麼頻繁,也非相處時多麼自然,而是溝通足夠深入。沒有深度的溝通,我們和朋友就缺乏彼此的理解;沒有充分的理解,朋友之間就缺少堅韌的紐帶。每當夜晚來臨時,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也會由此而來。
華爾街有位著名的投資人說:「我的生活是豐富的,四處參加座談、聚會,一天見上百人,推杯換盞,暢談生意,這些讓我有一種贏得世界的勝利感。但凌晨回到家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時的我獨處一室,孑然一身,陪伴自己的只有一杯酒、一支菸,那種強烈的空虛感是無法迴避的。」
想要在社交中化解孤獨感,我們就要注重溝通深度,避免掉入「只社交不溝通」的狀態。透過有目的、有實效的溝通,不僅能交到更好的朋友,還能將這些朋友變為堅不可摧的後盾。與過去理論不同的是,現在我們主張以效能為原則,而不是以人數為目標。當你開始重視社交效能時,必然會將溝通的品質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認清朋友的本質,
#放棄數量戰略
「數量戰略」是錯誤的,結識的朋友越多,內心的壓抑感和孤獨感就越強烈。當你背負沉重的生存壓力,內心累積許多負面情緒時,想找個人傾訴,卻發現通訊錄中竟沒有合適的人。那麼多名字排列在眼前,此時反倒是一無是處。你嘆口氣,放下手中的電話,但你看到問題的本質嗎?還會盲目地社交嗎?一個能在關鍵時刻起作用的朋友,遠比一百個「按讚之交」更為重要。前者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人生正能量,後者卻只能用來打發時間。
簡言之,社交減負和社交升級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到「數量戰略」是錯誤的。隨著被動社交的活躍,我們在生活中的孤獨感會越來越強,而這絕不是靠單純地增加朋友的數量或社交的次數就能解決的。糾正過去的思路,重視品質,才能逐步改善我們當前的社交窘境。
--
本文出自《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作者 #李維文 為旅美華人,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本書為 幸福文化 於2020年6月出版。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8f645rv
所有不能深度溝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在 佛禪:「遠離無效社交」真正的聰明人,往往都沒有朋友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我们是【免費】的哦!感謝您的支持!免責聲明:影片所用圖片源於網路,以上內容僅參考,如需解決具體問題,詳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看更多>
所有不能深度溝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朋友很多,#但仍然孤獨#人際關係的質與量 ... 的推薦與評價
所有不能深度溝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四年之久的于先生,也對自己的社交狀況感到很苦惱:「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