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很多,#但仍然孤獨
#人際關係的質與量
有個從事銷售工作的好友,在朋友圈裡發過一句話:「我發現我的朋友特別多,可是我一點兒也不快樂,每到夜晚就很孤獨。」優秀的銷售人員從來不缺朋友,他們交際廣泛,人緣極好,應酬也多,但這些朋友對他們的幫助,只限於工作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日復一日地建設社交圈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用來交際的時間裡,被塞進太多的「垃圾」,如缺乏深度交流的客戶、僅在吃喝時能見到的酒肉朋友等,這類低效的社交圈就像大都市的交通,壅塞不堪,勞心勞力,又沒有效率。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不樂見這樣的情形發生。
#天天和朋友聯繫
#為何仍孤單寂寞
哈佛大學有過一堂特別的公開課:我們和朋友保持著密切聯繫,但為什麼仍感覺孤單寂寞呢?課程的主講人說:「你有數百名聯絡人,他們頻繁地與你聯繫、聊天、吃飯,可是你的孤獨感依舊揮之不去,這是因為你從未學會面對孤獨。為了安慰自己,只能透過社交軟體尋求別人的關注。這種交流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與他人建立連結,因此並不孤獨。但在這種無意義的行為過後,內心產生的空虛感反而更強烈了。」
近十年來,社交工具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使得我們能透過網路,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取得聯繫。今天的社交,呈現出流水線般的運作模式,大家不是在結交朋友,而是在大量地「製造」朋友。可以說,交友的成本比以前大幅降低。
打個比方,作為微信的新用戶,也許你註冊的第一天,只有三個聯絡人,分別是你的伴侶、死黨和同事,但第二天、第三天,這個數字就可能變成三十,到第十天,或許會成為三百。到最後,你會發現通訊錄像一個自動增生的怪物,為你添加許許多多的聯絡人,但他們大部分都很沉默。即使偶爾聊聊天,也都是說些可有可無的話,只能達到打發時間的作用。
透過網路,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友情的味道卻越來越淡。頻繁的聯絡不但沒有增加滿足感和安全感,反而讓「朋友」二字的重量越來越輕了。
#所有不能深度溝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四年之久的于先生,也對自己的社交狀況感到很苦惱:「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他覺得自己的朋友很多,卻沒有一個人能消除他孤獨的情緒,他也沒有找到知己的感覺。例如,當情緒低落時,找不到能打電話談心的人;遇到困難時打開通訊錄,卻沒有人是他可以毫不猶豫求助的對象。他的通訊錄裡有八百多人,除了父母,就連偶爾能和他交心的人都找不出一個。
二○一四年,我們的研究小組花費三年的時間,進行了一場名為「社交溝通指數」的調查。為了保證資料的真實性,我們選擇向每一名受訪者,在不同的時間內發送三次相同的問卷。
問卷中共有四個問題:
1⃣️你有多少個每個月至少聯絡一次的朋友?
2⃣️你有多少聯絡人在通訊錄中長期閒置?
這些人占了多大的比例?(超過三個月未聯絡)
3⃣️你隔多長時間參加一次社交聚會?
(不包括親人的聚會)
4⃣️你經常有孤獨或無人理解的感覺嗎?
(在朋友很多的情況下)
這份問卷發向世界各地的大學、企業、行政單位的郵箱中,透過回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又根據其他調查(年輕人社交頻率、人均朋友數),綜合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朋友的數量與幸福感的關係並不成正比,而是成反比。朋友越多,幸福感反而越低。
這很清楚表明,即便你有很多朋友,也並不代表你一定就是幸福的。因為隨著朋友數量的增多,社交活動必然日益頻繁,這時應酬(與朋友聯絡)便會占用你大量的時間。你在眾多朋友間平均分配精力,和每一個個體的交流時間自然就減少了。你很難和少數、優秀的朋友產生深度互動,彼此也不容易建立信任關係,於是孤獨感油然而生。
研究顯示,我們和朋友的關係,隨著時間的延長總是呈現出這種趨勢─交流越來越少,逐漸變得因「不能互相理解」而產生分歧。
#化解孤獨感,
#需要的是深度溝通
人們都希望擁有優質社交,但優質社交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不是聯絡多麼頻繁,也非相處時多麼自然,而是溝通足夠深入。沒有深度的溝通,我們和朋友就缺乏彼此的理解;沒有充分的理解,朋友之間就缺少堅韌的紐帶。每當夜晚來臨時,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也會由此而來。
華爾街有位著名的投資人說:「我的生活是豐富的,四處參加座談、聚會,一天見上百人,推杯換盞,暢談生意,這些讓我有一種贏得世界的勝利感。但凌晨回到家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時的我獨處一室,孑然一身,陪伴自己的只有一杯酒、一支菸,那種強烈的空虛感是無法迴避的。」
想要在社交中化解孤獨感,我們就要注重溝通深度,避免掉入「只社交不溝通」的狀態。透過有目的、有實效的溝通,不僅能交到更好的朋友,還能將這些朋友變為堅不可摧的後盾。與過去理論不同的是,現在我們主張以效能為原則,而不是以人數為目標。當你開始重視社交效能時,必然會將溝通的品質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認清朋友的本質,
#放棄數量戰略
「數量戰略」是錯誤的,結識的朋友越多,內心的壓抑感和孤獨感就越強烈。當你背負沉重的生存壓力,內心累積許多負面情緒時,想找個人傾訴,卻發現通訊錄中竟沒有合適的人。那麼多名字排列在眼前,此時反倒是一無是處。你嘆口氣,放下手中的電話,但你看到問題的本質嗎?還會盲目地社交嗎?一個能在關鍵時刻起作用的朋友,遠比一百個「按讚之交」更為重要。前者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人生正能量,後者卻只能用來打發時間。
簡言之,社交減負和社交升級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到「數量戰略」是錯誤的。隨著被動社交的活躍,我們在生活中的孤獨感會越來越強,而這絕不是靠單純地增加朋友的數量或社交的次數就能解決的。糾正過去的思路,重視品質,才能逐步改善我們當前的社交窘境。
--
本文出自《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作者 #李維文 為旅美華人,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本書為 幸福文化 於2020年6月出版。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8f645rv
化解孤獨感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志願服務的四大益處 4 ways volunteering benefits you
全世界有超過十億人志願幫助他人。無論是在公益廚房為飢餓的人提供食物,還是利用專門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志願者在服務社區的同時也能學到新技能。請考慮以下這些參加志願服務的理由。
培養工作技能和領導才能
《福布斯》(Forbes)雜誌發表文章說,志願工作是磨練商界頂尖管理人才所需的領導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例如,志願擔任非營利組織的董事可以為年輕的專業管理人員提供他們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所不具備的經驗。
一項全國範圍的調查顯示,在澳大利亞,五分之一的志願者表示他們學到了有助於他們目前或將來就業前景的技能。 26%的人表示志願服務已經幫助他們獲得了某項認證或資格。
增加國家經濟產出
無償從事經濟工作可以為國家經濟增創價值。孟加拉國的一項調查估計,該國的志願者人數有1,600萬,他們作出的經濟貢獻達16.6億美元。在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表示,志願者為英國經濟作出了370億美元的貢獻,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
改善政府治理
最近的一項聯合國報告(United Nations report)指出,公民志願者能夠幫助政府更好地回應國內公民的需求並且更負責任。該報告列舉了肯尼亞民眾對大選之後的暴力事件進行地圖標註,以及中國公民志願者監測空氣質量的例子,以顯示志願服務帶來的政策變化。
增進健康
志願服務不僅有益於你所在的社區,而且有益於你的健康——無論是在精神方面還是身體方面。有研究表明,志願服務使志願者感到與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能幫助化解孤獨感和抑鬱感。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表明,定期參與志願服務的成年人患高血壓的機率較低,而高血壓是導致心髒病發作、中風及過早死亡的一個因素。
English: https://share.america.gov/4-ways-volunteering-benefits-you/
化解孤獨感 在 我為什麼感到孤獨?3分鐘告訴你,緩解孤獨感的方法。 的推薦與評價
本頻道付費服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7ioMPY-lo您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與我聯繫,使用免費服務:1.100個學習實戰問題:(需 ... ... <看更多>
化解孤獨感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朋友很多,#但仍然孤獨#人際關係的質與量 ... 的推薦與評價
化解孤獨感 , #需要的是深度溝通人們都希望擁有優質社交,但優質社交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不是聯絡多麼頻繁,也非相處時多麼自然,而是溝通足夠深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