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傳來一篇萬華疫情爆發時不為大眾所知的揪心故事。我不是萬華人,但過去為了祈求產婦們順產,我其實蠻常去龍山寺拜註生娘娘。因此,看到內文時,心理上隨即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感觸。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文章中那位染疫的老人面對醫護時,竟重複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讓我回家好不好。」其實面對傳染疾病,醫療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心理的議題需要被看見、被解決。
我記得擔實習醫師時,輪值過 HIV專責病房,當時遇過一位病毒量極低的病人,即使傳染力極低,當我幫他抽血時,他仍愧疚地不斷告訴我千萬要小心,他不想害到任何一個人。而即使HIV不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但因愛滋病長期被污名化,為保護病人隱私、避免引發不必要糾紛,和「呼吸治療病房」、「心血管中心」、「安寧病房」不同,HIV病房往往低調不可能大方掛出名稱。
*病毒不一定能奪走性命,但總是輕易分化人心
這次的covid19藉由飛沫傳染,傳播更容易,當然更容易讓病患陷入自我責怪,認定自己做錯事才牽連一群人被隔離甚至失業。也能輕易分化人心,在疫調公布足跡的過程中,經常讓人互相指責怨懟。好比萬華茶室的獅子王染疫後就被許多人調侃、諷刺,但仔細想想那就是他的社交生活,就像去酒吧、唱 KTV一樣,何錯之有?更何況在他活動的當下,疫情並沒有爆發。
另外對於新興疾病,未知也會帶來恐懼與不理性,好比有居民抗議社區附近的旅館改成防疫旅館、或一個場所公布確診者足跡後,大家就紛紛不敢再去、甚至有記者公開問,有足跡顯示去過健身房,是否要暫停健身房營業? 但病毒脫離人體根本無法存活多久,這完全就不符合科學啊!
這段時間看診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初診的病人在填寫住址時,如果住在萬華區都會有所猶豫,不想承認。也有許多痊癒的病人完全不想提起他曾染病,深怕PCR轉陰仍被當成病毒看待。這也讓我想到曾讀過的一本書「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裡面清楚刻畫出病人痊癒後卻遭受歧視,面臨被解僱、孤立,被社會排擠,最終出現精神不穩定的悲劇。
因此我認為傳染病的後遺症絕不只有心肺功能、嗅味覺受損,心裡那個被病毒侵蝕的洞,是需要整體社會一起來填滿,被貼上的污名標籤也需要集體的力量一起撕去。
*社會應更關心染疫者與家屬的處境
而事件中里長擁抱里民的暖心行為,雖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動作,但卻蘊含極大的正能量。畢竟確診者治療期間都是面對穿隔離衣,戴口罩、面罩的醫療人員,零距離的接觸和體溫是如此的遙不可及。這個擁抱不僅療癒里民的心,也象徵著社會的接納與關懷。
除了痊癒者,痛失親人的家屬情緒當然也該被照顧,因此我對於「別讓端午變清明」、「討厭公婆你現在就南下回家」這類口號向來很反感,因為這些話聽在家屬耳中完全就是二次傷害啊!且雖說這樣的口號目的是希望嚇阻大家不要頻繁群聚、避免疫情擴散,但也不該用死亡去恐嚇威脅。
疫病退散!之前的醫療糾紛也告一段落,龍山寺的大門重啟,是該回去一趟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 — 陳三奇醫師 ➡ #皮膚黃、#容易累、#食慾不振 是肝病前兆嗎? ➡ 哪些檢查能檢測自己的 #肝癌指標? 健保有給付嗎? 老話一句:肝是沉默的器官,別疏忽了肝臟的健康!🥺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
「抽血後健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來飽寶家b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問題] 捐血完可以重訓嗎-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問抽血後重訓 - 健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抽血前重量訓練,報告還準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捐血真可減肥嗎?】... - World Gym健身俱樂部Taiwan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Re: [問題] 捐血對健身習慣者的影響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捐血後身體變化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請問有健身或激烈運動,是不是肌酸酐creatinine會偏高(腎絲球 ...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逾115萬訂閱人氣健身YouTuber!Top 10最受歡迎健身影片清單 的評價
- 關於抽血後健身 在 [問題] 捐血完可以重訓嗎- 看板MuscleBeach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抽血後健身 在 來飽寶家b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結束後,最想做什麼?
對我來說:「大概就是回歸健身房,運動瘦身,把身體養好,再去嘗試試管」
2015、2018分別做了三次試管,從一開始無數檢查、抽血、吃避孕藥、排卵藥、自己在家打針,全身麻醉取卵,待濾泡成熟打破卵針,植入後就是每天塞黃體素吃黃體素,數饅頭等開獎
2015第一次做試管,成功懷上飽寶!
之後兩次都失敗了 😅😅😅
我本來已放棄,做試管的壓力真的不是普通的大,身體不適加上得失心跟費用多重壓力,每做一次胖5kg up,回想都覺得辛酸😭😭😭😭
手足之情~不是爸媽能取代,為了孩子!我開始運動健身,疫情打亂了我的計畫
歡迎大家推薦我台中厲害的試管生殖中心,我已35歲,算高齡產婦,不能再拖下去‼️
7/1試管開始列入補助,大家可以參考相關規定
---------------------------------
#常溫滴雞精,好評第4️⃣團團購:https://www.cllab.tw/ap4u2u
抽血後健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陪父親走失智的路】-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
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The Father),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
《父親》講述一名失智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每天醒來,記憶就自動歸零,固執的他不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失智症,將女兒的付出拒之門外,甚至還懷疑女兒想害他,隨著病情惡化之際,他漸漸將時間、空間都搞混,漸漸忘記自己是誰[1]…
「老化本來就會讓人恐懼,不平順又帶著疾病,讓人更恐懼。從父親的眼神中,我都可以感到他的恐懼,但作為子女,我們也只能盡量安慰他」,談起父親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幾度哽咽,紅了眼眶。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父親在2007年左右、剛滿70歲時,先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伴隨著數次中風,病況快速惡化。短短幾年,全家人都備受煎熬。
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自知記憶力、反應越來越差,家人也都看得出他的恐懼,但也只能婉言安慰。父母親的關係也隨著病況,越來越緊張。母親無法理解「失智症」,一直以正常人眼光來要求父親,怪他變得不可理喻;知道他病了,但無法接受惡化的過程。
■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
回憶父親剛發病時,講話時手會輕微抖動,穿鞋沒有辦法精準套入,但家人並未特別在意,總認為人年紀大了,走路慢、步伐蹣跚都是正常的。直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就醫發現已是帕金森氏症中期,腦部已有病變。
漸漸地,父親記憶力日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連鄰居、多年老友也逐漸認不得,「這不是突然從一變成零,是慢慢的。」但家人仍不確知,父親究竟是失智還是老化。
回憶起那天,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帶著父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那一天,心裡有多麼震驚。醫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幾歲、有幾個兄弟姊妹、42加3是多少,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父親10題頂多只能答對兩、三題。他陪在一旁看著非常害怕,從來沒想過父親已如此嚴重。
到了失智晚期,父親尿失禁的頻率,一天可以多達五六次,還會當眾便溺。此時全家人已束手無策,儘管媽媽、弟弟、姐姐輪流照顧,也無能為力。雖然後來聘雇了外傭全天候照顧,但父親依然持續惡化。那時父親願意親近的,只剩下少數幾個家人、朋友。但江宜樺知道,父親已經記不得自己是他的孩子,只是覺得江宜樺是個臉龐很熟悉、可以放心的人。
■因為了解父親的狀況,也就調整了心態
他分享說,只要把失智症的家人看成逐漸退化的小孩,再隨著他反映出的年齡越來越幼化,陪他玩適合年紀孩子的遊戲,父親較放鬆,他也較能調適照顧者的心情。
一開始是寫名字,畫圓、畫一朵花,訓練父親手的抓握,玩磁鐵釣魚遊戲。直到他手抖動釣不到魚、不想玩為止。接著教他跟著唸句,讓他活動手腳運動四肢。那段日子把過去孩子長大過程中用過的玩具,全都搬出來了,就像帶小孩一樣去哄父親。
他會開車載父親出去兜風,父親總是特別開心;父親好甜食,買紅豆餅給他吃,他雙手捧餅,吃得像小孩一樣津津有味,吃完還會伸手再要。那時期照顧父親,就像照顧孩子。他也要求當時還在念高中、國中的兒女,要把爺爺當成小朋友。
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中風,讓父親的手腳越來越不靈活,最後連外傭也無力照顧,家人決定將父親送到安養機構。一開始先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卻仍不斷生病,總是感染、發燒;最後再轉送到署立醫院附設的養護中心。可能護理人員每天勤於翻床、拍背、按摩,父親從原本幾乎每周在發燒,到平均兩、三個月生病一次,氣色紅潤了,頭髮還慢慢黑了回來,才讓家人稍稍寬心,知道這決定是對的[2]。
■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
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關渡醫院」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可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3]。
■如何診斷失智症?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其他
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Apolipoprotein E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主要的精髓為多攝取未精緻穀類(維生素C、E及B群)、蔬果(特別是莓果)、堅果或豆類,以魚類(富含脂肪酸的魚類)、海鮮、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用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少量紅酒。避免糕點與精緻甜食、奶油、炸物,若飲食不均者可適時補充營養素。
▶規律運動、維持體重
維持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以上,可下降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可依個人體能做漸進式規劃。過胖或過瘦也都會使失智風險增加,應維持適當體重。
▶多參與社會互動、多動腦
如同存款一樣,存款愈多,能提領愈久。多動腦多互動就像「存腦本」,研究顯示能下降失智症風險。而且和社會連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較不孤單,而孤單的生活也會使認知功能退化較快。
▶三高的追蹤及控制
定期健檢,追蹤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若有要配合服藥及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整。因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症風險,避免腦部受傷如騎車應配戴安全帽。
▶戒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及治療失智症?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失智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無法被根治,卻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4]。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
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
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
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3]。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風傳媒)「奧斯卡《父親》揭失智症最無能為力心境,比死亡更駭人的是毫無意義的生活」: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42276?page=1
∎[2](揚生慈善基金會:從自癒力許個尊嚴與優雅的老後)陪父親走失智的路 ∼行政院長江宜樺:http://www.ysfoundation.org.tw/post.aspx?Id=205
∎[3](照護線上)「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5/dementia.html
∎[4](長安醫院)「失智症(Dementia)」:http://www.everanhospital.com.tw/neuro/treatment-items/item/206.html
➤➤照片
∎[1]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09年8月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6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0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5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9年失智人口逾84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腦筋多動 #參加活動 #規律運動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抽血後健身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來賓: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 — 陳三奇醫師
➡ #皮膚黃、#容易累、#食慾不振 是肝病前兆嗎?
➡ 哪些檢查能檢測自己的 #肝癌指標? 健保有給付嗎?
老話一句:肝是沉默的器官,別疏忽了肝臟的健康!🥺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肝癌 #抽血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 #肝功能 #健康檢查 #全血球計數 #生化指標 #白蛋白 #肝發炎指數 #膽道指數 #黃疸指數 #凝血功能 #脂肪肝 #纖維化 #肝硬化 #腫瘤 #肝癌 #B肝 #C肝 #健保給付 #累 #皮膚黃 #肝病後期 #定期檢查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GZghgPUrM/hqdefault.jpg)
抽血後健身 在 #問抽血後重訓 - 健身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下午體檢有抽血,不知道晚上可不可以重訓,有爬文說只抽一點對身體無影響?有經驗者分享一下呦- 重訓. ... <看更多>
抽血後健身 在 抽血前重量訓練,報告還準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抽血 前重量訓練,報告還準嗎? 2.7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白天手術房晚上 健身房. 60.7K. Subscribe. 60.7K subscribers. 153. Share. Save. ... <看更多>
抽血後健身 在 [問題] 捐血完可以重訓嗎-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大大好 剛剛去捐血 回來後突然想到今天是背+二頭日
想請問捐血完能不能立刻去重訓 會不會有甚麼影響
因為被紮的部位就剛好在二頭周圍
有點害怕二頭用力傷口又爆開之類的
有大大能夠經驗分享一下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79.1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26976288.A.7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