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有些時候,是編劇會刻意的將某些巧思放在電影裡面,用彩蛋的方式來致敬、伏筆,或是單純的揭示未來續集可能的走向。
(例如,皮克斯工作坊、迪士尼影業中的數字、角色或色彩的隱喻;漫威系列中以往必定出場.....但以後不會再有的老人家--史丹李;或是漫威的彩蛋系列。)
但更多的時候,是編者作者根本就沒有那些想法,只想呈現自己的劇本,但是粉絲就腦補起來了,將一堆根本不在作者創作設想之中的元素,硬是加在裡面,然後可能還會大讚編劇或導演天縱英明,把這麼多堪稱典範的元素不著痕跡的加在裡面,還好自己心細眼尖、博學多聞,才能把這其中的隱藏伏筆一一看懂挑出.......
例如,很多人把周星馳的《功夫》捧上了天,說裡面蘊含了多少上乘的攝影技巧、多少心理學學說、多少編劇電影學說、多少"後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云云........不可否認,周星馳是個電影天才,喜劇表現的能力不在話下,也有過很多驚人的經典作品。
但我甚至不確定他本人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這類的哲學議題所知多少??又是否能熟捻到可以把這些理論完整的融入一個特效功夫喜劇電影之中??
我總以為,要評論一個人,不是只看個案(一個電影一個作品),而是要看通案(一直以來的作品水準)。
就比如說,看到一個人用小石頭打到40公尺以外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他準;但是真的準,還是矇的,那就再遞給他十個小石頭,如果10能中8,那我就會相信他是真準。
又譬如說,近年來導演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當年的《記憶拼圖》(2000)是很好的作品,但他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就要從他之後的作品來看了。
之後從《針鋒相對》(2002)、《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頂尖對決》(2006)、《黑暗騎士》(2008)、《全面啟動》(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星際效應》(2014)、《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一直到最近的《TENET天能》(2020),都無一不是精彩作品,所知所聞太少、專注力不購的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人了。
而以這種角度回來看周星馳。毫無疑問,從1990年開始,他的作品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直到1995年間這些作品在電視、電影、票房跟文化影響力上都有巨大影響,這段時間的他毫無疑問是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但我個人覺得從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開始,他演繹故事的方式開始定型,其他轉變卻讓人有"不如從前"的感覺,而那恰好卻是他跳脫演員身分後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個編導作品是《凌凌漆大戰金鎗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也都是他編導的作品,他的風格開始從這裡改變。
之後的《喜劇之王》風格就很不同了;但幾年後他贏來了一個大成功《少林足球》,後來的《功夫》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界線畫到這裡,我會覺得他也是成功的導演。
但後面的作品就開始毀譽參半,然後開始毀多於譽了.......到後來,很多支持他的,已經"只是"影迷(看的是一個信仰);出來的作品也早已經不像過去演員時代那樣搞笑與劇情並重、表演跟詮釋都佳的--能夠輾壓同時期作品了。
所以把他後期的作品一連串看起來,我不認為部分人對《功夫》一片的極佳讚譽,就是他一貫的編導實力;若是有人說《少林足球》、《功夫》是"偶有佳作"中的那個佳作,我還真無法反駁他。
從這裡回頭看,你說他是否真的如某些影片中說他能將各種攝影技巧、哲學主義理論融入作品中云云的話,我真的會覺得那只是影迷自我投入、對號入座的解讀。
或許,那些被認為是他刻意為之的高明手法,只是對號入座的結果;不然後面的作品怎麼又沒有這麼高明跟富有哲理了?
--------------
而之所以會讓我有這種發想的原因,其實只是一路看下來的體會跟反向思考,但直到有一天,讓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才讓我這個想法落了實槌。
還記得2019年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那個神作---《小丑》嗎?
對我來說,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但只要是神作就會有人追捧,有人追捧就會有人吹捧;當少部分的人一看又看再看下,憑著火眼金睛來說出裡面有多少隱藏巧思、導演演員致敬,又挖掘出多少隱藏彩蛋時,導演陶迪 菲利浦斯卻在公開的訪問中直言 : 「我不做彩蛋的,任何人在我電影中指出的彩蛋都是個錯誤。」
這巴掌,其實抽的超響。
也說明了,我的某些想法可能真的發生,只是各種美麗的誤會粉飾了影迷、陰謀論者、抱大腿者與導演、演員、編劇之間那些沒有明說的界線。
------------------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畢業打工的一個趣事。
某一天,我跟同事伊果(eagle)在聊天時聽他說了一個故事。
伊果說他有一天跟吉米(Jimmy)在廚房倚牆聊天時,忽然覺得眼角一動,兩人都瞥見有一隻大隻的德國蟑螂在兩人之間的牆壁上爬動,就在兩人大驚正要閃避之際,忽然一隻手拍了上來,蟑螂登時爆漿慘死。
兩人一看,出手的人正是傑瑞(Jerry)。
只見傑瑞徒手趴死蟑螂後依然面不改色,卻也是不發一語的走到一旁的水槽洗手,伊果跟吉米兩人目睹此事,又看到傑瑞的雲淡風輕,便相當欽佩的走向水槽。
伊果開口(用台語)說 : 「喔~乾!! 你魄力這麼好啊! 這麼大隻蟑螂,你直接一巴掌打死! 實在有夠猛的!!!」
哪想到傑瑞一邊拿擦手紙抹乾手上的水珠,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 : 「沒有啦! 我剛剛是想說用手拍在蟑螂旁邊的牆上,好嚇一嚇那隻蟑螂;結果手舉起來,蟑螂就嚇到了,但是逃跑的方向剛好是自己拍下去的地方....................」
我真心認為,很多神作被吹捧的那麼厲害,大抵上就像這種誤會一樣的美麗。
.
.
.
#其實我是要講本貼文第一句的那部電影
#哪裡知道講到後來就歪樓了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楊元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月11日下午,我去上王嘉明導演的課,他是一位我非常景仰的劇場導演,課後我鼓起勇氣上前攀談,聊著聊著,影片中的阿嬤出現了,她問我們哪裡有公車站牌,她要到台北車站搭火車回桃園。 線索一:阿嬤約70歲、說著台語、拄著拐杖 本來我只是隨手一指「往前走就看到公車站牌了」,但阿嬤並沒有照著我手指的方向前進...
「拍損台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瑄x汪星傲嬌咩の美妝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可樂農莊ColaFar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書寫北馬福建話 的評價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書寫北馬福建話,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台視台語新聞逐工一字介紹「拍」(phah、phik)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拍損台語 在 大拍賣20220104#臺語#台語#母語學習#真平閩南語3上 的評價
拍損台語 在 瑄x汪星傲嬌咩の美妝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不喝咖啡,但也能感受咖啡因的美好
⚠️這篇真的落落長🥲
台灣第一款以「咖啡去角質」為主打的品牌 gabi+skin
取自台語「咖啡」的拼音,非常代表台灣味
以天然咖啡因萃取物為主成分
品牌堅持簡單、純粹、永續
就連香氛也講究天然植物
🚫酒精🚫 EDTA🚫 Parabens等刺激物or化學成分
包裝走的是文青風格
並堅持只選用100%環保可再生材質製作產品瓶身與包裝耗材
拒絕動物實驗產品、都有SGS檢驗認證
善待自己也友善環境
之前在story曝光後收到許多人都在敲碗心得
我這不就上菜了嗎😎~~~~
/
🟫 #天然咖啡去角質
是台灣唯一使用咖啡豆研磨製成、完全為敏感肌膚設計的純天然去角質磨砂膏
打開可以聞到濃郁的咖啡味
光是從挑選、研磨咖啡豆到篩選黑糖結晶都是手工製
確保顆粒的粗細適中,所以使用起來溫和不刺激
使用前要先打濕肌膚再按摩
但臉部肌膚比較薄建議輕柔畫圓
另外有甜杏仁油能讓沖洗完的肌膚能夠保有一點滋潤感
頭髮、臉部、身體等全身都可以用
是一瓶全家大小都可以用的天然去角質磨砂膏
🟫 #咖啡萃取清爽潔面慕斯
含有茶樹精油的清新香氣,但是味道適中不會過分濃郁
慕斯質地讓清潔更溫和,洗完也不緊繃
無論是夏天需要油水平衡
或是冬天想要基礎清潔都適用
🟫 #咖啡萃取平衡調理液
保養的第一步不僅要收斂肌膚,更要開通後續產品吸收
質地是流動性極高的水感質地,全肌膚都會喜歡
添加天竺葵精油在使用時可以先療癒身心靈一波
保濕度適中,算是清爽型,
乾肌的我也喜歡拿來作濕敷(很像滿滿被天竺葵包圍)
喔對了瓶口有作小翻蓋的設計,非常值得拍手
🟫 #咖啡萃取保濕精華露
採用滴管式設計
gabi+skin不盲目追求高濃度的配方(怕對肌膚造成敏感負擔)
因為在乎的是對肌膚更溫和且有效
質地是透明但輕盈無負擔
擦完有基本的保濕力跟潤澤感
也可以多擦幾層不用怕黏黏的,吸收超迅速!
我特別推薦在早上使用,不會跟後續防曬或底妝品打架
尤其皮膚一整天都在冷氣房需要更加強保濕補水
🟫 #咖啡萃取緊緻保濕乳
保養最後一道程序就是要把前面有效成分好好封存
質地是白色乳液狀,並不是走豐厚型
擦完有剛剛好的滋潤度
非常適合怕黏膩難推就不擦乳液的人
像在夏天偶爾想讓肌膚回歸清爽就很推薦這個
🟫 #薰衣草保濕潤唇膏
每天都會想隨手抓的護唇膏
膏體的滋潤度恰到好處
不會黏到像唇油,也不會沒有存在感
成分單純而且無咖啡因萃取
所以小朋友也可以安心使用
早上起床我一定先擦它
就算反覆擦也不會覺得油膩
也非常適合做唇膏前的打底
它滋潤跟柔嫩的效果我覺得很棒
//
🗣『試用不合可退貨』
𝐠𝐚𝐛𝐢+𝐬𝐤𝐢𝐧很貼心提供「30天可退還」的活動
凡購買指定商品「咖啡萃取臉部保濕組」的任何產品
出貨時皆會附贈試用包,若體驗試用包後覺得和膚質不適合,
只要正品沒有拆封及破損的情況下,於30天內都能無條件退貨!
大概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顧客至上的品牌了(笑)
〰️
感謝品牌讓我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完整體驗整套保養品
每次在使用時我都有用心感受及享受天然植萃精華的美好
使用完讓整個肌膚的澎潤彈嫩度都提升😚
所有產品都很溫和、純粹
如果敏弱肌的朋友想要走基礎保養
非常推薦試試𝐠𝐚𝐛𝐢+𝐬𝐤𝐢𝐧唷🥳
👉 #Hㄒㄩㄢ聊保養
ᴛʜᴀɴᴋs 產品由品牌提供♥
#gabiskin #coffeescrub #caffeine #lipbalm #lotion #toner #serum #scrub #cleansing
#Crueltyfree #Crueltyfreebeauty #Crueltyfreeskincare #naturalskincare #ecofriendly #naturalskincare #naturalskinbeautys
#populzzang
#피부관리 #스킨케어 #beautybloggers #instamakeup #beautycommunity #beauty #skincare
拍損台語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放什麼電影國家也要管?
——
你知道嗎?以前的電影不是被禁播,就是要經過審查刪剪後才能播。
1988 年的台語電影《林投姐》描述一位本省癡情女遭外省負心漢欺騙,最後自殺化身厲鬼復仇。一開始送審時,電影檢查處認為電影涉及「提倡迷信邪說」,於是將女子化作鬼魂的片段刪剪。
電影上映後,臺灣省政府官員認為本省人看完戲後,對於外省人的負面情感更嚴重,最後雖然未遭禁播,但是又以「挑撥外省與本省同胞情感之嫌」遭刪剪。這部電影就是當時很賣座的《林投姐》。
——
🎬 「電影審查制度」,什麼題材不該拍?
恐怖片不能太恐怖,省籍衝突不能演,滿洲國不能提,是由於 1950 和 1960 年代有所謂的「電影審查制度」。如果電影太黑、太色或不夠寶島的畫面或情節,就有可能刪剪或禁播。
當時國民黨政府來臺灣後,在 1955 年修正《電影檢查法》,其中規定電影片若有「損害中華民國利益或民族尊嚴」、「破壞公共秩序」、「妨害善良風俗」或「提倡迷信邪說」,電影檢查處應予修改、刪剪或禁演。
至於怎樣才算是上述規定的情形,是在 1956 年公布《電影片檢查標準規則》中提到。例如「表演妨害邦交之情事者」,曾有臺語片以霧社事件為題材拍攝,但是被要求須加註「中日」友好等文字,並經修改、刪剪才能播出。
或像是「表演觸犯刑法之重大犯罪行為而結局不予法律制裁者」也應該禁播,因此當時有片商想在臺灣上映經典黑幫電影《教父》,被打槍數次,最後刪除多個片段,片尾再加個歹徒已受徒刑審查才過關。
還有幾十項標準,舉凡接吻時間過長、生產及墮胎情節或有怪力亂神等場景,都可能被禁播或經修改、刪剪才發照准演。
——
🎬 「被審查」之外,還可能「自我審查」
而一部電影製作完成並在電影院上映,至少需要「過三關」。
首先,電影製作前必須先將電影分場對白劇本交給教育部電影事業輔導委員會審查,並繳交劇本審查費 400 元,而當年一張首輪戲院電影票約 10 元。電影上映前,再將電影正片和劇情說明書交給電影檢查處審查。通過後才能取得准演執照。
取得准演執照後不是就沒事了,警察還會去戲院巡邏,檢查放映的電影是否有准演執照、有沒有偷放刪剪的片段。警備總部甚至會海巡蒐集報紙輿論,如果有發現不妥,還是有可能被要求重新檢查。
然而,電影審查最可怕的是,這些電影人的「自我審查」,因為「你不能自由地講,就不能自由地想」,什麼片不該拍、什麼話不能說,人人心中都有個小警總。
一直到 2015 新修正的《電影法》通過後,電影審查制度才算正式走入歷史。才有電影分級制度五級制(普通級、保護級、輔 12 級、輔 15 級、限制級)適用至今。
——
至於,你想知道為什麼能夠像現在這樣上映各種題材的電影,你應該來看這個很酷的展覽。
就是「2021 言論自由日特展 《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展覽聚焦威權統治下的電影審查歷史,回顧當時的電影檢查主題、異色電影、政宣電影及新電影。述說過去的電影檢查,導致電影創作受到壓迫,再到 1970、80 年代電影檢查,主掌機關的沿革與電影人抵抗,直至解嚴後的轉變。
並分成數個單元及展間,包括:「50 和 60 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70 和 80 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紀」等展示主題。
而且,這也是全臺灣第一個公開電檢書內容的展覽,內容將會展出「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開放的電影審查公文史料,也特別向「國家電影和視聽文化中心」、「中央社」、民間蒐藏家等,租借珍貴的電影劇照、「電影准演執照」。
是不是很讚呢?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美工工場
展覽日期:2021 年 4 月 7 至 2021 年 12 月 12 日每日 9:00-17:00(周一休館)
——
#法律白話文運動 #國家人權博物館 #言論自由日 #電影檢查 #剪出來的電影史
拍損台語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月11日下午,我去上王嘉明導演的課,他是一位我非常景仰的劇場導演,課後我鼓起勇氣上前攀談,聊著聊著,影片中的阿嬤出現了,她問我們哪裡有公車站牌,她要到台北車站搭火車回桃園。
線索一:阿嬤約70歲、說著台語、拄著拐杖
本來我只是隨手一指「往前走就看到公車站牌了」,但阿嬤並沒有照著我手指的方向前進,王嘉明老師可能也察覺到我分心,趁機一句「我先去趕捷運了」,騎上Ubike離開現場。
我因為放心不下阿嬤,決定陪阿嬤找公車站牌,一開始她以為我是壞人,我拿著打開導航的手機畫面跟她說我不急回家、能陪她去台北車站,阿嬤卸下心房跟我大聊特聊,還特別提到今天來台北找朋友玩的趣事。
線索二:我們到了公車站牌,但阿嬤沒有停腳步,反而繼續往前走
當下我有點生氣,明明再過2分鐘就會來一班往台北的車,萬一阿嬤沒上車,我又得多陪她等下一台,突然閃過一個想法「該不會阿嬤聽不懂我在講什麼吧?」,我在大馬路上用台語大喊著「去台北的公車要來了」,阿嬤沒有理我,繼續往前走。
線索三:阿嬤進去一家雜貨店,向老闆問路,一樣說要回桃園,想去台北車站搭火車
瞬間我閃過四個字「老人癡呆」,阿嬤的狀態完全跟我過世的爺爺一樣,會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情,就算旁人提醒他,他也會一直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我決定報警,而平時有在做影片日誌的我,立刻打開相機記錄整個經過。
我跟在阿嬤後面一段時間,邊記錄邊保護阿嬤的交通安全,過程中她至少拜訪三家店詢問如何去台北車站,就在巷弄的某個角落,被一位阿姨攔住,我跟阿姨說我已經報警了,阿姨因為家中也有失智老人,所以很清楚阿嬤的狀態,立刻邀請阿嬤坐在她家門口休息。
我撥打110向警方更新阿嬤的位置,過不到5分鐘,警察到了,我跟警察說明剛剛的經過,其中一位女警眼尖,順手拿起了阿嬤的拐杖,原來阿嬤的拐杖上寫著家裡的地址及手機,警察播了電話,發現阿嬤的家人已經找她超過3個小時了。原來阿嬤並不是來台北找朋友,她家住天母,而我發現她的地方在圓山,走路至少要一個多小時。
最後看著阿嬤坐上警車的背影就安心了,謝天謝地,與阿姨互道祝福後,就直奔家裡陪家人了。
這幾天突然想起那天的事,想說可以整理當天拍的影片,但不知道是硬碟出問題,還是農曆七月到了,整個資料夾檔案毀損,只剩下這個影片打得開,第一時間非常難過,但想說沒關係,至少幫阿嬤找到家已經功德無量了,那些與阿嬤互動的溫度會留在心裡。
想藉此發文,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些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失智老人是需要幫助的。「愛的對立面不是恨,是冷漠」- 埃利.維瑟爾(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失智老人 #楊元慶
FB粉專 / https://goo.gl/dRfJuQ
IG / https://goo.gl/1UtZSy
Line@ / @yoyoyang
教學 / https://hahow.in/cr/yoyoyang
演講邀請 / https://goo.gl/forms/EQPUHUmUUpNx5zIE3
拍損台語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臺語影片示範 #口罩 #洗手 最近疫情不穩,我們還是發現許多長輩和老人家,口罩戴反或是上下顛倒!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我們拍攝台語示範影片,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又漸趨升溫,今天宜婷跟培樺,就要教你正確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方式,也要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戴口罩,什麼時候又該勤洗手喔!🔜🔜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臺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您的支持!
#神經很有事團隊的防疫正能量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及時機。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及時機。
#影片大綱
🔸戴口罩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開:打開口罩包裝,檢查有無破損。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至下巴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密:檢查口罩上下左右是否與臉部服貼密合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雙手不要接觸口罩表面
▫直接將用過的口罩丟入垃圾桶
▫或是朝外對折捲起用衛生紙包起回家再丟棄
🔸戴口罩的正確時機
▫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
▫進出醫療院所時
▫出入通風不良及密閉空間時
▫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內:搓揉雙手掌心內側
▫外:搓揉雙手手背
▫夾:搓揉雙手指縫
▫弓:將手指頭弓起,搓揉指節與指背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以及虎口位置
▫力:將手指頭立起搓揉指尖位置
▫腕:搓揉雙手手腕位置
🔸勤洗手的正確時機
▫吃飯前後
▫如廁前後
▫進入醫療院所前後
▫咳嗽、打噴嚏之後
▫接觸嬰幼兒及免疫力不全的人之前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防疫正能量 #口罩 #洗手 #口罩口訣 #開戴壓密 #洗手口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2019nCoV #全民防疫 #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拍損台語 在 可樂農莊ColaFar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看不懂字幕的話可以開啟CC字幕哦!
沒檢查清楚…00:32 的字幕
應該是 "我毋是欲教台語"
►拜託訂閱我吧!https://goo.gl/M2v1ZH
►小高Talk:https://goo.gl/ZsxmgU
=========================================
►Prev上一部:竟然在台灣遇到扒手?損失一萬多元 [小高Talk]
https://youtu.be/oypTZvbJRfU
=========================================
拍攝:中壢可樂農莊桌上遊戲
FB:https://www.facebook.com/agricolafarm
Line ID:0963472193
=========================================
嗨!我是中壢可樂農莊的店長,大家都叫我小高。
從小懵懵懂懂沒有目標,
就聽家裡的話乖乖唸書升學,
直到大三修了環境相關的通識課程,
才知道什麼是批判性思考,
才知道地球上關於環保的種種真相,
從此我才立定志向,
無論以後做什麼,
一定要對環境有所貢獻。
我退伍後的第一份正職,
就是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雖然要每天從中壢搭火車去萬華,
雖然工作辛苦,但大家理念相同,
連吃飯大家都是自己拿著碗盤
去附近店家裝回來吃XD
我喜歡這樣環保的不插電生活,
所以一直到2016年生日,
才有了我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
但我從小就喜歡打電動,
是在大學時學長帶我去玩桌上遊戲,
才發現在桌上就有超多遊戲可以玩了,
而且還是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互動,
不再只是一個人面對冷冰冰的螢幕
因此,我想讓更多人
也感受桌遊給我的驚喜。
音樂資訊:
YouTube 免費音樂 - Lazy_River_Rag
拍損台語 在 書寫北馬福建話,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拍損(phah-sńg)」,浪費的意思。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看更多>
拍損台語 在 台視台語新聞逐工一字介紹「拍」(phah、phik)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台視 台語 新聞「逐工一字」 介紹「拍」 #逐工一字#每日一字#拍 台語. ... <看更多>
拍損台語 在 書寫北馬福建話 的推薦與評價
「拍損(phah-sńg)」,浪費的意思。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