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 ◎楊瀅靜
連你的影子都喜歡
即使面目模糊
走在你的身後
當自己也是你的影
與影並肩
同樣隨形
只注視你
追日或許是愚蠢的行為
但沒有日
就沒有影
沒有你
就沒有風景
--
◎作者簡介:
楊瀅靜,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出版過詩集《對號入座》(2011)、《很愛但不能》(2017)、擲地有傷(2019)
--
◎小編黃冠維賞析:
<追日>的語言明朗而且層次豐富,作者使用了富有條理的結構表達了模糊但有邊界的情感投射,在安排主體我與客體的行動中,兼容了你/我、讀者/作者間既並列又相容的可能性,是一首沈而不溺的佳作。
影的象徵在詩的世界觀是關鍵的設定,它既是客體(日、你)的延伸,也是變體,亦是主體(我)參與客體的心理空間;在實象中,影表現了在不同角度下,客體的扭曲,此扭曲並非強加的操作,而是兩者本身存在形成的自然關係。
首段影的模糊有幾種可能性,一是心理形象作文字描述造成的模糊,二是在觀看客體過程不同角度的動態變化,三則回到「日」的屬性:不能直接觀測,要仰賴間接的虛象,然而不論指涉為何,影皆與客體相連。
第二段我走向影的行動,將對方視作自己的延伸,在本段的注視中,除了展現追的歷程所形塑的親近感,也開啟了詩追求的命題:為何而追。
終段闡釋我、日和影的交互作用產生風景,風景是作者留給讀者的空間,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擁有什麼風景。
筆者在讀詩的過程想到臺語中有影/無影的概念(真的/假的),但這裡提到的假是的操作型定義是假借、憑依意涵的假。生命常仰賴某種存續的手段或目標,那個投射可以是一個他者或主體存在的狀態。詩中追求除了是客體,可能也包含追求客體的歷程中,當下的自己吧。
--
美術設計:幸秀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0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情詩 #楊瀅靜 #追日 #很愛但不能 #影 #風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送餐阿嬤」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鄭博真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套老幼共學.代間學習原創繪本✹ 《送餐阿嬤》、《我的阿公阿嬤同學》隆重問世! 《送餐阿嬤》 滿足阿嬤為什麼會去送餐呢? 在關懷據點的阿公阿嬤, 進行哪些有趣的身心靈活動? ...
描述風景作文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用玩耍的心態練習寫第一篇小說】
#升學作文
#文學創作
#歌詞臉書文案都寫出自我特色
#看此書每個人都會愛上寫作
最近我愛上了一門課《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是蔡淇華老師開的課。
我覺得這門課真的是物超所值,全部課程三十堂,卻只要420元,打完折332元。
儘管這門課是淇華老師寄來送我免費試上的,但我還是要拿起大聲公替他在網路的大街小巷搖旗吶喊、發宣傳單,因為,這課程實在太精采,太物超所值。
這三十堂課濃縮成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淇華老師出此書前曾把書稿寄給我,但時間有限,老花眼的我又不慣於閱讀電子檔案,所以只有大略的瀏覽。
上週拿到書之後,一展頁就開始了驚喜連連的挖寶之旅,每一頁都有寶藏,愈挖愈大顆、愈多顆,我這個尋寶人,才走一小段路,一顆顆迎面而來的大小寶石就如繽紛雨滴,痛快地把我的寫作思路全面沖洗。
忝為一名被人溢美稱做「親子作家」的我,方知,我根本稱不上踏進迷人幻彩的寫作堂奧。
可學的、要學的、必學的、想學的;沒寫的、可寫的、不該寫的、寫不對的,還多的是啊!
淇華老師這本書是直接丟給我滿手滿心燦亮的寶石,真是應接不暇,但每接到一顆,都是心流大震盪,如強大的直流電波、精準擊中腦部新區塊。
而我自己也才看清自己,其實我還停留在礦石層次,潛質有待敲磨得更晶亮、更獨特、更具恆久的價值。
我曾說過,我不再寫教養書,但是不代表我不再寫作,我也曾在某個雜誌訪問我時說過,現在的我覺得當「讀者」比當「作者」更有趣。
然而,上著淇華老師《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這門獨家心法寫作課時,我突然發現,可寫的東西太多了,而且按照蔡大師的提點,我應該可以將寫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而且樂趣無邊地進入更深的心流漩渦裡。
我才明白我自己在受訪時為什麼會講出「我不想再寫教養書、讀書比寫作更有趣」這兩句話,那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好像卡住了,
每每看到臉書動態回顧出現我曾冒湧的靈動文字,我很疑惑,那怎會是我寫的?我現在寫得出來嗎?然後自怨自艾:唉,果然是老了,我再也生不出過去那樣的文字了!
然而,這本書我才讀到三分之二,就忍不住飛揚在一趟沙塵滾滾的寫作大冒險裡了。
我,居然開始嘗試生平第一次寫小說(純粹是練習,而且是樂在其中的練習,就作為此門課的作業吧),而在寫作過程中,我整顆心都懸在這個小說情節裡,沮喪著、狂喜著、疑惑者、遺憾著…
過去兒子曾經跟我說,媽,你不要再寫教養了,太無趣了,寫寫故事吧,寫故事很好玩;
在媒體影視界的朋友也曾跟我過,怎不試試寫劇本,寫教養書寫來寫去不就那樣嗎?!
我都回答說,我沒有故事可寫,我也編不出虛構的故事。我不是說故事高手。
這兩天,我則跟兒子說,我現在才發現寫故事很痛快,但也很痛苦,因為我連切菜、炒菜的某些瞬間都困在角色的心境裡,出不來了,魂縈夢牽,用自己創造的角色與文字折磨著自己,我在每一個情節與轉折裡哭笑悲喜。
我當然不是文學家,但是在這些瞬間,我體會到了淇華老師所說的:「大部分的文學家都有幻聽幻覺」。
為什麼我突然敢寫故事了呢?我必須說,就是因為蔡淇華老師的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發覺,寫作還有的玩啊,還沒玩夠啊!不為什麼而玩,純粹就是好玩。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當然還是瞄準最具體實在的龐大市場:升學作文。
這不是我關心的,但是讀畢才發現,淇華老師的心法是獨具的,好好學習他的心法,必能考出作文高分,但不代表就只是要功利性的學學耍花槍。
事實上,學寫「升學作文」是打造寫作的基本功,淇華老師教的是:
用「故事情節」寫好抒情文;用「小說邏輯」寫論說文;跟購物台學「回馬槍法」點亮論說文。面對大考命題,要學著站在制高點上延伸成「我與世界的關係」,寫出宏觀思維、寫出責任與愛。
最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文學創作」,一般人以為只有天縱英才才可能灑出跳躍著精靈的文彩,
但是,淇華老師透過一篇篇他自己親自提點面授的文學大獎作品,我目睹了一塊塊璞玉如何被雕琢成令人屏息的金鑽巨作。
這本書裡所提到的一些心法,或許過去我也曾無心插柳的使用過,但是我從淇華老師系統性的整裡中,才回溯這原來是具體的、後天可磨練的技法。
比如,用具體的B來講述虛形的A,將濃情蜜「意」藏在萬「象」中。例如描寫對失智外婆的不捨:
那壓彎的背脊,被歲月拱成了時光隧道,輕易帶著外婆走回從前的世界,卻模糊了幾分鐘前隧道口的風景……
挑一個物件「丟」出去,再用此物件的物理特性「接」住它,甚至可以延伸用一整個「物理系統」來發散無限意象。
意象可以說出更多我們說不出的話。淇華老師說:用物理講人理,就是文學。
另外一個是關於描述的技巧。淇華老師說:寫作,就是「寫動作」。要描寫一個嫻靜的女孩,別再八股的說她端莊嫻淑,要記得在細節上刻劃她、讓文字動起來,把「2D白描」提升成「3D立體境象」:
她的雙手像蝴蝶,輕輕停在百褶裙上……
這嫻靜美感十足啊。
「好的文學家,都尚未失去『相信萬物皆有靈』的『原想像力』」。說白了,就是擬人化,但是淇華老師更具體的傳授技巧:
要擅長「視覺思考」,賦予萬物行動的能力,甚至提升到與人同高、或更高的位階。
關於散文的寫作,本書還也有很多別緻的獨創心法,我邀請大家光明正大地來學這些偷吃步。我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技「小題大作」。
他引用南方朔所言:「作家有一個天職,是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平常的事物神話化。」要將熟悉化為陌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小題大作」,以創新視角「日常見反常」、「平凡見非凡」。
或者,當心中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時,不要急著下筆,「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收斂全篇的『微物』作為意象,去營造一個意象結構……讓作品有深度、厚度,與情牽眾生的溫度。」
此外,散文要動人,就要能寫到「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淚」,因此,觀察要細、描寫要深,淇華老師下個註解:「有細才有戲」。
此書如蔡淇華老師所言,他花了最多的篇幅在討論詩的寫法,但給我最大的刺激如前述,是引發我嘗試寫故事,虛構的故事。
我寫到一半才發現我還沒學到最重要的小說寫作要點就急著動筆了,不過,來不及了,我只能說,淇華老師這本書具有極大的刺激動力,讓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關於小說的最重要要點就是「創新度」:他以一個評審的角度說:「我不要看結局可預測的小說,我不想看改寫的新聞事件,我情願選擇文字不太好,卻想像力狂野的作品。」
我喜歡看兒子們編的故事,儘管文字力有待琢磨,不過天馬行空、無法預測的佈局,真的是我這個被框限在既定生活軌跡裡的半百人最欽羨的部分。
經過淇華老師的點化,我意識到我還有機會解放無邊的想像力,因此感到非常興奮、希望無限。
此外,關於如何寫廣告金句、特妙的歌詞,以及如何從經營臉書到出書……,每一篇都精彩絕倫。
比方經營臉書,淇華老師提出「Kiss原理」:
Keep it Simple & Stupid. 這裡的Stupid,指的不是愚笨,而是指老嫗能解的語言,寫臉書,多講講人話比較好。
或者也可以解釋成:Keep it Sweet & Simple. 因為人在閱覽臉書時不耐深澀的長文,愈親民愈好。(我這篇文章很長,明顯是個錯誤示範。哈。)
我以一個親子作者的角度來為本書下一個註解好了:
他的每一本著作,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每一篇文就是不言而喻、可充示範的「身教」,是文學的典範,絕對不是乏味訓誡式的「言教」,不是只談寫作步驟與技法的寫作參考書。
默默地讀,就有爽爽的共鳴!淇華老師所有寫作書本身的文字與工法,就是文學代表作。
喜歡寫作的你,不要錯過,覺得自己不是寫作的料的人,更不能錯過,因為,讀完此書,即便你覺得自己是路邊一小顆隨人踩的土石頭、或是河邊平凡無奇的鵝卵石,都有機會雕出自己的文字光采。
#蔡淇華
#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40?sloc=main
描述風景作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雙面維諾妮卡〉 ◎楊瀅靜
我寫下妳,維諾妮卡
妳的一生輕易被我編造,在小學的作文本上
那時的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輕率想像
長大很遠,而妳代替我先到達
虛構的未來足夠完成好幾頁文章
維諾妮卡,今晚妳會坐在梳妝台前嗎
擦好晚霜習慣清淡的香水然後梳攏頭髮
發現自己女人的長相,我坐在鏡子另一面
是女孩還小看妳,卻讓妳出生長大
大概變成我母親一樣的容貌
穿母親的洋裝,過生活一樣
很久以前,在〈我的志願〉我寫下:
「26歲的我變成家庭主婦以及兩個小孩的媽。」
維諾妮卡,我能成為妳嗎?
我總是節食在夜晚跑過操場
白天忙碌教書,偶爾寫寫文章
已經過了妳的年紀,孑然一身
沒有倚賴與被倚賴的問題
維諾妮卡我想起妳還住在,我規畫的人生裡
在廚房熬一鍋湯,客廳插一盆花
我賽跑的時候,妳的家人正陸續回家
第一圈第二圈……我繼續為上升的體重而跑
妳或許福態也不在意別人審美的眼光
維諾妮卡妳,還滿意那樣的生活嗎?
我奔跑出妳的軌道,妳一直在家
我想問妳卻已經到不了妳的方向
維諾妮卡,我靠近過妳還是已經遠離?
國中之後,曾經試圖把各種職業放在妳身上
高中以後,決心讓妳去愛各種不同的人
大學時候,如果再還給我一個維諾妮卡,
在小學的作文本上妳不會長成我母親的模樣
而現在,一天清晨我醒來覺得微冷
沒有任何需要尋覓的人陪在身旁
想起妳或許會在自己婚禮結束的時候
輕輕地哼上一首歌,那個時代
維諾妮卡妳就留在那裡吧
如果有天愛情自己死亡,妳再回到我在的地方
維諾妮卡,妳能成為我嗎?
作文上曾經預言過的不會是寓言
只是另一個身分不同身世的想像
而我現在多麼大方,偶爾會用情色暗示
捕捉我喜歡上的人,安排那些細節
像吻過的毛髮一樣纖細微美
但真的也不介意維諾妮卡式和平的家庭生活
維諾妮卡妳漸漸微弱的時候,還是有光
有無邊的遠景,我看出妳的美麗
在晚餐時刻,妳切菜煮飯洗手羹湯
美麗並且尊貴,直到我又被愛傷亡
妳會死而復生,我的詩裡一再提起
妳的名字──維諾妮卡
註:此詩獲得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二獎
--
◎作者簡介
楊瀅靜,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出版過詩集《對號入座》(2011)、《很愛但不能》(2017)。
--
◎小編林淵智賞析
此首〈雙面維諾妮卡〉為楊瀅靜於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中取得二獎的作品,詩題引用了1991年的法國電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電影劇情描述身在兩地但卻有著極其相似遭遇的維諾妮卡,但卻隨著兩種維諾妮卡的些許性格差異,而造就了越來越分岔的人生,卻依舊維持著心靈上的聯繫。Kieślowski在拍攝時運用了大量的鏡像、反射,作為主要的意指,來隱喻一個人與其命運的雙生性。而此詩則是把此意象挪為己用,只是與電影中同時異地的雙生性不同,此詩中的雙生性則更像是成長中的另一面自己,理想、叛逆、充滿了願景,同時具備了向著未來的期望,以及向著過去的記憶,因此說是雙生性,其實維諾妮卡並非代表了單一的願景個體,而是代表著敘事者對於自己人生鋪演的敘事裡錯綜複雜的想像。詩的最後兩句「你會死而復生,我的詩裡一再提起/妳的名字──維諾妮卡」便正正昭顯了其意志的特異性:只有當我們需要之時,幻想裡的幽靈才會浮顯出來。因此關於此幽靈的生死辯證從來無關於人生,而是關於主體的形構如何被確立。
因此,在此詩中,便鋪寫了主體的形構過程。在孩提時的志願裡,維諾妮卡成了對於未來的想像,對於「女孩」而言,一種「女人」式的未來。到了次段,則終於看見維諾妮卡與自己分岔的路途,在意之事不同、生活型態不同,選擇至此終於成為不同的路向,也成為一種隱然的遺憾;到了第三段,才終於開始對於這些錯過之物釋然,而說出了
「維諾妮卡妳就留在那裡吧
如果有天愛情自己死亡,妳再回到我在的地方」
直到末段才終於顯現出了維諾妮卡的幽靈意識性,以及作者對於其進行的除魅。
綜觀全詩,其實是一首時序相當安穩的詩,僅在描繪維諾妮卡時,我們才能發現唯一順時前進的只有敘事者本身,而維諾妮卡則完整地體現了其縈繞在敘事者身邊的特性:只有敘事者存在,維諾妮卡方得以存在。雙生性能在一首詩之間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著實不易。
--
〈45年〉
窗只是窗
妳是住在裡面的人
在意家裡是否窗明几淨
外面的風景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妳的婚姻也出生在這裡
比妳的孩子年紀還大
和一個慢熱並且講究按部就班的人
一起活過大半輩子
現在是結婚的第45年
焦躁不安的走動
妳的狗欣喜的撲跳
如快捷的風又像一朵白雲柔軟多毛
適合在晴朗的午後
一起走一段長長的路
相形之下妳的丈夫黯然許多
他有自己的小小閣樓
因此妳建造了地窖
你們有各自不甚忠實的角落
差別的是
妳一塵不染而他藏污納垢
丈夫遠行的那天
祕密的長成妳的影
匿在背後窺探
而他自己的秘密是一件黑大衣
時時遮掩匱缺的心房
沒有愛一切家徒四壁
妳注視眼前的牆
領悟人生還有另一種風景
窗外的樹枝蓬勃無章
指向各種不同的方向
如果再年輕一點
攤開的手掌會撐起一片天空
收編那些枝蔓
成為通往妳命運的羅馬
還缺少門
在建造出口前
猶豫該不該維持密室的模樣
他的愛杯水車薪
妳煮好最後一頓晚餐
喝光保溫瓶裡的水
決定了以後每一堵牆
都要裝上落地窗或安全門
他會從哪個方向進入
不是妳需要考慮的事
哪一邊向光
便在那裏種下向日葵
用花園代替家園
狗機靈如蝴蝶也可以是蜜蜂般勤勉
對於表現出愛這件事
牠不落於人後又爭寵於往前
--
而筆者想以此首詩對照的,則是楊瀅靜於2019年出版的詩集《擲地有傷》中的一首詩〈45年〉,此詩有著類似的命題,只是不同於自我的雙生性,此詩中的雙生性則是體現在婚姻上。〈45年〉描述一個女子在結婚四十五年後,離婚後的日子。對兩首詩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基礎的語言不同(白話/口語程度)、形式不同(迴行與否),楊瀅靜偏好的詩句結構也有了許多不同之處,〈雙面維諾妮卡〉所營造的感悟皆介乎情與景之間,透過時間差來顯現出場景所折射出的情感。而〈45年〉則更愛好以隱喻帶出命題,如首段
「窗只是窗
妳是住在裡面的人
在意家裡是否窗明几淨
外面的風景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中所帶出的「家庭」、「自我」之特性;或是
「他有自己的小小閣樓
因此妳建造了地窖
你們有各自不甚忠實的角落」
所導言的婚姻背叛,從空間來隱喻情感的區隔。甚至連末段都以狗的忠實來嘲諷所謂的「丈夫」其實連畜生都不如。可以發現她的詩風格雖然日漸趨近於近來所興起的厭世詩風,卻也不乏深刻的思索,包括對於過去、關係之間的倫理與辯證,但有所獲必代表其有所捨棄。形式之拋棄對於美的完成或許有所後設之思考。但美的完成是否也有其機敏與技藝,或許是在我們觀察這些詩人的風格走向時,更可以去深刻的思索的。
固然,情感之於一首詩是重要的,但這些情感終究是偶然的,我們可以把一切偶然付託於詩歌,但詩歌的完成,卻斷斷不能全然迴付於情感游移間所形成的偶然。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獎過去有舉辦「網路人氣獎」,2017年網路人氣獎的投稿有2000篇,但整體而言沒有太過有趣的火花。
——小編P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林榮三 #林榮三文學獎 #楊瀅靜 #奇士勞斯基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31.html
描述風景作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送餐阿嬤」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鄭博真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套老幼共學.代間學習原創繪本✹
《送餐阿嬤》、《我的阿公阿嬤同學》隆重問世!
《送餐阿嬤》
滿足阿嬤為什麼會去送餐呢?
在關懷據點的阿公阿嬤,
進行哪些有趣的身心靈活動?
讓這本繪本啟發孩子,
學習尊重和關懷年長者;
並提供長照機構辦理活動參考。
送餐阿嬤,是現代的魔法阿嬤
〜讓孩童關心長輩並了解老年議題〜
作者鄭博真與插畫家陳雨潔聯手創作《送餐阿嬤》,希望透過繪本的形式,以深具創意又精巧迷人的圖畫搭配淺顯易懂文字,啟發幼童關懷阿公阿嬤,促進世代交流,讓彼此不斷享有新的學習和成長空間。
這套繪本是幼兒園和小學實施老幼共學、代間學習教育很適合的補充教材,可以教導小朋友尊重長輩,了解老年議題,在交集中發出理解和愛的光芒。
〜大好文化三周年獻禮〜
「跨世代.新素養繪本館」
跨世代,不同年齡共讀;新素養,啓發面對新時代的能力!
繪本可以親子師生共讀,更可以老中青幼跨世代共讀!
《送餐阿嬤》
這本繪本描述滿足阿嬤到社區關懷中心擔任志工,幫忙送午餐給其他老人吃。社區老人在關懷中心共同製作和享用午餐,並且參加一些活動。老人們相互照顧與支持,刻畫人生最美的風景。
作者簡介:鄭博真
教育學博士。現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曾在小學服務20年,從事兒童寫作教學20年,編寫兒童作文和語文書籍30餘冊。爾後,轉任科技大學幼保系服務,研究專長及興趣為幼兒心理發展、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多元智能與創造力教育、正向心理教育、繪本創意教學等,出版《多元智能與圖畫書教學》等專書十餘冊。繪本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讀物,及早引導孩子閱讀繪本,有助於往後語文與美感能力的發展,繪本也是幼兒園及小學最佳的補充教材。閱讀過大量國外翻譯的繪本,進入大學幼保系任教後,又指導學生設計繪本融入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總覺得臺灣在地的人事物,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文化經驗,值得書寫傳承給後代。因此,除了專業學術研究外,平時更熱愛兒童文學創作。曾獲中國語文獎章、高雄市柔蘭兒童文學獎。著有《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我的阿公阿嬤同學》、《送餐阿嬤》等繪本。
繪者簡介:陳雨潔
「 繪本,不只是給小孩看的!」我記得我非常熱誠的在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教室對著老師與同學喊了出來。身為獨生女,有著兩邊的阿公阿嬤陪伴長大的我,常在老人之間周旋騙糖果與零食,也對這議題有著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希望能藉由書中表情豐富的人物與鮮艷的顏色,讓所有的讀者能理解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懷能帶來的影響。
作者粉絲頁: 鄭博真 教保人員專業發展中心
出版社粉絲頁: 大好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yZB2WM6dO0/hqdefault.jpg)
描述風景作文 在 貍想教育- 【河道式作文寫作指南 的推薦與評價
... 風景〈讓寫作水到渠成〉 「在來無界塾之前,喜歡國文課的舉個手?」 每當 ... 描述與再現場景,先創造經驗、感受,後營造表達情境;也試著把寫作範圍 ... ... <看更多>
描述風景作文 在 【有声作文】- 描述海边风景的作文- 海边-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有声作文# 描述 # 风景 # 作文 #海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