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蘇國棟教授: 單透鏡仿生複眼光學鏡頭之研製】
透鏡成像為人類科技中,至為重要且應用在許多領域。為確保成像品質,光學成像系統透鏡模組於實際製作過程中,必須滿足與標定值相偏差的極限容許量,亦即滿足國際公差規範所制定之設計容忍度。
傳統的成像系統, 例如手機相機, 乃採取疊加多個透鏡來提升攝像品質,然而多透鏡系統之設計方式於實際生產時,必須考量各透鏡彼此間之偏移狀態,以利滿足公差規範。理論上,透鏡數越多成像品質越高,但也意味有著更多的透鏡需滿足公差所訂規之允許變動量。故此,於實際生產過程中,更多的透鏡將造成公差規範更難以滿足,為了精確地擺設透鏡,勢必增加更高的製作成本。
為解決此一棘手的問題,微光學實驗室 蘇國棟教授所領導之光學系統設計團隊創新研發單透鏡成像系統。此一成像系統乃是基於人眼以及由生物啟發之多焦距人工複眼原理,所製作出之光學結構。人工複眼乃是類似於昆蟲複眼之曲面六邊形微透鏡陣列,當中的每個人造小眼排列成圓弧形陣列,並以小角度接受正向入射光來調整其焦距,此舉有助於本研究實現具有廣視野且結構緊湊之薄型化相機模組。並因系統中僅存在單一透鏡,故無須考量多透鏡彼此間之偏移情況,而使公差規範更容易滿足,如此得以降低製作成本。
由於半球型透鏡具有廣視角、無慧差等優異特性,故此本研究採用半球型透鏡作為光學系統中仿人眼之主透鏡設計。然而半球型透鏡存在場曲像差,以至於光學系統若僅使用半球型透鏡將無法得到較佳的成像品質。為解決此一難題,研究團隊特別引入微透鏡陣列製程技術,使得半球型透鏡表面得以結合曲面型微透鏡陣列。其中的每顆微透鏡,乃利用噴墨技術滴出溶液至基板後再經翻模而成。各顆微透鏡之曲率半徑可藉由控制溶液滴數來進行調變,因此微透鏡之焦距可藉由調控溶液滴數而獲得改變。不同位置之微透鏡負責調整其存在位置所接收到之入射光場聚焦點,用以校正光學聚焦平面。如此僅需單一透鏡片,即可達成薄型化相機鏡頭。
本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高影響指數之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SCI期刊Optica。 研究經費感謝臺灣科技部「數位經濟前瞻技術研發與應用專案計畫」的支持。 [W.-L. Liang, J.-G. Pan, and G.-D. J. Su, “One-lens camera using a biologically-based artificial compound eye with multiple focal lengths,” Optica, Volume 6, Issue 3, 326-334 (2019). DOI: 10.1364/OPTICA.6.000326 (https://www.osapublishing.org/optica/abstract.cfm…)]
關於Optica:
為一基於學術研究結果應公開大眾取閱的精神,而採用開放取用期刊出版模式之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SCI期刊,其影響指數於OSA Publishing美國光學學會出版物(係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和光子學信息同行評審集合)中排名第二。
#NTU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蘇國棟
#Optica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dcard、數位系正修、數位系文藻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dcard、數位系正修、數位系文藻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設計系排名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的評價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名家縱論/突破僵化體制,培育未來人才
2016-11-27 03:49聯合報 簡立峰
我們正身處科技演進與產業最快速變動的時代,今日社會費心培育的人才如何在未來保有競爭力並有所發揮,是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隨著全球化、網路化及產業的典範轉移,台灣社會需要的人才已和過去大不相同。我們需要能深度了解網路社會運作的法政人才、能開發軟體服務的硬體人才、可以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大數據的銷售人才、擅長數位技術的金融人才。培養這些人才都需跨領域教育,現有壁壘分明的科系分野與僵化教育體制,需要有重大變革。
回顧最近全球產業變動,金融產業大舉往金融科技(FinTech)靠攏,傳統產業開始擁抱大數據分析成為網路或軟體公司,電信業者如軟銀(Softbank)併購ARM成了半導體公司,在在都可看出產業正在快速整併,已經少有公司能僅固守在單一領域上。人才自然也是如此,未來人才的競爭力,很大一部分將取決於其跨領域的能力。
產業的變動也開始影響校園學生的學習取向。以台大為例,商管學院因應數位金融趨勢開設程式設計課程,吸引約六百名學生選修,人工智慧基礎的機器學習課程更有八百名學生搶修,此外,文學院也開始開設應用程式課程。而推動台大全面程式教育前副校長陳良基,在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後更訂下目標,希望未來國立大學畢業生,超過一半具備基礎程式寫作能力。
然而,這樣的跨領域教育轉變在台灣仍是少數。台灣的高等教育制度,多數系所數十年不與社會脈動連結、不調整授課內容、不改變招生人數,加上分科過細,學生在還未探索個人興趣前,就被僵化的科系限制了自己的專長與方向。而且多數學校也不注重營造友善跨系跨院的學習環境,年輕學子在沒有多少可以重來的機會下,他們的未來能力就這樣糊裡糊塗的被決定了。
僵化的學制不只限制學生自我發展,也讓校園無法反應社會需求,培養出真正迫切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產業殷切需求電子商務人才,但幾年過去了商管學院畢業生還是很少具備程式與網路科技能力;學了程式設計的資工系學生,在號稱矽島的台灣,卅年了還是對IC設計與半導體一無所知;而懂半導體的電機系學生在大學卻沒修幾門軟體課程,軟硬整合、電子產業升級一直還是奢望;就算最聰明的醫學系學生,在醫學院繁重課程下也少有機會學習資訊科技,無緣結合台灣最強的醫學與電機,投身智慧醫療領域。
歐美很多大學學制採取大一不分系,讓學生在跨領域課程中先摸索自己的興趣,培養自我學習和成長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需求修習學分、依照獲得的學分內容拿學位。歐美學制重視提供學生一個「打造自己」的環境,讓每個人建立差異化,也較能反應產業變化。
我在Google每周參與審定全球軟體工程師的聘任,常常發現國外人才的多元與彈性。在台灣我們常以畢業學校與科系對人才能力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我們政府官員的網頁都先列舉他們三、四十年前畢業學校,而非職涯所累積的成就。但面對西式教育體制的人才,他們個體差異非常大,這樣簡單認定會過於偏頗。
例如我們會認為軟體工程師應該是資工系畢業,但Google台灣就有位瑞士籍非常優秀的軟體工程師,他卻是不折不扣生物領域應屆博士。他的電腦能力完全出自於自修,純粹是因為喜歡而學習。另外,Google台灣有位新進軟體工程師是大學物理系畢業,他的電腦實力也是在學習物理之餘跨系選修累積的,可喜的是他是台灣土生土長,這某種程度反映校園自主學習風氣有所改善。
台灣要積極發展新興產業,鼓勵年輕人創業,就需要更彈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培養跨領域、跨學門能力,因應新興產業整合性需求。台灣的教育制度要能提供下一代「打造自己」的環境,讓他們從小培養因為喜歡而能自我學習,想調整專業就有勇氣改變的能力; 如果教育制度讓學生產生差異化,大家自然不會在意形式上的「排名」,能更注重能力非學歷,讓認真學習的學子成為未來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dcard、數位系正修、數位系文藻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dcard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數位系正修、數位系文藻、數位系大學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數位科技設計學系dcard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設計系排名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好奇大家覺得普大科大都算進來的設計強校有哪些排名大概怎麼排~以下是我聽 ... 輔大比較特別的是大一是不分組的名字叫應用美術學系但本質就是設計系 ... ... <看更多>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排名 在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dcard、數位系正修、數位系文藻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dcard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數位系正修、數位系文藻、數位系大學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數位科技設計學系dcard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