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寫給你看】因為這個原因,台灣 GRE考生的分析寫作分數全球吊車尾。。。
台灣學生在寫像GRE Issue 這種議論文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文不對題。
而這種文不對題,時常是學生察覺不出來的,因為通常有問題的是學生會擅自做了一些假設。
以下面這個高頻題目來當例子:
As people rely more and more on technology to solve problems, the ability of human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will surely deteriorate.
某一位同學針對這個題目,寫了一個主題句 (Topic sentence):
Technology can definitely broaden our horizons because there is a lot of information we can gain from the Internet. With this curiosity, people can…
我跟學生講,看完這句主題句,基本上分數就一定是4分以下了。主題句一歪,整個段落就會歪掉。
若很少寫議論文、訓練邏輯,可能會覺得 broaden our horizons (拓展視野), curiosity (好奇心)會跟 think for themselves (獨立思維能力) 很相似。
✔︎ 但問題就是「相似」不代表一樣。
如果在前兩句話不出現 think for themselves 的「同義概念」,就注定離題。
若要跟題幹「思考」建立關係,我們可以嘗試:
By gaining access to grea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 produc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people can train their independent thinking skills since they will have to think critically in order to tell right from wrong.
⚑ 這邊的 think critically 呼應了題目的 think for themselves。
有人可能有相反的論點,反而是因為網路有太多資訊,因此人們就不用思考了。
Some may argue that by gaining access to grea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 produc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people, when encountering problems, can swiftly find ready-made solutions without the need to make an effort to reflect on the problem at hand.
⚑ 這邊的 reflect on 就算是合理的 “think” 的替換字。
最後大家有發現嗎?我把 the Internet 後面補了一個 a produc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因為不這樣補的話,會很像我們擅自把題目的 Technology 改成的 the Internet。
大家在GRE Issue 寫作時要特別小心這種「偷換概念」的狀況喔。
若你接下來有準備 GRE考試的計畫,我將在 12/16 (一) 的 GRE 高分公開課中,我將基於8年的機經題庫,剖析GRE考試的最新趨勢和分享有效的備戰策略,若你/妳接下來有要備考GRE的計畫,歡迎你來參加喔!
➠ ➠【公開課報名】 ➠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101105336284927680
➤ 時間: 12/16 (一) 19:30 ~ 21:00 (19:00 進場_
➤ 地點: 台北市朱崙街60號2F (MRT 南京復興站)
【講師介紹】
王梓沅 (GRE V166 / 穩定 AW 5.5, PR 98、TOEFL 117、IELTS 滿分)
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
賓州大學 (UPenn) 社會語言學碩士
創勝文教共同創辦人、GRE 課程負責人
《GRE 學霸字彙》作者 (2019 眾文圖書出版)
文不對題相反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七一遊行人數多少,與民怨深淺無涉】
今年七一遊行傳統的起步地點,同樣給親北京團體截足先登。警察就要七一遊行在維園草坪出發,否決主辨單位民陣提出的東角道方案,警方認為東角道太小,不能容納遊行民眾,會出意外。民陣就表示,預料今年遊行人數為3000人,故東角道合適。
以過去的紀錄來說,七一遊行的基本盤一定遠超此數。我不知道是泛民策略性希望爭取自己的遊行方案,因此將預期人數調低至斯,還是真心認為香港今年「風調雨順」,所以不會有太多人遊行?
遊行人數和民怨的關係,可以談論得細緻一點。即是說,如果有人因為七一遊行人數少,就以此評佔香港狀況甚好,這會出現嚴重誤判。
這篇文開頭覆述民陣和警察的一來一往,十分悶蛋,但從這些往來,你又可以發現七一遊行的構成,本身就是泛民與當權者重重的協商結果,官民雙方的目標都是維持社會穩定。
我不是說七一沒有意義。比起六四事件,它至少真的是內生於香港的抗爭遺產,很多團體也要在這些地方籌錢。但正因為這件事的協商本質,所以真正的民憤是不會在這種地方爆發的。
對現狀最不滿的人,反而會迴避這個警方和泛民共同刻劃的精緻移動牢房。很多年前,對時局十分不滿的民眾,嘗試過在這些場合抗爭,但發現自己不受歡迎,與「大會」的路線不同,發現自己是outcast,發現七一遊行的主旨並不是他們希望參與的「衝突」,所以他們自然會迴避。
正如民陣的區諾軒也說,遊行會有很多「一家大細」的人,所以從來不希望搞「公民抗命」。其實這也沒甚麼,最後的教訓是兩種人的確是應該分開行動,互不相干比較好。
但是用「七一遊行」的人數來評估民情,好像是一種積習。不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泛民、新聞界、評論界,都抱持這種思考模式很多年。但自從2014和2016以來兩場激烈衝突之後,「表達憤怒」的形式已經轉移,七一遊行某程度上已經與「民怨」脫勾。七一遊行可以網羅社會上各種不同程度不滿者的能力,隨著時間過去,自然是不斷下降,造成一種「分流現象」。
故此現在的七一遊行也不是完全沒有觀測價值,但你只能從中評估社會的特定階層。但老實說,這個特定階層,才不會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反過來說,很多與警察肉搏過的人,已經不再參加七一遊行,那是否代表他很滿意,認同香港「風調雨順」呢?用七一遊行來檢定民情,好像很科學,但實際上是很荒謬的。
然後民陣的口號「結束一黨專政,拒絕香港沉淪」也十分有代表性。民陣當然不代表所有參加的團體,民陣大概就代表民陣自己和一撮泛民人士,當日的人多數都是自行其事。但為甚麼七一遊行會使用「結束一黨專政」這個支聯會口號,我不知道。當然很多參加者也不會將口號或者主題當一回事。但就算是一般人,都也許會覺得這句口號有種說不出的荒謬。
或者這種感受來自所謂「結束一黨專政」,在現實脈絡中也很荒謬。因為支聯會的綱領是,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之後要「建設民主中國」。但這些綱領,只是特定時空中特定政治議程的產物,那是一個中國和香港並無真正碰撞,兩者未締結宗主 — 殖民地關係,未開始「文明衝突」的時代。
「結束一黨專政」在這個中國「後崛起」年代越見沒有叫座力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否一黨專政,只要她還是大一統,她還是「中國」,她對香港的影響力和控制就會一樣的惡性。
即是異想天開,想像當年的民運人士,現在獲准回去中國組織政黨,中國開放選舉,以議會政治的方式籌組政府好了。但中國還是中國,大一統是中國的宗教,尤其是經濟問題和向外發展的需要,一帶一路之類的欲求還是會存在,政府始終是為國家利益服務,一黨專政結束了,地緣政治還是存在,中國還是需要壓迫其他民族和地區,來維持這個大帝國。她還是那麼需要牢牢控制著香港,中國人深植於歷史和文化中的殖民性,還是不會改變。是否一黨專政,從來是中國內部事情,大膽的說,可以預期結束了一黨專政不會影響港中關係。
當然中國內部的統治可能會因此變得較為軟性,較向民意問責,但假定中國民主化就會一併「解放」香港,是過於樂觀的wishful thinking。尤其是在國際圍堵的狀態下,香港這外圍但獨立的政體,對中國的作用越來越大。「民主中國」的統治者權衡利害,是否會容許香港自行其是?就因為將來的中國統治者信仰民主?這不是有點對大國政治中的人性太過樂觀?
我不是說中國不會影響到香港,而是中國與香港的政治關係,是另一套,是宗主國剝削異質殖民地的那種。中國要香港保持獨特的一套,是因為她要操作另一個準國家,來取得各種經濟和外交方便 (例如在一些國際組織,香港澳門等擁有獨立議席)。故此「結束一黨專政」,在香港的政治場域中,是有多少文不對題。
自從2014年之後,香港人的矛頭,已經慢慢從特區政府轉移到北京政府;由中國開明派,要求中國鷹派要放權的模式,轉移為類似族群與族群、國與國之間的民族鬥爭。
當然一直以來的泛民主派和公民社會,說穿了只是承接趙紫陽作為圖騰的中國開明派路線,香港政治從來只是當年中國政治的境外延伸。但現在大家的觀念已慢慢修正,看清中國和香港的衝突,大軍壓境,是一種族群和族群之間的殖民和反殖民鬥爭。
香港的比較對像,不是烏坎村、維權老解放軍,而是西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中國內部的政治構成,可以不影響她的殖民和對外行為。中國內部不是一黨專政,中國可還是中國。「結束一黨專政」是一張上世紀的藥方,用在今天則是倒退。
香港當然不是風調雨順,只是最願意反映這個事實的人,多數已「逃離七一」。七一遊行從來不是反映香港有多水深火熱,而是相反的反映香港那不太水深火熱的地方。例如泛民核心中的涂謹申就很誇張的說,如《大公報》所主張的那樣取消七一遊行,就等於取消一國兩制。證明與其說七一遊行是關於人民的怒哮,不如說參與這種議式,我們能說服自己還活著一種異於中國的生活,是一種小確幸的伸展,making sure your privilege is still here。
我並不是說有小確幸不好,只是各界如果太在乎人數,沉溺在數人頭的遊戲,只會錯失更大的圖畫。因為它表達的是香港昇平一邊 — 即「一國兩制」貌似繼續存在。
七一本來是雜音,但後來主旋律將它消化了。至於香港這悶燃的鳴叫,早就轉移到別的地方發出:例如雨傘的街道奪還、雜物神秘失火燃燒、初一旺角的打鬥、選委會裡一聲響亮的「食屎啦馮驊」、特首選舉裡面那張寫住「屌」字的選票、還有法庭裡面的律師為被告辯護,被告為自己自辯 …… 這些才是滿載真實政治的地方,而這些變化不可能反映在一次設計好的遊行裡面。
籌錢很好,一家大小時事啟蒙也好,我沒意見。但這個活動不再「政治」,則是已成定局。就如今日的議會政治,也早就「不再政治」。
文不對題相反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談談演員的藝術界限
-
新出道女星,尤其是今時今日的,要露肉好像就是常識,就似一個不可抗逆的潮流大勢,大多時候失驚無神都要露一露條事業線搏上報。
-
事實上,不少女星均靠一脫成名,受注目後就多以懺悔式回頭,道盡「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的蒼桑。
-
例如強如舒淇,仍需要以《色情男女》的演出,方才可令世人注目(肉蒲團的確是一個黑歷史);悍如湯唯,《色戒》就以接近全裸的形式登上大銀幕。然而演員對於身體的藝術界限應該訂在那一個點呢?
-
對於我而言,藝術只要言之有物,只要不傷害到其他生命,只要有紮實的內容及論述基礎,就不應有所界限。例如《色情男女》中,道盡了電影人無奈潦倒的辛酸以及中年男人遇上妙齢少女的憧憬與矛盾;《色戒》則是張愛玲小姐筆下的故事,講述一場禁忌的色誘與掙扎,以淒美的收場作結。
-
所以,藝術並不是指一定要去走偏鋒,走極端,而是一場坦誠地面對身體的修煉。重中之重點是為何要露,要怎樣露,露了又為整件作品又賦予了一種什麼的意義,可以怎樣自然流「露」。
-
露不一定代表是低俗,相反刻意賣弄反而更顯庸俗,一係你就除左佢,在鏡頭中搔首弄姿又有何用?而好些電影著衫沖涼或做愛的場面亦是司空見慣。
-
身體的確不是一個禁忌,但卻會是一些人招搖撞騙的榥子,色情與情色,素來就是公道自在人心的事情,討論多了也無謂。例如你不會認為袁嘉敏在《鴨王》中會有什麼藝術成份吧?又甚或乎現在tvb的肉彈,甚麼張秀文陳偉琪之流,形象不改,只靠胸前兩團肥肉亦永遠難登大雅之堂。
-
所以身體的確不是禁忌,但亦不是用來掩飾惡俗的借口,就像舒淇、湯唯、廖子妤三人,你覺得她們身材宏偉嗎?我倒覺得她們是極其吸引的演員。演員賣的是整個人與靈魂,而不是物化下的巨乳長腿,唔係咩?回應首段,順應潮流是易事,但在好的方向做到「物以罕為貴」,先至係堅煞食的。
-
後記1:繼續文不對題,但將舒淇、湯唯、廖子妤三個「脫」星(灑脫個脫)放在一起,我就想到了要分享這些東西。
-
後記2:將兩個影后,一個新人並列,是頗刺激我的思維的,亦符合我一個很強烈的感覺:我認為Fish會是一個影后,這感覺甚至超越春夏,獲得名銜只是或遲或早的事,遇上好劇本好製作之日就是她大鳴大放之時,且拭目以待。
最好的評價
努力不一定的做得好
但我會努力做到最好
感恩 感恩
真心就不會錯,我會好好抓著
文不對題相反 在 【苑举正】学文找不到工作?恰恰相反!文科有大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文科不如理科?学文找不到工作?不知道哲学(文科)该干嘛?在本期视频中,30年资深哲学教授为您一一解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看更多>
文不對題相反 在 『中央空調』的相反存在是什麼《文不對題?》 -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中央空調』的相反存在是什麼《文不對題?》 感情. 2015年11月13日01:19. 傍晚去吃學校附近的一家店一進去,連餐都還沒點就瞥見一個正妹我發誓她真的超正又可愛長得讓 ... ... <看更多>
文不對題相反 在 西班牙文反義詞「Liso」這個形容詞有很多用法. 如果我們用來 ... 的推薦與評價
西班牙文反義詞「Liso」這個形容詞有很多用法. 如果我們用來形容一個東西的表面或外觀,「Liso」是直、光滑的意思;相反詞是「Arrugado (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