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碩彥民代週年工作報告
#文長
#我的努力經的起考驗
過去,提出的政見、提出的問題,積極的為市民發聲與謀福利,我們努力、踏實,這就是林碩彥。
今日,請您再給碩彥機會,賦予我更大的權利,我定當全力以赴。
以下,竹北正進行的改變:
1. [公園活化,主題型共融式公園]⋯⋯東興圳景觀再造計劃、停六停車場公園、繩索公園、鳳山溪與牛埔溪水月意象景觀計劃等工程正在進行中。
2. [公園開放社區認監護,改善雜草貓狗黃金]⋯⋯已提案。
3. [平整道路,優質平路感人行道]⋯⋯光明ㄧ路人行步道改善工程、光明六路東段與自強南北路道路景觀再造,與綠美化改善工程正在進行中。
4. [支持高鐵橋下延伸園區的計劃道路]⋯⋯今年已開通二期工程(公道五通往中興路),第三期工程,中興路通往園區力行路工程正在進行中。
5. [增設籃排球場、網球場]⋯⋯有2處籃球場及排球場工程正在進行中,東區網球場已提案。
6. [催生十興里增設國中學校計劃]⋯⋯配合AI智慧園區作業流程,園區已動土,,待行政程序完備,國中學校即將動工。
7. [青創文創、小農市集,竹北假日不空城]⋯⋯新瓦屋13好市集、今年增加的東安古橋市集、銀好宜崌市集陸續開張。
8. [醫療人力許可,催生嬰幼童夜間急診]⋯⋯已和東元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醫院表達需求,待台大醫院竹北分院完工,將再進一步協調。
9. [閒置的適合土地,開放民眾認養開心農場]⋯⋯已提案。
10. [提升國中小營養午餐品質,補助中低收入戶]⋯公單位已提撥增加營養午餐經費,品質全面提升中。
碩彥參與新竹縣府、竹北市公所大大小小會議,提出見解與看法:
#第三次臨時會
#三個提案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9400666069940/
#大享容器擴廠環評
#三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9156520646457/
#我要喝乾淨水聯盟
#三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9098560117480/
#日本柏油路之研究(出國考察)
#四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990448254751/
#新竹縣國土計劃公開展覽公廳會
#三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941768997800/
#竹北縣政二路五叉路口(市長提案)
#否決高架提案
#二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769493291015/
#再談竹北縣政二路五叉路口(堅決否決高架提案)
#二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887888890831/
#退縮建築之空地是否設置圍牆?
#解決幼兒園圍牆退縮爭議
#研議違章建築提高房屋稅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857703616218/
#竹北市文化段汽車旅館環評
#三個審查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818865645293/
#新竹縣AI智慧園區環境影響說明,第2次初審會議
#二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772006553845/
#東平里風雨球場
#設計不符合景觀要求(否決)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683850590001/
#會勘與提案
#三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518272370649/
#新竹縣AI智慧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現勘及專案小組初審會,第三次會議
#三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373789118658/
#竹北都市計劃變更案
#二個陳情
#五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341046660117/
#第一次定期會
#三個提案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328215979358/
#竹北公共用地細部變更計劃案
#二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252847415191/
#第九屆代表會第一次定期會
#四個建議勉勵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193050280300/
#公民審議參與式預算
#學習之旅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8020395084028/
#高鐵橋下三期計畫道路也應加速進行
#我們需要的是「興隆路直通竹科力行路」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925622114763/
#人人應享有幼兒公托公幼的權利
#公托在寒暑假應該要有配套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917968323423/
#協助聯合再生能源惡意解僱陳情
.com/100001532375468/posts/2300624806665243/
#代表會第一次臨時會
#四個提案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776063855900/
#主持東平里社區健康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703022069901/
#AI人工智慧園區第二次環評會
#三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695619484841/
#世興空品區籃球場排球場說明會
#六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573226625096/
#排入的廢污水污染豆子埔溪之探討
#二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523922632527/
#廣告應禁止張貼中央分隔島
#環保局與工務處的職責都管不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449615654899/
#2019竹北元宵燈會説明會會議記錄
#四個提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438229290247/
#AI智慧園區公聽會
#五個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7144353343532/
新竹中國醫催生 在 林碩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立法委員參選宣言][科技立委前進國會][新思維的政治人物、專業型電機電子背景候選人值得您推薦][做實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去年帶著熱情與理想參與了民代選舉,感謝大家支持順利當選,在服務過程中,有市民問我,
何時經國橋慈雲路不塞車?
何時高速公路竹北交流道不塞車?
新豐最毒海岸線怎麼辦?
台灣空氣PM2.5怎麼改善?
年輕人在城市買不起房子 怎麼辦?
如何守護居住正義?
在鄉村留不住年輕人的原因是什麼?
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小孩?
年輕人低薪問題怎麼改善?
下一代的教育政策是什麼?
中國人儒家思想、孔孟學說如何深根下一代?
如何給孩子更有競爭力的資源?
我們文官體制敗壞是何時開始的?
主政者大膽酬庸卻從不避諱?
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怎麼改善?
我們的山坡山林如何被破壞佔用?
我們的自然環境、飲用水如何能改善?
莫忘世上苦人多,政治第一是對的嗎?
未來的竹竹苗縣市合併,第7都的規劃,精簡行政機關,提升效率,是否在8年內完成?
碩彥聽了,只能口頭分析討論,給了微薄建議。
我們都知道,這是誰的責任?這是誰應該做的?誰應該為人民監督呢?
如何在國會殿堂有向上提升的力量?
誰能讓台灣困在經濟泥淖中有個破口?脫繭而出?
「改變就有希望、進步就有願景」
回顧今年帶著當初與市民的承諾,一步一腳印做他該做的事,短短不到一年間,碩彥政見理想得到共鳴或實現ing,大家都感同身受,看到了,
以下我們檢視竹北正進行的改變:(感謝公單位及各級民代的努力)
1. [公園活化,主題型共融式公園]⋯⋯東興圳景觀再造計劃、停六停車場公園、繩索公園、鳳山溪與牛埔溪水月意象景觀計劃等工程正在進行中。
2. [公園開放社區認監護,改善雜草貓狗黃金]⋯⋯已提案。
3. [平整道路,優質平路感人行道]⋯⋯光明ㄧ路人行步道改善工程、光明六路東段與自強南北路道路舖設,與綠美化改善工程正在進行中。
4. [支持高鐵橋下延伸園區的計劃道路]⋯⋯今年已開通二期工程(公道五通往中興路),三期中興路通往園區力行路工程正在進行中。
5. [增設籃排球場、網球場]⋯⋯已提案,有2處籃球場及排球場工程正在進行中。
6. [催生十興里增設國中學校計劃]⋯⋯配合AI智慧園區,今年已通過環評會,待行政程序完備,工程即將動工。
7. [青創文創、小農市集,竹北假日不空城]⋯⋯新瓦屋13好市集、今年增加的東安古橋市集、銀好宜崌市集陸續開張。
8. [醫療人力許可,催生嬰幼童夜間急診]⋯⋯已和東元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醫院表達需求,待台大醫院竹北分院完工,將再進一步協調。
9. [閒置的適合土地,開放民眾認養開心農場]⋯⋯已提案。
10. [提升國中小營養午餐品質,補助中低收入戶]⋯公單位已提撥增加營養午餐經費,品質全面提升中。
短短期間,提出的政見、提出的問題,積極的為市民發聲與實踐,這就是林碩彥。我自認為無愧於市民,請您再賦予我更大的權利,我定當全力以赴。
ㄧ樣的,今天我帶著家人的擔憂,帶著理想,堅持繼續走下去⋯
我們都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更希望譜出更進步的新竹縣未來,進而探討台灣的未來⋯
在此我想以最真誠的心跟大家說幾句話:
[找回自己、不忘初衷]
碩彥從當選民意代表以來,在臺上講話,自認為很少感動過人,自我檢討後,因為,我把民意代表當做一個職業ㄧ個工作,有時容易跟著人起舞,可能我的私心認為,只要把服務工作做好,按步就班、規規矩矩的,不犯錯的,未來我的政治前途一定順遂無量,我想這是我失去自己的開始⋯
[政治素人、利他主義的抱負]
今年六月到九月,這段時間,我沉澱了一陣子,我思考著我從政的動機是什麼?我從政的目的是什麼?碩彥不是很典型的政治人物,簡單說我根本不適合從政,我常常想法跟別人不一樣,常覺得怎麼會這樣,
當每次我要將隱忍許久不對的事物爆發時,我的理智告訴我,「林碩彥你是乖乖牌」,你不該這樣得罪人,做人比做事重要等等耳語迴盪,我想這是我失去自己的第二步⋯
[堅持對的事、失敗是辨別是非的附加價值]]
試想對的事物如有機會嘗試,成功了當然是因改變的進步,失敗了除了承受錯誤之外,也得到辨別事非的附加價值果實,相對培養對與錯的判斷能力,強化對挫折的免疫力,我想這是善的循環,我們ㄧ直學習著⋯
[改變是進步的開始,或許需要成本,為了孩子我們勇於承擔]
有人對我說,我的人生不該這麼忙碌?能不能安分守己ㄧ點,是的,我也嘗試過做一個乖乖牌,我也懂得什麼叫安穩,但當人生經歷到某些階段,尤其孩子出生後,想法會改變,總覺得安穩是自我滿足不是進步,適當的改變是進步的開始,要進步是需要勇氣的,有時更需要成本⋯
「我們不該認命,我們值得更好」,我ㄧ直努力著⋯盼望著⋯雖然我也ㄧ直被擔心著⋯
[追求進步價值、新思維、勇於追尋理想]
當進步價值浮現,碩彥總會有一股執著的牛脾氣,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相信只要堅定信心,總會有一天,理想會實現。再大的tone,哪怕是錯誤的抉擇,我願意為進步價值跳出去,我也願意承擔。
如今「失去自己又找回自己,然後想認真的做自己」我堅持繼續為理想跳tone下去,我決定越級打怪,跳出我熟悉的竹北家園,挑戰這競爭激烈的立委選舉,期望幫助新竹縣的更多人。
[科技人精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我服務過人人稱羨的科技公司,我也創業經營過飲料餐飲店,也創業經營家族事業連鎖藥局,如今的市民代表,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人生沒有法則,務實、認真、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跳tone不代表浮燥,代表我們追求進步與理想,懷著勇於嘗試的勇氣,看到對人生充滿希望與熱情,追求卓越但不失於平凡,我們會繼續努力。
[永續經營、台灣精神]
有人講「台灣精神」,台灣精神有6項核心價值:「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跟包容」。我們會秉持這精神好好應用在人事物,為民服務的路上有你我不孤單,支持林碩彥,就是支持進步的價值。
以下連結是碩彥品牌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1310633517/posts/10219189866360079?sfns=mo
[科技重鎮由專業型理工背景候選人承擔]
當民代是全新的挑戰也是很好的學習,事逢竹縣多一席立委,在第二選區竹北/竹東/寶山是竹縣科技電子產業重鎮,
讓專業型理工背景的人來扛起責任,為國會殿堂注入新思維、新力量,平衡各領域專業人才,為我們發聲,為國家社會貢獻服務。
[感謝與祝福]
感謝一路上支持、勉勵、鞭策的良師益友,更感謝愛護我的家人,您們的關懷與對我的愛,我永身不忘,此時此刻勇敢的將其化為大愛,服務於社會,碩彥承蒙大家再次支持,期待我的努力讓社會更祥和進步,我的笑容讓您心情更美麗。
「參選口號」
進步、希望、願景
改變就有希望、進步就有願景
優秀青年站出來
藍天需要白雲才是新藍天
綠地需要白花爭豔才是真綠地
科技領航 知識覺醒 經濟起飛
泛白青年軍成形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交通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班
科技人挺科技工程師
教育人挺公教子弟、公教家庭
藝文界挺音樂老師
醫藥界挺醫藥團隊
勞團界挺工程師基層出生
創業老闆挺兩次創業的碩彥
環保團體挺最環保選舉的碩彥
「只做對的事、讓事情做對」
「經濟好,一切都好」
最接地氣、最與人親近的青年民代
熱情、活力的鄰家大男孩
不浮誇、無包袱,號召百萬青年挺彥
#科技立委前進國會
#科技背景與醫藥團隊
#新竹白色力量
#譜出更進步的新竹縣
#台灣民眾黨
新竹中國醫催生 在 施正鋒的冥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要憲改?憲法如何影響我?講授於李登輝基金會主辦「憲改青獅營」,淡水,台灣綜合研究院,2017/3/11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及發展學系教授
憲政改造的正當性及必要性
不管是從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還是民主化的角度來看,台灣目前所面對的課題有三,也就是國家肇建(state-making)、民族塑造(nation-building)、以及國家打造(state-building);國家肇建涉及如何確立國家主權的獨立,民族塑造關心如何凝聚住民的民族認同,而國家打造所進行的是政治制度的擘建。一般而言,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包含憲政體制、政黨體系、以及選舉制度;除了說政黨體系大致會反映社會結構以外,憲政體制、以及選舉制度是比較可以直接透過社會工程的方式來建構。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國國民黨政權於戰後移入台灣所帶來的,並非台灣人自己加以選擇的。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期間,台灣先後進行六次憲改,重點在如何從事民主轉型特別是國會的全面改選(1991)、以及總統直接選舉(1992),真正牽涉到中央政府體制調整的部份,是將憲法文本中的內閣制特色逐一割除,包括取消閣揆(行政院長)對於總統人事令的副署權(1994)、以及廢除立法院對於閣揆的人事同意權(1997)。民進黨執政後所主導的第七次憲改(2005),重點在國會減半(由225席減為113席)、區域選舉改為單一選區、廢除國大、以及公投復決(憲法修正案、及領土變更案)。不過,由於目前的「九七修憲體制」仍有尚未割除的盲腸,也就是沒有民意基礎、由總統所任命的行政院長必須「對立法院負責」,造成民選的總統不能享有充分的權力、卻必須負所有的政治責任,有違民主政治所強調的「權責相當/課責」的精神。
有關於台灣制定新憲法,大致可以從其正當性、以及必要性(可欲性)兩個層面來看。就正當性而言,『中華民國憲法』是戰後前來的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硬塞給台灣人的,因此,不管實質內涵是否適合當前台灣民主體制運作,總是不符Westphalia 條約(1648)以來的普世價值,國家主權屬於老百姓、必須經過「人民同意」,也就是「人民主權/主權在民」,是將人民由君王的臣民提昇為國家的公民,用來掙脫決對王朝加在百姓身上的枷鎖,也就是民主政治的先聲。
不過,人民主權雖然也有對外宣示的作用,也就是主權國家平等的意思,出發點是挑戰君主王朝對於國家主權的所有權。一直要等到「民族自決權」的理念在19世紀出現,也就是所有民族都有權利決定自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上的安排,以擺脫外族的殖民、統治、或是支配。在過去,移植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個無法回去祖國的失根政權;現在,雖然經過前總統李登輝的本土化、以及意欲將中華民國體制馴化的民進黨的陳水扁政府,畢竟還是借殼上市,而制定台灣新憲法就是台灣人向世人展現行使自決權決心的最便捷的指標。
再來,就新憲的必要性而言,如果我們要將人民主權、以及民族自決權具體實現,必須透過現代「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建構,將憲法作為台灣所有住民團結的象徵,也就是以憲法來凝聚我們的「民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此時,制憲必須超越對外宣示的階段,還必須兼顧對內多元族群的整合,因此,要同時考量制憲的程序、以及內容能否被大家接受。如此以來,除了傳統的「憲政主義」(constitutionalism)原則以外,也就是以憲法來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不被國家/政府壓制,還必須強調「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精神如何具體反映在憲法裡頭,也就是承認彼此在認同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揭櫫「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也就是在制定新憲的過程,作為公民的每一個人,應該有義務參與新憲法的制定,如此進行的「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才能避免民主淪為投票主義、或是讓少數族群擔憂多數暴力。真正能把上述制定新憲的正當性(人民主權、民族自決權)、以及必要性(憲政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共和主義)結合的(圖1),就是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住民是否想要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之下?台灣新憲將是回答這個問題的試金石。
憲政體制的分類
憲政體制主要分為中央政府體制、以及中央與地方的定位,也就是聯邦制、以及單一制的分野,而中央政府體制又可以分為總統制、內閣制、以及所謂的雙首長制三大類別;我們在這裡所討論的憲政體制,就是政治人物所謂的中央政府體制。總統制與內閣制的最大差別,在於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究竟是分、還是合。
在總統制之下(圖2),選民有兩張選票,分別選出總統、以及國會議員;總統、以及國會議員有固定的任期,總統不能解散國會,而國會即使再怎麼不滿意總統,也不能進行倒閣,因為,總統是直接對選民負責、而非對國會負責;為了確保彼此的人員分離,國會議員不能擔任部會首長,除非先辭去議員身分。為了要讓避免權力集中,總統除了擁有行政權,也有一些立法權(否決權)、以及司法權(提名權),同樣地,國會除了擁有立法權,也有一些行政權(同意權、罷免權)、以及司法權(同意權),最高法院除了擁有司法權,也有一些行政權(彈劾權)、以及立法權(違憲審查權);總之,除了說是要維持司法部門的獨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彼此之間的相互牽制,以便達到相互平衡的目的。
在內閣制之下(圖3),選民只有一張票來選國會議員,再由國會議員推舉總理/首相;經過虛尊的國家元首(君王、或是總統)任命之後,最為最高行政首長的總理銜命組閣。此時,總理以兩種方式對國會負責:就形式上而言,總理所領導的政黨必須在國會獲得過半以上的席次,要不然,就必須籌組聯合內閣;就程序上而言,如果國會對於政府不滿意,可以發動不信任案,要求總理下台;不過,總理也可以訴之民意,動手解散桀傲不馴的國會,要求重新舉行國會議員改選。由於是權力合一,國會的主導權在於執政黨所操控的內閣,在野黨只能祈求下回大選增加席次;為了要確保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部會首長必須先具備有國會議員的身分,否則,必須透過補選取得。
在雙首長制之下(圖4),選民有兩張票,除了可以選舉國會議員,另一方面,又可以選舉總統;比較特別的是總理的產生方式,除了說是由國會議員推舉,還必須由總統來任命。雙首長制在學術上稱為「半總統制」,意思是說比較傾向於總統制;端賴各國的憲政傳統、以及總統所署的政黨在國會席次,雙首長制的總統在運作上可能是具有強勢的支配性(法、俄)、必須與總理分享權力(芬、葡)、或是淪為弱勢的虛尊元首(奧、愛)(圖5)。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總統制與內閣制有「雙元正當性」、以及「單元正當性」的差別,不過,兩者至少還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單一行政權」;然而,在雙首長制之下,在制度設計的精神上就有「雙元行政」的本質,也就是說,政黨體系、以及政黨組織會影響行政權的分配。以目前法國第五共和國的憲政體制來看(圖5),首先,總統權力的多寡端賴執政黨是否能掌有國會的優勢,如果是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到目前為止的做法,是由總統任命國會最大黨的黨魁為總理,也就是所為的「左右共治」,也有人稱之為「自動換軌制」。即使執政黨是國會最大的黨、卻沒有取得過半席次,此時,總統必須找自己的人馬組聯合內閣:如果執政聯盟的夥伴勢均力敵,也就是所謂的「對稱結盟」,總統對於內閣中的友黨比較能言聽計從;相對地,如果聯合內閣的小老弟只有少許席次,也就是「不對稱結盟」,總統比較膽敢強勢主導。即使總統能因為衣尾效果而讓執政黨取得國會過半席次,他的實質權力還要看黨內是否派系傾軋、還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由此可見,雙首長制的最大特色是雙元行政的權力歸屬不確定,還必須決定於外在的非制度性因素,不像總統制的行政權歸總統、或是內閣制的行政權歸總理,沒有一點模糊的空間。
憲政體制的選擇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似乎是內閣制比較適合民主發展,而總統制則比較容易走向威權、或是獨裁政權。乍看之下,這樣的印象式論斷好像言之成理,特別是由國人熟悉的民主國家來看,採取總統制的國家只有美國,採取內閣制的國家至少有英國、德國、以及日本,而採取雙首長制的國家只有法國。儘管如此,實證上未必獲得同樣的支持,以三波民主化的憲政發展軌跡來看,三種憲政體制被青睞的機率幾乎是不相上下;我們甚至於可以說,除了君主立憲國家(西歐、北歐)、以及前英國的殖民地(非、亞、加勒比海)以外,選擇總統制、或是雙首長制的國家遠超過內閣制,特別是在東歐民主化的過程,至少有一半的國家採行不同形式的雙首長制;在這節骨眼,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學理上的解釋,或許有助於我們的憲政體制選擇。
在政治學裡頭有關民主化的文獻,對於總統制與內閣制的優劣,有過兩波激烈的辯論。Linz與Valenzuela(1994)認為,總統制除了有「雙元民主正當性」、以及「贏者全拿」的特色以外,由於任期固定而造成體制僵硬,如果總統因為政黨體系零碎而無法掌控國會的情況下,尤其是出現所謂的「分裂政府」之際,朝野之間的角力反映在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的拉鋸戰、甚至於總統動彈不得,在相互推諉下,選民不知要找誰負責,又因為缺乏解散國會/倒閣等機制作為解套的安全閥只有訴諸於體制外的力量來打破政治僵局,譬如軍事政變;而拉丁美洲國家在1970年代的民主政權崩潰,往往被視為總統制運作失敗的例子,特別是阿葉徳(Salvador Allende)擔任總統之下的智利。
Shugart與Mainwaring(1997)則認為,由於除了貝里斯是前英國屬地以外,拉丁美洲國家並沒有其他採取內閣制的例子,因此,沒有辦法證明究竟是總統制的制度性缺陷,導致這些國家在1960、1970年代的動亂;事實上,在同一時期,採取內閣制的國家也有希臘、以及土耳其的民主崩潰,而西班牙要到1970年代末期才回復民主,更不用說民主政治曇花一現的緬甸、肯亞、以及索馬利亞在獨立後都採行內閣制;如果把考察的時間往前推移,在1920、1930年代出現民主崩潰的歐洲國家,除了德國以外,諸如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以及三個波羅的海國家都是採行內閣制。他們懷疑,即使當年智利採取內閣制,聯合政府也未必能幫阿葉徳逃過一劫。再者,他們認為研究者如果沒有辦法抽離其他「背景條件」對民主的影響,譬如所得水準、人口多少/族群組成單純、以及英國殖民傳統(憲政體制以外的政治制度、文官體制、以及地主是否掌控國家機器),那麼,所謂內閣制比較有利於民主政治的因果關係是假性的。
Shugart與Mainwaring(1997)甚至於認為這些所謂總統制的缺陷,其實就是總統制的優點。首先,他們認為在總統制之下,選民有兩張票,分別選總統、以及國會議員,可以說有多一種選擇的機會,尤其是萬一擔心行政權獨大之際,可以進行分裂投票。再來,由於選民直接票選總統,由根據政績來決定是否賦予連任,責任清楚,不像在內閣制之下,選民只選國會議員,對於總理沒有約束力,尤其是在選後組成聯合政府,政策妥協未必符合支持者的授權。此外,由於國會議員選舉並不完全決定於總統的母雞帶小雞效應,國會議員在立法上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國會才有可能制衡總統。儘管總統制因為總統任期固定、總統無法像總理可以解散國會、可能造成政治僵局,或是因為總統無法順利取得多數立法聯盟、容易出現弱勢行政,然而,即使面對在野黨在國會的牽制,政局至少還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穩定,尤其是民心寄望一個強有力的國家領導者之際,不用擔心因為政府更替頻仍而造成人去政亡。至於「整碗捧去」的指控,其實,在內閣制之下,如果執政黨在國會佔有優勢、不用仰賴友黨的奧援,根本就不用作任何妥協性的分配,特別是在黨紀堅強之際;相對地,一個具有民意基礎的強勢總統,他可以壓制黨內的異議,以超越黨派的人事、或是資源分享來形成執政聯盟。
總之,決定民主制度出現、以及其維持、或是崩潰的因素,包含制度性、以及非制度性因素(Frye, 2002)`;而制度性與非制度性因素之間,彼此也有可能相互影響(圖6)。因此,當我們在從事憲政體制選擇之際,必須考察,究竟民主體制的出現,是否完全決定於憲政體制的差別;同時,民主體制的崩解,是否肇因於結構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進一步考察,究竟憲政體制的選擇,是否有助於其他目標的追求,特別是國家定位的確立、以及族群分歧的化解,也就是說,在思考如何進行國家制度打造之際,必須同時考慮是否能有助於國家的肇建、以及民族的塑造。
憲改的展望
由1980年代到在二十世紀,海外到島內興起第一波制憲運動,應該有二十部上下台灣憲法草案,百花齊放,包括總統制、及內閣制都有;鄭南榕就是因為刊登許世楷的台灣憲草,最後引火自焚。民進黨執政期間,陳水扁總統在2003年誓言2006年催生台灣新憲,連任後積極推動,相關部會配合研議專章,民進黨政策會銜命推出總統制、及內閣制兩個版本,號稱中華民國「第三共和」。另外,民間的二十一世紀憲改聯盟,經過一年半的研議,也提出兩個版本供選擇,代表由下而上的參與。
如果暫且不提憲改的方式,我們有三項基本課題。首先是菁英們必須相互說服,到底目前的憲法出在哪裡,特別是窒礙難行到必須通盤翻修、而非補破網就好。對於本土派而言,制訂新憲的最大共識是中華民國憲法並非我們自己定的,這樣的理由畢竟不夠充分,畢竟,我們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民主化過程,已經透過七次增修條文的方式進行漸進式的調整,當時一定有其特定的時空、以及政治角力及結盟。此番,昨是今非,到底是要擘劃一部可以適合民主鞏固、還是民主轉型的憲法,恐怕還是必須經過一番辯證。
換句話說,到底是車子不好(憲政體制)、駕駛技術太菜(新手上路)、路況顛簸(國民黨黨產)、還是天候不佳(政治素養),必須先有正確的問診,接著是合理的病理分析,最後才有可能提出有效的藥方。坦誠而言,我們目前看到的改革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於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沒有藥到命除,已屬萬幸。或許,政治菁英爾虞我詐,應該負最大的責任,然而,學界未能本著專業良心、投懷送抱,把自己當作熱炒一百店的炒手,也是不可原諒的幫兇。總之,果真老車破舊不堪,我們也要回答一個基本的問題,究竟這部新車是市區上下班、跑新竹科學園區通勤、還是週末家人出去遊山玩水用的?
接著是憲法的文本,基本上包括憲政體制、以及人民權利兩大部分。就憲政體制而言,除了中央政府體制,我們多年來只著重行政區域重劃,拼拼湊湊,往往忽略到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就是到底現有的單一體制就好、還是有採取聯邦制的必要性?透天厝、公寓、大廈、還是別墅,功能不同,把大方向決定了,接下來才知道要用鋼樑、還是傳統的鋼筋就好。如果不能先釐清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只是籠統的宣示地方自治,當然會頭重腳輕、諸侯爭霸,大家為統籌款吵半天,只看到「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馬太效應肆虐,更不用談合理的國土規劃。
就中央政府體制而言,由於1997年的增修條款,閣揆的任命不再需要國會同意,因此遠離雙首長制。儘管如此,由於國會缺乏調查權,加上預算及立法功能不彰,根本無力制衡總統,因此,與其說目前憲政安排為所謂的超級大總統制,倒不如說國會過於積弱,不算是真正的總統制;表面上,立法院被譏為令人生厭的憲政大怪獸,其實,只不過是藉著質詢權修理政務官的紙老虎,很容易被肉桶法案收買。我們必須指出,朝野政黨對於究竟要採取怎麼樣的憲政體制,卻又相當程度的共通點,就是執政的時候贊成總統制、在野之際支持內閣制,都是本位主義,未能替國家的長治久安著想。
如前所述,自從第三波民主化以來,國際上對於憲政體制至少有兩波實踐,先是1980年代的南歐、及中南美洲,再來是1990年代的中、東歐,學界已經累積相當的文獻,可惜,不管是閉門討論、還是公開的辯論,國內的爭辯多半停留在常識性層次,不能汲取他山之石、也未能作有意義的對話,當然就不會有整合。我們以為,憲法應當是為當代所用、而不是要交給後代子孫,因此,政治菁英此刻應該決定總統制、內閣制、還是雙首長制;如果本身都沒有辦法相互說服,把責任丟給一般的老百姓,那是問道於盲,也是不負責任的作法。這時候,我們也必須同步思考選舉制度、以及相關的政黨體系,看要如何與中央政府體制搭配,學理及實務的文獻相當豐富,必須找專家來幫忙整理分享,不是用常識作想當然爾的思考。在三月太陽花學運結束後,公民團體喊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訴求,為這回的憲政改造現出第一道曙光。
如果暫且不提制憲,目前各種憲改的看法包括國家定位、憲政體制、選舉制度、以及人民權利。就憲政體制而言,目前的主要爭議是九七體制把行政院長當作幕僚長,國會對於總統莫可奈何,因此有不少人主張恢復閣揆的同意權,也就是所謂的「權責相符」,實質上回到雙首長制。姑且不論雙首長的優缺點,當年就有人以這樣的安排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內閣制,必須有更多的辯論輿論述。
中華民國把舉選制度置於憲法規範,莫可奈何。由於民進黨與國民黨聯手的2005年修憲,區域選舉由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並讓選民自行投政黨票(單一選區兩票制),實質的影響就是壓縮小黨的參政空間,特別是台聯、以及親民黨。近年來,包括公民團體在內,主流的看法是將目前的日本式並立制調整為德國式的聯立制、同時將分配政黨比例的門檻由5%降為3%。就目前的社會氛圍來看,大黨為了取得小黨的背書,應該會釋出善意。
相關的配套是適度增加國會的席次。上回修憲將國會席次由225減為113席,經過將近十年的實際經驗,不管是委員會的運作、還是選民服務,大家應該都有立委粥少僧多、疲於奔命的感覺。然而,由於民間普遍對於立委的表現不好,直覺上反對增加席次;同樣地思維也出現在監察權併入國會,似乎未能獲得民意支持。其實,如果國會職權不變,增加席次是降低每個立委的權力;同樣地,如果要讓國會有效制衡總統,監察權是應該放在立法院,至於立委的素質,應該是把重點在選前提名、以及選後監督,而非削弱國會的職權。
可惜,我們目前看到的說法是為了配合走向內閣制、一些立委必須同時入閣擔任部會首長,因此必須增加酌予增加國會席次。人家是買菜送蔥,現在卻是為了送蔥只好買菜,本末倒置。其實,不管是何種憲政體制,國會的席次不外考慮運作效率、以及選民代表,政治學者的實證歸納是人口數的三次方根,以台灣2,300萬人口來看,應該是可以有285席。只不過,當年「國會減半運動」轟轟烈烈,敗腎割腰子,昨是今非,好像沒有人拉得下這個臉。
一般而言,憲政變遷要能成功,關鍵在於朝野政黨聯手。國民黨在潰敗之際高喊內閣制,是真是假?士氣正旺的民進黨沒有必要接招,「憲改會議」是虛與委蛇;只不過,萬一弄假成真,人民能接受沒有實權的民選總統嗎?至於由公民團體主張「兩步到位」、在2018年完成「全面憲改」,應該是著眼國會搶灘。整體來看,即使這次修憲有成果,大體還是「白牌車趴趴走」的憲政體制,且戰且走。
我們以為,如果只是純粹站在制憲運動的立場來看,為了要突顯對外的國家定位立場、強調人民主權,也就是以新憲的制定來展現來灣人實踐民族自決權的決心,或許可以不去關心憲政體制的選擇。然而,如果大費周章所獲得的新憲只是舊酒新瓶、未能跳脫現有體制的窠臼,既不能處理當前的治理困境、又不能有助於族群分歧的管理,作為社會運動者,豈不是淪為欺騙社會大眾的廉價代理商?如果政治菁英、以及專家學者都認為老百姓對於憲政體制的選擇缺乏興趣、或是無力判斷,那麼,又如何透過討論來培養負責的公民、以及彼此休戚與共的意識?
自來,台灣人民制憲運動主張總統制,其實,就是認為民選總統可以向世人彰顯台灣人獨立建國的意志力;此外,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具有民意基礎的強勢總統,可以抵制黨同伐異、族群分歧、或是階級鬥爭。在摸索民主鞏固的階段,如果讓行政權決定於國會內部的政治結盟,也就是採行內閣制,那麼,缺乏總統與國會之間的制衡,政治運作不過反應如何收買國會議員,也就是以國家資源來交換議員選區服務的業績,此時,總理將只不過是廉價的零售商罷了,不會有領導群倫的政治家出現。
參考文獻
Blondel, Jean. 2002. “Party Government, Patronages, and Party Decline in Western Europe,” in Richard Gunther, José Ramón-Montero, and Juan J. Linz, eds. Political parties: Old Concepts and New Challenges, pp. 223-5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ye, Timothy. 2002. “Presidents, Parliaments, and Democracy: Insights from the Post-Communist World,” in Andrew Reynolds, ed. The Architecture of Democracy: Constitutional Desig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Democracy, pp. 81-10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z, Juan J., and Arturo Valenzuela, eds. 1994. The Failure of Presidential Democracy: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hugart, Matthew Soberg, and Scott Mainwaring. 1997. “Presidentialism and 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 Rethinking the Terms of the Debate,” in Scott Mainwaring, and Matthew Soberg Shugart, eds. Presidentialism and 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 pp. 12-5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