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複疊時空的精靈――李蘋芬新詩的時間敘事,以〈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為例 ◎蔡牧希
前言
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結多首得獎作
品以輕靈之姿迴旋於文字與韻律之間,光影時或乍現,譜出意象的多重交響之曲。
詩人自言:「詩意的發生總是從譬喻開始,因此詩集名以譬喻形式呈現。
『初醒』意味每一天的開始,都是面對世界的新穎開始,若古典詩表現了渾然飽滿的物我合一與同質性,現代詩中,更多的是我與世界協商和質疑的過程。藉由『飛行』一般的思想馳騁,以詩的形式,將外在世界轉化為內在風景。」(註1)
本文欲由〈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三首詩,探察詩
人如何沿著多重時序的敘事結構,飛行於碎裂的生活間隙,建構全新內在的風景,並將日常真實一一轉譯,投影到讀者意識之湖。
二、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更迷人的所在――一場真實的詩風暴
李蘋芬於2019年道南文學獎作家講座曾以「明天,我們把暴風雨搬進
來」為題,講述詩作的概念與呈現方式。她以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作品Storm House為例,其設計概念,是讓群眾置身於日光燈閃爍的室內,以水瀑營造暴雨來襲的環境。
而「製造」具體風暴屋的呈現,就是詩人在作品「刻意營造」的概念。在詩人的刻意營造之下,「詩」可以構築某種空間、凝縮不同的時序。
「我坐在水中/水坐在白色裡面/白色的石頭。手臂。風箏。」開篇以水與白色的概念錯置,先破除讀者既有的概念認知,重新構建自我的詩空間。在「每一扇白色的門」之後,都有一個漂浮的世界,時間與空間在意念飛騰的瞬間,寂然解構。「我向棲身夢中的人們告解/白色在印象派裡翻灑/起身為瀲灩的雲/容易生皺/容易散」述說的是門後的世界。而開啟潛意識之門後,真實的告解逐步上演,如雲彩一般,既真實而又虛幻,正如陳義芝評析此詩:「彷彿宇宙洪荒無形的關卡,是時間、空間、形象、聲音所幻化──等待她開啟的渾沌之門」(註2)。
在思緒跳躍之際,令人不免質疑,究竟敘事的真實性何在?若詩篇的真實性
或敘事線無法被讀者理解,詩行只是作者孤獨的囈語。米克․巴爾
(Mieke Bal) 在《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提到:「真實的價值意思是在行為者結構範圍內,行為者的真實性。」(註3)
楊牧〈詩與真實〉:「虛與實,對一個持續完整的創作生命說來,彷彿又是實與虛,這二者矛盾相生,若有若無。」(註4)虛/實在時序的跳接之間恆常相生,在夢與醒的邊境,時間已悄然變形。
「總在寅時,我醒轉他方/當未知的神/赤腳通過/這一扇不再是門的門/這一葉,眠床如舟」。詩篇裡具體的時間點一旦出現,醒轉與眠夢之際的裂隙,即刻融合。詩人的想像不斷暈染真實生活,席捲真實的生活意識。
素材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為「轉折點」(crisis)與「展開」(developement)。所謂的「轉折點」(crisis),表示事件被壓縮進一個短暫的時間跨度; 「展開(developement)則「顯示出一種發展的較長時期」(註5),較為接近真實的生活經驗。
在此詩之中,詩人善於在短暫的片段時間內,孕育室內的風暴,並且消解醒與夢之間的疆界:「我總是醒來/伴隨暈眩/焰火自水中微微顫動/欲望在廚房的邊緣迸碎如蘋果/掉落。讓我們去喚醒/不識歌謠的女巫/去潛水,去跳舞,去推開/每一扇白色的門」
白色是所有光線的總和,也是生活現實的各式光譜。當酸甜苦辣所有的生活知覺,在詩人的筆下凝於此時間的轉折點,我們終於在生活的深淵,找到一處夢與生活的棲息地,不僅打開潛意識的大門,也讓內心的風暴有一個真實的出口。
三、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母親的房間—―新的空間維度
李蘋芬〈在母親的房間〉一詩,在人物繪像之外,打造出另一個時間維度的
空間。「母親住進來以前/我安置每一件傢俱/她的地圖漸小/從窗台開始,學習樹的學名/生衰的方位與影子/默記不同深淺的蟲蝕」詩人有意識地藉由擺設,安排空間的語義內容(註6)。在敘事結構中,空間可以「靜態地」(steadily)或「動態地」(dynamically)起作用。詩題〈在母親的房間〉,以靜態空間的形式奠定主題化的固定結構。生命與衰亡、光與影的對位關係,在時間光譜上,拉開時間的縱深。而蟲蝕所暗示的時間線索,讓時序隨著詩句往回追溯,同時沿著語意順流而下。
「她住進公寓房子/我的眼睛像她,鼻子不像/在母親的房間/神祇有人的知覺,祂們橫臥,戀愛/與貪嗔。她給我平安與永恆的錯覺/我們一起簡居防火巷/走進傾斜的頹牆,我們一起生活/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
「母親」進入房間之後,「我」的出現,終能進一步為人物形象定錨。但詩人並未在「母親」的人物特徵上做更多定義,反而打破時間序列,將神祇降為與「我們」同為眾生,有愛恨貪嗔;又或將我們提升與神祇同高,進入靜謐的平安與永恆。因此,時序的交錯將過去與未來混而為一(註7)。在「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的寂靜裡,「房間」成為靜物畫式的描述,並將場面凝固起來(註8)
詩的第三、四小節中,「房間」成為背景裡模糊的環境。「睡眠的海洋高溫擴張,漫淹記憶的窪地」,隨著睡眠漂流,詩篇的「母親」從單一人物形象,衍伸為母語、土地或國家的象徵:「(她曾是,其他孩子的母親/她曾有,海峽另一端的生活/方言走音成一千種聲腔/我的舌已不能模仿)/她在北方的炕上烘起一爐子熟爛的冬/她曾圈養一群雞,一座黃土院子」,描繪出母親的群像。眾多意象的聚集,在第五小節化為對原鄉的盼望:「她展開世界地圖/指出太平洋上突起的島,我們的島/它是疣,感到痛/它是密封的氫氣,兀自膨脹」,此處不住高漲的希望,在世界地圖上卻無所依傍,只能如氫氣球孤獨地飄浮,而後不知所向。
最後兩節的焦點,又回視到「母親」的人物形象上:「母親很少,從詩裡認出我/好像我同她一樣/都是鉛版上的一個姓名,被重複印刷/但是她知道嗎/每一次印刷/就像一樣的魔術背後有不同的呼吸」。在重複而單一的鉛板上,「詩」與「姓名」被賦予生命與呼吸,其語義與象徵不斷擴充,與「我」同步成長,逐漸遠離母親原本的認知。
詩的最末節:「我睡在母親的枕上/她把失眠遺傳給我/將我留在月台。不期然下一班車的來臨/讓空調把晨曦轉進來/輕輕的,輕輕⋯⋯」,將「房間」此一環境,悄然過渡為「月台」。已然失效的物理環境,亦將母親與潛意識海洋封存。在無眠的夜裡,「我」終於能擺脫單調的日常,期待晨曦輕輕地灑進來,重新組構自己的意義世界。
穿梭於複疊敘事時空——〈那樣的人〉
李蘋芬〈那樣的人〉(註9)一詩,綰合時間與空間的敘事變化,進一步臨摹眾生
的孤獨群像。
詩的開篇先解構「一般人」的組成:「大概有那樣的人/見過之後,錯身進入,不同建築/領子邊上,被他人的髮掠過/有那樣的人,為他編造集體記憶/鬆動鎖鍊般的骨節/以為就此可以碰觸,可以相視」。
這種跳躍式的人物臨摹的手法,如楊牧自述其「戲劇獨白」體的技巧:「我在使用一種詩的策略發展那特定的故事,但又不一定順頭中尾的次序呈現,二就像古來那些啟人疑竇,卻回味無窮的傳奇之類的敘事文學一樣,行於當行,止於當止,或發端於敘事末而徐徐倒敘或以跳躍的方式省略,銜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是以「一條孤獨的線/如何複疊成空間/有時我不貪心,把誤認看作遊戲/揣想一種最好的遇見」在時序折返的敘事線上,人的物理特殊性已然泯除,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時空精神次元:「後來,我談起拯救/無從抗拒質變,冰封的花和白日執念/某些默契懸在危險的線上/易脆,有時不可見」,在真實與隱密之間,生活與意識的碰撞,讓個人不斷產生質變。而詩人走在時空的鋼索之上,極度真實卻也隱密的心跡,多重意義的歧異性與不確定,正與詩的美學不謀而合。
結論:讓我們也成為那樣的人
李蘋芬靈慧地在時序的罅隙,擾動一場密室的詩風暴,讓讀者隨著思緒的
飛行,不自覺改變了日常的節奏。如此走在新的理解軌跡上,我們看似亦步亦趨,卻能在另一個日常的裂隙裡,搬進一場暴風雨,開始敘述自己的生命時空。
註:
1.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序》,啟明出版,2019年4月
2.陳義芝,〈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收於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啟明出版,2019年。
3.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246頁。
4.楊牧,〈詩與真實〉,《一首詩的完成》,洪範書店出版,2011年,206頁。
5.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頁250。
6.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空間方面的語義內容,可以像人物的語義內容那樣建立起來」,頁160
7.胡亞敏,〈敘述〉,《敘事學》,頁71
8.胡亞敏,〈故事〉,《敘事學》,頁165
9.李蘋芬〈那樣的人〉,發表於《聯合報》,2020-04-02。
--
美術設計:蔡牧希
圖片來源:蔡牧希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蘋芬 #人白色的門 #在母親的房間 #那樣的人 #時間敘事
日光尾瀨 在 Banbi 斑比,旅行生活計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穿梭時空,百年澡堂裡吃一碗尾道拉麵。
美食總集:https://bit.ly/3qxA3sD
對日本澡堂的嚮往,或許來自日劇、漫畫情節,泡湯後來上一杯冰牛奶,身心多舒爽。
最近的天氣,像是廣島尾道
微風徐徐吹來,透亮的陽光,這溫度勾起澡堂裡的那碗尾道拉麵。
-
百年的大和湯澡堂,保存了起來,如今成為ゆーゆー咖啡館
外面像是個小雜貨店,廣島的食材擺在可愛的籃子裡,等待著你將它們帶回家。
澡堂的天井,灑落亮晶晶的日光,我正吃著醬油豬骨清香的堅果拉麵,聽著店內播放的爵士樂。
結束後仍不捨離去,於是又貪杯的,到對面的AROUND COFFEE STAND,以一杯堅果香氣熱卡布,敬這廣島。
/
有山、有海的廣島,孕育了好多特別的美食
https://bit.ly/3qxA3sD
啤酒電車、關東煮加上日本酒的電車,還有到海上採收牡蠣後體驗的漁夫飯,特別想去,這是未來我的廣島旅行名單。
你們呢?
#廣島 #日本旅行 #尾道 #瀨戶內海
日光尾瀨 在 日本旅行情報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線上賞楓⑯】廣島縣-耕三寺
瀨戶內海小島上的 #耕三寺,是由一位大企業家為紀念母親所興建的寺廟。裡頭不僅能看到宛若日光東照宮的 #孝養門、以京都宇治平等院鳳凰堂為雛形打造的 #本堂 等仿照日本知名寺院的建築,11月中旬過後,還能欣賞色彩層次豐富的紅葉美景🍂
此外,寺廟山頂上還有一處耗時16年、利用義大利進口大理石打造而成的 #未來心之丘,近年來更是FB、IG上的人氣打卡點!快約上好友,疫情過後一起來賞楓、拍美照吧📸
🍁廣島.耕三寺
賞楓期:11月中旬~12月上旬
開放時間:9:00~17:00
費用:成人1400日圓、65歲以上年長者1200日圓、大學生1000日圓、高中生800日圓
交通:搭乘山陽本線至尾道站,轉乘瀨戶田線的尾道巴士至耕三寺
官網:http://www.kousanji.or.jp/
🌟追蹤 #日本旅行情報局IG,收集更多賞楓情報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japantrip/
日光尾瀨 在 日本尾瀨國立公園~山小屋的生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初踏上尾瀨首先迎接的是冬天~~融雪過後水芭蕉從濕原一株一株的蹦出後"春"天來了~~當看到一朵朵金黃的"日光黃菅"盛開時, 尾瀨進入的一年當中最熱的夏天(但是當月平均 ... ... <看更多>
日光尾瀨 在 「尾瀬国立公園」-Sharing Trip #8-ハイキング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尾瀬国立公園の歴史は古く、昭和9(1934)年に日光国立公園の一部として指定されていましたが、平成19(2007)年に日光国立公園から尾瀬地域を分割し ... ... <看更多>
日光尾瀨 在 [遊記] 朝之霧尾瀨ヶ原分享- 看板Japan_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分享:https://kafka.pixnet.net/blog/post/39676546
前一陣子看到有人在問尾瀨的事情,
查一下版上還蠻少人分享的,六月份去川崎,
就看到JR口有導遊在等要去尾瀨的人,
在日本國內這種兩天一夜的行程風氣也很盛,
後來去好日山莊,看到許多尾瀨的資訊,包含路徑介紹、登山口的特色、
山屋資訊、交通等等都還蠻完整的。
後來網路查詢分享的資料也很多,所以在我的網誌就說這些資訊了,
純粹就是分享我去尾瀨的景色。
整理過去拍的照片,也是幾百張,也許天氣很好,快門不知不覺就一直按了,
回頭看一下字數,竟然也有八千字,內容大概分成六段,分別是:
1. 第一段:鳩待峠到尾瀬山の鼻小屋
2. 第二段:尾瀬山の鼻小屋研究見本園散策
3. 第三段:尾瀬山の鼻小屋至牛首,朝霧記行
4. 第四段:乍若轉煙散的美景
5. 第五段:撥雲見日,艷陽高照
6. 末段分享:賦歸
供大家分享、參考,尾瀨之後還會想要再去好幾次,也就是希望四季都可以去一次,
分享的是夏季的尾瀨,也希望可以看到春雪的水芭蕉濕原,蕭瑟的秋景,
以及雪白色的高原,另外日本的百名山至仏山以及燧之岳可以在秋天的時候,
登頂眺望
朝之霧 尾瀬ヶ原
尾瀬ヶ原(第一階段分享:鳩待峠到尾瀬山の鼻小屋)
回顧尾瀨之行,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與PTT日旅版認識的友人,一起驅車前往群馬
縣的沼田。
記得當時東京都內的車子幾乎都被租走了,於是看到琦玉市尚有空車,三個人風塵僕僕搭
著JR京濱東北線前往取車,配了一台suzuki的swift,塞三個人剛剛好。
從琦玉副都心上高速公路走長野自動道,一路經過高崎、前橋、涉川一直到沼田,車子雖
然配導航,但我還是買了一本關東、東北的地圖。一方面從地圖可以看到目前的進度,另
外地圖上也會標示額外的景點,包含賞花名所、公園、名水、名滝等等。
下了長野自動道後,沿著國道120號是日本ロマンチック街道的一部份,沼田-日光段,不
過之前我去過德國南部的羅曼蒂克大道,從法蘭克福一直到富森,同樣是所謂的浪漫之路
,也許每一個國情對於浪漫的定義很不一樣,至少我覺得在德國南部的大道,經過很多城
堡、莊園,真的很有浪漫的感覺。
往前行,途中吃各丼飯裹腹續行,進入山區開始蜿蜒的山路,路況其實很不錯,而且雖然
是濕熱的八月天,卻也有微微涼意。不知道開了多久時間,到了片品村左轉國道401號(国
道401号、群馬県道1号沼田檜枝岐線(片品村鎌田・鎌田交差点),路就變小了,一直到
鳩待峠,面前是一個一層樓高的尖頂建築,拿了一些資料,把車停好,準備前往今天晚上
要住的山小屋。
至尾瀨的路徑,就像是小油坑上七星山的步道一樣寬,不過步道的組成為木棧道,踏起來
很舒服,林徑被許多的樹木包圍著,綠油油一片,途中有遇到一些小溪流,也可以看到山
谷,還有旁邊的至仏山,也許遇到來來往往的登山客,很有禮貌的說ちは又繼續前行。鳩
待峠到尾瀬山の鼻小屋大概3.3公里,原則上可以在兩個小時內抵達,腳程快的大概一個
小時可行,可是爬山幹嘛要那麼趕呢?漫行感受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手機鈴聲的干擾,
試著去觀察步道上的小花小草大樹大蟲。山的步道盡頭就是尾瀬山の鼻小屋,戶外是露營
場,已經有人在外面搭帳棚了,我們住的地方是尾瀨國民宿舍,用電話預定,不含餐,可
是年代久遠我也忘了多少錢,不過我們是選擇三人一間的通鋪,不是大家一起住的空間,
所以費用會貴一點。
尾瀬ヶ原(第二階段分享:尾瀬山の鼻小屋研究見本園散策)
很愜意的步行到山小屋之後,先check in,確認房間,雖然是山小屋,卻像台灣森林遊樂
區的木屋,確切的說法很像天池山莊的四人房,但又更舒服,有床墊、枕頭、棉被;不像
是369/排雲是上下通舖、木板床,要自帶睡墊、睡袋、充氣枕頭。下午看著手邊的地圖,
先走地圖上推薦的植物研究見本園,山小屋門口左側,有一個幾公頃的濕園,面對的至仏
山,也就是說從至仏山下來會經過這邊,因為處於山坳處,所以會覺得山跟樹林就在旁邊
,周圍有許多小花,紫色的、黃色的,但是草也很高,會讓人有凌亂的感覺。研究見本園
很快的就走完了,於是我們背對著至仏山往燧ヶ岳的方向走去。在強調就是地圖上看真的
只有一點點,可是走起來好漫長,一直覺得木棧道怎麼都沒有盡頭。而且木棧道的兩側實
在是太漂亮了,遇到很多不同姿態的花朵,這時候大家都會停下來,慢慢的拍,因為是小
花小草,有時候都要趴在木棧道上才能拍的清楚,這時候若有帶到百微是最好的
(N105/2.8),不過重量跟設備還真是難以抉擇,揹太重好像跟自己過不去,可是沒帶到又
覺得可惜,現在各大廠都在研製輕量化的器材,但畫質、重量、價格亦難以取得一個平衡
。在木棧道上,兩旁是草,會有一種走在擎天岡草原的那種錯覺,但很多處的木棧道都是
架高,也就是說兩側的草很長,而且都可以聽到棧道下的流水聲,下面就是水阿!往牛首
分歧點的路上,路上就會遇到好多的小池塘,有大有小,雖然這時候已經過了水芭蕉的季
節,但池面上散佈許多睡蓮,但是跟台灣的睡蓮不太一樣,葉子比較小株,花也小小的,
查了一下這種植物的名稱是尾瀨河骨(本州群馬県尾瀬ヶ原の池沼に生える水草。 根茎は
泥中をはう。葉は長さ1~3mの柄をのばし水面に浮かび長さ10cm位。 沈水葉は
波状。花茎を水上へぬき出し黄色の花を1個つけ、径2~3cm。 がく片5は花弁状
、内部に多数の小形の花弁と雄しべ、1個の雌しべがある。柱頭盤は深紅色。 母種は
ネムロコウホネで柱頭盤は淡黄色。),睡蓮科,但卻是萍蓬草屬,台灣也有這類植物,
是特有種,因為其棲地幾乎都被開發,在台灣已經瀕臨滅絕了。萍蓬草是睡蓮科唯一沒有
熱帶品種的植物,台灣也是其分佈的最南界。
整片的水池佈滿了睡蓮的葉子,在陽光強烈的照射下,睡蓮上的臘質反射光線,遠遠看過
去閃閃發亮,一整片望過去,也別有韻味。接近傍晚,太陽也逐漸西沈,濕原上的水氣也
開始聚集,雲朵就這樣飄過至仏山,白霧也漸漸籠罩整個大地。太陽下山之後,大地也在
休息了,又回到寂靜的世界。
尾瀬ヶ原(第三段:尾瀬山の鼻小屋至牛首,朝霧記行)
天黑後,回到山小屋,日本的澡堂都有一個大浴池可以泡水,只不過非溫泉地區就是燒熱水
了,但疲憊的一天,泡泡澡還真的很不錯。這邊提倡環保,所以不能用有化學物質的清潔
劑,這會污染環境,所以肥皂、牙膏當然都不能用。這裡的山屋可好比嘉明湖路上的向陽
山屋,向陽山屋從遊客中心進去大概是四公里,山屋是算床位的,睡墊睡袋要自己處理,
沒有熱水,想一想在日本就比較貼心也比較人性化,這樣的話,一些比較愛乾淨的人就會
比較想親近山林。
其實以前都沒有聽過尾瀨這一個地方,直到有一次看到日本必去的景點,就有尾瀨這一個
詞,PTT那時候根本沒有尾瀨的資訊,可能是新幹線跟鐵路都沒有直接到,有鐵路到的景
點,至少比較好接近,或是搭巴士可行之處,也許會有比較多的訊息分享。尾瀨直接
GOOGLE就是東電給的訊息,是有尾瀨之原跟尾瀨沼,以為很近可以兩天一夜,實際上兩天
一夜的方式也是可行,日本推出的方案也是給兩天一夜,從沼田口進鳩待峠出,逆著走也
行。不過很多地方是第一次去很不熟悉,也無法取得更進一步的資訊,到了當地,瞭解那
裡的環境,也取得更多充分的訊息,可以於下一次做更進一步的規劃。
那一陣子出去,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說美景一定日出或日落,到了尾瀨也希望可以看到
日出,前一天晚上似乎是睡的不太好,因為同行的友人告訴我晚上我好像受到什麼刺激,
夢話說的很大聲。感覺很丟臉,我自己很怕吵,但卻又吵別人,現在我跟同事出去,請他
們一定要帶耳塞,無可避免地一定會打呼。
一如往常鬧鐘調5點,可是5點醒來,窗外霧濛濛,更遑論有什麼日出了。但我們還是依照
既定的行程爬起來、梳洗、吃早餐,然後準備出發。
現在想想雖然沒有看到日出應該是很正常的,可能是我們對於地形不是很熟悉吧!像是去
台灣的加羅湖,清晨的時候因為山坳的水氣聚集,總是有那種迷濛之美,話說宜蘭的松蘿
湖,不就有少女面紗的說法嗎?記得去年去品田山的時候,第一天是淋著雨爬上去的,穿
goretex,另外加雨衣,爬那陡坡,身理的熱氣無法宣洩,累到爆炸。隔天雷雨包過了,
可是清晨的山區還都是霧,往桃園的方向還有閃電打雷,路徑旁的草叢都是露水,一定要
穿雨衣雨褲,不過路徑很泥濘,脫雨褲的時候都是泥巴。早晨走在尾瀨之原的小徑上,周
圍的小草都是露水,那時候是穿短褲,然後登山鞋,若下次去,我會著快乾褲、高綁腿、
登山鞋。原因是露水都沿著腳流到鞋子裡面,走到中午,鞋子裡都是水,後來還把鞋子襪
子脫掉,曬曬太陽,等比較乾的時候在穿起來,還好山小屋前面都是木質地板,沒穿鞋襪
都還可以行走,想想日本的山小屋還蠻舒服的,台灣也只有排雲、天池山莊可以這樣有木
質地板。
回頭思考拍日出也很麻煩,因為上下反差大,不是要搖黑卡,就是要用漸層鏡,拍很多日
出之後,也就會覺得大同小異。
一大早吃完早餐,就將行李整理好,其實背包裡面也沒裝什麼,就背著走了,出了山小屋
之後,就如照片般的朦朧,能見度其實不高,雖然沒有下雨,但是露水還是使得下半身都
濕透了。一整片的霧,是朝霧,氣象名詞是輻射物,那麼以前的人是怎麼形容霧呢?
宋朝的早霧說了“山光全暝水光浮,數裡霏霏曉霧收。露彩乍疑藏漢殿,日光不透掩秦樓
”,昨天清楚可見的至仏山及燧ヶ岳,早晨均不可復見,而關於其他霧的詩句,最經典的
就是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尤其是最後一句話,天亮之後,霧就消散了,
魏晉南北朝梁時期,蕭澤的詠霧,他說道 ”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浮塵。乍若轉煙散,時
如佳色新”也很適合述說所看到的景象,尤其是太陽升起時,應該是晴朗的天空,但天空
就好像被塵埃遮住,之前去天津遇到沙塵暴,太陽也看不清楚,當氤氳散去,天空真的就
是煥然一新。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去奇萊南峰時,也都是一片霧,能見度好低,在雲裡面看
太陽,但等雲散去之後,眼前所見就好像是仙境,美極了。
(https://kafka.pixnet.net/blog/post/40139209 No.12-1/12-2兩張照片)
陽光尚未蒸散朝霧的早晨,顏色就是灰白色的,植物也很安靜的霑上露水,等到太陽逐漸
升起,陽光從山邊照了進來,開始變成褐色、黃色了,就安安靜靜等待朝霧散去,或是彩
虹的形成。
尾瀬ヶ原(第四段:乍若轉煙散的美景)
我們真的太小看地圖的比例尺,就是尾瀨之原真的很寬廣,沒有辦法從山之鼻走到竜宮小
屋,這樣有七公里的距離,可是地圖上看真的很近,在沒有止盡的木棧道行走,以現在的
腳程,就要走四個小時了,因為是第一次來,所以沒有辦法得到很完整的資訊,文末再來
重新安排下次的規劃好了。
清晨尾瀨濕原都被濃霧籠罩,也許今天就真的是這樣吧!但那時候我跟本沒想過因為我們
所在的是濕原,夜晚水氣一定比較重阿!而且僅有烈陽藍天,也不見得比較漂亮,反而是
帶有一抹白雲,會讓照片感覺比較柔和。
在濃霧中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太陽已經上升了40度,但是還是被晨霧所遮蔽,天空由灰白
色,漸漸轉回咖啡色,小草上的霜也開始融化變成露水,花朵或稻穗或蜘蛛網開始有水滴
凝結,到了牛首,朋友說可能會有彩虹喔!剛好也有一位日本攝影師也再等待,我們就停
留等待彩虹的生成,最後出現一道白虹,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自然現象。
原本以為會有彩虹的生成,心裡想太酷了,彩虹就在旁邊,等待許久之後,同行的朋友有
拍到白虹,他是用底片機,我則是用數位相機,可是我拍不出來,看到眼睛看到就是一道
白色的圓弧,真的很特別。而且沒想到還有比我們更早起的大哥,也許他正等待著天晴。
當天晴的時候,也許就是那半小時,在陽光尚未凌駕一切時,還有柔和的雲霧陪伴,真的
很夢幻,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其次就是雪霽晴天氣,一大片白雪,湛藍的天空,明亮的陽
光,超棒的,就像之前去白根山 (https://kafka.pixnet.net/blog/post/40361896) 或
是雪山遇到景色。
尾瀬ヶ原(第五段:撥雲見日,艷陽高照)
過了牛首分歧後,我們選擇往福島、群馬、新潟交界的吊橋走去,其實我想看到有沒有像
去能高越嶺時,花蓮跟台中縣的界碑,不過我還是沒找到,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先去了群馬
,然後到了新潟,很迅速到了福島,然後再回到群馬,此時太陽已經將晨霧慢慢蒸散,天
空的雲朵也像是棉花一樣的散開,到最後熱情的太陽閃耀在這片濕原上。
其實我那時候是想要看在過去的三條瀑布,可是腳程不夠快,而且下午又要回到停車場,
所以只能到吊橋這邊,吊橋下是一個還蠻大的溪流,台灣應該也有像是這樣的濕地,譬如
說鴛鴦湖或是哈盆保留區,或像是加羅湖算嗎?但應該都沒這裡寬廣。
離開吊橋往回走,此時朝霧已經消失了,眼前取而代之的是藍天以及熾熱耀眼的陽光,可
以看到下面的照片分享,陽光的星芒清晰可見,植披也褪去露水,很有活力的展現,偌大
的水塘,除了映襯白雲,同時也因為太陽而有耀眼的光芒。
途中還遇到很多尾瀨的植物,回家之後,還特別對了一些花的名稱,從圖鑑上的介紹,跟
我拍照的對照,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很有趣,下次若再次造訪,我會先準備當季的圖片,
一一比對,然後要記得帶微距鏡,因為花花草草的尺寸都還蠻小的。
只步行一半的尾瀬ヶ原,無法實行繞一圈的想法,實在太大了,繞一圈或著地圖上每一個
點都要經過,應該要十幾公里,加上這樣不是純粹的走路,因為路上的花花草草著實吸引
人,一不小心就會花上一段時間去觀察,回到山小屋稍做休息,此時的天候,就是典型的
夏天,太陽高高掛,但因為海拔比較高,所以免去悶熱的感覺。回程是下坡,所以走起來
格外輕盈,離開的時候,山小屋有兩個揹架,上面滿滿的是物品,假如是罐頭之類的,應
該很重。下山的時候,也看到挑夫正要把山小屋的物品帶下山,因為是帶離開山區,也許
都是使用後的垃圾,就不知道重量有多少了,但是看起來還是很重。這邊沒有道路相通,
所以物資都是靠人力進來這邊,應該要好好珍惜這裡的資源,無論是自然的或是人工的。
台灣大部分的山屋資源也都是靠挑夫扛上去的,當然除了能高越嶺道的路比較大條,有看
過農用車或挑夫騎野狼運送物資,其他的如嘉明湖的避難小屋、雪山的369山莊或是玉山
的排雲山莊都是靠人力將建材、通訊設備、民生設備從登山口移到目的地,不過日本的山
小屋經營的比台灣山屋好很多,所以他們帶的東西類型應該又更多吧。記得之前去玉山主
峰時,就遇到山青是扛兩個瓦斯筒,光是空筒重就20公斤,兩個不就是40公斤,我自己大
概揹15公斤走路就是極限了;過去也在嘉明湖的步道遇過一個揹工,他是揹基地台的水泥
塊,忘記是40還是50公斤,除了腰、肩、背,還要用到頭帶(脖子的力),剛好他在休息,
就嘗試著揹揹看,超重的,我根本抬不起來,更何況還要從海拔2500公尺的地方爬升1000
公尺左右,真是太厲害了。
很順利的下山,而且駐車場沒有收費(之前網頁上說會有費用),途中路過了吹割溪谷,很
漂亮,很值得下車看看。
群馬‧鱒飛‧吹割の滝 https://kafka.pixnet.net/blog/post/39678397
尾瀨之後還會想要再去好幾次,也就是希望四季都可以去一次,分享的是夏季的尾瀨,也
希望可以看到春雪的水芭蕉濕原,蕭瑟的秋景,以及雪白色的高原,另外日本的百名山至
仏山以及燧之岳希望可以在未來的秋行時去走走踏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59.1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68577078.A.DFC.html
※ 編輯: kafka (118.163.59.175), 07/15/2016 18:06:38
不過我是先在word打好後才放上來。
※ 編輯: kafka (118.160.135.115), 07/15/2016 22:55: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