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抽管理費或業務費用後
就把主要部分或整個工程再轉給其他廠商施工
但分包則是主要得標廠商將一部分工程與其他廠商分工施工
分包這件是在全球營造業都是普遍的
但是分包的方式 規模 切分方式 層數 及分包後權責歸屬則有很大差異
台灣的特色是營造業普遍規模很小
(這點跟很多人的印象應該是相反)
https://reurl.cc/KxL6D9
全台灣營造業在109年第4季共有19,028家
大約一萬四千家是丙級營造和土木包工業
這還沒有計入材料行 設備廠商 資材公司等
可能沒登記在營造業但會出入工地協助工程的廠商
還有到處走跳的師傅(個人 夫妻檔 師徒)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 營造工程很少有較長的持續性
每個工地完工後 是否有相近的工程能續接 不確定性很高
不像很多產業人員可以固定編制持續生產或提供服務
所以營造廠會保留主要的主管和核心的技術人員
等拿到下一個案子時 再依工程案的特性和規模 將工作分配給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同樣有一樣的問題 所以會再把人力和機具不足的部分再分給下一級廠商
這樣的層層分包 安全責任如何整體控管
就跟最上面承攬工程的營造廠觀念 能力 制度有很大關係
另外也跟各分包廠商有無合作經驗有關 有共同合作的經驗
再效率 信任度上都能提高 也能降低一些工程風險
.
2.施工人員的非制度學習
台灣早期多數施工人員的訓練都是師徒制為主
師傅用他當徒弟受到的訓練方式再複製一次來訓練自己的徒弟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很多工序和工種 仍然是以師徒制為主要學習方式
技術學校教的工種數量有限 而且經常與現場及時代有落差
這也導致很多工法在操作上會有各種不一致的說法和見解
甚至在安全的管理上 也缺少一致的認知和操作方式
.
3.工務及工地管理的大學教育
大學教育主要還是以理論和學科知識為主
實務經驗和實習 台灣的大學對其重視度反而低於歐美
也就產生許多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與誤解
因為缺少實際工地與操作經驗
所以師傅一開始並不會信任大學畢業幾年 擔任工地管理人員的指令
有時會聽從 也只是因為位階權力的關係 而不是從心底聽進去
所以只要一沒有人督導 很多安全措施和流程就鬆懈了
而大學畢業擔任管理的工程人員 對於工地的適應性通常也不高
也不少人不願意與師傅和工人搭話 自然雙方更不了解彼此的顧慮和立場
無法用師傅能理解的方式傳達重要的安全事項或調整安全管理方式
直接用學校或機關理想的方式來管理 自然事倍功半......
最後實際對工地工務管理影響最大的 還是由工地出身的管理人員為主
但也因此許多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很早期的年代
.
4.公家機關的制度流程與認知
公共工程許多的制度流程訂定是為了達到規範要求而做的
多是參考國外的資料後再加以修改定案
但國外的條件往往和國內有很大的落差
也因此許多制度如果直接移入執行 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弊病叢生
後來有許多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發現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會參考多國制度後 再拼裝修訂執行的流程與相關管理制度
不過這裡又發生一個大問題
多數參與修訂的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
很少是工地出身 他們大多經常造訪工地作查核
但查核那天的準備好的狀況和平常的工地運作狀況往往很不一樣....
而且走馬看花的查核 無法看到很多實際進行的細節和環節
所以將國外的制度拼裝後 再由缺乏基層實際經驗的專家學者和公務人員修訂後
產生更詭異的制度 而這樣的制度和流程往往不但不能有效達到規範要求
反而產生更多的虛工和紙上作業 以及越來越多的督導成本
層層督導 高層督導去督導督導的督導 就會變成這種梗圖的情境....
https://imgur.com/o3g9r8f
這種狀況反而最容易發生危險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在文件上
而不是現場 而且出事後 90%以上的時間和重點放在檢討和推託責任
而不是討論如何避免下一次意外或特殊情況的處理方式
.
5.外籍勞工的管理
外籍勞工可申請投入國家建設屬大規模的營造工地
此外也有許多外勞學成後 會跑到私人案場工作
與很多人的觀念再次相反
外籍勞工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與完整的安全訓練和觀念指導
反而是最有機會持續維持的群體
因為他們很怕違反相關規定會被遣送回國
所以只要是聽起來合理 不影響他們收入的措施 大多會有意願配合
這個情況在緬甸也很明顯
緬甸在最近動亂前 有一陣子和平的日子
很多地方都開始由外資投入 設置小型工業園區 想運用當度充足又便宜的人力
那時聽去緬甸勘查的工程師說 當地主要投資的外資來源有
台灣 新加坡 日本 中國
而且只要看園區工地工人的打扮和配置大概就能猜到是哪個國家投資的
安全帽反光背心備齊 還請好幾個人固定在路邊指揮交通(即使幾乎沒車子)
這園區多半是日商投資
工地工人有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 車輛進出時會有一組人跑出來指揮
但沒車輛時沒人在外面的 通常是新加坡投資的工業區
工地工人安全帽戴著但沒有扣好或看起來破破爛爛 背心有人有 有人沒有
車輛進出時有一人不情不願 出來看看的 大概是中國投資的光業區
至於沒有安全帽 沒有背心 擺一個電動左搖右晃的破爛假人在門口的
大概就是........
工人同樣都是緬甸當地人 但穿著和動作卻會因為不同國家的管理
而有很大的差異.... 這情況在台灣也同樣適用於外籍勞工的管理
.
以上是台灣營造工地幾個特殊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還能維持一些微妙的平衡
讓工地事故的機率大概略高於工地外交通事故機率
(考量從業人數和交通工具使用人數差異後的機率)
但今年因為嚴重缺工的問題 恐怕會讓許多工地事故機率暴增
嚴重缺工的原因就在於人力供需嚴重失衡
需求面上的問題:
1.科技廠快速大規模擴廠
2.房地產熱潮增加大量建案興建
3.前瞻計畫多以工程為主 短期過多工程案件需要執行
供給面上的問題:
1.年長工人退休或傷病缺工
2.工地風險衛生隱憂和起步待遇難吸引年輕人
3.缺少工地實際技術的技職訓練教育單位 (如果已經有訓練 不用從起步待遇做起)
4.新冠肺炎造成外籍勞工來往狀況不確定性
上述問題就造成今年恐怕得面對台灣營造歷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缺工潮
而上述的所有問題又會和台灣營造特殊的狀況 產生更致命的結果
這部分也蠻複雜的 明天會再開一篇文來描述
--------
另外很遺憾的
昨天找了一下兩年多前在八卦版的發文
那時就有提到一些台鐵內部的問題
雖然這次直接原因是工程外包廠商出了問題
但這也反應到台鐵在管理上 偏向把風險管理的部分也全都外包出去的心態
https://reurl.cc/NXLjGQ
對風險管理的觀念和心態如果不修正
台鐵事故仍然會頻繁發生 頂多是不同的人輪流砸鍋.....』
Re: [問卦] 營造公司有沒有評鑑制度 https://disp.cc/b/27-doaf
「日商設備工程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心得] 這幾年在台的日商-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日商半導體設備商工作性質?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設備工程師... - 保聖那管理顧問台灣分公司Pasona Taiwan 的評價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45k的設備工程師(日商)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大學學歷的美商半導體設備工程師-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南部] 台南-日商半導體設備商/服務工- 看板job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請益] 碩二新鮮人的迷惘... PTT推薦Tech_Job 的評價
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5樓高的海上風機這樣建成 海事工程防疫 台電積極迎戰(12/17/2020 台電月刊)
採訪、文字—陳文姿、王舜薇、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王鴻俊、羅友辰,海域風電施工處 李德軒、張鎮麟 協助—Jan De Nul Group、營建處、海域風電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2020年9月,因新加坡鎖國而延後抵臺的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終於傳來臺灣今年度第一部風機安裝完成的喜訊。
離岸風力發電第一期計畫是台電從陸域走向海洋的開端。對內,台電擔任監造的角色,須確保工程符合標準、風機穩固屹立。對外,台電是開發商,無論在中央防疫或地方溝通,都要帶領整個團隊完成任務。
「我們絕對是一板一眼,就算沒有前例可循,很難也要做!」台電陳慰慈副總經理說。
深潛布局的離岸風電隨著政府大力推動逐步實踐。2019年臺灣第一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完工啟動,標誌海上發電時代來臨。2020年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計畫接力登場,進入海上施工期。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計畫由21部裝置容量5.2MW風機組成。總裝置容量達109.2MW,估計年發電量超過3.6億度,相當於9萬個家戶一年的用電量。受疫情影響,今年完成2部風機的建置,其餘預計明年中左右完工。
台電離岸一期風機的塔架總高66.8公尺。風機葉片長達62公尺,加上部分在海面上的水下基礎,整部風機在海面可見的高度約160公尺,相當於45層樓高。水下基礎由套筒桁架(Jacket)與鋼管樁(Pin Pile)組成,每根鋼管樁深入海床底下 63 公尺到 82 公尺不等。
這是台電首個離岸風電工程,由比利時商楊德諾(Jan De Nul)與日商日立擔任統包商。現場監造由台電2016年成立的「海域風電施工處」(以下簡稱海工處)負責,找來經驗豐富的青山施工處當班底、加上四至五成新進的生力軍。
在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具備40年資歷的陳慰慈表示,興建離岸風場對台電與本地廠商而言,都是全新經驗,初期發展需要仰賴外商與國外顧問公司。「不過萬事、萬物原理都相通,在管理面,不外乎掌握進度、合約、工安、環保、組織、人力、預算等關鍵。」
海域與地質調查 為建置風場前哨
2018年,海域調查與地質鑽探工作率先展開。海工處第一檢驗隊蔡殿豐經理與團隊新血張鎮麟工程師共同打前鋒,登船進行監造與檢驗。
蔡殿豐說明,台電離岸一期風場的水下基礎採用四腳套筒桁架,每座套筒桁架由4支鋼管樁撐起,總計84支,每一支深入海床的深度跟強度都不同,需要依據地質調查設計。鋼管樁上各有編號,確保每一支都打在正確的位置、正確的深度,上面的套筒桁架才能穩固的立起、支撐風機。
要將海上發出的電力送到陸地,必須連接海底電纜、陸纜、再接到變電所,升壓到161kV後,與全臺電網連結。因此在地質調查結束後,進入設計與製造階段,同時陸纜、陸上變電站等陸地工程也一併展開。
「考量東北季風,一般而言國慶日到翌年青年節之間不做海上施工」陳慰慈說。原本今年度理想的規劃是,3月當強勁的東北季風逐漸進入尾聲,就可以展開為期6個月的海上黃金施工期,但2020年第一季起卻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今(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為全球性工程投下變數。跨國旅行、國際船舶入境隨著疫情升溫,變得敏感而複雜。這對極度仰賴國外技師與專業船舶的離岸一期風場形成極大挑戰。
「灰船變白船」防疫應變大考驗
我國於3月19日起,限制未持商務履約證明的外籍人士入境。4月,磐石艦染疫事件爆發。7月底,彰化外籍風電工程師染疫風波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敢鬆懈。
為了協助亟需輪班休息的外籍技師與船員下船,台電營建處張劉國處長、葉英傑計畫經理與計畫室同仁四處奔走,向航港局、關務署、疾管署、經濟部、能源局、國營會等單位尋求協助,擬定下一份份的預防感染措施、監督計畫、應變流程。
船隻與人員防疫為何如此複雜?營建處高淑娟計畫工程師解釋,當時國外疫情尚未控制,加上磐石艦前例,來自海外的工作船被歸類為高風險的「灰船」,國內船舶因臺灣疫情控制得宜,則歸類為低風險的「白船」。為保護國人,白船與灰船嚴格禁止接觸。
不過,離岸風場的工作特性,船隻接觸幾乎是常態,例如,外籍大型工作船通常連續工作不靠港,人員交換與輪休都仰賴小船運送;海事工程常需不同船舶共同完成等等。既然接觸在所難免,將灰船變成白船,成了台電的新任務。
今年台電共協助5艘工作船變成白船。簡單來說,灰船變白船的程序只有兩種──「全船檢疫」或「全員更替」,但實際執行卻很複雜。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打樁船Aegir、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分別寫下三段艱辛的歷程。
Willem De Vlamingh船上人數較少,加上佈纜工作跟其他船隻接觸不多,採用的是海上全船檢疫14天。隔離結束後,再全船靠港消毒。
有船員經歷的海工處第三檢驗隊曾昱弦工程師,是台電第一批考試錄取的「海事工程人員」,登上佈纜船執行第一次海上監造任務。他說,全船得知「即將開始隔離」當天,長久的壓力瞬間釋放。在設備與補給準備就緒後,隔離正式開始。船上進行高標準的隔離,完全杜絕外船接觸,甚至發生過糧食不充裕的窘境。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船上人員早日回家。
Aegir船則因工作人員眾多,加上打樁與設置套筒桁架必須與其他船舶接觸,難以找到可以完全隔離的空檔。Aegir因此維持了較長的「灰船」期,所以船上工作人員下船必須再接受14天檢疫,或接受快篩後出境,直到全船完成檢疫。
6月,已延宕3個月的打樁作業終於展開。曾擔綱地質調查大任的張鎮麟也登上打樁船Aegir,見識到Aegir令人印象深刻的吊掛控制能力。他描述,一根鋼管樁重達300多噸,直徑3.1公尺,長約70公尺,Aegir卻能以公分等級精準控制這個龐然大物,實在不容易。
同時期,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也展開工作。海纜的施工分兩種,在風機與風機間的陣列海纜是以「沖埋」方式鋪設。高壓水柱沖出約2公尺左右的壕溝,再把海纜放進壕溝裡。靠近潮間帶的輸出海纜則是採「水平導向鑽掘工法(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以減少海水擾動,降低對沿岸養蚵漁業的影響。
曾昱弦表示,台電對海底電纜工程並非毫無經驗,林邊至小琉球的海纜、臺澎海纜都值得借鏡。進入台電後,他持續研究案例、風電工程、工程契約等。船上也有台電外聘的資深外籍工程顧問,有問題都能即時討論、確認,因此監造過程並未遇到太多困難。
安裝船因疫情延抵 仍完成兩部風機
鋼管樁打樁完畢裝上套筒桁架後,緊接著是風機安裝與測試。在疫情中趕工的風場卻面臨雪上加霜的難題。由於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須配合台電風機型號進行吊臂改裝,然而前往新加坡進行改裝作業的Taillevent不幸遇到新加坡疫情鎖國,延至8月22日才到達臺灣。在事前充分準備下,規劃以最少的船員將船隻開來臺灣,靠港後與預先入境且完成檢疫的人員交換,順利變成白船。這也是「全員更替」的首例。
Taillevent完成檢疫後,隨即趕往彰化風場。9月15日傳出捷報,完成今年度第一部風機安裝。但在完成第二部風機後,遇上東北季風來臨,只能黯然返回到臺中港,但仍戮力完成臺灣海峽2020年唯二兩部風機。
這是台電第一次的離岸風電工程,因為疫情攪局,施工期不得不展延,只能等待2021年4月繼續施工。至於已完成的兩部風機,能否在今年底之前「發出第一度電」? 陳慰慈副總經理坦言,「必須看老天臉色」。因風機內的電力系統還必須接到電纜、通過測試,才能將離岸風場電力送到電網,在年底之前,只能碰運氣抓緊好天氣施工。
甫於11月上任的海工處處長潘元章說,「並不是安裝好風機就有電可用」,在海纜、電纜到位後,還必須經過冷測試、熱測試等程序,平均仍需要20多個工作天,才能送電。今年的兩部風機在9月完成安裝後,就面臨東北季風帶來的惡劣海象,施工隊伍只能隨時待命並盯緊氣象預報,趁寶貴的晴朗日子出海施工。是否年底完成送電,「我持樂觀但審慎的態度。」
「我也知道這是靠天在做事,無法強求,但是難免心裡都有焦慮,也有懊惱、擔憂。」海工處機械組陳世枰經理精神喊話說,「明年我們會趕快奮起直追!」
海工處挺住疫情壓力 監造海事作業
在這次疫情中,海工處共派出21人到船上監造。無論是登上外籍工作船、或是乘著小船在風浪中往返,他們都是最辛苦的工作人員。以登上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的曾昱弦為例,原定工作7天後下船,卻因船隻接觸管制、加上彰化外籍工程師確診事件,無法進行船上工作人員交換。等到全船海上隔離期間過後,9月1日下船,在船上共待了40天。
同時期,海工處林師伃工程師則駐守打樁船Aegir,她是離岸風電監造任務中唯一的女性。原定上船工作14天,然而等到船隻靠港上岸,已是30天後。靠港後隨即轉往防疫旅館,開始14天的居家檢疫。
雖然工作的船隻不同,沉重、緊繃的氣氛卻是相似的。林師伃解釋,離岸風電外籍工作人員的工作型態與陸地工作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大多每週工作7天、每天12小時,持續上班5週後離船,這時候他們才能真正放鬆休息。延後休假對心理跟生理狀況都產生影響,加上靠港的日期不確定,浮動與不安感更加強烈。
「船上外籍技師會跟你說,他想要回家。」曾昱弦說,延後休假加上各國的防疫隔離規定,可能導致數週的休假完全泡湯。他對這些情況感覺無奈,但不知能做些什麼。
離岸風電的防疫是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離岸風電通案防疫措施計畫書」從1.0版、2.0版、修正到3.0版,並納入「防疫計程車」概念的防疫運輸船,配套機制更見完善。
營建處高淑娟計畫工程師特別感謝許多協助台電風場檢疫作業的官員,「現在防疫機制簡化,文件品質把關愈來愈好,時間跟流程都更能掌握。」
台電離岸一期風場在2020年多變的新冠疫情中首當其衝,也以親身經歷對防疫進程提出實務與改進建議。走過這段辛苦路,明年登場的風場工程面對疫情將更加從容。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4331
♡
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8歲理工女接棒!在台北盯彰化雞寮太陽能板,父女聯手啟動綠能大轉型!! (09/03/2020 今周刊)
二十八歲、花樣年華的女生,碰上四十七歲的半百老店,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對老牌上市公司盛達電業而言,一個兩代齊力、父女聯手的綠能轉型大計畫,因此誕生。
接班6年,盛齊綠能協理陳均宜,已經獨當一面,成為父親陳忠廷口中的cofounder(共同創辦人)了!
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各種形態的再生能源發電,儲能、節能、智慧電網、彈性調度等等新世代的電業典範轉移,其所可以帶給台灣的,絕對不僅止於提供穩定充裕的永續環保綠電這個單一面向而已,其所可以連帶帶動的,更是提供台灣新生代年輕世代多元且廣泛的創業、就業空間,以及壯大台灣電力、能源產業供應鏈的茁壯、升級,在地經濟產值的提升與強化.....
生產電源供應器起家的盛達電業,牌子雖老,但在台股一千多家的掛牌公司中,一直不是市場焦點。一九九二年,現任董事長陳忠廷接手父親創立的公司,把在IBM擔任工程師學到的通訊技術,灌入盛達,曾經讓公司披上科技的光環。
二十多年過去了,盛達又碰到了轉型的關卡,這次,陳忠廷的大女兒陳均宜接棒,領軍轉投資公司盛齊綠能,積極切入太陽能設備、開發、管理、儲能市場。六年的打拚,盛齊在全台灣已服務過五百個太陽能電站,也成為台灣許多上市上櫃公司太陽能投資設備和服務的重要夥伴。
老店的綠色轉型,還是父親起的頭。陳忠廷回憶,大概十年前吧,台灣開始發展太陽能光電,「當時市況很熱,但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火災。」他解釋,一旦案場發生火災,第一個動作,就是切斷電網的開關,但就算是斷了開關,太陽能板還持續大量發電,一灌救,高壓的直流電會沿著水柱直接傳導,因此,「消防隊根本不敢灌救太陽能屋頂……,只能放任燒完!」
他開始想辦法,後來找到了一家以色列公司SolarEdge,他們製造的變流器(inverter),可在開關切斷後,將太陽能板的電壓立刻降到一伏特,「相當於一個玩具電池!消防員可以直接灌救。」於是就把這項技術引進台灣,開啟了轉型的第一步。
導入AI三小時排除故障 上百案場一次兼顧
正好此時,陳均宜將要結束在美國舊金山的大學課程,聽說以色列的新創能量,不比美國差,便隻身遠赴特拉維夫,進了當地理工大學的商研所,一邊念書,一邊就近經營剛建立的夥伴關係。這一深造,讓她闖進新能源的領域,也開啟了她的「理工腦」。
「『電』這個東西,用邏輯去理解,並沒有很難!」陳均宜說,藉著跟以色列夥伴接觸,發現SolarEdge有一個更厲害的神器——「人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利用蒐集衛星、氣象站的資料,找到溫度、日照及發電量的關聯,配合模組規格及變流器,調整模組的面向及方位角,讓電力產出極大化。更棒的是,這套系統,可以監測「單片」太陽模組的狀況,遠在彰化竹塘養雞場屋頂的太陽能板,只要有一塊沾到鳥屎,「我在台北辦公室,下一秒就知道」,她一邊講,一邊指著會議室牆上五十多吋大螢幕裡,顯示的太陽能板布建圖。
陳均宜說,以往太陽能板若要維修,必須先用熱顯像儀,掃描整體站場,通常要一兩天才能排除問題;有了AI工具,馬上可以知道壞掉的是哪一塊板子,「三小時就能故障排除,發電效率可改善至少五%到十五%……,上百個案場,我都能一次瀏覽!」一講到太陽能,看來酷酷的她,氣場立刻轉變,數字不假思索一直吐了出來,「有一個鋼鐵廠,就這樣,一年省下了二八○萬元!」
好東西,代價當然不低,「每一千瓩,SolarEdge大概貴一千到一千五百元!」不能打價格戰,就另闢通路。「我們做很多教育訓練,自己辦!」陳均宜說,電廠和蓋房子一樣,有很多小的細節,都和效率關係密切,她聯合產險公司、第三方安全認證單位及消防署專家,「我自己上台講!」就這樣,一個二十郎當歲的小姑娘,頂著協理頭銜,走進機電、消防這類的陽剛男性世界裡。盛齊產品的知名度,也逐漸打開。
最近,盛齊又與日商歐力士保險合作,推出一項「以租代買」的方案。陳忠廷表示,一般說來,變流器壽命約五到七年,台灣現有的太陽能設備,都已經到了汰換的年紀,但不少原製造商都已經結束營業,市面上很多「孤兒變流器」,於是盛齊推出一個租賃方案,太陽能發電系統擁有人,可以用三年三十六期租賃的方式,裝置SolarEdge最新的設備,用發電賺來的錢支付租金,三年到期,SolarEdge的設備費用也付完,直接無償轉移,盛齊還提供長達十二至二十年的保固。
這些「全都是她想出來的啦!」他轉頭看看身旁的「陳協理」,只見陳均宜淡淡地吐出一句:「我對賺錢的興趣,都很高!」也許,這就是接班吧!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9/post/202009030011/28
♡
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日商半導體設備商工作性質?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日前錄取某日商(某數位相機廠)半導體設備商設備維護工程師, ... 而此設備商工作需離鄉背景在外租屋,底薪約31k,工作滿一年後月薪可破50K(不含 ... ... <看更多>
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設備工程師... - 保聖那管理顧問台灣分公司Pasona Taiwan 的推薦與評價
【熱門職缺看這邊】日系大手半導體設備商-設備工程師(06174) #知名#應屆可#全球知名#半導體設備商#國際化#設備工程師▻工作內容: 1.半導體設備裝置維修售後服務(1) ... ... <看更多>
日商設備工程師 在 [心得] 這幾年在台的日商-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沒權限、借友人帳號代波---
這3~5年和友人兩個人幾乎在台灣主要的的日商幾乎都面試過了、
也都幾乎順利有拿到offer。
本不想寫這些斷自己後路(畢竟日商很重視隱私的..所以日商名跟面試薪資就不打了XD)、
但看到某些找日商工作文章、來寫寫心得好了
因為不是這1~2年的、可能有些偏頗大家就參考看看就好。
在台日商有設工廠的幾乎不多、多半是辦事處或是營業據點
所以徵才多半偏向客服工程師CS、營業工程師、技術工程師、營業等
(所以要去台灣顧客友達或是包子店、台積電罰跪)
在台灣有工廠的就會開製造、設備、品保、研發工程師的缺、
不過台灣工廠幾乎都是在做代工、研發端技術還是在日本...
所以在台灣有工廠的主要還是在售後服務跟品質保證、跟在地化costdown,
掛名研發工程師也是台灣的顧客有問題,想辦法在現顧客問題後、回報給日本技術端。
顧客有問題、知道答案也無法直接回答,要詢問日本技術這樣回答OK嗎?!
確認沒有問題後才能回答。
或是帶著日本工程師到顧客哪裡當翻譯XD...
真正在台灣做研發的日商...真的很少XD (這跟日本人資料保密有關阿)
1.日商大概可以分為幾種:
A.幾乎原封不動COPY日本工廠
這種日商多半福利還維持一定的水準(但跟日本原廠比就差很多),
廠內駐台日本人比例多
上面的總經理(台灣社長)多半還是日本人->但大概3~5年就要換個人頭適應
判斷方法:可以看他有沒有制服、在日本是屬於大廠嗎?!
在台灣設廠有小於10年嗎?!上面的BOSS是日本人嗎?
是否有多到不可思議的5S警示標籤XD、連樓梯都有畫線
有沒有做健康操、早上要先打掃之類的。作業SOP一堆
好處:幾乎跟日本廠一樣有交通津貼、租屋津貼之類的補助
廠內日本人多可以練習日文XD
早期建廠都會把優秀的日本人派過來、
可以學習到日本製造業的精神
底薪低、但至少16個月以上
幾乎都有加班費XD
壞處:如果是在建廠期、那大概會累到翻。
如果是在穩定期、那權力的核心就是被一堆建廠時期在的人掌握住了
可能鬥不過老屁股、流動率高。
或是做得再好、日本人也不可能升你。
上面派過來當你老闆的課長可能是個菜逼八的日本人
B.日皮台骨
多半早期COPY日本廠、但後來人事精簡或是台灣廠量產安定後(超過10年以上)
廠內可能只剩下幾隻日本人、
制服可能依照台灣民風有的就取消之類、但5S、SOP還是保留
最上面總經理(社長)可能換成台灣人、但最終決定權還是不再那位台灣總經理身上
好處:公司安定.工作量輕鬆.大概加班也很少<--公務員
壞處:Costdown...所以原本的津貼幾乎都取消XD
但底薪沒有增加XD
然後還是一堆5S、SOP但只剩下標語跟框架了
日本SOP的精隨已經不見了、變成現場作業員綁手綁腳的東西了
只要一出事(MO或是勞災)就會往上亂加條文XD(卻忘記日本人SOP的精隨XD)
變成只是用來應付顧客監察用的
只要新人犯錯就會一直被一群老屁股抓出來鞭打(薪水低、內鬥兇)
一堆台灣老屁股猛抱日本人大腿
2.找尋在台日商的方法
A.透過人力仲介(保聖那、英創等)
好處他們會介紹一些隱藏版的日商給你。
三菱集團(三菱重工、三菱化學之類的)、住友集團、XX集團的
不過多半只有在台灣有辦事處、然後偏向營業職
或是在創社初期(多半會有日本研修3~6個月簽約3年之類)
B.104、111、123人力銀行
通常在台的日商很多都會取名 台灣XXXX。
在加上日文、工程師多半可以找到很多職缺<--所以無法理解為何有人說找不到XD
之前在我的104儲存的日商就超過150家XD
C.科學園區的公告
通常會有那些日商來台投資的消息、或是建廠落成之類的
D.觀察機台、藥水
目前台商很多都還是使用日本機台、或是日本光阻、藥水的
留心看一下是哪一家的...再去估狗看看。
多半會有在台灣設立辦事處XD
3.薪水
就....低低低。
認識的台大碩材、N1、TOEIC850的新人 在某日商42000X16
(一年可能70萬而已,第二年也不會增加多少)
也有拿過工作8年、全新45K、但底薪20K 奇怪津貼一堆
去GG或是半導體廠、其他美商可能就大勝2~3倍。
4.面試
A.語言:當然會日文是最好、但不會日文也OK
理工科的日文不太要求、可以通就好XD
只是當發生問題時、連溝通都無法溝通,
無法替自己辯解、大概只能等著被人黑XD
B.學經歷:然後學歷經歷太漂亮...可能會被質疑待不住
太優秀而不被錄取的情況很多。
日本人挑人都常不會挑最優秀的、但會挑最安定的。
優秀的人、不建議來日商就是...薪水低低低
C.通常會有2~3次面試。就慢慢打怪上去...或是重複跟一群人面試
有過7個日籍主管+1個翻譯面試我一個XD
所以投履歷到獲得OFFER時間會拖很久..有遇過2~3個月的
D.看跟你面試的人資、主管是台灣人或是日本人
有無拖鞋換鞋、制服之類,大概就推測出這個公司是屬與哪一個類型了XD
E.有些有很簡單的智商測驗或是筆試(翻譯新聞之類的)
5.推薦的日商(我覺得好的不一定適合大家)
三菱重工、三菱集團(不過三菱集團的...多半銀行作風很冗長..一堆公文龜毛規定)、
台灣東應化、台灣捷時雅、住華、住友集團(化學或分析)、台灣豪雅、
台灣大和、台灣日東、台灣荒川化學、日產、帝人、台灣黑貓、
台灣日油、台灣寶理、台灣村田集團、TEL(錢相對其他日商高.但操)、
台灣穗高、台灣日立化成、川崎重工、基恩斯...其他。
6.日商風氣
很多日商多半5S、打招呼、體操、報相連、上下階層很重視
(就算日本原廠現場亂的跟甚麼鬼一樣、還是會要求台灣子公司做到完美的5S)
就算量產穩定還是每個月會改善提案的東西、或是會有安全巡檢
(所以勞災安全防護相對比台商好)
有制服、要跳早操午操之類的、出錯就不停寫報告改善提案
日本人命令大於台灣人XD...就算那個日本講錯還是要造樣做的情況很多
多半會有蠻嚴格的競業條款..
可能A社跟B社在台灣是死對頭、產品對打,就會禁止跳槽
(但在日本、這兩家可能是敵友盟友互相贊助的關係<--日本現在也知道要連橫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53.25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458915078.A.AA5.html
日英文都要很順、早期不錯。但被XX之後就很多是派遣缺
如果對應GG(駐廠)...忙翻天可能性很高XD
推 MachiQ: 花王
花王就不熟....
03/25 22:17
推 issac0901: 真的推基恩斯嘛?感覺裡面人很像OP阿 03/25 22:33
台灣就算是研發工程師、或是品管也都是在做OP工作,只是必較高級一點的OP。
就日本人交代你幹嘛、你就只能乖乖幹嘛...
日本人好心一點會跟你講Know how...但多半是不會告訴你為何
這些know how就是日本製造業品質高的原因...所以他們寫了一堆sop
正常SOP A->B->C->D
台灣人往往會貪快 A->B->D...品質變差。
增加SOP步驟防止大家偷工 A->B->C->E->F->D...
這就是目前台灣在地化日商的問題點XD
推 coldbeerhere: 日商起薪就是低,敝司CS起薪38K起,年薪不含加班約1 03/25 22:38
至少當時他給我的感覺是很尊中專業翻譯的XD
公文一堆...不是電子傳簽.是紙本還有國小才看過得公文夾(紅、白、藍)
突發性加班少(因為日本人最喜歡事先排定好SK)、福利好之類(員工旅遊等)。
然後還是有制服、廠內多半外勞居多(潭子)、
有鐘聲提醒員工作息、並附設監視器監視員工的安全XD
拜訪貴公司時~不小心注意到的XD
畢竟我幾乎都沒有進入這些公司服務、聽人資或是面試官講的都很美好XD
只是光罩越來越大越來越重,但面板線寬要求越來越精細、
機台又有點老舊之類的
目前都是機台技術維修保養、製造部、品保為主。
廠內留動率極低...很難得會在104上開職缺。
算日皮台骨、分家後流動很大
推 enix09: 豪雅去年底有拿技術部的職缺... 薪水真的有點傻眼 03/26 00:22
日本公司的技術課=台灣的設備課
很多半導體廠就屌打日商了...但他有加班費.半導體廠是責任制居多XD
豪雅還有租屋津貼、交通費補助之類的。
人資妹妹有一個還蠻可愛的
推 wanderincs: 三菱重工真的是日商內的神級公司了QQ... 03/26 00:33
三菱重工不是神級的XD 真正神級的沒有在上面->多半都是很低調的公司
台灣人面試覺得你不錯、可能就會請總經理(日本人)出來問一下
決定權在總經理身上...裡面妹還蠻正的
伊藤忠算是代理商吧。所以會夾在日本原廠跟台灣顧客中間
壓力看個人、但薪水不錯是真的(含遮羞費?)
※ 編輯: heuer (27.253.251.10), 03/26/2016 00:59:00
主導權還是在日本、面試一面都台灣人工程師副理?!二面日本人
小小實驗室放分析之類、沒有制服的樣子(據說有工廠端但沒去過XD)。
LCD材料比不上日本其他大廠、價格又低不過台廠XD
福利不知道
設備商主要對應還是顧客。所以必須on-call去顧客那裏跪鍵盤。
(畢竟顧客機台有問題、會影響量產有的沒的)
然後你知道台灣的顧客又有點有錢是大爺...常常要求highlight一堆
因此日商的設備商沒有比較輕鬆、錢也沒有正規半導體設備高
材料商的話...推薦。畢竟如果做化學、化工的話
日本的公安做的比台灣好許多、
至少日本化工廠的抽風防護面罩都有按照規定保養設立
日本很多都是安全第一、台灣是costdown第一
推 jojopa: 請問雷泰光電呢
這我就真的不熟了
03/26 01:56
近幾年就...
大衣外套拉鍊要拉上、走路不能手放口袋之類的。
轉角處要看哈哈鏡、禁止奔跑快速走動.
在加上他被併之後、大量使用派遣之類、福利就有點下降
加上要讓廠內日本人也放新年、回家掃墓之類,比台商假期多許多
早年在新竹某辦公大樓內有分析儀器。日本有做光阻、顯影液等
建廠期間還蠻多很厲害的日本人來、有2次面
面試就台灣人資跟日本技術、台灣的人資部長人很好。
印象中是16個月、他有一半是長春出資的、中日合資、福利也有一定水準
目前耐熱膠帶、導電膠帶、偏光板還是很強。
在台灣分為日東電工(高雄有廠、台北技術服務?)跟 日東光學(台中)
但在台灣...早年20個月,近年據說年薪一直縮水的樣子
不能因為這間公司達不到你的要求,就說爛阿
Disco早期一堆人想進進不去。這幾年我就不清楚了
三菱重工主要跟捷運或是高鐵施工時、會有相關的合作
(外加一些歐洲廠商。所以他很吃語言-中英日)
日本本社真的一堆怪物神人就是了XD
這幾年在日本看台灣、台灣的確市場小、景氣也在萎縮、
日本公司幾乎直接把重心擺在中國了。但少數日商會直接放棄台灣
台灣有點類似立足台灣放眼世界,進可攻退可守。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台灣的小工廠有很多打進世界頂級的產品裡面...
例如DYSON,FACEBOOK,美國軍事用產品,歐洲車用品,外太空用品、人造衛星、航空業
日本商社藉由這些慢慢進入原本很難進入的產業...
台灣公司真的有無限的可能、這是我這幾年看下來的感覺
也是目前我在努力的東西(讓台灣中小企業跟本社WINWIN)
但為何日本人不直接去中國設廠...有想過這問題嗎?
品質、機密洩漏、勞工奴性等...
的確技術性的關鍵很難碰到(日本的情報保護很嚴格)
所以日本幾乎開始採取策略聯盟(合縱連橫)這是真的。
在台灣可能是死對頭的日商、在日本的高層可能意外關係很好
(我家人在裡面上班、獎金多、福利好、可以便宜價買公司產品、小孩有獎學金等)
但20年前一波波裁員就有點變調了XD
超過20年的日商...其實會很容易看到某一種狀況
就是日本高層下命令A -> 台灣中高階幹部不鳥的狀況(山猴子大王)
然後日本派來的高層大家都3~5年就走、很難有心在台灣子公司改革或是推動什麼
或是改革到一半 調回日本之類的、某些改革就不了了之
所以很多台灣子公司的問題、可能日本本社也知道
但就無法動、沒人沒時間、或者量產必須靠台灣人..
再加上日本人講'和' 所以對那些山猴子大王也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到'和' 日本通常提拔的台灣人多半不是有能力
而是能力一般但就人和不得罪人的人
加上日商多半升等多半看年資非能力、待久了那個位置就是你的
所以長久以來一直往上升的就是沒甚麼能力但穩定性夠的人
(換個角度想..這些人因為能力不夠所以找不到好公司、只能留下來)
然後可能40歲當到課長、部長 年薪150~250萬,
每天上班爽爽蓋章(重要決策不會交給他)
5~6點就下班回到家...CP值真的超高。
所以日商真的適合待久,才能看得出她的好
勞保投保金額可能是底薪、以後退休年金可能會有相關
所以公司久一點有山猴子大王的、發生問題可能就會自動壓下不讓日本人知道
因為他們也討厭寫報告、然後不小心讓日本知道的話、就隨便找個菜鳥頂替就好XD
台灣印象中廠房在台北基隆(不確定)...
好像只有營業、技術支援、跟捆包(把母公司寄來的東西、小分出去)的
推 jasontmk: 推~~~~ 03/26 12:31
推 jjwei: 有看有推 03/26 13:05
長遠以來看 日商的確是很好的選擇
年輕30幾歲辛苦一點 但至少可以陪家人成長
當你40、50歲 時當爽爽蓋章部長 爽爽8點上班5點下班 年薪150~250萬
又不太擔心中年失業的問題...cp值不高嗎?XD
在日本他算是世界頂級的分析實驗室(可以自行研發想要的分析機台之類的)
除了專門分析的外、其實可以往品保走。
日商幾乎都有品保、品保在日本是權力很大的部門只是在台灣...
品保很多都會要求要要分析之類的
但日本設備商壓力沒有 那樣大->畢竟研發都在日本
或者他已經位階在 部長、協理 之類的才有可能這個價碼XD
或者他是派駐台灣的日本人 也有可能是這金額XD
但巷子裡內行的都知道福利很好XD
大概包山包海他都有做、雖然住華算是 日皮台骨的公司,
但他真的算是台灣在地化後很好的公司,福利、薪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台灣京瓷 他的創辦人很有名阿 稻盛和夫
不過福利詳細狀況.不太清楚...有神人可以補充嗎XD
在日本技術都算是世界前面、但在台灣不知道
村田機械 在竹北、台北、台中、台南都有辦事處(全社大約200人上下)
駐台日本人偏多、然後英文也都不錯、然後常常要視訊開會
社內日本人很多都是關西人(可能因為他起源在京都吧)
年薪約15個月、薪水也不會加一堆津貼有的沒的、給薪大方
表現好、裡面的日本人也會很大方給予獎勵獎賞
→ kerorofrog: 我知道京瓷巨蛋 03/26 22:42
真巧、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XD
日商面試很麻煩、就是因為他們很挑人、會去挑符合公司風格社風的人
所以....自己去面試跟面試人談看看才會知道
然後據認識的人資說、新的日商在台設立多半會去那個區域拜碼頭
有默默協議不互相搶人...
(在A社上班想要跳到新成立的B社、可能投履歷給B社都會被無視XD)
推 popxpopxpop: U質好文!
03/27 00:50
台灣PANA跟SONY的營業還蠻常互換的(因為台灣業界圈子就那樣小)
目前重心移往中國...所以中國設立了一堆據點XD
在日本幾乎跟住友集團一樣,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在做
台灣福利不錯、保17個月,租屋津貼5000、還有交通津貼、
語言津貼、國內外員工旅遊等。
不過新人價大概就3萬5左右、往上一個階級薪水就往上加1萬左右
還蠻多面板廠的跳槽過來XD
好不好在個人、老話一句看你要的是甚麼?!你的個性適合甚麼?
如果連你自己活到二三十歲都不知道、我一個路人怎樣幫你推薦?!算命摸骨?!
短期想要賺很多錢、那可能去台商美商比較好。
想要找個長久職業,那可以考慮來日商。
但一旦跳到日商底薪被砍、在日商幹了幾年想回台商可能薪水就跟瑞凡一樣回不去XD
日商OJT幾乎都很確實、不會跟台商要求即戰力上班3天就讓你自己一個人負責
但相對可能比台商重視師徒制
上班時間比較少跟台商一樣 講543聊天,上班時間就專心上班
工作速度比台商來的沒有效率 工作步調緩慢(很多東西都要開會確認再確認)
所以相對開發研發商品、所需的時間比較長
台商大概每一季新產品量產
但日商大概要驗證驗證在驗證...考慮一堆風險評估後沒問題才會量產(1~2年的研發期)
是好處也是缺點、就看自己怎樣想、適合怎樣職業
因為借帳號、所以之後不再回應關於XXX公司怎樣之類的
問路人不如面試問面試官、或是人力仲介、或是去日本的母公司官網看一下就知道
好的公司都會有CSR...有這個的通常不會太差XD
年薪低於16個月以下、可能就要考慮看看了.
可以忍受日商要求一堆規定 卻只給低薪香蕉之類 但可以陪小孩成長
不過常看到日商待久的人、都很死板.不太會變通.
(可能依照SOP作業習慣了,日本人也不太喜歡太突出顯目的人XD).
但弊公司是 報相連、也避免跟波菜搞混XD->
問題發生馬上報告上級、然後開會討論未來方向、然後再連絡相關部門未來進展SK等
但你知道目前最夯的是 相連報
尤其是小日商(50多人) 裡面的人都 中高年齡(50左右) 然後就斷到30出
但30多多半稱不久就跑了、因為中高層的一直在害怕自己被幹掉、
有厲害的新人進來可能就聯合幹掉 逼走新人
某家公司的副總、每天做的就是蓋章、
然後翻譯總經理講的中文(因為那間公司的總經理很愛講中文XD)
每個月爽爽20萬、上班泡茶聊天、早早下班回家<--因為內部監察會看到一些奇怪的XD
台商的位置更少、而且台商副理以上都要每天回家都要連VPN回公司發信
那個CP值高?
常看到 老作業員(高中就近公司幹了20年)、然後叫 係長(碩班畢業幹5年)
像在叫狗一樣XD
大公司應該有的福利通通沒有...所以真的不推薦來日本當派遣員
正社員對日本人的確不好當、大學畢業沒有內定那可能一生就GG了
所以常有派遣員覺得這外國人連日文都說不好、怎麼可以是正社員之類的阿
※ 編輯: heuer (27.253.251.5), 03/28/2016 22:34: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