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can’t reply]
高等法院第一庭的證人席旁,有個矮身木架,擺放了審訊相關的Bundle。 文件夾每個逾吋厚,約五六個排列在書架上,審訊談到那一份文件或證物,便需要從架上的文件夾中取閱出來。法庭很多時間就是消耗在翻查相關文件的程序上。文件夾背脊貼上了白紙告示,註明了這宗案件的編號及控辯雙方名字。
這宗案件為「HKSAR v. TONG Ying-kit」(香港政府v.唐英傑)。香港法庭文書處理,細緻非常。姓氏TONG全為大階英文字母,名字Ying-kit 中大小字母分野,讓人明瞭這組英文字需要連起來理解,但中間的「-」號又剛好分開了兩個中文字的粵語拼音。
唐英傑是誰?去年夏天之前,他不過是一個廿多歲,讀書成續欠佳,曾於台式茶飲店工作,後來到日本餐廳做侍應的香港年輕人。一夜間,他從藉藉無名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全港甚至全世界都知道的人。
只因他於港區國安法實施首日,即2020年7月1日,駕駛了一部電單車,被指衝向警方防線,車上插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成為了港區國安法第一案的被告人。從此命運被改寫。
國安法首案開審後,連日來,歷史學者、政治學家、傳播專家,到庭上解說「光時」口號,是否有分裂國家的意思。然而學歷不高的唐英傑自己想甚麼?他想甚麼和案情有沒有關係?
24歲的唐英傑,身型壯碩,已還押逾一年。在三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押解下,進入犯人欄。連日審訊,他都穿同一套衣服。深藍色的西裝外套,黑色恤衫,配襯黑色領呔。同色系的領呔和恤衫融為一體,無聊時,他會用手指把玩領呔。
這天是審訊最後階段,控辯雙方律師「結案陳詞」的日子。唐英傑進入犯人欄後,三位法官未出來之前,律師團隊走到犯人欄旁,跟唐英傑商討甚麼。
律師們透過金屬欄柵送了文件給唐,而唐又俯身聆聽意見,多達九人的律師團隊有老有嫰有男有女,圍着犯人欄談笑。有些時候,律師們和唐談得輕鬆,抑壓着的「嘻嘻」聲在寧靜的法庭後方傳出來。
此案關於唐英傑的資料,有時是控方披露,有時是辯方提供,但唐自己沒有選擇出庭作供,只有他一名前僱主出庭作證。這位旺角台式飲品店老闆娘,指唐在社會運動期間擔任急救員,在案發當天約了唐到銅鑼灣吃午飯。
警方則從唐手機裡截取了社交媒體紀錄,對話裡,唐與友人於案發當天,收發過海隧道有設置了路障的資訊,而唐亦提時間「沒有遲,銅鑼灣未聚夠人」的說話。但辯方律師解釋,唐是社運的急救員,當天預備替傷者急救,而也約了友人在銅鑼灣區吃飯。
辯方今天翻出了唐英傑的中學成績表。辯方大狀Clive Grossman(郭兆銘)已達八旬,他手震震,口震震地拿着唐的成績表說:「中三那年,他的中史分數,一百分滿分,他只拿了五十分;全班130人,他考第124。」顯然,郭資深大狀想說明,唐英傑沒可能理解深奧的學術知識。
唐的爛成績,在辯方口中是說明他不知道口號的歷史意義;但對於控方來說,唐英傑在香港接受教育,有讀過中史課,而當日是七一香港回歸日,國安法生效第一天,加上關於國安法的報導已沸沸揚揚,控方周天行專員指,唐不可能不知道這支旗的意思。
周天行請法官翻看一個港島彩色地圖,周天行指出,唐英傑當天開着電單車,從東區海底隧道到港島,卻沒有直接去銅鑼灣,而是先到中環、金鐘、再繞回灣仔,先後經過(周指是衝過)四個警方防線。而從社交媒體截圖可見,唐知道自己在幹甚麼。
周續形容,唐四次被警方防線要求截停,但繼續駕駛,其中一次被射胡椒球也沒停下。控方指,唐非但沒停車,甚至加速,最後令三個警員身體「受嚴重傷害」。而現場圍觀人士拍掌歡呼,可見唐的行為嚴重危害警方及道路使用者安全。
相反,代表唐的辯護大狀郭兆銘則指,唐經過首三條警察防線,沒有直接衝向警察,而是繞開了,而第四次發生意外時,煞車燈一度閃亮。
郭資深大狀認為,「這不是恐怖分子的行為。恐怖分子不會按煞車掣,他也不會在社交媒體約人去吃飯,或帶急救用品出去。恐怖分子自毁之前不會說,我要約人去吃飯。」然而法官們卻指出,證據指當時煞車燈有亮起,但有交通意外專家卻指,其後車速是減慢還是加速沒法知道。
郭資深大狀又指,控方形容三個警員嚴重受傷是誇大了。「電單車不是致命武器,它不是機關槍。他在車上掛着那支旗,可以說是在showoff (炫耀)。但控罪說『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實在說不上。現場的圍觀人士,在拍掌喝采,那不是感到危險的人會做的事。怎能說公眾安全受威脅呢?」
郭更說,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也不見得受影響。法官杜麗冰此時指出,有證據指當時附近有一對年紀老邁的男女長者,正想過馬路。但郭堅持,沒有人感到危險。
郭資深大狀續指:「那是示威的時候,很多人在街上,街上很多人不滿政府,不滿警察。但說他這個行為嚴重危害社會,達至恐怖活動?說不上。控方引述的警方調查只證明,有人舉『光時』旗,有其他人喊港獨口號,但不能說所有人都同意其港獨訴求。」
控方周天行專員,今天帶出了要理解口號除了參考專家,也要考慮口號的 “ordinary meaning”, “ordinary understanding” 。周專員並引述案例指,常人理解口號意思如何,已可達至煽動入罪理據。
至於爭拗多天的專家意見,控方的周專員認為,包括辯方專家也同意劉智鵬教授對光時的理解(帶有分裂國家意思)是其中一個可行的理解。
周專員指控,辯方雙李專家指「光時」意義抽象又多樣的報告,不可靠又不可信。周專員指,辯方雙李專家(Eliza及 Francis)並非歷史學者,辯方報告裡的研究,也不是特意為此案進行,又指焦點小組的調查員在調查時發問了「引導性問題」。
但辯方的郭大狀則多次強調,法庭要小心不要隨便否定兩位辯方專家意見。「Eliza及 Francis是其領域上具權威的學者,兩人做的研究、著書、教學,均通過嚴謹的學術標準。控方劉智鵬或許是稱職的歷史學家,但劉智鵬教授不是政治學者,也不是政治傳播學者。Eliza及 Francis是真正的專家 (They are experts in real sense) 。」
今天代表辯方發言的郭兆銘資深大律師,年屆八十,眉毛稀疏,胖得有雙下巴,鼻子尖尖,耳朵卻特大。他在英國出生,曾於南非讀書,他嗓子陰柔,以英語提醒法庭:「正正是因為Eliza及 Francis的研究,不是特別為此案而做,而是他們老早以學者身份進行,更顯得他們是獨立而且不偏不倚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學界一直是這樣做研究,他們的方法受國際學術圈子認可。」
郭資深大狀,不時調整頭頂的假髮,或扯一扯身上的大狀袍,或在說英語的時候伸伸舌頭,舐舐自己乾涸的唇:「希望法庭不會說,這些專家的意見,我不用去理會,指控這些專家們是錯的,甚至說專家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兩位學者告訴我們,社會運動的口號是抽象的,供人各自解釋,因為口號不只要帶出實質政治訴求,還要表達情感,團結群眾。」法官杜麗冰深思着,嘴唇緊合,神情嚴肅。
郭大狀也提及,控方證人劉智鵬教授,自己曾陪伴嶺大校長現身2019年7月「光復元朗」活動:「劉教授自己出現在『光復』活動,卻說自己不知道活動主題,也堅持自己不是參與者,只是去關心學生,這種說法很令人懷疑(suspicious)。」
控方還指辯方專家一個「關鍵性缺失」在「時間脈絡」不足,即「雙李」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2019年,非案發的2020年。郭資深大狀在自己的總結中幽了對方一默:「吓,時間脈絡的欠缺,好像控方專家犯這個錯誤更嚴重,劉教授指口號意思幾千年不變,他好意思去挑戰辯方專家幾年或幾個月的差距?」
郭資深大狀,肚腩大大,說話帶有老派英式紳士的幽默感。對於控方的指控,例如舉起「光時」旗有煽動成分,是恐怖活動,郭資深大狀攤開他的老人手掌,不住反問: “What? How? Why?”
控方指梁天琦本人支持港獨,故「光時」八字有港獨意思;控方指此八字在中聯辦外被叫喊,故「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郭資深大狀連續用英語輕輕而高音地反問,說話時縮起他那佝僂的肩膀,攤開滿佈手筋的手掌: 「“So What?” 梁天琦怎樣想,被告人怎知道?“So What?”中聯辦外的活動,被告人連去都沒有去,他怎知道?」
郭大狀重申了Eliza及 Francis的意思:「口號意思是多元的,抽象的。」他舉起了右手拳頭,舉向天:「正如我喊:『Let’s go out and fight for our rights!』(我們出去爭取權利。英語fight有『打鬥』和『爭取』雙義),你可以理解為我要去寫信給報紙投稿,或參選議會,或者出去打人。一字歧義,是常見之事。」
「Eliza及 Francis提過,發訊者若想表達清晰的意思,會挑選一個意思更清楚的詞,不會選一個抽象的字去表達。『光時』這口號意思不明白,並不像『我們要去打林鄭月娥 (let’s go and beat up Carrie Lam)』那麼明確。」郭大狀語氣在說笑,但法庭裡卻沒有甚麼笑聲。
國安法首審,條文意思如何詮釋,萬眾觸目。這天,法官也曾和控辯雙方討論條文的法律觀點。
代表政府的周天行專員,提到「恐怖活動」罪行時,指出「光時」旗幟是一支帶有「政治議題(political agenda)」的旗幟,會向附近的人宣揚其包含的分裂國家意思,嚴重危害社會。
此時,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提出,根據國安法「恐怖活動罪」相關條文(24條),「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恐怖活動…..即屬犯罪。」陳官指,這條文是談活動(activity)而不是政治議題(political agenda)。陳官強調「的」這個字。而24條的細項指出,活動包括暴力、爆炸、縱火、破壞交通、干擾水電通訊等。
陳官解釋時,杜麗冰點頭。
周專員呢喃回應:「對,字面是這樣。」
彭寶琴插話:「不只是字面,是條例這樣寫,恐怖_的_活動,不是關於政治議題。(Activities intended to cause grave harm to society, not about political agenda)」杜官再點頭。
周堅持自己在提供事件的背景。彭官再重申。「我恐怕這一條法例不是談口號或談追求政治議題,而是關於破壞社會的活動。周先生,你是否接納這樣的解釋?」
周再說,因為唐的行為是針對警察。
彭官及杜官再重申條文是談「活動」。
周最後同意,恐怖活動罪的焦點是在「活動」一字上。
至於關於「光時」口號的控罪,則是國安法20條「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
彭寶琴問辯方,光時口號多義,為何郭大狀說「應當無罪」,兩者關係如何?彭官指出,「煽動」於口號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口號在這個考慮了歷史及處境,合理地造成一個事實,是口號有可能去煽動 (capable to incite)。第二部分,是指被告人當時的理解,有沒有犯罪意圖 (Mens Rea刑事意圖)。
而根據控方劉教授的報告,劉也承認,被告人車上插旗時腦海想甚麼他也不知道。於是大家在爭拗第一部分,即「光時」八個字,可不可能在不考慮唐英傑想甚麼的情況下,造成煽動。
郭資深大狀澄清,辯方認為,尤其考慮要對被告人公允,若有其他可能性,根本不應入罪。郭的話是指,這口號太抽象,根本不可能煽動 (the slogan is too vague to incite)。
最後,代表辯方的郭大狀,呈上了唐英傑之前的刑事紀錄,唐曾收過超速和受限制時間駕駛的告票罰款罪行。彭官指,現時唐被告三項罪,兩項和國安法有關,這些駕駛案底不相關,可以理解唐沒有「犯罪傾向」;然而第三項交替控罪,是和駕駛安全相關,則這些案底則要考慮了。
控辯雙方結案陳詞延續了一整天。下午四時許,大家也不知道,結案陳詞是否可以這天完成。
郭資深大律師未完成發言,他望了望時鐘,顯得有點擔心。結案陳詞的流程是,控方先說,到辯方再說,由於控方先說,辯方可以回應控方的話。
郭大狀不好意思的說,「我擔心之後要讓控方回應我,不夠時間。」此時杜麗冰法官微笑回答:「他 (控方周天行專員) 不可以回應,被告人擁有最後的回應權利。(He can’t reply. The accused has the last word.)」
戴了長方型眼鏡,年紀比郭大狀年輕,黑色短髮以Gel鞏固得竪起來的周天行,望了一眼他身旁的郭大狀,沒說甚麼,低頭做筆記。
這天所有程序完畢,三名法官宣佈,一星期後的7月27日下午三時,將會宣佈判決。
周專員向法官表示,當天他有事缺席,由另一位同事頂上。
而國安法案件,亦會排着隊開庭。
專家證人會不會再次在法庭就示威口號的意思交鋒,還看一周後,第一審結果如何。
(圖為今天替辯方結案陳詞的資深大律師郭兆銘 Clive Grossman)
日本 老人 的 黑色 幽默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 5/10 下午一點,就是本屆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影展開放售票的時間,也非常高興上周六能參與這場盛大的選片指南,和大家介紹自己心儀的作品,與多位優秀的影評前輩和聞天祥老師展開深度討論,更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與鼓勵,裡裡外外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之一。而前幾天來不及分享的,是自己全數觀賞這六十六部入圍作品後特別喜愛的片單,無論是學生作品,今年的入圍影片平均水準之高,題材廣泛,且部部精彩好看。
⠀⠀⠀⠀⠀
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88海水浴場》是我尤其欣賞的,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經營麵店的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不堪的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還有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 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最喜愛的應該可以說是《88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想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1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
⠀⠀⠀⠀⠀
實驗片想提呂柏勳《#聽說他這個人》,這是一部令人越看越奇妙的短片,像是實境秀般實驗觀眾也實驗此項計畫的參與者,藉由對一個人的描述拼湊出不同長相,再讓他其他人來猜測這些長像的性格、職業、人際關係云云,不但挑戰了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也呈現出人性荒唐的一面。
⠀⠀⠀⠀⠀
學生劇情片,欣賞的作品有不少部。首先,范文翰《#啊朋友再見》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講述「兩個生無可戀的男人,與一場終究徒勞的冒險」,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郭玄奇《#迷藏》也頗為精彩,以青春期的同志情慾觸動為主軸,捕捉十三歲的彆扭男孩,在欲望萌發之際漸漸封閉自我,又渴望他人傾聽,於是選而透過交友軟體獨自摸索未知的世界,導致現實生活處處碰壁,透過微妙的情愫與青春的迷惘,細膩呈現多數人成過程必然會面臨到的孤立、無助與脆弱。以外籍配偶、新住民等議題為主題的劉純佑《#紅色》、吳郁芬《#入世》也值得細細品味,在文化差異與外來身分下,這些異鄉人所遭逢到的各種問題,每個環節的深思熟慮、設身處地的切入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
⠀⠀⠀⠀⠀
另一方面,戴薇《#無家女孩》相當動人,一位失去母親的小女孩與一位白髮蒼蒼的拾荒老人於城市一隅相遇,兩人沒有過多對話,台詞卻耐人尋味,一老一小的可愛互動十足呈現出家庭的雛形,在生命的關鍵時刻位對方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勾勒出疏離都市中一抹真摯動人的風景。嚴京威《#季候風》也不容忽視,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
⠀⠀⠀⠀⠀
學生紀錄片特別推薦其中兩部,江孟謙《#火中跳舞的蝴蝶》將街頭藝人勇於追夢的成長經歷說得光彩奪目,那是發生於我們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一對年輕情侶不受框架侷限,創立了火舞團,受過傷、碰過瓶頸,依然咬牙堅持下去,宣告著自己的人生必須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蔡佳璇《#游移之身》是講述同時具有跨性別者與同性戀者身分的 Erica,游走在男女之間、日本與台灣之間,選擇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承受父母的難以諒解,努力透過自身故事,去教育這個社會如何變得更友善、更寬厚。
⠀⠀⠀⠀⠀
⠀⠀⠀⠀⠀
▍5.28 - 6.6,光點華山電影館
▍2021 金穗影展售票資訊:https://bit.ly/3beZf1H
日本 老人 的 黑色 幽默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偷偷在生日這天與大家分享每月一度的八月份待讀書單,等等去朝聖大銀幕的《全面啟動》十週年紀念版,接著還有終於只差一步之遙《TENET天能》,往年看似樸實無華的平淡計畫,今年卻顯得有些奢侈;再者這裡也即將迎接得來不易的五周年,屆時再發文與大家回顧五年來的成長過程,近期也將有好幾波值得期待的贈書與特映會贈票活動,歡迎各位一起多多參與共襄盛舉。
首先,先來看極為精彩的八月選書《 #沼澤女孩》,也是 2020 年的愛書之一,這一位已經邁入古稀之年野生動物學家,寫起被全世界遺棄的少女隻身在濕地孤獨生存之過程,完美揉合了各種元素,懸疑、浪漫、成長、生存與自然寫作,深受各個年齡層與各類族群的讀者喜愛,銷量憑著口碑逆勢成長,藍燈書屋行銷總監甚至表示自己過去 30 年間未曾看過這種神奇的銷售成績,這部犀利、美好的小說孕育於北卡羅來納外灘群島的海岸溼地,孕育於溼地的韻律及陰影中,用華麗抒情的散文包裹著作者內心的奧祕,從一個遭人拋棄的孩童之眼,檢視了北卡羅來納海岸的孤寂溼地,由於她的孤絕處境,我們才能真正張開眼睛,在她所身處的私密世界中,看到各種奧祕的美好及危機。《沼澤女孩》以千軍萬馬的氣勢在全球創下超過六百萬冊的傲人成績,不但售出 41 國版權,持續蟬連各大暢銷書榜相當長的時間,也即將由瑞絲薇斯朋為改編電影擔任製片,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來是早已與大家推薦過美觀實用兩相宜的「 #維多利亞三部曲」,Sarah Waters 是用小說華麗考古的歷史學家,素有「狄更斯再世」的美稱,不但身為英國封建時代女同志情欲書寫第一人,以小說打破身體、階級、性別疆界,也開始透過文字正視維多利亞時代女同志的歡娛與認同。《 #輕舔絲絨》、《 #華麗的邪惡》、《 #指匠情挑》三部雖為獨立故事,卻有許多共通元素,同樣都深刻掌握時代氣氛,深入維多利亞時期底層,而獲此美稱。她的每一部作品皆經過龐大的史料研究,許多人設也其來有自,以縝密細節堆疊出時代氛圍,在角色的處境中隱約寄託對小人物的理解與對社會不公的剖析批判;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功力往往令讀者欲罷不能,新作每一發表必於暢銷排行榜高踞不下,同時也獲得文壇的高度迴響,堪稱當今英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平時總是偏好讀翻譯小說,這個月一字排開,意外被華文作家與日本作品攻佔,光是今敏就補齊了三部,分別為昨天已興奮分享的《 #海歸線》是他的首部長篇漫畫,一氣呵成的畫風、情節、呈現方式皆極其流暢且餘韻十足,他所關注湛藍幽深的沉默大海,無處不流露著神秘、敬畏、愛護之情,夏美躍入海中的身影就像是賈克馬攸眷戀海洋的溫柔,在新舊衝突、世代交替之間重新追尋傳統與自然的價值。其二《 #OPUS》是讀者所能想像最具今敏風格的長篇遺作,當科幻漫畫家永井力,終於完成他現正連載的漫畫《Resonance》的大結局:讓主角琳與邪教教主「假面」同歸於盡的分鏡時,竟意外掉進了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撞見正好撿到這張分鏡的琳,為避免被「神」賜死,琳一路逃亡,而永井力則為追回自己的故事設定,開始以他從未有過的視角理解他筆下所創造的角色。以及《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為今敏逝世後,講談社出版的紀念短篇合輯,共收錄 1984 至 1989 年間十五篇短篇,其中有九篇是第一次收錄進單行本,以及未發表過的 1984 年漫畫處女作〈虜〉,十五篇作品的內容主題各式各樣,有戰國時代的古裝故事、遇見幽靈的恐怖物語、溫暖但把玩「時間」概念的耶誕老人童話,還有今敏擅長的科幻、懸疑故事。
還有久違的兩本吉本芭娜娜《想想下北澤》與《 喂!喂!下北澤》,下北澤對於吉本芭娜娜而言,是裝滿回憶寶物的場所。在搬到下北澤之前,她有兩個強烈的個人回憶:一個是十五歲那年冬天,高中聯考失利的她在街頭感受到年輕人,這也是她與父親珍貴的散步回憶。另外一個是二十歲那年,在當地街頭目睹一對作風打扮都特立獨行、無視他人眼光的搖滾夫妻,讓她不禁嚮往起下北澤的生活。如今個人事務所選在下北澤重新出發的芭娜娜,藉由《 #想想下北澤》分享她在街區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滋味與獨一無二的回憶,將逐一消逝的店家和人們留在她溫暖如煦的文字裡。《 #喂喂下北澤》則是吉本芭娜娜十年來在台灣最暢銷小說代表作,獻給這個世間因親人離別,無助得難以啟齒、只想靠自己重拾生活,但時代氣息與精神狀態已然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當代少女,那些乍看之下混沌雜亂的醜惡景象,在不經意間變成有著精彩圖案的美麗風景,人生中種種經歷的事情和看過的景致都會在心中留下一席回憶,那是長存世人心中永遠不會消失的寶物。
因為特別獨鍾旅行文學,自然也不會錯過舒國治的《 #遙遠的公路》,1983 年到 1990 年這七年間,舒國治待在美國,其中三到四年,他開車到處跑,在別人上下班,憂慮工作的時候,他在美國公路上無休無盡地奔來奔去,透過小鎮理解美國,也理解生活。舒國治認為人生,要有一個時期放自己去流浪,去千山萬水地熬時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礪你的知覺,直到你能自發地、甘願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崗位做你身負之事,這過程,會讓人懂得活著的本質。
同時也一口氣入手兩本張亦絢的著作,《 #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寫台灣到法國念書的女同性戀遇上當地的一位異性戀男子,他們之間有戀愛的可能嗎?他們的關係能長久嗎?此書為作者寫作至今以來最喜歡的一本書,不但是寫給痛苦的訣別信,也是面朝人生的定情物,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我們都需要有如護身符般的小說。《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則為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的專欄文章集結,輯一「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從鄭清文、葉石濤、西蒙波娃、佛洛伊德、希薇亞普拉斯、伍迪艾倫,到《咆哮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與生活中的書法老師,「討厭」加上「過」字,話就有了後路,翻轉「討厭」的概念,其實背後是深情。輯二「有多恨」書寫各種恨,有的常見,有的冷門,包括恨勢利、恨偶像破滅、恨情敵、恨匱色、恨病痛、恨母親、恨採取立場等諸種恨事,把討厭與恨都進行到底,但絕不要「昏頭昏腦,想都不想」地進行,而要「步步為營,草木皆兵那樣警醒」地進行。
同婚議題在這個時間點繼續推向高峰,陳雪二十周年的《 #愛情酒店》稱為探求都會情欲的愛情之書,故事主軸由一位毫無生活目標與人生方向的女子寶兒,迴繞在和黑道大哥、帥氣女同志的情欲糾葛開始,再擴旁同性、異性錯綜迷離的戀情、內心世界,並獻給所有曾在深夜裡徬徨失措的人。還有代表作之一的曹麗娟《 #童女之舞》,收錄四篇短、中篇小說,〈童女之舞〉寫一對青春正盛的女孩對友情與愛情的想望和探索,少年情感焚燒著彼此的相遇,一段生死知己的離離散散,勾勒著最初的青春花朵盛開;〈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獲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推薦獎,寫 Tomboy 的掙扎、生命風化與悲涼,文字之中處處顯見曹麗娟的書寫才華;〈斷裂〉以短篇幅的形式,表達了一個黑色幽默般的的同性愛情故事,沒有看到最後,不會明白一切對話營造如何精彩;〈在父名之下〉刻劃情感的悲傷,更洞悉人性的生離死別,家族裡唯一的兒子,不容於世的性向,被父親亂棍驅逐,是對生命所有期待而錯亂的荒謬與無奈,父親逝去,所有的一切亦如風飛揚。
詩人王天寬的混血文集《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也令人相當好奇,熱愛電影、受過戲劇訓練的他,文字充滿了影像與劇場感,點到為止的抒情,卻穿插著懸疑的氣氛,巧妙運用了數字七,這數字彷彿是從無數歐美電視劇、電影裡擷取出來的凶案現場籠統印象所留下的印記。整本文集也像是精心佈置的一個迷魂陣,以〈七〉為名的篇章拆成七段,隔開了像似存在又不存在的七個房間,每打開一個房門,你就得到了某些真相。年輕作家高博倫《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是十則後青春時期關於「性」與「衰老」的故事,偶爾溫暖,偶爾黑暗,偶爾帶著痛感,好多年前眾主角們隱藏在城市一角掙扎活著,他們被逼視恐懼、回憶苦痛;陷於霸凌和反霸凌、家暴、傷害的反覆迴圈裡。他們說原諒容易,但忘記很困難;他們不怕不愛,只怕不懂得愛。愛與婚姻、性別與認同;青春和蒼老對話、死亡和新生交纏,探索之芽從暗處鑽出縫隙,在看不到的地方發光,直到亮光散去,沒入黑暗。
最後一本小而美的精裝書《 #愛麗絲夢遊仙境》此一版本也值得喜愛這個故事的讀者收藏,復刻了 1865 年初版 Tenniel 爵士的 42 幅典雅插圖,1862 年一位害羞、講話還會結結巴巴的牛津數學家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創造了一個奇幻國度,對三位女孩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掉落兔子洞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愛麗絲的不朽冒險之旅,三年後他終於以筆名 Lewis Carroll 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從此成為英國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女主角之一,再加上紅心王后、獅鷲獸、柴郡貓、假龜和瘋帽匠等奇特角色,構成了一本充滿諷刺與魅力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