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宇兄終於出版這本書了!論臺灣桌遊,只有他有份量出這本書;原本以為他早就該出了,但仔細一讀,不少發現、採訪,都是近年才增加的,藏品想必也是,唯有經歷時光的沈澱,才能釀出這麼醇厚的收藏況味。
我與他是大學上下屆關係,雖然就讀不同科系,當年也無緣認識,但肯定曾在校園中擦肩而過,我必然聽過他演奏的悠揚漢樂,他也可能聽過我的木屐跫音。出社會後,我關注他的部落格許久,到某日他貼出婚紗照,我才訝異這地點不是我的母校嗎?這才主動與他聯繫,開始書信往來。
我並未收藏桌遊,但從十餘年前關注他部落格的收藏至今,我一直從介宇的身上反省什麼才叫「收藏家」。以下是我為他新書《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完整收錄懷舊珍貴老遊戲》寫的推薦序。
〈論收藏家: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
我曾經在多次與收藏界朋友私下聊天時,舉介宇兄作為例子:收藏,就該這樣子。
雖然我以收藏舊書為主,與介宇的守備範圍大致不相重疊,但就我的觀察,他的收藏經驗,值得所有收藏家效法。因為他的收藏,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
「能早」這個條件是最難的。現在新手要投入收藏界,經常碰上的問題是:價格已經被炒得太高、物件已經掌握在大藏家手裡。比如說,現在才想收藏臺灣老明信片,網路拍賣一張價錢動輒破千,更何況再怎麼收,也比不過那些已經收集成千上萬張,必須動用抽屜櫃替老明信片分類存放的大老。因此如何洞察機先,比別人搶先收藏無人留意的好東西,就成為卓然成家的第一步。我有一位好友,大學剛畢業時便用實習領得的微薄薪水,買了一幅于右任;十年後于右任的書法在兩岸炒得火熱,他把早先收藏的幾幅于老作品送去拍賣,翻了幾倍價格結標售出,這就是「能早」的好處。
介宇起心動念蒐羅臺灣老桌遊,或許並非存心成為收藏家,也並非囤貨待價而沽,而只是為了撿拾童年的快樂回憶;但這種無心而為的質樸動機,恰好正是老天爺願意眷顧藏家的特質。他利用假日走訪各地鄉鎮的文具店,詢問是否有十幾年前的遊戲盤或紙牌遊戲,當時還沒有太多人與他搶購,而且這些老桌遊,在店家眼中往往也是放著蒙塵的滯銷貨,於是便能收得又多又便宜,這就是收藏「能早」,眼光獨到的功夫。
不過光是「能早」,僅僅收藏有所小成。要真正踏進收藏界,還得「能廣」。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見識到介宇收藏的廣度──光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富翁》遊戲,他便列出了六種外盒版本、十餘種類似玩法的遊戲盤。大富翁的房屋道具,居然能譜出臺灣工業的進化史。賽車主題的紙牌遊戲,也列出超過十種之多,根本已經一網打盡,只要是小時候玩過賽車紙牌遊戲的讀者,一定都能在琳瑯滿目的紙盒相片中,找到當年讓你廢寢忘食的那一副紙牌。
不但收的遊戲數量眾多,類別也廣,甚至旁及歐美的桌遊、日本的雙六,介宇在舊貨市集上,也是見一個殺一個,何止教人眼界大開,也令人腦洞大開,不禁想像:這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種桌遊?
雖然我並不是桌遊收藏家,不過提到日本雙六,我也收藏了幾幅。日本有許多雙六是報紙雜誌附贈的,所以經常配合時事,例如日本鐵道鋪設一萬哩紀念、猴年發行與猿猴典故相關的雙六等。我曾寓目與臺灣關係最深的雙六,是 1895 年日軍征臺的紀念,整場遊戲就是一路由北至南打下臺灣。然而由於價格昂貴,再者將戰爭作為遊戲,打的又是自己的先人,收藏起來總覺得怪怪的,是以並未入手。
我另一件日治時期的桌遊收藏,是文學家西川滿的散文詩集《亞片》。西川滿印製書籍的時候,在印刷廠看見工人利用午休時間玩「葫蘆問」取樂,他覺得這種版畫印製得很漂亮,上頭的傳統吉祥圖樣又有濃濃民俗風,便將葫蘆問這種遊戲紙附在《亞片》內頁。並由工人介紹的店家,又發現了「陞官圖」遊戲紙,滿版的字體設計讓西川滿一見傾心,便將「陞官圖」作為《亞片》封面,另外請宮田彌太郎設計藏書票,上繪玩陞官圖時要用到的「德才功贓」四面陀螺。本來這種遊戲紙由於長期使用、摩擦、折疊,歷經七八十年往往破爛不堪,但此葫蘆問與陞官圖由於黏附在珍本書之上,歷久保存如新,算是意外的收穫。
說回介宇的收藏。「能早」、「能廣」是作為收藏者的初步,然而要卓然成「家」,則非有旁徵博引、觸類旁通的研究功夫不可。閱讀本書時,看見整頁的各式桌遊固然令人驚奇,但真正使我佩服的,則是其詳細縝密的研究考證。
前面提到的賽車紙牌遊戲,我小時候沒少玩過,但從來不知道原來它有一個來自國外的源頭── Touring 紙牌。這類令人驚奇的發現在書中可不少:「幸福人」遊戲代理自美國出版的《Careers》、「李表哥」遊戲盤源自《The Game of Life》、《魔法風雲會》集換式卡牌遊戲在臺灣的源流⋯⋯介宇在書裡娓娓道來,彷彿老友從櫃上將桌遊信手取出,向你訴說它的故事,句句有典有據,卻字字不見學者架子。
具備「能早、能廣、能研究」這些條件,就已經是十足的收藏家了,然而介宇最難得的,是他善於主動挖掘這些藏品的故事,這使得他不僅收藏的是桌遊、是回憶,更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緣分。
一般人入手新藏品之後,開箱、把玩,然後收起來就結束了。介宇卻屢屢留意上面的出版資訊:是什麼公司?電話打得通嗎?還在原址嗎?發行人是誰?在書中他便親自去拜訪李平風、胡衍榮先生,以及聯繫張瑩鎮先生的家屬,挖掘這些老桌遊的創作故事,給予前輩桌遊設計師高度的尊重。
所以我說,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最後還能出書造福讀者,這是收藏家的最高典範。
我讀這本書時,每每分心至他處。想起在堂哥家冰涼的磨石子地板上玩《大富翁》,想起在朋友家大床上打《瑪莉兄弟》,想起在同學家研究《萬種棋盤》的西洋棋,想起自己在家盯著《倚天屠龍記》的迷宮想不通要怎麼玩。還有曾在文具店櫥窗裡看過的:《非洲尋寶》、《大家來破案》、《棺木殭屍》……我們這一整代人的童年,都在這裡了。
這本書是滿足兒時的夢想,是銜接臺灣桌遊的記憶斷層,是向前輩設計者致敬,也是給予未來臺灣桌遊界的啟發。
日治時期薪水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史上最貴的口罩是......?
翻開《中島商事株式會社商報》(中島商報),日治時期的皮製口罩是立體造型,菱形外觀像個「鳥嘴」,最高價的要 1 圓 80 錢。這在當時來說算是貴還是便宜呢?
若以 1934 年宜蘭公學校訓導薪資來看,訓導每個月薪水大約落在 40-70 圓間。也就是如果現代人基本月薪三萬,一副高級皮製口罩動輒上千元。
咦咦!難道是個名牌貨?話也不是這麼說。口罩歷經各時代的變遷,擁有不同的意義與用途,從防塵、防寒、防疫,到遮羞遮醜(?)這也難怪當時口罩的外觀和造型,與現在我們熟悉的不一樣。
現在路上仍會偶遇沒戴口罩的人們,隨身帶一兩個口罩在身上,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口罩國家隊吧。相信臺灣會慢慢好起來的。
#故事慢新聞 #從過去理解現在 #本篇全文開放
響應在家閱讀,現在訂閱故事即享 75 折優惠 ➙ http://bit.ly/storian
每週三篇文章,從歷史人物八卦、歷史上的大小事到慢新聞點評。你在家的時候,故事也在!
日治時期薪水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聊聊長輩農場文
原文:八田與一只不過蓋了一座嘉南大圳,而且是霸占祖先的土地,還收了水租,再把米強徵回日本,根本是殺父仇人,竟然還有不肖子孫稱他為台灣水利之父,反觀老蔣小蔣蓋了一堆水庫,竟然還不知感恩 (原文我貼在留言)
#事實上台灣早期的米非常難吃
先來聊聊日治時代台灣米的問題,首先在日本人統治之前,台灣的米非常難吃,產量也不大
#日本人的改量與大興水利
日本人在1910~20年代,進行稻米改良、米殼檢查、大興水利灌溉工程,不但米變好吃了,產量也大增,你要說殖民壓榨還是怎樣,你爽就好,老闆花錢送你去進修,你薪水變多了,也幫老闆賺更多錢,算不算壓榨你?
#台灣蓬萊米研究成功
台灣米一直要到1924年(大正13年)蓬萊米改良成功後,內地人日本人才願意買,1930年代台灣蓬萊米產值達最高峰,連帶台灣人口都增加了,人口從428.4萬到463.4萬。
這些成果,嘉南大圳功不可沒,當然八田與一就是值得在歷史上書一筆的人
#台灣人不吃台灣米
但台灣農民卻寧願買便宜的外國米自己吃(可能中國或越南),再把自己種的高價蓬萊米賣給日本,日本政府對此很頭痛,1928年實施外國米輸入限制令,接著又提高外國米的關稅,希望台灣農民吃自己種的米,減少對日移出量,以免國內日本農民靠北
#結論
所以台灣總督府不但沒有把米送出去,還想辦法要把米留在台灣
出處:日治時期農業統治下的台灣米殼政策研究(1933~1945) p14
#老蔣小蔣是水利之父
別鬧了,xx之父不是比誰蓋的多,而是誰才是那第一個、跨出代表性一步的人,要不然鐵道之父且不是長谷川謹介阿,後面蓋鐵路的人多的是,燈泡大王也不是愛迪生阿,現在台灣隨便一個中小型工廠產的燈泡還會比愛迪生少啊?
#有任何長輩農場文歡迎私訊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