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是逃避還是事實
一位學生過來找我諮詢。
學生:「老師,我對未來感到很迷茫,你能不能幫幫我?」
我:「嗯,感到很迷茫,是因為你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嗎?」
學生:「我有目標啊。我想學程式設計,然後去做遊戲開發。最終,我想開發出一款超級棒的手遊。」
我:「哦,不錯,很有野心嘛!那你既然有目標,為什麼還會感覺迷茫呢?」
學生:「可是,像我們這種普通大學畢業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優秀的公司啊!如果不能進入優秀的公司,就沒有辦法和優秀的團隊一起開發遊戲了啊。」
我:「哦,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是不是普通大學的學生就真的沒有辦法進入優秀的遊戲製作公司了呢?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呢?你是否能夠找到例外的情形呢?」
學生開始陷入了沉默。我沒有刻意去打破這種沉默,因為我知道沉默就意味著思考和轉變正在慢慢發生。過了一小會兒,學生打破了沉默:「也許普通大學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好的遊戲公司,可是這種機率太小了啊。」
我:「想要有所成就,走哪條路都不容易。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在這一點上你已經超越很多人。要不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才能逐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名優秀的遊戲軟體發展人員?」
學生:「可是,老師,我根本就不是主修電腦的啊!」
我:「哦,據我所知,學校有相關的轉系政策,你可以考慮轉系啊?」
學生:「可是,老師,轉系很難啊,需要參加轉系考試,同時對第一年的學業成績也有很高的要求,萬一轉不成該怎麼辦?」
我:「轉不成,你依然可以在不耽誤所學科系的前提下,參加相關的培訓或者是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啊。」
學生:「可是,老師,這種考證培訓通常需要花很多錢,而我只是一個窮學生啊!」
面對這麼多的「可是」,我一時語塞,感覺自己的心好累。
***
曾經,有人在網路上向我請教問題。
提問者:「老師,我是一名鄉鎮上的小學老師,工作五年了。我感覺周圍的環境太封閉,沒有任何挑戰性。我對教學也沒有什麼興趣了,因此想去市區重新找一份工作,您覺得可行嗎?」
我:「你有一顆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野心,說明你不甘平凡,這一點很好。既然你已經掙扎五年時間了,相信你各方面應該考慮得都比較成熟了。而且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工作五年的你,也一定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即使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生活也不會過得太艱苦。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大膽做出決定,去市區找份工作,慢慢起步,去過你想要的生活。」
提問者:「可是,老師,我對自己的能力沒啥自信。我擔心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去了市區之後根本就沒有辦法養活自己,該怎麼辦?」
我:「哦,那你就再多給自己一段時間,騎驢找馬。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或培養自己的一項核心技能,等到有了一技之長之後,再跳槽吧。」
提問者:「可是,老師,我不知道自己應該培養哪一項技能啊?我曾考慮過成為一名諮商心理師,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這一行,我該怎麼辦?」
我:「哦,適不適合做諮商心理師,要根據你的個人情況決定。我建議你去讀一些心理諮商方面的書,然後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再做決定。當然,你也可以報一個諮商心理師的培訓班,接受一些專業的指導,建立一些這方面的人脈。這種方法或許更加直接一點,可以更加快速地解決你的一些疑惑。」
提問者:「可是,老師,我聽說報諮商心理師的培訓班通常都會很貴。萬一我不適合做諮商心理師,培訓費豈不白白浪費了!」
面對這麼多的「可是」,我一時語塞,感覺自己的心好累。
***
各位,不知道讀到這裡,你是否有和我一樣的感受?當我在和這些喜歡說「可是」的來訪者進行交談的時候,每當來訪者說完一個「可是」,我就會覺察到心裡產生了一種無力感,或者是一種深深的疲憊感。因為我替他們的種種積極嘗試,都被那麼多的「可是」給拒之門外了。
在長期做心理諮商的過程中,這種感覺並不陌生。這種善於說「可是」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兩種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首先,善於說「可是」的背後,是一種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那些善於找藉口的人,骨子裡往往有一些自卑。那麼多的「可是」背後,實際上就是一個自卑的人在透過找藉口的方式來維持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找藉口的潛台詞就是:你不能怪我的能力不強,我之所以無法實現目標是由於某種客觀條件限制所造成的。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善於找藉口的人,好像都有很大的野心,看起來並不自卑啊?其實,我們可以把野心看成是自負的一種表現。自負和自卑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沒有辦法客觀地認識自己。而自負只不過是對自卑心理的一種過度補償罷了。
其次,善於說「可是」的背後,是「逃避問題」的思維方式在產生作用。
只要認真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總是在說「可是」,不停地在為自己找理由的人,根本就不想真正解決問題,他們總是在逃避問題。
不管有多麼好的策略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總能快速找到理由去否定這些策略。他們排斥採取任何實際行動去改變現實。
「逃避問題」的思維模式,實際上是很多心理問題的根源。
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指出:「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有的問題逃避者,寧可躲藏在頭腦營造的虛幻世界裡,甚至完全與現實脫節,這無異於作繭自縛。」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才能擺脫總是喜歡說「可是」的思維方式。
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人生有兩種痛苦——「逃避問題所帶來的痛苦」和「直面挑戰所帶來的痛苦」。總是喜歡說「可是」的人,必須要從這兩者之間選擇一種痛苦去承受。
下面,就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兩種痛苦吧:
第一種痛苦是逃避問題所帶來的痛苦,這是一種消極的痛苦。為什麼說這是一種消極的痛苦呢?因為當你逃避問題的時候,問題會一直擺在那裡,無法得到解決。雖然你可以不斷地說「可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做出改變,但最終的結局就是,你退到無路可退,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這種痛苦甚至會演變成心理問題。
第二種痛苦是直面挑戰所帶來的痛苦,這是一種積極的痛苦。為什麼說這是一種積極的痛苦呢?因為你已經開始動手解決問題了,雖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的潛力得到了發揮,你的能力得到增長,你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成了生活的強者。
面對這兩種痛苦,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是不停地說「可是」?還是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
本文摘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作者宋曉東為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xjrwpczn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是用問A答B的方式逃避,一直北部醫院北部醫院,鄭文燦都出來開記者會了,難道他不是桃園市長嗎? 先講,我個人認為這次染疫的醫護人員很值得尊敬,國家該補貼,該額外賠償的費用一定要給,而且多給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是在明知有感染風險的狀況之下勇敢執行勤務,這可不是為了自己啊!跟一直說謊的紐西蘭及伊朗裔長...
是逃避還是事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老是用問A答B的方式逃避,一直北部醫院北部醫院,鄭文燦都出來開記者會了,難道他不是桃園市長嗎?
先講,我個人認為這次染疫的醫護人員很值得尊敬,國家該補貼,該額外賠償的費用一定要給,而且多給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是在明知有感染風險的狀況之下勇敢執行勤務,這可不是為了自己啊!跟一直說謊的紐西蘭及伊朗裔長榮航空機長天差地遠,所以該幫他們兩人爭取的權益一定要給,加倍我都不反對!
但問題是指揮中心遮遮掩掩,一堆綠營民代側翼出來說不要多問,不要多知道,連個桃園都說不出口,更別提是哪家醫院了,請問這樣到底是安撫了誰?你當民眾都白癡,一聽到醫院名稱就會拿著火把跑去要燒死人嗎?我粉絲團還一堆智障側翼說這是造謠,拿來政治鬥爭爽得很,結果呢?現在都裝死不出來了!
【資訊越透明、防疫越有效】這句話不就是蔡英文總統講的嗎?怎麼現場會昨天晚上還說是謠言,今天早上周玉蔻就知道的比所有人都多,講得還比政府記者會詳細,只有親政府媒體人可以透明,其他人通通不准嗎?請問周玉蔻消息來源是誰,指揮中心要不要處罰周玉蔻破壞民眾對防疫政策的信任?要不要查誰洩密?要不要懲處她在確定傳染源之前就亂傳謠言?
在那邊住院的,看病的,足跡有交錯過的民眾為什麼沒有知的權利?今天早上該院門診急診還照常開設,為什麼民眾不能擁有知情退避權,一定要讓民眾處在無知的狀況下擔心受怕?而且醫院名稱不能透漏,結果民間企業的資料直接被指揮中心公開:【大江購物中心、星巴克國際店、振宇五金行桃園國際店】,他們難道比醫院更不需要被保護嗎?同一間醫院上個月還被爆出檢測分流不確實,結果連名字都不能透漏,這樣要如何監督?如何讓民眾避開這家已經被檢舉有疏漏的醫院,這到底是護短還是避免民眾恐慌?
事實上,民眾還是恐慌,而且恐慌到以為每家突然關店消毒的商廠都有危險,不公開透明,只想資訊管制,就是不對!
【訂閱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加入YT會員在這裡: https://reurl.cc/3NDYYX 右上有個加入按鈕就是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是逃避還是事實 在 程威銓.海苔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空虛感 #無用感 #落後感
給:在生命中感覺落後、空虛的你。
實踐下面3種方法,空虛感就不會繼續困擾你。
_
1.自我提升(去運動、吃的營養、好好睡覺):聽起來很老套,但你真的做到了嗎?當你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上面,而不是空虛地透過暴飲暴食,抽煙喝酒、性愛成癮等方式來逃避空虛感,那麼,你會發現那個空虛的感覺好像變小了。
.
2.做一些有創造性的活動:畫畫、寫作、拍攝影片、錄音等等。為什麼這些事情有幫助呢?因為抽煙喝酒做愛和吃東西這些都爽爽就沒了,但這些「創造性的活動」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前者是一覺醒來就會不見的東西,後者則是,你不管睡了多久,起來他都還是會「在」的東西,換句話說,你可以一邊覺得空虛,仍可以一邊持續累積你的作品。這個方法尤其適合「想要在這世界上留下什麼」的人
.
3.冥想:這是研究顯示最有上面的負面情緒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大家卻很少做到,因為覺得打坐很無聊。但事實上,不一定要透過打坐才能完成冥想,正念的事情很多,包含好好吃飯、慢慢走路、一口一口地喝水,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
對啊,空虛感永遠也不會消失,這一輩子他就會一直跟著你,就像是呼吸和大便一樣。但好消息是,你可以透過把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讓這空虛感「感覺起來比較小」一點,讓自己的內在更安穩一點。
—
#分享你身邊也覺得空虛的朋友
#今天就來做一件有創造性的事吧
是逃避還是事實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1青」發起人王炳忠、蘇恆、林明正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近日爆發立委集體受賄案,蔡英文稱「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質疑李登輝就是這套「升官發財」黑金路的始作俑者,蔡英文卻以李登輝路線的繼承人自居,如今再要下屬嚴以律己,教人如何信服?
林明正說,現在一堆人歌功頌德,說李登輝為台灣留下「典範」,但「黑金之父」、「台獨教父」為台灣留下的「典範」,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同志可以出賣,理想可以變幻,民族可以背叛,國土可以送斷。李登輝以「祖國」日軍少尉為榮,但卻並未為戰敗的日軍身殉,後又加入共產黨,然後再出賣同志名單給國民黨,換取在國民黨內步步高升,跟著鎮壓黨外民主人士,如今卻被民進黨捧為「民主先生」,荒唐至極。
林明正說,李登輝後來登上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之位十二年,開啟台灣政治「黑金體制」,也成為民進黨批判國民黨執政的重要理由。結果這位「黑金之父」,卸任後竟被包括民進黨在內的獨派奉為精神領袖、「台獨教父」,但他本人卻又否認「說過台獨」,自稱「我是不是我的我」,其實繞來彎去,就是為了升官發財,什麼都可以變,現在藍綠政客追隨此路,不過都是李登輝的徒子徒孫而已。
蘇恆表示,蔡英文要下屬「升官發財請走他路」,但她自己就是跟隨李登輝「升官發財」的典型。當年她在國民黨黨國時代就享受特權,留下至今未解尚未取得博士就能獲政大教職的疑雲,而後又受李登輝執政時期格外栽培,成為國安會諮詢委員,為李登輝起草「兩國論」。陳水扁上台後,蔡英文成為陸委會主委,外界普遍認為是李登輝的關照,希望延續其兩岸路線。
蘇恆說,當時蔡英文到立法院備詢,稱「一個中國」是台灣唯一的路,「自己讀中國書當然是中國人」,並強調台灣勢必要與大陸建立穩定的政經關係。這些話言猶在耳,卻與如今「抗中保台」的蔡英文叛若兩人,倒像極那位「我是不是我的我」李登輝,為升官發財無所不用其極,出賣理想還能被稱「民主先生」,有權有勢就能享受造神待遇,玩弄黑金做到最高位,身後留下巨額遺產,一切都被認為「理所當然」。
王炳忠說,很多人說台灣不是中國,其實台灣社會充滿封建中國遺留的醬缸文化,用「死者為大」逃避「歷史定位」,用「功過並陳」掩飾「吹捧造神」。很多人會說李登輝有功也有過,但事實上主要媒體全都千篇一律說他是「民主先生」,哪裡有對他出賣同志、背叛民族、斷送國土、玩弄黑金的批判?蔡英文一邊要下屬「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一邊開啟此路、升官發財的李登輝正被供在神壇,甚至蔡自己就是這條路的繼承人,有什麼資格還故作清高?
王炳忠說,除了蔡英文,作為開除李登輝黨籍的中國國民黨,對李登輝也只留下「但也讓國民黨走向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階段」的所謂「評斷」。請問因李登輝所造成的「完全不同的階段」,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的階段?是你國民黨認同或不認同的路線?至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技巧性地說李登輝是「英雄人物」,但「奸雄」也可以是一種英雄,他留給台灣政壇的「升官發財」的典範,柯文哲也要追隨嗎?
#李登輝 #黑金 #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