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接二連三的危機,我想說的是】
在過去數個月中,台灣接二連三爆發了幾場令人擔憂的危機。先是中南部缺水,然後是513大停電,再來就是疫情的再度升溫。
當然台灣絕非獨自面對危機。除了肆虐全球超過一年的疫情,和就疫苗效用的存疑以外,還有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緬甸抗爭運動被血腥打壓、香港的政治大搜捕⋯⋯
面對危機,我們總希望「不好的」盡快過去,「往日的美好」早日歸來。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永遠活在幸福美滿之中,希望生命中不要出現危機。一旦危機真的出現了,我們又總會用盡辦法,企圖把「惡之根源」消滅掉。
我們希望婚姻和感情關係可以海枯石爛、可以天長地久,所以即使有爭吵,也情願息事寧人,即使在關係上出現了必需面對的問題,也選擇視而不見,最終即使在感情上出現了無法修補的裂痕,也盡量裝作沒事,或把責任推到其它人身上(例如:小三、對方的爸媽、小孩)。因為我們相信「不好的」總有一天會過去,只要撐過去就好。
做生意的希望生意興隆,每年有所增長,上班的希望自己職涯順利,能夠步步高陞。只要遇上平台期,甚至進入「倒退期」(收入、薪資或職銜比上一份工作低),我們難免覺得無法接受,不禁困惑自己是否走錯了路。為了解決這份不安,我們為自己訂下一個又一個的新目標,鞭策自己一直向前跑,不准停下休息,不准遲疑退縮。
同樣地,我們也害怕自己生病,只要身體一出現任何狀況,就只管吃藥打針做手術,卻忽略了身體給自己的訊息,忘記察覺自己的作息飲食習慣如何。我們更討厭自己的體力大不如前(中年危機和更年期),補健品大口大口的吃,醫美整型甚麼都來做做,卻沒去想如何跟自己的身體變化相處。我們聚焦的,往往是如何讓自己可以回到那青春健康的當時。
然後面對疫情,我們總愛說「希望疫情早日完結⋯⋯」「不久後定能重回正軌⋯⋯」「待疫情完結,我們⋯⋯」類似這樣的話。
面對各種各樣惹人討厭的危機,我們彷彿總渴望能夠一切如初。但一切如初就真的是最好的結果嗎?
危機的出現,並不一定是因為誰做錯了甚麼(或者就算真的是,也並非重點)。它只是代表在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大家沒有預期到,或不想遇見到的「異數」。正正因為沒遇過,沒有經驗,所以才會被大腦視作危機,提醒我們好好面對。
面對「異數」,我們慣常的做法就是把「異數」消除。沒辦法消滅的話,就等待「異數」自然消失。然而,我們更值得問自己的是,當面對危機,面對這些「異數」時,究竟下一步我們可以作出什麼樣的改變。
既然存在「異數」,既然環境條件改變了,那理所當然,唯有作出思想、態度和行為上的調整和改變,才能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當婚姻出現裂痕,我們可以問自己,這段婚姻對我們來說是否還健康?當生意或職涯出現瓶頸,我們可以問自己,對我們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甚麼?我們是否願意為此作出改變?而當疫情的恐慌籠罩全城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面對這個當下,我們最想做和最可以做的又是什麼?
相反,若不假思索地按照以往方法去面對,刻舟求劍,不但無法有效應對危機,更可能釀成更大的危機。
世事本無常。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只有改變。
全球性的疫情,相隔17年再爆發;香港的移民潮隔了30多年又重來一遍;金融危機更是每隔10到20年就不斷重複發生。每次的危機雖然看起來相似,卻總有著不一樣的演員,在不一樣的時代背景下,上演不一樣的戲。重點在於,大家有沒有從上次的危機中,學習到新的應對方法,還是仍被過去所發生牽絆。
正正是因為17年前的SARS,台灣和香港更懂得如何面對疫情,在處理上更有經驗。也因為這次疫情的環球大爆發,也促使到 Home-Office 文化和線上會議/課程的興起。這就是危機和改變這一體兩面的野獸的威力。
危機令人恐懼,只因我們未曾遇見過這樣的情況,缺乏經驗。但只要我們能夠冷靜看清眼前的狀況,客觀地作出相應修正,只要我們願意作出改變,我們就必定能夠從危機中成長。這並非代表我們就此能避免下一次危機,而是你將擁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下一次的危機,然後繼續從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成長。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每一次危機的出現,皆是宇宙給我們的一個新機會,讓我們可以去作出改變;而每個改變的機會,也代表著每個可以成長的可能。
相反,若我們害怕危機,拒絕作出改變,最終只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危機。
外面的環境或許紛擾,但就像惡劣天氣,就像滂沱大雨。我們永遠無法改變外面的天氣,但是永遠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如何看待這場雨,也能改變自己的相應行為:選擇打傘、穿雨衣還是留在家中。
前面的路或許不容易走,但只要認清自己的力量,只要能如實看見自己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又是什麼,我們就一定能夠找出自己的路,就必定有足夠的力量面對當下的危機,並從中學到寶貴的一課,從中成長。
雨或許真的下很大,或許還要下一陣子。但不用怕。
身體被雨水沾濕了,輕輕抹乾一下不就好了嗎?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更年期打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避孕藥不只是避孕 >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
身為一位不孕症醫師
我總是期盼患者早日懷孕、順產
但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處於備孕狀態
有避孕需求的人不在少數
其中選擇口服避孕藥來避孕的人相當多
不過
這也不代表每個使用避孕藥的人都是為了避免懷孕
臨床上除了避孕之外,還有以下用途:
• 改善痛經
• 減少經血量
• 減輕經前症候群
•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不適
• 調經(改善月經不規則)
• 催經、延經
• 抑制疾病(多囊、輕微內膜異位、卵巢囊腫)
-
每天看這麼多患者辛苦求診、檢查、吃藥打針、做療程
為的都是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反之,如果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新生命
就請務必做好避孕措施!
避孕藥吃法、忘記吃怎麼辦?👉 http://bit.ly/haveababyB032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更年期打針 在 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決定進入試管療程了,何時可以開始打針取卵呢?
又到了 #門診100問 單元,這題也是我門診時常被問到且很有趣的一個問題。前面我們說過卵巢有一定的卵子庫存量而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大約只會有400次排卵,每次排出一顆所謂 #優勢卵泡,其他『同梯』的卵子則因為荷爾蒙的變化,不會成熟排出而最終走向萎縮。
打針取卵是希望這一波波的卵子們可以一起長大,被我們取出保存或是受精做成好胚胎(再說一次 #打排卵針並不會提早更年期👉🏻來複習這篇文章https://reurl.cc/WLOYLk)。
✅醫生怎麼幫我看何時可以開始打排卵針呢?
傳統的試管療程中,無論所謂長療程、短療程、拮抗劑療程,多半在生理期剛來時開始用上所謂的排卵針,讓濾泡(卵子)們長大。
但近年研究發現:一般女性朋友一個月不只有一波的濾泡生成(follicular waves),大部分的人每個月會有兩波濾泡,甚至有些人會有三波濾泡生成。
透過 #超音波追蹤 及 #荷爾蒙數值檢測 可找出至少二至三個時間點打排卵針準備取卵:
1️⃣生理期剛來時(學術上稱為濾泡期早期)
2️⃣生理期來之後兩三週(學術上稱為黃體期誘導排卵:luteal phase stimulation)
有時我們會碰上必須儘早開始⏰情況:例如癌症患者的生育保存(化療、手術前的緊急凍卵),詳細評估後,醫師會盡可能讓患者在無論現在是生理期的哪個時間點都早點開始打排卵針,這便是所謂3️⃣隨機啟動的試管療程(Random start ivf)。
所以何時可以開始打針取卵呢?其實開始的時間點很多,來門診討論療程時,我們都會幫大家做最好的選擇與安排。
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chu.ivf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生殖醫學
#凍卵
#生理期
#排卵針
#取卵
#試管療程
#黃體期誘導排卵
#RandomStartIVF
#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