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部屬甘心跟著你》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在你的心裡面,什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備的最重要元素?能力很強?交際很在行?管理很嚴謹?或許,這些都是必備的元素,但恐怕不是最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具備「願景」,擁有願景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缺乏願景的領導者時常在忙碌和壓力下讓團隊迷路。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vision-lead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的作者是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他創辦的公司幫助許多個人和企業家提高生產力、強化對目標的執行力。我讀過他的前一本談專注力的書《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尚無中譯版),文字風格很平易近人,很喜歡他引用故事和案例的書寫方式。
他在出版社有多年的經驗,創業、經營企業至今近有40年的經驗,也是許多業界人士推薦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多年來他觀察自己指導過的大小團隊主管、公司高層主管,他發現心中擁有「願景」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元素,少了願景,影響力會隨著人群散去而慢慢消失。
之前我曾經讀過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很喜歡黃金圈理論正中央的「為何而戰」,但是要如何應用到自己和團隊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執行的步驟和方式。海亞特則是用「願景」這個關鍵字來詮釋一個團隊為何而戰,具有業界實戰經驗的他,把這個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來學習實戰方面的用法。
.
【打造願景的七個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打造願景的流程稱之為「願景劇本」,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利用以下七個步驟,打造出屬於自己團隊(或公司)的願景,帶動團隊的士氣和激勵他們前往未知的境地。
1. 預見你的願景。領導者必須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具體描繪出可能發生,但尚未出現的事物。想像三到五年之後,你想把團隊帶到什麼地方,針對四個項目進行描繪:團隊、產品、業務與行銷、影響力。然後,把願景當作自己的責任,並且堅毅地帶動願景成真。
2. 願景是否清晰?清晰的願景可以讓人們連結在一起,因為願景清晰,團隊便能懷抱信心。使用這五個步驟可以做到這點。首先,承認自己看不清楚。第二,找出自己的盲點。第三,徵求參考意見。第四,消化回饋意見。第五,開始行動。
3. 願景是否激勵人心?如果願景不夠動人,他人也不會認同你的願景。願景無法激勵人心,最終必將失去人心。提出的願景要有風險、但不魯莽,要著重「未來是什麼模樣」,而非「如何到達未來」。
4. 願景是否務實?要跟團隊針對願景做逆向拆解,從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每週目標、到日常任務。領導者的目標是讓願景能經常被討論,而且確保它無處不在,讓每個人每天都能落實並且強化願景。
5. 推銷你的願景。如果你不能讓利害關係人認同和支持你的願景,那麼就沒有進步。因此要向不同的對象推銷願景,包含:你的直屬團隊、你的主管、公司內的其他單位、公司外部。推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對方需求、預期會遭遇反對、虛心聽取回饋。
6. 克服困難和阻力。願景讓日常挑戰與挫折有了意義,讓你走過真實生活中的一路顛簸與跌撞。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7. 必要時大轉彎。當時局大幅度變化、公司踏入不同的生命週期時(新創、轉化、成熟、僵化),可能會需要讓遠景大轉彎。這邊指得是領導人提出了嶄新而且激勵人心的新方向,書中舉了許多大轉彎之後反而加速成功的例子。大轉彎應該是一種持續的心態,而不是做了一次就放著不管。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領導力書籍《破框能力》的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曾經說過:「領導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分享心中願景。」這一句話和願景劇本的步驟都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你有願景,不要只放在心裡想,要記得說出來,而且要讓人聽得懂。溝通、推銷、克服困難,是執行面上更加重要的環節。
.
【領導者 vs. 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什麼差別?作者舉兩位美國總統為例,甘迺迪和老布希。
甘迺迪在任期間適逢美蘇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太空競賽取得優勢重挫美國士氣。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經典的「登月演講」闡述他的願景,美國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平安返回地球。他強調美國人享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而不是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
演講最後的這段談話讓我難以忘懷:「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也是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統籌和測試我們最為頂尖的技術和力量,也是因為這個挑戰是我們樂於接受的,是我們不願推遲的,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甘迺迪總統是一位充滿願景的領導者。不到十年的時間,美國傾全國之力送阿姆斯壯踏上了月球,還順利返回了家鄉。
另一位總統是老布希先生,他專注於國政的執行和管理,卻時常被媒體和政界評論為「沒有願景可言的人」,但是他本人不以為意地冷淡回應道:「就願景那回事嘛。」面臨經濟衰退和全球態勢變化的美國,在老布希的領導下沒有走出打動人心的路線,尋求連任的老布希也無法提出打造繁榮經濟和引領全球的願景。
老布希總統是一個缺乏願景的管理者。最後得不到人民的選票,連任失敗,成為了許多評論家眼中沒有政治識別度的政治人物。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帶領風格。領導者創造願景,管理者執行願景。領導者鼓舞並激勵他人,管理者負責維護與行政。領導者承擔風險,管理者控制風險。領導者聚焦未來,管理者著重短期目標。
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書中太強調領導者願景的觀念,反而對於管理者角色帶有許多貶抑的意見。我認為,身為一個小型團隊的主管,要同時學習這兩種風格,對於兩者應用時機要區分清楚,而且都要會使用。擁有願景可以激勵團隊,但是缺乏管理可能會先被掃地出門。
.
【願景跟策略的關係】
作者認為領導人要先有清晰具體的願景,把目的地設定好之後,規劃路線才有意義,有了路線才有後續的進展。因此,他強調道:「願景的重點是你要往哪裡去,策略則是你計畫走哪一條路。」書中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用攀岩來說明願景和策略之間的關係。
2008年,徒手攀岩高手湯米.考德威(Tommy Caldwell)曾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多達60多次,他望著最陡峭和荒涼的「黎明之壁」(Dawn Wall)讚嘆道:「此地完全不可能被征服,這一點令我萬分著迷。」他開始描繪這幅願景,然後著手準備。
準備期間,他從頂端垂降設法找出一條可以單爬的路線,並且設計每個攀爬的動作和駐足點。攀頂的夢想就是「願景」,往回操作找出路線的部分就是「策略」,再來就是把這些目標細分為有意義的下一步。時間快轉到2015年,他跟夥伴凱文.喬根森(Kevin Jorgeson)花了19天爬完這段被人視為不可能的路線。
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回想另一部紀錄片〈赤手登峰〉,不要命的攀岩高手艾列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2017年,不靠任何器具輔助(連繩子都沒繫)花了四小時爬上酋長岩的「搭便車」(Freerider)路線。仔細一看,一路上協助他拍攝紀錄片的,正是湯米.考德威。
.
【後記:願景的重要性】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是一本很好讀、好懂的書,書中有很多值得記憶的真實故事,尤其是最後一個步驟「願景大轉彎」提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轉型案例(Airbnb、Instagram、YouTube、JVC、微軟、樂高、漫威),有很多小故事是我之前未曾聽過的,因此感到特別有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讓我回想起職場上兩種不同主管的帶領方式。一種是說:「這件事你做就對了,這就是公司的要求。」另一種是說:「做好這件事,在一年後工廠穩定運作時,所有人都能更有效率、更愉快地工作。到時候的挑戰可能會更加艱難,但我們會更有餘裕。」
第一種讓人感到機械式的命令感,第二種卻讓人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充滿光明的願景。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下達指令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你是接受指令的團隊成員,哪一種會讓你發自內心跟隨?願景不只影響了最終的「結果」,它在事情的「一開始」或許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PXRv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LEAD
使用期限:8/1~8/7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徐佳瑩 La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畢竟 日子依然那樣過 座標是絕對 只有人心相對 記憶是絕對 只有旋律相對 位置重疊的日月 需要雙眼謙卑辨認 黑暗中依然真實存在著 一無所有的靈魂 需要學會沈著欣賞 低潮中依然真實存在著 一次一次繞行彼此歌唱 一遍一遍安靜自轉覺醒 時而相對 時而相悖 週期地 才是真實的明暗 ...
月球進動週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第一本天文太空書】
孩子們有沒有想像過自己變成了太空了,遨遊在太空中的時候呢?對於宇宙孩子們也開始越來越感到好奇了。最近焦糖上了線上作文課,老師帶領孩子們探討外太空的題目,讓孩子對太空更加感到新奇了。
推開宇宙世界的大門,與孩子一起化身為太空人,看看太陽系裡,除了恆星、行星還有什麼不同星體?
你知道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嗎?
你知道有的星體竟然是氣體組成,想登陸也沒辦法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天文太空書,
來看看與我們相近的星球又各有什麼特色?
但如果我們想要進行太空旅行或窺視宇宙的話,需要什麼工具的幫助呢?
這本書可以滿足孩子對於天文宇宙的好奇心,也打造自然學科基礎概念。
✔太陽的介紹與對地球的影響
✔月球的運轉週期和地球上的月相變化
✔八大行星和其他星體
✔認識天文設備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069
#好書抽獎活動-1名 采實文化
1. TAG3名朋友+留言 #我的第一本天文太空書
2. 按讚+公開分享此貼文
3. 7/27抽出1名
月球進動週期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iant leap」來了 但有些人沒有準備好
蘋果產品發表會上,最吸引我的是一個詞組,叫做「Giant leap」。這個詞取代了前幾次已經被用爛了的「ever」(前所未有)。至於「Giant leap」這兩個字最廣人知的事,應該就是1969年7月,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所說,「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那一句吧。
過去五年,這個世界很多領域都出現各種「Giant leap」的事件:政治、經濟、生技,當然還有疫苗,以及M1晶片的運算能力與ipad的輕薄度。但是有一個專業圈,到目前為止,不但沒有出現「Giant leap」,甚至一直在慌亂中度過,那就是電視新聞業。
現在市面上很多人很討厭記者,認為記者們做的事情不稱職,於是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若細想你會發現,新聞行業在過去這五年,正是在資訊科技進步下受難的第一排。「新聞台」是在過去五年的內容大戰下,從來都沒有準備好,只好硬著頭皮被科技推著走的一群人。
iPad pro:新聞行動攝製隊的再升級
終於這一天來了。我們看到了這一個鏡頭(第一張圖)。它預告了未來影音記者的工作場景。它代表的是在5G時代,整個新聞產業的功能的即將再重組。
讓我們來想像一個新聞台做戶外連線的場景。那麼,在這張照片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消失了的:SNG車。微波工程。攝影師。在事件現場前端只有一個人。
這「一個人」肩負多重任務:必須確保傳輸訊號穩定、攝影品質與鏡面良好,說話聲音清楚,這樣要表達的訊息才能被觀眾清楚接收。但是,在拍攝現場,他只有一個人,身兼多工數職(還沒算發文字稿、社群媒體那些)。這就是即將發生的5G,預告將會對新聞台產業帶來改變的其中一件事(當然也包括未來配套的行業明辨與行業倫理)。
除了連線、直播,接下來可能會看到更多人拿著iPad拍攝影片、照片,在新聞現場製作更多內容。我的想法是:過去在新聞學院裡面教的那套工作流程早就不管用了。但很多事情,新聞行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卻也沒有寫。直到最近全球性的社群媒體假新聞事件頻傳,影響所及足以干預內政,才開始有人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科技變化的每一步早就影響了新聞行業,但新聞行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
Apple TV+Podcast:內容與雞母
相對於新聞內容行業,影視娛樂類的專業製作內容,應該是影視科技的受益者。Apple過去多年來,砸下大量資源開發各種與影視製作的資源,現在連最後一哩路的「遙控器」的體驗都做得這麼滑順完美,終於是把「規格-器材-內容-平台」的完整影視產業生態系統全部打造完畢,影響層面始於製作端,終於消費端。
過去一段時間,已有許多業內人士分析Apple TV+ 與其他內容平台如Netflix,YouTube等等之間的競爭消長態勢,在這裡不再做贅述。但從各平台的內容品質來看,我的想法是,過去充滿濃濃野生味,品質參差不齊的UGC(使用者內容)也將轉往其他的發展方向,因為其商業價值有限,生命週期太短,更難以發展出長尾效益。而就算是有商業價值的UGC,大多是屬於行銷內容的一部分(如網紅內容、YouTuber的業配),其價值最後也常隨著行銷停止而結束。我會認為,內容價值的主流還是會回到接近PGC端,也就匹配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系列的影視科技,以及其硬體產品。
簡單的說,好的UGC影音,理論上其品質也是會越來越接近PGC的。就算我們使用者手殘,但科技產品會幫我們搞定這一切。所以若平台上累積的免洗型短效內容太多,平台的商業價值也就成問題。這段後話,就留給天天打付費制廣告賣Premium會員的YouTube吧。
關於其他: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場景
以蘋果這樣頂尖的科技公司,透過產品的演示,某種程度上已經預告了在後疫情時代下的生活場景: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是WFH;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是各自窩在家裡埋鍋造飯;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都是與自己相處;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與他人溝通,獲得友誼,卻是透過視訊維持人際關係。所以我們需要更高解像度的鏡頭(蘋果說 best ever camera),更好的麥克風(蘋果說 best ever microphone),好來想辦法把我們給對方的溫暖與情誼,盡量完整的傳送出去。因為社交距離,現在人們很難直接給予擁抱了。同樣,希望科技產品能幫我們搞定這一切。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但如果我們需要科技產品來搞定這一切的話,這已經是一個全新行為時代的開始(雖然我們都不喜歡這樣)。
那麼,我們準備好了嗎?
月球進動週期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畢竟
日子依然那樣過
座標是絕對 只有人心相對
記憶是絕對 只有旋律相對
位置重疊的日月 需要雙眼謙卑辨認 黑暗中依然真實存在著
一無所有的靈魂 需要學會沈著欣賞 低潮中依然真實存在著
一次一次繞行彼此歌唱
一遍一遍安靜自轉覺醒
時而相對
時而相悖
週期地
才是真實的明暗
-- 徐佳瑩
2015.03.21 徐佳瑩 日全蝕 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演出時間:2015.03.21(六) 19:30
售票時間:12.20 (六) 中午12:00 全面開賣
主辦單位:亞神音樂、大大娛樂
冠名贊助:昇恆昌
售票單位:大市集交易網02-2709-7000、 KK TIX(KKBOX會員專屬)、7-11 ibon、Fami Port
徐佳瑩的音樂,對你來說是什麼?當我們失溫時能找到暖度,當我們失重時可以有所依持,當然,她和她的音樂所包涵的絕非僅止於此。我們喜歡徐佳瑩的理由,不只是完美嗓音和動人歌曲,而是她以音樂記下的真實人生,如此貼近又深刻。她對生活的觀察之於你我的寫照;她以敏銳的觸角連繫著你我的情緒,我們習慣在徐佳瑩的音樂裡找到安心與慰藉,那些歌總在無形中湧出正面與勇敢的能量,由周圍灌入擁抱我們,親撫每一個人的傷痕。
有時我們看待她是一顆溫暖的太陽,高掛天空光芒四射;有時我們想像她如一輪明月,皎潔細膩,散發澄澈的柔光。聆聽她的歌,是種療癒的過程,情緒得以在這療程裡無止地釋放再無盡地填滿,而她音樂所帶來的感受,也是一種不著痕跡的滲透,無聲無息,緩慢靜謐的往你心裡蔓延,並在心的缺口上填補停駐。
在失重漂流的年代,徐佳瑩用音樂留下滲透於心的感動,述盡我們尋找出口的心路歷程
徐佳瑩將於2015.03.21舉辦首場台北小巨蛋演唱會,演唱會以天文現象《日全蝕》定名,日全蝕意指當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的星象。若以日全蝕來隱喻人生風景,途中行經的生命光彩與幽暗,有如日全蝕的過程,我們的生活既不存在永遠的明亮,當然也不會有持續的黑暗。
徐佳瑩在創作過程必然也經歷生命中的晦暗不明,但她感謝這光芒遮蔽的霎那,「當我進入黑暗期,才是誠實面對自己最好的時機。」當我們困頓,當我們疑惑,當我們讓狡猾的自己一再挑撥那些理智,沒入黑暗後,如何在這深不見底的黑裡找到另一個自己,並從這暗裡尋光而出,而徐佳瑩將這些歷經轉折譜出一首首那道指引我們的光,因為理解所以貼切,因為貼切所以感動,如同她曾說:「我要把握你們還喜歡我的時候,發揮最大的正面感染力!」
各自執著,
丟掉再拾起之前,並非什麼都看不見。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病,誰也都是誰的醫生。
『請陪我試一試 集體侵蝕自己』。
蝕是耗盡,是解離;黑是歸零,是穩定;
終於交會連成ㄧ線,
允許太陽留下光暈。
直視。 將是最後決定! -- 徐佳瑩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病,誰也都是誰的醫生…我想讓你們覺得不孤單。」徐佳瑩說:「我心中的演唱會就是一個無形中能給彼此集體療癒的大型分享聚會」,並期望將這股正面能量感染大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日全蝕,有燦爛的光芒,也有會有沈重的黑影,兩相交疊,才能成就生命豐富多變的非凡意義。
徐佳瑩看待此場大型演出,謹慎心態等同於醞釀一張全新專輯,戰戰兢兢卯足全力。《日全蝕》演唱會由知名音樂製作人陳建騏擔任音樂總監,與演唱會製作超級團隊必應創造攜手操盤,全力策畫精彩曲目與視覺內容,期望給予眾人耳目一新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