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創業者對課綱爭議的觀察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在課綱爭議的內容中,看不見台灣教育真正核心的問題,也就是教育制度設計沒有考慮人的 #自主動機,也沒有 #正向的激勵機制。
最近課綱再吵,來高中國文課的文言文推薦選文,各方都有堅持,卻沒有人真正看到心理學上的問題。不論怎麼選,都有人會不開心,最慘的是,學生面對的依舊是壓力,不是樂趣。
以中文語言能力培養為例,讓我們來思考一下,怎麼做? 先設定好核心目標:
1.讓每一位學生有基礎的語言能力 (聽說讀寫)
2.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更深入學習精進能力
要完成這兩個目標,制度怎麼設計會有效? 這裡就需要導入 #心理學 的機制了,最好請遊戲設計者參與這個設計過程。
首先,要有好的 #激勵機制。主要有幾個方向:
1.回饋: 每次完成一次學習,就有回饋 (每一次小勝利)
2.育成: 可以看見自己的能力成長 (ex.經驗值)
3.收集: 能夠有喜歡的東西可以收集紀念 (道具)
4.成就: 可挑戰不同等級的關卡,獲得不同的成就 (ex.稱號)
第二,定義基本能力值,這就跟課綱有關係,重要的不是政治,而是這些文章是否能代表基本語文能力的成長。如果找語言學家,進行實驗,一定可以知道那些文章是有效幫助語文能力成長的。
第三,設計學習方式,讓每一次看文章的過程,都像是玩遊戲一樣,有即時的回饋或勝利感。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要完成簡易級訓練挑戰,得到基本能力。讓學生們知道目前自己的中文語言能力值是多少。
第四,設計虛擬物品或是道具,代表不同的成就或是能力,讓學生們可以收集,使用。比如說,參與了某些學習活動,可以獲得特定道具,收集到足夠道具,就可以參加進階活動。
第五,提供各種進階的挑戰,代表不同可取得的成就。挑戰一定有難度,成就後有一定程度的榮耀。比如說,一些高等級的作文比賽,給予勝利者一些被認同的榮耀。
制度的設計在於完成核心的目標,也就是上述的基本能力值取得,與有興趣者的持續挑戰成長。
#老師們在學校最重要是需要輔導每一位學生取得基本能力值。目標一就可以達成了。
#有天賦或興趣的學生可以不斷的進階挑戰取得更高能力與成就。由學習制度不斷給予他們新的鼓勵,榮耀,形成正向的習慣。越是努力,中文語言能力越強,越有成就,就更努力。
好了,最後,請您想像一下,教育如果需要花許多資源去投資,應該放在讓大家吵來吵去的爭議,還是全力設計一個環境與機制。讓每一位學生擁有基本能力,讓有動機的學生不斷挑戰成長?
反看台灣的教育體制,我必須再強調一次,我們的制度不考慮人的自主動機,也沒有正向的激勵機制。這才是真正值得討論的核心問題。
別只是對課綱內容爭議不休,我們應該更多地去思考改善真正核心的問題吧。
作者: Ryan, 接棒啟蒙計畫 創辦人
發現美好的天賦與熱情 --- 接棒啟蒙計畫
★訂閱接棒: http://bit.ly/1SxbqZm
★加入接棒社團: https://goo.gl/N3SeO1
Search
有天賦或興趣的學生可以不斷的進階挑戰取得更高能力與成就 在 李開復Kai-Fu Le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李開復Kai-Fu Lee, 北京市。 407464 個讚· 91 人正在談論這個。 AI Expert, CEO of 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 Author of AI 2041 & AI Superpowers. ... <看更多>